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吉动兵。先知何其神乎。韩曰。昔有人以此问于宋先正矣。先正答云。重峰岂有他术。只至诚之如神而已。臣曰。 李之菡
号土亭。东国异人也。明于乾象。重峰尝师事之。先知之术。盖亦出于此也。 令曰。土亭高士也。即其定力。亦 (第 48L 页)
。上自三公下至参奉。皆是求退之人。则国事自升大猷。又于 经筵日记书之曰。吏曹佐郎吴健弃官归。抱川县监 李之菡
弃官归。观此。则非但其人可尚。 宣庙圣德。亦可以想见矣。 上曰。卿言虽如此。予岂可许卿退去乎。予则当 (第 466L 页)
卷七十三(市籴考)
三十六号。 崔启沃载赐花持红牌。就赈场吃粥马。 案马当作焉。
仝号。 时有 李之菡 者哀流民。 案此时士(一作土)亭之没已久。此云时有者误。
第一集杂纂集第二十三卷○文献备考刊误
选 (第 505L 页)
鲋鱼冢嘲之。公为宰曰。乌可以口腹伤廉。遂绝不食。非宾宴。禁勿入罟。州人大悦。(笔苑杂记墓碑。)
土亭 李之菡 为牙山县监。问民疾苦。有以鱼池为苦。盖邑有养鱼池。使民轮回捉鱼以纳。民甚苦之。 (第 568L 页)
之菡 乃塞其池。永绝后患。〇按问于延安。则南大池痼弊也。问于堤川。则义林池痼弊也。鲋鱼固美矣。何至竭泽以为 (第 568L 页)
土亭 李之菡 为牙山县监。问民疾苦。有以鱼池为苦。盖邑有养鱼池。使民轮回捉鱼以纳。民甚苦之。 (第 568L 页)
之菡 乃塞其池。永绝后患。〇按问于延安。则南大池痼弊也。问于堤川。则义林池痼弊也。鲋鱼固美矣。何至竭泽以为 (第 568L 页)
庆延, 皮坊隐者, 赵晟, 郑𥖝(弟碏), 金光粹, 朴三吉, 宋钦, 李贤辅, 禹南阳, 李纲。
郑庆徵, 南孟夏, 韩景琦, 南尚文。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杨士彦。
林亿龄, 李希颜, 严忠贞, 李梦奎, 权好文, 黄应奎, 李德敏。
郑庆徵, 南孟夏, 韩景琦, 南尚文。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杨士彦。
林亿龄, 李希颜, 严忠贞, 李梦奎, 权好文, 黄应奎, 李德敏。
十三。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杨士彦。
柳藕字▣▣文化人。少从文敬公金宏弼学。有高行。善自韬晦。人无知者。早孤躬爨养母 …… (第 96H 页)
善。植常称以精金美玉。文烈公赵宪亦以滉并称曰是皆廊庙大器。济世高材。东洲成悌元尝宰报恩。运与植及土亭 李之菡, 花潭徐敬德皆会焉。忠正公李浚庆闻之曰有德星见不。运尝论一时人物。必以守琛为第一。尝书其事曰陶化一世。 …… (第 96L 页)
三品官补报恩县。悌元嫌以隐遁自高。即出应命。啸傲溪山。不事俗务。民皆爱之。考满径归于公州旧居以卒。 李之菡 字馨伯号土亭。韩山人。长而赘宗英毛山守。醮之翌日。过弘济桥。见乞儿啼寒。割新袍而分之。闻者异之。读书 (第 97H 页)
必彻晓。其舅少与油。乃腰斧入山中。斫松明。燎于堂。烟煤甚。人不堪其苦。 之菡 独端居不倦。如是者岁馀。经史诸子百氏之书。无不贯穿。将为举子业。见邻人中科设闻喜宴。心陋之遂已。虽入 …… (第 97H 页)
