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傳記類
編年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詔令奏議類
洞神部
溪口陂 石陇陂 陈坊陂 彭姑陂 大坑陂卢坊陂 蒲口陂 柴段陂 山口小陂 黄沙
陂 土潭陂 普福陂 普福桥陂 杨州陂 紫路陂 白沙陂 黄家陂 余家陂 消陂 石坑
上陂 中段陂 长崙陂 明觉陂 石坑陂 黄茅陂 张添陂 下中陂 顾院陂 廖家陂有二
山枣陂 二坐陂 黄石陂 □口陂 陈家陂刘家陂 长潭陂 张家陂 郑家陂 高陂 陈源 陂 游家陂 百工陂 新开陂 万山陂中源陂 邓通陂 邓修陂 陈良陂 永先陂
仕安陂 郑坑陂 熊家陂 游 (第 33b 页)
陂 土潭陂 普福陂 普福桥陂 杨州陂 紫路陂 白沙陂 黄家陂 余家陂 消陂 石坑
上陂 中段陂 长崙陂 明觉陂 石坑陂 黄茅陂 张添陂 下中陂 顾院陂 廖家陂有二
山枣陂 二坐陂 黄石陂 □口陂 陈家陂刘家陂 长潭陂 张家陂 郑家陂 高陂 陈源 陂 游家陂 百工陂 新开陂 万山陂中源陂 邓通陂 邓修陂 陈良陂 永先陂
仕安陂 郑坑陂 熊家陂 游 (第 33b 页)
周 英(南昌人)徐 仪(南昌人)李 称(南昌人)万韫辉(南昌人)
魏 淡(南昌人)朱 璟(南昌人训导)雷 鼎(南昌人)闵 中(南昌
人)李时佐(新建人)谢 善(新建人训导)徐 谦(新建人)黄 瓛
(丰城人)丁 铉(丰城人)胡 轸(丰城人)李 实(丰城人)刘全节
(丰城人)徐孔奇(丰城人)雷 诚(丰城人)邬在恭(丰城人)胡 远
(丰城人)熊 翰(丰城人复姓杨)喻 俊(丰城人)夏希纯(丰城人)
刘 显(丰城人舒城知县)朱 庆(丰城人教谕)何 澄(丰城人博士)
周懋昭(丰城人复姓徐) 陈 源(丰城人教谕) 曾旭旸(丰城人)罗 鹄
(丰城人御史)高 复(丰城人临川籍)吴 预(进贤人)熊 渊(进贤人)
樊 (第 35b 页)
魏 淡(南昌人)朱 璟(南昌人训导)雷 鼎(南昌人)闵 中(南昌
人)李时佐(新建人)谢 善(新建人训导)徐 谦(新建人)黄 瓛
(丰城人)丁 铉(丰城人)胡 轸(丰城人)李 实(丰城人)刘全节
(丰城人)徐孔奇(丰城人)雷 诚(丰城人)邬在恭(丰城人)胡 远
(丰城人)熊 翰(丰城人复姓杨)喻 俊(丰城人)夏希纯(丰城人)
刘 显(丰城人舒城知县)朱 庆(丰城人教谕)何 澄(丰城人博士)
周懋昭(丰城人复姓徐) 陈 源(丰城人教谕) 曾旭旸(丰城人)罗 鹄
(丰城人御史)高 复(丰城人临川籍)吴 预(进贤人)熊 渊(进贤人)
樊 (第 35b 页)
吴子金字维良南昌人为邑诸生从王文成学及文成
归越子金与魏良政徒步往从之三年充然有得而
归嘉靖乙酉同良政登乡举时严嵩方掌北雍延之
训子未几辄谢去竟不仕以讲学终著壁箴屏铭夜
气说诸篇邑人 陈源 受学于子金后师安福刘邦采
而友南城罗汝芳造诣益进(人物志)
按唐尧臣吴子金明儒学案俱不载
(第 38a 页)
归越子金与魏良政徒步往从之三年充然有得而
归嘉靖乙酉同良政登乡举时严嵩方掌北雍延之
训子未几辄谢去竟不仕以讲学终著壁箴屏铭夜
气说诸篇邑人 陈源 受学于子金后师安福刘邦采
而友南城罗汝芳造诣益进(人物志)
按唐尧臣吴子金明儒学案俱不载
(第 38a 页)
唐景龙(惠安人贡生万历二十五年任)吴应鸿(新会人举人万历二十六年任)
刘逢春(施州卫人贡生万历二十八年任)
陈源 湛(永安人举人万历二十九年任)张宪光(常熟人贡生万历三十一年任)
吴邦儒(湖广人万历间任) (第 7b 页)
刘逢春(施州卫人贡生万历二十八年任)
陈源 湛(永安人举人万历二十九年任)张宪光(常熟人贡生万历三十一年任)
吴邦儒(湖广人万历间任) (第 7b 页)
李 拣(营山/县人) 赵心抃(西充/县人) 李伯禄(重庆/府人)
帅秉衡(嘉定/州人) 傅 谦(垫江/县人) 陈永祚(嘉定/州人)
萧崇礼(邛州/人) 陈 源(大竹/县人) 杨希震(遵义/府人)
石邦柱(合州/人) 郑居广(嘉定/州人) 樊时观(宜宾/县人)
王任 (第 69a 页)
帅秉衡(嘉定/州人) 傅 谦(垫江/县人) 陈永祚(嘉定/州人)
萧崇礼(邛州/人) 陈 源(大竹/县人) 杨希震(遵义/府人)
石邦柱(合州/人) 郑居广(嘉定/州人) 樊时观(宜宾/县人)
王任 (第 69a 页)
