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醫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沈成妻汪氏吴县人
陆永思妻张氏吴县人
生员蒋埙妻朱氏吴县人
吴中乂妻葛氏吴县人
喻昌 声妻张氏吴县人
石琬玉妻尤氏吴县人
石介藩妻章氏吴县人
汪文玥妻倪氏吴县人
生员朱钟 (第 59a 页)
陆永思妻张氏吴县人
生员蒋埙妻朱氏吴县人
吴中乂妻葛氏吴县人
喻昌 声妻张氏吴县人
石琬玉妻尤氏吴县人
石介藩妻章氏吴县人
汪文玥妻倪氏吴县人
生员朱钟 (第 59a 页)
由郎/中出知台州府海寇入)
(侵曰燧身先士卒击却之缮治城垣多方捍/缉以母老乞养杜门不履城市三十馀年) 喻昌
(新建人读书精医术兼通释典游吴中侨居常熟/治疗多奇中年八十预知死期坐论而化所著医)
(门法律尚论/篇行于世) 傅宏烈(进贤人顺治初知庆阳府首/发吴三桂逆谋谪戍广西甲)
(寅之乱陷贼中宏烈佯与贼结而密通𣢾于/朝 (第 39a 页)
(侵曰燧身先士卒击却之缮治城垣多方捍/缉以母老乞养杜门不履城市三十馀年) 喻昌
(新建人读书精医术兼通释典游吴中侨居常熟/治疗多奇中年八十预知死期坐论而化所著医)
(门法律尚论/篇行于世) 傅宏烈(进贤人顺治初知庆阳府首/发吴三桂逆谋谪戍广西甲)
(寅之乱陷贼中宏烈佯与贼结而密通𣢾于/朝 (第 39a 页)
互发义不殊也
喻昌 曰此明卫受邪风荣自汗出之理凡汗出荣
和而发热不解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复发其汗俾
风邪从肌窍外出斯 …… (第 25a 页)
泄其热使其邪不再传则愈矣
(集/注)方有执曰七日已上者该六日而言也
魏荔彤曰方有执谓针以遏其邪 喻昌 谓针以竭
其邪言遏言竭皆言泄之也凡针刺者泄其盛气
也故前言刺风池风府亦主泄其风邪暴甚之意
…… (第 31b 页)
脉浮身有微热而渴乃表邪未得全解故用五苓
藉桂枝之辛散和肌表以解微热也术泽二苓之
淡渗化水生津以止燥渴也
喻昌 曰脉浮当用桂枝何以变用五苓耶盖热邪
得水虽不全解势必衰其大半所以热微兼小便
不利證成消渴则蓄 …… (第 39b 页)
水入则吐者伏饮内作故外水不得入也盖饮亦
水也以水得水涌溢而为格拒所以谓之水逆与
五苓散两解表里汗出而愈也
喻昌 曰伤风證原有汗以其有汗也延至日久不
行解肌之法汗出虽多徒伤津液表终不解转增 …… (第 41a 页)
方有执曰乃可攻之以上喻人勿妄下早之意漐
漐汗出至短气言證虽有里犹未可下直至汗出
不恶寒方是承上起下言当下以出其治也
喻昌 曰此證与结胸颇同但结胸者邪结于胸其
位高此在心下及胁其位卑然必表解乃可攻之
亦与攻结胸之戒不 …… (第 49b 页)
而从寒化也其脉必如上文之微弱故用参术姜
草以温里此温补中两解表里法也若其脉有力
者又当从甘草泻心汤之法矣
(集/注) 喻昌 曰误下而致里虚外热乘之变而为利不止
者里虚不守也痞鞕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
而不通也以表未除 …… (第 59a 页)
除里热也
方有执曰利与上条同而上条用理中者以痞鞕
脉弱属寒也此用芩连者以喘汗脉促属热也
喻昌 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
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表已入阳明
之里所以其脉促急 …… (第 62a 页)
而在脉促之有力无力辨寒热于此又可知不惟
在胸满上辨虚实而当在胸满之时满时不满常
常满而不减上辨虚实矣
(集/注) 喻昌 曰此条之微恶寒合上条观之则脉促胸满
喘而汗出之内原伏有虚阳欲脱之机故仲景于
此条特以微恶寒三 …… (第 65b 页)
不解其表则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朴利
气杏仁下气所以为定喘之要药
喻昌 曰此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
下作喘当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
微喘表未解则是表 …… (第 67b 页)
因误下而成此热实之證若脉沉𦂳里实脉也心
下痛按之石鞕里实證也此为脉病皆实故以大
陷胸汤主之也
(集/注) 喻昌 曰热实二字形容结胸之状甚明见邪热填
实于胸而不散漫也浮𦂳主伤寒无汗沉𦂳主伤
寒结胸此与中 (第 79b 页)
喻昌 曰此明卫受邪风荣自汗出之理凡汗出荣
