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續道藏
  初九六二正也而致六二之难者刚乘柔则顺柔
  乘刚则逆妻不亢夫臣不敌君天地之道故曰六
  二之难乘刚也二五相 易五
之二成兑兑女子也 (第 27a 页)
  折狱而自任以无讼盖君道无事于狱不必有乾

  肉之噬矣(易/说)
  汉上朱氏曰噬上也上刚而居柔离日熯之乾肉
  之象乾肉比肤为难比胏为 易五
与上易成兑口
  故曰噬乾肉黄中色离中之坤也上乾变为金故
  曰得黄金言自五噬上噬之亦难噬之而服则于 (第 33b 页)
  三四上匪正而无应欲往何之三四以五在上不
  可行上九已穷三上相易成坎险何所往哉兑为
  右大畜六五尚贤上九 易五
成兑故曰自天祐之
  无妄大畜三四正位兑体有祐之象大畜反兑为
  巽不正之爻不利有攸往故曰天命不祐行 (第 11b 页)
 而杜其为恶之路此所谓豫也夫四与五皆以止下
 之恶论成功之广狭四不如五之广故五曰有庆而
 四曰有喜论用力之难 易五
不如四之易故五曰吉 (第 20b 页)
 主之嫌也欤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此一爻是言九五诚于益下故能收得民之效也我
 德谓五之德惠我德谓下感五之德周公系 易五

 曰天地生成万物不外一诚大君怀保小民亦不外 (第 24b 页)
 一诚诚者上下同流而物我无间者也九五为益之
 主阳刚 中实
凡所以损上益下者咸本不忍之心行
 不忍之政念念出于至诚事事本于忠厚无一毫违
 道干誉之私如是则何待问 (第 25a 页)
 (也/)集说(朱子语类云大畜下卦取其能自畜而不进/上卦取其能畜彼而不使进然四能止之于)
 (初故为力 易五
则阳已进而止之则难以柔居尊/得其机会可制故亦吉但不能如四之元吉耳)
六五豮豕之牙吉
 本义(阳已进而 …… (第 18b 页)
 (也/)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夲义(习重习也坎险陷也其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 中实
也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 (第 34b 页)
中实
为有)
 (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程传(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故) …… (第 34b 页)
 (重义水虽至险而习乎水者虽出入乎水而不能溺/然则习乎险难者斯能无入而不自得也○李氏舜)
 (臣曰坎之 中实
是为诚离之中虚是为明 (第 35a 页)
中实
者坎/之用中虚者离之用也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
 (明之用古圣人之心学也○胡氏炳文曰他卦亨字/本义 (第 35a 页)
例以为占惟此则曰 中实
为有孚心亨之象盖)
 (他卦事之亨也此心之亨也阳实有孚之象阳明心/亨之象○章氏潢曰六十四卦独于坎卦指 (第 35a 页)
出心以)

 (示人可见心在身中真如一阳陷于二阴之内所谓/道心惟微者此也○吴氏曰慎曰阳陷阴中所以为)
 (坎 中实
有孚所以处险有孚则诚立心亨则明通心/之体静而常明如一阳藏于二阴中也心之用动而)
 (不息如二阴中一阳 (第 35b 页)
东北所不习之地而亦利盖无往不利也此所谓元亨也(习熟习也西南阴方二所熟习之地东北阳方二所不习之地今变刚 易五
则为牝马之贞故利也)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动字正指坎水盖水动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 …… (第 7a 页)
信水之流与行直也不盈不失即方也言六二以柔居柔又何言直方因六二之动变柔为刚故耳至所云不习无不利则以二往 易五
地道乃亨而光也(坤为地道以阴居下故不光若变阳居上则光矣)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阴阳相间为文 (第 7b 页)
咎婚
媾有言(索桑落切矍俱缚切)
此卦初上两爻皆得正初为卦主已备彖辞之理上为卦终亦无可发之义卦中二变 易五
两爻已明申其旨唯三四两爻居位不正爻中木曾切实详明而上六又与六三相应故于上爻言三四之当易以终一卦之意言 (第 9a 页)
九之辞未善耳不知上九当旅之时所居固不善不得以五上之相 易五
亦不善也况誉命均属二五柔二亦柔无相应之理五曷能以此得誉命哉爻云终以誉命者以五顺上之刚上以刚逮于五五与 …… (第 18b 页)
今上九势已处于至高而复以相易之故变离为坎丧失其牛之柔顺而不知(离为牝牛初四相 易五
上又相易变离为坎离牛不见故曰丧牛于易)虽得正得应亦安能遽免于凶哉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 (第 19b 页)
二相易)
(二阳内外各居而避/二五者自坎变) □(二阴内外各居而避/二五者自离变)
□小过(二四相 易/五
三相易)   □中孚(二四相 (第 38b 页)
易/五
三相易)
□颐(二上相 (第 38b 页)
易/五
初相易)    □大过(二上相 (第 38b 页)
易/五
初相易)
(二阳内外各居而避/三上者自艮变) □(二阴内外各居而避/三上者自兑变) (第 38b 页)
  五德日数(从部首起冬至甲子朔/)
木德  甲子三十六日
金德  庚子三十六日
火德  丙子三十六日
水德  壬子三十六日
土德  戊子三十六日