, 李崇庆, 南彦纪, 权春兰, 李大㽕, 权克中, 成辂。
李楠。清州人。孤青徐起之徒也。又从土亭 李之菡 游。洁身独行。藏名遁世。郑之升名士也。避兵锦山山谷中。楠闻之。遗米数斗酒一榼。戒其子促行曰迟则不及矣 (第 102H 页)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杨士彦。
柳藕字▣▣文化人。少从文敬公金宏弼学。有高行。善自韬晦。人无知者。早孤躬爨养母 …… (第 96H 页)
善。植常称以精金美玉。文烈公赵宪亦以滉并称曰是皆廊庙大器。济世高材。东洲成悌元尝宰报恩。运与植及土亭 李之菡, 花潭徐敬德皆会焉。忠正公李浚庆闻之曰有德星见不。运尝论一时人物。必以守琛为第一。尝书其事曰陶化一世。 …… (第 96L 页)
三品官补报恩县。悌元嫌以隐遁自高。即出应命。啸傲溪山。不事俗务。民皆爱之。考满径归于公州旧居以卒。 李之菡 字馨伯号土亭。韩山人。长而赘宗英毛山守。醮之翌日。过弘济桥。见乞儿啼寒。割新袍而分之。闻者异之。读书 (第 97H 页)
必彻晓。其舅少与油。乃腰斧入山中。斫松明。燎于堂。烟煤甚。人不堪其苦。 之菡 独端居不倦。如是者岁馀。经史诸子百氏之书。无不贯穿。将为举子业。见邻人中科设闻喜宴。心陋之遂已。虽入 …… (第 97H 页)
, 李崇庆, 南彦纪, 权春兰, 李大㽕, 权克中, 成辂。
李楠。清州人。孤青徐起之徒也。又从土亭 李之菡 游。洁身独行。藏名遁世。郑之升名士也。避兵锦山山谷中。楠闻之。遗米数斗酒一榼。戒其子促行曰迟则不及矣 (第 102H 页)
居不售于世。平生耻匿过而为名。且善徇俗。人莫之奇也。独土亭 李之菡
见之叹曰高士也。江右惟此一人而已。晋之人相传斗有异方。能通鸟兽语。入山中吹律。鸟兽来驯。及没命其子曰 …… (第 128L 页)
爱妾曰。不于天朝人而于公者。知公信也。天将吴宗道还。亦托遗腹子。
宋齐民字以仁。洪州人。深于易。土亭 李之菡 谓曰有一字万变之理。子知之乎。齐民潜思不得。后至端石山静坐久之。乃悟曰此洛书法也。岂非朱子所谓肇其变 (第 130H 页)
爱妾曰。不于天朝人而于公者。知公信也。天将吴宗道还。亦托遗腹子。
宋齐民字以仁。洪州人。深于易。土亭 李之菡 谓曰有一字万变之理。子知之乎。齐民潜思不得。后至端石山静坐久之。乃悟曰此洛书法也。岂非朱子所谓肇其变 (第 130H 页)
家于舟。只一妻一女。捕鱼为业。以暇日输人谷而自资。船可容三百石。满二百石即止曰载轻则船无患。尝与土亭 李之菡
浮海。刺船甚捷。他渔子莫能及。其妻往邻舍。人买鱼于其女价少高。妻还女誇其能。妻惊曰鱼直若干。汝过受其 (第 152L 页)
直几叶钱。汝父闻之必怒。可急追与之。女走及减半价而返。 之菡 叹其高。
醴泉隐者。不知其名姓。蔚山吏千时远淳洁寡欲。好游佳山水。尝至醴泉境。从草间微径入谷中。树木 …… (第 152L 页)
其学精微而力量雄伟。盖诸葛孔明王景略之流亚也。其孙曰斗卿号东溟。亦以诗名。
李之蕃字▣▣韩山人。其弟 之菡 以真逸称。之蕃亦有高致。为丹阳守。敛民葛为索。截龟潭缀左右两山之巅。刻木鹤而跨之。缘索往来。民谓之木 (第 153L 页)