和而发热不解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复发其汗俾
风邪从肌窍外出斯 …… (第 25a 页)
泄其热使其邪不再传则愈矣
(集/注)方有执曰七日已上者该六日而言也
魏荔彤曰方有执谓针以遏其邪 喻昌 谓针以竭
其邪言遏言竭皆言泄之也凡针刺者泄其盛气
也故前言刺风池风府亦主泄其风邪暴甚之意
…… (第 31b 页)
脉浮身有微热而渴乃表邪未得全解故用五苓
藉桂枝之辛散和肌表以解微热也术泽二苓之
淡渗化水生津以止燥渴也
喻昌 曰脉浮当用桂枝何以变用五苓耶盖热邪
得水虽不全解势必衰其大半所以热微兼小便
不利證成消渴则蓄 …… (第 39b 页)
水入则吐者伏饮内作故外水不得入也盖饮亦
水也以水得水涌溢而为格拒所以谓之水逆与
五苓散两解表里汗出而愈也
喻昌 曰伤风證原有汗以其有汗也延至日久不
行解肌之法汗出虽多徒伤津液表终不解转增 …… (第 41a 页)
方有执曰乃可攻之以上喻人勿妄下早之意漐
漐汗出至短气言證虽有里犹未可下直至汗出
不恶寒方是承上起下言当下以出其治也
喻昌 曰此證与结胸颇同但结胸者邪结于胸其
位高此在心下及胁其位卑然必表解乃可攻之
亦与攻结胸之戒不 …… (第 49b 页)
而从寒化也其脉必如上文之微弱故用参术姜
草以温里此温补中两解表里法也若其脉有力
者又当从甘草泻心汤之法矣
(集/注) 喻昌 曰误下而致里虚外热乘之变而为利不止
者里虚不守也痞鞕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
而不通也以表未除 …… (第 59a 页)
除里热也
方有执曰利与上条同而上条用理中者以痞鞕
脉弱属寒也此用芩连者以喘汗脉促属热也
喻昌 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
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表已入阳明
之里所以其脉促急 …… (第 62a 页)
而在脉促之有力无力辨寒热于此又可知不惟
在胸满上辨虚实而当在胸满之时满时不满常
常满而不减上辨虚实矣
(集/注) 喻昌 曰此条之微恶寒合上条观之则脉促胸满
喘而汗出之内原伏有虚阳欲脱之机故仲景于
此条特以微恶寒三 …… (第 65b 页)
不解其表则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朴利
气杏仁下气所以为定喘之要药
喻昌 曰此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
下作喘当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
微喘表未解则是表 …… (第 67b 页)
因误下而成此热实之證若脉沉𦂳里实脉也心
下痛按之石鞕里实證也此为脉病皆实故以大
陷胸汤主之也
(集/注) 喻昌 曰热实二字形容结胸之状甚明见邪热填
实于胸而不散漫也浮𦂳主伤寒无汗沉𦂳主伤
寒结胸此与中 (第 79b 页)
后凡称伤寒者皆指此脉證而言也
(集/注)方有执曰或者未定之辞必者定然之谓曰或曰
必者言发热早晚不一而恶寒则定然即见也
喻昌 曰仲景虑恶寒体痛呕逆又未发热恐误认
为阴经之證故早于篇首揭明此语以辨之
程应旄曰伤寒阴阳俱𦂳 …… (第 7a 页)
汗或不如法或汗后不谨风寒而复烦热脉转浮
数也故曰可更发汗更改也言当改前法故曰宜
桂枝汤
喻昌 曰用桂枝汤者一以邪重犯卫一以荣虚不 …… (第 17a 页)
(集/注)成无已曰表邪盛则身疼血虚亦身疼其脉浮𦂳
者邪盛也脉沉迟者血虚也盛者损之则安虚者
益之则愈
喻昌 曰脉沉迟者六部皆然与尺迟大异尺迟乃
素虚此为发汗新虚故于桂枝方中倍加芍药生 …… (第 21a 页)
用白虎汤者以阳明里热證多太阳表热證少也
若无汗微渴则为太阳表證多即表里大热又当
用大青龙汤矣
(集/注) 喻昌 曰玩此条本文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已自酌
量惟热结在里所以表热不除况加大渴饮水安
得不以清热为急耶 …… (第 24b 页)
待其里亦实而与表平平则和和则阳津阴液自
相和谐所以便自汗出而愈也使里实之法即下
条用小建中汤法也
(集/注) 喻昌 曰此亦先建中而后发汗之变法要知仲景
云尺脉微者不可发汗又云尺微者不可下无非
相人津液之奥旨所 …… (第 29a 页)
不欬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其聋与叉手冒心
同见则非少阳之邪可知乃重发汗阳虚故致此
也
(集/注) 喻昌 曰此示人推测阳虚之一端也阳虚耳聋宜
