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东源” 相关资源
別集類
而每日省候。竭力奉养。推及于宗族邻比。急人甚已。曲有恩义。乡党化之。凡有所为。必曰沧洲以为何如。一庵 尹公东源。
尝推以岭外高士。滩翁子德训。有文行。与公同业。称其高迈之识。纯笃之操。卓然不可及。先辈长德之言。同堂 (第 61H 页)
生之后也。亨卿生以英宗丙午三月十日。幼聪颖孝友。始入学能自勤读。不烦督责。观察公在公州营。冠亨卿。请 尹公东源
于尼城为之宾。亨卿时年十三。眇然英妙。周旋拜跪。毕事无失礼。尹公奇之。作字说以勉之。稍长益笃内行。事 (第 282H 页)
辞持平疏(甲辰十月)
前司饔院主簿臣 尹东源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于千万不意。伏见承政院右副承旨臣柳绥成帖 下谕。则 …… (第 401H 页)
经筵讲义(出堂后日记◑按此非先生手录。故间多硬涩处。览者详之。)
戊申二月二十九日召对。以工曹佐郎入侍。讲心经孟子养心章勉斋说周子无欲章。玉堂陈文义毕。 上曰。夫子告二子之言。分明有浅深。而颜子工夫为乾道。故学之尤难。以此观之。则寡欲为难矣。臣 东源 曰。操存然后。方可到寡欲境界。以工夫言之。则操存为先而寡欲为后。故寡欲难矣。 上曰。虽至于寡欲。不可 (第 411H 页)
无操存。此不可废一。以此观之。颜子工夫。亦必以操存为先矣。 东源 曰。操存对寡欲言。故有先后之序。若只言操存。则惟圣罔念作狂。岂可一刻而废操存之工乎。但因此而熟之。则 (第 411H 页)
亦可以不待操而存矣。
颜子有不善即知之。先正臣李滉以为颜子亦有放心。然则颜子亦岂不事操存之功乎。但与初学有异耳。 上曰然矣。 东源 曰。孟子言寡欲。周子言无欲。孟子之言。非以欲为不可无也。盖以人心兼言之。耳目之于声色。口鼻之于臭味。 …… (第 411L 页)
心而流而为欲者。若不痛加克去。则浸淫痼蚀。为本心之蟊贼。所以必言无欲。此其立言之有异也。 上曰然矣。 东源 曰。学者立志。必以舜何人予何人为心。则况帝王为学。尤当有倍于韦布。夫匹士不学。不过身不修家不齐而已。 …… (第 411L 页)
有一个好学致治之主。此正帝王家所当发愤处也。 上曰。其言好矣。当体念焉。因教曰。如有可达者。更陈之。 东源 曰。惟此心经一书。乃类聚前人论心文字。非如四书之自为成书。而先正臣李滉最为尊信。以为入道旨诀。盖圣贤 …… (第 412H 页)
就凝定。非义之萌。邪妄之念。自消于克治之中矣。伏愿 殿下以此加工焉。 上曰。言甚切实。当体验用功焉。 东源 曰。下番所陈帝王之学。事务烦丛。与韦布有异云者。固似矣。但修齐治平。非做一件净尽。方做一事。自是交修 …… (第 412H 页)
月初四日召对入侍。讲心经尊德性斋铭附注。玉堂讲毕。 上曰。摭附凡六条十条等说。指何而言邪。工郎言之。 东源 对曰。程敏政以陆氏之学。排斥道问学。专主尊德性。而欲弥缝其说。于朱门有此摭附。分其初晚。谓尊性问学不 …… (第 412L 页)
救问学之弊者。朱子晚年之定论也。自此以下凡十一条云尔。此则专是敏政之私意也。 上曰。敏政之私意何也。 东源 曰。敏政即陆氏之徒也。 上曰。然则何为而作心经注也。 (第 412L 页)
东源 曰。陆氏假吾儒之外面。妆禅门之眼藏。以为孔孟之道。亦自如是。以笼络一世。敏政传 …… (第 412L 页)
