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洙” 相关资源
地理類
類書類
別集類
金氏 龙起化妾张氏
郑续继室白氏 任敬妻李氏
刘三重妻冯氏 李宗洙 妻谭氏
倪旺妻杨氏 杨润妻刘氏
纪锐妻佟氏 陈南星继室王氏
陆纯 ……德人。夫亡,年二十四。子完初七岁,上无伯叔,中鲜兄弟。氏苦节抚育完初成立,初亦能尽孝养。有司旌表。 李宗洙 妻谭氏
按《畿辅通志》:谭氏, 李宗洙 妻,顺德人。年二十七,夫亡。守节四十二年卒。
倪旺妻杨氏
按《畿辅通志》:杨氏,倪旺妻,河间人。年十
郑续继室白氏 任敬妻李氏
刘三重妻冯氏 李宗洙 妻谭氏
倪旺妻杨氏 杨润妻刘氏
纪锐妻佟氏 陈南星继室王氏
陆纯 ……德人。夫亡,年二十四。子完初七岁,上无伯叔,中鲜兄弟。氏苦节抚育完初成立,初亦能尽孝养。有司旌表。 李宗洙 妻谭氏
按《畿辅通志》:谭氏, 李宗洙 妻,顺德人。年二十七,夫亡。守节四十二年卒。
倪旺妻杨氏
按《畿辅通志》:杨氏,倪旺妻,河间人。年十
读止后还。见者悲之。先府君有患候。公竭诚汤炉。及遭变。哀戚过制。三年不脱衰绖。柴毁骨立。金川沙宗德, 李后山宗洙
对伯氏称其有贤弟云。公始分门。所受田不过数顷。务本力农。以致丰足。原田割半还宗曰。吾衣食今至自足。固 (第 497L 页)
与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后山 李 学甫(宗洙) 答川沙金道彦(宗德),直夫,景蕴(宗发),弘辅(宗燮○癸卯)
与川沙金道彦,景蕴,弘辅 …… 本生外王考挹翠轩金公行状
先考通政大夫工曹参议慵窝府君家状
芦厓集卷之十
附录
挽词[ 李宗洙]
挽词[金宗德]
挽词[赵运道]
挽词[赵述道]
挽词[金虎鍊]
挽词[金道行]
挽词[金若鍊]
挽词[金象鍊]
祭文[ 李宗洙]
祭文[金宗德]
祭文[金宗燮]
祭文[南汉朝]
祭文[枕涧亭生徒柳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后山 李 学甫(宗洙) 答川沙金道彦(宗德),直夫,景蕴(宗发),弘辅(宗燮○癸卯)
与川沙金道彦,景蕴,弘辅 …… 本生外王考挹翠轩金公行状
先考通政大夫工曹参议慵窝府君家状
芦厓集卷之十
附录
挽词[ 李宗洙]
挽词[金宗德]
挽词[赵运道]
挽词[赵述道]
挽词[金虎鍊]
挽词[金道行]
挽词[金若鍊]
挽词[金象鍊]
祭文[ 李宗洙]
祭文[金宗德]
祭文[金宗燮]
祭文[南汉朝]
祭文[枕涧亭生徒柳
东屯
上平下磅礴。不低又不峻。十里风光好。领略在一瞬。
西崦
开囱对崦嵫。崦嵫日已迫。日迫更惕若。何必空叹惜。
山泉斋
陶山有蒙泉。后学名其室。先生果育意。今当究其实。
养正斋
童蒙来求我。我告随其资。主人名斋意。诸 …… (第 140H 页)
各参差。 学甫 与中立。次第访穷崖。逢场辄少一。怨公不之偕。邂逅山雨夕。谈论杂笑谐。娓娓夜继日。不觉鸡鸣喈。于焉信宿 …… (第 142H 页)
免为井底蛙。优游贵沈著。歌咏戒淫哇。不作皱眉事。庶无怨眦睚。多公韵逼真。愧我文类俳。兼寄雨谷老。有怀 后山 斋。
次朱夫子南涧吟。寄示金上舍中立(道行)。
十五六年之前。为儿辈分爨计。筑室于枕涧亭东。实 (第 142H 页)
上平下磅礴。不低又不峻。十里风光好。领略在一瞬。
西崦
