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別集類
谕广西省在京官员生监据广西学政卫昌绩奏称粤
省风俗浇漓而绅士实为倡首即该省乡绅之在京
居官候补者亦称本地绅士庶民湔洗积习未能骤
除应设观风整俗使以司化导等语朕观广西乃边
远小省通籍于朝者本不多人而其中即有谢济世 陆生楠 者狂悖嚣凌目无法纪则该省风俗之薄劣
即此可见矣今御史陈宏谋等请照卫昌绩所奏设
立观风整俗使独不思尔等 (第 43b 页)
省风俗浇漓而绅士实为倡首即该省乡绅之在京
居官候补者亦称本地绅士庶民湔洗积习未能骤
除应设观风整俗使以司化导等语朕观广西乃边
远小省通籍于朝者本不多人而其中即有谢济世 陆生楠 者狂悖嚣凌目无法纪则该省风俗之薄劣
即此可见矣今御史陈宏谋等请照卫昌绩所奏设
立观风整俗使独不思尔等 (第 43b 页)
蠲奉
上谕蔚州既经改入直𨽻其应蠲银两著照直𨽻蠲免分
数另行蠲免
二十六日奉
上谕据顺承郡王锡保奏称在军前效力之 陆生楠 细书
通鉴论十七篇抗愤不平之语甚多其论封建之利言
词更属狂悖显系诽议时政参奏前 (第 32a 页)
陆生楠 由广西 …… (第 32a 页)
勇者不必有仁等语古者才德并重以体用原不相离
但才显而德藏是以古来用人皆因才器使孔子曰举
贤才书云任事惟能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
辨然后任之皆言用才未闻论德也然天下实有才之
人即有德之人盖凡人材质明敏必能辨别义理通达
事情故天下未有有真才而无德亦未有有真才而无
守者尔引有德者必有言之语谓用人但当论德不当
用才有何确见 陆生楠 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奏
称自恃其才至于轻意肆志而不顾夫自古有才之人 (第 33a 页)
其行巳也恭其事上也敬诗云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未
有有才之人而不小心敬慎者若轻意肆志乃小有才
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岂可以此槩天下之才乎 陆生楠
又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奏称君子不自表见于
大庭广众亦不宽假于暗室屋漏凡以知天命之如此
充周而畏之等 …… (第 33b 页)
虽人所不见亦不敢自宽耳此幽独之地虽父母不得
而知而谓人君用人欲穷其底蕴于不见不闻之地乎
尔此段有何说 陆生楠 又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
奏称五经四书中如惠迪吉从逆凶何以异于佛老等
语夫佛老之为教乃独善其身之道无 …… (第 34a 页)
缁
衣之徒何人为朕所听信优待乎尔牵引经书以傅会
佛老之教且以用人之道忽引入于佛老感应诚不知
尔是何见 陆生楠 又默然无一言而闻朕教训之下转
有愤懑之色彼时将伊扣缺令以主事试用者盖以其
人或小有才令其在京办事学习 …… (第 34b 页)
历俸多年或卓异行取始得升补而 陆生楠 以边方举
人筮仕之初即膺兹职尚何负于伊而伊竟敢怼及君
父乎伊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
之 …… (第 35a 页)
路讵意 陆生楠 素怀逆心毫无悔悟怙恶之念愈深奸
慝之情益固借托古人之事几诬引古人之言论以泄
一己不平之怨怒肆无忌惮议 …… (第 35b 页)
以军前效力之汉官等果能安静
守法自知罪过则皆可贷其前愆开予自新或有私自
著作怨怼罔上者亦未可定今果得 陆生楠 所著之书
悖逆之情尽行败露其论封建云封建之制古圣人万
世无弊之良规废之为害不循其制亦为害至于今害 …… (第 35b 页)
削弱诸侯乃虑分封之失而欲一之非以郡县为失而
欲分之也李泌因藩镇之兵连祸结思以封建为自固
之谋岂尝谓三代之制必可复乎而 陆生楠 又云岂今
