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正史類
地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君朱晶
字明师节中黑气君斌来生字精上门白帝
君彰安字西华胞中黄气君祖明车字神无
极太一尊神务犹收字归 会昌
血中赤气君
混离子字叔宝坚中央丈人理明初字玄度
卿太一精魂玄仞子字盛昌中央司命君神
宗字理灵襟元君精 (第 014a 页)
 气也天地未形天一生水此神主之此神
 为长生之主在人身中形如婴儿不著衣
 服长四寸所谓大洞返胎始形之神也名
 务犹收字归 会昌
常守人玉枕下人之初
 生执符而混合百神专掌人之命根此下
 有十处太一字事见中卷解注 (第 022b 页)
  玄期耀和天帝需密爰刍

   会昌
郁明天帝岳澄变徒
  扶摇恭静天帝飘偃停隆
  太易洞浮天帝俦溢滋
  玉光盈虚天帝真玄升
   南 (第 011b 页)
  灵观阳符天帝彭楼提真
  渊镇扶摇天帝伯岳原殊
  太微正度天帝师聪耻明
  八景洞真天帝曷宁晶魁
   会昌
延化天帝司典公枢
  紫津耀神天帝辨俣称
   南方八天
  云琼悯玄天帝定思显权
  玉阙禁盈天帝 (第 013a 页)
君混化为人故太一之神生之母也帝君
之尊生之父也父母本合号曰元气应化分
形号曰父母母称太一名务犹收字归 会昌
又名解明一名寄烦知此名字慎勿告人存
之在身长生不死帝君名逢凌梵字履昌灵 (第 004a 页)
   帝君左右二老名字

左玄一老子名林虚夫字灵时道
右三素老君名牢张上字神生道
左仙人成仲子一名帝宾字四华
右仙人曲文子一名光坚字灵和
太一者胞胎之精变化之主太一名务犹收
 字归 会昌
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频
左无英公子者结精固神之主三元上气之
 神名玄元叔字合符子又一名元素君神
 公子常 (第 006a 页)
   太极十二君解十二结诀
东方青帝凋梁际字青平
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
西方白帝彰安华字西幸

北方黑帝保成昌字北伐
玄一老子林虚夫字灵时道
三素老君牢张上字神生道
正一左仙人仲成子一名帝宾字四华
正一右仙人曲文子一名光坚字灵和
太微小童干景精字会元子一名三衿交一
 名对帝真
太一尊神务犹收字归 会昌
一名鲜明一名
 寄频
左无英子玄元叔字合符子一名元素君一 (第 009b 页)
玉华元明天帝
㠊极化度天帝
万宁重晖天帝
玄期耀和天帝 会昌
郁明天帝
扶摇恭静天帝
太易洞浮天帝
玉光盈虚天帝
炎明号名天帝
凤气丹华天帝 (第 014b 页)
  至心朝礼
掌管水部公忠正直灵惠感应神王(九拜)
朝阴谷中河伯天吴神王(三拜)
太古帝胄冯夷六郎神王(三拜)
江渎渎尊广源神王
河渎渎尊灵源神王

淮渎渎尊长源神王
济渎渎尊清源神王
江老奇相尊神
河老 会昌
尊神
淮老巫支祈尊神
济老协顺尊神
黄河伯奉天应汉尊神
洛河伯承天布泽尊神
楚大夫游奕屈公尊神
吴大 (第 8p065a 页)
千万活病充疲戒告丰饫厥后以圆明相空俗身委化奉之者指其故地置祠塔以
归其灵俗议习传号曰米母院俄属唐武皇 会昌
𡻕削废天下寺宇斯院与塔亦例除毁时革宣皇大中九𡻕白丞相敏中按
节右蜀首谋兴建寻得法润禅师主之仍谋遗 (第 4p024a 页)
  衢冲襟云逸清标鹤矅度世称圣列仙亦儒惟我
圣清百灵受职九星同光五风异色鸿长生豫承帝休德灵昭
  中枢化赞北极坤维建福井络 会昌
帝之囿时群真翱翔
  灵圉奥馆天隐巍堂霞摛藻井电绕虹梁象纬腾精星辰
  列次嘘吸屏黔撝呵履髻八素隐文 (第 1p116a 页)
  第二章
太一玉篆【图images/KR5i0001_KR5i0001-02_21b4-7.jpg】



