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論語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真部
洞玄部
太平部
九卷傅瑗晋新定仪注四十卷晋尚书仪曹吉礼仪
注三卷晋尚书仪曹事九卷晋杂仪注二十一卷
晋书 荀顗 传咸熙中顗迁司空及蜀平兴复五等命
顗定礼仪顗上请羊祜任顗庾峻应贞孔颢共删改
旧文撰定晋礼
应贞 (第 20a 页)
传贞以儒学与 太尉荀顗 撰定新礼未施行
裴秀传魏咸熙初 (第 20a 页)
荀顗 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
官制焉
郑冲传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时文帝辅政平蜀之 (第 20a 页)
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皆先咨于冲然后施行
张华传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
挚虞传 荀顗 撰新礼使虞讨论得失而后施行
戴邈传元帝草创学校未立邈上疏曰帝王至务莫
重于礼学宜以三时之隙渐就修 …… (第 20b 页)
所制度皆禀于恊焉
宋书礼志汉文以人情季薄国丧革三年之纪光武以
中兴崇俭七庙有共堂之制魏祖以侈惑宜矫终敛去
袭称之数晋武以丘郊不异二至并南北之祀互相即
袭以讫于今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魏初则王粲卫觊
典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始则 荀顗 郑
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恊缉理乖紊 …… (第 21a 页)
暇给犹命叔孙于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末叶纷纶
递有兴毁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
篇虽写以尺简而终阙平奏至乎晋初爰定新礼 荀
顗 制之于前摰虞删之于末既而中原丧乱罕有所
遗江左草创因循而已伏惟陛下睿明启运先天改
物作乐在乎功成 (第 23a 页)
注三卷晋尚书仪曹事九卷晋杂仪注二十一卷
晋书 荀顗 传咸熙中顗迁司空及蜀平兴复五等命
顗定礼仪顗上请羊祜任顗庾峻应贞孔颢共删改
旧文撰定晋礼
应贞 (第 20a 页)
传贞以儒学与 太尉荀顗 撰定新礼未施行
裴秀传魏咸熙初 (第 20a 页)
荀顗 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
官制焉
郑冲传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时文帝辅政平蜀之 (第 20a 页)
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皆先咨于冲然后施行
张华传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
挚虞传 荀顗 撰新礼使虞讨论得失而后施行
戴邈传元帝草创学校未立邈上疏曰帝王至务莫
重于礼学宜以三时之隙渐就修 …… (第 20b 页)
所制度皆禀于恊焉
宋书礼志汉文以人情季薄国丧革三年之纪光武以
中兴崇俭七庙有共堂之制魏祖以侈惑宜矫终敛去
袭称之数晋武以丘郊不异二至并南北之祀互相即
袭以讫于今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魏初则王粲卫觊
典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始则 荀顗 郑
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恊缉理乖紊 …… (第 21a 页)
暇给犹命叔孙于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末叶纷纶
递有兴毁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
篇虽写以尺简而终阙平奏至乎晋初爰定新礼 荀
顗 制之于前摰虞删之于末既而中原丧乱罕有所
遗江左草创因循而已伏惟陛下睿明启运先天改
物作乐在乎功成 (第 23a 页)
惟王肃据家语六宗与孔同各言其志未知孰是司
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立六宗祠于洛阳城
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 晋初荀顗 定新祀以