开囱对崦嵫。崦嵫日已迫。日迫更惕若。何必空叹惜。
山泉斋
陶山有蒙泉。后学名其室。先生果育意。今当究其实。
养正斋
童蒙来求我。我告随其资。主人名斋意。诸 …… (第 140H 页)
各参差。 学甫 与中立。次第访穷崖。逢场辄少一。怨公不之偕。邂逅山雨夕。谈论杂笑谐。娓娓夜继日。不觉鸡鸣喈。于焉信宿 …… (第 142H 页)
免为井底蛙。优游贵沈著。歌咏戒淫哇。不作皱眉事。庶无怨眦睚。多公韵逼真。愧我文类俳。兼寄雨谷老。有怀 后山 斋。
次朱夫子南涧吟。寄示金上舍中立(道行)。
十五六年之前。为儿辈分爨计。筑室于枕涧亭东。实 (第 142H 页)
受服之文。则宁有变服之节乎。二十七月是丧期之尽。则心丧似亦当以是为限也。是以不敢从东坡雨谷之论。而用 李学甫
之说矣。其后门内诸父兄。以轻变祖先所行之礼为不可。远近朋友亦多疑抄。道源等心窃瞿然。更为广询博考。而 …… (第 163L 页)
出继子服色。礼无据證。启墓时。以深衣白巾从事。下棺时则以母丧齐衰从事。亦无甚妨耶。更加考询如何。
答 后山李学甫(宗洙) 即日甘霔。稍稣人意。伏惟静里道履对时康福。胤友小成暮境门阑之庆。不比寻常。况了此一事。从前侍学之 (第 172L 页)
。礼无据證。启墓时。以深衣白巾从事。下棺时则以母丧齐衰从事。亦无甚妨耶。更加考询如何。
答后山李学甫 (宗洙) 即日甘霔。稍稣人意。伏惟静里道履对时康福。胤友小成暮境门阑之庆。不比寻常。况了此一事。从前侍学之 …… (第 172L 页)
。自今窃附以后。信息相通。不如前日之阔疏。凡于札牍之间。痛赐戒责。开示一二。千万幸望。会校事。姑未得 学甫 所报。然若闻期日。则敢不跃如。但鄙兄弟病悴如此。万一冒寒作客。病势添剧。则本无益于扫尘之役。而反生贻 (第 173L 页)
出继子服色。礼无据證。启墓时。以深衣白巾从事。下棺时则以母丧齐衰从事。亦无甚妨耶。更加考询如何。
答 后山李学甫(宗洙) 即日甘霔。稍稣人意。伏惟静里道履对时康福。胤友小成暮境门阑之庆。不比寻常。况了此一事。从前侍学之 (第 172L 页)
。礼无据證。启墓时。以深衣白巾从事。下棺时则以母丧齐衰从事。亦无甚妨耶。更加考询如何。
答后山李学甫 (宗洙) 即日甘霔。稍稣人意。伏惟静里道履对时康福。胤友小成暮境门阑之庆。不比寻常。况了此一事。从前侍学之 …… (第 172L 页)
。自今窃附以后。信息相通。不如前日之阔疏。凡于札牍之间。痛赐戒责。开示一二。千万幸望。会校事。姑未得 学甫 所报。然若闻期日。则敢不跃如。但鄙兄弟病悴如此。万一冒寒作客。病势添剧。则本无益于扫尘之役。而反生贻 (第 173L 页)
芦厓集卷之十
附录
挽词 李宗洙 休休容善地。勉勉向前心。秉烛丝毛积。磨丹岁月深。共厨驯稚仆。则友感微禽。棣萼留哀壑。虚床谁为琴。 ……祭文 李宗洙 先民有话。善优天下。惟其有已。是以好至。嗟哉君子。秉德之懿。襟韵旷爽。资志恢宏。贤贤不倦。休休有 (第 281L 页)
附录
挽词 李宗洙 休休容善地。勉勉向前心。秉烛丝毛积。磨丹岁月深。共厨驯稚仆。则友感微禽。棣萼留哀壑。虚床谁为琴。 ……祭文 李宗洙 先民有话。善优天下。惟其有已。是以好至。嗟哉君子。秉德之懿。襟韵旷爽。资志恢宏。贤贤不倦。休休有 (第 281L 页)
滞雨逆旅。翌朝上泣岭有作。
观海归路。次赵敬哉韵。
步潭字韵。赠赵天必(恒复)。
