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郭钟锡” 相关资源

別集類
   寒洲先生世系之图
寒洲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年谱
寒洲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行录[李承熙]
寒洲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行状 [门人
郭钟锡]
   墓志铭[门人张锡英]
   墓表[子承熙]
   埋志告文[门人李斗勋]
   文集 ……   挽[张纪远]
   挽[郑载圭]
   挽[金镇祜]
   挽[尹宅逵]
   挽[郑载善]
   挽[
郭钟锡]
   挽[尹胄夏]
   挽[曹垣淳]
   挽[崔宪植]
   挽[南 健]
   挽 ……   祭文[许薰]
   祭文[李晚正]
   祭文[李种杞]
   祭文[郑载圭]
   祭文[金镇祜]
   祭文[
郭钟锡]
   祭文[
郭钟锡]
   祭文[尹胄夏]
   祭文[崔宪植]
   祭文[南健]
   祭文[张锡英]
  
 庚午(先生五十三岁)春。许愈(字退而)来禀学。(愈自早岁力学。闻先生倡主理之旨。遂登门禀学。闻致知居敬之诀。先生深许其远大之志敏妙之识。)○秋与用里张公。会禅石庵校听天堂文集。(张公应一著)○与许性斋(传)书。论士仪法服篇(性斋著)疑义。(士仪所论法服多创新。如深衣三袪及丧服圆袂及十二幅之类。先生屡书论辨之。)○冬。 郭钟锡(字鸣远)
来禀学。 (第 282L 页)
(钟锡
早负才气。泛博群书百家。既而尽弃之。专意此学。遂请业于先生。)答其贽疑录而跋之。(疑录略曰性命理气之 …… (第 282L 页)
 壬申(先生五十五岁)春。游芝泉。(第三女为舫山公长子妇。先生时往见之。有诗在集中。)○夏许愈李正模(字圣养) 郭钟锡
来谒。(正模早岁志学。晋修甚笃。先生亟加爱奖焉。)
 癸酉(先生五十六岁)哭仲姊金氏(奎精)妇于玄风 …… (第 283L 页)
终。)张锡英,李斗勋,英勋等治丧事。(是日以次至)一依四礼辑要。(敛用深衣)○十一月。许愈,尹胄夏, 郭钟锡
以次至治葬。(是岁春雨木稼。傍近尤多。识者忧之。)
 丁亥二月二十日。士林葬先生于大浦里东小通岭上丑 (第 288L 页)
曰吾非为人师者。不肖问古人有受贽者何也。府君曰古者相见皆以贽。当受也。今以为见师之礼。师之在名乎。 郭钟锡,
金镇祜请修一契于书舍。不肖然之。才抄案本。府君知之曰同志相从。何待契乎。汝欲赍累贻我乎。仍峻责之。 (第 295L 页)
  

行状[门人 郭钟锡
先生讳震相字汝雷姓李氏。始祖能一。佐丽祖讨甄萱。勒功崧阳之钟。位大匡司空。锡土于星山。世承仍贯焉 …… (第 304H 页)
大义渐乖。门下之传心宿望。又复次第凋零。参奉君惧夫先生言行之细心法之微。或有非后世之所及知也。属状于 钟锡
而屡不置。顾 (第 320L 页)
钟锡
无似。蒙先生不遗而谬勤恩诲。贽疑之论批。心易之图示。殆不减于中庸太极之亲授。而卤莽不力。辜负提命。到 …… (第 320L 页)
生晚。晚而承诲。谬蒙煦濡涵益之恩。年老无成。辜负平生之训。而尚知自好。庶不至于大恶。此先生赐也。今因 郭徵君钟锡
之状。略最一二。质以平日之所睹记。序次成文。奉纳于宰下。而微言细行。无以尽录。后之君子庶有徵于徵君之 (第 323H 页)
郭钟锡
崛起超陈迹。覃思发秘诠。陶山单一旨。湖老再三传。尊攘岂无术。佚穷谅有缘。孜孜开百世。须信所能天。 (第 335H 页)
