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记张守节正义 前汉书应劭注 前汉书晋灼
注 前汉书颜师古注 司马彪续汉书 范晔后汉
书 刘昭补后汉志 陈寿三国志 张勃吴录 晋
书地道记 唐太宗晋书 晋中兴书 沈约宋书
萧子显南齐书 姚思廉陈书 魏收后魏书 颜师
古隋书 欧阳脩唐书 元史
凡正史二十二部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战国策 粤绝书 赵晔 吴
越春秋 鱼豢典略 谯周古史考 环济要略 帝 (第 13b 页)
注 前汉书颜师古注 司马彪续汉书 范晔后汉
书 刘昭补后汉志 陈寿三国志 张勃吴录 晋
书地道记 唐太宗晋书 晋中兴书 沈约宋书
萧子显南齐书 姚思廉陈书 魏收后魏书 颜师
古隋书 欧阳脩唐书 元史
凡正史二十二部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战国策 粤绝书 赵晔 吴
越春秋 鱼豢典略 谯周古史考 环济要略 帝 (第 13b 页)
也
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
人之意而作内外传其语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
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河南赵子事韩生授同郡蔡
谊谊至丞相谊授同郡食子公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
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
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
顺授东海发福皆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善灾
异谶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至千乘太守
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抚
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
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道又有
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杨仁山阳张匡皆习韩
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25b 页)
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
人之意而作内外传其语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
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河南赵子事韩生授同郡蔡
谊谊至丞相谊授同郡食子公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
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
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
顺授东海发福皆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善灾
异谶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至千乘太守
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抚
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
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道又有
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杨仁山阳张匡皆习韩
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25b 页)
注云非谓阴是也承上财爻而言故云系爻财所生者灵宝经曰下克上曰伐是也灵宝经者葛洪所据先秦之书也伐亦作罚故 赵晔
吴越春秋范蠡据玉门第一篇谓戊寅为罚日也下之克上犹民犯上为非为上者当治财而正上下之辞而禁其非圣人在大保 (第 7a 页)
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加云蛮势之然也 文
身断发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
子故不见害 汉赵晔 吴越春秋古公病二人托名
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
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 (第 17b 页)
身断发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
子故不见害 汉赵晔 吴越春秋古公病二人托名
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
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 (第 17b 页)
韩诗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栗丰丰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嶭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第 197a 页)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栗丰丰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嶭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第 197a 页)
云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则嚭乃宛之族也与左传合
王符徐广司马贞皆以为郤宛子非也韦昭又以为
伯州犁子尤误 赵长君 又以郤宛即白州犁
此时也 服虔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不索何获 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我王嗣也注光吴王诸樊 (第 6a 页)
王符徐广司马贞皆以为郤宛子非也韦昭又以为
伯州犁子尤误 赵长君 又以郤宛即白州犁
此时也 服虔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不索何获 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我王嗣也注光吴王诸樊 (第 6a 页)
韩诗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丰吉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匡皆习韩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7b 页)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丰吉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匡皆习韩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7b 页)
(万言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徵病不行)
(年渐七十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卒于家)
赵晔(后汉书本传字长君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
(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晔卒业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举有道)
(卒于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
(焉/) 三国吴 (第 1b 页)
(年渐七十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卒于家)
赵晔(后汉书本传字长君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
(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晔卒业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举有道)
(卒于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
(焉/) 三国吴 (第 1b 页)
阆中令阆中杨仁文义
有道山阴 赵晔长君(杜抚弟子/) 博士山西张匡文通
武威太守安定李恂叔英
张恭祖
郑玄
唐檀
公沙穆
夏侯恭 (第 22a 页)
有道山阴 赵晔长君(杜抚弟子/) 博士山西张匡文通
武威太守安定李恂叔英
张恭祖
郑玄
唐檀
公沙穆
夏侯恭 (第 22a 页)
杜抚韩诗章句
后汉书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
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
子千馀人后为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掾史悉补王
官属未满岁皆自劾归时抚为大夫不忍去苍闻赐车
马财物遣之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
云有 赵晔 者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当奉檄 (第 19a 页)
后汉书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
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
子千馀人后为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掾史悉补王
官属未满岁皆自劾归时抚为大夫不忍去苍闻赐车
马财物遣之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
云有 赵晔 者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当奉檄 (第 19a 页)
(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笺按/续博)
(物志曰禹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
之瑞(笺按 赵晔 吴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曰吾之娶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
(尾而造于禹于是涂山人歌曰绥 (第 2a 页)
(物志曰禹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
之瑞(笺按 赵晔 吴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曰吾之娶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
(尾而造于禹于是涂山人歌曰绥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