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靖夏”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与金承旨(济谦)
与金承旨(以涵儿名○国恤葬前遭生母丧。而邑倅禁私葬故有是书。)
答 申校理(靖夏) 答申校理
答申校理
与申校理
答金副提学(镇商)
与金副提学
与金承旨(济谦)
与金承旨(以涵儿名○国恤葬前遭生母丧。而邑倅禁私葬故有是书。)
答申校理 (靖夏) 答申校理
答申校理
与申校理
答金副提学(镇商)
与金副提学
与金承旨(以涵儿名○国恤葬前遭生母丧。而邑倅禁私葬故有是书。)
答 申校理(靖夏) 答申校理
答申校理
与申校理
答金副提学(镇商)
与金副提学
与金承旨(济谦)
与金承旨(以涵儿名○国恤葬前遭生母丧。而邑倅禁私葬故有是书。)
答申校理 (靖夏) 答申校理
答申校理
与申校理
答金副提学(镇商)
与金副提学
依从重之文也。如何。(以孔子不敢私服之训言之则宜无此论。而此是古礼。欲闻酌义之教。故敢奉禀也。)
答 申校理(靖夏) 昨者奉拜。日晷苦短。未罄下怀而退。中心耿缺。伏承下书兼馈养老之资。仰感之至。无任仆仆。第以穷裔微踪 (第 379H 页)
之文也。如何。(以孔子不敢私服之训言之则宜无此论。而此是古礼。欲闻酌义之教。故敢奉禀也。)
答申校理 (靖夏) 昨者奉拜。日晷苦短。未罄下怀而退。中心耿缺。伏承下书兼馈养老之资。仰感之至。无任仆仆。第以穷裔微踪 (第 379H 页)
答 申校理(靖夏) 昨者奉拜。日晷苦短。未罄下怀而退。中心耿缺。伏承下书兼馈养老之资。仰感之至。无任仆仆。第以穷裔微踪 (第 379H 页)
之文也。如何。(以孔子不敢私服之训言之则宜无此论。而此是古礼。欲闻酌义之教。故敢奉禀也。)
答申校理 (靖夏) 昨者奉拜。日晷苦短。未罄下怀而退。中心耿缺。伏承下书兼馈养老之资。仰感之至。无任仆仆。第以穷裔微踪 (第 379H 页)
士述之病。其对症之剂。亦在其中矣。人生几何。少壮精力。又能几何。不以此时读悉称心书。欲待何时乎。近者 申学士靖夏
临死。诵渊明自挽诗曰。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人有问之者曰。子之平生不喜酒。而今有此言何也。岂已乱乎 (第 540L 页)
。曰。渊明之恨在酒。 靖夏 之恨在书。饮酒恨不足。非恨也戏也。读书恨不足。非戏也恨也。吾不能瞑目矣。呜乎。书籍盈天下。欲一一尽读 (第 540L 页)
。曰。渊明之恨在酒。 靖夏 之恨在书。饮酒恨不足。非恨也戏也。读书恨不足。非戏也恨也。吾不能瞑目矣。呜乎。书籍盈天下。欲一一尽读 (第 540L 页)
江村
又赋
奉恩寺
次车生韵
泛归
与舟人期夜游
谢恕庵子 (申公靖夏 号)见枉
石湖病作
陪主人相公(平川申公琓)泛舟
出石湖途中有感
林塘(乙酉
又赋
奉恩寺
次车生韵
泛归
与舟人期夜游
谢恕庵子 (申公靖夏 号)见枉
石湖病作
陪主人相公(平川申公琓)泛舟
出石湖途中有感
林塘(乙酉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赋
东门楼赋(并序)
词
黔丹山赛神词(并序)
诗
游古宫
…… 乙酉十月廿九日。自 上下教于内局。以忧勤生疾。示就閒养精之意。翌日。又下令礼官举行之命。大臣率百僚伏閤。乞寝是命。以至前衔朝士太学生医译冗散。各营武士五部坊民。亦皆守阙拜疏。第三日夜。大臣卿宰求对申恳。二鼓。自 上始有允命。命下之日。守阙都民。欢声若雷。至有感激挥涕者。十一月初五日。余适出郊。见二三老农荷锄于田间以相语。一老人曰。官家年未晚暮。奈何欲释位也。一老人曰。自古爱民。谁如官家者。官家虽欲舍我辈。我辈自舍官家不得。一人又曰。闻此命已寝。有告 庙颁赦之举。来岁必大有年。吾辈愿须臾无死。身见太平也。呜呼。此足见 上之功德入人深也。遂于马上。率尔口占。为四十句。聊寓赞襄之忱云。
题许明仲新居
牛川记行。作三十六韵。示从者。
自柳所至野桥
恕庵集卷之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夜楼望沙际渔灯口号
次韵示郑生
别业
修葺旧亭
触目 …… 新晴喜吟
共道长泛舟上庆安川。宵归得船字。
北署雨中。赴李一源招。有诗次奉。
恕庵集卷之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长厚院道上
獭川感吟(即五代祖巡边公殉节处)
兔迁
闻庆途 …… 哭姨叔蕉窗金公
腊日。次放翁腊月十九日午睡韵。
次放翁冬日排闷韵
恕庵集卷之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次放翁立春后三日韵
春帖
次放翁壬寅新春韵
拜赐柑。次放翁 …… 金莘老(相履)第小集。用唐人韵。
李一源问七宝胜。叠前韵答之。
投俞立卿
恕庵集卷之五(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疏(春坊故事附)
陈辨先大夫辛巳献议被诬疏(戊子)
禫月付职后辞疏(己丑) …… 以官衔误冒事自列。兼辨金有庆供辞疏。
辞献纳兼陈所怀疏(丙申)
代四学儒生再疏
春坊故事(己丑)
恕庵集卷之六(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书
与昉侄书
上农岩先生书
上农岩先生书
与金三渊书
与 …… 答李圣瑞(龟龄)书