六宗之神诸说不同废之挚虞驳之谓宜依旧近代
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第 4a 页)
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立六宗祠于洛阳城
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 晋初荀顗 定新祀以
六宗之神诸说不同废之挚虞驳之谓宜依旧近代
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第 4a 页)
虽并为诸侯始封之君未得立庙也唯令正
统当立祖庙中山不得并也后代中山乃得为睦立庙
为后代子孙之始耳司徒 荀顗 议以为宜各得立庙时
诏从顗议又诏曰礼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太祖即始封君也其庙不毁前诏以谯王中山 (第 24b 页)
统当立祖庙中山不得并也后代中山乃得为睦立庙
为后代子孙之始耳司徒 荀顗 议以为宜各得立庙时
诏从顗议又诏曰礼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太祖即始封君也其庙不毁前诏以谯王中山 (第 24b 页)
指死后审矣高堂隆在杜预以前释经必有
所依据也
右汉魏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八月壬寅以故太傅郑冲 太
尉荀顗 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
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
南将军羊祐齐王攸等 (第 9b 页)
所依据也
右汉魏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八月壬寅以故太傅郑冲 太
尉荀顗 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
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
南将军羊祐齐王攸等 (第 9b 页)
指两房乏嗣仅有可继一人而言足以破举
世之惑矣
又案以上以幼房适子为长房后
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为子
阮孚传无子从孙广嗣
刘颂传颂无子养弟和子雍早卒更以雍弟翊子骘 …… (第 42a 页)
仆射王俭启江忠简允嗣所寄唯敩一人敩宜还本
若不欲江逊绝后可以敩小儿继逊为孙尚书参议
谓间世立后礼无其文 荀顗 无子立孙坠礼之始何
期又立此论义无所据于是敩还本家诏使自量立
后者
王奂传出继从祖中书令球故字 …… (第 42b 页)
有准可特不离绝
魏书王睿传睿次子椿无子以兄孙叔明为后
宋史礼志元丰国子博士孟开请以侄孙宗颜为孙
据晋 侍中荀顗 无子以兄之孙为孙其后王彦林请
以弟彦通为叔母宋继绝诏皆如所请 …… (第 43a 页)
后宗绪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孙后之理宜然也
礼缘事而兴不应拘常以为碍也魏之宗室远继宣
尼𤦺从父以孙绍族祖 荀顗 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
例也 宋庾蔚之谓间代取后礼未之闻宗圣时王
所命以尊先圣本不计数恐不得引以比也 …… (第 44a 页)
(为人后吾仲舅子严失明年老唯洪慎一子非支子/不得为人后洪慎生三子矣立世枢为先生后不亦)
(可乎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嗣中兴初以顗/兄玄孙序为顗后封 (第 44b 页)
临淮公 荀氏颖川名族子姓甚)
(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为嗣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 (第 44b 页)
世之惑矣
又案以上以幼房适子为长房后
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为子
阮孚传无子从孙广嗣
刘颂传颂无子养弟和子雍早卒更以雍弟翊子骘 …… (第 42a 页)
仆射王俭启江忠简允嗣所寄唯敩一人敩宜还本
若不欲江逊绝后可以敩小儿继逊为孙尚书参议
谓间世立后礼无其文 荀顗 无子立孙坠礼之始何
期又立此论义无所据于是敩还本家诏使自量立
后者
王奂传出继从祖中书令球故字 …… (第 42b 页)
有准可特不离绝
魏书王睿传睿次子椿无子以兄孙叔明为后
宋史礼志元丰国子博士孟开请以侄孙宗颜为孙
据晋 侍中荀顗 无子以兄之孙为孙其后王彦林请
