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經解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政書類
雜史類
傳記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于三昭之上
辨赵德周无文武两世室
(赵氏德曰文世室武世室盖本于礼记明堂位之言/鲁公之庙文世室也 武公 之庙武世室也郑注此二) (第 52b 页)
(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也世室者不毁之名鲁公/伯禽也 武公 伯禽之玄孙名敖疏云文世室者鲁公)
(伯禽有文德世世不毁其室故云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玄孙武公有武德其 (第 53a 页)
庙亦不毁故云武世室案)
(记礼者之意谓周有文王世室武王世室成王赐鲁/以天子礼乐故鲁有伯禽及 武公 之庙得以象文王)
(武王不毁之庙也后儒因明堂位之文遂以为周有/文世室武世室也三礼辨曰 (第 53a 页)
武公 之庙盖已久毁成)
(公二年季孙宿以鞍之战有功而立之春秋书立武/宫左氏公羊并讥之谓不宜立也世室屋坏左 (第 53a 页)
辨赵德周无文武两世室
(赵氏德曰文世室武世室盖本于礼记明堂位之言/鲁公之庙文世室也 武公 之庙武世室也郑注此二) (第 52b 页)
(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也世室者不毁之名鲁公/伯禽也 武公 伯禽之玄孙名敖疏云文世室者鲁公)
(伯禽有文德世世不毁其室故云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玄孙武公有武德其 (第 53a 页)
庙亦不毁故云武世室案)
(记礼者之意谓周有文王世室武王世室成王赐鲁/以天子礼乐故鲁有伯禽及 武公 之庙得以象文王)
(武王不毁之庙也后儒因明堂位之文遂以为周有/文世室武世室也三礼辨曰 (第 53a 页)
武公 之庙盖已久毁成)
(公二年季孙宿以鞍之战有功而立之春秋书立武/宫左氏公羊并讥之谓不宜立也世室屋坏左 (第 53a 页)
书记灾也(注/灾)
(不宜立其疏谓其宫不宜立/若曰以 不宜立故灾之然)
礼记明堂位鲁公之庙文世室也 武公 之庙武世室也 …… (第 10b 页)
(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元孙武公有武德其庙不毁故/云武世室按成六年立武宫公羊左氏并讥之不宜立)
(也又 武公 之庙立在 (第 11a 页)
武公 卒后其庙不毁在成公之时/作记之人因成王褒鲁遂盛美鲁家之事因 (第 11a 页)
武公 其庙)
(不毁遂连文而/美之非实辞也)
(王氏安石曰此言尤不可信周公为鲁太祖而閒国/实系鲁公其庙不 (第 11a 页)
毁固有此理然不可援文王为比)
(也若夫 武公 乃伯禽元孙春秋之初毁庙复立季氏/为之也且季氏立已毁之庙者有二炀公之庙毁而)
(复立炀公以弟继兄者也 (第 11a 页)
武公 之庙毁而复立 (第 11a 页)
武公/ 舍长立少者也二者皆季氏不臣之心春秋书立武)
(宫立炀宫以罪季氏郑不考其故乃曰世室者不毁/之庙夫昭穆 (第 11a 页)
递迁则毁 武公 之庙礼也世室既远毁) (第 11a 页)
(不宜立其疏谓其宫不宜立/若曰以 不宜立故灾之然)
礼记明堂位鲁公之庙文世室也 武公 之庙武世室也 …… (第 10b 页)
(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元孙武公有武德其庙不毁故/云武世室按成六年立武宫公羊左氏并讥之不宜立)
(也又 武公 之庙立在 (第 11a 页)
武公 卒后其庙不毁在成公之时/作记之人因成王褒鲁遂盛美鲁家之事因 (第 11a 页)
武公 其庙)
(不毁遂连文而/美之非实辞也)
(王氏安石曰此言尤不可信周公为鲁太祖而閒国/实系鲁公其庙不 (第 11a 页)
毁固有此理然不可援文王为比)
(也若夫 武公 乃伯禽元孙春秋之初毁庙复立季氏/为之也且季氏立已毁之庙者有二炀公之庙毁而)
(复立炀公以弟继兄者也 (第 11a 页)
武公 之庙毁而复立 (第 11a 页)
武公/ 舍长立少者也二者皆季氏不臣之心春秋书立武)
(宫立炀宫以罪季氏郑不考其故乃曰世室者不毁/之庙夫昭穆 (第 11a 页)
递迁则毁 武公 之庙礼也世室既远毁) (第 11a 页)
以为祫祫即禘也故杜氏亦以大事为禘宣八年
有事于太庙亦禘也故孔氏正义亦谓之禘昭十
五年有事于武宫傅明称禘于 武公 定八年从祀
先公傅明称禘于僖公又昭二十五年禘于襄公
傅文灼灼可据故无论经书大事有事皆祫即皆 (第 6b 页)
有事于太庙亦禘也故孔氏正义亦谓之禘昭十
五年有事于武宫傅明称禘于 武公 定八年从祀
先公傅明称禘于僖公又昭二十五年禘于襄公
傅文灼灼可据故无论经书大事有事皆祫即皆 (第 6b 页)
辟祸也为明年晋杀丕郑传
经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注以私怨谋乱国
书名罪之书春从告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注无传妇人送迎不
