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經解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得檄之体矣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
(骨矣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桓公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蕙田案刘彦和虽云三代之誓宣训我众不
及敌人然 (第 27b 页)
(骨矣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桓公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蕙田案刘彦和虽云三代之誓宣训我众不
及敌人然 (第 27b 页)
义葬
史记主父偃传主父方贵幸时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
无一人收者唯独洨孔车收葬之天子后闻之以为孔
车长者也
后汉书缪肜传太守陇西梁湛召肜为决曹史湛病卒
官肜送丧还陇西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他
郡肜独留不去为起坟冢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
隐窜夜则负土及贼平而坟已立其妻子意肜已死还
见大惊
荀淑传何颙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
遣人西迎叔父爽丧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冢旁
晋书向雄传雄河内山阳人初仕郡为主簿太守王经
之死雄哭之尽哀后太守吴奋以少谴系雄于狱司𨽻 钟会 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
而葬之文帝召雄责之曰往者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
问也今 (第 12b 页)
钟会 躬为叛逆又辄收葬其如王法何雄曰昔
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
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 (第 12b 页)
史记主父偃传主父方贵幸时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
无一人收者唯独洨孔车收葬之天子后闻之以为孔
车长者也
后汉书缪肜传太守陇西梁湛召肜为决曹史湛病卒
官肜送丧还陇西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他
郡肜独留不去为起坟冢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
隐窜夜则负土及贼平而坟已立其妻子意肜已死还
见大惊
荀淑传何颙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
遣人西迎叔父爽丧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冢旁
晋书向雄传雄河内山阳人初仕郡为主簿太守王经
之死雄哭之尽哀后太守吴奋以少谴系雄于狱司𨽻 钟会 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
而葬之文帝召雄责之曰往者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
问也今 (第 12b 页)
钟会 躬为叛逆又辄收葬其如王法何雄曰昔
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
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 (第 12b 页)
史说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
土上山也有山之才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
上自三至五有艮互体也王弼谓互体不足遂及
卦变 钟会 著论力排互体盖未详所谓易道甚大
矣(易/传)○又曰屯卦本坎二之初九二阳也初六阴 (第 21a 页)
土上山也有山之才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
上自三至五有艮互体也王弼谓互体不足遂及
卦变 钟会 著论力排互体盖未详所谓易道甚大
矣(易/传)○又曰屯卦本坎二之初九二阳也初六阴 (第 21a 页)
注达滑也(又集韵他达切音闼与㒓同博雅逃也一日行不相遇)又陁葛切音达与达同通也一曰迭也 俗作达达并
(非)辿 篇海丑延切音脠缓步也(又人名魏志 钟会 子名辿注辿敕连反)䢋(集韵居吏切音寄说文古之道)
(人以木铎记言徐锴曰道人行而求之故从辵从丌荐而进之 (第 35a 页)
(非)辿 篇海丑延切音脠缓步也(又人名魏志 钟会 子名辿注辿敕连反)䢋(集韵居吏切音寄说文古之道)
(人以木铎记言徐锴曰道人行而求之故从辵从丌荐而进之 (第 35a 页)
空也)何谓宠辱若惊(河上本无/若惊二字)身
为(于伪/反)易(以䜴/反)名(武征/反)曰夷(顾云平也 钟会/ 云灭也平也)曰希(希疏/也静)
