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荃” 相关资源
禮類
別集類
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
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
后死者滋惧耳古塘子幼道希与 翁君止园 纪其丧余
恐不宿乃豫为志铭以待事焉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
人流寓江宁祖若宰明崇祯辛未殿试第一父璜桐城
县 (第 5b 页)
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
后死者滋惧耳古塘子幼道希与 翁君止园 纪其丧余
恐不宿乃豫为志铭以待事焉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
人流寓江宁祖若宰明崇祯辛未殿试第一父璜桐城
县 (第 5b 页)
李伯子哀辞
李习仁字长人吾友恕谷长子也戊戌春余命子道章
就学于恕谷归言习仁耕且学孝友信于其家今年春
恕谷归自江南率习仁过余俾受业其承亲事师交友
跬步皆在于礼而行之甚安白门 翁止园 见而叹日子 …… (第 7a 页)
张彝叹哀辞
吾友张彝叹名自超高淳县人康熙五十七年
天子命公卿举积学笃行之士司空徐公以自超对
诏下江南守士吏赍送赴阙余私独喜计日以待其至
南中故人争趣之日子抑心自强此行也尚其慰方子
之思俄而传遽至则道卒矣始自超以母老高祖以下
惟一身而久无子不敢仕进癸未成进士长洲韩公将
以馆职荐踵门辞需次当得县令不就尝游金陵关中
白玫玉适至介余请见而彝叹难之即日驾而行日吾
乡人也而世有相慕用者吾无死所矣及余遘难徐公
出抚浙而彝叹往为义学师余心诧焉而未暇诘其所
以然其被徵也天下士皆以多徐公及道卒又以咎公
而意其言之出于余金陵 翁止园 闻而叹曰嗞咄哉使
彝叹为浙行者我也彝叹踰六十无子而前卒之三月
妾杨氏有身众皆曰是必生男彝叹之生也余既 …… (第 9a 页)
和风翔哀辞
乾隆元年六月
天子命修三礼以阁部之长董其成而余亦滥厕焉各
举所知余言十有二人于鄂张二相国翰林四人而外
固请而得之者惟和生生单门也家世农田生六七岁
父母求之不在侧迹之常凝立村塾外曰吾甚慕诸童
子诵书者以为诳试于塾师则论孟巳耳熟矣少长或
聚徒古寺中因请为诸生酒扫众食饮之以受书法公
渊若余故人也雍正二年余得假归葬公督学按部至
江宁叩吾庐谋分校者遂就见吾友古塘而请焉试事
毕古塘谓余吾得和风翔此役不虚矣越日来见因劝
生弃时文笃志于诸经而属云台山人 翁止园 以淬砺
之会山西梁君裕厚欲重订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挟其
书至江南 (第 11a 页)
止园 讨论借力于生者盖半焉生幼学书 …… (第 11a 页)
余闻之已踰月矣急致参苓道希将命至其家生披衣
而起曰吾固知公之不能忘吾疾也吾学当成二亲免
寒饥疾当愈 止园 继以医至和齐煮之未熟而生死余
与生惟南归时一相见未尝从余游也余年已逝病日
滋诸经未竟之绪将以属焉而今 (第 11b 页)
李习仁字长人吾友恕谷长子也戊戌春余命子道章
就学于恕谷归言习仁耕且学孝友信于其家今年春
恕谷归自江南率习仁过余俾受业其承亲事师交友
跬步皆在于礼而行之甚安白门 翁止园 见而叹日子 …… (第 7a 页)
张彝叹哀辞
吾友张彝叹名自超高淳县人康熙五十七年
天子命公卿举积学笃行之士司空徐公以自超对
诏下江南守士吏赍送赴阙余私独喜计日以待其至
南中故人争趣之日子抑心自强此行也尚其慰方子
