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之” 相关资源
類書類
別集類
侍婢曰是人笃于情义如此决非轻薄者得为之配
亦幸矣因再三询其姓氏每言辄及之陈时年逾强
仕瘠黑而多髯容状尘垢素好学能诗妙书札 李喜
之
每叹曰使其年貌稍称吾女亦足婿矣女闻之窃
谓傅姆曰女子托身惟择所归年之少长貌之美丑
岂论也哉由是家 (第 28a 页)
亦幸矣因再三询其姓氏每言辄及之陈时年逾强
仕瘠黑而多髯容状尘垢素好学能诗妙书札 李喜
之
谓傅姆曰女子托身惟择所归年之少长貌之美丑
岂论也哉由是家 (第 28a 页)
及台部,集耆儒讲求弭灾事宜。
傅友德
按《明外史·傅友德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太祖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帝用为将。从征武昌。武昌
傅友德
按《明外史·傅友德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太祖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帝用为将。从征武昌。武昌
诸不法事,赐死,子权,十三年嗣侯。
傅友德
按《明外史本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率众降。帝奇之
傅友德
按《明外史本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率众降。帝奇之
授真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明外史·傅友德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率众降,帝奇
《明外史·傅友德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率众降,帝奇
枢密院事。从下武昌,克庐州,移兵取江西诸路。 按《傅友德传》: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大盗 李喜之
入蜀。 喜之
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为别将,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率众降。帝奇
刑曹佐郎沈公墓碣铭(并序)
景宗大王辛丑。奉 王太妃旨。册 英宗大王为王世弟。而定策大臣忠献金公昌集,忠文李公颐命,忠悯李公健命,忠翼赵公泰采死焉。凶党并告金公龙泽,李公天纪, 李公喜之, 沈公尚吉,郑公麟重。共谋为不轨。尽杀之。及 英宗嗣位。首雪四大臣及金公等五人冤。复其官。于时一种人阴 (第 567H 页)
大哉阁
沿自温台而上。有罗浮山。山下白江李文贞故居也。设院享文贞及金慎斋先生。文贞当 孝庙时。议北伐事。 上治兵甚急。公上疏言不可。 上批曰日暮道远。至痛在心。尤斋先生书之碑。树之江岸。设阁而护之。崖斗绝不可登。白江之后居于此。 景宗辛壬之狱。白江后孙 李喜之 株连被戮。其母妻自投江。距阁不远。