急固其阳与少阳传经邪盛之耳聋迥别
程应旄曰诸阳受气于胸中 …… (第 35a 页)
(集/注)程知曰发汗后心下悸者心液虚而肾气将动也
肾气欲上奔故脐下先悸也谓之豚者指肾气也
喻昌 曰汗本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
肾气发动也故取茯苓桂枝直趋肾界预伐其邪
所谓上兵伐谋也 …… (第 38a 页)
作停饮治之答曰诸證皆似结胸但小便不利一
證乃停饮也故此条仲景祇作停饮治之
喻昌 曰服桂枝汤病不解而證变又或下之则邪
势乘虚入里是益误矣在表之邪未除而在里之
饮上逆故仿五苓两 …… (第 41a 页)
核承气汤證也二者虽皆为犯本之證二方虽皆
治犯本之药而一从前利一从后攻水与血主治
各不同也
(集/注) 喻昌 曰桃核承气汤用桂枝解外与大柴胡汤解
外相似益见太阳随经之热非桂枝不解也
程知曰太阳病不解随经 …… (第 61a 页)
不自下者须当下之非抵当汤不足以逐血下瘀
乃至当不易之法也
(集/注) 喻昌 曰蓄血而至于发狂则热势攻心桃核承气
不足以动其血桂枝不足以散其邪非用单刀直
入之将必不能斩关 …… (第 63a 页)
(集/注)沈亮宸曰半夏泻心甘草泻心皆下后伤气之过
也生姜泻心因于饮食大黄泻心因于内热附子
泻心因于外寒證既不同药亦各异也
喻昌 曰下利完谷腹鸣呕烦皆误下而胃中空虚
之故也设不知此义以为结热而复下之其痞必
益甚故复以胃中虚 …… (第 73a 页)
下痞鞕乾噫食臭也水气不行故腹中雷鸣下利
也主之以生姜泻心汤者其意重在散水气之虚
痞耳
(集/注) 喻昌 曰篇中论结胸及痞之根源云胃中空虚此
云胃中不和以其未经误下而致空虚耳故但言
不和也然不和已足 …… (第 75a 页)
(集/注)方有执曰解谓大邪已散也心下痞鞕噫气不除
者正气未复胃气尚弱而伏饮为逆也故用旋覆
代赭石汤以养正而散馀邪也
喻昌 曰大意重在噫气不除上既心下痞鞕更加 (第 83b 页)
(集/注)方有执曰或者未定之辞必者定然之谓曰或曰
必者言发热早晚不一而恶寒则定然即见也
喻昌 曰仲景虑恶寒体痛呕逆又未发热恐误认
为阴经之證故早于篇首揭明此语以辨之
程应旄曰伤寒阴阳俱𦂳 …… (第 7a 页)
汗或不如法或汗后不谨风寒而复烦热脉转浮
数也故曰可更发汗更改也言当改前法故曰宜
桂枝汤
喻昌 曰用桂枝汤者一以邪重犯卫一以荣虚不 …… (第 17a 页)
(集/注)成无已曰表邪盛则身疼血虚亦身疼其脉浮𦂳
者邪盛也脉沉迟者血虚也盛者损之则安虚者
益之则愈
喻昌 曰脉沉迟者六部皆然与尺迟大异尺迟乃
素虚此为发汗新虚故于桂枝方中倍加芍药生 …… (第 21a 页)
用白虎汤者以阳明里热證多太阳表热證少也
若无汗微渴则为太阳表證多即表里大热又当
用大青龙汤矣
(集/注) 喻昌 曰玩此条本文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已自酌
量惟热结在里所以表热不除况加大渴饮水安
得不以清热为急耶 …… (第 24b 页)
待其里亦实而与表平平则和和则阳津阴液自
相和谐所以便自汗出而愈也使里实之法即下
条用小建中汤法也
(集/注) 喻昌 曰此亦先建中而后发汗之变法要知仲景
云尺脉微者不可发汗又云尺微者不可下无非
相人津液之奥旨所 …… (第 29a 页)
不欬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其聋与叉手冒心
同见则非少阳之邪可知乃重发汗阳虚故致此
也
(集/注) 喻昌 曰此示人推测阳虚之一端也阳虚耳聋宜
急固其阳与少阳传经邪盛之耳聋迥别
程应旄曰诸阳受气于胸中 …… (第 35a 页)
(集/注)程知曰发汗后心下悸者心液虚而肾气将动也
肾气欲上奔故脐下先悸也谓之豚者指肾气也
喻昌 曰汗本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
肾气发动也故取茯苓桂枝直趋肾界预伐其邪
所谓上兵伐谋也 …… (第 38a 页)
作停饮治之答曰诸證皆似结胸但小便不利一
證乃停饮也故此条仲景祇作停饮治之
喻昌 曰服桂枝汤病不解而證变又或下之则邪
势乘虚入里是益误矣在表之邪未除而在里之
饮上逆故仿五苓两 …… (第 41a 页)
核承气汤證也二者虽皆为犯本之證二方虽皆
治犯本之药而一从前利一从后攻水与血主治
各不同也
(集/注) 喻昌 曰桃核承气汤用桂枝解外与大柴胡汤解
外相似益见太阳随经之热非桂枝不解也
程知曰太阳病不解随经 …… (第 61a 页)
不自下者须当下之非抵当汤不足以逐血下瘀
乃至当不易之法也
(集/注) 喻昌 曰蓄血而至于发狂则热势攻心桃核承气
不足以动其血桂枝不足以散其邪非用单刀直
入之将必不能斩关 …… (第 63a 页)