直几叶钱。汝父闻之必怒。可急追与之。女走及减半价而返。 之菡 叹其高。
醴泉隐者。不知其名姓。蔚山吏千时远淳洁寡欲。好游佳山水。尝至醴泉境。从草间微径入谷中。树木 …… (第 152L 页)
其学精微而力量雄伟。盖诸葛孔明王景略之流亚也。其孙曰斗卿号东溟。亦以诗名。
李之蕃字▣▣韩山人。其弟 之菡 以真逸称。之蕃亦有高致。为丹阳守。敛民葛为索。截龟潭缀左右两山之巅。刻木鹤而跨之。缘索往来。民谓之木 (第 153L 页)
锦山殉节诸臣传
赵先生宪。白川人。字汝式。自号后㮚。又号陶原。晚岁称重峰。父应祉。先生生于嘉靖甲辰。五岁与群童子习千字文于林亭。有达官过于前。仪卫甚盛。群童子聚观。先生独端坐习不辍。达官异而问之。跪对曰父教儿专意读书。故不敢随众而观。达官异之。为其父贺。由是沈潜经史。至忘寝食。弱冠游泮宫。时馆儒上章论妖僧普雨。久之不报。诸生伏阙下稍懈。先生独守益坚。丁卯登明经科。为坡州教授。从牛溪成先生游。入为校书正字。时 上降香佛寺。故事馆官亲监封。先生上疏言口读圣贤之书。手封供佛之香。臣不忍也。 上大怒将罪之。有救之者止削官。是岁拜土亭 李公之菡。 遂访处士徐公起。讲道于头流山中。学益进。寻以圣节使质正官。朝正京师。上书礼部。质问圣庙位次。仍观中朝 (第 235H 页)
(烟村。)南孝温。(秋江。)崔寿峸。(猿亭。)郑𥖝。(北囱。)李梦奎。(天休。)杨士彦。(蓬莱。) 李之菡。(土亭。)
李义健。(峒隐。)成允谐。(板谷。)成辂。(石田。)文纬。(茅溪。)崔命龙。(石溪。)安邦俊。(牛山 (第 50L 页)
孤青先生墓表
先生讳起。字待可。姓徐氏。其先利川人也。后徙洪州上田里。先生七岁。好读书。尤喜禅学。年二十。始从土亭 李先生之菡 游。听其讲说。心乐之。遂弃其学。而师事之。与重峰赵先生宪。相友善。李先生周流四方。先生徒步以从之。无 (第 411H 页)
公以诗饯之。有因君反起松楸恋之句。盖尚州以公旧乡也。
五年丁丑(公十七岁)冬。聘夫人韩山李氏。
领议政鹅城府院君山海女。右参赞赵贞简公彦秀外孙也。土亭 李公之菡 即鹅城公之叔父。而大有藻鉴。路见公知为国器。归语鹅城劝令妻之。
六年戊寅(公十八岁)秋。中监试两解。 (第 473H 页)
五年丁丑(公十七岁)冬。聘夫人韩山李氏。
领议政鹅城府院君山海女。右参赞赵贞简公彦秀外孙也。土亭 李公之菡 即鹅城公之叔父。而大有藻鉴。路见公知为国器。归语鹅城劝令妻之。
六年戊寅(公十八岁)秋。中监试两解。 (第 473H 页)
诏使每见先生和诗。辄加叹赏曰。愈出愈奇。癸酉二月。拜议政府右议政。乞免不 允。承 命荐有学行人赵穆, 李之菡,
柳梦鹤,洪可臣,金千镒,奇大鼎,崔永庆,柳梦井。超授六品。俄以病递职。玉堂及大臣交章言卢某素有重望。 (第 560H 页)
卿相。下至韦布。无地容身。曷尝有君子为政。而剥一时忠贤。皆使失所哉。臣于斯世所师者三人。李珥,成浑, 李之菡
也。三人学问所就。虽各不同。其清心寡欲。至行范世则同。臣尝欲以三人之所以教臣者教士。而邪说盛行。闻臣 (第 393L 页)
。珥曰。凡人立然后能行。若我仍留。则真无名义。我身既失而欲救时。则如人不能立而欲行矣。不仆者几人乎。 李之菡
顾左右大言曰。圣贤所为。颇作后弊。珥笑曰。有何奇谈。乃至于此。我常愿尊丈作一书。以配庄子。 (第 12L 页)