答柳垂甫(绅)弟书
答许生(坦)书
与韩参奉(世襄)书
恕庵集卷之七(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 …… 答金海伯(楺)
与金三渊
与金三渊
答金三渊
答金三渊
恕庵集卷之八(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答柳默守
答柳默守
与柳默守
答柳默守
答柳默守 …… 与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与慎敬所兄
恕庵集卷之九(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与李伯温
与李伯温
与李伯温
答李伯温
与李伯温 ……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性敏上人
恕庵集卷之十(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序
送郑生来侨读书牛峡序
送郑生来侨游华岳序
绿槐槛夜集诗序
…… 白渊子诗藁序
序字赠金仲礼
桃源图屏诗小引
离别一首赠同学某生
恕庵集卷之十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记
记湖亭
汉上亭记
游西岳记
御墨记
家藏夏仲昭墨竹二 …… 企华堂记
祝尧堂记
青川仓重修记
游双溪记
太白纪游
恕庵集卷之十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题跋
书荆轲传后
书李伯温扈从十老传后
书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后
…… 太乙叶铭
石湖渔父杖铭。(野老有遗青藜者。为作此铭。)
大报坛颂(并序)
恕庵集卷之十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行状
先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平川君府君行状。
恕庵集卷之十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行状
先妣恭人全州李氏行状
知中枢府事赠谥忠悯林公行状
恕庵集卷之十五(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神道碑铭
赠兵曹参判金公神道碑铭(并序)
墓碣铭
赠户曹正郎行高山察访金 …… 还安告文
哀辞
金君山哀辞(并序)
戚兄李子深(真源)哀辞(并序)
恕庵集卷之十六(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杂记
[评史]
[评诗文]
[评书画]
[漫录
赋
东门楼赋(并序)
词
黔丹山赛神词(并序)
诗
游古宫
…… 乙酉十月廿九日。自 上下教于内局。以忧勤生疾。示就閒养精之意。翌日。又下令礼官举行之命。大臣率百僚伏閤。乞寝是命。以至前衔朝士太学生医译冗散。各营武士五部坊民。亦皆守阙拜疏。第三日夜。大臣卿宰求对申恳。二鼓。自 上始有允命。命下之日。守阙都民。欢声若雷。至有感激挥涕者。十一月初五日。余适出郊。见二三老农荷锄于田间以相语。一老人曰。官家年未晚暮。奈何欲释位也。一老人曰。自古爱民。谁如官家者。官家虽欲舍我辈。我辈自舍官家不得。一人又曰。闻此命已寝。有告 庙颁赦之举。来岁必大有年。吾辈愿须臾无死。身见太平也。呜呼。此足见 上之功德入人深也。遂于马上。率尔口占。为四十句。聊寓赞襄之忱云。
题许明仲新居
牛川记行。作三十六韵。示从者。
自柳所至野桥
恕庵集卷之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夜楼望沙际渔灯口号
次韵示郑生
别业
修葺旧亭
触目 …… 新晴喜吟
共道长泛舟上庆安川。宵归得船字。
北署雨中。赴李一源招。有诗次奉。
恕庵集卷之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长厚院道上
獭川感吟(即五代祖巡边公殉节处)
兔迁
闻庆途 …… 哭姨叔蕉窗金公
腊日。次放翁腊月十九日午睡韵。
次放翁冬日排闷韵
恕庵集卷之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次放翁立春后三日韵
春帖
次放翁壬寅新春韵
拜赐柑。次放翁 …… 金莘老(相履)第小集。用唐人韵。
李一源问七宝胜。叠前韵答之。
投俞立卿
恕庵集卷之五(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疏(春坊故事附)
陈辨先大夫辛巳献议被诬疏(戊子)
禫月付职后辞疏(己丑) …… 以官衔误冒事自列。兼辨金有庆供辞疏。
辞献纳兼陈所怀疏(丙申)
代四学儒生再疏
春坊故事(己丑)
恕庵集卷之六(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书
与昉侄书
上农岩先生书
上农岩先生书
与金三渊书
与 …… 答李圣瑞(龟龄)书
答柳垂甫(绅)弟书
答许生(坦)书
与韩参奉(世襄)书
恕庵集卷之七(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氏
上伯 …… 答金海伯(楺)
与金三渊