出门见兄弟不踰阈与公俱会齐侯非礼音义(阈音域/门限也)
(一音况/域反)
秋八月大雩注无传过时故书
冬楚人伐黄
传十一年春晋侯使以丕郑之乱来告注释经书在
今年○天王使 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侯命注天王周
襄王 (第 26a 页)
召武公 周卿士内史过周大夫诸侯即位天子
赐之命圭为瑞音义(过古/禾反)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
其无后乎王赐 …… (第 26a 页)
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注为惠公不终张本音义
(惰徒卧反长直/良反又丁丈反)疏(正义曰 召武公 亦名过周语云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
(命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不/亡其君必 (第 26b 页)
经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注以私怨谋乱国
书名罪之书春从告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注无传妇人送迎不
出门见兄弟不踰阈与公俱会齐侯非礼音义(阈音域/门限也)
(一音况/域反)
秋八月大雩注无传过时故书
冬楚人伐黄
传十一年春晋侯使以丕郑之乱来告注释经书在
今年○天王使 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侯命注天王周
襄王 (第 26a 页)
召武公 周卿士内史过周大夫诸侯即位天子
赐之命圭为瑞音义(过古/禾反)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
其无后乎王赐 …… (第 26a 页)
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注为惠公不终张本音义
(惰徒卧反长直/良反又丁丈反)疏(正义曰 召武公 亦名过周语云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
(命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不/亡其君必 (第 26b 页)
(乱/反)疏(正义曰世本戴公生乐甫术术生硕甫泽泽生/季甫甫生子仆伊与乐豫是也世本又云桓公)
(生公子鳞鳞生/东乡矔是也)公子荡为司城注桓公子也以 武公
名废司空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注华元父也传言
六卿皆公族昭公不亲信之所以致乱音义(御鱼吕/反本又) (第 18a 页)
(生公子鳞鳞生/东乡矔是也)公子荡为司城注桓公子也以 武公
六卿皆公族昭公不亲信之所以致乱音义(御鱼吕/反本又) (第 18a 页)
胡传(用兵大事也必君臣合谋而后动则当称国命/公子吕为主帅则当称将出车二百乘则当称)
(师三者咸无称焉而专目郑伯是罪之在伯也姜氏/当 武公 存之时常欲立段矣及公既殁姜以国君嫡)
(母主乎内段以宠弟多才居乎外国人又悦而归之/恐其终将轧已为后 (第 15a 页)
(师三者咸无称焉而专目郑伯是罪之在伯也姜氏/当 武公 存之时常欲立段矣及公既殁姜以国君嫡)
(母主乎内段以宠弟多才居乎外国人又悦而归之/恐其终将轧已为后 (第 15a 页)
(传言乐祁经书箕郑父胥甲父而传止称箕郑胥甲/ 王氏樵曰郤芮背惠不与秦赂诖误晋君怀复私)
(怨赞其滥杀其罪亦安可辞胡氏/谓称国者兼罪用事大夫得之矣)
附录左传(天王使 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 (第 33a 页)
(怨赞其滥杀其罪亦安可辞胡氏/谓称国者兼罪用事大夫得之矣)
附录左传(天王使 召武公 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 (第 33a 页)
(文公之伯盖文侯家法也文公之兴其事易于齐桓/固有自来矣然文公既入国而事之不载于经者凡)
(四年虽以纳王之懿功削而不见至二十八年一简/之中乃五挈晋侯不以为繁何哉盖自 武公 以支代)
(宗并吞专立读无衣之诗虽晋之臣民不能自安也/春秋为是黜晋不书文公奔而复国内何所承上何) (第 26b 页)
(四年虽以纳王之懿功削而不见至二十八年一简/之中乃五挈晋侯不以为繁何哉盖自 武公 以支代)
(宗并吞专立读无衣之诗虽晋之臣民不能自安也/春秋为是黜晋不书文公奔而复国内何所承上何) (第 26b 页)
食溱洧焉(郑语作主芣騩而食溱洧)居溱洧之地(地郐谱作间)郑祝
融之墟(墟左传作虚凡经传墟字放此) 武公 节疏案左传及郑世家云云(及毛本误又)子文公踕立
(踕左传作捷)宜是初年事也(年监本误田)郑于左方中( (第 9a 页)
融之墟(墟左传作虚凡经传墟字放此) 武公 节疏案左传及郑世家云云(及毛本误又)子文公踕立
(踕左传作捷)宜是初年事也(年监本误田)郑于左方中(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