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树仁” 相关资源

地理類
金石類
別集類
   张氏(桐庐人夫亡守节同县徐志达妻张氏申屠/骥妻袁氏章守魁妻张氏王希慧妻叶氏罗)

(名佐妻姚氏柴大本妻袁氏袁师愈妻喻氏王访/吉妻柯氏皇甫怀玑妻杨氏王雨先妻柴氏徐嘉)
(能妻钟氏王怡妻傅氏章孔珠妻王氏戴瑞芳妻/王氏柴永瀚妻来氏申屠士采妻姚氏何茂烺妻)
(邢氏施日良妻胡氏俞士龙妻米氏徐之斌妻李/氏姚铨英妻张氏俞鸿圣妻张氏宋士鍄妻潘氏)
(盛加锦妻王氏徐启佑妻吴氏李华妻吴氏邬日/㫰妻张氏 李树仁
妻徐氏徐颖妻方氏李蔚舒妻)
(王氏方光熙妻吴氏魏天进妻王氏孙启模妻姚/氏徐日临妻皇甫氏胡日新妻戴氏钟 (第 37b 页)
    十四福德祀典、赖姓文昌祀典、曾先生祀典、下埔头赖焕章、新埤头张义兴,以上各捐银四元。新文昌祀典、文魁祀典、韩文祀典、石店胜春号,以上各捐三元。杨姓圣母祀典、国王祀典、春分祀典、伯婆祀典、榕树坪福德祀典、园仔福德祀典、上埔头褒忠祀典、林庆贤、邱传宗、林桂芳尝、林蕙芳尝、罗辉龙尝、罗廷英尝、罗文福尝、罗文全尝、萧璧泰尝、钟庆榜尝、杨及芹尝、赖兴仁尝、张金鳌、罗文能、罗文达、罗庆华、大轿会、林连合、张兴龙、张添寿、赖庆福、张福兴、张云庆、张其谨、杨元达、郑开瑞、 李树仁
、林逢谦、张万三尝、张拔秀,以上各捐银二元。萧何祀典、罗锡龄、罗文连、叶连元、林绍富、钟秋锦,以上 (第 367 页)
   东江书院。次竹篱,雪坡韵。
   与竹篱步韵赠雪坡
   玉山书院逢重阳日。与李公亮(鼎寅) 李惧庵性安(树仁)
,雪坡,竹篱,蒙叟步韵。
   风咏亭月夜。与雪坡,竹篱,蒙叟共步得亭字。
   是庵任公墓道立石韵   东江书院。次竹篱,雪坡韵。
   与竹篱步韵赠雪坡
   玉山书院逢重阳日。与李公亮(鼎寅),李惧庵性安 (树仁)
,雪坡,竹篱,蒙叟步韵。
   风咏亭月夜。与雪坡,竹篱,蒙叟共步得亭字。
   是庵任公墓道立石韵
玉山书院逢重阳日。与李公亮(鼎寅) 李惧庵性安(树仁)
,雪坡,竹篱,蒙叟步韵。
叫群霜雁正随阳。吾辈联翩亦一行。江海骋怀从佚宕。林泉发兴转清凉。名区举国抠 (第 625H 页)
玉山书院逢重阳日。与李公亮(鼎寅),李惧庵性安 (树仁)
,雪坡,竹篱,蒙叟步韵。
叫群霜雁正随阳。吾辈联翩亦一行。江海骋怀从佚宕。林泉发兴转清凉。名区举国抠 (第 625H 页)
  

惧庵先生文集序[李汇宁]
东都我晦翁夫子讲道之所也。士之生于是邦。固幸矣。   正考右文。野无遗逸。则士之生于其时。亦幸矣。公以林下书生。承 特命入侍便殿。以节用爱民为对。即辞归。劬书饬行八十年如一日。世所称 惧庵李先生
也。今观其遗集。有忍饥吟曰我性疏慵饥固宜。饥来莫若忍之为。细思一切人间事。羞辱多从不忍饥。古今为学者 …… (第 3H 页)
就者。于时 明王在上。礼招隆重。公安得不出。而出去之日。已决其归。则公之所乐。在此而不在彼。可知也。 惧庵
铭曰。情或妄动。从欲是惧。口或妄言。兴戎是惧。时公已六十馀矣。尚存心戒 (第 3L 页)
五日矣。十三日未明。庆州京主人来言将有 召对。勿为他出之意申敕。同日午后。吏曹下人。以小纸书庆州生员 李树仁。
明日待开门入 侍事来示。又以早早来待之意申申言之。承此报之后。一倍惶悚。十四日晓齐肃。质明骑 …… (第 95H 页)
。两人各惶悚无言而立。 上曰。汝等出外以待。仍 命承旨引出。两人随承旨即出。(翼日朝纸 传曰。宣召人 李树仁,
禹载岳。今既召见。并令该曹调用。) (第 96L 页)
惧庵先生
文集卷之五
 序
  