沙村书堂。邂逅 李后山(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用前韵呈金川沙(宗德)
怀金直甫有感
沙村逢李致道(埦)。用秋字 滞雨逆旅。翌朝上泣岭有作。
观海归路。次赵敬哉韵。
步潭字韵。赠赵天必(恒复)。
沙村书堂。邂逅李后山 (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用前韵呈金川沙(宗德)
怀金直甫有感
沙村逢李致道(埦)。用秋字 …… 玉洞书院堂斋及水石命名记
开岩亭重建记
龙泉精舍重建记
棣华堂书院重修记
于石堂记
审几 堂记
山泉斋记
屹南轩记
一乐轩记
四馀斋记
孝子礼安李公旌闾阁碑记
观海归路。次赵敬哉韵。
步潭字韵。赠赵天必(恒复)。
沙村书堂。邂逅 李后山(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用前韵呈金川沙(宗德)
怀金直甫有感
沙村逢李致道(埦)。用秋字 滞雨逆旅。翌朝上泣岭有作。
观海归路。次赵敬哉韵。
步潭字韵。赠赵天必(恒复)。
沙村书堂。邂逅李后山 (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用前韵呈金川沙(宗德)
怀金直甫有感
沙村逢李致道(埦)。用秋字 …… 玉洞书院堂斋及水石命名记
开岩亭重建记
龙泉精舍重建记
棣华堂书院重修记
于石堂记
审几 堂记
山泉斋记
屹南轩记
一乐轩记
四馀斋记
孝子礼安李公旌闾阁碑记
。夜夜随人照玉潭。
秋风准拟雁俱南。看尽清凉十二岩。寄语月山诸老伴。预将壶屐待寒潭。
沙村书堂。邂逅 李后山(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夙慕高名动峤南。湖波遥自陇云岩。论心此夜无多语。笑指山前月印潭。
用前韵呈金川沙( (第 62H 页)
随人照玉潭。
秋风准拟雁俱南。看尽清凉十二岩。寄语月山诸老伴。预将壶屐待寒潭。
沙村书堂。邂逅李后山 (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夙慕高名动峤南。湖波遥自陇云岩。论心此夜无多语。笑指山前月印潭。
用前韵呈金川沙( …… (第 62H 页)
东屯
俯野形似突。隔市势故峻。天合旷奥境。任翁看一瞬。
西崦
白日行不停。东升已西迫。志士望嵫崦。寸阴当更惜。
山泉斋
㶁㶁山下泉。清绕丈人室。观象以果育。德行宜其实。
养正斋 (第 65H 页)
秋风准拟雁俱南。看尽清凉十二岩。寄语月山诸老伴。预将壶屐待寒潭。
沙村书堂。邂逅 李后山(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夙慕高名动峤南。湖波遥自陇云岩。论心此夜无多语。笑指山前月印潭。
用前韵呈金川沙( (第 62H 页)
随人照玉潭。
秋风准拟雁俱南。看尽清凉十二岩。寄语月山诸老伴。预将壶屐待寒潭。
沙村书堂。邂逅李后山 (宗洙) 。用南字韵吟呈。
夙慕高名动峤南。湖波遥自陇云岩。论心此夜无多语。笑指山前月印潭。
用前韵呈金川沙( …… (第 62H 页)
东屯
俯野形似突。隔市势故峻。天合旷奥境。任翁看一瞬。
西崦
白日行不停。东升已西迫。志士望嵫崦。寸阴当更惜。
山泉斋
㶁㶁山下泉。清绕丈人室。观象以果育。德行宜其实。
养正斋 (第 65H 页)