与金三渊
答金三渊
答金三渊
恕庵集卷之八(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答柳默守
答柳默守
与柳默守
答柳默守
答柳默守 …… 与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答慎敬所兄
与慎敬所兄
恕庵集卷之九(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与李伯温
与李伯温
与李伯温
答李伯温
与李伯温 ……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郑来侨
答性敏上人
恕庵集卷之十(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序
送郑生来侨读书牛峡序
送郑生来侨游华岳序
绿槐槛夜集诗序
…… 白渊子诗藁序
序字赠金仲礼
桃源图屏诗小引
离别一首赠同学某生
恕庵集卷之十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记
记湖亭
汉上亭记
游西岳记
御墨记
家藏夏仲昭墨竹二 …… 企华堂记
祝尧堂记
青川仓重修记
游双溪记
太白纪游
恕庵集卷之十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题跋
书荆轲传后
书李伯温扈从十老传后
书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后
…… 太乙叶铭
石湖渔父杖铭。(野老有遗青藜者。为作此铭。)
大报坛颂(并序)
恕庵集卷之十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行状
先考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平川君府君行状。
恕庵集卷之十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行状
先妣恭人全州李氏行状
知中枢府事赠谥忠悯林公行状
恕庵集卷之十五(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神道碑铭
赠兵曹参判金公神道碑铭(并序)
墓碣铭
赠户曹正郎行高山察访金 …… 还安告文
哀辞
金君山哀辞(并序)
戚兄李子深(真源)哀辞(并序)
恕庵集卷之十六(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杂记
[评史]
[评诗文]
[评书画]
[漫录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赋
……木魅啸兮山鬼吟。仆夫怪余之久立兮。催余驾兮启余行。揽騑辔而太息兮。怀郁悒其难平。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词
黔丹山赛神词(并序)
黔丹山神。甚以灵异闻。居者以为山中多虎。每以物畜去。 (第 183H 页)
若有祷于山灵。则虎终岁绝迹。此外又多有可异者。今数岁不祈祀。虎辄复横而居人亦疾病。将复以岁之春秋。赛神祈除其患。不可无词云。故乃作赛神词一章以遗之。其词曰。
以日之吉兮辰之良。洁我冠佩兮陈我觞。琼醪玉醴兮湛回光。春兰秋菊兮杂芳香。黔丹之上兮雾泱漭。神何不来兮我心伤。神之欲来兮乍徜徉。有物先之兮灵鸟翔。风马云车兮蔽山岗。神之既至兮喜洋洋。醉我尊酒兮延我祥。十风五雨兮岁丰穰。庭歌户谣兮人无恙。山林遁迹兮虎豹藏。江流万里兮绝惊浪。凡有所求兮靡不臧。歌舞稽首兮士女忙。报事我神
兮无怠荒。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游古宫
曲城城下草萋萋。流水青山日欲西。年年春色无人见。只有幽禽尽意啼。
雨 …… (第 183L 页)
入诗来。云月高人住。金银佛寺开。尚残吾梦寐。今送子徘徊。待了公家事。新篇澜漫裁。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九日东山登高
风前不惜落乌巾。九日东山发兴新。此夕吾能逃世故。数诗聊复答佳辰 (第 197L 页)
赋
……木魅啸兮山鬼吟。仆夫怪余之久立兮。催余驾兮启余行。揽騑辔而太息兮。怀郁悒其难平。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词
黔丹山赛神词(并序)
黔丹山神。甚以灵异闻。居者以为山中多虎。每以物畜去。 (第 183H 页)
若有祷于山灵。则虎终岁绝迹。此外又多有可异者。今数岁不祈祀。虎辄复横而居人亦疾病。将复以岁之春秋。赛神祈除其患。不可无词云。故乃作赛神词一章以遗之。其词曰。
以日之吉兮辰之良。洁我冠佩兮陈我觞。琼醪玉醴兮湛回光。春兰秋菊兮杂芳香。黔丹之上兮雾泱漭。神何不来兮我心伤。神之欲来兮乍徜徉。有物先之兮灵鸟翔。风马云车兮蔽山岗。神之既至兮喜洋洋。醉我尊酒兮延我祥。十风五雨兮岁丰穰。庭歌户谣兮人无恙。山林遁迹兮虎豹藏。江流万里兮绝惊浪。凡有所求兮靡不臧。歌舞稽首兮士女忙。报事我神
兮无怠荒。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游古宫
曲城城下草萋萋。流水青山日欲西。年年春色无人见。只有幽禽尽意啼。
雨 …… (第 183L 页)