之菡 笑曰。孔子称疾不见孺悲。孟子称疾不就齐王之召。故后世之士。多以无疾称有疾。夫称疾欺人。乃人家怠奴懒婢 …… (第 12L 页)
者忍为之。乃托于孔孟之迹。此非圣贤所为作后日之弊哉。我岂作庄周之说乎。一座皆笑。时珥辞疾将免大谏。故 之菡 云然。 (第 12L 页)
之菡 又曰。去年妖星。吾则以为瑞星。珥曰。何谓耶。 (第 12L 页)
之菡 曰。人心世道。极其溃败。将生大变。而自星现之后。上下恐惧。人心稍变。仅得不生大变。岂非瑞星乎。 (第 12L 页)
之菡 又语诸名士曰。当今世事。如人元气已败。无下手救 …… (第 12L 页)
药之路。只有一奇策可救危亡之势。座客请问奇策。 之菡 曰。今世必不用此策。何以言为。固靳不言。座客请问甚切。良久。 (第 13H 页)
之菡 乃曰。今日叔献(珥字)留朝。则虽不能大有所为。必不至于危亡。此乃奇策也。此外更有何策。楚汉相距。以得 (第 13H 页)
韩信为奇策。关中初定。以任萧何为奇策。岂于得萧何,韩信之后更有他策乎。一座皆笑。 之菡 之言虽似诙谐。识者以为的论。四月。李珥辞疾免大谏。将归乡里。士类多劝珥留。金千镒谓珥曰。我国士大夫。 …… (第 13H 页)
。珥曰。君言甚切。我心戚戚也。愿以此言书一通。以示朋友也。但我已退。今不可无端复进。非我今日始去也。 李之菡 责珥曰。君何忍退去乎。珥曰。我果非耶。 (第 13H 页)
之菡 曰。譬如亲病极重。死在朝夕。而为子者奉药以进。则病亲极怒。不服其药。或以药碗掷于地。有时掷于子面。伤 (第 13H 页)
之菡 笑曰。孔子称疾不见孺悲。孟子称疾不就齐王之召。故后世之士。多以无疾称有疾。夫称疾欺人。乃人家怠奴懒婢 …… (第 12L 页)
者忍为之。乃托于孔孟之迹。此非圣贤所为作后日之弊哉。我岂作庄周之说乎。一座皆笑。时珥辞疾将免大谏。故 之菡 云然。 (第 12L 页)
之菡 又曰。去年妖星。吾则以为瑞星。珥曰。何谓耶。 (第 12L 页)
之菡 曰。人心世道。极其溃败。将生大变。而自星现之后。上下恐惧。人心稍变。仅得不生大变。岂非瑞星乎。 (第 12L 页)
之菡 又语诸名士曰。当今世事。如人元气已败。无下手救 …… (第 12L 页)
药之路。只有一奇策可救危亡之势。座客请问奇策。 之菡 曰。今世必不用此策。何以言为。固靳不言。座客请问甚切。良久。 (第 13H 页)
之菡 乃曰。今日叔献(珥字)留朝。则虽不能大有所为。必不至于危亡。此乃奇策也。此外更有何策。楚汉相距。以得 (第 13H 页)
韩信为奇策。关中初定。以任萧何为奇策。岂于得萧何,韩信之后更有他策乎。一座皆笑。 之菡 之言虽似诙谐。识者以为的论。四月。李珥辞疾免大谏。将归乡里。士类多劝珥留。金千镒谓珥曰。我国士大夫。 …… (第 13H 页)
。珥曰。君言甚切。我心戚戚也。愿以此言书一通。以示朋友也。但我已退。今不可无端复进。非我今日始去也。 李之菡 责珥曰。君何忍退去乎。珥曰。我果非耶。 (第 13H 页)
之菡 曰。譬如亲病极重。死在朝夕。而为子者奉药以进。则病亲极怒。不服其药。或以药碗掷于地。有时掷于子面。伤 (第 13H 页)
惧一叶褊小之国。坏于此辈之手。而君亲大义。人莫有倡之也。臣于斯世。所师事者三人。 李之菡,