(集/注)沈亮宸曰半夏泻心甘草泻心皆下后伤气之过
也生姜泻心因于饮食大黄泻心因于内热附子
泻心因于外寒證既不同药亦各异也
喻昌 曰下利完谷腹鸣呕烦皆误下而胃中空虚
之故也设不知此义以为结热而复下之其痞必
益甚故复以胃中虚 …… (第 73a 页)
下痞鞕乾噫食臭也水气不行故腹中雷鸣下利
也主之以生姜泻心汤者其意重在散水气之虚
痞耳
(集/注) 喻昌 曰篇中论结胸及痞之根源云胃中空虚此
云胃中不和以其未经误下而致空虚耳故但言
不和也然不和已足 …… (第 75a 页)
(集/注)方有执曰解谓大邪已散也心下痞鞕噫气不除
者正气未复胃气尚弱而伏饮为逆也故用旋覆
代赭石汤以养正而散馀邪也
喻昌 曰大意重在噫气不除上既心下痞鞕更加 (第 83b 页)
(集/注)成无已曰风并于卫者为荣弱卫强寒并于荣者
为荣强卫弱今风寒两伤故为荣卫俱实所以宜
大青龙汤主之也
喻昌 曰大青龙汤为太阳无汗而设与麻黄汤證
何异因有烦躁一證兼见则非此法不解
程应旄曰此汤非为烦躁设 …… (第 5a 页)
也主之者以烦躁之急疾属动而言发之者以但
重之沉默属静而言也
喻昌 曰无少阴證但重乍有轻时六字早已指明
言但身重而无少阴之欲寐其为寒因可审况乍
有轻时不似少阴之 …… (第 6b 页)
热多寒少之表證麻黄桂枝石膏之药终不可无
故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之轻剂令微微似汗以
解肌表而和荣卫也
(集/注) 喻昌 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證无阳二字仲景言之
不一无阳乃无表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
汗为戒然非汗则风 …… (第 17b 页)
直走阳明大清其热加人参者盖有意以顾肌疏
也
(集/注) 喻昌 曰此条辨證最细脉必滑而带浮浑身无大
热又不恶寒但背间微觉恶寒是表邪已将罢其
人口燥渴心烦是里 …… (第 21a 页)
孤阳自扰于阳分非相胜乃相离也故以乾姜附
子汤助阳以配阴盖以阴虽盛而未相格阳气微
而自不依附也
(集/注) 喻昌 曰上条但言振寒及微细之脉未定所主之
病以虚證不一也然振寒脉微细阳虚已见一班 (第 28a 页)
为荣强卫弱今风寒两伤故为荣卫俱实所以宜
大青龙汤主之也
喻昌 曰大青龙汤为太阳无汗而设与麻黄汤證
何异因有烦躁一證兼见则非此法不解
程应旄曰此汤非为烦躁设 …… (第 5a 页)
也主之者以烦躁之急疾属动而言发之者以但
重之沉默属静而言也
喻昌 曰无少阴證但重乍有轻时六字早已指明
言但身重而无少阴之欲寐其为寒因可审况乍
有轻时不似少阴之 …… (第 6b 页)
热多寒少之表證麻黄桂枝石膏之药终不可无
故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之轻剂令微微似汗以
解肌表而和荣卫也
(集/注) 喻昌 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證无阳二字仲景言之
不一无阳乃无表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
汗为戒然非汗则风 …… (第 17b 页)
直走阳明大清其热加人参者盖有意以顾肌疏
也
(集/注) 喻昌 曰此条辨證最细脉必滑而带浮浑身无大
热又不恶寒但背间微觉恶寒是表邪已将罢其
人口燥渴心烦是里 …… (第 21a 页)
孤阳自扰于阳分非相胜乃相离也故以乾姜附
子汤助阳以配阴盖以阴虽盛而未相格阳气微
而自不依附也
(集/注) 喻昌 曰上条但言振寒及微细之脉未定所主之
病以虚證不一也然振寒脉微细阳虚已见一班 (第 28a 页)
过则阳极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而成内实之證
矣势不得不用下法故欲发其汗者不可不早虑
及此也
(集/注) 喻昌 曰阳微者中风之脉阳微缓也阳实者伤寒
之脉阳𦂳实也阳绝即亡津液之互辞仲景每于
亡津液者悉名无 …… (第 19a 页)
也当与小承气汤和之以其结热未甚入里未深
也
(集/注) 喻昌 曰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皆是邪渐入里之
机故用小承气汤和之
程应旄曰吐下汗后而见烦證徵之于大便鞕 …… (第 26b 页)
(集/注)成无已曰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
烦今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则是胃有郁热也与
