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正史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和稼门中丞见赠之作
  题陆桐庵霜林秋月图
  梁山舟前辈八十 甲子元旦二首
  题黄荛圃除夕祭书图
   吴槎客
七十 闻瞿涉斋广文之讣怆然
   有作 偶题
  次孙师康十一岁好诵余诗喜而有作 (第 21a 页)
   题黄荛圃除夕祭书图
斗室纷罗列今朝倍肃将礼行祠灶后心为拜经忙神
智年年益精灵字字香一瓻曾借读助祭或须卬
    吴槎客
七十
七十颜犹少壮如松身鹤骨最清疏手摹离墨前朝字
家有淳熙善本书曹宪寿应逾百岁苏公味只恋三馀
海山咫 (第 15b 页)
  秦恩复 敦夫 扬州
  秦震钧 无锡
  朱子鄂 茜士 松江
  杨复吉 慧楼 吴江
  梁同书 山舟 钱塘
   吴 骞 槎客 
海宁
  吴英进 阶升 海宁
  金 泳 星涵 仁和
  金 棫 松厓 仁和
  陈希濂 瀫水 钱塘 …… (第 1a 页)
   孟子章指序

   重雕经典释文缘起
   九经古义序
 卷三
  序二
    吴槎客
子夏易传义疏序
   李既方补李鼎祚周易集解序
   校本韩诗外传序
   春秋内传古注辑序
    …… (第 9a 页)
   题九经古义刻本后
   释梦英十八体篆书跋
   释梦英篆说文偏旁字原跋
   校孙奕示儿编讫因书其后
   书 吴葵里
所藏宋本白虎通后
   题朱文游所藏白虎通小字本后
   题朱文游所藏元大德刻本白虎通后 (第 17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三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序(二)
    吴槎客
子夏易传义疏序(乙卯)
圣门之传经多出于子夏经十有三而不由子夏氏之
门所传授者盖仅二三而已顾今自仪礼 …… (第 1a 页)
信圣人而犹是教人不躐等之意也其所训释颇与尔
雅相近唐之一行宋人张舜元洪庆善俱尝为之解而
今失传海昌 吴君槎客
乃复起而缉综之为之疏通證 …… (第 1b 页)
援引及之若吴草庐与明之二杨(时乔/慎)
必皆由臆造当得之唐以前书中然皆不著所本学者
究疑而未尽信也 槎客
不以篇幅稍狭之故而汎滥及
之其见卓矣 (第 2a 页)
槎客
谨饬人与子夏之学极相近宜其于
此有深契焉是将于易辟荆榛而堙鸿水又不仅为西
河氏之功臣巳
   李既方 …… (第 2a 页)
   校刻白虎通序(甲辰)
乾隆丁酉之秋故人子阳湖庄葆琛见余于钟山讲舍
携有所校白虎通本此书讹谬相沿久矣葆琛始为之
条理而是正之厥功甚伟因亟就案头所有之本传录
其上舟车南北时用自随并思与海内学者共之在杭
州楷写一本留于友人所在太原又写一本所校时有
增益后又写一本寄曲阜桂未谷今年家居长夏无事
决意为此书发雕复与二三友人严加考覈信合古人
所云校书如雠之旨凡所改正咸有据依于是元明以
来讹谬之相沿者几十去八九焉梓将毕工海宁 吴槎

又示余小字旧刻本其情性篇足以正后人窜改之
失盖南宋以前本也与其馀异同皆于补遗中具之此
书流传年久閒有 (第 13b 页)
   新定元丰九域志序(丁未)
宋王正仲元丰九域志十卷余于乾隆乙巳钞得之逾
年复得桐乡冯太史(集梧)新雕本用相参校庶几完善
今年又从海宁 吴槎客(骞)
所借得新定元丰九域志卷
帙无异唯其中兼载古迹为不同耳然亦无方舆纪要
之详至各县下前书兼载山水而此不录 (第 24b 页)
   吴国山碑考序(乙巳)
吴封禅国山碑孙皓所立在今常州荆溪县西南五十
里其文始著录于云麓漫抄厥后吴人卢公武考之加
详焉沈敕荆溪外纪及唐鹤徵常州府志亦备载之然
俱不能无讹误且其文字可读者尚多而率皆遗脱盖
由其地处僻人罕得至但得椎拓本摹之故不能以细