以弟彦通为叔母宋继绝诏皆如所请 …… (第 43a 页)
后宗绪不可绝若昆弟以孙若曾孙后之理宜然也
礼缘事而兴不应拘常以为碍也魏之宗室远继宣
尼𤦺从父以孙绍族祖 荀顗 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
例也 宋庾蔚之谓间代取后礼未之闻宗圣时王
所命以尊先圣本不计数恐不得引以比也 …… (第 44a 页)
(为人后吾仲舅子严失明年老唯洪慎一子非支子/不得为人后洪慎生三子矣立世枢为先生后不亦)
(可乎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嗣中兴初以顗/兄玄孙序为顗后封 (第 44b 页)
临淮公 荀氏颖川名族子姓甚)
(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为嗣者而独以从孙嗣其必/不舍亲属而他立也礼之权而不失经者 (第 44b 页)
右两汉宴飨
南齐书礼志魏武都邺正会用汉仪后魏文修洛阳宫
室权都许昌宫殿狭小元日于城南立毡殿青帷以为
门设乐飨会后还洛阳依汉旧事
魏氏春秋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
与 侍中荀顗 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
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晋书礼志武帝更定元会仪夜漏未尽七刻谓 (第 5b 页)
南齐书礼志魏武都邺正会用汉仪后魏文修洛阳宫
室权都许昌宫殿狭小元日于城南立毡殿青帷以为
门设乐飨会后还洛阳依汉旧事
魏氏春秋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
与 侍中荀顗 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
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晋书礼志武帝更定元会仪夜漏未尽七刻谓 (第 5b 页)
颁赐于军吏
汉书高祖本纪元年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
讴思东归韩信为治粟都尉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
于汉王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通典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跪而推毂
晋书礼志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于朝堂
其后 荀顗 等所定新礼遣将御临轩尚书授节钺依古
兵书跪而推毂之义也
隋书礼仪志周明帝武成元年吐谷浑寇边帝常服乘 (第 5a 页)
汉书高祖本纪元年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
讴思东归韩信为治粟都尉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
于汉王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通典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跪而推毂
晋书礼志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于朝堂
其后 荀顗 等所定新礼遣将御临轩尚书授节钺依古
兵书跪而推毂之义也
隋书礼仪志周明帝武成元年吐谷浑寇边帝常服乘 (第 5a 页)
兴不应拘常以为碍也魏之宗圣远继宣尼琦从父以
孙绍族祖 荀顗 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比也 宋庾蔚
之谓间代取后礼未之闻宗圣时王所命以尊先圣本
不计数恐不得引以比也
养 …… (第 22b 页)
(之乎请于君君命之犹父命之也民之/微曷以请于君请于令长犹请于君也)
宋史礼志熙宁二年同修起居注直史馆蔡延庆父褒
故太尉齐之弟也齐初无子子延庆后齐有子而褒绝
请复本宗礼官以请许之绍圣元年尚书省言元祐南
郊赦文户绝之家近亲不为立继者官为施行今户绝
家许近亲尊长命继已有著令即不当官为施行四年
右武卫大将军克务乞故登州防御使东牟侯克端子
叔博为嗣请赴期朝参起居而不为克端服大宗正司
以闻下礼官议宜终丧三年遂诏宗室居父母丧者毋
得乞为继嗣大观四年诏曰孔子谓兴灭继绝天下之
民归心王安石子雱无嗣有族子棣已尝用安石孙恩
例官可以棣为雱后以称朕善善之意先是元丰国子
博士孟开请以侄孙宗颜为孙据晋 侍中荀顗 无子以