防意斋遗稿序
故防意斋处士李公考终。在 英庙己亥。南友止渊子铭其墓曰斋居顾名 …… (第 96L 页)
而是则荣显而知足者也。曷若公不显而知足者哉。是所谓素其位而行贫贱者。推而极之。虽曰乐天知命可也。仍念 树仁
在弱冠时。一再承颜于稠广中。见其毅然有君子端庄之仪。及此黄发之年。与闻是役。益切山仰之忱。谨以所感于 …… (第 97H 页)
庵金公居其中。于鲁庵则尊事之。于竹轩蒙庵则切磋之。俱以硕德文章。有名于时。而至今为东都后生之称诵焉。 树仁
生也晚。未及抠衣于几席之下。而只有旷世缅仰之怀。间者后庵公五世孙最重袖遗集一册来示之。始得盥手奉阅焉 …… (第 98H 页)
汝于成。安知公玉成之德。不由乎是也。若夫公谦谦之德。悠然之趣。有后翁说双清记在。最重甫请一语弁于首。 树仁
以不文辞不获。且 (第 98L 页)
喜津津。继之以健羡也。客唯唯而去。未几子成以堂之记。属之翁甚勤。翁素不文。遂书问答之语归之。翁为谁。 李树仁性安。
岁之纪何。青猪仲春上浣也。
醒翁亭记
吾友月城崔君翰汝甫。自盘溪旧居。寻石湖先庄。为亭于六宜堂侧。扁 …… (第 103L 页)
。则孝子家遗风之周遍而旁通。亦可尚矣。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斯之谓欤。凡百东西行过者。尚监于玆。 树仁
忝与外裔末。倍切景仰之忱。不揆僭妄。遂为之记。
孝妇李氏旌闾阁记
夫临难卫亲。决一死冒白刃。非孝之出 …… (第 106L 页)
至有声。平日叱咜之所不及。而诚信及物。非特陆家之黄耳能知豢养之恩而已。感应之理。信如影响。呜呼孝哉。 树仁
以同乡后生。每想像艳慕。自龆龀暨白首。一日讳应奎六代孙鸣键来访。作而言曰。吾先祖孝行。一乡传诵。不必 …… (第 108H 页)
则必将恝视乎庵宇。侵渔乎僧徒。或不免旷废之患也。此吾所谓护庵社以及乎溪石竹树。惟在于奉先之诚而已。 惧庵先生
文集卷之六
 跋
  