辨也海宁 吴槎客
客游宜兴好古搜奇不惮危阻尝再
三过焉于其文之摩灭者咸得审其界埒一一而指数
之合其有文者共得四十一行凡 …… (第 13a 页)
天发神谶者今庋江宁学宫康熙閒祥符周雪客
尝为之考矣此在通都大邑得见者多而是碑久隐翳
于榛莽虎豹之区微 槎客
之天机清妙兴寄高远者为
之一抉其秘即今何由得见以證昔人所纪之误哉雪
客所为考秀水朱锡鬯为之序今 (第 13b 页)
槎客
之书实远胜于
雪客本不待余言而余之视前辈复不逮远甚聊因相
厚之意遂为之引其端宁足为是书增重哉 乾隆五 …… (第 13b 页)
见何
屺瞻先生之评李义山诗凡句中双声皆一一标举之
并有隔一字两字而遥应者友人中如戴东原震段懋
堂玉裁 吴槎客骞
钱学源塘献之址兄弟钱广伯馥咸
所通晓余虽浸淫涵濡而卒无暇取古人之诗一一辨
其离合也今周君之为是谱也浣 (第 15b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九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跋(二)
   书 吴槎客
所藏不全宋本汉书后
汲古所梓汉书当是据北宋本此疑是南宋本误字亦
少汪文盛本殆亦从此本出今世所通行者颜 (第 1a 页)
注尚有
脱落何论萧该子京三刘而此独全可宝也然余则谓
设使当世有重雕者其款式自当依此其文字有断然
知其误者不必因有宋人校语而反改不误者以使之
误在择而取之可也如是将使后人宝我
朝之本转胜于宝宋本多多矣余老矣 槎客
强力有馀 (第 1a 页)
误者
可十去其八九矣幸筋力尚强故能勉而为此庶几不
辜上天所以留我于世之意乎时乙卯中元后一日
   书 吴葵里
所藏宋本白虎通后(甲辰)
书所以贵旧本者非谓其概无一讹也近世本有经校
雠者颇贤于旧本然专辄妄改者亦复 (第 7a 页)
不少即如九经
小字本吾见南宋本巳不如北宋本明之锡山秦氏本
又不如南宋本今之翻秦本者更不及焉以斯知旧本
之为可贵也余顷校白虎通付梓垂竣而吴子 葵里

余以此本实北宋时坊閒所行未校本也目录前小序
数行其云白虎建德论者开卷即巳错讹然余取其书 …… (第 7a 页)
   题朱文游所藏白虎通小字本后(甲辰)
白虎通以此本为最古唯匡字有减笔若构字敦字皆
不避疑当在南宋之前海昌 吴葵里
曾以全刻本示余
但少模糊此本乃吴门朱文翁所藏者上半册系影钞
然字画极分明知其所见本更在前也刻本目录中 …… (第 8a 页)
   书张蒙山(果)葬高氏九棺记后(庚子)
乾隆甲戌余晤蒙山先生于长芦先生知余归为葬母

也甚怂恿之余因知先生高义事尝助族亲之不能葬
者巳百馀棺矣二十年来则又倍之今以大耋之年饥
驱出游犹笃于师友之谊若此又得施我真太守童二
树山人以共成之语云德不孤必有邻信哉此记叙次
委曲详尽读之可挽浇风而敦薄俗先生曰余第不欲
攘人善以自功则其用意为尤深远矣
   书顾怀祖秀才所藏先世图像后(甲辰)
乾隆甲辰长至月海昌 吴槎客
过余娄东讲舍适顾秀
才名张思者亦来见吴适携有顾文康公诰敕遂出共
观明日秀才以家藏先世图像诸名公赞颂之 (第 15a 页)
   书毛氏袖珍本陶集后(丁酉)
此本实从宋刻绣梓而校雠未精凡注一作某字往往
不在当字之下亦有妄改处幸不多也吴中朱氏有临
宋本乃就明休宁程氏本上改涂者又有宋绍熙閒赣
川曾集本以校毛氏所雕往往符会毛氏本得之母舅
张端甫先生文弨既重是长者之赐而又兼得两宋本
可以参校遂殚旬日之力毕功焉一字之异通否相悬