成浑,李珥也。右三人者。学问所就。虽各不同。其清心寡欲。至行范世则同。臣尝欲髣髴其万一而不得。及荷提 …… (第 128H 页)
挟书者类多叛走。至有诟骂无状之言。四面而起。缘臣无状。辱及于师友。臣实反顾惭恧。而窃为 圣主痛惜也。 李之菡 有言曰。东民幸有生理。 主上好善。相淳清白。阿大夫求誉之赂。不敢到京师仕途之清。是盖民苏之日也。及乎 (第 128H 页)
浮议峥嵘台躔屡摇。 之菡 又叹曰。东国荩臣。只有朴淳。而亦不使安于朝廷。淳若去国。则朝廷危矣。至于今日。其言大验。臣于斯世。所 (第 128H 页)
挟书者类多叛走。至有诟骂无状之言。四面而起。缘臣无状。辱及于师友。臣实反顾惭恧。而窃为 圣主痛惜也。 李之菡 有言曰。东民幸有生理。 主上好善。相淳清白。阿大夫求誉之赂。不敢到京师仕途之清。是盖民苏之日也。及乎 (第 128H 页)
浮议峥嵘台躔屡摇。 之菡 又叹曰。东国荩臣。只有朴淳。而亦不使安于朝廷。淳若去国。则朝廷危矣。至于今日。其言大验。臣于斯世。所 (第 128H 页)
六月。 除军器寺主簿。
朝廷命举经明行修。先生及 李之菡, 赵穆同被选。 命授参上职。有是 除。
秋。 除龙安县监。
二年(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
在龙 (第 35L 页)
宪吴祥卒。祥于流俗中。稍有所守。只是识见庸琐。位至六卿。循常保位而已。○五月。 命荐卓行之士。吏曹以 李之菡,
崔永庆,郑仁弘,赵穆,金千镒应 命。皆拜六品官。 (第 134H 页)
李之菡。 气度异常。孝友出人。少时葬亲海曲。潮水渐近。度于千百年后水必齧墓。欲筑防以御水。殖谷鸠财。用力甚勤。 …… (第 134H 页)
至不至。我当勉之。事之成不成。在天焉。为人子者。岂可安于力不足。而不防后患乎。海口广阔。功竟不就。而 之菡 之诚则未止也。天资寡欲。于名利声色。澹然也。有时戏语不庄。人不能测其蕴也。崔永庆曾从曹植游。清介绝世 (第 134H 页)
李之菡。 气度异常。孝友出人。少时葬亲海曲。潮水渐近。度于千百年后水必齧墓。欲筑防以御水。殖谷鸠财。用力甚勤。 …… (第 134H 页)
至不至。我当勉之。事之成不成。在天焉。为人子者。岂可安于力不足。而不防后患乎。海口广阔。功竟不就。而 之菡 之诚则未止也。天资寡欲。于名利声色。澹然也。有时戏语不庄。人不能测其蕴也。崔永庆曾从曹植游。清介绝世 (第 134H 页)
。珥曰。凡人立然后能行。若我仍留。则真无名义。我身既失而欲救时。则如人不能立而欲行矣。不仆者几人乎。 李之菡
见珥。名士多会。 (第 186L 页)
之菡 顾左右大言曰。圣贤所为。颇作后弊。珥笑曰。有何奇谈。乃至于此。我常愿尊丈作一书以配庄子。 (第 186L 页)
之菡 笑曰。孔子称疾不见孺悲。孟子称疾不就齐王之召。故后世之士。多以无疾称有疾。夫称疾欺人。乃人家怠奴懒 …… (第 186L 页)
者忍为之。乃托于孔孟之迹。岂非圣贤所为作后日之弊乎。我岂作庄周之说乎。一座皆笑。时珥辞疾将免大谏。故 之菡 云然。 (第 186L 页)
之菡 又曰。去年妖星。吾则以为瑞星。珥曰。何谓也。 (第 186L 页)
之菡 曰。人心世道。极其溃败。将生大变。而自星现之后。 上下恐惧。人心稍变。仅得不生大变。岂非瑞星乎。 (第 186L 页)