入诗来。云月高人住。金银佛寺开。尚残吾梦寐。今送子徘徊。待了公家事。新篇澜漫裁。
恕庵集卷之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九日东山登高
风前不惜落乌巾。九日东山发兴新。此夕吾能逃世故。数诗聊复答佳辰 (第 197L 页)
恕庵集卷之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夜楼望沙际渔灯口号
夜凉星宿入高楼。雪后冰滩杀急流。沙际一灯喧笑语。隔江知有 ……州柑橘二番来。线添才女宫中绣。春动词臣雪里杯。早识 君心方体道。至治应共一阳回。
恕庵集卷之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第 215H 页)
诗
夜楼望沙际渔灯口号
夜凉星宿入高楼。雪后冰滩杀急流。沙际一灯喧笑语。隔江知有 ……州柑橘二番来。线添才女宫中绣。春动词臣雪里杯。早识 君心方体道。至治应共一阳回。
恕庵集卷之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第 215H 页)
恕庵集卷之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长厚院道上
能事董狐笔。轻装陆子诗。马前群雁起。笏外一峰随。白日凭鞍送。秋怀 ……且同鸥鹭泛风湍。行时见花远相趁。泊来折柳閒自看。新诗遇境不轻发。吟成一字犹未安。
恕庵集卷之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第 236H 页)
诗
长厚院道上
能事董狐笔。轻装陆子诗。马前群雁起。笏外一峰随。白日凭鞍送。秋怀 ……且同鸥鹭泛风湍。行时见花远相趁。泊来折柳閒自看。新诗遇境不轻发。吟成一字犹未安。
恕庵集卷之三(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第 236H 页)
恕庵集卷之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次放翁立春后三日韵
江柳今朝已着黄。家家新瓮暗闻香。自怜食比斋僧淡。稍觉眠随 ……。独有梦斫单于营。夜半血洒战袍明。(泽堂送蔡湖州北幕序。有日饮无何真评事之语。)
恕庵集卷之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富宁途中。奉寄伯氏。
会合从来苦觉难。空留宿约在东山。频年远别鳞鸿阔。千里相 (第 256L 页)
诗
次放翁立春后三日韵
江柳今朝已着黄。家家新瓮暗闻香。自怜食比斋僧淡。稍觉眠随 ……。独有梦斫单于营。夜半血洒战袍明。(泽堂送蔡湖州北幕序。有日饮无何真评事之语。)
恕庵集卷之四(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诗
富宁途中。奉寄伯氏。
会合从来苦觉难。空留宿约在东山。频年远别鳞鸿阔。千里相 (第 256L 页)
恕庵集卷之五(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疏(春坊故事附)
陈辨先大夫辛巳献议被诬疏(戊子)
丁忧前瑞兴县监臣申圣夏,前检阅臣 申靖夏 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等祸故中人也。苟非有事势之大不获已。情私之至甚 (第 263H 页)
疏(春坊故事附)
陈辨先大夫辛巳献议被诬疏(戊子)
丁忧前瑞兴县监臣申圣夏,前检阅臣 申靖夏 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等祸故中人也。苟非有事势之大不获已。情私之至甚 (第 263H 页)
恕庵集卷之六(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书
……吾之所欲告汝者久矣。而尚有未暇者。朝作跋文。偶因举笔而及之。一一细看。用以自警至可。
上农岩先生书 靖夏 齿少学浅。所见闻孤陋。区区之愿。窃欲得奉教于搢绅先生者。非一日积矣。窃见执事厚德高风。耸动一世。道学 …… (第 280L 页)
其有。而其山林也。讲求涵养。有以自乐。出处进退。真古所谓名世之贤者。凡此数者。皆今世之士所共谈。而尤 靖夏 之所向慕而叹其不得见者也。于斯时也。思之甚则昼诵其文。掩其卷则夜梦其人。 (第 280L 页)
靖夏 之所以慕执事者。其志可谓苦矣。其诚非不切矣。而顾自以为才 …… (第 280L 页)
文之会也。顾可以无用之小技。仰干于执事而取人之讥笑哉。此所不敢执礼请见者也。向年。见门弟子金时佐。对 靖夏 言曰。子尚不见吾先生与三渊子何也。士生斯世。毋论学问文章。有其志者。舍此两公而其谁。又得见李玮。劝之 (第 281H 页)
亦如此。 靖夏 对曰。世方以脩身为己之学见公。公亦以此勉人。顾此小技。何足以见公哉。曰。先生之所事。虽则如此。亦且间 (第 281H 页)
遇文士。则谈文说诗。亹亹乎不厌也。子往无难矣。 靖夏 闻此。始得执事之详。遂决往而无疑。及奉函丈。亲承謦欬。极论古今之书。尽谈当世之士。其所以开洗蒙陋者甚 (第 281H 页)
多。 靖夏 之平生至愿。于是乎获遂矣。然其辞归也。执事固亦曰。今日主客之问答。可谓太閒漫。则 (第 281H 页)
靖夏 于是乎又不得不悚然以惧矣。 (第 281H 页)
