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玄部
 在吾前恍惚之间却又在后盖仰弥高钻弥坚是道
 之无穷尽也瞻在前忽在后是道之无方体也使不
 有善教之施学者何自而入幸夫子循循有序善
 诱人
而使之自进焉盖道之散于万殊者谓之文就
 万殊中有天理节文处谓之礼夫子先博我以文使
 包举融会从约我以 (第 8b 页)
万壑溪流合千峰丨丨黄 萨都拉 日登北)
(固多景楼诗秃发凉风吹丨丨孤城落日下帘钩花又/寄朱舜咨王 伯循
了即休诗霜高丨丨空江清水 净) (第 7a 页)
  也心经有水四肢百骸皆可灌注故身重气为水
  邪所阻故少气水邪逼处神魂不安故不得卧神
  明扰乱故躁而烦见此知心经有水当 于心经
(第 55b 页)
  虽旋晕而不痛眼前常见青花日久瞳变青色其五风
  发病之源黄风则发于脾经绿风则发于肺经黑风则
  发于肾经乌风则发 于心经
青风则发于肝经然风虽
  有五其致病之由则有二一曰外因必因头风其痛引目
  上攻于脑脑脂与热合邪下注 (第 16b 页)
    齐和
沈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既荐羽旌文化启
还呈干戚武威扬
    德和
夕惕司龙契晨兢当凤扆崇儒习旧规偃 伯循
先旨绝
壤飞冠盖遐区丽山水幸承三圣馀忻属千年始 (第 4a 页)
及文王吾家 伯循
欲推王礼以说鲁禘其论起于唐末
而不兼群庙之说子程子苏子由陈祥道诸公皆无取
焉足下谓之古今通论可乎向来 (第 7a 页)
  田汝耔志(崔铣/)
君讳汝耔字勤父汴之祥符人弘治戊午年二十有一
与予同举遂业太学勤父博闻善辞又饬操检三原马 伯循
称之曰见人之有技而不惊规人之过而温乙丑
又同与举进士巳以外艰归服除授行人选中给事中是时
刘瑾窃政瑾诛 (第 7b 页)
日。寝疾东都。终于永丰第。春秋七十有五。惟公率 心经于
德义。检口绝于臧否。秉礼乐而视正直。蕴文藻而含清真。
可不谓才全而蹈道者欤。位不兼济。惜也。夫人范阳 (第 19a 页)
 法语其所宗经指其所学爱者宝爱也世

 之所宝莫过珠玉而世宝无益 于心经

 有永于得故令学人去彼而取此也
持戒制六情
 六情者六欲也眼欲淫色耳欲淫声鼻欲
 芬芳舌欲脂味身 (第 010b 页)
  久耳大名,恨未识荆!每读尊编「台湾诗荟」,琳琅满目,掷地金声,不啻于文字上获瞻丰采,无任欣慰!
  兹有陈者:曩旅广州,曾荷蔡君哲夫为绘「红树室图」,并由友人 于右任
、赵石禅诸君惠题佳句;拟付装池,期垂久远。夙仰先生文章、道义,彪炳南疆;而诗词秀逸,尤为同文钦迟!特 (第 54 页)
。而工夫亦安能做得成乎。故愚则以为此二者。如车两轮。不可废一也。
按林隐作此图。意必有在。而篁墩揭之 于心经
篇首。退溪又盛称其深密。两贤者亦岂无所见而然哉。至栗谷始有不满之论。与退溪往复。多至累百言。厥后学者 (第 240L 页)
答李汝雷
索居恋想。如饥如渴。忽奉宠翰。欣审定履珍毖。曾 于心经。
富有新得。劄记成书。犹有终非已有之叹。无乃身不体之故耶。以执事高明。何不知行并进。而有是罔殆之患也。 (第 325L 页)
丧。十五又遭母丧。送终居忧之节。能无阙焉。事季父如父。既冠谒密庵李先生。得闻君子之道。有意学问。用工 于心经
近思录朱子书。尝曰学者日用常行之间。合乎义理而已。恨早孤不能致养。日拜家 (第 83H 页)
多致后人之疑。而退陶先生为之解说。然后不害存之以备后学参看。然此乃老先生宏大兼容。不訾前人之盛德。观 于心经
后论论附注处。可知。虽有小疵。亦不遽加贬黜。非以其图极好无可议也。若此图之徒费牵合。又非心学图而已。 (第 135L 页)
旨。何如也。二者交骛。使人迷于所从。而径约之说。阴中人所好。乃曰吾师。亦尝云尔。援朱附陆之意。隐然见 于心经
附注。天下之学。不归于腾口之空言。则必入于识心之狂妄。亦可悲矣。今诚能究夫经传立言之旨。章句晓人之训 (第 399L 页)
铨官之意。欲止其行者。公曰。僶勉一行。岂为干进计耶。既归。年益老。疾病随续。而犹不废观玩之工。尤有味 于心经
近思二书。皆手写为体贴之资。有请业者。虽不以师道自处。而恳恳为诸生。博喻详说。不知身倦体疲也。客至。 …… (第 125H 页)
琮。县监。以静庵文正公懿亲。避祸于岭南。有讳源。 赠参判。赘居英阳。生讳光义。判决事。生讳佺。直长。 于先生
五世也。高祖讳廷珩。进士。曾祖讳頵。将仕郎。祖讳德邻。官承旨。号玉川。经学文章。伏一世。忤党人。谪卒 (第 127L 页)
之冠而教诲之。自以早丧父母。无意举业。筑室于莲峰之下伊水上。题其轩曰秋月。盖取朱子感兴诗语。亦其所得 于心经
者欤。公既终老林樊。所著述又不传。五世孙佐郎公尝为之志。而后孙泰铉浩荣两君以兢燮为同门后生。辱命以显 (第 499L 页)
亦鲜矣。许生万济。赍其王考克斋遗事。徵跋于余。其文云公讳煃。年甫志学。能通孝经论语以上。及长。尤致力 于心经
家礼等书。多有发明。事亲至孝。父病嚼指进血。居丧。庐墓尽制。及其游刚斋宋公之门。以克扁其居室。而为晨 (第 563L 页)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质疑请益。忘寝与食。宋子每称好学。是以于精微蕴奥。随处洞悟。而于礼学尤精。故宋子 于心经
释疑,家礼辑览校正之役。特命先生与共。竣役。宋子尝就其第。爱泉石之胜。书与削成台倒影岩六大字。刻于石 (第 392L 页)
主气而何欤。曰。不然。尤翁固尝如此说。然而又曰。心固气也。但所具者。理也。故古之圣贤。从理而言之。又 于心经
释疑序。首言惟道无形。该贮于心。以为 (第 5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