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佺” 相关资源
古籍库
十一年:柯德玉(府学)、余修(台湾)、施士(凤山.兴化训导)、许明健(诸罗).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以州判用) 、陈王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人).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464 页)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以州判用) 、陈王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人).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464 页)
陈邦杰(乙卯举人,由府学贡)、张方升(字楚伯,由府学贡,候选教谕):七年.
林邦彩(字元哲,由府学贡)、 黄佺(字半偓,有传) 、陈王选(字季青,由凤山学贡,开化县丞)、蔡开春(字修仲,由诸罗学贡):俱十二年.
黄继业(字子 (第 362 页)
林邦彩(字元哲,由府学贡)、 黄佺(字半偓,有传) 、陈王选(字季青,由凤山学贡,开化县丞)、蔡开春(字修仲,由诸罗学贡):俱十二年.
黄继业(字子 (第 362 页)
十一年:柯德玉(府学)、余脩(台湾)、施士(凤山.兴化训导)、许明健(诸
罗) .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以州判用) 、陈王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年).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374 页)
罗)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以州判用) 、陈王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年).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374 页)
恩贡:郑国对(丁丑)、郭允豪(凤山人)、林璲(癸巳.永福教谕.俱康熙年)
、张从政(雍正癸卯)、洪登瀛(罗源教谕)、余奋卿(戊辰)、张惠迪(庚午)、陈绍黄(辛未)、林起廉(辛巳)、李希周(辛卯)、刘元俊(庚子)、张源勋(乙巳)、黄流(庚戌.俱乾隆年)、林师圣(丙辰)、杨肇基(庚申)、徐朝选、张振文、杨德宜(俱嘉庆年)、黄化治、蔡肇基(道光十五年)、林春沂(二十五年)、林瀛(二十五年)、王日新(咸丰元年)、杜乃赓(三年)、吴应徵(三年)、蔡联渊(五年)、张建三(十一年)、陈昌年(同治元年)、叶观光(四年)、郭见龙(十一年)、陈策(光绪元年)、蔡邦(五年)、孙如林(七年).
拔贡:王联魁(丁丑.康熙年)、石云路(癸卯)、 黄佺(甲寅.雍正年) 、施士膺(辛酉.古田教谕)、王捷(乙酉)、张青(巳酉.俱乾隆年)、黄汝济(辛酉)、林开烈(癸酉.俱 (第 417 页)
、张从政(雍正癸卯)、洪登瀛(罗源教谕)、余奋卿(戊辰)、张惠迪(庚午)、陈绍黄(辛未)、林起廉(辛巳)、李希周(辛卯)、刘元俊(庚子)、张源勋(乙巳)、黄流(庚戌.俱乾隆年)、林师圣(丙辰)、杨肇基(庚申)、徐朝选、张振文、杨德宜(俱嘉庆年)、黄化治、蔡肇基(道光十五年)、林春沂(二十五年)、林瀛(二十五年)、王日新(咸丰元年)、杜乃赓(三年)、吴应徵(三年)、蔡联渊(五年)、张建三(十一年)、陈昌年(同治元年)、叶观光(四年)、郭见龙(十一年)、陈策(光绪元年)、蔡邦(五年)、孙如林(七年).
拔贡:王联魁(丁丑.康熙年)、石云路(癸卯)、 黄佺(甲寅.雍正年) 、施士膺(辛酉.古田教谕)、王捷(乙酉)、张青(巳酉.俱乾隆年)、黄汝济(辛酉)、林开烈(癸酉.俱 (第 417 页)
岛上谈诗,名宦则以高观察、孙司马为最;而张、书、六范数御史,并有可观.至蓝鹿州呈黄玉圃数篇,在此地为经济绝作;乃台湾之治经,而不可以诗目之矣.其隐而在下者,自逸客沈文开而外,所见盖.「旧志」钞录,以孝廉陈辉为独多;然亦清稳完搆而已. 黄半偓(佺)
语本性情,颇称特出;陈俊臣(斗南)五、七字中尚能完足,其 (第 389 页)
「闽越纪略」(附「澎湖台湾」)一卷:工部尚书杜臻、内阁学士石柱著.
「海东札记」二卷:台防同知朱景英著.
「草庐草」二卷、「东宁游草」一卷:邑人 黄佺 著.
「东宁自娱集」一卷:邑人陈斗南著.
「东瀛纪典」一卷:巡道蒋允焄著.
「东瀛纪事」 (第 395 页)
「海东札记」二卷:台防同知朱景英著.
