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六

锡良 周馥 陆元鼎
张曾扬 杨士骧 冯煦

锡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用山西知县,历任州县 ……,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三十三年,请告归。越十四年,卒,谥悫慎。直隶、山东、江南士民皆祠祀之。
陆元
鼎,字春江,浙江仁和人。同治十三年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山西,改江苏。光绪二年,权知山阳。有奸豪民交通胥役,略人口行鬻,捕辄先遁 。元
鼎黎明起,盛仪从谒客,中道折至民家,破门入,缚治其豪,取出所略女妇数十人各放归,驩声雷动。补江宁,以忧归。服除,坐补原缺,调上海。法兰西人击杀县人沈兆龙,伤隐不见,法领事不承击杀 。元
鼎曰:「时计表坠地,有钢条内断而磁面未损者,与此何以异?」领事语塞。如皋焚教堂, 檄元
鼎往视,教士声言议不谐,当以兵戎见 。元
鼎曰:「如皋非军舰所能至也。」不为动。抗议十馀日,乃定偿银四千,无他求。是时江南北焚教堂十馀所,次第定议,悉视如皋。

移知泰州。城河久淤垫,岁旱,民苦无水 。元
鼎浚治之,又移徙市廛迫河浒者,虽巨室无所徇。下河斜丰港故有堤,在泰州境者六十里,入东台境,堤庳,水至勿能御 。元
鼎增高至十丈,广如之,而丰其下以倍。工竟,按察使檄东台治堤与泰州接 ,元
鼎又助工十有一里,自是两境无水患。寻调上元,援例以道员候选。

两江总督刘坤一疏 荐元
鼎才任方面,二十一年,授惠潮嘉道,调江苏粮道,迁按察使。陛见,温语移时。论及前岁日本构战,我军枪弹多与口径不合,以故败。帝因谕枢臣戒督抚审军实,且曰:「毋谓语 由元
鼎,使督抚生芥蒂也。」江阴焚教堂,县吏捕首事者上之按察使。上海领事谓逮捕者非首犯,驻京公使言于总署,令领事往会鞫 。元
鼎曰:「会鞫有专官,按察使署非会鞫所。」领事言:「不会鞫,当观谳也。 」元
鼎持不可,领事曰:「其如总署指挥何? 」元
鼎曰:「慎守国宪。官可辞,法不可挠!」领事怏怏去。枢臣闻而嘉之,曰:「不尔,又为故事矣。」寻署布政使,护巡抚。

二十九年,迁漕运总督,调湖南巡抚。时方在告,广西匪起,窥湖南,贵州匪逼靖州 。元
鼎力疾赴官,筹边防,与总督张之洞会奏以堵为防,不如以助剿为防。于是募勇,令提督刘光才防西路,令衡永道 ……大败悍贼于同乐。又令提督张庆云助击广西四十八峒。乱徐定,朝命云南布政使刘春霖移湖南,率所部滇军助湘防 。元
鼎言滇军不可用,已而后营果叛。醴陵会匪谋叛事泄,自承革命,语连日本留学生 。元
鼎诛二人,囚一人,他无所株连,人心大定。

徵兵之议起也 ,元
鼎已调抚江苏。上言:「南人柔脆,其应徵者多市井无藉,不胜兵。当专选江北淮、徐诸府,不当限区域。」部议格不行。其后逃亡相属,如元鼎言。二十九年,京察开缺另简。明年,召入京,奏对,语及江、浙争沪杭铁道事 ,元
鼎力言士民忠爱无他心,上为动容。命以三品京堂候补,佐办资政院事。俄,乞归。宣统二年,卒于家。

张 ……末年,中央集权,复多设法令以牵制之,吏治不可言矣。锡良强直负重,安内攘外,颇有建树。馥谙练,士骧通敏 ,元
鼎办交涉,曾扬论法律,并能持正。煦善治赈,与荒政相终始。 「民为邦本」,善哉言乎!锡良初疏谏集权,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