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別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临江大郡谯楼伟观大蒙亘其北閤皂峙其南赣江渝
水会流而来金凤双洲障汇而潴诚西江之雄也(明王
臣临江谯楼落成宴集序)


  临江若太阴半月之形(地理志)

  郡居 江藩
之枢掖袁控瑞通梁粤带虔吉(郭子章郡邑表说) …… (第 12b 页)
  东南连瓯闽属章贡而西北邻郡疆界相入错综如绣
(吕维中建昌鼓角楼记)

  抗禦七闽牵制八粤五岭咽喉三吴襟带盖 江藩
南镇
关键也(郭子章郡邑表说) …… (第 21a 页)
  溪洞广袤而邑落其中民以山深而俗淳亦以山深而
藏寇(元黄文杰重修上犹县治记)


  上犹民稀而地僻岁稍凶山洞愚氓啸聚为寇(明黄仲昭修城
记)


  上犹为 江藩
边邑接壤雄韶万山会焉(郭子章郡邑表说)

  崇义称南郡奥区(明万梦桂县治题名记)

  众山壁立路 (第 35a 页)
  十年(乙亥)春二月宁王宸濠招举人刘养正入府密谋宸
濠闻养正有才名习兵法延至府讲论宋太祖陈桥
之变养正盛称宸濠有拨乱才密约待时举事夏六
月宸濠忌都指挥戴宣擅捶杀之冬十月江西按察
司副使胡世宁奏宁王无道罪状下兵部移文宁府
令钤束其下以河南左布政孙燧为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巡抚江西先是俞谏以忤宸濠夺官闲住宸濠

谋益横朘削百姓辇珍宝结禁近为奥援及结连各
洞寨逋贼纵其流劫镇巡藩臬以正自持者百计去
之畏祸者遂翕然依附燧知大变将作乃均征赋饬
戎备实仓储散盐利侦奸党置之法以剪其羽翼宸
濠奏副使胡世宁离间亲亲妖言诽谤贿营内旨逮
之下锦衣狱世宁狱中三上书言 江藩
横逆朝野皆
闻微臣愚戆天日共鉴讯鞫搒掠几瘐死(明史纪事)

  十一年(丙子)夏五月宸濠欲拓府居拟大 (第 29b 页)
  江右诸水北汇鄱阳湖都昌倚山枕湖实全省要会之
地而风涛汹汹每虑不测此城之建视他邑尤切焉自
嘉靖以来屡议建筑莫之克行越三十六年有令欧君
益查奉上司会案增培洼隰凡八设置水关凡七城址
既定随即沮止再越岁中丞吉阳何公复檄郡守役方
半各去徙靡常四十一年春霖久注颓圮过半秋八月
今兵侍柏泉胡公驻车旴江控制闽广而经营境土虑

周千里之外以都昌滨湖孤邑大不可无城移文督成
谆复不一大参王公育泉驻守南康涉涛冒雨数诣城
所面致劝谕有若家事郡守于公督率惟虔立为程限
邑令周君希韶受成秉度夙夜罔怠均下粮以经费分
里递以领役未再月而工告成焉城计九百零五丈五
尺高二丈厚与高称城楼六座兵马厅五所窝馆二十
共费白金若干两父老乐观之谋诸周令以记属予予
谓兹城自 江藩
论之乃中流之砥障从外境望之为北 (第 86b 页)
岳武穆皆保障其民灵杰之规
必有足述者亟索郡志观之讶为太简且旷岁久矣予
对谓邝志修于华林兵火之馀既又闻 江藩
阴蓄异谋
瑞有密迩堤防之虑倥偬中摭拾得此业为不易公曰
信哉正德之季距嘉靖初为年几何使邝君得际熙隆
(第 48b 页)
  王承聘昭平人少食饩膺岁贡遇事慷慨不避艰
险崇祯初獞人韦信等夥党占民田若干顷民赋

无出咸讼于官官不能决信等且以所入租投献
江藩
势益横里民输无田之税者已八年流毒
日甚承聘挺身诣阙负斧锧叩阍乃得给田还民
民咸被其福(旧志)

   (第 17a 页)
  临江府
㩀瑞筠之蜿蜒枕金凤之迤逦东拥阁皂之葛峰西亘
蒙山之巨岳南环玉笥北接剑江(隋/志)
当南粤虔吉舟车四会之冲(南唐吴鸾建/清江县议)