(也/)搏(音博简文/补各反)曰微(细/也)致诘(起吉/反)故混(户 …… (第 3a 页)
(音/尤)恶(乌路/反)混成(胡本/反)先
天(悉荐/反)寂(本亦/作寂)寞(音莫河上云寥空无形也 钟会 作飂云空疏无质也)而不殆(田/赖)
(反危/也)称(尺證/反)强(其丈/反)亦复(扶又/反)重为轻( …… (第 4b 页)
反)见(贤遍/反)故
去(羌吕/反)之所恶(乌路/反)犹难(乃旦/反)繟(音/阐)坦(吐但反梁王尚 钟会 孙登张嗣)
(本有此坦平大貌河上本作墠/墠宽也坦尺善反又上单反)而见(贤遍/反)凶先(悉荐/反)恢 (第 8b 页)
为(于伪/反)易(以䜴/反)名(武征/反)曰夷(顾云平也 钟会/ 云灭也平也)曰希(希疏/也静)
(也/)搏(音博简文/补各反)曰微(细/也)致诘(起吉/反)故混(户 …… (第 3a 页)
(音/尤)恶(乌路/反)混成(胡本/反)先
天(悉荐/反)寂(本亦/作寂)寞(音莫河上云寥空无形也 钟会 作飂云空疏无质也)而不殆(田/赖)
(反危/也)称(尺證/反)强(其丈/反)亦复(扶又/反)重为轻( …… (第 4b 页)
反)见(贤遍/反)故
去(羌吕/反)之所恶(乌路/反)犹难(乃旦/反)繟(音/阐)坦(吐但反梁王尚 钟会 孙登张嗣)
(本有此坦平大貌河上本作墠/墠宽也坦尺善反又上单反)而见(贤遍/反)凶先(悉荐/反)恢 (第 8b 页)
否 □ □ □ □ □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杜氏注谓此互体正卦三四五互为艮变卦二三四为艮全
易六十四卦唯乾坤二卦不可互体馀六十二卦皆有互体
此古占法故以观之否正变二卦发例馀可例推(○按互体/之用未详)
(何时庖羲之时易虽有占象示而已辞且未有乌/有互体此殆周公系爻以后孔子十翼以前之事)
朱子谓大传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中爻即中四爻
自二至四自三至五春秋传所谓互体也○朱子谓自二至五
互两卦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推成四卦四卦又伏四卦王
弼破互然其注睽六二曰始虽受困终获则助自初至五互
为困亦言互也 钟会 排互而荀顗难之洪迈吴澄皆言互易
(郝仲舆曰正卦六位初至三为下阳包阴也四至六为/上阴含阳也互卦二四互为 (第 24a 页)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杜氏注谓此互体正卦三四五互为艮变卦二三四为艮全
易六十四卦唯乾坤二卦不可互体馀六十二卦皆有互体
此古占法故以观之否正变二卦发例馀可例推(○按互体/之用未详)
(何时庖羲之时易虽有占象示而已辞且未有乌/有互体此殆周公系爻以后孔子十翼以前之事)
朱子谓大传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中爻即中四爻
自二至四自三至五春秋传所谓互体也○朱子谓自二至五
互两卦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推成四卦四卦又伏四卦王
弼破互然其注睽六二曰始虽受困终获则助自初至五互
为困亦言互也 钟会 排互而荀顗难之洪迈吴澄皆言互易
(郝仲舆曰正卦六位初至三为下阳包阴也四至六为/上阴含阳也互卦二四互为 (第 24a 页)
蜀僻远年号不通故仍称旧号也今检范晔汉书本
纪初平五年五月改为兴平颜说是也隶续碑图云
天下碑录以为 钟会 书此记初平五年立魏书云会
以正始中为尚书郎注谓其弱冠登朝盖已在初平
四十年之后矣谓之会所书者非也 (第 2b 页)
舆地碑目云 钟
会 于魏咸熙元年始入蜀距汉兴平初祀已七十一
年不应追书也
卢丰碑 建安七年 …… (第 2b 页)
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粲粲分明遥遥
远暧者矣则所谓铭石之书盖八分也故僧虔曰最
妙而此亦云最妙也世说新语注云 钟会 善效人书
于剑阁要邓艾章程白事皆易其言又毁文王报书
手作以疑之章程白事者以章程书白事也章程书
…… (第 101b 页)
作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又句中正三体孝经序云
约秦斯许蔡篆文及汉魏刻石隶字相配而成自注
曰蜀文翁讲堂柱上 钟会 书范巨卿碑蔡邕石经三
字拓本今谓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隶
书明矣吾衍字源七辨云秦隶者程邈以 …… (第 110a 页)
八分称为最妙非专精正书也且古人作字楷法与
隶法无异故黄长睿东观馀论云自秦易篆为隶汉
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之体尚有篆籀意象魏晋以
来元常 士季 及王世将逸少子敬辈始创作小楷皆
迁就汉隶运笔结体尚圆而雅澹其字率扁而弗撱
若元常力命宣示二帖世将 (第 117a 页)
纪初平五年五月改为兴平颜说是也隶续碑图云
天下碑录以为 钟会 书此记初平五年立魏书云会
以正始中为尚书郎注谓其弱冠登朝盖已在初平
四十年之后矣谓之会所书者非也 (第 2b 页)
舆地碑目云 钟
会 于魏咸熙元年始入蜀距汉兴平初祀已七十一
年不应追书也
卢丰碑 建安七年 …… (第 2b 页)
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粲粲分明遥遥
远暧者矣则所谓铭石之书盖八分也故僧虔曰最
妙而此亦云最妙也世说新语注云 钟会 善效人书
于剑阁要邓艾章程白事皆易其言又毁文王报书
手作以疑之章程白事者以章程书白事也章程书
…… (第 101b 页)