期待已不浅鲜。樊庵蔡相国又作铭而阐扬之。余复何加焉。独念我先生门人其为前辈于无似者。如金川沙柳东岩, 李后山
诸公。皆得亲见其颜色。槩闻其绪论。而独于公未也。玆岂非同门者之切可恨者耶。大抵我先生道学。实接陶山之 (第 483L 页)
。以毕馀生。孰谓公殁已二十三年。而吾遂无与从学以究其业也耶。不觉怆然太息。而书之如右。为审几堂记。 山泉斋
记
余友南君宗伯。为教其子弟后生。筑一斋于其居之傍。属余锡以名且为记。余曰斋以山泉名可乎。易曰山下出 (第 502H 页)
余友南君宗伯。为教其子弟后生。筑一斋于其居之傍。属余锡以名且为记。余曰斋以山泉名可乎。易曰山下出 (第 502H 页)
实。作祛习箴以自警。又往拜大山李先生。益闻所不闻。为学节度。皆模范之。又与先生子侍读君埦暨及门诸老如 后山李公宗洙,
川沙金公宗德,东岩柳公长源讲磨质问。以资警益。而于东岩尤亲炙。加尊慕。所就正者多。平居早起谒家庙。整 (第 284H 页)
。除日用事务外。辄俯读仰思。极深研几。俛焉若不知年数之不足。又与先生门人东岩柳公长源,川沙金公宗德, 后山李公宗洙
相切磋。其于义理之辨。覈之犹恐不精。说之犹恐不详。直穷到底。未尝苟为䨓同。虽于尝过庭之日。亦不以父师 …… (第 299H 页)
之论。是义理大原头。极精微处。而 李后山 以率行以前。属之性界分。只就率行处谓之道。一时诸先达皆右其说。公独谓未发时不偏不倚。亦是循其性之自然 …… (第 300L 页)
所不究。而其抱负之实。世或莫之知也。可不悲哉。虽然金川沙之称公宦达而绝无所挟云者。亦与小山一语不爽。 李后山 则以为睿足以辨义。文足以贲猷。才足以成务。直足以无隐。刚足以必往。玆数公之言。亦岂不传信于后哉。有遗 (第 300L 页)
之论。是义理大原头。极精微处。而 李后山 以率行以前。属之性界分。只就率行处谓之道。一时诸先达皆右其说。公独谓未发时不偏不倚。亦是循其性之自然 …… (第 300L 页)
所不究。而其抱负之实。世或莫之知也。可不悲哉。虽然金川沙之称公宦达而绝无所挟云者。亦与小山一语不爽。 李后山 则以为睿足以辨义。文足以贲猷。才足以成务。直足以无隐。刚足以必往。玆数公之言。亦岂不传信于后哉。有遗 (第 300L 页)
答柳叔文
与柳叔文(戊申)
答柳叔文(己酉七月十八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 李学甫(宗洙○戊午) 与李学甫(壬寅)
与李学甫
答李学甫(甲辰)
答李学甫
答李学甫
答柳叔文
与柳叔文(戊申)
答柳叔文(己酉七月十八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李学甫 (宗洙 ○戊午)
与 李学甫(壬寅)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甲辰) 答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李学甫
李学甫(乙巳)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李学甫 问目(丙午)
答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问目(丁未)
答 李学甫 家礼辑遗疑义
答都乃敬(吉谟○壬寅)