调胃承气汤以下其郁热
喻昌 曰胃气及津液既不由吐下而伤则心烦明
系胃中热炽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第 30b 页)
(注/)阳明病不大便发热汗多不止者虽无内实亦当
急下之盖因阳气大蒸于内恐致阴液暴亡于外
故以全津液为急务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集/注) 喻昌 曰汗多则津液外渗加以发热则津液尽随
热势蒸蒸腾达于外更无他法以止其汗惟有急
下一法引热势从大 …… (第 31a 页)
当下之候也转失气反屁出也胀满药寒之过也
哕亦寒伤胃也复鞕而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
叮咛之意
喻昌 曰若腹中气仍不转则不但用大承气大差
即小承气亦差矣
程知曰上条曰外欲解可攻里曰外未解未可与 …… (第 39a 页)
诸阳之本也阳虚故四肢扰乱失所倚也以独参
汤救之汗多者以参耆汤厥冷者以参附汤治之
愈者不少不可概谓阳极阴竭也
(集/注) 喻昌 曰此条举谵语之势重者为言而势重之中
复分二等剧者主死微者主生故以大承气汤下
之
程知曰娄 …… (第 43a 页)
急下也
喻昌 曰少阴有急下三法以救肾水一夲经水竭
一木邪涌水一土邪凌水阳明亦有急下三法以
救津液一汗多津越 …… (第 49a 页)
汤厥阴阳邪消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厥阴阴邪转
属阳明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则愈證既不同法
亦各异当详审而明辨之
(集/注) 喻昌 曰发热以上与前条同而汗出不恶寒反恶
热身重四者皆阳明之见證所以汗下烧针俱不 …… (第 58a 页)
(集/注)张兼善曰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曰此非
结热虽不大便而无潮热讝语可下之證当须审
慎勿以日数久而辄为攻下也
喻昌 曰寸缓关浮尺弱发热汗出恶寒纯是太阳
中风未罢之證设非误下何得心下痞结耶如不
误下而太阳證必渐 …… (第 65b 页)
(注/)阳明属胃开窍于口阳明有热故口燥也但欲漱
水不欲咽者虽燥而不渴知热在经而不在府在
血而不在气也热在经血迫血妄行必致衄也
(集/注) 喻昌 曰口中乾燥与渴异漱水不欲咽知不渴也
阳明病口燥但漱水不欲咽知邪入血分阳明之
脉起于鼻故知血得 …… (第 69a 页)
湿未解也夫表寒里湿郁而发黄自非热湿内瘀
郁而成黄者比故不可下唯当于表寒里湿中求
其治法宜发其表寒利其里湿可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发汗己热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为
黄所以然者寒湿抟聚适在躯壳之里故尔发黄
也里者在内之通称 …… (第 73a 页)
便自可愈也今乃无汗小便利是里之瘀热未深
表之郁遏犹甚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外发其
表内逐其湿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之邪得湿而不行所以热瘀身中而
发黄设泥里字岂有邪在里而反治其表之理哉
程应旄曰凡伤寒瘀 …… (第 74a 页)
而周身反不得汗也若小便利则从燥化必烦渴
宜白虎汤小便不利则从湿化必发黄宜茵蔯蒿
汤
(集/注) 喻昌 曰阳明病湿停热郁而烦渴有加势必发黄
然汗出热从外越则黄可免小便多热从下泄则
黄可免若误攻之其 …… (第 78b 页)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 曰表热里寒法当先救其里太阳经中亦用
四逆汤其在阳明更可知矣此条比前条虚寒更
甚故不但攻其热必 …… (第 88b 页)
两亡热邪乘燥传入阳明而生讝语讝语者胃热
阳也脉短者气衰阴也阳病见阴脉为阴胜于阳
故死也若脉不短为阴阳自和故不死也
(集/注) 喻昌 曰方注以此为太阳经脱简不知太阳经无 (第 97b 页)
矣势不得不用下法故欲发其汗者不可不早虑
及此也
(集/注) 喻昌 曰阳微者中风之脉阳微缓也阳实者伤寒
之脉阳𦂳实也阳绝即亡津液之互辞仲景每于
亡津液者悉名无 …… (第 19a 页)
也当与小承气汤和之以其结热未甚入里未深
也
(集/注) 喻昌 曰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皆是邪渐入里之