犹存。炯然参倚。自饬其躬。献于所教。则庶可为不负耶。灵辰有期。万事休矣。临风寄哭。千古永诀。
祭文 郭钟锡
…… (第 348H 页)
。遽至斯今。山颓梁折。昔人所悲。为世为道。不遑哭私。文不尽言。言不达意。千古长诀。灵庶不寐。
祭文 郭钟锡
先生果永弃斯世耶。先生之道。果与之俱逝耶。不逝也耶。呜乎。尊华夏攘夷狄。明王制黜霸功。使邾鲁我家 (第 349H 页)
  

寒洲先生文集后识[李承熙]
我朝鲜四百九十有三年丙戌。先君殁于星州大浦里第。既葬。门人 郭钟锡,
李斗勋等。发巾衍付不肖承熙。戒之曰今先师不在。惟平生心法在是。孝子其事焉。今十年其有成乎。先是门人李 (第 367H 页)
   与李亨洛(宅焕○壬寅十月五日)
   答李启道(承熙○戊戌七月七日)
   答李启道(庚子十二月二十日)
   答 郭参赞(钟锡○丙午三月十八日)
   答洪尚益(   与李亨洛(宅焕○壬寅十月五日)
   答李启道(承熙○戊戌七月七日)
   答李启道(庚子十二月二十日)
   答郭参赞 (钟锡
○丙午三月十八日)
   答洪尚益(
。而况在数百年之前。其邪正是非已大判者耶。幸更三思如何。逊志云亡。吾党益孤。挽词。当随递付之矣。
郭参赞(钟锡○丙午三月十八日)
顷于李生回。恭承手命。审返税后履道起居茂纳贞吉。时义展缩。诲谕丁宁。警发多矣。顾不佞。学之不讲。虽 (第 250H 页)
在数百年之前。其邪正是非已大判者耶。幸更三思如何。逊志云亡。吾党益孤。挽词。当随递付之矣。
答郭参赞 (钟锡
○丙午三月十八日)
顷于李生回。恭承手命。审返税后履道起居茂纳贞吉。时义展缩。诲谕丁宁。警发多矣。顾 (第 250H 页)
先生嗣子承熙。与门下诸人。校写一本。俾愈勘正。乙未春。愈与友人尹胄夏。对勘一遭。丙申。承熙甫又与友人 郭钟锡
及张锡英四三同志。参商往复。更加釐正。约二十篇。为十八篇。前后凡四易本而编始成。自吾辈所见而言。则可 (第 322L 页)
遂决意废举。大人公亦许之曰。汝有和靖之志。则吾当为和靖之母矣。自此公之志益坚。而学问益专一矣。公之友 郭钟锡
鸣远。尝劄平日疑义。质之于寒洲。名曰贽疑录。录中盖多心性理气之论。至是得是录。校写一通。涣然自信曰。 (第 383H 页)
者称为八松先生。龙洲先生称其文曰如汉武率十万兵。北登单于台。号令凶奴中。漠南无王庭。尝有祭郑桐溪文。 郭徵士钟锡
称之曰述桐溪之行者。当以此作为第一。然公岂以文名者耶。其为学。自有见成法门。诚于奉先。时物不荐不先尝 (第 338L 页)
也。
答金骏荣(乙未)
外除见官报。六月十四日。总理内务两府奏任郡县者七人。而其中如李圣烈,朴文五, 郭钟锡。
皆有学名者矣。既非单举贱臣一人。则其意恐不专出于尝试之计也。伯棠闻此报。辞气颇不平。盖以时辈荐也。汝 (第 227L 页)
尔之倚斗恋阙之想。亦宜有不能恝然者。其即促驾簉朝。以副朕侧席之望事。遣地方官。宣谕于经筵官 郭钟锡。
光武八年十月三十日。 (第 3L 页)
衣入对。绝非常例。得无为过中自高之归乎。朕不多诰。尔其深念。即为入来事。偕来秘书郎。更为宣谕于秘书丞 郭钟锡。
期于偕来。
  三附奏(同日)
臣之虚名欺世。竟至欺 天。屡蒙分外之滥 恩。已是罪合万戮。今来闉外。 …… (第 7L 页)
即为上来。所陈良箴。其言有味。当置诸座右。(十月十三日。居昌郡守李应翼来宣。)
甲辰二月疏
辜 恩臣 郭钟锡。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皇帝陛下。(臣窃伏念 陛下方宅恤忧畏。宜若不以平日致文之仪自居。故今 …… (第 12H 页)
  