答徐正甫(昌镜)
答内弟李希道(象远○丙午)
与柳叔文(戊申)
答柳叔文(己酉七月十八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 李学甫(宗洙○戊午) 与李学甫(壬寅)
与李学甫
答李学甫(甲辰)
答李学甫
答李学甫
答柳叔文
与柳叔文(戊申)
答柳叔文(己酉七月十八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李学甫 (宗洙 ○戊午)
与 李学甫(壬寅)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甲辰) 答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李学甫
李学甫(乙巳) 与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李学甫 问目(丙午)
答 李学甫
答 李学甫 问目(丁未)
答 李学甫 家礼辑遗疑义
答都乃敬(吉谟○壬寅)
答徐正甫(昌镜)
答内弟李希道(象远○丙午)
答 李学甫(宗洙○戊午) 日昨有书适出忙中。不能悉区区。便回乃复惠以长笺。辞意勤挚。三复以还。有以见秀才文彩之丽。志尚之远。 (第 78H 页)
答李学甫 (宗洙 ○戊午)
日昨有书适出忙中。不能悉区区。便回乃复惠以长笺。辞意勤挚。三复以还。有以见秀才文彩之丽。志 (第 78H 页)
尚之远。非寻常俗子而止也。若得明师良友者而周旋于寂寞之中。则他日所就。岂可量哉。即今见读何书。自觉得进效如何。区区恋仰。非虚语也。光靖前患阿堵。一样作苦。其于书籍工夫。疏漏可想。若是而可以有望于分寸之进哉。
与 李学甫(壬寅) 日前因友人得崔讱斋草鹤爷言行录手本。其下有林罗讼结尾及缄答。而其下讱斋公手书此讼世或以先生误决。故 (第 78H 页)
付于卷末云云。此讼是先生当日煞用精力处。泯没无传。非徒可惜。世间人口。亦多有是非。诚有如讱斋公所虑者。则今此续集重刊之日。恐不可不采入。幸与天用商议。又广采士友间议论如何。此无金溪便。故通于左右耳。
与 李学甫
叙述一通。锻鍊得益精熟。非徒文字之可尚。其形容真切处。他人决做不到此。此岂可以掇拾言语之间而得之哉。 …… (第 78H 页)
文顺义得而已。勿徒以虚受为可贵也。鄙意之必欲十分磨砻。非徒效切偲之义于直谅之地。此意想谅恕之矣。
答 李学甫(甲辰) 顷日虚便。难得不醉可信之人。咨且之际。适逢仁里人。草草报书。追后思之。字画粗胡。语意粗率。甚自不满 …… (第 78H 页)
疑礼。想已闻知之矣。仓卒无文字可据。随臆以对。如有故事可据者。后便录示。并示意中思量。至望至望。
答 李学甫
相对时似乎无可说。别来有无限合商量事。此昔人所叹。而今日身当之。赖有书尺来往。足以代面。每得来书。意 …… (第 79H 页)
节目颇深奥。非区区浅见所可摸索。而既辱垂问。不敢孤厚意。随语报去。然必多有害理处。幸回示砭药也。
答 李学甫
朝来一札。正副思想。披慰十分。光靖愦愦度日。无分寸进步之势柰何。南内一段。考之宋史。高宗禅位居德寿宫 …… (第 81L 页)
与 李学甫
顷日南内一条。更考宋史。盖南内是皇帝所居之宫。旧注固未安。而今所改则又因其误而添所无。尤为惶恐。今当 …… (第 82H 页)