故先正臣李滉著后论。详辨其失。而特以所附者。无非至论。故表章之矣。 上曰。敏政之前。心经只有大文耶。 东源 曰。或有本注。而附注则全是敏政之所为也。又进曰。学问之工。向已陈达。而为学之方。专靠书册则偏枯矣。盖 …… (第 413H 页)
。天德王道之要。尤宜用功处也。 上曰。其言好矣。侍读官赵显命曰。尊德性之工。尹某所达切至。诚宜体念。 东源 曰。夫志于学问而终无实效。问学归于口耳。尊性若存若亡者。其病安在。此在于不诚实。致有间断之弊也。故为 …… (第 413H 页)
心经。玉堂讲毕。 上曰。人之心有动时有静时。静中则自不能无动。而动时则不见其有静何欤。儒臣试言之。臣 东源 对曰。此在工夫之如何耳。人心固有动有静。而以静为主。操存熟。则静亦静动亦静。心常在腔子里。用工疏。则 …… (第 413L 页)
。虽动而静在其中矣。明道定性书。尽之矣。 上曰。所论甚好。 上曰。程敏政之必载北溪语者。其意不美矣。 东源 对曰。北溪之论。盖深斥陆学。敏政为是之病。而北溪又常主道问学。故所以载是语者。欲藉此而反斥北溪之学。 …… (第 413L 页)
捏合。反不如直以渠意为之说也。 东源 曰。朱子以后。为学门路。无有疑晦。尊性问学。如轮如翼。学者可不劳而入。而后世士鲜笃学。人尚口耳。尊性 …… (第 414H 页)
性工夫上。似未能着实下手。体贴做去。自今加勉。无使两件工夫。或有偏重偏废之患焉。 上曰。当克加体念。 东源 曰。自 殿下在东宫时。已有所达。而臣所慨然者。诸臣所陈。岂皆不槩于 圣心。而下答每似汎然。恐不能真切 …… (第 414H 页)
好。当猛省焉。
庚戌十二月十六日。以南原县监。谢恩 命召对时。同为入侍。讲东国通鉴。玉堂陈文义毕。臣 东源 奏曰。观史之法。观古今治乱兴亡。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而已。丽王之末。善无可法。恶亦无伦理。不足与论于劝 …… (第 414H 页)
谓区区东南事。尚有不胜其忧者。正我国今日事也。此 圣上修德自强之时也。 上曰。所言是矣。因及彼中事。 东源 曰。我国文明之治。有逊胜国之富强。况自壬丙荡残之后。无复馀地。土崩瓦解之形。非一朝一夕。今勿论彼国之 …… (第 414L 页)
上曰。所论极是。当惕念焉。 东源 曰。俄已陈达。而凡事有实心实功。然后可以做得。 殿下既有可为之姿。居可为之地。而若或悠悠汎汎。雍容暇 (第 415H 页)
豫。蹉过了有为底时节。虚度了难得底机会。则意思躝跚。未免有日退之患。不但学问之工如此。治国之道亦如此。从古帝王未有以实心实功。不得收其效者矣。伏愿 殿下深体念焉。 上曰。所言切实。可不留心。 上因亲拈史断发问。诸臣仰对。 上曰。儒臣之见何如。 东源 随问仰陈。下方有论妃嫔一段。仍奏曰。虽极猥越。既有所怀。不敢不达。入城之初。得伏见政目。有后宫封爵之 …… (第 415H 页)
二十一日召对入侍。讲东国通鉴。玉堂讲毕。臣 东源 继陈五六段文义。因奏曰。唐虞太平之象。日月光华。朝复朝兮。从容想像。则隐然如见唐虞之际矣。近来日光无 …… (第 415L 页)
堂。火未及燃。而呴呴而为乐者也。诸臣则已矣。此是谁家事。而 殿下又若是泄泄也。 上曰。其言实为切实。 东源 曰。即今急务。莫先于保民。保民之道。莫先于择守令。臣生长乡里。熟见之。善治者。其邑虽残而民能保存。不 …… (第 415L 页)
中兴之治。专本于守宰之得人矣。 上曰。所言极好。当留意。
二十三日召对入侍。讲东国通鉴。玉堂讲毕。臣 东源 继陈四五段文义。因离席请曰。 殿下历览经史。用 …… (第 415L 页)