独对日记(癸卯)
八月二十八日。夕登对毕。退出閤门外。 上令司谒传 命曰可待于秘书院。应曰如 命。但未知更将有何处分。姜侍从凤朝,郑洗马在德,郑典医泰建。导余至秘书院。坐定。自 上赐馔于臣。臣心以为俄 令退待。为此故也。已而 上令司谒奉纱帽章服角带及宕巾网巾。具玉圈而至。传命于当番秘书承(一作丞)郑丞(一作承)谟曰。可以此穿戴于前秘丞 郭钟锡。
使之独对于便殿。秘丞致 命于余。余应曰俄者野服。已蒙 圣恩许可。以此独对。亦合本分。岂须臾之顷。 恩 …… (第 23L 页)
。鸡又二鸣矣。
  
(附)登对 筵说(秘书郎许万弼所记。癸卯八月二十八日。)
上御咸宁殿。前秘书丞 郭钟锡
入侍。
上曰史官分左右。仍 命前秘书丞进前。 (第 27H 页)
钟锡
进前。
上曰久闻声名。今见风仪。朕心嘉悦。 (第 27H 页)
钟锡
曰以臣无状。徒窃虚名。以误 天听。罪当万戮。
上曰见其外貌。可知其学识矣。其尽平生所学。补朕不逮。弘 (第 27H 页)
济时艰。庸副朕望焉。 钟锡
曰臣本山野鄙夫。学识浅短。才智卤劣。百无一能焉。敢补 圣聪乎。 (第 27H 页)
上曰野服登筵。自古罕有之事。当开陈方策。无隐讳也。 钟锡
曰臣本蔑学。初无隐显之可言。则归伏畎亩之间。以安微分。于臣幸矣。
上曰身虽处于山林。名显朝野。学识之 (第 27L 页)
真实。朕所熟闻。幸勿过谦。说尽治平之策。 钟锡
曰臣之虚名闻达。极为罪悚。而治天下之法。则恐已在 圣鉴之所毕烛矣。岂待臣之仰达乎。
上曰为天下之道。 (第 27L 页)
九经八条之外。别无他道。然当今时虞多艰。万无开济之策。如何则易治乎。 钟锡
曰臣窃伏读顷日 圣谕。有曰朕宵旰求治者四十年矣。而国事日非。臣之愚不能无疑。 陛下苟有求治之心。则岂 …… (第 27L 页)
觉日趋于艰虞矣。国之治乱。惟在于心之存不存如何。 陛下惟反求诸心而已。
上曰今日所陈。真药石之言矣。 钟锡
曰臣既以一心字发端矣。尧舜之治。亦不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而已。心一也而其发于仁义 …… (第 27L 页)
。知其为人心之私也。则必克制而遏绝之。则尧舜之治。可得以言也。
上曰今闻其言。实庸切切。朕当佩服矣。 钟锡
曰 圣谕如是。臣民幸甚。
上曰明陈所学。治国平民。儒者之事也。自善其身乃已。则未知其可也。 (第 27L 页)
钟锡
曰臣苟有所学。岂不愿报效涓埃。以答万一。今登此筵。不过为暴露丑形。以求退身而已。伏望放归乡里。以安臣 (第 27L 页)
分焉。
上曰今日登筵。宜副朕之所望。而一向固辞。君臣之义。固如是乎。 钟锡
曰君臣之义。不在于仕与不仕。勿论贤愚。守其本分。是乃所以报答也。 …… (第 27L 页)
。不得其人。不治其政。昔之儒贤。多有忧时出仕者。何其固执耶。徒言思归。无一辅导之意。此非臣分之欠乎。 钟锡
曰使臣设或有一二刍荛之见。已在 圣鉴之所毕烛。其他则更无奇谋异策裨益万一者。若徒耽荣恋禄。玷污朝班。 (第 28H 页)
则其不为 圣世之累乎。
上曰有其人则用其言。若不用其言。朕何必招举远方乎。 钟锡
曰时务之万一。臣实不知。然治天下之大经大法。惟在于心。则已悉于俄陈。而今日之忧。不在外患。在于内政之 …… (第 28H 页)
励精图治。则外患不足虑也。
上曰朕非不知。不得其人。朕独何为。望可极陈方策。同济时艰。以副区区之望。 钟锡
曰臣所陈一心字之说。伏蒙 圣谕许可。臣民幸甚。盖心学不是别件事。备载于前圣贤之书。书所以维持此心。增 …… (第 28H 页)
何难之有乎。