更勿以刊添为意。有所见则别劄录以待后世。亦勿出与人看。姑为留置可也。更有如此处否。痛加考覈至望。
答 李学甫
杜门块卧馀数十日。无他外念。时时怀想旋绕于 (第 82H 页)
后山 几席之间也。意外珍缄远寄。副以疑义。病中披阅。心开眼明。不觉沈痾之去体也。仍审此际。德履超谧。日有观 …… (第 82H 页)
左右志气诚笃。何处得来。但恐于排比磨勘之处。用力有馀。而本源亲切之地。尚欠多少分数也。未知如何。
与 李学甫
刊补一善士友之意。非不勤至。而事有不可容易施手者。当徐徐商议图之。正欲速不得也。东林权公事迹。今始闻 (第 82L 页)
之。而文字寂寥。不成体段。益难于下手。前日亦颇有所闻而识之者否。亦并示及。
与 李学甫(乙巳) 天气渐热。静养学履对序冲裕。日用工夫。多在何处著力。光靖当此暑炎。昏愦特甚。些少工夫。无以接续。深 …… (第 82L 页)
。已许之矣。不必刊约本语。以元书见寄为望。左右受人付托。而不得及于前日无恙时。不能无歉于亡友矣。
与 李学甫
即闻虎院以城主之命。印刊补上奎章阁云。令人惊愕。此册新刊。未经勘校。而遽纳地主。已是率易。至于奎章阁 …… (第 83H 页)
。幸为之急通乡厅。探知其事实。力为主张。姑勿轻出。千万千万。此亦传闻。然事颇端的。故如是告恳耳。
答 李学甫
岁暮雪冱。意绪寥廓。昨者咸君与数三秀才。来寻寂寞之滨。要讨一部书。此意甚盛。而非长者培养薰陶之力。何 …… (第 83H 页)
辛苦而归。每念之为之愧悚。诸秀才皆雅谨有步趣。若一向不懈。大有将来之望。此则贤者恐不得辞其责也。
答 李学甫 问目(丙午)
孟子求放心章程朱说有三
求放心前后说。略有不同。然不必分作三层说。前夜方思得出为得程 …… (第 83L 页)
便以此为专言之仁。人之所见。苦不同如此。若非私意尽去。识见明彻。难与语也。未知高明之见以为如何。
答 李学甫
下学而上达底工夫。语诚有病。尊砭之是也。庄敬涵养。是未发时敬也。省察推明。以是为本。是已发时敬也。故 (第 84L 页)
下引程子说四条以推明之。
答 李学甫 问目(丁未)
修道以仁之仁。专言偏言。
所引太多反晦正义。修道以仁下即下注脚曰 …… (第 84L 页)
大学序中大学字。并如字读。考井田类说。古
者乡党之间。皆有小大学。
大学之大。或读如字。或读泰者。以书与国学之异也。旧以是书。自是学中教法。故并从泰音。朱子以为大人之学而对小子之学。故改读如字。岂可缘书名而并学名为大(如字)乎。董氏策直作太字。音尤明矣。井田类说。须分别班志与何休说。始有下落。州县之间。岂有大学。孟子设为庠序学校注曰。庠校序乡学也。学国学也。分别明矣。更思之。
大学或问治国章。论恕一以及人为主。旧常以为下章爱人之事。近忽疑之。似指范公恕人之事。以此意读之。上下文势方活络。无碍于毫釐之异。深察明辨等语方稳。幸仔细检看。却以回教。
答 李学甫 家礼辑遗疑义
不杖期附注。杨氏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何以不书也。盖此条在男为人后者为其私亲皆降一 …… (第 85L 页)
别纸
渔溪家焚黄以埋主之故。行于墓所云。此有可据文字否。鄙意则墓所体魄所藏。非求神之所。古人始祖先祖之祭。以纸榜行事。今日之仪。以纸榜行事于正寝。恐或得之。然更博询于知礼如何。
先书 赠职。国俗然也。士友家有此例者。更问之。
答内弟李希道(象远○丙午)