不可以语学也。 上曰。善哉言也。岂可因此而废学。所谓于忧患处得力云者。诚是予将整顿精神。以遂初志矣。 东源 曰。 圣上若欲诚心典学。则大学一个敬。中庸一个诚。是纲领。而无自欺慎其独。是用功节度。大学之格物穷理 …… (第 416H 页)
何处措手。予于为学图立志务实两条。见其志之大也。
辛亥正月初九日。入侍于进修堂。 上曰。儒臣进来。臣 东源 进伏。 上曰。昨见疏辞。可知至情。故曲循。而俟亲病间歇。即为上来。无孤予望。 (第 416L 页)
东源 复陈难进之势。有三不可之说。请赐罢遣。 上教缕缕。惶恐不敢对。只拜伏而已。(详见年谱。)语间 (第 416L 页)
东源 因奏曰。臣将退归。有 …… (第 416L 页)
。万事皆真。一诚不立。万事皆假。此所以以务实终之也。伏愿 殿下深省焉。 上曰。所言切实。可不留意焉。 东源 曰。凡事有大小有轻重有本末。人主当总揽权纲。以之制烦而御动。夫如是则身不劳。而万事无丛脞之患矣。若于 …… (第 417H 页)
于大体上。终未免有所漏失矣。窃瞷 圣上微有此病。愚臣死罪。敢以此为规焉。 上曰。其言是矣。当体念。 东源 复奏曰。圣贤之学。不过修己治人。而此皆已具于经传。朱子以后。无不灿如日星。只当笃信而实践而已。修己治 …… (第 417L 页)
间。岂无所成就乎。今既知其如此。是犹有疾而知其为良药也。知而不行。则是犹有药而不能用也。 上曰然矣。 东源 曰。臣于致中和之说。复有所怀。夫所谓一家致中和云者。一家之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位。则是一家之位育也。以 …… (第 418H 页)
不正。而其国能久安者也。是故以位育之功。惓惓望于今日者。是愚臣之苦心也。 上曰。言益切矣。可不留意。 东源 曰。为学下工之道。当于偏处上加勉。偏者气质之所未克也。 圣质之美。虽出于天。而亦必有偏处。未知 殿下 …… (第 418H 页)
上曰。既无工夫。何往而非偏也。常时固多有气质之偏矣。 东源 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此言甚好。 上曰。予平日多有大过处。过故有时亦不及矣。事过即知之悔之。 (第 418L 页)
而不能改矣。 东源 曰。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不中则有二者之病。过与不及。互为病根。知得如此是病。便不如此是药。 殿下既知 (第 418L 页)
之矣。当加意于不如此工夫。 上曰。所言诚然。当服膺。 东源 曰。自 上既云有偏处。且臣伏见 殿下私意分数亦多。如宫庄等事。有累于圣德不少。臣居在乡曲。四方物情。 (第 418L 页)
坊。已受眷遇。故 上意如此。)许递后。以 别谕召。(是时吏曹判书李台佐筵白。臣闻尹惠教之言。则持平臣 尹东源
必欲递免台职。若该司则可以供职云。今若解其台职。付以閒局。时许入对。以备 顾问好矣。 上从之。仍下 …… (第 477L 页)
非不知。而有内外轻重之殊。予欲递付京职。以为留住之地。别赐食物。以为养老之资。因口呼传教曰。南原县监 尹东源 递付军职。待閒司有阙除拜。依玉堂乞郡。靳允赐米例。分付道臣。使所在邑食物优为题给。先生起伏奏曰。今以 (第 479L 页)
非不知。而有内外轻重之殊。予欲递付京职。以为留住之地。别赐食物。以为养老之资。因口呼传教曰。南原县监 尹东源 递付军职。待閒司有阙除拜。依玉堂乞郡。靳允赐米例。分付道臣。使所在邑食物优为题给。先生起伏奏曰。今以 (第 479L 页)
女。生一女。后娶南祥麟女。生一男一女。锡耇娶都事。赵明彬女。生三女。长女婿 尹东源
