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尽先补用知府即补同知直隶州台湾府台湾县前署嘉义县知县白鸾卿,为据情请核转事。案据嘉义县嘉安局绅士陈熙年、 赖时辉
、魏化龙、黄大章、高得宜、职员陈鸿瀛、许书馨、黄琼华、王秉筠、陈琨、王景云、武举张琮烈、林邦基、岁贡 …… (第 84 页)
伏查阵亡文武员弁及兵丁义民人等,例准入祀昭忠祠。嘉邑未有祠宇,毅魄无依,恳请建祠以慰忠魂等情。于光绪元年正月初十日,军机大臣奉旨著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钦遵。到部。相应移咨福建巡抚部院遵照办理可也。等因,到院。行司即便移行遵照并移善后局查照,毋迟。等因,奉此。令就移知札府饬县钦遵办理,毋延,此札,等因。蒙此。查同治元年间,戴逆倡乱,嘉邑两次被围,官民誓以死守。时有义民潘缔等四十四名,力战捐躯,奉准建祠,敝学立即传集绅士陈熙年、 赖时辉 、蔡行芳、黄达琼、王秉筠、高得宜、陈焜、魏秉渊、潘君寿、陈献章、李锦春、陈登俊等捐资议建,择于本年十 (第 90 页)
一月二十八日兴工,建立忠义祠在明伦堂之右,备移查照,等由,准此。并据本城绅士陈熙年、 赖时辉 、蔡行芳、黄达琼、王秉筠、高得宜、陈焜、魏秉渊、潘君寿、陈献章、李锦春、陈登俊等佥禀:议就城内明伦堂 (第 90 页)
伏查阵亡文武员弁及兵丁义民人等,例准入祀昭忠祠。嘉邑未有祠宇,毅魄无依,恳请建祠以慰忠魂等情。于光绪元年正月初十日,军机大臣奉旨著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钦遵。到部。相应移咨福建巡抚部院遵照办理可也。等因,到院。行司即便移行遵照并移善后局查照,毋迟。等因,奉此。令就移知札府饬县钦遵办理,毋延,此札,等因。蒙此。查同治元年间,戴逆倡乱,嘉邑两次被围,官民誓以死守。时有义民潘缔等四十四名,力战捐躯,奉准建祠,敝学立即传集绅士陈熙年、 赖时辉 、蔡行芳、黄达琼、王秉筠、高得宜、陈焜、魏秉渊、潘君寿、陈献章、李锦春、陈登俊等捐资议建,择于本年十 (第 90 页)
一月二十八日兴工,建立忠义祠在明伦堂之右,备移查照,等由,准此。并据本城绅士陈熙年、 赖时辉 、蔡行芳、黄达琼、王秉筠、高得宜、陈焜、魏秉渊、潘君寿、陈献章、李锦春、陈登俊等佥禀:议就城内明伦堂 (第 90 页)
北隙之沟,处嘉邑之西南,距城十有八里,为通台南、北要冲,水深莫涉。在昔村人,或横木为桥,或架竹而渡,每经霖雨,奔浪漂没,往来行旅苦之。光绪元年春,黄
君琼华曾备工料,宽造木桥;奈经久朽坏,履险堪虞。年与辉兴念及此,不无恻然!因商换木以石,较为稳便。遂合赀力,厥尽经营;惟是两岸边界犁锄易碍,爰立石以昭垂,冀村农而保护。庶得贻诸永远,安固无虞,乃名其桥曰「永安桥」。是为记。
大清光绪十年孟夏,嘉城内陈熙年、 赖时辉 同立。
(按:碑存台南县后壁乡上加冬永安桥故址右侧,高一五三公分,宽七一公分,砂岩。额镌「永 (第 365 页)
君琼华曾备工料,宽造木桥;奈经久朽坏,履险堪虞。年与辉兴念及此,不无恻然!因商换木以石,较为稳便。遂合赀力,厥尽经营;惟是两岸边界犁锄易碍,爰立石以昭垂,冀村农而保护。庶得贻诸永远,安固无虞,乃名其桥曰「永安桥」。是为记。
大清光绪十年孟夏,嘉城内陈熙年、 赖时辉 同立。
(按:碑存台南县后壁乡上加冬永安桥故址右侧,高一五三公分,宽七一公分,砂岩。额镌「永 (第 36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