书进士龟溪崔公事迹后
昔太史公以岩穴之士名湮没而无称为可悲。夫士不遇于世而老 …… (第 111H 页)
服孔氏章甫之徒。闻风声可无激。恨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重于世也。姑书行录后以俟。
书孝子金公行迹后 树仁
尝因乡人所传诵。闻故处士金公淬河以孝行有名熟矣。后阅东京志。见公有事亲之孝。方亲疾之剧。辄斮指出血以 (第 113H 页)
灌口。亲疾得苏云。 树仁
始知金公之孝有如是者矣。间者公六世孙泰铉承其王父命访穷巷。因作而致辞曰吾高祖考事亲之孝。世世相传于口 …… (第 113H 页)
之藉藉。今又安得如何韩文章之手。以不朽公之行乎。公之曾孙基荣甫以云深亭曹公所撰状来示。请余一言于后。 树仁
三复叹赏之不已。只以所感于中者。书之以归。岂敢曰不朽公乎。姑塞孝孙之请。以待他日太史氏阐幽之笔云尔。 (第 114L 页)
书亡友权太初答书后
呜呼。此吾亡友权上舍太初辱答 树仁
书也。太初在世时。以 (第 114L 页)
树仁 
筵对时下问诚敬二字之义。有所往复。商确而未究者。太初弃世之后。其侄子煏于遗稿中得此书。盖太初将欲传致 (第 114L 页)
而未及净书。在于乱草。其家侄手自净书。袖致于 树仁。
(第 114L 页)
树仁
受来披阅。宛对故人颜面。为之潸然出涕。槩其书中辞意。因 (第 114L 页)
树仁
前书所言。捃摭而胪列之。亦有未尽归一者。而人事已 …… (第 114L 页)
改。九原难作。虽欲更与往复切磋而不可得。此 树仁
所以重为之慨然也。此书藏在箧中已有年。近因索居无事。搜出披玩。感念亡友。俯仰兴怀。因更䌷绎书中之辞。 …… (第 115H 页)
则实理之品节。以至中和位育费隐道德。何莫非一诚之所做乎。若以道体言之。诚之先于敬。非独太初之见为然。 树仁
亦何敢有异乎。第 (第 115H 页)
树仁
之见。以诚敬何先之先字。作工夫看。欲至至诚之尽性。必以戒惧慎独之工为先。故所以有主敬为先之论也。尝观 …… (第 115H 页)
也。特以大槩工夫之序言之。而相为先后可见也。第未知何先之先字。当作道体看耶。当作工夫看耶。至于解释。 树仁
所引朱夫子答任伯起书。以著实持守。分为体用。以诚为之体以敬为之用以下数三条。亦似有分析太过。随语生解 (第 115L 页)
之病。无乃愚见之未透而然耶。且存养在诚敬之先一节。 树仁
于前书谓之未衬。而太初亦知其然。以明善慎独追改之。亦可见太初虚受之意。然以明善慎独著之于诚敬之前。亦 …… (第 115L 页)
致知为初头发轫之工。而朱夫子论敬字。犹以为格致种种工夫。皆从此出。夫岂有别般工夫。又在于敬字前者耶。 树仁
前书中诚亦敬敬亦诚之语。太初斥之太过。 (第 115L 页)
树仁
虽迷劣。岂不知诚敬二字之义。有些彼此之不同乎。只以不同之中自有同之之意故云然。而蔡九峰亦有曰敬曰诚。 …… (第 115L 页)
潘恭叔书中语。今于节要书可考。太初于朱书。积年有工。而乃有此语。是必偶然遗忘之致也。大抵太初之见。与 树仁
未尽合者。惟在何先之先字。两人所认之不同也。观于太初所言非诚不能致敬。非敬不能存诚。有诚宜有敬。有敬 (第 116H 页)
自有诚。诚敬相须云者。大(一作太)初与 树仁。
何尝有彼此差殊耶。今若参互彼此之见而言之。当曰自道体言诚为先。自工夫言敬为先云尔。则岂非公案之折衷耶 …… (第 116H 页)
赫赫然照人耳目。如公炳然一心。尚此埋没而世无知者。其知不知固无加损于公。而于旷代志士之悲则果何如也。 树仁
以傍亲后生。因门父老传诵。想公忠节。八十年如一日。间者公之后孙培渊。裒公事迹之出于他家者为一册。来访 (第 118L 页)
穷巷中。以公忠义之未阐。辄有悽惋色。 树仁
奉读卒业。仍敛容而曰公之贞忠大节。有如是烈烈。而湮晦以迄于今。固为云仍无穷之憾。然幸此懿迹。不全泯于 (第 118L 页)
昔我 正宗大王广蒐读书饬行之士。延聘以萃。岭南伯别荐五人以应旨。月城 惧庵李公树仁
首被是选。及其登对也。 上问救时弊之要。公以节用爱民四字仰陈。 上嘉尚之。除缮工监监役。祇 肃不数月 …… (第 163L 页)
子观永甫。袖家状一通。谬属以表隧。台佐懵劣。何敢当是役。追惟泮邸亲炙之旧。窃有所感服者。谨按状。公字 性安
清安人。丽季有讳阳吉。文科持平。直道见忤。黜为济州通判。逮 宣庙壬辰。讳彭寿倡义殉节。 赠兵曹参判。 (第 163L 页)
   奉 旨敬和内颁中和尺 御制韵(唐德宗时。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士女相赠刀尺。其时天子亦用此俗。颁尺卿相。)
   赠 李惧庵性安(树仁○二首)
   次李惧庵二首
   挽活山南公(龙万)
   与昭陵园官权鹤林。祇谒崧阳书院。奉审九封君遗墟   奉 旨敬和内颁中和尺 御制韵(唐德宗时。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士女相赠刀尺。其时天子亦用此俗。颁尺卿相。)
   赠李惧庵性安 (树仁
○二首)
   次 李惧庵
二首
   挽活山南公(龙万)
   与昭陵园官权鹤林。祇谒崧阳书院。奉审九封君遗墟碑有感。
   ……   苏亭居第新建上梁文
德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录
   挽词[东山孙升九]
   挽词[参判李鼎揆]
   挽词 惧庵李树仁
   挽词[进士孙星岳]
   挽词[李鼎镐]
   挽词[辅德李鼎秉]
   挽词[任万济
 尺五颁新尺。珍应十袭重。有躔皆合度。提寸讵撞钟。明主贤才较。良工朽杞容。猗欤 圣祖梦。歌协御天龙。(左相蔡济恭)
李惧庵性安(树仁○二首)
一朝韦布对 天威。筵话谆谆瑞日迟。荣利虽非君所望。何妨出脚 圣明时。
吾岭百年运始回。 恩光隆洽及 (第 631H 页)
 尺五颁新尺。珍应十袭重。有躔皆合度。提寸讵撞钟。明主贤才较。良工朽杞容。猗欤 圣祖梦。歌协御天龙。(左相蔡济恭)
赠李惧庵性安 (树仁
○二首)
一朝韦布对 天威。筵话谆谆瑞日迟。荣利虽非君所望。何妨出脚 圣明时。
吾岭百年运始回。 恩 (第 631H 页)
光隆洽及遐隈。明时厕籍犹云幸。莫愧君行去复来。
李惧庵
二首
友道嗟今绝。平生有一交。囊锥能自见。蕴玉岂曾徼。旅馆还忘苦。秋宵不觉遥。汇征逢 圣世。莫道非其 (第 631H 页)
  