「草庐草」二卷、「东宁游草」一卷:邑人 黄佺 著.
「东宁自娱集」一卷:邑人陈斗南著.
「东瀛纪典」一卷:巡道蒋允焄著.
「东瀛纪事」 (第 395 页)
恩贡:郑国对、郭允豪(凤山人)、林璲(永福教谕),俱康熙年;洪登济(罗源教谕)、余奋卿、李希周、刘元俊、张源勋、黄流,俱乾隆年;林师圣、杨肇基、徐朝选、张振文、杨德宜,俱嘉庆年;黄化治.
拔贡:王联魁,康熙年;石云路、 黄佺, 俱雍正年;施士膺(古田教谕,附父世榜 (第 704 页)
拔贡:王联魁,康熙年;石云路、 黄佺, 俱雍正年;施士膺(古田教谕,附父世榜 (第 704 页)
余阅邑志所载台人著作,有陈鹏南「淑斋诗文集」四卷、张从政「刚斋集」二卷、王克捷「通虚斋集」二卷、曾曰唯「半石居诗草」一卷、 黄佺
「草庐诗草」二卷、陈思敬「鹤山遗集」六卷、陈斗南「东宁自娱集」一卷,大都有目无书。唯「府志」有陈斗南 (第 142 页)
同辑:台湾府学教授薛士中、台湾县学教谕徐弘祚、凤山县学教谕周元、诸罗县学教谕陈振甲、彰化县学教谕邹熊.
分辑:乙卯科举人陈邦杰、戊午科举人陈辉、恩贡生张从政、拔贡生 黄佺 、岁贡生范学洙.
校对:台湾府学训导杨友竹、台湾府经历朱士显.
监刻:贡生施士安、生员翁昌龄 (第 23 页)
分辑:乙卯科举人陈邦杰、戊午科举人陈辉、恩贡生张从政、拔贡生 黄佺 、岁贡生范学洙.
校对:台湾府学训导杨友竹、台湾府经历朱士显.
监刻:贡生施士安、生员翁昌龄 (第 23 页)
十一年:柯德玉(府学)、余修(台湾)、施士(凤山.兴化训导)、许明健(诸罗).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引见养心殿,奉旨以州判用) 、陈玉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人).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440 页)
十二年:王思兴(府学)、林邦彩(府学.廪拔)、 黄佺(台湾.廪拔.乾隆元年,拣选引见养心殿,奉旨以州判用) 、陈玉选(凤山.附拔)、蔡开春(诸罗.廪拔.是年拔四人).
十三年:刘元相(府学.恩)、余奋乡( (第 440 页)
台湾诗学之兴,始于明季。沈斯庵太仆以永历三年遭风入台,时台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极旅人之困,弗恤也。及延平至,以礼待之。斯庵居台三十馀载,自荷兰以至郑氏盛衰,皆目击其事;著书颇多,海东文献推为初祖。清人得台,斯庵亦老矣;犹出而与宛陵韩又琦、无锡赵行可等结「东吟社」,所称「福台新咏」者也。当是时,台湾令沈朝聘、诸罗令季麒光均能诗,朝聘有「郊行集」,麒光有「海外集」、又有「东唱和诗」。荒裔山川,遂多润色。游宦寓公先后继起,若孙元衡之「赤崁集」、陈梦林
宁之「游台诗」、范咸之「婆娑洋集」、张湄之「瀛堧百咏」,蜚声艺苑,传布海隅。而台人士之能诗者,若 黄佺 之「草庐诗草」、陈辉之「旭初诗集」、章甫之「半嵩集」、林占梅之「琴馀草」、陈肇兴之「陶村诗稿」、郑用 (第 39 页)
宁之「游台诗」、范咸之「婆娑洋集」、张湄之「瀛堧百咏」,蜚声艺苑,传布海隅。而台人士之能诗者,若 黄佺 之「草庐诗草」、陈辉之「旭初诗集」、章甫之「半嵩集」、林占梅之「琴馀草」、陈肇兴之「陶村诗稿」、郑用 (第 39 页)
乾隆五年二月吉旦,阖府绅衿士庶举人陈邦杰、蔡朝英、石国球、李树滋、陈煇、张岳、吴有声、韩克昌、李义俨、林材,贡生施士安、李朝玺、 黄佺
、杨清时、陈方升、陈应魁,生员吴国瑞、黄得文、翁昌龄、方达圣、朱瑞麟、吕昆玉、张元华、刘胜、苏肇寀、 (第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