亦古近殊别且不经后人曲说殽乱为可宝也朱氏所
临宋本当出于汤文清至曾氏本乃删去五孝传以下
及四八目非全本也汤本不可见见毛本亦尚有典型

 近 吴槎客
得宋刻汤氏本为重雕余因得见之
   书王右丞集笺注后(辛丑)
此吾乡赵松谷先生所笺注也余贫不能买书此 (第 2b 页)
   杨忠悯与郑端简牍书后(丁未)
余家旧有钤山堂集友朋见者辄命燬之何令人之深
恶痛恨越数百年而犹未平一至于斯也椒山先生狱

中家书向于其集中见之复有专为之版行者近年保
定臬使代州郎君(若伊)询诸容城后人手迹犹在为钩
摹而勒诸石余得其本而珍藏之今此片楮亦杨公在
狱中寄海盐郑端简于南都者端简复识数语于后其
家亦世宝之乾隆壬寅乃归于余友海宁 吴槎客(骞)

新旧题跋甚夥其视此敝纸与夏鼎商彝等呜呼孔雀
虽有文章而人终畏其毒裒然钜编徒足供后人唾骂
之资余之 (第 9a 页)
不燬人之欲燬其异也将无同今 槎客
得此
零墨复为之装潢而什袭之其欲为寿诸贞珉之意亦
岂有异哉夫非杨郑之子孙而犹若此足以见公好之
与公恶 (第 9a 页)
诗天文考》一卷。洪亮吉撰。韩诗遗说》二卷,订讹一卷。臧庸撰。诗古训》十卷。钱大昭撰。诗谱补亡后订一卷 。吴
骞撰。毛诗传笺异义解十六卷。沈镐撰。毛诗通说三十卷,补遗一卷。任兆麟撰。毛诗补疏》五卷,毛诗地理释》
撰。扬州画舫录十八卷。李斗撰。邗记六卷,北湖小志五卷。焦循撰。淮壖小记六卷。范以煦撰。桃溪客语五卷。 吴骞
撰。太仓风俗记一卷。程穆衡撰。云间第宅志一卷。王沄撰。皖省志略四卷。朱云锦撰。皖游纪略二卷。陈克劬撰 ……碑考四卷。阮元撰。石门碑醳一卷,郙阁铭考一卷。王森文撰。天发神谶碑释文一卷。周在浚撰。国山碑考一卷。 吴骞
撰。汉魏碑刻记存一卷。谢道承撰。北魏郑文公碑考一卷。诸可宝撰。龙门造象释文一卷。陆继煇撰。瘗鹤铭辨一
几山房听雨录一卷。陈撰撰。寒灯絮语一卷。汪宪撰。春草园小记一卷。赵昱撰。桃溪客语五卷。尖阳丛笔十卷。 吴骞
撰。檐曝杂记六卷,续一卷。赵翼撰。定香亭笔谈四卷,小沧浪笔谈四卷。阮元撰。瀛舟笔谈十二卷。阮亨撰。小
诗话六卷。洪亮吉撰。茗香诗论一卷。宋大樽撰。瓯北诗话二卷。赵翼撰。雨村诗话二卷。李调元撰。拜经楼诗话 四卷。
吴骞撰。月山诗话一卷。宗室恒仁撰。柳亭诗话三十卷。宋俊撰。槐塘诗话一卷。汪沆撰。凫亭诗话二卷。陶元藻
。卒,年八十七。撰述甚多,而西夏书为最著。

附 陈鳣

春同州陈鳣,字仲鱼。强于记诵,喜聚书。州人 吴骞
拜经楼书亦富,得善木互相钞藏。嘉庆改元,举孝廉方正。又明年,中式举人。计偕入都,从钱大昕、翁方纲、段
  阳羡名陶录曰:供春,学宪吴颐山家童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春给使之暇,仿老僧心匠,亦陶土搏坯,指纹隐起可按。今传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
  又曰:颐山名仕,字克学,正德甲戌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供春实家僮。是书如海宁 吴骞
编。骞字槎客。所载名陶三十三人,以供春为首。
  供春之后,以董翰、赵良、袁锡、时鹏为最,世号四家, (第 108 页)
无之。竞不得书以归。予趋迎问唐歌诗, 拱侯曰:焉得歌,不哭幸矣。予惊叩之,备述前事,既怅怏又跼蹐焉。 吴骞
拜经楼诗 话前辈求书之笃如此,其难复如此,心力俱殚,不独事韵即文亦妙也。又相传子晋有 一孙,性嗜茗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