之人固有异于前人耶后人之心固有异于前人之心
耶人犹是心亦犹是而日下竟如是等语夫孔子 …… (第 37b 页)
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深忧孟子亦极言诸侯放恣之祸
前人之心昭然可知乃至于今而六合成大一统之天
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而 陆生楠 云以郡县
之故至于今害深祸烈不可胜言试问今日之祸害何 (第 37b 页)
在 陆生楠 能明指之乎又云日下竟如是不知所谓竟
如是者 (第 38a 页)
陆生楠 果有所见耶又何解也大凡叛逆之人
如吕留良曾静 (第 38a 页)
陆生楠 之流皆以宜复封建为言盖此
种悖乱之人自知奸恶倾邪不容于乡国思欲效策士
游说之风意谓封建行则此国不用可 (第 38a 页)
去之他国也殊
不知狂肆逆恶如 陆生楠 之流实天下所不容虽之海
外亦足以自杀其躯而已何得以人心之异于前人为
慨叹哉且 (第 38a 页)
陆生楠 等东南之人多希冀封建自谓天堑 …… (第 38a 页)
力禦之而不能支若
以边防专委之西北中州之人复何能捍蔽一二乎西
北中州既已不支而东南之人又可能安枕乎是 陆生
楠 之心与禽兽无异何知前人之心与后人之心乎又
云圣人之世以同寅协恭为治孔子称郑之为命亦是
此意后世天下至 …… (第 38b 页)
君之
明哲汉唐宋以来有贤君图治于上则必有良相助治
于下岂万世无一知人之主乎且同寅协恭之道于封
建何与 陆生楠 肆意妄言支离缪戾至于如此者由其
逆心日炽耳闻目见无非幻怪之境也其言建储也借
引汉武帝戾太子事发论云储 …… (第 39a 页)
设使江充掘蛊之时太子能居
易俟命不诈出武库兵发长乐卫则决不至有湖城之
难是戾太子之祸正由于晓危机也又 陆生楠 云有天 …… (第 39b 页)
县之官必欲得其人以治之况储贰关系
宗社苍生而可易言建立乎设建之不得其人则必招天下
后世以付托非人之议建不得人而更易之又起奸逆
狂瞽以轻动国本之讥乃慎重详审不早建储又致 陆
生楠 辈有无本之国之谤大抵议建储者出于偏见不
过井蛙管窥之见而如 (第 41b 页)
陆生楠 之借汉武之事以讥刺
者实具狗彘不若之肺肠为弥天不可赦之罪人也其 …… (第 41b 页)
以寿终幼孤
得遂长孰非兵防卫守之力哉民间虽有正供以佐军
糈然所出仅百分中之一耳其得养兵之利也多矣而 陆生楠 之为此说者盖其怀蓄逆乱之心郁不得逞故
以国无养兵之费以摇动人听冀或更制以紊乱军政
或可遂其叛逆之谋耳 …… (第 43a 页)
而法令行至炀帝以骄奢淫佚自取败亡
非可诿之于天也后之人主不为炀帝之行岂至有炀
帝之祸又何为而望天幸乎 陆生楠 之意又何所指也
其论人主云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
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 …… (第 43b 页)
讨以行之其生杀赏罚者皆其人之自取耳朕临御以
来日理万几皆奉若天道因物以付未尝以己意生杀
人赏罚人而 陆生楠 为畏之怒之报之之说试问在廷
诸臣朕自雍正元年以来曾以藩邸旧人而擢用者何
人曾因当时宿怨而治罪者何人且 …… (第 44a 页)
哉且云蓄必深发必毒此 陆生楠 指阿其那等而言抑 (第 44b 页)
陆生楠 自蓄此心也阿其那等各案内外臣工之所共
知无俟朕再为告谕 (第 44b 页)
陆生楠 亦身列仕籍岂无见闻而
为此论其狂悖恶乱不亦甚乎又云虽怒之而不敢泄
欲报之而不敢轻乃 (第 44b 页)
陆生楠 自述其心也明矣彼虽蓄
怒而不敢显言是以托于论列通鉴以微泄其愤又怨
而欲报欲报而不能但以身危祸烈等语肆 …… (第 44b 页)
勿庸召公奭告武
王曰言以道接朕于人言必决之以理揆之以情未尝
拒人之言亦未尝轻听人言此内外臣工所共知者 陆
生楠
何为而有此讥议乎又云为君为臣莫要于知人
而立大本不徒在政迹然亦不可无术以防之等语夫
诚能生明舍诚之外 …… (第 45b 页)