靖夏 虽不肖。亦稍知不学之不可。岂敢以浮华无实之文。为究竟事业也。顾以嗜好之先入。而习气之不能脱耳。向来儒 (第 281H 页)
林宗师如沧溪丈。于家尊相与甚厚。宜可以叩问。而 靖夏 既年幼。未之及焉。其可 (第 281H 页)
靖夏 之不幸也已。及 (第 281H 页)
靖夏 有徘徊歧路之 …… (第 281H 页)
叹。而得执事一言之警。开示其门户。 靖夏 其敢不感激奋励。尽力而向前乎。若蒙执事不以为不可教而收之门下。教育成就。终始其惠。则岂非区区之幸也。 (第 281L 页)
辞退之后。忽复改岁。不审履玆新春。体候何如。 靖夏 顿首再拜。
上农岩先生书
累日得陪杖屦。心之私幸。有不可言。而忽尔违拜。遂以至今。区区向慕。岂胜仰喻 …… (第 281L 页)
者因李玮得闻下诲。以为自宋六君子以后。文章之道。荡然几尽。独能达其堂奥。接其衣钵者。唯陆务观一人云。 靖夏 于斯时。方嗜好陆诗。复不意其文之亦能至斯。未暇染指矣。昨来偶阅古文诸家选。得观其论序一二篇。其宏肆俊 …… (第 281L 页)
续八家之后。意虽妄僭。其诚则可见也。若蒙执事恕其妄僭。而亦示其钞选取舍之方。则是又大幸也。未知如何。 靖夏 本来有火郁之證。自春后转剧。所用药物。尚未见效。无以致身函丈。获承馀论。瞻望门墙。只有怅悬而已。馀怀 (第 282H 页)
烦不敢仰尽。
与金三渊书 靖夏 自幼时。慕长者至甚。如恐不得见。况如执事之问学文章。即其思慕又可知也。 (第 282H 页)
靖夏 十一二岁。即有意治声诗。虽其所得。无敢望古人。而其所乐。亦足有以忘其苦者。窃自以为东方无诗人。若挹翠 …… (第 282H 页)
者也。然自执事之出而倡之数十年来。风雅并作。使今世之士。争自洒肠濯胃。以求彷佛歌诗者。正赖其力焉。今 靖夏 之于诗。可谓尽力矣。而世既无知音者取赏。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比闻执事绝意不复作诗。此其志不在浅小。窃独 (第 282L 页)
恨不得从游于执事少年之日。以鸣跃其间耳。然 靖夏 闻操金者不得不之市。当今之世。毋论识与不识。有意于为诗者。若不之执事而问价。亦安所求哉。辄自不揆。妄 …… (第 282L 页)
书。烦渎崇听。为不敢耳。今事有不得不以书者。则其徒可以不敢而止乎。呜呼。令婿金君山之死。忽已再闰矣。 靖夏 之获交君山。在其死之昨年。为欢未几。而君山奄然长逝。悲君山之不可得见。而每一深念。则凡君山之眉眼口耳 (第 282L 页)
。语默言笑。森然于目中。其在交游之浅者。久而不忘。犹尚如此。则其为岳翁者心。又可知也。 靖夏 之知君山。为日不多。虽未足尽君山之所存。然其才固有 …… (第 282L 页)
之实。呜呼。君山之夙成。亦可谓其不幸也已。然彼世人者。既不知诗。则其不许君山。固也无足可责。而独其如 靖夏 者。既知其可传之实矣。犹畏俗人之为言。不图其传而遂使泯没。则岂不为深负君山于九原耶。君山之新殁。 (第 283H 页)
靖夏 欲写取其诗一本藏之。既又思之。非所以广传之道。故遂止不为。而又欲与同志之士。谋得芸阁活字。印出其集。 (第 283H 页)
一以力绵而止。一以畏俗言而止。后闻执事受命西藩。则谋所以传君山之诗者。 靖夏 与同志者。辄相喜贺。以为君山当自此不死也。迄至于今。未有闻焉。岂亦尝有谓执事以君山诗为不当传。如向俗 (第 283H 页)
子之云云。而执事之中止。又如 靖夏 辈之畏俗言乎。若是则君山之诗。无时可传也。昔苏子美之死。其舅杜祁公为收其遗藁。欧阳公取而品题曰。斯文 (第 283H 页)
金玉也。于是子美之诗。遂行于天下。夫使子美不死者。乃祁公收之之力。而欧公扬之之盛也。今 靖夏 之言。不足以当欧公之言之重。然君山之才。无愧于子美。执事之知君山。 …… (第 283H 页)
于必传。今世知君山之不为庸人者盖鲜。若又并与其诗而泯没。则是君山之生与死。终不幸也。君山之诗之可传。 靖夏 请以身任之。伏惟执事深览古人爱才之意。毋畏区区妄男子之为言。亟取其诗印行。以慰君山长逝者心。则凡在平 …… (第 283L 页)
。而执事独以为不可弃。反覆诲谕。若此其勤者何也。岂非古人所谓诱之欲其至。于是乎愧惧惭汗。弥日不自胜。 靖夏 自幼读古人书。私所嗜好。窃在文章。以为才之敏钝。虽不无古今之别。而有不为声名禄利动其心者。勉之或可至 …… (第 283L 页)
则如此。间者获拜农岩。奉其绪论。其语文章。不过如此。而日来执事又以朱书见教。先生长者之论。此亦可见。 靖夏 亦于昨年。始窥其一二篇。毋论其义理深密。其可喜处。正在于明白洞快。令人读之。无一芥滞于胸次。于是乎始 …… (第 284H 页)
如律。诚然。但两录所载。俱非得意者。其在他录中者。可以俟有便驰纳耳。千万不宣。
答柳主簿(应运)书 靖夏 再拜。 (第 284L 页)
靖夏 向于家中燕行赠别帖。得见执事送家君序。其所以为序意者。不言道路饮冰之苦。而言专对之责。以发勉戒之辞。 (第 284L 页)
其言多至累数百言。汪洋放肆。略无涯岸。 靖夏 读而壮之。有以知执事之为文。非以求喜于世俗者也。方斯时。 (第 284L 页)
靖夏 尽力治古文。苟闻斯世之能有以古文自任者。皆与之往还而以获闻其论焉。独于执事者未能焉。私心固欲一往谒。 …… (第 284L 页)
为之尔。不必其年已老其气已衰。而犹笃于为文也。乃于顷者。辱赐长牍。论古所以为文之道与今时文之弊。若望 靖夏 以倡先振作于今日者。呜呼盛哉。诚不意执事年已老气已衰。而笃于为文。如此其甚也。笃于为文。而又能奖成后 …… (第 285H 页)