兄之孙为孙其后王彦林请以弟彦通为叔母宋继绝
祀诏皆如所请淳熙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户部言知蜀 …… (第 36b 页)
仲舅子严失明年老惟洪慎一子非支子不
得为人后洪慎生三子矣立世枢为先生后
不亦可乎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嗣
中兴初以顗兄玄孙序为顗后封 (第 55a 页)
临淮公 荀
氏颍川名族子姓甚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 (第 55a 页)
孙绍族祖 荀顗 无子以兄孙为嗣此成比也 宋庾蔚
之谓间代取后礼未之闻宗圣时王所命以尊先圣本
不计数恐不得引以比也
养 …… (第 22b 页)
(之乎请于君君命之犹父命之也民之/微曷以请于君请于令长犹请于君也)
宋史礼志熙宁二年同修起居注直史馆蔡延庆父褒
故太尉齐之弟也齐初无子子延庆后齐有子而褒绝
请复本宗礼官以请许之绍圣元年尚书省言元祐南
郊赦文户绝之家近亲不为立继者官为施行今户绝
家许近亲尊长命继已有著令即不当官为施行四年
右武卫大将军克务乞故登州防御使东牟侯克端子
叔博为嗣请赴期朝参起居而不为克端服大宗正司
以闻下礼官议宜终丧三年遂诏宗室居父母丧者毋
得乞为继嗣大观四年诏曰孔子谓兴灭继绝天下之
民归心王安石子雱无嗣有族子棣已尝用安石孙恩
例官可以棣为雱后以称朕善善之意先是元丰国子
博士孟开请以侄孙宗颜为孙据晋 侍中荀顗 无子以
兄之孙为孙其后王彦林请以弟彦通为叔母宋继绝
祀诏皆如所请淳熙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户部言知蜀 …… (第 36b 页)
仲舅子严失明年老惟洪慎一子非支子不
得为人后洪慎生三子矣立世枢为先生后
不亦可乎晋书 荀顗 传顗无子以从孙徽嗣
中兴初以顗兄玄孙序为顗后封 (第 55a 页)
临淮公 荀
氏颍川名族子姓甚繁岂无昭穆之伦可立 (第 55a 页)
其弗深考也
晋书礼志文帝之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
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太宰司马孚太傅
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领中领军司马望司空 荀顗 车骑将军贾充尚书令裴秀尚书仆射武陔都护
大将军郭建侍中郭绥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等 (第 14a 页)
晋书礼志文帝之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
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太宰司马孚太傅
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领中领军司马望司空 荀顗 车骑将军贾充尚书令裴秀尚书仆射武陔都护
大将军郭建侍中郭绥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等 (第 14a 页)
望而悖理溺情以乱大
伦案谥法昏乱纪度曰荒上弗从赐谥曰武
晋书太常博士掌王公以下应赐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太尉荀顗 上谥法云若赐谥而道远不及葬者皆封策
下属遣所承长吏奉策即冢祭赐谥 …… (第 20b 页)
异于数公所以表
冲虚述德美也又中朝及中兴曾居师傅及录台事者
亦皆不复谥山李二司徒吾族父安丰侯近贺司空 荀
太尉顗 周光禄顗或曾师傅或曾总录并不复谥吾谓
此谥弘美不应翻改案谥法条有限而应谥者无限亦 …… (第 21b 页)
何得令名德必皆齐同远准周之文武则后代不应复
得通用此名近校晋朝旧比山涛 荀顗 周顗同谥康羊
祜荀勖同谥成此例甚众不可悉载近朱伯高谥简时
尚书符却已不应与和峤同谥蔡为太常据上论可同 (第 22a 页)
伦案谥法昏乱纪度曰荒上弗从赐谥曰武
晋书太常博士掌王公以下应赐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太尉荀顗 上谥法云若赐谥而道远不及葬者皆封策
下属遣所承长吏奉策即冢祭赐谥 …… (第 20b 页)
异于数公所以表
冲虚述德美也又中朝及中兴曾居师傅及录台事者
亦皆不复谥山李二司徒吾族父安丰侯近贺司空 荀
太尉顗 周光禄顗或曾师傅或曾总录并不复谥吾谓
此谥弘美不应翻改案谥法条有限而应谥者无限亦 …… (第 21b 页)
何得令名德必皆齐同远准周之文武则后代不应复
得通用此名近校晋朝旧比山涛 荀顗 周顗同谥康羊
祜荀勖同谥成此例甚众不可悉载近朱伯高谥简时
尚书符却已不应与和峤同谥蔡为太常据上论可同 (第 22a 页)
