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地理類
別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月,免贵州兴义等属被扰逋赋。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免热河腾围旗民租课三年。乙酉,自三月初旬, 慈禧太后
弗豫,月馀不视朝。至是,御史李宏谟请勤召对。谕责其冒昧,严饬之。癸巳,徐占彪军剿肃回屡捷。左宗棠劾成 ……  五月壬寅朔,法、越和议定,谕边将安辑内迁难民。壬子,上幸圆明园还宫。日本攻台湾番社。丁巳,以 慈禧太后
圣节,予在京旗官六十以上者恩赏,停本年秋审、朝审人犯句决。己未,彗星见。乙丑,诏赈奉天灾民。丙辰,允
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 孝钦皇后
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十三年,食辅国公俸。

  十二月癸酉,穆宗崩,无嗣。慈安皇太后
氏薨,不辍朝,不素服,命僧格林沁穿孝,谥和裕。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琳皇贵太妃乌雅氏薨,会初十日 慈禧太后
万寿,命大内、宗室王公百官展期十二日素服一日。
入城议抚。十一年,薨,谥曰敬。子晋祺,袭。历左宗人、右宗正、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德宗大婚,加亲王衔。 孝钦皇后
万寿,赐四团龙补服,并岁加银二千。二十六年,薨,谥曰诚。子崧杰,袭,宣统二年,薨,谥曰顺。子晏森,袭 ……谥曰勤。子庆恩,袭。穆宗大婚,赐三眼孔雀翎。光绪七年,薨,谥曰敏。子讷勒赫,袭。德宗大婚,赐食全俸。 孝钦
皇后万寿,岁加银二千。逊位后,薨,谥曰质。

子 谦襄郡王 瓦克达

  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
,不主画疆自守,以故诸军会集,东西二渠率皆就歼山东。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 慈禧太后,
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
三十二年,移督两江,设学堂,办警察,造兵舰,练陆军,定长江巡缉章程,声闻益著。

宣统改元,调直隶。 孝钦皇后
梓宫奉安,端方舆从横冲神路,农工商部左丞李国杰劾之,坐违制免。既而御史胡思敬又弹其贪横凡十罪,事下张
、乾两朝,以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丁观鹏为最,宗苍所作,尤有士气,道光以后无闻焉。至光绪中, 孝钦皇后
喜艺事,稍复如意馆旧规,画史皆凡材,无可纪者。

华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临汀人。慕杭州西湖之
  二十三日,唐藩至浦城县。祖制:亲藩不得擅自起兵。唐藩以父为叔鸩,袭封后,即举兵报仇勤王;启行,以寇梗还国。崇祯九年,奉迁降之命,以越关擅毙送高墙。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闯贼之变,烈庙身殉。五月十五日,福藩即位金陵,诏改来年为弘光元年;随允广昌伯刘良佐奏,赦原爵唐王奉降庶人(御讳聿键)于凤阳高墙。十二月,赐复亲王冠带,送东粤閒住。贫无路费,自凤阳至南都,迁延时日,又回镇江,由丹阳至苏州。风闻清兵陷南京,天子蒙尘,乃避难至湖州,又至嘉兴。大总兵陈洪范、陈梧、汪硕德、吏部尚书徐石麒、淮抚钱继登、太监高起潜等面请唐藩监国,坚辞谦让。乃睿撰揭帖,倡奉潞藩。又得 慈禧太后
之命,潞藩随于六月初八日监国于杭州。初十日,唐藩至杭请朝,具本劝进,面陈方略,不允。靖[虏]伯郑鸿逵 (第 3 页)
  敕禁各关兵将,毋得放逆辅马士英入关。士英在金陵,卖官纳贿,颠倒贤奸,三尺童子咸唾骂。清至金陵,奉圣安驾同行。势逼不能顾,弃之。又奉 慈禧太后
之杭。杭人不相容,势逼又弃去。独拥辎重,与部下将士数千奔逃各处,方国安、朱大典咸数其误国之罪而驱逐之 (第 23 页)
。闻今上即位闽海,又谋入关。平彝侯郑芝龙素与士英善,以其不即降清而亟亟求太祖子孙而立之,一念可嘉。上下其议于庙堂,议云:『士英蠹国偾师,祸延宗社;擅权纳贿,怨结生灵。眷私兵以致寇,为凶暴于国门;拥天子以出居,遂卖君于中道。繇昔言之:误我圣安皇帝、误我 慈禧太后,
蒙尘播迁,罪在天下,当为天下之所共诛;繇今言之:不奉隆武之朔、不请街之辜,矫虔狠戾,罪在兴朝,当为 (第 23 页)
  景庙西狩回跸之六年,庶政整新。顾朝臣无足与图深、规远者,乃诏召体仁阁大学士、湖广总督南皮张公入赞枢机,兼筦学部;寻充经筵讲官。逾年,上疾大渐, 孝钦皇太后
仍弃群臣,醇亲王监国摄政。公以顾命重臣,镇绥内外。海内望新治,而公积忧劳成疾。十阅月,遽薨于位。朝野 …… (第 233 页)
  三十三年,授协办大学士。未几,晋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寻内召,擢体仁阁,授