  元包
元包祖京氏以为书分纯卦为八宫一世二世为地易
三世四世为人 易五
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但更其次序先阴而后阳则归藏之旨也首坤宫八卦
为太阴次乾宫八卦为太阳兑宫八 (第 30a 页)
 世复下变第四爻如旧是为游魂又下变三爻如
  旧以内卦归本体是为归魂一世二世为地易三
  世四世为人 易五
世与八纯(上/世)为天易游魂归魂 (第 36a 页)
  熊岊字具瞻鼎次子自少负气积学悼其父之不幸奋
志思绍先绪初授嘉兴府知事历事兵科擢大理评
事使西南夷麓川缅甸皆称上旨未竟其用而殁论
者惜之(府志)


  黎粲字希䑔临川人由明经除南宾主簿莅事廉明邻
郡长宁近彝獠岁 易五
守皆为蛮逐诏以粲为知州
蛮贼解散岁馀戎州梅洞宁远贼攻州城粲率民兵
出战自朝至晡堕马为贼所害州民祠祀 (第 26a 页)
  程良字明辅乐平人嘉靖进士任仁和知县审徭编却
靡费识王柏之文于里胥中免役就学随登第富民
张洪纳徭银晚出银山寺偶有鬻桑叶者毙于盗地

里以讼洪良据理白洪冤获真犯于他所其明察多
𩔖此(人物志)

  吴汝新字勉之安仁人举于乡进学南雍授德庆州守
单车之官德庆古康州地猺獞杂处剽劫为患前此 易五
守卒不能治汝新至谕以祸福狂逞如故乃练
兵设伏覆其巢而灭之一州以宁亲老力请终养归
年九十犹好学不倦(同 (第 25b 页)
  送黄文中赴西涧书院山长序

  昔夫子删诗定书叙礼正乐赞周 易五
经备矣犹曰托
之空言不如载诸行事也于是乎作春秋汉儒专门明
经学者往往引春秋断国论其最纯者江都董相也其 (第 40a 页)
 悉从之然以众议竟沮不行(三才/图会)
宪宗成化七年十二月余子俊奏请敕户部以银十万
 两运五万于陜西变 易五
万于榆林准折仍行山西
 河南附近州县或借拨或攒运或置办料豆各万石
 谷草各一百五十万束俱纳榆林一带仓 (第 5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六十三
  人物九
 儒林

田何字子庄齐人自孔子授 易五
传至何汉兴田何以
 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授弟子东武王同
 子仲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惠 (第 1a 页)
外然后遣弼往王自瞻观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
人马辟 易五
十步已而烟尘障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
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叹曰诚壮士诚壮
士命酌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第 21b 页)
  广平郡公刘祥道(以武德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定律令高宗时为右相有功封子齐

贤嗣)


  广平郡公宋璟(以开元贤相有功封)

  赵国公李宝臣(以献恒赵深定 易五
州封)

  钜鹿侯魏少游(以灵武中兴功封)

  渤海男欧阳询(以文臣封)

  钜鹿县男魏元同( (第 34a 页)
 御制展谒
昭陵元韵(癸亥/)           张鹏翀
   断蛇初起汉逐鹿不关秦指顾摧三蘖成功 易五
   
旬葛灯风尚朴石马汗如新
 嗣德光
先烈如闻
帝命申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