机故用小承气汤和之
程应旄曰吐下汗后而见烦證徵之于大便鞕 …… (第 26b 页)
(集/注)成无已曰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
烦今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则是胃有郁热也与
调胃承气汤以下其郁热
喻昌 曰胃气及津液既不由吐下而伤则心烦明
系胃中热炽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第 30b 页)
(注/)阳明病不大便发热汗多不止者虽无内实亦当
急下之盖因阳气大蒸于内恐致阴液暴亡于外
故以全津液为急务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集/注) 喻昌 曰汗多则津液外渗加以发热则津液尽随
热势蒸蒸腾达于外更无他法以止其汗惟有急
下一法引热势从大 …… (第 31a 页)
当下之候也转失气反屁出也胀满药寒之过也
哕亦寒伤胃也复鞕而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
叮咛之意
喻昌 曰若腹中气仍不转则不但用大承气大差
即小承气亦差矣
程知曰上条曰外欲解可攻里曰外未解未可与 …… (第 39a 页)
诸阳之本也阳虚故四肢扰乱失所倚也以独参
汤救之汗多者以参耆汤厥冷者以参附汤治之
愈者不少不可概谓阳极阴竭也
(集/注) 喻昌 曰此条举谵语之势重者为言而势重之中
复分二等剧者主死微者主生故以大承气汤下
之
程知曰娄 …… (第 43a 页)
急下也
喻昌 曰少阴有急下三法以救肾水一夲经水竭
一木邪涌水一土邪凌水阳明亦有急下三法以
救津液一汗多津越 …… (第 49a 页)
汤厥阴阳邪消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厥阴阴邪转
属阳明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则愈證既不同法
亦各异当详审而明辨之
(集/注) 喻昌 曰发热以上与前条同而汗出不恶寒反恶
热身重四者皆阳明之见證所以汗下烧针俱不 …… (第 58a 页)
(集/注)张兼善曰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曰此非
结热虽不大便而无潮热讝语可下之證当须审
慎勿以日数久而辄为攻下也
喻昌 曰寸缓关浮尺弱发热汗出恶寒纯是太阳
中风未罢之證设非误下何得心下痞结耶如不
误下而太阳證必渐 …… (第 65b 页)
(注/)阳明属胃开窍于口阳明有热故口燥也但欲漱
水不欲咽者虽燥而不渴知热在经而不在府在
血而不在气也热在经血迫血妄行必致衄也
(集/注) 喻昌 曰口中乾燥与渴异漱水不欲咽知不渴也
阳明病口燥但漱水不欲咽知邪入血分阳明之
脉起于鼻故知血得 …… (第 69a 页)
湿未解也夫表寒里湿郁而发黄自非热湿内瘀
郁而成黄者比故不可下唯当于表寒里湿中求
其治法宜发其表寒利其里湿可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发汗己热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为
黄所以然者寒湿抟聚适在躯壳之里故尔发黄
也里者在内之通称 …… (第 73a 页)
便自可愈也今乃无汗小便利是里之瘀热未深
表之郁遏犹甚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外发其
表内逐其湿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之邪得湿而不行所以热瘀身中而
发黄设泥里字岂有邪在里而反治其表之理哉
程应旄曰凡伤寒瘀 …… (第 74a 页)
而周身反不得汗也若小便利则从燥化必烦渴
宜白虎汤小便不利则从湿化必发黄宜茵蔯蒿
汤
(集/注) 喻昌 曰阳明病湿停热郁而烦渴有加势必发黄
然汗出热从外越则黄可免小便多热从下泄则
黄可免若误攻之其 …… (第 78b 页)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 曰表热里寒法当先救其里太阳经中亦用
四逆汤其在阳明更可知矣此条比前条虚寒更
甚故不但攻其热必 …… (第 88b 页)
两亡热邪乘燥传入阳明而生讝语讝语者胃热
阳也脉短者气衰阴也阳病见阴脉为阴胜于阳
故死也若脉不短为阴阳自和故不死也
(集/注) 喻昌 曰方注以此为太阳经脱简不知太阳经无 (第 97b 页)