之思俄而传遽至则道卒矣始自超以母老高祖以下
惟一身而久无子不敢仕进癸未成进士长洲韩公将
以馆职荐踵门辞需次当得县令不就尝游金陵关中
白玫玉适至介余请见而彝叹难之即日驾而行日吾
乡人也而世有相慕用者吾无死所矣及余遘难徐公
出抚浙而彝叹往为义学师余心诧焉而未暇诘其所
以然其被徵也天下士皆以多徐公及道卒又以咎公
而意其言之出于余金陵 翁止园 闻而叹曰嗞咄哉使
彝叹为浙行者我也彝叹踰六十无子而前卒之三月
妾杨氏有身众皆曰是必生男彝叹之生也余既 …… (第 9a 页)
和风翔哀辞
乾隆元年六月
天子命修三礼以阁部之长董其成而余亦滥厕焉各
举所知余言十有二人于鄂张二相国翰林四人而外
固请而得之者惟和生生单门也家世农田生六七岁
父母求之不在侧迹之常凝立村塾外曰吾甚慕诸童
子诵书者以为诳试于塾师则论孟巳耳熟矣少长或
聚徒古寺中因请为诸生酒扫众食饮之以受书法公
渊若余故人也雍正二年余得假归葬公督学按部至
江宁叩吾庐谋分校者遂就见吾友古塘而请焉试事
毕古塘谓余吾得和风翔此役不虚矣越日来见因劝
生弃时文笃志于诸经而属云台山人 翁止园 以淬砺
之会山西梁君裕厚欲重订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挟其
书至江南 (第 11a 页)
止园 讨论借力于生者盖半焉生幼学书 …… (第 11a 页)
余闻之已踰月矣急致参苓道希将命至其家生披衣
而起曰吾固知公之不能忘吾疾也吾学当成二亲免
寒饥疾当愈 止园 继以医至和齐煮之未熟而生死余
与生惟南归时一相见未尝从余游也余年已逝病日
滋诸经未竟之绪将以属焉而今 (第 11b 页)
武季子哀词 王瑶峰哀词
年四十至五十 左忠毅公逸事 记长洲韩宗伯逸
事 辕马说 记太守沧洲陈公罢官事 与徐蝶
园书 与刘古塘书 与 翁止园 书 与刘紫函书
伍芝轩文稿序 储礼执时文序 徐司空诗集
序 蒋母七十寿序 修复双峰书院记 彭讱 (第 3b 页)
年四十至五十 左忠毅公逸事 记长洲韩宗伯逸
事 辕马说 记太守沧洲陈公罢官事 与徐蝶
园书 与刘古塘书 与 翁止园 书 与刘紫函书
伍芝轩文稿序 储礼执时文序 徐司空诗集
序 蒋母七十寿序 修复双峰书院记 彭讱 (第 3b 页)
结于心而已其故交如同
里刘捷古塘姊夫冯庚绥万清涧白斑玟玉溧水武文
衡商平高淳张自超彝叹金陵朱文镳履安 翁荃止园
不在列盖感者以为其道未可以得之也若诸君子则
与吾为友时早见其然矣今感而录焉是轻诸君子之
义而使古者为 (第 38b 页)
里刘捷古塘姊夫冯庚绥万清涧白斑玟玉溧水武文
衡商平高淳张自超彝叹金陵朱文镳履安 翁荃止园
不在列盖感者以为其道未可以得之也若诸君子则
与吾为友时早见其然矣今感而录焉是轻诸君子之
义而使古者为 (第 38b 页)
与德济斋书
与陈中丞书
答 翁止园 书
答刘月三书
答梁裕厚书
与梁裕厚书
送序二首
送德济斋巡抚甘肃序
送张辂文 (第 1b 页)
与陈中丞书
答 翁止园 书
答刘月三书
答梁裕厚书
与梁裕厚书
送序二首
送德济斋巡抚甘肃序
送张辂文 (第 1b 页)
答 翁止园
书
往岁闻流言已达于山右甚恨之致书梁君以释其疑
而杜谤者之口不以告者以吾兄之清介而乡人每反
其事以相 …… (第 10a 页)
答梁裕厚书
闻足下南行专为排纂宋元经解不独信义著于朋齿
且使七百年先儒苦心耿著于世而有功于先圣之遗
经非足下志力远过众人岂易成此来示欲并刻仆所
删取五经大全足觇所志闳远但大全行世近四百年
家有其书且昆山刻本中所删取有不能远过大全中
所芟薙者矣并刻之恐转生学者之疑果能不惜工费
仆有批点补注史记删定补注管荀二子半大全之费
便可刻三书其行世尤速将期月而遍布于海内可使
学者因文以向道益信经解之删为不谬而争先欲睹
