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万世通” 相关资源

禮類
四書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天文算法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真部
 (皆可传于后世至若稷之立极陈常契之明伦敷教/夷之降典益之赞德傅说之论学箕子之陈范是皆)
 (可以与享于先王者以此秩祀天子之学礼亦宜之/若夫孔子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天下 万世通
祀则)
 (自天子/下达矣) (第 3a 页)
  之此皆不可晓朱子通解学制篇既并列诸说而
  断之曰孟子说与上下数条皆不合未详其故又
  云古者教人其立法大意皆 万世通
行不可得而
  变革若其名号位置节文之详则自经言之外出 (第 4a 页)
 此一章书见人臣事君有当然之礼也孔子曰臣之

 于君既有一定之分即有一定之礼尊卑上下为维
 系纲常之大法恪恭敬慎为臣子畏罪之小心此
 世通
行而无敝者也今我之事君一事不敢苟且无
 时不存敬畏不过分之当然心之本然止求尽乎礼
 之中初未尝有加于 (第 53b 页)
 从之至天顺中翔复言郊庙乐章皆太祖甫定天下

 时追称仁祖之词今奉列圣不协宜更制下礼官议
 覆言歌颂报称可 万世通
行唯有数语为专颂仁祖
 宜更定其馀皆推原积庆发祥衍及无穷之意从之
五年二月广西思恩府军民府以新建庙学 (第 13b 页)
 不误哉泽之愚见只是依据三传及汉儒之说定以
 夫子春秋是奉王者正朔以建子为正此是尊王第
 一义决无改易其答颜子行夏之时乃是为 万世通

 
行之法非遂以之作春秋也
 蒋悌生曰近世明经取士专用胡氏传盖取其议论
 正大若曰一一合乎笔削之初意则未 (第 10a 页)
 隐公以文武之道期后王以周公之事望鲁之子孙

 也以此推之春秋固非一王之法乃 万世通
行之法
 也其推明伊川之意类如此昔曾子每诵夫子之言
 则必曰吾闻诸夫子子夏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
 曾 (第 6a 页)
享庙乐章惟迎神有云助我
眇躬开基建功终献有云承前人之德化家为国母曰余
小子基命成绩仁庙时俱已更易咸可 万世通
行翔言非
不问
成化十二年以祭酒周洪谟议增孔庙佾舞之数为八
二十七年七月礼官言教坊司所沿中和韶乐多不 (第 11a 页)
  催攒南下等语臣即令其在德州上下一带催攒
  帮船防护盘诘臣于十二日驰往临清以北之油
  坊见船只停泊该处有临清催漕守备 万世通
(第 22a 页)
  论中西之异
问今纯用西法矣若子之言但兼用其长耳岂西法亦
有大异于中而不可全用抑吾之用之者犹有未尽欤
曰西法亦有必不可用者则正朔是也中法以夏正为
岁首此 万世通
行而无弊者也西之正朔则以太阳会
恒星为岁其正月一日定于太阳躔斗四度之日而恒 (第 4a 页)
  南乐县仓颉庙碑铭(邵宝/)
南乐侯王汝昭为邑之明年改建仓颉氏之庙庙成树
碑中庭以丽牲焉因刻岁月而属宝书之宝未尝习古
文其何敢执笔于斯惟颉为黄帝史臣实始造鸟迹之
书厥后变为古文古文变籀籀变而大篆而小篆而𨽻
𨽻之变为真为行为草由今之真行草而视古文则远

甚矣然其形声之类皆颉之遗也顾虽不敢抑何能忘
赞颂哉夫颉始制文以代结绳万世宗之宗之则宜祀
之然而后稷以谷勾龙以土 万世通
祀而颉也不与呜
呼颉而上有伏羲氏伏羲氏八卦文之肇也颉而下有
仲尼氏仲尼氏六经文之成也颉之功孰与二圣故 (第 3a 页)
北相)
(向于前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屈而所屈之祭常少者/也韩公所议深得孝子慈孙不忘所自生之本意可为) (万世通
法不但/可施于一时也) (第 9a 页)
  政行而心归周之所以代殷也盖政不行则治具不张
心不归则治本不固两者得而王道举矣周家受命岂
偶然哉自古帝王之统一天下也必有所为维持而不
敝者焉必有所为固结而不解者焉是故一中建而百
度贞历数定而讴歌起若夫我周之承殷也则尤旧政
刓弊人心涣散之日也夫圣人之作则也必以天地为
本以日星为纪而又月以为量四时以为柄故时月正