真岘城
真岘城。今湖中镇岑县也。距公州七十里。在鸡龙山 (第 47H 页)
柳于于诗
柳于于诗主奇险。故少平和之音。然其寡妇诗。独恳
恻感人。诗曰。七十老孀妇。端居守空壸。傍人劝之嫁。美男颜如槿。惯诵女史诗。颇闻妊姒训。白首为春容。宁不愧脂粉。当 仁祖反正之初。方诛锄逆党。以一众志。于于被鞫。诵此诗以明其志。遂坐大逆。其侄澯当光海诗。门户华盛。独自樵牧养母。亦累于于被谪。无后嗣。其迹湮没。甚可惜也。
永贞行
永贞行。韩昌黎指斥王叔父辈乱政而言也。当 景庙初。 李喜之 作永贞行。又讥金逆一镜辈。其事即徐公宗一直 明陵时也。公将出直。梦 肃庙御前殿。鞫宦者有道尚俭等。 (第 502H 页)
教曰。若等离间我嗣王及春宫。亟正刑章。公觉而异之。及至露梁。闻两宦伏法之报 喜之。 乃演而成之。诗所云十二月朔岁辛丑。明陵寝郎眠虚牖者是也。其末章曰。谁家女巫禳新鬼。春夜藁街歌击缶。未 (第 502H 页)
柳于于诗主奇险。故少平和之音。然其寡妇诗。独恳
恻感人。诗曰。七十老孀妇。端居守空壸。傍人劝之嫁。美男颜如槿。惯诵女史诗。颇闻妊姒训。白首为春容。宁不愧脂粉。当 仁祖反正之初。方诛锄逆党。以一众志。于于被鞫。诵此诗以明其志。遂坐大逆。其侄澯当光海诗。门户华盛。独自樵牧养母。亦累于于被谪。无后嗣。其迹湮没。甚可惜也。
永贞行
永贞行。韩昌黎指斥王叔父辈乱政而言也。当 景庙初。 李喜之 作永贞行。又讥金逆一镜辈。其事即徐公宗一直 明陵时也。公将出直。梦 肃庙御前殿。鞫宦者有道尚俭等。 (第 502H 页)
教曰。若等离间我嗣王及春宫。亟正刑章。公觉而异之。及至露梁。闻两宦伏法之报 喜之。 乃演而成之。诗所云十二月朔岁辛丑。明陵寝郎眠虚牖者是也。其末章曰。谁家女巫禳新鬼。春夜藁街歌击缶。未 (第 502H 页)
。庚申八月。又以宅兆不利。改葬于同县新基里马山卯向之原。一男伯基早卒。三女。长适士人李必葳。次适士人 李喜之。
次适士人成棛。伯基三男。曰彦奭早殁。曰彦著出继。曰彦挚武科。曾经佥使。李必葳二男。曰始周,始大。一女 (第 248L 页)
适闵重泗。 李喜之 无育。成棛二女。长适李尚元。次适李尚贞。彦奭一男。曰汉升。彦著二男三女。女长适宋万休。次适洪相重。馀 (第 248L 页)
适闵重泗。 李喜之 无育。成棛二女。长适李尚元。次适李尚贞。彦奭一男。曰汉升。彦著二男三女。女长适宋万休。次适洪相重。馀 (第 248L 页)
非。不乐在京辇。大归于安山。至是掌令李济。持平尹圣时等。以建 储事。持公急。并洪公义人。沈公尚吉。 李公喜之。
发启曰。此辈以金春泽为死友。绸缪缔结。向来疏启。无不出此辈手。请远配。有 旨。配四人。四人及金公龙泽 (第 132L 页)
宜先辨喜器之诬。喜器者。镜虎之所藉也。喜器之罪大正。则君诬自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傅是也。喜器者。 李喜之,
器之。与金龙泽同谋。公所谓私奉一队也。盖公持论如此云。公为诗文。清刚类其为人。中国士刊公诗行之。号曰 (第 262L 页)
答申命观问目[三答]
答申命观
与金羲瑞
与朴泰观
答朴泰观
与 李喜之
答 李喜之
答时敏
答时净问目
答时净问目
答时净问目[再答]
答时净问目[三答 …… 过花江遇习操。未与主人做稳。漫吟一律。以呈清案要和。
山中闻学古捷司马。喜赋两律以寄之。