冲议
曰甲失礼于家二适并在诚非人子所得正则乙景之
子并当三年礼疑从重车骑贾充侍中少傅任恺议略
与郑同 太尉荀顗 议曰春秋并后匹适古之明典也今
不可以犯礼并立二妻不别尊卑而遂其失也故当断
之以礼先至为适后至为庶景子 (第 20b 页)
曰甲失礼于家二适并在诚非人子所得正则乙景之
子并当三年礼疑从重车骑贾充侍中少傅任恺议略
与郑同 太尉荀顗 议曰春秋并后匹适古之明典也今
不可以犯礼并立二妻不别尊卑而遂其失也故当断
之以礼先至为适后至为庶景子 (第 20b 页)
辨正李氏如圭曰所不臣者注疏谓以其亲服服之
荀顗 以为大夫犹降其亲则诸侯虽所不臣亦绝不
服虞喜以为大夫亦当从诸侯之例一世为大夫不
降兄弟二世不降诸 (第 41b 页)
荀顗 以为大夫犹降其亲则诸侯虽所不臣亦绝不
服虞喜以为大夫亦当从诸侯之例一世为大夫不
降兄弟二世不降诸 (第 41b 页)
集韵馨叫切音娆义同(又广韵去遥切音蹻额大貌)又集韵符分切音汾详颁字注 䫟(唐韵胡本切集韵户衮切)
(𡘋音混说文面色䫟䫟貌集韵䫟䫟面急又面首俱圆谓之䫟)又广韵云粉切集韵羽敏切𡘋音抎又集韵胡昆切音魂义
(𡘋同)顗(唐韵鱼岂切集韵韵会语岂切𡘋音蚁尔雅释诂静也广韵靖也乐也)又说文谨庄貌 又人名 荀顗 周顗 (第 21a 页)
(𡘋音混说文面色䫟䫟貌集韵䫟䫟面急又面首俱圆谓之䫟)又广韵云粉切集韵羽敏切𡘋音抎又集韵胡昆切音魂义
(𡘋同)顗(唐韵鱼岂切集韵韵会语岂切𡘋音蚁尔雅释诂静也广韵靖也乐也)又说文谨庄貌 又人名 荀顗 周顗 (第 21a 页)
太
康年中汲冢获书全同左氏故束晰云若使此书出于
汉世刘歆不作五原太守矣于是挚虞束晢引其义以
相明王接 荀顗 取其文以相證杜预申以注释干宝藉
为师范繇是世称实录不复言非其书渐行物无异议
故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 (第 90b 页)
康年中汲冢获书全同左氏故束晰云若使此书出于
汉世刘歆不作五原太守矣于是挚虞束晢引其义以
相明王接 荀顗 取其文以相證杜预申以注释干宝藉
为师范繇是世称实录不复言非其书渐行物无异议
故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 (第 90b 页)
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适诸侯则尊同以吾
为之变卒之也其尊不同者则皆绝服也所不臣者
郑氏谓以其亲服服之 荀顗 以为大夫犹降其亲则
诸侯虽所不臣者亦绝不服虞喜以为大夫亦当从
诸侯之例一世为大夫不降兄弟二世不降 (第 22a 页)
为之变卒之也其尊不同者则皆绝服也所不臣者
郑氏谓以其亲服服之 荀顗 以为大夫犹降其亲则
诸侯虽所不臣者亦绝不服虞喜以为大夫亦当从
诸侯之例一世为大夫不降兄弟二世不降 (第 22a 页)
否 □ □ □ □ □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杜氏注谓此互体正卦三四五互为艮变卦二三四为艮全
易六十四卦唯乾坤二卦不可互体馀六十二卦皆有互体
此古占法故以观之否正变二卦发例馀可例推(○按互体/之用未详)
(何时庖羲之时易虽有占象示而已辞且未有乌/有互体此殆周公系爻以后孔子十翼以前之事)
朱子谓大传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中爻即中四爻
自二至四自三至五春秋传所谓互体也○朱子谓自二至五
互两卦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推成四卦四卦又伏四卦王
弼破互然其注睽六二曰始虽受困终获则助自初至五互
为困亦言互也钟会排互而 荀顗 难之洪迈吴澄皆言互易
(郝仲舆曰正卦六位初至三为下阳包阴也四至六为/上阴含阳也互卦二四互为下阴含阳也 (第 24a 页)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杜氏注谓此互体正卦三四五互为艮变卦二三四为艮全
易六十四卦唯乾坤二卦不可互体馀六十二卦皆有互体
此古占法故以观之否正变二卦发例馀可例推(○按互体/之用未详)
(何时庖羲之时易虽有占象示而已辞且未有乌/有互体此殆周公系爻以后孔子十翼以前之事)
朱子谓大传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中爻即中四爻
自二至四自三至五春秋传所谓互体也○朱子谓自二至五
互两卦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推成四卦四卦又伏四卦王
弼破互然其注睽六二曰始虽受困终获则助自初至五互
为困亦言互也钟会排互而 荀顗 难之洪迈吴澄皆言互易
(郝仲舆曰正卦六位初至三为下阳包阴也四至六为/上阴含阳也互卦二四互为下阴含阳也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