临江大郡谯楼伟观大蒙亘其北阁皂峙其南赣江喻
水会流而来金凤双洲障汇而潴诚西江之雄也(明王/臣临)
(江谯楼落/成宴集序)
临江若太阴半月之形(地理/志)
郡居 江藩
之枢掖袁控瑞通梁粤带虔吉(郭子章郡/邑表记)
临介在江楚有阁皂玉笥以作其镇赣袁喻峡以表其
流□穑灵 …… (第 10a 页)
  建昌府
林奇谷秀水绕山环(刁尚熊建武/军罗城记)
地气殊异山川炳灵(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建昌为郡㨿江西一道东南上游其地山高而水清(宋/朱)
(子建昌华进/士题名记)
山清水秀冠于江表(宋郑文宝/江表志)
吾不知几千百里之广但觉土老而石顽顶天而直上
验地势之所极固亦东南之藩漳(宋李观麻/姑仙赋)
左临旴水右瞰麻源(舆地记/胜)
建昌在江西号为佳郡地介粤闽(宋陈启玉/侍郎祠记)
东南连瓯闽属章贡而西北邻郡疆界相入错综如绣
(吕维中建昌/鼓角楼记)
抗禦七闽索制八粤五岭咽襟三吴喉带盖 江藩
南镇 …… (第 16b 页)
(元黄文条重修/上犹县治记)
上犹民稀而地僻岁稍凶山洞愚氓啸聚为寇(明黄仲/昭修城)
(记)
上犹为 江藩
边邑接壤雄韶万山会焉(郭子章/邑表说) (第 27b 页)
  自署蒋山佣(徐爰释门略建康北有钟山旧名金山汉末/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于山因立蒋侯祠名)
(蒋山<折 t="33"/>张谱<折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庚寅有/怨家欲陷之伪作商贾变姓名为蒋山佣)
 四十二年甲寅二岁
 四十三年乙卯三岁
  先 (第 5a 页)
于是其甥李子刻之首大
廷之对盖本乎其始若曰深造自得由此其基也任子
名瀚字少海西陵人李子名某字某时少参 江藩
同任
子之志者
  伐檀集序(黄衷/) (第 26a 页)
  木芙蓉赋(冇序/)       (明/)吴桂芳
芙蓉一名而水木异种产于水者朱夏吐华清芬远袭
曹子建潘安仁诸人赋之悉矣顾商飙一动即成萎败
独木芙蓉当秋始华烂焉秋杪庶几古人后凋之义而
前代文人罕所摛撰以表厥操余于 江藩
樵云邦君池 (第 15a 页)
   吴兴闵氏家乘序
吴兴多望门世族而闵氏为大闵氏之谱刱于明宫保

尚书庄懿公厥后枝叶䋣衍门才鼎盛自明成化迄今
三百年来增修者凡九次而条例益详中丞峙庭先生
以文学起家敡历中外为国荩臣而于敦本睦族尤拳
拳焉乾隆乙未莅 江藩
时首任刊修彭芝庭尚书既序
而传之矣阅今又二十年正当增修之期而先生方解
组退閒复增而葺之邮书令大昕为之 (第 22b 页)
 卷二
蒙古寄爵表序
青海志序
乌梁海表序
汉器文录序
镜录序
瓦录序
徽州府志氏族表序
刘礼部庚辰大礼记注长编序

最录易纬是类谋遗文
最录尚书考灵耀遗文
最录春秋元命苞遗文
最录穆天子传
最录列子
最录司马法
最录急就
最录中论
最录归心篇
最录神不灭论

最录李白集
最录平定罗刹方略
书苏轼临皋亭子帖后
 卷三
上大学士书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言事书
与陈博士笺
江子屏

与番舶求日本佚书书
与人笺一 (第 3a 页)
附与 江子屏

大著读竟其曰 国朝汉学师承记名目有十不安焉改
为 国朝经学师承记敢贡其说夫读书者寔事求是千
古同 (第 65a 页)
  赠周朴斋(治平)

  赠端木子彝(国瑚)
  题 江子屏(藩)
书窠图卷
 已未
  会试闱中夜雨和 石君师韵
  恭和
御制立秋日遣闷元韵
  移竹
  九月望 (第 11a 页)
辨操缦卮言正误圆壶周径积实
祖冲之釜法辨釜内方非十尺辨丧服传溢说五服
绖带数等书又著古算书细草十馀事 (江藩
谈阶平/遗书叙录)
桂馥字未谷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云南永平
县知县卒于官馥与历城周永年同置籍书园以 …… (第 10a 页)
告养归不复出及居大母与父丧竟以哀卒(仪 郑堂/
文序)
时乾隆五十一年年三十有五(孔氐大/宗支谱)广森聪颖特
达经史小学沈览妙解所学在公羊春秋(仪 (第 16b 页)
郑堂/
文叙录)
陆德明云魏晋以来公羊久成绝学广森沈深解剥
著春秋公羊传通义十一卷于胡母子都董仲舒何
劭公 …… (第 16b 页)
广森又著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
类十三卷礼记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
术内外篇六卷又喜属文著仪 郑堂
骈丽文三卷江
都汪中读之叹为绝手( (第 26b 页)
郑堂/
文序)
张惠言字皋文武进人少孤贫年十四即为童子师 (第 26b 页)
赵银台(秉冲)
比部(树培)秦太史(恩复)宋学博(葆醇)钱博士(坫)赵晋
(魏)何梦华(元锡) 江郑堂(藩)
张解元(廷济)等各有藏
器各有拓本余皆聚之与余所自藏自拓者集为钟
鼎款识一书以续薛尚功之后薛尚功所辑 …… (第 6a 页)
  甘泉山获石记
嘉庆十一年予在雷塘墓庐晓视雷塘水自甘泉山
来乃肩舆溯源登其山山有惠照寺寺阶下四石半
薶于土色甚古若有文字以帚振水刷之其文字之
体在篆隶之閒归而命工以纸拓之其一石可辨者
中殿第廿八凡五字又一石弟百册三字其二石尚
未能辨以俟识者太守汀州伊墨卿同年善古书嗜