 服符毕叩齿三通微声朗念
谨请太一尊神名务犹收字归 会昌
一名解萌一名寄频恒守
我玉枕之下泥丸后户督脉入处是失气之门太一严固守之 (第 2p021b 页)
见矣。尝指其浮图前柏曰。此树与塔齐。塔当
毁矣。至 会昌
废毁正与塔齐。又言。寺前二小
池。左羹右饭。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果来供
设。其神异多此类也。以至德元 (第 0999c 页)
也。

宣宗大中元年。闰三月。大复佛寺 按唐书宣宗本
纪云云 按旧唐书宣宗本纪。大中元年闰三月敕。 会昌
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致理之源。
中国之人。久行其道。𨤲革过当。事体未弘。其灵山胜
(第 0021c 页)
问护国。鹤立枯松时如何。国云。地下底一场懡
㦬。僧云。滴水滴冻时如何。国云。日出时一场懡㦬。僧
云。 会昌
沙汰。护法善神向甚么处去。国云。三门头两
个一场懡㦬。

拈云。护国三懡㦬。囫囵无缝罅。便是具铁眼铜 (第 0278b 页)
山始
于唐建中四年。从事裴公胄请灵峤禅师诵华严经。
息毒龙损民稼穑之患。奏置华严寺。历有年所。后值 会昌
之厄。僧众逃匿。鞠为榛莽凡七十载。至五代梁
开平二年。菩萨国王王氏讳审知者乘愿而来。兴隆
三宝。在处 (第 0670c 页)
危阽。羽翼南藩有凤毛。

* 造寺化疏(并序)

寺乃东晋大宁间。裴公祖师所建。至梁大宝末。及
唐之 会昌。
故宋建炎初。巳尝三遭劫火。若今之火。
众屋不存。二塔亦毁。岂应郭璞四劫之谶乎。

伏以。长江东去。山 (第 0100a 页)
开元入藏录》而修造的大藏经,也不完全遵
循它的规范,而是按照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予以斟酌损益。
直到 会昌
废佛以后,各地的大藏经才逐步统一到《开元入藏
录》的形态上。关于这个问题,拙作《八——十世纪佛教大 …… (第 0404a 页)
起,千字文帙号已经流传。实际上,《略出》既非智升所撰,
千字文帙号也非智升所创。这种帙号大约出现在 会昌
废佛之
后。关于这个问题,拙作《八——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第
四章已经作了详尽的论述。在此,想利用《 …… (第 0421a 页)
经内容自作变动。也就是说,藏经
的结构虽然有所趋同,藏经的内容依然百花齐放。全国藏经
的真正统一,是 会昌
废佛以后的事情。这也是拙作《八——
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修订本,即出)将 (第 0424a 页)
会昌
废佛作为分
期标志,区分写本藏经的结构体系化阶段与全国统一化阶段
的原因。

就「《慧琳音义》与唐代 …… (第 0424a 页)

要的重视与充分的利用。还有,应该将《慧琳音义》与《可
洪音义》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对照,这对我们论證 会昌
废佛以
后佛教大藏经最终如何统一到《开元入藏录》的形态上,可
以提供强有力的證据。但限于篇幅,这些工 (第 0424a 页)
样,以《开元录.入藏录》
为其造藏依据。

在拙著《八——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中,我曾经指出,
虽然 会昌
废佛后,全国的藏经统一到《开元释教录.入藏录》
的基础上,但由于写本藏经本身的特点,也由于各地的写经 (第 0396a 页)
卷数与亡佚问题

《禅藏》的卷数究竟是多少,向来众说纷纭。又,有文章把
《禅藏》亡佚的主要原因归结为 「会昌
废佛」的打击。我原来也
曾经 (第 0401a 页)
「会昌
废佛」看作导致《禅藏》亡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现 …… (第 0401a 页)
在看来, 「会昌
废佛」也许给《禅藏》相当大的打击,但并没有能够
使它亡佚。因此,《禅藏》之所以亡佚,看来主要在于我提 …… (第 0402a 页)
初纂本相差不
大。「见传域内」四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当时《禅藏》仍在流
传。因此,认为《禅藏》因 「会昌
废佛」而亡佚的观点显然站不住
脚。

5、《宋高僧传》卷六:「由是乃著《圆觉》、《华严》及《涅槃》、 (第 040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