皇明诸子者。各自谓能文章。然于道未有得焉。故其文如斗草。求根柢之实用则蔑如也。以此而尚可为文乎。故 靖夏 尝以为韩,柳,欧,苏以意而行文者也。 皇明诸子以文而生意者也。与其取于 皇明而为无实之语。宁取于韩, (第 285H 页)
欧而为有用之文也。 靖夏 之所以知为文之道者如此。而今乃以侥倖占科名。自今以往。其奔走供职者将日多。而亲笔砚者日少。其于为文者 (第 285H 页)
。恐不能如所言。其亦不幸矣。今执事以不得于侥倖。自处以嫫母之未嫁。如见所畏于 靖夏 者何哉。夫文章之传。恒见于穷者。而罕见于达者。故退之之言曰。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今 (第 285H 页)
靖夏 不得不为达。而执事不得不为穷。则夫所谓工于文章者。将在执事乎。将 (第 285H 页)
靖夏 乎 (第 285H 页)
靖夏 方不 (第 285H 页)
靖夏 之达。 …… (第 285H 页)
而畏执事之穷。而执事乃以是为言哉。默守叔之文章。固自雄视一世。而执事又能与上下之。 靖夏 固将就而学焉。执事其无有以辞也。 (第 285L 页)
靖夏 再拜。
与李季通书
日昨使归匆匆。未尽所欲言者。此心缺然。如有所负。吾辈虽无故在家。时相见不数。况季 …… (第 285L 页)
驾一小舟。溯江而上。留数月而归。此甚可乐。而但无佳客与同者。此为可恨。匆匆不宣。再拜。
答李一源书 靖夏 再拜一源兄足下。日者专人惠存以长笺。辞意勤挚。奖与过隆。有非陋劣所敢当者。愧悚不可言。所示时文之弊。 …… (第 287H 页)
有以改图而思其进步矣。则仆之愚拙钝滞。始不为无取而犹有奉见之日矣。幸足下图之。
答李圣瑞(龟龄)书 靖夏 再拜奉谢圣瑞足下。与圣瑞别。忽已改岁。寻常思仰。怀不自胜。乃于便中。拜今月二十日书。得审入春以来。动 …… (第 293L 页)
仆为哉。相与之勤。不敢不尽。足下其有以择焉。
与韩参奉(世襄)书
比日寒酷。伏惟尊閒居讲贯体履康胜。 靖夏 以为评事之官。虽为佐幕而来。而实兼教养。则于儒士。不当自疏也。所以求之甚勤而礼之甚备。其有来问者。不 (第 296H 页)
敢不以诚告其有。不得致者。又不敢不躬自候之。此 靖夏 近日所为也。比闻足下绝意科宦。穷居讲道。有 (第 296H 页)
书
……吾之所欲告汝者久矣。而尚有未暇者。朝作跋文。偶因举笔而及之。一一细看。用以自警至可。
上农岩先生书 靖夏 齿少学浅。所见闻孤陋。区区之愿。窃欲得奉教于搢绅先生者。非一日积矣。窃见执事厚德高风。耸动一世。道学 …… (第 280L 页)
其有。而其山林也。讲求涵养。有以自乐。出处进退。真古所谓名世之贤者。凡此数者。皆今世之士所共谈。而尤 靖夏 之所向慕而叹其不得见者也。于斯时也。思之甚则昼诵其文。掩其卷则夜梦其人。 (第 280L 页)
靖夏 之所以慕执事者。其志可谓苦矣。其诚非不切矣。而顾自以为才 …… (第 280L 页)
文之会也。顾可以无用之小技。仰干于执事而取人之讥笑哉。此所不敢执礼请见者也。向年。见门弟子金时佐。对 靖夏 言曰。子尚不见吾先生与三渊子何也。士生斯世。毋论学问文章。有其志者。舍此两公而其谁。又得见李玮。劝之 (第 281H 页)
亦如此。 靖夏 对曰。世方以脩身为己之学见公。公亦以此勉人。顾此小技。何足以见公哉。曰。先生之所事。虽则如此。亦且间 (第 281H 页)
遇文士。则谈文说诗。亹亹乎不厌也。子往无难矣。 靖夏 闻此。始得执事之详。遂决往而无疑。及奉函丈。亲承謦欬。极论古今之书。尽谈当世之士。其所以开洗蒙陋者甚 (第 281H 页)
多。 靖夏 之平生至愿。于是乎获遂矣。然其辞归也。执事固亦曰。今日主客之问答。可谓太閒漫。则 (第 281H 页)
靖夏 于是乎又不得不悚然以惧矣。 (第 281H 页)
靖夏 虽不肖。亦稍知不学之不可。岂敢以浮华无实之文。为究竟事业也。顾以嗜好之先入。而习气之不能脱耳。向来儒 (第 281H 页)
林宗师如沧溪丈。于家尊相与甚厚。宜可以叩问。而 靖夏 既年幼。未之及焉。其可 (第 281H 页)
靖夏 之不幸也已。及 (第 281H 页)
靖夏 有徘徊歧路之 …… (第 281H 页)
叹。而得执事一言之警。开示其门户。 靖夏 其敢不感激奋励。尽力而向前乎。若蒙执事不以为不可教而收之门下。教育成就。终始其惠。则岂非区区之幸也。 (第 281L 页)
辞退之后。忽复改岁。不审履玆新春。体候何如。 靖夏 顿首再拜。
上农岩先生书
累日得陪杖屦。心之私幸。有不可言。而忽尔违拜。遂以至今。区区向慕。岂胜仰喻 …… (第 281L 页)
者因李玮得闻下诲。以为自宋六君子以后。文章之道。荡然几尽。独能达其堂奥。接其衣钵者。唯陆务观一人云。 靖夏 于斯时。方嗜好陆诗。复不意其文之亦能至斯。未暇染指矣。昨来偶阅古文诸家选。得观其论序一二篇。其宏肆俊 …… (第 281L 页)
续八家之后。意虽妄僭。其诚则可见也。若蒙执事恕其妄僭。而亦示其钞选取舍之方。则是又大幸也。未知如何。 靖夏 本来有火郁之證。自春后转剧。所用药物。尚未见效。无以致身函丈。获承馀论。瞻望门墙。只有怅悬而已。馀怀 (第 282H 页)
烦不敢仰尽。
与金三渊书 靖夏 自幼时。慕长者至甚。如恐不得见。况如执事之问学文章。即其思慕又可知也。 (第 282H 页)
靖夏 十一二岁。即有意治声诗。虽其所得。无敢望古人。而其所乐。亦足有以忘其苦者。窃自以为东方无诗人。若挹翠 …… (第 282H 页)