日与律度量衡于庶政实相经纬焉关石和钧王府则
有是万事之本也举而措之存乎法道一风同其可紊
乎推而行之存乎人天工人代其可旷乎是故权量谨
而法度可得而审也法度审而废官可得而修也革命
者已日而既孚申命者随风而屡涣以至于今而千八
百国混乎车书三百六十釐然方策虽 万世通
行可也
况当日之六服承德者何如哉且夫武王之伐殷也未
下车而封黄帝之后封尧舜之后下车而又封夏后氏 (第 36b 页)
   上鍊经灵符







玉清境上鍊经(终)

玉清境上妙功德经(第十一)
道言善哉善哉若复有无量天真大圣至真
大神于其会中东西南北飞天神王咸皆稽
首种种法缘非可尽言四方大智可令此等
无量无边若诸男女能发善心生大智慧先
当调伏其心修行要行如是要行度入法轮
飞天流转大藏正教五千馀文万八千篇尽
归宝藏飞天八神运力旋转四方金龙旋柱
斗珠八面垂珠三十二馆阁三十二天帝周
回八方五色祥云敷地拥出光明遍照藏心

书九天生神章经馀经皆归馆阁转轮三度
咸使众生皆明真性能于法轮受以劝戒使
得更生还生人中了见诸法无有疑惑种种
善根修此要道无边智慧无量教法皆在其
万世通
行无有障碍如是功德无有穷尽
实难思议于其众中能明是理一切见闻悉
皆如意其或未闻如是要法亦当发心归依 (第 028a 页)
不以其辞妨实理也。诗而一语不附事实,圣人且所不删则序之发明,于诗为不少矣。而又可废乎?《礼记》之书, 万世通
知汉儒所为,今其有理者亦偕古经列寘学官,则于《诗序》乎何议?
传及汉儒之说,定以夫子春秋是奉王者,正朔以建子为正,此是尊王第一义,决无改易,其答颜子行夏之时乃是为 万世通
行之法,非遂以之作春秋也,凡王者正朔所以统一,诸侯用之纪年用之朝会,若民事自依夏时,后来汉武帝魏文帝
推其所当,尊禽兽之道也。因吾之亲以推吾亲之所亲,因吾之尊以推吾亲之所尊,此圣贤之教,所以异于禽兽而为 万世通
行之典也。母杀其子而孙得雠是知有父而不知父之有亲也,岂人情与天理乎。假而不幸遇若文姜之母预杀吾父,为
子大伦,继统大义,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为皇伯母,而去本生之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皇太后,此 万世通
礼。尔文武廷臣尚念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与朕共明大伦于天下。如此,在朝百工有不感泣而奉诏者乎,更以此告
遗也。虽不敢书,其何敢忘赞颂哉。夫颉始制文以代结绳,万世宗之,宗之则宜祀之,奈何后稷以谷,勾龙以土, 万世通
祀,而颉也不与。呜呼,颉而上有伏羲氏,八卦文之肇也。颉而下有仲尼氏,六经文之成也。颉之功孰与二圣。万
赉,一切革去。颛颛焉惟用心于牲币之洁虔,斋戒之严肃,其仪文易行,其礼物易备,行之百馀年如一日也。岂非 万世通
行之典哉。〈以上唐宋郊祀之制。〉
天地祀典部艺文一
《郊祀对》汉·董仲舒
廷尉臣汤昧死言:臣汤承制,
学,箕子之陈范,是皆可以与享于先王者。以此秩祀,天子之学,礼亦宜之。若夫孔子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天下 万世通
祀,则自天子下达矣。
臣按,本朝于京师有帝王庙,而以当时功臣配享,与禾此议合。但不领于学官耳。请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