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丁守存” 相关资源
古籍库
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

王来咸褚士宝冯行贞甘凤池曹竹斋潘佩言

江之桐梁九张涟叶陶刘源唐英戴梓 丁守存
徐寿子建寅华封

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从同里单思南受内 ……碎裂,如西洋炸炮,圣祖率诸臣亲临视之,锡名为「威远将军」,镌制者职名于炮后。亲征噶尔丹,用以破敌。
丁守
存,字心斋,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 。守
存通天文、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时英吉利兵犯沿海数省,船炮之利,为中国所未有 。守
存慨然讲求制造,西学犹未通行,凡所谓力学、化学、光学、重学,皆无专书,覃思每与闇合。大学士卓秉恬荐之 ……监造地雷、火机等器,试之皆验。

咸丰初,从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参军事,会获贼党胡以旸,使招降其兄以晃 ,守
存制一

匣曰手捧雷,伪若缄书其中,俾以晃致之贼酋,酋启匣炸首死。寻槛送贼渠洪大全还京,迁员外郎。
(1810)九月才出任湖广总督,嘉庆二十一年(1816)五月解任,不可能有嘉庆初“彻修”鹤楼一事。据 丁守存《
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称,黄鹤楼于“嘉庆癸酉增修式廊”,“癸酉”为嘉庆十八年(1813),正在马慧裕湖 ……存者也。十月二十四日夜,贼众开城潜逃,官兵截杀无算,于是日克复省城,余贼尽奔九江而去”。这段历史,在 丁守存《
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中也有回顾:“咸丰壬子,粤逆鸱张,围星沙,犯岳阳,胁数万众,掠大小艨艟蔽江直下, ……璟三人。此年九月初八日定磉,十月十二日上梁,共千余工匠参与其事,到同治八年(1869)六月大工告成, 丁守存
作《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刻石以传。这是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也是黄鹤楼历史上最后一座古楼,俗称“同治
柱增多,外观更加繁复。
“同治楼”是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也是黄鹤楼历史上最后一座纯木结构的传统楼阁。 丁守存《
重修武昌黄鹤楼碑记》载其“楼凡三层,计高七丈二尺,加铜顶九尺,共成九九之数,柱周六七尺以上者四十八楹 ……历中国的英国人约翰·汤姆森为“同治楼”拍摄了一组照片,清晰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同治楼”的外观和结构,与 丁守存
碑记中的描述完全相符。“同治楼”虽然存世短暂,但其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古代黄鹤楼式样的代表。
综上,
同治七年主持重建黄鹤楼。有七律《题黄鹤楼》,撰仙枣亭(二副)、三面亭、睡仙亭楹联,书“富贵寿考”碑。 丁守存(1810—1881)
 晚清官员、军事科学家。字心斋,号竹溪(竹石)、次海,晚号石涛钓叟。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 ……按察使。通天文、历算,善制器。同治七年(1868)九月,总督官文、李瀚章,巡抚郭柏荫动工重建黄鹤楼。 丁守存
作楹联及《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介绍了重建同治楼的建筑尺寸等,其史料价值超过文学价值,为后代重建黄鹤

黄鹤喜归来,千载烟霞,倦心蓬岛;
大江流日夜,万邦人士,翘首青云。

十四言对
〔近代〕 丁守存(1812—1883)
三千里再印鸿泥,太白才华输绝调;
二十年重寻鹤梦,令威城郭记前缘。
〔现代〕端木蕻良(1912—
《重修黄鹤楼记》碑
清同治楼重修时所立,何国琛书。《退补斋杂录》载:“《重修黄鹤楼记》碑,同治八年(1869)湖北 督粮道丁守存
撰文,候补道何国琛书”。今碑无存,碑文收录于《黄鹄山志》。
“燕蝶”联语碑
“燕蝶”碑宋代黄庭坚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