也 止园 编次易说尚未邮致钟励暇从其父于江西适 (第 13a 页)
有书至尚未见足下手札仆复书期以事毕即过江宁
又闽中雷孝廉名鋐颇好古近官国学闻此举自矢明
春不得于礼部将告归共成之其学识亚于 止园 而微
胜励暇若有意相招幸示复便与要言此事非得二三
人不能速成仆始意总标全节而序列各解于后盖恐
细分则 …… (第 13b 页)
亦可
使学者知群言放纷皆黄茅白苇多骈旁枝而一无所
取也不如壹仍注疏编次大全所分节段以便学者已
作札告 止园 未审足下所见若何惟切究之 …… (第 13b 页)
与梁裕厚书
发愤以十月朔阅昆山刻宋元经解删本而事殷日短
涉月三日始毕周易第一册更清写并原本寄览望校
勘无讹仍寄示俟卒业再议发刻此书成然后以仆所
删大全益以所择注疏及折衷内群儒语及是编切要
者别为一书则此经之义训粗汇矣 止园 用古易编次
其说虽本朱子但孔子始作十翼时文王彖辞周公爻
辞本各为一编安敢以已所作与先圣并列后世既以 (第 14a 页)
程朱及群儒语注彖辞爻辞下则以孔子之传近附彖
爻俾先圣相承相变之义后儒引伸辨难之辞开卷了
然未尝非治经之法况自注疏大全流布海内学者日
习而心安之久矣今必分之使览者既毕爻辞而后别
观孔传则前说遗忘义意无由浃洽欲寻其相承相变
引伸辨难之意绪则方观于此而又检于彼反耗精而
费日凡此皆立异求名非灼知治经之体要而亲尝其
甘苦者也 止园 精神血气日衰仲秋抱疾至今未全愈
大惧薄祜未能久留于世以观是书之成也悤悤不尽
欲言 (第 14b 页)
往岁闻流言已达于山右甚恨之致书梁君以释其疑
而杜谤者之口不以告者以吾兄之清介而乡人每反
其事以相 …… (第 10a 页)
答梁裕厚书
闻足下南行专为排纂宋元经解不独信义著于朋齿
且使七百年先儒苦心耿著于世而有功于先圣之遗
经非足下志力远过众人岂易成此来示欲并刻仆所
删取五经大全足觇所志闳远但大全行世近四百年
家有其书且昆山刻本中所删取有不能远过大全中
所芟薙者矣并刻之恐转生学者之疑果能不惜工费
仆有批点补注史记删定补注管荀二子半大全之费
便可刻三书其行世尤速将期月而遍布于海内可使
学者因文以向道益信经解之删为不谬而争先欲睹
也 止园 编次易说尚未邮致钟励暇从其父于江西适 (第 13a 页)
有书至尚未见足下手札仆复书期以事毕即过江宁
又闽中雷孝廉名鋐颇好古近官国学闻此举自矢明
春不得于礼部将告归共成之其学识亚于 止园 而微
胜励暇若有意相招幸示复便与要言此事非得二三
人不能速成仆始意总标全节而序列各解于后盖恐
细分则 …… (第 13b 页)
亦可
使学者知群言放纷皆黄茅白苇多骈旁枝而一无所
取也不如壹仍注疏编次大全所分节段以便学者已
作札告 止园 未审足下所见若何惟切究之 …… (第 13b 页)
与梁裕厚书
发愤以十月朔阅昆山刻宋元经解删本而事殷日短
涉月三日始毕周易第一册更清写并原本寄览望校
勘无讹仍寄示俟卒业再议发刻此书成然后以仆所
删大全益以所择注疏及折衷内群儒语及是编切要
者别为一书则此经之义训粗汇矣 止园 用古易编次
其说虽本朱子但孔子始作十翼时文王彖辞周公爻
辞本各为一编安敢以已所作与先圣并列后世既以 (第 14a 页)
程朱及群儒语注彖辞爻辞下则以孔子之传近附彖
爻俾先圣相承相变之义后儒引伸辨难之辞开卷了
然未尝非治经之法况自注疏大全流布海内学者日
习而心安之久矣今必分之使览者既毕爻辞而后别
观孔传则前说遗忘义意无由浃洽欲寻其相承相变
引伸辨难之意绪则方观于此而又检于彼反耗精而
费日凡此皆立异求名非灼知治经之体要而亲尝其
甘苦者也 止园 精神血气日衰仲秋抱疾至今未全愈
大惧薄祜未能久留于世以观是书之成也悤悤不尽
欲言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