作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又句中正三体孝经序云
约秦斯许蔡篆文及汉魏刻石隶字相配而成自注
曰蜀文翁讲堂柱上 钟会 书范巨卿碑蔡邕石经三
字拓本今谓之八分者是也知今之八分即古之隶
书明矣吾衍字源七辨云秦隶者程邈以 …… (第 110a 页)
八分称为最妙非专精正书也且古人作字楷法与
隶法无异故黄长睿东观馀论云自秦易篆为隶汉
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之体尚有篆籀意象魏晋以
来元常 士季 及王世将逸少子敬辈始创作小楷皆
迁就汉隶运笔结体尚圆而雅澹其字率扁而弗撱
若元常力命宣示二帖世将 (第 117a 页)
否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
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自三至四有
艮互体也王弼谓互体不足遂及卦变 钟会 著论力
排互体盖未详所谓易道甚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 (第 33b 页)
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自三至四有
艮互体也王弼谓互体不足遂及卦变 钟会 著论力
排互体盖未详所谓易道甚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 (第 33b 页)
宋鲁与郑废立
自庄公卒诸侯与郑废立之事二宋为首鲁次之至齐
卫陈蔡燕则徒与鲁同其侵伐而已未尝主兵也宋自
桓十一年雍氏宗恃庄公之宠执祭仲始纳厉公祭仲
与盟而许之故是年突归于郑忽出奔卫宋之力也然
雍氏虽纳厉公而庄公尝执之以求赂突未尝德宋也
故厉公之入宋郑不和鲁桓公以六年伐齐齐人馈之
饩鲁以周班后郑忽常怒鲁而为郎之师有怨于鲁故
当厉公入国之初力平宋郑十一年公会宋公于夫 钟
会 于阚十二年盟于榖邱会于虚又会于龟复会郑伯
盟于武父夫鲁之所以平宋与郑以厉之入宋为之平
国两平则突之位 (第 9b 页)
自庄公卒诸侯与郑废立之事二宋为首鲁次之至齐
卫陈蔡燕则徒与鲁同其侵伐而已未尝主兵也宋自
桓十一年雍氏宗恃庄公之宠执祭仲始纳厉公祭仲
与盟而许之故是年突归于郑忽出奔卫宋之力也然
雍氏虽纳厉公而庄公尝执之以求赂突未尝德宋也
故厉公之入宋郑不和鲁桓公以六年伐齐齐人馈之
饩鲁以周班后郑忽常怒鲁而为郎之师有怨于鲁故
当厉公入国之初力平宋郑十一年公会宋公于夫 钟
会 于阚十二年盟于榖邱会于虚又会于龟复会郑伯
盟于武父夫鲁之所以平宋与郑以厉之入宋为之平
国两平则突之位 (第 9b 页)
被焚献帝时太守高眹重脩立之今碑在成都府学
礼殿东南柱上形方上狭下广其木坚若金石木碑
传远者唯此尔集古并录目并误作石柱天下录云
钟会 书
六
孔庙置卒史碑
永兴元年立在兖州仙源县张稚圭嘉祐中题云钟 (第 4a 页)
礼殿东南柱上形方上狭下广其木坚若金石木碑
传远者唯此尔集古并录目并误作石柱天下录云
钟会 书
六
孔庙置卒史碑
永兴元年立在兖州仙源县张稚圭嘉祐中题云钟 (第 4a 页)
宿将老臣之谓也宿将老臣方略必素定乎胸中虽
驱市人而战可也吉无咎者吉而又无咎悔也如乐
毅之伐齐王浚王浑之平吴邓艾 钟会 之灭蜀虽吉
而有咎悔故知成功名非难守功名者难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 (第 12b 页)
驱市人而战可也吉无咎者吉而又无咎悔也如乐
毅之伐齐王浚王浑之平吴邓艾 钟会 之灭蜀虽吉
而有咎悔故知成功名非难守功名者难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 (第 12b 页)
谦声之著中心之德也世固有谦而不正者如共工
象恭淊天驩兜令色孔壬王莽谦恭下士外貌似谦
心实不正亦有正而不谦者如祢衡之悖慢黄祖嵇
康之微忽 钟会 周顗之简慢王导其心虽正貌实不
谦二者皆不中节不得其死为人臣者惟谦而又正
可以鸣谦之道而得中心之愿 (第 22b 页)
象恭淊天驩兜令色孔壬王莽谦恭下士外貌似谦
心实不正亦有正而不谦者如祢衡之悖慢黄祖嵇
康之微忽 钟会 周顗之简慢王导其心虽正貌实不
谦二者皆不中节不得其死为人臣者惟谦而又正
可以鸣谦之道而得中心之愿 (第 22b 页)
互卦
互卦者取卦中二三四及三四五又得经卦二也左传
庄二十二年周史为陈侯筮遇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
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
象艮为山此互体说易之始汉晋相承王辅嗣黜而不
用 钟会 亦言易无互体荀凯难之夫春秋之说经者去
圣人未远其相传必有自苟非證之经文而见其违背
未尝可以臆弃矣辅嗣 (第 43a 页)
互卦者取卦中二三四及三四五又得经卦二也左传
庄二十二年周史为陈侯筮遇观之否曰坤土也巽风
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
象艮为山此互体说易之始汉晋相承王辅嗣黜而不
用 钟会 亦言易无互体荀凯难之夫春秋之说经者去
圣人未远其相传必有自苟非證之经文而见其违背
未尝可以臆弃矣辅嗣 (第 43a 页)
齐卫郑来战郎 十一柔会三国盟折
会宋大夫 钟 会 宋阚
十二会把莒盟曲池 会宋燕盟谷丘
会宋虚 会郑盟武父 及郑伐宋战宋
十三会纪郑及 (第 38a 页)
会宋大夫 钟 会 宋阚
十二会把莒盟曲池 会宋燕盟谷丘
会宋虚 会郑盟武父 及郑伐宋战宋
十三会纪郑及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