寿皇论之尚赖寿皇圣性聪明更练世事故于此辈
虽以驱使之故稍有假借实亦阴有以制之未至全
堕其计然积习成风贻患于后其害已有不可胜言
者如 陈源 袁佐之流皆陛下所亲见奈何又欲袭其
迹而蹈之乎此又臣之所大惧也至于攒宫之卜偏
信台使之言而不复广询 (第 42b 页)
虽以驱使之故稍有假借实亦阴有以制之未至全
堕其计然积习成风贻患于后其害已有不可胜言
者如 陈源 袁佐之流皆陛下所亲见奈何又欲袭其
迹而蹈之乎此又臣之所大惧也至于攒宫之卜偏
信台使之言而不复广询 (第 42b 页)
(宋史彭龟年传宰执侍/从但能持父子之爱调)
(停重华仗父子之义责望人主至于丨丨之根曾无一语及之/窃闻 陈源 在寿皇朝得罪最重今复进用间谍两宫罪实在源)嫌
间(金史萨克苏载记宋钱象祖书本朝与大国譬如一家叔侄本自 (第 56a 页)
(停重华仗父子之义责望人主至于丨丨之根曾无一语及之/窃闻 陈源 在寿皇朝得罪最重今复进用间谍两宫罪实在源)嫌
间(金史萨克苏载记宋钱象祖书本朝与大国譬如一家叔侄本自 (第 56a 页)
江忠烈公神道碑
公讳忠源号岷樵新宁江氏曾祖登佐太学生祖献鹏父上景
岁贡生母陈太夫人生子四公其长也少而豁朗英峙以县学
附生选为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生旋中是科乡举久客京
师以大挑得教职与曾国藩 陈源 兖郭嵩焘冯卓怀数辈友善
尝从容语国藩新宁有青莲教匪乱端兆矣既归二年而复至
京余戏诘公青莲会匪竟如何何 (第 64b 页)
公讳忠源号岷樵新宁江氏曾祖登佐太学生祖献鹏父上景
岁贡生母陈太夫人生子四公其长也少而豁朗英峙以县学
附生选为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生旋中是科乡举久客京
师以大挑得教职与曾国藩 陈源 兖郭嵩焘冯卓怀数辈友善
尝从容语国藩新宁有青莲教匪乱端兆矣既归二年而复至
京余戏诘公青莲会匪竟如何何 (第 64b 页)
盖仙祠
厚杵山本邑西南三十六都地名廖桑华盖
仙祠
石榼山本邑西南地名 陈源 系华盖道场
仙石山距县西南十里地名 (第 012b 页)
陈源 系华盖道
场
东华山距县南四十里系华盖道场又斤村
坂白竹峰等处悉有又一处在宜黄县上
疏溪
一吾 (第 012b 页)
厚杵山本邑西南三十六都地名廖桑华盖
仙祠
石榼山本邑西南地名 陈源 系华盖道场
仙石山距县西南十里地名 (第 012b 页)
陈源 系华盖道
场
东华山距县南四十里系华盖道场又斤村
坂白竹峰等处悉有又一处在宜黄县上
疏溪
一吾 (第 012b 页)
。孙奇逢撰。中州道学编二卷,补编一卷。耿介撰。关学编十卷。廉伟然撰。东越儒林后传一卷,文苑后传一卷。 陈寿祺
撰。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闽学志略十七卷。李清馥撰。粤东名儒言行录二十四卷。邓淳撰。豫章十代文献略
蘅词六卷。张景祁撰。笙月词五卷,花影词一卷。王诒寿撰。疏影楼词五卷。姚燮撰。陈比部词钞一卷,诗馀别集 一卷。
陈寿祺撰。絙秋词一卷。程庭鹭撰。索笑词二卷。张文虎撰。太素斋词钞二卷。勒方锜撰。采香词四卷。杜文澜撰
掣刀自刎。左右持之,一仆负之行,忠源奋脱。转战至水闸桥,身受七创,投古塘死之。布政使刘裕珍,池州知府 陈源
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雍,县丞兴福、艾延辉,副将松安,参将马良、戴文渊,同时殉难。胡元炜竟降贼。忠浚募
沛霖王培荣
朱钧钱贵升徐曾庾萧翰庆黄辅相福格等
孔昭慈徐晓峰袁绩懋杨梦岩邓子垣罗萱
侯云登黄鼎 陈源 兖瑞春鄂尔霍巴许承岳潘锦芳
廖宗元刘体舒李庆福等李保衡徐海等淡树琪
褚汝航陈辉龙夏銮储玫躬李杏春 ……废寺中,鼎军行经其寺,睹广铭题壁诗,异之,召与语,叩所学,大悦,遂延入幕。鼎军所乡有功,半广铭策也。
陈源兖,字岱云,湖南茶陵州人。道光十八年进士,改翰林,授编修,旋授江西吉安府。先是源兖妻易氏以源兖遘
朱钧钱贵升徐曾庾萧翰庆黄辅相福格等
孔昭慈徐晓峰袁绩懋杨梦岩邓子垣罗萱
侯云登黄鼎 陈源 兖瑞春鄂尔霍巴许承岳潘锦芳
廖宗元刘体舒李庆福等李保衡徐海等淡树琪
褚汝航陈辉龙夏銮储玫躬李杏春 ……废寺中,鼎军行经其寺,睹广铭题壁诗,异之,召与语,叩所学,大悦,遂延入幕。鼎军所乡有功,半广铭策也。