又吟一绝。以志过 喜之 愧。
山中闻翠轩病瘳。志喜成一律。
成师傅挽(之三)
士兴内室挽
谷口漫吟。 …… 永矢庵(之一)
李持平(东彦)挽
赠朴学士(凤龄)出北关(之三)
次寄李士复 (喜之) 檗溪春帖
赠凌虚主翁
凤顶庵
玩心楼
和蕉窗寄示清字韵
尹永 …… 答朴泰观
答朴泰观
答朴泰观
答尹湜(戊戌)
答尹湜
答尹湜
与 李喜之(年条未详) 答时敏(年条未详)
答时敏
答时敏
与时泽(壬午)
答时泽(丙戌)
答申命观
与金羲瑞
与朴泰观
答朴泰观
与 李喜之
答 李喜之
答时敏
答时净问目
答时净问目
答时净问目[再答]
答时净问目[三答 …… 过花江遇习操。未与主人做稳。漫吟一律。以呈清案要和。
山中闻学古捷司马。喜赋两律以寄之。
又吟一绝。以志过 喜之 愧。
山中闻翠轩病瘳。志喜成一律。
成师傅挽(之三)
士兴内室挽
谷口漫吟。 …… 永矢庵(之一)
李持平(东彦)挽
赠朴学士(凤龄)出北关(之三)
次寄李士复 (喜之) 檗溪春帖
赠凌虚主翁
凤顶庵
玩心楼
和蕉窗寄示清字韵
尹永 …… 答朴泰观
答朴泰观
答朴泰观
答尹湜(戊戌)
答尹湜
答尹湜
与 李喜之(年条未详) 答时敏(年条未详)
答时敏
答时敏
与时泽(壬午)
答时泽(丙戌)
潜吟咀之。则源流洞然。不患沦于外道矣。此无诗家册子。虽有之。亦难誊抄。况其不必为者乎。惟盛亮之。
与 李喜之
千里吊人。本非好事。际此而得与左右办了五日周旋。诚亦幸矣。其间谈山评水。论心讲史。吊古刺今。凡 …… (第 403L 页)
慎。亦处衰末之时义也。翕路中闻苦耗。悤悤掠城而过。已返谷巢。阒尔闭户。闻溪作马江涛者。间有之矣。
答 李喜之
阔湖深峡。贻阻无足怪者。自承碎璋与回禄凶灾。惕若身丁。而然未能为东野作诗。而又同乎许不吊灾 (第 404H 页)
与 李喜之
千里吊人。本非好事。际此而得与左右办了五日周旋。诚亦幸矣。其间谈山评水。论心讲史。吊古刺今。凡 …… (第 403L 页)
慎。亦处衰末之时义也。翕路中闻苦耗。悤悤掠城而过。已返谷巢。阒尔闭户。闻溪作马江涛者。间有之矣。
答 李喜之
阔湖深峡。贻阻无足怪者。自承碎璋与回禄凶灾。惕若身丁。而然未能为东野作诗。而又同乎许不吊灾 (第 404H 页)
留。怅惘则甚。窃看其文理较达。亦能强记。况有田地可以大受乎。所冀用心纯一。不以出入离合为作辍尔。
与 李喜之(年条未详) 小阮袖中。错落骊珠。便觉崖户破暗。融心讽绎。未能释手。而尤于第三篇。三复兴叹。当时推枕而起。排风篁 (第 25H 页)
与 李喜之(年条未详) 小阮袖中。错落骊珠。便觉崖户破暗。融心讽绎。未能释手。而尤于第三篇。三复兴叹。当时推枕而起。排风篁 (第 25H 页)
[十二月]
十二月十一日丁未。祗迎鍊戎台回 驾。先是自 上特雪金龙泽丹书之冤。因历询诸臣。洗补大训中五人称逆之勾。其后士论皆以未尽改补为恨。十二月五日。左相金致仁于次对筵中。请更加梳洗。 上大怒叱。退大臣以下曰。复以大训言者逆也。诸臣皆苍黄迸退。盖是时有岁首陈贺之请而犹未决。 上尤怒其不先请贺而汲汲于大训之改也。遂下彰义宫动驾之 教。历临总府。夜深后始发。 命大臣以下解任。训将郑汝稷,兵即(一作郎)吴铉胄以举行之不善。并决棍。至官门。 上多下严教。承旨玉堂求对请回驾。 上怒曰。大训之史牒。为不朽之文。而伪诗其可拔之乎。承旨李徽之曰。请拔之非矣。 上怒未解。徽之牵衣请还而不许。是夜经宿宫中。翌日家亲入现。请速回驾。 上拍案曰。 李喜之, 沈尚吉辈。岂非逆乎。大训必欲尽改而后已者。诚可痛矣。家亲从容奏曰。当日五人之事。专出于为国之血忠。或 (第 508H 页)