也若唐虞之世盈廷师济一德一心谓之朋比可乎而 陆生楠 以异鏄顺从为讥且云力衰志隳未有能如其
初 (第 49a 页)
陆生楠 既知绛度数諌为美何以书写履历不尽言
极諌恺切敷陈而为颂圣肤词又无一著实语以指摘
时政缺失乎已上皆 (第 49a 页)
陆生楠 断通鉴中语朕指出数条
告谕在廷诸臣夫 (第 49a 页)
陆生楠 生当盛世服习诗书身叨乙
榜赴朝选官非若曾静之僻处深山旷野不知天高地
厚冥顽不灵之人也且观其人未尝不小 …… (第 49a 页)
从优补授主事而不知感禠其顶带使之效力军前以
诲戒之而不知改仍肆行谤议以泄其愤怨罪大恶极
情无可逭朕意欲将 陆生楠 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
怨诬讪者之戒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又奉
上谕据陜西总督岳钟琪奏称前 …… (第 50a 页)
候补者亦称本地绅士庶民湔洗积习未能骤除应设
观风整俗使以司化导等语朕观广西乃边远小省通
籍于朝者本不多人而其中即有谢济世 陆生楠 者狂
悖嚣凌目无法纪则该省风俗之薄劣即此可见矣今
御史陈宏谋等请照卫昌绩所奏设立观风整俗使独
(第 53b 页)
上谕蔚州既经改入直𨽻其应蠲银两著照直𨽻蠲免分
数另行蠲免
二十六日奉
上谕据顺承郡王锡保奏称在军前效力之 陆生楠 细书
通鉴论十七篇抗愤不平之语甚多其论封建之利言
词更属狂悖显系诽议时政参奏前 (第 32a 页)
陆生楠 由广西 …… (第 32a 页)
勇者不必有仁等语古者才德并重以体用原不相离
但才显而德藏是以古来用人皆因才器使孔子曰举
贤才书云任事惟能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
辨然后任之皆言用才未闻论德也然天下实有才之
人即有德之人盖凡人材质明敏必能辨别义理通达
事情故天下未有有真才而无德亦未有有真才而无
守者尔引有德者必有言之语谓用人但当论德不当
用才有何确见 陆生楠 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奏
称自恃其才至于轻意肆志而不顾夫自古有才之人 (第 33a 页)
其行巳也恭其事上也敬诗云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未
有有才之人而不小心敬慎者若轻意肆志乃小有才
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岂可以此槩天下之才乎 陆生楠
又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奏称君子不自表见于
大庭广众亦不宽假于暗室屋漏凡以知天命之如此
充周而畏之等 …… (第 33b 页)
虽人所不见亦不敢自宽耳此幽独之地虽父母不得
而知而谓人君用人欲穷其底蕴于不见不闻之地乎
尔此段有何说 陆生楠 又默然不能对朕又问伊云尔
奏称五经四书中如惠迪吉从逆凶何以异于佛老等
语夫佛老之为教乃独善其身之道无 …… (第 34a 页)
缁
衣之徒何人为朕所听信优待乎尔牵引经书以傅会
佛老之教且以用人之道忽引入于佛老感应诚不知
尔是何见 陆生楠 又默然无一言而闻朕教训之下转
有愤懑之色彼时将伊扣缺令以主事试用者盖以其
人或小有才令其在京办事学习 …… (第 34b 页)
历俸多年或卓异行取始得升补而 陆生楠 以边方举
人筮仕之初即膺兹职尚何负于伊而伊竟敢怼及君
父乎伊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
之 …… (第 35a 页)
路讵意 陆生楠 素怀逆心毫无悔悟怙恶之念愈深奸
慝之情益固借托古人之事几诬引古人之言论以泄
一己不平之怨怒肆无忌惮议 …… (第 35b 页)
以军前效力之汉官等果能安静
守法自知罪过则皆可贷其前愆开予自新或有私自
著作怨怼罔上者亦未可定今果得 陆生楠 所著之书