掌令。生一男一女。次女婿李锡禧生员。生一女。铭曰。
郑故多贤。比多良吏。至公兄弟。厥绩尤异。公之政术 (第 292L 页)
郑故多贤。比多良吏。至公兄弟。厥绩尤异。公之政术 (第 292L 页)
。生进府使。曰锡老。有志行。不事举业。曰锡畴。生员郡守。曰锡远。曰锡耆。进士佐郎。曰锡耇。生员持平。 尹东源
生员。李锡禧。其婿也。内外孙男女总若干人。东洙尝获拜于公。又与公诸胤善。而公之次胤。负笈于我从祖明斋 …… (第 452L 页)
无可以大家扶持者。九原难作。痛如之何。命耇以余之知君事详。为托不朽。而精神昏短。旧事如梦。只就再从弟 东源 所撰行状。略加檃括。末附心中所悼痛者如右云。铭曰。 出自功宗。早得依归。 禀赋既异。问学为资。 孝友 (第 470H 页)
无可以大家扶持者。九原难作。痛如之何。命耇以余之知君事详。为托不朽。而精神昏短。旧事如梦。只就再从弟 东源 所撰行状。略加檃括。末附心中所悼痛者如右云。铭曰。 出自功宗。早得依归。 禀赋既异。问学为资。 孝友 (第 470H 页)
海涵。文敬之姿禀。而先生肖焉。充养和粹。温若春阳。文成之气像。而先生似之。此庶几先生之全体也欤。先生 姓尹。讳东源。
字士正。坡平人。生于乙丑。卒于辛酉。寿堇五十七。淑人东莱郑氏。明达识道理。克世儒门内范云。葬于尼城杜 (第 142H 页)
器。上留中省览。又奏招延山林。庸裨圣学。请留郑公齐斗。勉缁衣之诚。后以沈公錥为祭酒。李公养源为咨议。 尹公东源
为僚属官。夏毕讲李太师奏议。上曰。劝予讲此者副学也。赐御制诗。有曰为国丹心见理明。高宗胡不感深诚。仍 (第 19L 页)
。拜兵曹判书。移吏曹。兼守御使内局提调。公前后秉铨。注选平允。干托不行。尤崇奖儒术。请擢霞谷正卿。除 尹东源
闲职。出入经筵。戊申逆变起。命公入直禁中。公发遣从事官于南汉。使整军以待。及警报日急。请出守山城。上 (第 195L 页)
南江歌别权汝经还七松亭[崔昌大]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 尹东源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李绥之]
自枫岳观丛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 尹东源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李绥之]
自枫岳观丛
安期。(右谢二果之贶○右二首上仝)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 尹东源 为学一心死不休。几媒蝴蝶续从游。来寻旧宅但遗 …… (第 221H 页)
迹。当日少年今白头。(己未季秋 尹东源 走稿。)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李绥之]
每被君来扫榻尘。 (第 221L 页)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 尹东源 为学一心死不休。几媒蝴蝶续从游。来寻旧宅但遗 …… (第 221H 页)
迹。当日少年今白头。(己未季秋 尹东源 走稿。)
自枫岳观丛石。遵海而下。至高城七松亭。访权先生旧庐。有感而作。[李绥之]
每被君来扫榻尘。 (第 22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