之菡 又语诸名士曰。当今世事。如人元气已败。无下手救药之路。只有一奇策可救危亡之势。座客请问奇策。 (第 186L 页)
之菡 曰。今世必不用此策。何以言为。固靳不言。座客请问甚切。良久。 (第 186L 页)
之菡 乃曰。今日叔献(珥字)留朝。则虽不能大有所为。必不至于危亡。此乃奇策也。此外更有何策乎。楚,汉相距。 (第 186L 页)
以得韩信为奇策。关中初定。以任萧何为奇策。岂于得萧何,韩信之后更设他策乎。一座皆笑。 之菡 之言。虽似诙谐。而识者以为的论。○左议政洪暹,右议政卢 …… (第 186L 页)
。珥曰。君言甚切。我心戚戚也。愿以此言书一通。以示朋友也。但我已退。今不可无端复进。非我今日始去也。 李之菡 责珥曰。君何忍退去乎。珥曰。我果非耶。 (第 187L 页)
之菡 曰。譬如亲病极重。死在朝夕。而为子者奉药以进。则病亲极怒。不服其药。或以药碗掷于地。有时掷于子面。伤 …… (第 187L 页)
。钩校钱谷。锱铢不遗。人服其能。但不恤民隐。而只忧国计。多取民怨。故识者目之以聚敛之臣矣。○牙山县监 李之菡 卒。 (第 189H 页)
之菡 自少寡欲。于物无吝滞。禀气异常。能忍寒暑饥渴。或冬日赤身坐烈风中。或十日绝饮食不病。天性孝友。与兄弟 …… (第 189H 页)
谷谓妓曰。尔若得幸于李君。(李君。一作此人。)当赏一库。妓异其为人。必欲乱之。乘夜纳媚。无所不至。而 之菡 竟不被污。州牧益敬重焉。少不学。既长。其兄之蕃劝之读书。乃发愤勤学。至忘寝食。不久能通文义。不事科举 (第 189L 页)
。喜无羁自放也。与李珥相知甚熟。珥劝从事性理之学。 之菡 曰。我多欲未能也。珥曰。势利芬华声色财利。皆非吾丈所屑也。有何欲可妨学问乎。 (第 189L 页)
之菡 曰。岂必名利声色为欲乎。心之所向。非天理则皆人欲也。吾喜自放。而不能束以绳墨。岂非物欲乎。其兄之蕃殁 (第 189L 页)
。 之菡 哀恸如丧考。期年服尽后。又心丧期年。或以过礼为疑。 (第 189L 页)
之菡 曰。兄是我师。我为师心丧三年耳。是岁。拜牙山县监。所亲劝赴任。 (第 189L 页)
之菡 忽然赴邑。问民疾苦。有以鱼池为苦。盖邑有养鱼池。使民轮回捉鱼以纳。民甚苦之。 (第 189L 页)
之菡 乃塞其池。永绝后患。凡出令。皆以爱民为主。民方爱慕。而遽婴痢疾。不久而卒。年六十二。邑民悲悼如亲戚。 (第 189L 页)
金继辉问李珥曰。馨仲何如人。或比于诸葛亮何如。珥曰。土亭 (之菡 轩号)非适用之才。岂可比于诸葛亮乎。比之于物则是奇花异草珍禽怪石。非布帛菽粟也。 (第 189L 页)
之菡 闻之。笑曰。我虽非菽粟。亦是橡栗之类。岂是专无用处乎。盖 (第 189L 页)
之菡 性不耐久。作事多有始无终。非可久之才。且好奇。非循常成事者。故珥语云然。○吏曹判书郑大 (第 189L 页)
之菡 顾左右大言曰。圣贤所为。颇作后弊。珥笑曰。有何奇谈。乃至于此。我常愿尊丈作一书以配庄子。 (第 186L 页)
之菡 笑曰。孔子称疾不见孺悲。孟子称疾不就齐王之召。故后世之士。多以无疾称有疾。夫称疾欺人。乃人家怠奴懒 …… (第 186L 页)