悖逆之情尽行败露其论封建云封建之制古圣人万
世无弊之良规废之为害不循其制亦为害至于今害 …… (第 35b 页)
削弱诸侯乃虑分封之失而欲一之非以郡县为失而
欲分之也李泌因藩镇之兵连祸结思以封建为自固
之谋岂尝谓三代之制必可复乎而 陆生楠 又云岂今
之人固有异于前人耶后人之心固有异于前人之心
耶人犹是心亦犹是而日下竟如是等语夫孔子 …… (第 37b 页)
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深忧孟子亦极言诸侯放恣之祸
前人之心昭然可知乃至于今而六合成大一统之天
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而 陆生楠 云以郡县
之故至于今害深祸烈不可胜言试问今日之祸害何 (第 37b 页)
在 陆生楠 能明指之乎又云日下竟如是不知所谓竟
如是者 (第 38a 页)
陆生楠 果有所见耶又何解也大凡叛逆之人
如吕留良曾静 (第 38a 页)
陆生楠 之流皆以宜复封建为言盖此
种悖乱之人自知奸恶倾邪不容于乡国思欲效策士
游说之风意谓封建行则此国不用可 (第 38a 页)
去之他国也殊
不知狂肆逆恶如 陆生楠 之流实天下所不容虽之海
外亦足以自杀其躯而已何得以人心之异于前人为
慨叹哉且 (第 38a 页)
陆生楠 等东南之人多希冀封建自谓天堑 …… (第 38a 页)
力禦之而不能支若
以边防专委之西北中州之人复何能捍蔽一二乎西
北中州既已不支而东南之人又可能安枕乎是 陆生
楠 之心与禽兽无异何知前人之心与后人之心乎又
云圣人之世以同寅协恭为治孔子称郑之为命亦是
此意后世天下至 …… (第 38b 页)
君之
明哲汉唐宋以来有贤君图治于上则必有良相助治
于下岂万世无一知人之主乎且同寅协恭之道于封
建何与 陆生楠 肆意妄言支离缪戾至于如此者由其
逆心日炽耳闻目见无非幻怪之境也其言建储也借
引汉武帝戾太子事发论云储 …… (第 39a 页)
设使江充掘蛊之时太子能居
易俟命不诈出武库兵发长乐卫则决不至有湖城之
难是戾太子之祸正由于晓危机也又 陆生楠 云有天 …… (第 39b 页)
县之官必欲得其人以治之况储贰关系
宗社苍生而可易言建立乎设建之不得其人则必招天下
后世以付托非人之议建不得人而更易之又起奸逆
狂瞽以轻动国本之讥乃慎重详审不早建储又致 陆
生楠 辈有无本之国之谤大抵议建储者出于偏见不
过井蛙管窥之见而如 (第 41b 页)
陆生楠 之借汉武之事以讥刺
者实具狗彘不若之肺肠为弥天不可赦之罪人也其 …… (第 41b 页)
以寿终幼孤
得遂长孰非兵防卫守之力哉民间虽有正供以佐军
糈然所出仅百分中之一耳其得养兵之利也多矣而 陆生楠 之为此说者盖其怀蓄逆乱之心郁不得逞故
以国无养兵之费以摇动人听冀或更制以紊乱军政
或可遂其叛逆之谋耳 …… (第 43a 页)
而法令行至炀帝以骄奢淫佚自取败亡
非可诿之于天也后之人主不为炀帝之行岂至有炀
帝之祸又何为而望天幸乎 陆生楠 之意又何所指也
其论人主云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
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 …… (第 43b 页)
讨以行之其生杀赏罚者皆其人之自取耳朕临御以
来日理万几皆奉若天道因物以付未尝以己意生杀
人赏罚人而 陆生楠 为畏之怒之报之之说试问在廷
诸臣朕自雍正元年以来曾以藩邸旧人而擢用者何
人曾因当时宿怨而治罪者何人且 …… (第 44a 页)
哉且云蓄必深发必毒此 陆生楠 指阿其那等而言抑 (第 44b 页)
陆生楠 自蓄此心也阿其那等各案内外臣工之所共
知无俟朕再为告谕 (第 44b 页)
陆生楠 亦身列仕籍岂无见闻而
为此论其狂悖恶乱不亦甚乎又云虽怒之而不敢泄
欲报之而不敢轻乃 (第 44b 页)
陆生楠 自述其心也明矣彼虽蓄
怒而不敢显言是以托于论列通鉴以微泄其愤又怨
而欲报欲报而不能但以身危祸烈等语肆 …… (第 44b 页)