上曰经筵与书筵。则近果因事未遑。然从今以后。当勉之矣。方今国事危急。必陈为国安民之策。 钟锡
曰臣若有方策。岂敢不仰达乎。治国之要则虽古之名臣良辅。其所勤勤恳恳。只在一心字而已。孟子之言曰入而无 …… (第 28H 页)
有韩大振作之机会也。惟 陛下励精图治焉。
上曰得用贤人然后方可有为矣。勿为谦让。在朕左右。补朕不聪。 钟锡
曰 …… (第 28H 页)
不患不多。如臣庸愚。何用之有。
上曰一向逊让。终不副朕如渴之望耶。今既接见则朕所授之职。不可辞免矣。 钟锡
曰再三 圣谕。若是郑重。臣岂敢欺罔乎。 天位天职。是天下之公器。非 陛下之所可私也。以臣不材。冒縻职 …… (第 28L 页)
私分之未安。其于妨贤病国。尤不容诛。臣不敢奉膺。
上曰官爵一名器也。非其人则不与。朕已知尔当用之器。 钟锡
曰臣一土木也。 圣教如是。尤不胜惶懔。犬马麋鹿。各有其性。驱麋鹿而耕田。放犬马而在山。则皆失其本性。 …… (第 28L 页)
焉。
上曰其言然矣。若非其材。何用之有。古之儒贤。起于草野之间。佐王国者多。宜其勿辞。面陈治安之策。 钟锡
曰古之贤人。皆蕴抱经济之策。故出而佐治。固所不辞。至若晋之殷浩。负世虚名。竟至偾国。汉之樊英。自知无 …… (第 28L 页)
俱可吝也。而臣以为樊英之过小。殷浩之罪大矣。
上曰今日儒服之着。从其所好矣。亦从朕言。一着章服可也。 钟锡
曰但以荣耀臣身。偏垂重恩。 陛下之不惜公器。臣所不知也。
上曰知其人而授其官。何其过辞耶。 (第 28L 页)
钟锡
曰臣自知甚明。退去山野。固守微分。则亦可谓报答 圣恩之万一也。
上曰当此国家艰虞之日。固守东冈。独善 (第 28L 页)
其身。果不知稳合于人臣之道矣。 钟锡
曰父母之恩。无时不周洽。赤子之心。或有不适意而失其图。则泣之怨之。伏愿 陛下俯谅微悃。亟止 盛教。以 (第 28L 页)
安臣分。毋使之怨且泣焉。
上曰多日旅馆。不无困惫之虑。今姑退休。更可思之也。 钟锡
曰 圣教至此。益切感激矣。 (第 28L 页)
检。觊浮荣而丧实原。滔滔为衣冠之羽毛而已矣。则窃非今日同帖之至意也。惟诸君其勉之。壬申七月既望。苞山 郭钟锡
识。
书南溪李公遗藁后(丁亥)
道之弊久矣。知轮翼之不可偏废。足目之交相为用。优优乎德行文学之科者。 (第 34L 页)
今矣。天下事无所不有。而道丧气败。人物益眇然矣。九原如可作也。余愿为之执鞭而从焉。岁己酉小满节。苞山 郭钟锡
书于茶田病榻。
沧洲集重刊跋(己酉)
右沧洲先生许公诗文二卷。年谱暨悼侑状铭又二卷。旧用活印。今重为 (第 48H 页)
力学文之训。而兼取古人三馀之意云。其父友苞山 郭钟锡
嘉为之铭曰。
维人之生。秉彝天得。良知良能。有不待学。孝亲悌长。孰劝谁抑。曰为弟子。出入是职。洒扫温 …… (第 62L 页)
时兮。安素位其日履。
东亭三铭(丁酉)
真城李君子翼题其庐曰东亭。室曰易简斋。自号曰一岩。令其友苞山 郭钟锡
铭之。
帝出于震。日升于榑。赫赫其临。质此灵郛。神明厥德。无间须臾。
     
(东亭)
至健何难 …… (第 63H 页)
英济君述事而广之。更为堂于斋之堧。扁曰以会。盖取于曾郕公以文会友之语也。于乎安氏之世有贤也。属苞山人 郭钟锡
为之铭曰。
文惟载道。道讲乃晢。僻学靡信。须友以发。耽津之世。孝为裘葛。朝阳有塾。以培以达。肖嗣肯堂 …… (第 65L 页)
寒潭有水。月面盈盈。黑云油油。晦中有明。
几庵铭(辛丑)
商山金君景模之题其室以自省也。为之铭者苞山 郭钟锡
也。曰。 …… (第 66H 页)
。特施旌表之典。恐合树风之政。八月三日。奉 圣旨依奏。又命其子孙家调庸杂役。一切永蠲事。闾既楔。苞山 郭钟锡