十二月十一日丁未。祗迎鍊戎台回 驾。先是自 上特雪金龙泽丹书之冤。因历询诸臣。洗补大训中五人称逆之勾。其后士论皆以未尽改补为恨。十二月五日。左相金致仁于次对筵中。请更加梳洗。 上大怒叱。退大臣以下曰。复以大训言者逆也。诸臣皆苍黄迸退。盖是时有岁首陈贺之请而犹未决。 上尤怒其不先请贺而汲汲于大训之改也。遂下彰义宫动驾之 教。历临总府。夜深后始发。 命大臣以下解任。训将郑汝稷,兵即(一作郎)吴铉胄以举行之不善。并决棍。至官门。 上多下严教。承旨玉堂求对请回驾。 上怒曰。大训之史牒。为不朽之文。而伪诗其可拔之乎。承旨李徽之曰。请拔之非矣。 上怒未解。徽之牵衣请还而不许。是夜经宿宫中。翌日家亲入现。请速回驾。 上拍案曰。 李喜之, 沈尚吉辈。岂非逆乎。大训必欲尽改而后已者。诚可痛矣。家亲从容奏曰。当日五人之事。专出于为国之血忠。或 (第 508H 页)
圣体劳损。 殿下何不顾 宗庙社稷乎。 上不答。盖大训一书。乃 上之临御初年。所亲制者也。辛壬死忠人 李公喜之
器之沈公尚吉,金公龙泽,李公天纪等。并置逆科。与耇辉镜梦双举而对称。义理晻昧。忠逆混淆。士论之抑郁。 …… (第 591L 页)
上遂有是幸。五日不返。闭閤不见群臣。 天威迅厉。举朝震荡。府君请见入 侍。劝上速 回驾。 上击案曰。 李喜之, 沈尚吉辈岂非逆乎。府君徐对曰。当日五人之事。出于为 国之血忠。希功望赏之 教。于渠尚为至冤。况可以不 (第 592H 页)
上遂有是幸。五日不返。闭閤不见群臣。 天威迅厉。举朝震荡。府君请见入 侍。劝上速 回驾。 上击案曰。 李喜之, 沈尚吉辈岂非逆乎。府君徐对曰。当日五人之事。出于为 国之血忠。希功望赏之 教。于渠尚为至冤。况可以不 (第 592H 页)
之乎。诸臣惶怯。咸对以请改为非。是夜 上经宿宫中。过举非常。翌日府君得私觌。请速 回驾。 上拍案曰。 李喜之
沈尚吉辈。岂非逆乎。府君徐对曰。当日五人之事。出于为国之血忠。希功望赏之 教。于渠尚为至冤。况可以不 (第 628L 页)
士元[闵遇洙]
观复兄[崇谦]
济大[用谦]
彦明兄[好谦]
夏瑞[洪龟祚]
士复 李喜之 遗民[金逸谦]
泰仲[金亨谦]
子恭[俞肃基]
信仲[正行]
士新
观复兄[崇谦]
济大[用谦]
彦明兄[好谦]
夏瑞[洪龟祚]
士复 李喜之 遗民[金逸谦]
泰仲[金亨谦]
子恭[俞肃基]
信仲[正行]
士新
名龟祚。洪参判璛之子。占进士。长余十岁。清明雅洁。有孝友行。三十四卒。言论文彩。不复见此人。余以君气弱而志不确。勉摄养求心。君亦不以余之愚蒙不加规警。而相期不浅。
秋水精神玉绝瑕。朗然高咏楚喉多。春樽荷谷看花句。夜雨终南避世歌。
士复 李喜之 名喜之。自号困斋。士安从兄。于余为中表。才高气锐少检束。然子谅爱人。持论公而喜急难。壬寅杖死 (第 133L 页)
秋水精神玉绝瑕。朗然高咏楚喉多。春樽荷谷看花句。夜雨终南避世歌。
士复 李喜之 名喜之。自号困斋。士安从兄。于余为中表。才高气锐少检束。然子谅爱人。持论公而喜急难。壬寅杖死 (第 13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