者也。然自执事之出而倡之数十年来。风雅并作。使今世之士。争自洒肠濯胃。以求彷佛歌诗者。正赖其力焉。今 靖夏 之于诗。可谓尽力矣。而世既无知音者取赏。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比闻执事绝意不复作诗。此其志不在浅小。窃独 (第 282L 页)
恨不得从游于执事少年之日。以鸣跃其间耳。然 靖夏 闻操金者不得不之市。当今之世。毋论识与不识。有意于为诗者。若不之执事而问价。亦安所求哉。辄自不揆。妄 …… (第 282L 页)
书。烦渎崇听。为不敢耳。今事有不得不以书者。则其徒可以不敢而止乎。呜呼。令婿金君山之死。忽已再闰矣。 靖夏 之获交君山。在其死之昨年。为欢未几。而君山奄然长逝。悲君山之不可得见。而每一深念。则凡君山之眉眼口耳 (第 282L 页)
。语默言笑。森然于目中。其在交游之浅者。久而不忘。犹尚如此。则其为岳翁者心。又可知也。 靖夏 之知君山。为日不多。虽未足尽君山之所存。然其才固有 …… (第 282L 页)
之实。呜呼。君山之夙成。亦可谓其不幸也已。然彼世人者。既不知诗。则其不许君山。固也无足可责。而独其如 靖夏 者。既知其可传之实矣。犹畏俗人之为言。不图其传而遂使泯没。则岂不为深负君山于九原耶。君山之新殁。 (第 283H 页)
靖夏 欲写取其诗一本藏之。既又思之。非所以广传之道。故遂止不为。而又欲与同志之士。谋得芸阁活字。印出其集。 (第 283H 页)
一以力绵而止。一以畏俗言而止。后闻执事受命西藩。则谋所以传君山之诗者。 靖夏 与同志者。辄相喜贺。以为君山当自此不死也。迄至于今。未有闻焉。岂亦尝有谓执事以君山诗为不当传。如向俗 (第 283H 页)
子之云云。而执事之中止。又如 靖夏 辈之畏俗言乎。若是则君山之诗。无时可传也。昔苏子美之死。其舅杜祁公为收其遗藁。欧阳公取而品题曰。斯文 (第 283H 页)
金玉也。于是子美之诗。遂行于天下。夫使子美不死者。乃祁公收之之力。而欧公扬之之盛也。今 靖夏 之言。不足以当欧公之言之重。然君山之才。无愧于子美。执事之知君山。 …… (第 283H 页)
于必传。今世知君山之不为庸人者盖鲜。若又并与其诗而泯没。则是君山之生与死。终不幸也。君山之诗之可传。 靖夏 请以身任之。伏惟执事深览古人爱才之意。毋畏区区妄男子之为言。亟取其诗印行。以慰君山长逝者心。则凡在平 …… (第 283L 页)
。而执事独以为不可弃。反覆诲谕。若此其勤者何也。岂非古人所谓诱之欲其至。于是乎愧惧惭汗。弥日不自胜。 靖夏 自幼读古人书。私所嗜好。窃在文章。以为才之敏钝。虽不无古今之别。而有不为声名禄利动其心者。勉之或可至 …… (第 283L 页)
则如此。间者获拜农岩。奉其绪论。其语文章。不过如此。而日来执事又以朱书见教。先生长者之论。此亦可见。 靖夏 亦于昨年。始窥其一二篇。毋论其义理深密。其可喜处。正在于明白洞快。令人读之。无一芥滞于胸次。于是乎始 …… (第 284H 页)
如律。诚然。但两录所载。俱非得意者。其在他录中者。可以俟有便驰纳耳。千万不宣。
答柳主簿(应运)书 靖夏 再拜。 (第 284L 页)
靖夏 向于家中燕行赠别帖。得见执事送家君序。其所以为序意者。不言道路饮冰之苦。而言专对之责。以发勉戒之辞。 (第 284L 页)
其言多至累数百言。汪洋放肆。略无涯岸。 靖夏 读而壮之。有以知执事之为文。非以求喜于世俗者也。方斯时。 (第 284L 页)
靖夏 尽力治古文。苟闻斯世之能有以古文自任者。皆与之往还而以获闻其论焉。独于执事者未能焉。私心固欲一往谒。 …… (第 284L 页)
为之尔。不必其年已老其气已衰。而犹笃于为文也。乃于顷者。辱赐长牍。论古所以为文之道与今时文之弊。若望 靖夏 以倡先振作于今日者。呜呼盛哉。诚不意执事年已老气已衰。而笃于为文。如此其甚也。笃于为文。而又能奖成后 …… (第 285H 页)
皇明诸子者。各自谓能文章。然于道未有得焉。故其文如斗草。求根柢之实用则蔑如也。以此而尚可为文乎。故 靖夏 尝以为韩,柳,欧,苏以意而行文者也。 皇明诸子以文而生意者也。与其取于 皇明而为无实之语。宁取于韩, (第 285H 页)
欧而为有用之文也。 靖夏 之所以知为文之道者如此。而今乃以侥倖占科名。自今以往。其奔走供职者将日多。而亲笔砚者日少。其于为文者 (第 285H 页)
。恐不能如所言。其亦不幸矣。今执事以不得于侥倖。自处以嫫母之未嫁。如见所畏于 靖夏 者何哉。夫文章之传。恒见于穷者。而罕见于达者。故退之之言曰。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今 (第 285H 页)
靖夏 不得不为达。而执事不得不为穷。则夫所谓工于文章者。将在执事乎。将 (第 285H 页)
靖夏 乎 (第 285H 页)
靖夏 方不 (第 285H 页)
靖夏 之达。 …… (第 285H 页)
而畏执事之穷。而执事乃以是为言哉。默守叔之文章。固自雄视一世。而执事又能与上下之。 靖夏 固将就而学焉。执事其无有以辞也。 (第 285L 页)
靖夏 再拜。
与李季通书
日昨使归匆匆。未尽所欲言者。此心缺然。如有所负。吾辈虽无故在家。时相见不数。况季 …… (第 285L 页)
驾一小舟。溯江而上。留数月而归。此甚可乐。而但无佳客与同者。此为可恨。匆匆不宣。再拜。
答李一源书 靖夏 再拜一源兄足下。日者专人惠存以长笺。辞意勤挚。奖与过隆。有非陋劣所敢当者。愧悚不可言。所示时文之弊。 …… (第 287H 页)
有以改图而思其进步矣。则仆之愚拙钝滞。始不为无取而犹有奉见之日矣。幸足下图之。
答李圣瑞(龟龄)书 靖夏 再拜奉谢圣瑞足下。与圣瑞别。忽已改岁。寻常思仰。怀不自胜。乃于便中。拜今月二十日书。得审入春以来。动 …… (第 293L 页)