陈源兖,字岱云,湖南茶陵州人。道光十八年进士,改翰林,授编修,旋授江西吉安府。先是源兖妻易氏以源兖遘
六品顶戴。
义首许晴绪、陈建寅、严国桢、陈荣宗、陈灵昭、张灵机、刘炳南、黄文渊、黄克家、蔡庆平、 陈源 盛、王以忠、吴树芳、吴利贞、陈子坤、蔡景云、徐应庚、郭鹏冲、方如金、李成章、李衡德、杨振睦、李合义、 (第 559 页)
义首许晴绪、陈建寅、严国桢、陈荣宗、陈灵昭、张灵机、刘炳南、黄文渊、黄克家、蔡庆平、 陈源 盛、王以忠、吴树芳、吴利贞、陈子坤、蔡景云、徐应庚、郭鹏冲、方如金、李成章、李衡德、杨振睦、李合义、 (第 559 页)
本书(六册一、0五0面六三0、000字)为一选辑,不分卷。清代纂修「福建通志」凡三次:一为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刊于乾隆二年;二为沈廷芳修、吴嗣富纂,刊于乾隆三十三年;三为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洛等续修、魏敬中重纂),刊于同治十年。本书据后一部「通志」选出与台湾直接、间接有关部分,整理编成。编目三十五,曰诏谕、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坛庙、津梁、邮驿、水利、古迹、户口、田赋、仓储、蠲赈、钱法、盐法、风俗、物产、典礼、学校、经籍、兵制、关隘、海防、封爵、职官、宦绩、选举、人物、列女、方外、寺观、杂录。
后至民初, 陈寿祺 再修「福建通志」,因另有选辑,分见第一二0种「台湾通纪」篇及第一九五种「福建通志列传选」篇。 …… (第 41 页)
本书(一册八六面五一、六00字)不分卷,选自清代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及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诸书。按有清一代,自道光中叶贺长龄集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后,至光绪年间陆续有饶玉成「续编集」之辑、盛康与葛士浚两「续编」之辑、陈忠倚「三编」之辑以及麦仲华「新编」之辑。各编有关台湾文献,间或已散见于既刊各书,亦有如施琅、蓝鼎元、姚莹、沈葆桢、刘铭传等所作且刊列专集;至未收诸文,汇为此录,以拾其遗。所选有高其倬、沈启元、郑光策、 陈寿祺 、邹鸣鹤、金东、周懋琦、李元度、蒲生氏、陈炽等所撰文十六篇(内有两文不著撰人)。附录有四:一为张伯行 (第 103 页)
后至民初, 陈寿祺 再修「福建通志」,因另有选辑,分见第一二0种「台湾通纪」篇及第一九五种「福建通志列传选」篇。 …… (第 41 页)
本书(一册八六面五一、六00字)不分卷,选自清代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及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诸书。按有清一代,自道光中叶贺长龄集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后,至光绪年间陆续有饶玉成「续编集」之辑、盛康与葛士浚两「续编」之辑、陈忠倚「三编」之辑以及麦仲华「新编」之辑。各编有关台湾文献,间或已散见于既刊各书,亦有如施琅、蓝鼎元、姚莹、沈葆桢、刘铭传等所作且刊列专集;至未收诸文,汇为此录,以拾其遗。所选有高其倬、沈启元、郑光策、 陈寿祺 、邹鸣鹤、金东、周懋琦、李元度、蒲生氏、陈炽等所撰文十六篇(内有两文不著撰人)。附录有四:一为张伯行 (第 103 页)
一、张净夫应完租谷一石二斗.
一、张本应完租谷一斗八升.
一、张注应完租谷三斗.
一、 陈源 应完租谷四石八斗.
一、张富应完租谷十八石.
一、周乌应完租谷一石零八升.
一、同应完租 (第 83 页)
一、张本应完租谷一斗八升.
一、张注应完租谷三斗.
一、 陈源 应完租谷四石八斗.
一、张富应完租谷十八石.
一、周乌应完租谷一石零八升.
一、同应完租 (第 8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