军机兼管学部,充经筵讲官。三十四年,督办粤汉铁路。前后赐紫禁城骑马、西苑门乘肩舆,赏带嗉貂袿,用紫缰。宠眷优隆,朝臣莫与比。
  会德宗及 孝钦
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澧监国摄政。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镇绥内外。朝野望新治,而积劳成疾。八月 (第 277 页)
  此回集县志及同治、光绪二案报准之节孝册。其同治以前节孝无几者,何哉?盖因同治以前所报节孝甚难,必名门大家,托人将册呈上北京,或地方官特请,始准耳。同治十二年起, 西太后
知孀妇之艰难,特旨命各省督抚通饬各地方官,令绅士采访贞烈节孝妇;其采访章程刊于上。各地方官每十二年汇 (第 67 页)
  益阳王某,盖辽藩裔也。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王聚众于严州,总兵方国安亦与之相应,王遂用「监国」印,署置官吏。及隆武帝立,大学士黄道周驰书晓以大义,王犹豫未决。未几,国安归鲁监国,王势益孤;乃遣其监纪推官邵有璟,副总兵冯生舜奉表入贺,而「监国」之号犹未除也。诏让之曰:『国家敦厚懿亲,自有典制;朕复天性仁恕,笃爱宗枝。王借受 慈禧太后
之命,又借勋镇方国安之推奉,近日表奏虽来,公然用「监国之宝」;不知此宝授自何人?勋镇国安等疏王本末甚 (第 956 页)
    论曰:读唐公「请缨日记」,公虽翰林起家,能于弹烟雨之中赏识刘军门永福谅山诸战,挫法军精锐,奏肤功于异域,雍雍乎有儒将之风。故当简放台湾道时,陛见 西太后,
委以海疆重镇焉。何以台湾割让,绅民举为伯里玺天德?亦冀台亡而复存。何以调度失宜,日军登岸月馀, (第 39 页)
  敕禁各关兵将:毋得放逆辅马士英入关。初,士英在金陵卖官纳贿,颠倒贤奸;三尺童子,咸为唾骂。及金陵之变,圣安出奔,士英不顾,独奉 慈禧太后
至杭。杭人不能相容,势逼,又弃去;独拥重赀,与部下将士数千奔逃各处,方国安、朱大典咸数其误国之罪而驱 (第 77 页)
逐之。闻帝即位闽海,又谋入关。芝龙素善士英,独以为士英不即叛降,而亟亟求太祖子孙而立之一念可嘉。帝下其议于庙堂;议云:『士英蠹国偾师,祸延宗社;擅权纳贿,怨结生灵。养私兵以致寇,为凶暴于国门;拥天子以出居,遂卖君于中道。由昔言之,误我圣安皇帝、误我 慈禧太后
蒙尘播迁,罪在天下,当为天下之所共诛; (第 77 页)
  弘光[元年]乙酉四月,圣安命移江广;道浙江,暂驻台州。
  五月十日,南都复陷,圣安出奔。马士英率所部奉 慈禧太后
至杭州,原任左都御史刘宗周曰:『士英亡国之罪不必言矣;焉有身为宰相,弃天子、挟母后而逃者?当事既不能 (第 243 页)
    (日本为牡丹社番事,三月出兵侵台湾不利,八月索清赔款而退。)