刊补剞劂。幸成于百年未遑之馀。感旧之怀。益难自定。刊役甫毕。议刊序跋。而叔远中立 学甫 诸人。各以意见付标以来。仆应之曰先辈已成之书。体段周密。意脉浑全。虽有高于前日之手者。犹不可随手删节 (第 92H 页)
通典父死未殡而祖死。服祖以周。丧服疏父卒三年之内母卒。仍服期云云。盖未忍变在
也。然其题祖与母之主。则不得不以主丧者之名而题之。则未忍变在之礼。于此用不得也。此可为旁照之一證。 (李学甫 云)
答申永叔(宅和)问目
宗从兄无嗣。临终以宅和第一子为后。宗从嫂已于前二年下世。已经祥禫撤几筵 (第 101L 页)
也。然其题祖与母之主。则不得不以主丧者之名而题之。则未忍变在之礼。于此用不得也。此可为旁照之一證。 (李学甫 云)
答申永叔(宅和)问目
宗从兄无嗣。临终以宅和第一子为后。宗从嫂已于前二年下世。已经祥禫撤几筵 (第 101L 页)
钴鉧之行。几日而返。而山水题品。果入等格邪。
上三兄(戊寅)
濯以两次同宿。说话甚多。大抵只是前日所见。亦颇致疑于陶山先生腔外是何物说。弟答之曰此濯以平日所见骨子。于此看不破。故种种有碍障。向来若无天地。理有亏欠等说。皆自一膜中出来也。渠殊不省夫子所谓毋望于必同者也。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章下杨氏注。犹之可也(著吐)。其能改绎矣()云云。新安陈氏说已大煞明白。而必欲改而得新意。未知何也。 李学甫 超然高卧。深为可羡。秋事粗了。当埽万入去计耳。
上三兄
陪游七八日。南来后第一事。顿忘旅游之苦。此身 (第 129L 页)
上三兄(戊寅)
濯以两次同宿。说话甚多。大抵只是前日所见。亦颇致疑于陶山先生腔外是何物说。弟答之曰此濯以平日所见骨子。于此看不破。故种种有碍障。向来若无天地。理有亏欠等说。皆自一膜中出来也。渠殊不省夫子所谓毋望于必同者也。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章下杨氏注。犹之可也(著吐)。其能改绎矣()云云。新安陈氏说已大煞明白。而必欲改而得新意。未知何也。 李学甫 超然高卧。深为可羡。秋事粗了。当埽万入去计耳。
上三兄
陪游七八日。南来后第一事。顿忘旅游之苦。此身 (第 129L 页)
谨书于崔汉辅母夫人遗事后。以归之。
崔汉辅之从余游最久。顷年遭内艰。服才阕。来见于白城。手一纸。泣且言曰。此即昌杰先妣之平日事行也。所可述者。不止如此。而猥不欲尽书。荒迷之馀。亦不能详记。乞有以一言徼惠焉。 谨受而卒业。不觉发叹曰。闺门之行。于斯至矣。余于君家事。宜无不知者。而亦未尝如此之悉也。昔余之在衿阳也。屡往汉辅之 山泉斋。 其靓深可居。或至数日。而汉辅之尊乐大人。视余十年而长。相见每为之倾喜。虽欲归亦被宿留。有时呼酒。不问 (第 290L 页)
崔汉辅之从余游最久。顷年遭内艰。服才阕。来见于白城。手一纸。泣且言曰。此即昌杰先妣之平日事行也。所可述者。不止如此。而猥不欲尽书。荒迷之馀。亦不能详记。乞有以一言徼惠焉。 谨受而卒业。不觉发叹曰。闺门之行。于斯至矣。余于君家事。宜无不知者。而亦未尝如此之悉也。昔余之在衿阳也。屡往汉辅之 山泉斋。 其靓深可居。或至数日。而汉辅之尊乐大人。视余十年而长。相见每为之倾喜。虽欲归亦被宿留。有时呼酒。不问 (第 29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