为最其烈行之概。表之于楣曰。
吁嗟烈妇。娟娟其弱。从容其义。贞节之裔。忠毅之家。粤有所自。贯涉书史。 …… (第 68H 页)
来后之起。
以晦亭铭(乙巳)
灵川李君大衡为亭于乃山之奥。榜其楣曰以晦。盖有味于随之大象也。友人苞山 郭钟锡
掇其意为之铭曰。
天曰明命。人曰明德。顾諟克明。惟惧昏塞。云胡以晦。扁此明亭。盖闻君子。用晦而明。居 …… (第 68H 页)
有忠孝至性。 正庙宾天。登高北望号哭如丧考。月朔望不废。后人名其地曰泣弓台。或以为过于礼之礼也。苞山 郭钟锡
嗟叹而为之铭曰。
暄而思负。芹而思献。纵野而逖。尺五匪远。惟其有是。乌号恸切。巷犹有仪。即嵬为蕝。性 …… (第 69L 页)
○己酉)
友人宋直夫就黄梅之下潜谷之幽。结庐以居。读书讲道自乐。矢弗告于世。确乎其不可及也。茶田病夫 郭钟锡
耸然而为之铭曰。
晋有先生。其名曰潜。窈窕有壑。龙卧于浔。篱花史露。门柳王春。靖节煌煌。 (第 69L 页)
秀金君善培汝执。挟笈而从。折节而请学焉。毅堂既不倦于是。且望之厚。命其居曰活斋。汝执君受以告诸苞山人 郭钟锡。
俾为之箴。曰。
盖尝自夫所谓气者而观之。成而坏起而灭。终必滞于一局。自我所谓理者而观之。浑然常存。无 …… (第 74H 页)
感。用具体中。敬而无失。循环不穷。瞑目凝然。生意融融。
实斋箴(辛丑)
权君子皦之室曰实斋。友人苞山 郭钟锡
敢为之箴。曰。
天维降万。厥理一实。人维万灵。厥禀最实。仁义礼智。性全其实。耳目四肢。体罔不实。性该 …… (第 75H 页)
有丑在傍。如旧相识。维全其天。寿之千亿。
张舜华画像赞(庚子)
玉山张君舜华父之自写其真也。友人苞山 郭钟锡
为之赞。曰。
黧而泽。锦于絅也。凝而活。虬于渊也。介而不角。谐而不群。沉深乎若丝毛 (第 79L 页)
  
祭寒洲先生文(丙戌)
今 上二十三年岁丙戌十月之望。寒洲李先生。以六十有九算。弃诸生于所居祖云宪陶斋舍。及门子苞山 郭钟锡。
在三百里而远。历一月而讣书至。于乎痛矣。斯文丧矣。小子安仰。乃以十二月上旬四日。始克赴哭于柩前。越七 …… (第 89H 页)
。不昧者衷。我伤我泪。匪私伊公。于乎哀哉尚飨。
告归文(丁亥)
丁亥二月之末。寒洲先生虞祔已毕。门人 郭钟锡
将治任而归。乃再拜告辞于灵筵之下曰。于乎。先生已入于地矣。小子今还向山中去矣。先生竟无一言以相赠也耶 …… (第 90L 页)
酹陈衷。万古吁慷。
祭寒洲先生小祥文
维丁亥十月甲申朔十五日戊戌。我先师寒洲先生启手足之一期也。门人 郭钟锡。
悼斯文之难述。痛末学之安仿。前一夕丁酉。谨操文再拜哭私于灵奥之侧曰。呜乎。先生之降。自天有托。先生之 …… (第 91H 页)
遇也。又何足为同人之号咷焉尔。汉辉癖于易。故聊以易中语相问而已也。岁艮纳第四爻一阳复先甲三日。在世友 郭钟锡
鸣远。时留宣城之温溪。书此以寄远。
祭安叙九(永培)(戊子)
呜乎。是气赋人。有刚有柔。有清有浊。 …… (第 96L 页)
见矣。今其孤翰七为举缅焉而来告。呜乎。公果复起也耶。乃以己丑中秋之下弦丙申。将永归于新宅。门友生苞山 郭钟锡。
敬具渍绵之羞。陈辞再拜于祖载之前。而哭送之曰。呜乎。维兰自知。空谷含薰。维璞不示。弊椟埋珍。硁砾其摈 …… (第 97H 页)
德吾公以五十八龄而殁。嗟乎吾徒益孤矣。嗟乎斯人遽至是哉。讣至无亲疏贤不肖。举愕然曰玉士摧矣。劣友苞山 郭钟锡。
痛善类之无禄。悲暮岁之寡侣。遂操文走哭于仪几之前而酹之以酒曰。呜乎。昔予年殷。爱博情刚。漫不喜戚。蟪 (第 9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