者忍为之。乃托于孔孟之迹。岂非圣贤所为作后日之弊乎。我岂作庄周之说乎。一座皆笑。时珥辞疾将免大谏。故 之菡 云然。 (第 186L 页)
之菡 又曰。去年妖星。吾则以为瑞星。珥曰。何谓也。 (第 186L 页)
之菡 曰。人心世道。极其溃败。将生大变。而自星现之后。 上下恐惧。人心稍变。仅得不生大变。岂非瑞星乎。 (第 186L 页)
之菡 又语诸名士曰。当今世事。如人元气已败。无下手救药之路。只有一奇策可救危亡之势。座客请问奇策。 (第 186L 页)
之菡 曰。今世必不用此策。何以言为。固靳不言。座客请问甚切。良久。 (第 186L 页)
之菡 乃曰。今日叔献(珥字)留朝。则虽不能大有所为。必不至于危亡。此乃奇策也。此外更有何策乎。楚,汉相距。 (第 186L 页)
以得韩信为奇策。关中初定。以任萧何为奇策。岂于得萧何,韩信之后更设他策乎。一座皆笑。 之菡 之言。虽似诙谐。而识者以为的论。○左议政洪暹,右议政卢 …… (第 186L 页)
。珥曰。君言甚切。我心戚戚也。愿以此言书一通。以示朋友也。但我已退。今不可无端复进。非我今日始去也。 李之菡 责珥曰。君何忍退去乎。珥曰。我果非耶。 (第 187L 页)
之菡 曰。譬如亲病极重。死在朝夕。而为子者奉药以进。则病亲极怒。不服其药。或以药碗掷于地。有时掷于子面。伤 …… (第 187L 页)
。钩校钱谷。锱铢不遗。人服其能。但不恤民隐。而只忧国计。多取民怨。故识者目之以聚敛之臣矣。○牙山县监 李之菡 卒。 (第 189H 页)
之菡 自少寡欲。于物无吝滞。禀气异常。能忍寒暑饥渴。或冬日赤身坐烈风中。或十日绝饮食不病。天性孝友。与兄弟 …… (第 189H 页)
谷谓妓曰。尔若得幸于李君。(李君。一作此人。)当赏一库。妓异其为人。必欲乱之。乘夜纳媚。无所不至。而 之菡 竟不被污。州牧益敬重焉。少不学。既长。其兄之蕃劝之读书。乃发愤勤学。至忘寝食。不久能通文义。不事科举 (第 189L 页)
。喜无羁自放也。与李珥相知甚熟。珥劝从事性理之学。 之菡 曰。我多欲未能也。珥曰。势利芬华声色财利。皆非吾丈所屑也。有何欲可妨学问乎。 (第 189L 页)
之菡 曰。岂必名利声色为欲乎。心之所向。非天理则皆人欲也。吾喜自放。而不能束以绳墨。岂非物欲乎。其兄之蕃殁 (第 189L 页)
。 之菡 哀恸如丧考。期年服尽后。又心丧期年。或以过礼为疑。 (第 189L 页)
之菡 曰。兄是我师。我为师心丧三年耳。是岁。拜牙山县监。所亲劝赴任。 (第 189L 页)
之菡 忽然赴邑。问民疾苦。有以鱼池为苦。盖邑有养鱼池。使民轮回捉鱼以纳。民甚苦之。 (第 189L 页)
之菡 乃塞其池。永绝后患。凡出令。皆以爱民为主。民方爱慕。而遽婴痢疾。不久而卒。年六十二。邑民悲悼如亲戚。 (第 189L 页)
金继辉问李珥曰。馨仲何如人。或比于诸葛亮何如。珥曰。土亭 (之菡 轩号)非适用之才。岂可比于诸葛亮乎。比之于物则是奇花异草珍禽怪石。非布帛菽粟也。 (第 189L 页)
之菡 闻之。笑曰。我虽非菽粟。亦是橡栗之类。岂是专无用处乎。盖 (第 189L 页)
之菡 性不耐久。作事多有始无终。非可久之才。且好奇。非循常成事者。故珥语云然。○吏曹判书郑大 (第 18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