(集/注)王肯堂曰凡头痛发热俱为在表惟此头痛发热
为少阳者何也以其脉弦细故知邪入少阳之界
也
喻昌 曰少阳伤寒禁发汗少阳中风禁吐下二义 …… (第 7b 页)
(集/注)方有执曰三阳俱见病而独从少阳小柴胡以为
治者太阳阳明之邪微少阳近里而里證见故从
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备也
喻昌 曰本当从三阳合并病之例而用表法但手 …… (第 16a 页)
胡汤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
必大便之鞕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集/注) 喻昌 曰阳微结者阳邪微结未尽散也旧注作阳
气衰微故邪气结聚大差果尔则头汗出为亡阳
之證非半表半里之 …… (第 28b 页)
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言当荡其热以和其
胃也不尔言未经极吐下也但欲呕至末申明上
文之意
喻昌 曰太阳病过经十馀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
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此 …… (第 38b 页)
故曰邪高痛下也邪从胸循胁入里里气上拒故
使呕也仲景重出此条仍主之以小柴胡汤者使
知法不外少阳不必另从厥阴血室中求治也
(集/注) 喻昌 曰四条皆互文见意也一云经水适来一云
经水适断一云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一云七
八日续得寒热发作 (第 48a 页)
为少阳者何也以其脉弦细故知邪入少阳之界
也
喻昌 曰少阳伤寒禁发汗少阳中风禁吐下二义 …… (第 7b 页)
(集/注)方有执曰三阳俱见病而独从少阳小柴胡以为
治者太阳阳明之邪微少阳近里而里證见故从
少阳一于和而三善备也
喻昌 曰本当从三阳合并病之例而用表法但手 …… (第 16a 页)
胡汤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
必大便之鞕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集/注) 喻昌 曰阳微结者阳邪微结未尽散也旧注作阳
气衰微故邪气结聚大差果尔则头汗出为亡阳
之證非半表半里之 …… (第 28b 页)
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言当荡其热以和其
胃也不尔言未经极吐下也但欲呕至末申明上
文之意
喻昌 曰太阳病过经十馀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
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此 …… (第 38b 页)
故曰邪高痛下也邪从胸循胁入里里气上拒故
使呕也仲景重出此条仍主之以小柴胡汤者使
知法不外少阳不必另从厥阴血室中求治也
(集/注) 喻昌 曰四条皆互文见意也一云经水适来一云
经水适断一云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一云七
八日续得寒热发作 (第 48a 页)
逆汤温中胜寒救表宜桂枝汤调荣和卫也
(集/注)王三阳曰此證当照顾协热利须审其利之色何
如与势之缓急不可轻投四逆桂枝也
喻昌 曰攻里必须先表后里始无倒行逆施之患
惟在里之阴寒极盛不得不急救其里俟里證稍 …… (第 11b 页)
后表不解腹满大痛者乃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之
实满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盖以里急先攻里后
和表也
(集/注) 喻昌 曰减不足言四字形容腹满如绘见满至十
分即减去一二分不足杀其势也此所以纵有外
邪未解而当下无疑 …… (第 14b 页)
(集/注)赵嗣真曰太阴腹满證有三有次第传经之邪有
直入中寒之邪有下后内陷之邪不可不辨
喻昌 曰太阳病之误下其变皆在胸胁以上此之
误下而腹满时痛无胸胁等證则其邪已入阴位
所以属在太阴也仍 …… (第 17a 页)
鞕者不论在阴在阳凡脉弱皆不可轻下也
(集/注)程知曰此言太阴脉弱恐续自利虽有腹痛不宜
用攻与建中汤相发明也
喻昌 曰此段叮咛与阳明篇中互相发明阳明曰 …… (第 19b 页)