勿庸召公奭告武
王曰言以道接朕于人言必决之以理揆之以情未尝
拒人之言亦未尝轻听人言此内外臣工所共知者 陆
生楠
而立大本不徒在政迹然亦不可无术以防之等语夫
诚能生明舍诚之外 …… (第 45b 页)
也若唐虞之世盈廷师济一德一心谓之朋比可乎而 陆生楠 以异鏄顺从为讥且云力衰志隳未有能如其
初 (第 49a 页)
陆生楠 既知绛度数諌为美何以书写履历不尽言
极諌恺切敷陈而为颂圣肤词又无一著实语以指摘
时政缺失乎已上皆 (第 49a 页)
陆生楠 断通鉴中语朕指出数条
告谕在廷诸臣夫 (第 49a 页)
陆生楠 生当盛世服习诗书身叨乙
榜赴朝选官非若曾静之僻处深山旷野不知天高地
厚冥顽不灵之人也且观其人未尝不小 …… (第 49a 页)
从优补授主事而不知感禠其顶带使之效力军前以
诲戒之而不知改仍肆行谤议以泄其愤怨罪大恶极
情无可逭朕意欲将 陆生楠 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
怨诬讪者之戒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又奉
上谕据陜西总督岳钟琪奏称前 …… (第 50a 页)
候补者亦称本地绅士庶民湔洗积习未能骤除应设
观风整俗使以司化导等语朕观广西乃边远小省通
籍于朝者本不多人而其中即有谢济世 陆生楠 者狂
悖嚣凌目无法纪则该省风俗之薄劣即此可见矣今
御史陈宏谋等请照卫昌绩所奏设立观风整俗使独
(第 53b 页)
遵奉宣布且缘以为奸使利归于己怨归于上此等
之人非寻常贪赃枉法者可比其意欲以扰乱国政结
怨民心如查嗣庭 陆生楠 等之怀藏逆志其罪断不可
宥著各直省督抚将朕此旨刋刻颁布所属大小官员
及乡邑军民人等知悉自谕到通行之后 (第 13b 页)
之人非寻常贪赃枉法者可比其意欲以扰乱国政结
怨民心如查嗣庭 陆生楠 等之怀藏逆志其罪断不可
宥著各直省督抚将朕此旨刋刻颁布所属大小官员
及乡邑军民人等知悉自谕到通行之后 (第 13b 页)
天下焉有修道前知之人不遁迹于清净寥廓之乡而
奔走红尘与世俗相徵逐者乎历来传播之妖言曾无
一事之验而轻信其说者无一人不受其大累亦可为
前车之鉴矣又如八旗人等本身俱有职掌不能于旗
人内延师训课子弟只得延请汉人为师而汉人中才
学优长与素有家业者皆思自奋于功名岂肯因些微
束修俯就寒毡而误上进之路其苟且依人训蒙授徒
者大抵多粗通文理穷困淹蹇之辈其人既抑郁无聊
时怀愤时嫉俗之意每多幸灾乐祸之言而又伪为刚
方正直之槩言忠言义以欺庸人之耳目不知者遂误
以为端人正士而尊信之而暗中受其迷惑者不少矣
即如吕留良私造悖逆妖妄之说蛊惑人心而其子尚
忝窃科名居翰林之选又如 陆生楠 查嗣庭名登仕籍
身列卿班尚妄肆讥评冀生祸乱况于草野贫寒之士
未受朝廷录用之恩安知其心不欲扰乱国家离异 (第 8b 页)
奔走红尘与世俗相徵逐者乎历来传播之妖言曾无
一事之验而轻信其说者无一人不受其大累亦可为
前车之鉴矣又如八旗人等本身俱有职掌不能于旗
人内延师训课子弟只得延请汉人为师而汉人中才
学优长与素有家业者皆思自奋于功名岂肯因些微
束修俯就寒毡而误上进之路其苟且依人训蒙授徒
者大抵多粗通文理穷困淹蹇之辈其人既抑郁无聊
时怀愤时嫉俗之意每多幸灾乐祸之言而又伪为刚
方正直之槩言忠言义以欺庸人之耳目不知者遂误
以为端人正士而尊信之而暗中受其迷惑者不少矣
即如吕留良私造悖逆妖妄之说蛊惑人心而其子尚
忝窃科名居翰林之选又如 陆生楠 查嗣庭名登仕籍
身列卿班尚妄肆讥评冀生祸乱况于草野贫寒之士
未受朝廷录用之恩安知其心不欲扰乱国家离异 (第 8b 页)
广西学政卫昌绩请设观风整俗使,御史陈宏谋继请。上谕宏谋等曰:「广西通籍者本少,乃已有狂悖如谢济世、 陆生楠
者,风俗薄劣可见。尔等不能端本澄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铎司教之官,家喻户晓,易俗移风,所谓逐末而忘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