挽词[东山孙升九]
绝域风霜添雨露。逐臣微悃 圣明知。一掬存亡无限泪。那堪今日洒哀词。
百里清风吹不尽。歌来处处口碑留。明时未试经纶手。馀恨分明永夜幽。
近日亲朋尽夜台。此翁何事独迟回。我是人间朝暮客。重泉早晚好颜开。

挽词[参判李鼎揆]
萧寺同研忆少年。白头心事更依然。早将经术台端选。晚试刚肠塞外迁。倚斗几劳瞻 魏阙。赐环无恙返林泉。汶亭旧会浑如梦。题诔今朝我涕涟。
挽词 惧庵李树仁
世人荣君青云路。柏府清华近蓬瀛。世人荣君五马驾。松都名胜古王城。别有平生故人为君荣。不在青云路五 (第 692H 页)
   陜川郡守葛村李公墓碣铭(并序)
   赠兵曹参议行沃川郡守权公墓碣铭(并序)
鹤栖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墓碣铭
   徵士 惧庵李公
墓碣铭(并序)
   成均进士沙村安公墓碣铭(并序)
   礼曹佐郎翠轩朴公墓碣铭(并序)
   高
来。一出一处。关系何如。而传闻如此。吾岭事所以每每见警于人也。此后如有此等说话。必须明白晓解之如何。 李树仁,
禹载岳上来之后。 上特命入侍。仍皆除职。未几持平郑最成论 启。以扣其中则全无读书本色。观于外则都是儱 (第 206H 页)
  

徵士 惧庵李公
墓碣铭(并序)
昔我 正宗大王。广蒐读书饬行之士。延聘以萃。岭南伯别荐五人以应 旨。月城 (第 406H 页)
惧庵李公树仁
首被是选。及登对。以节用爱民四字。仰陈救时弊之要。 上嘉之。除缮工监监役。肃 恩不数月而归。益励桑榆 (第 406H 页)
之功。以殁其齿。行谊之笃。出处之正。士类共敬叹焉。日公之门下人族侄观永甫。袖家状一通。谬托表隧之铭。台佐懵劣何敢当是役。追惟昔年泮旅趋拜之稳。窃有所感服者。谨按状。公字 性安。
李氏清安人。 (第 406H 页)
惧庵
其号也。丽季有讳阳吉文科持平。直道见忤。黜为济州通判。世袭簪缨。逮 宣庙壬辰。有讳彭寿。倡义殉节。  (第 406H 页)
   挽词[李鼎宅]
   挽词[李东龟]
   挽词[参奉权应度]
   挽词[赵运道]
   挽词[监役 李树仁
   挽词[正言崔 璧]
   挽词[生员郑一铨]
   挽词[孙升九]
   挽词[生员孙憙一
论文字外。多少两家情。
荒碑谁緤大宛驹。湖海高风百尺楼。欲赏典刑公又去。影湖梅竹自春秋。
挽词[监役 李树仁
山待高人活景明。清泉白石总神精。馀事文章传奕业。晚年真乐教群英。一命非关岩穴士。九条谁彻 圣王庭 (第 172H 页)
答以寓其怀。尤以奖率为己任。凡远近来从者。皆因材教诱。先行后艺。于日用彝伦事益惓惓焉。与郑南窝东弼, 李惧庵树仁,
李南庐鼎俨,李苍庐鼎基,金月梧会运,赵苍轩友悫,崔龙潭 (第 711L 页)
以进。自 上颁赐诗传邹书朱书百选。丙辰夏。自 上命别荐有才行者。道伯以公闻。 上命召之。与同荐人进士 李树仁
入侍于离文院。 上问姓名年岁。因 教曰。汝等学问为业。所存何事。对曰。臣学识卤莽。见得浅薄。而家庭所 (第 56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