   黄帝纪元四千五百七十二年,清光绪元年、乙亥 十二岁

    (德宗冲龄立, 慈禧太后
训政。秋,琉球王受日迫,来告急,清廷不理。是年,法国重定共和。)

  潜斋公在新伯公刘氏家塾设教, …… (第 390 页)
  公仍随潜斋公在王子社教读。是年秋,复赴福州应乡试,中式三十一名举人,主考黄体芳、吕佩芬。
  廖夫人生女,名淡。

   清光绪十五年、己丑 二十六岁

    (二月, 慈禧太后
归政,英佔我属国哲孟雄。) …… (第 393 页)
  本年,公主讲潮阳县东山书院,仍不变其讲学立教之旨。
  公自内渡,亟思培本荣枝,效日维新立宪,故对于光绪帝极为期许,对于 西太后
慈禧之干政极为厌恶。与康、梁维新大同诸说,表同情。是岁,闻变法失败、德宗被囚,甚为伤感。
  本年, …… (第 400 页)
    是年,云南河口有黄兴、安徽新军有熊成基举革命,均败。
    八月,诏定期九年开国会。
    十月,德宗及 慈禧太后
先后卒。 (第 405 页)
   弁 言

  清德宗,名义上在位三十四年(一八七五~一九0八),而亲政的时间甚暂,可以说政权始终是在 慈禧太后
的手里。现在,我们由其实录选辑有关台湾的部份,编为「文丛」之一。这一时期台湾的重大事故,大体如下。 (第 1 页)
  「乱弹」之戏,传自江西,故曰「江西班」。其所唱者,有「京调」、有「徽调」、亦有「昆曲」;如「费宫人刺虎」、「百花亭赠剑」,尤其著也。昆曲文辞美丽、音

韵悠扬,非村夫市侩所能领会;三十年来绝少唱者,今已为广陵散矣。庚子联军之役, 西太后
幸陕;秦中固有「梆子腔」,闻而悦之,召入供奉。及回銮时,从入京;流传津、沪。上海班之来台者遂唱此调, (第 32 页)
  后驻守胶州。丁酉秋,兖州土匪戕德国二教士,德使方向总理衙门索偿,遽于冬间有德舰三艘径趋胶州海面。晨兴,公方在操场简练,德兵忽登岸;其主将先赍文来,略言『此事已在总署交涉,与贵军无干;请相约两军皆不侵犯』!公以职守所在,不之许。顾其时火药、子弹悉罄。--盖李秉衡时为鲁抚,秋季应领火药、子弹,必迟至冬尽始发,无论冬季已;公所部勤于操演,故子药早空。且兖案及德图胶之谋皆早发露,而事前京、省未有文牍通知,故公当时觉德兵之突如其来,藐不知其用意所在。乃急通电询问,且请发药弹备战,而电线为德兵割断;遣卒走百里外,分电北洋、山东请命。北洋大臣王文韶复电力禁开战; 慈禧太后
知公猛将,恐失公,特旨调离胶州百里。从此,胶澳遂为德所佔踞矣。公一腔热血,屡请一战,卒末由达;振跃叱 (第 210 页)
  嗟乎!咸丰庚申之役,京师不保,割租界、立教堂,中国包羞不已;迨今日而四分五裂,弃地之事日有所闻。祸端之来,皆自此一败开之也;而英之强盛于亚洲,横行无忌,亦自此一败成之也。然则诸权奸之蒙蔽朝廷,为外人报仇──持和议、摈谋臣,使战士短气,望风瓦解;奸人之肉,尚足食乎!故读公之疏,惜公之才、伤公之遇,而深叹公之不幸!益以见斯世之不幸!不禁有感而为之跋焉。



   自跋「船政论」后(庚子三月初六夕)

  我国海军之呰窳,不堪言矣。 那拉太后
移海军衙门为颐和园工程,妇人无远谟,以 (第 8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