仆为哉。相与之勤。不敢不尽。足下其有以择焉。
与韩参奉(世襄)书
比日寒酷。伏惟尊閒居讲贯体履康胜。 靖夏 以为评事之官。虽为佐幕而来。而实兼教养。则于儒士。不当自疏也。所以求之甚勤而礼之甚备。其有来问者。不 (第 296H 页)
敢不以诚告其有。不得致者。又不敢不躬自候之。此 靖夏 近日所为也。比闻足下绝意科宦。穷居讲道。有 (第 296H 页)
恕庵集卷之七(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尺牍
恕庵集卷之八(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尺牍
恕庵集卷之九(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尺牍
与李伯温
君山哀辞。目疾复作。不得手写。可叹。自闻君山死。中心忽若不死。忽
尺牍
与李伯温
君山哀辞。目疾复作。不得手写。可叹。自闻君山死。中心忽若不死。忽
恕庵集卷之十(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序
序
恕庵集卷之十一(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记
……。皆为吾辈一时之剧戏。有可笑而不可忘者。故乃为之记。同游者十人。车亮徵,金相宁,慎无逸,许星,李玮, 申靖夏, 星之侄钦,李极,李朴,无逸之弟无悔。
御墨记
有一笏墨而像以圭。或曰。 御用之馀。示余者云今夏四月。 …… (第 368H 页)
之饮。恍然若一梦。不可追矣。于是乃怅然而记之。同游者八人。车亮徵起夫,许星明仲,李玮伯温,李沄圣源, 申靖夏 正甫, (第 370H 页)
靖夏 侄昉明远,郑后侨惠卿,郑来侨润卿。正甫为记。
湛华轩记
自京而东五十里之间。一莽苍耳。行于是者。目无 …… (第 370H 页)
厉其庶而之语。而名之曰企华。盖取堂之所见华山而意实寓焉。公于是自同于玄成之贬黜父爵而怵然以为戒。盖命 靖夏 而记其事者 …… (第 372H 页)
累矣。逮今年庚寅夏。公始起蛰。以右揆还朝。而其求记于 靖夏 不已。 (第 372L 页)
靖夏 以为公之心事。既已被 圣上知照。而复任以三事。方且以治道仰成。则公之所自修者已尽矣。何用以前事为言。 …… (第 372L 页)
则其为齐华也。孰有大于此者乎。是则公非止为学玄成之难而已。又将有玄成之所无矣。此公之所欲终始自勉。而 靖夏 之乐为是说者也。
祝尧堂记
槐之为州。无他山水之胜。其处州东而最以秀特称者曰七宝山。山之水环山趾而合 …… (第 373H 页)
补弊之举。而谋所以葺新斯馆者。于是捐其俸而擘画之。易腐瓦改摧桷而加丹雘。求所以称其意者而民不知焉。时 靖夏 适膺掌试之命。取道于清。得斯馆而如归焉。盖已荷其容庇而先受其赐矣。今者侯以识其年月命之。则有不敢辞者 (第 374H 页)
记
……。皆为吾辈一时之剧戏。有可笑而不可忘者。故乃为之记。同游者十人。车亮徵,金相宁,慎无逸,许星,李玮, 申靖夏, 星之侄钦,李极,李朴,无逸之弟无悔。
御墨记
有一笏墨而像以圭。或曰。 御用之馀。示余者云今夏四月。 …… (第 368H 页)
之饮。恍然若一梦。不可追矣。于是乃怅然而记之。同游者八人。车亮徵起夫,许星明仲,李玮伯温,李沄圣源, 申靖夏 正甫, (第 370H 页)
靖夏 侄昉明远,郑后侨惠卿,郑来侨润卿。正甫为记。
湛华轩记
自京而东五十里之间。一莽苍耳。行于是者。目无 …… (第 370H 页)
厉其庶而之语。而名之曰企华。盖取堂之所见华山而意实寓焉。公于是自同于玄成之贬黜父爵而怵然以为戒。盖命 靖夏 而记其事者 …… (第 372H 页)
累矣。逮今年庚寅夏。公始起蛰。以右揆还朝。而其求记于 靖夏 不已。 (第 372L 页)
靖夏 以为公之心事。既已被 圣上知照。而复任以三事。方且以治道仰成。则公之所自修者已尽矣。何用以前事为言。 …… (第 372L 页)
则其为齐华也。孰有大于此者乎。是则公非止为学玄成之难而已。又将有玄成之所无矣。此公之所欲终始自勉。而 靖夏 之乐为是说者也。
祝尧堂记
槐之为州。无他山水之胜。其处州东而最以秀特称者曰七宝山。山之水环山趾而合 …… (第 373H 页)
补弊之举。而谋所以葺新斯馆者。于是捐其俸而擘画之。易腐瓦改摧桷而加丹雘。求所以称其意者而民不知焉。时 靖夏 适膺掌试之命。取道于清。得斯馆而如归焉。盖已荷其容庇而先受其赐矣。今者侯以识其年月命之。则有不敢辞者 (第 374H 页)
恕庵集卷之十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题跋
……向者之所忧。而使是抗颜而称师者。亦免于误人之罪矣。诸生盍相与图之。乙未腊月书。
恕庵集卷之十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杂著
增不去项羽不亡论(科作)
论曰。古之人君。有得一士而王天下者。有失一士而失 (第 394H 页)
题跋
……向者之所忧。而使是抗颜而称师者。亦免于误人之罪矣。诸生盍相与图之。乙未腊月书。
恕庵集卷之十二(平山 申靖夏 正甫 著)
杂著
增不去项羽不亡论(科作)
论曰。古之人君。有得一士而王天下者。有失一士而失 (第 39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