金石爰以告之太守即辇置郡斋审视之复以拓本
江君郑堂
江君曰此汉淮南厉王胥冢上石也太
守曰若尔则与五凤二年石同时为西汉物可比美
鲁石矣当寄苏斋再辨之余按扬 (第 18b 页)
工凡六五亿仕伬仜也宋燕乐本十五字今秪用此
十三字矣二十八调之中今秪用七商而七角七羽
亦不用矣 江君郑堂
谓其由燕乐通古乐思通鬼神
矣嘉庆十一年君以母丧去官兄嫂相继殁哀且病
十三年元复任浙江巡抚君免丧来游杭 …… (第 37b 页)
摄力疾著书卒以此殁矣元昔
在浙延君至西湖挍礼记正义予所辑畴人传亦与
君共商榷君之力为多嘉庆二十三年夏 江君子屏
来岭表谓予曰尚之殁矣并述阳城张君之言云元
朱世杰四元玉鉴虽用天元一术然茭草形正负之
法猝读难通因寄尚 …… (第 47b 页)
  赠周朴斋(治平)
中法原居西法先何人能测九重天谁知处士巾
山下独闭空斋画大圜

  赠端木子彝(国瑚)
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栝州酒监秦
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
  题 江子屏(藩)
书窠图卷
江君未弱冠读书巳万卷百家无不收岂徒集坟
典款识列尊彝石墨雄碑版我年幼于君获与君
友善谈经析 (第 13b 页)
  䢴上集序
元曩辑淮海英灵集扬州图经翻阅各家诗集于䢴
上事迹特详未尝不叹风气人物园池觞咏每藉当
时名家别集叠见侧出掩卷凝想如将见之明代

国初不具论近年马氏玲珑山馆材力非甚饶健也
徒以聚书好客扶助风雅迄今家贫书散而故宅玲
珑一石犹得歌于松岚观察诗集中馀可知矣观察
工诗善书甲子乙丑间侨居扬州勒所得诗为一卷
曰䢴上集体格蕴藉如渔阳在扬州时相遇之客则
有若吴谷人胡西庚洪稚存方子云王惕甫乐莲裳
诸君子游宴之地则有若筱园康山休园白沙翠竹
江村各园亭相主之人则有若沈既堂 江子屏
杨竹
庐江文叔诸旧家诗之以䢴上而得欤抑䢴上之得
人诗也余故幸䢴上不甚陋尚得屡见于各家之诗 (第 11b 页)
  通鉴训纂序
北宋学者当推司马温公于经史皆最淳正公于经
未有成书仅成类篇小学一书若以公之识力开宋
之经学则其流派必更淳正矣公于史成资治通鉴
通鉴之后为此学者若王应麟之地理史炤之音释
司马康之释文胡三省之注严衍之补皆于此书为
有功至于温公当日领袖群贤博采载籍斟酌异同
弃取裁截后之学者望洋而叹几不尽知其所由来

安能全见其命意之所在且其中有无差异又安能
是正乎 江君郑堂
专治汉经学而子史百家亦无不
通于通鉴读之尤审就已意所下者抄成资治通鉴
训纂若干卷皆取其所采之本书而互 (第 26a 页)
百三十馀家勒为一百八十三卷属
余订之余方驰驱豫楚心力不足目力亦昏不能如
在浙时从事于此束其稿入粤同里 江君郑堂(藩)

君楚生(珩)淩君晓楼(曙)皆在粤馆爰属三君子删订
校正之梓人告成裒然巨集庶几自酬夙愿而柳村
亦不 (第 15a 页)
之前也我
朝儒学笃实务为其难务求其是是以通儒硕学束
发研经白首而不能究岂如朝立一旨暮即成宗者
哉甘泉 江君子屏
得师传于红豆惠氏博闻强记无
所不通心贯群经折衷两汉元幼与君同里同学窃
闻论说三十馀年江君所纂
国朝汉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