(集/注)程知曰伤寒阴邪也故自利宜用四逆伤风阳邪
也故烦痛见于四肢凡太阴病脉浮者多是太阴
中风
喻昌 曰微涩之中更察其脉之长而不短知元气
未漓其病当自愈也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注/)邪之解也 (第 22b 页)
(集/注)王三阳曰此證当照顾协热利须审其利之色何
如与势之缓急不可轻投四逆桂枝也
喻昌 曰攻里必须先表后里始无倒行逆施之患
惟在里之阴寒极盛不得不急救其里俟里證稍 …… (第 11b 页)
后表不解腹满大痛者乃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之
实满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盖以里急先攻里后
和表也
(集/注) 喻昌 曰减不足言四字形容腹满如绘见满至十
分即减去一二分不足杀其势也此所以纵有外
邪未解而当下无疑 …… (第 14b 页)
(集/注)赵嗣真曰太阴腹满證有三有次第传经之邪有
直入中寒之邪有下后内陷之邪不可不辨
喻昌 曰太阳病之误下其变皆在胸胁以上此之
误下而腹满时痛无胸胁等證则其邪已入阴位
所以属在太阴也仍 …… (第 17a 页)
鞕者不论在阴在阳凡脉弱皆不可轻下也
(集/注)程知曰此言太阴脉弱恐续自利虽有腹痛不宜
用攻与建中汤相发明也
喻昌 曰此段叮咛与阳明篇中互相发明阳明曰 …… (第 19b 页)
(集/注)程知曰伤寒阴邪也故自利宜用四逆伤风阳邪
也故烦痛见于四肢凡太阴病脉浮者多是太阴
中风
喻昌 曰微涩之中更察其脉之长而不短知元气
未漓其病当自愈也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注/)邪之解也 (第 22b 页)
者以非表寒之饮也故惟主以真武汤温寒以制
水也
(集/注) 喻昌 曰太阳篇中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阳用真武
矣兹少阴之水湿上逆仍用真武以镇摄之可见
太阳膀胱与少阴肾 …… (第 29a 页)
(集/注)程知曰前条通脉四逆汤是里寒外热手足逆冷
而脉不至者也此条用灸法是里寒外热手足不
逆冷而脉不至者也少阴动脉在足内踝
喻昌 曰前条背恶寒之證灸后用附子汤阴寒内
凝非一灸所能胜也此条手足反热祗是阴内阳
外故但灸本经引之 …… (第 36b 页)
卧虽系少阴證而不至于死若下利不止手足逆
冷不回是有阴无阳即不吐利躁烦亦不可治也
(集/注) 喻昌 曰阴盛无阳即用四逆等法回阳气于无何
有之乡其不能回者多矣故曰不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 …… (第 40b 页)
而利止乃阳脱而利尽也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注/)少阴病但欲寐息平气和顺也今息高气促逆也
凡病卧而息高气促者多死
(集/注) 喻昌 曰六七日字辨證最细盖经传少阴而息高
与二三日太阳作喘之表證迥殊也 …… (第 43b 页)
心注胸中是以少阴之热邪上逆则所过之处无
不病也以猪肤汤主之解少阴上焦之热兼止下
焦之利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咽痛胸满心烦此少阴热邪充斥上
下中间无所不到寒下之药不可用矣故立猪肤
汤一法也盖阳微者 …… (第 56b 页)
微邪可与甘草汤缓泻其少阴之热也若不愈者
与桔梗汤即甘草汤加桔梗以开郁热不用苦寒
者恐其热郁于阴经也
(集/注) 喻昌 曰用甘草者和缓其势用桔梗者开提其邪
也此在二三日他證未具故可用之若五六日则
少阴之下利呕逆诸 …… (第 57b 页)
而下焦滑脱可知矣故以桃花汤主之益中以固
脱也
(集/注)成无巳曰要略云阳證内热则溢出鲜血阴證内
寒则下紫黑如豚肝也
喻昌 曰治下必先固中中气不下坠则滑脱无源
而自止注家见用乾姜谓是寒邪伤胃不知热邪 (第 62a 页)
水也
(集/注) 喻昌 曰太阳篇中厥逆筋惕肉瞤而亡阳用真武
矣兹少阴之水湿上逆仍用真武以镇摄之可见
太阳膀胱与少阴肾 …… (第 29a 页)
(集/注)程知曰前条通脉四逆汤是里寒外热手足逆冷
而脉不至者也此条用灸法是里寒外热手足不
逆冷而脉不至者也少阴动脉在足内踝
喻昌 曰前条背恶寒之證灸后用附子汤阴寒内
凝非一灸所能胜也此条手足反热祗是阴内阳
外故但灸本经引之 …… (第 36b 页)
卧虽系少阴證而不至于死若下利不止手足逆
冷不回是有阴无阳即不吐利躁烦亦不可治也
(集/注) 喻昌 曰阴盛无阳即用四逆等法回阳气于无何
有之乡其不能回者多矣故曰不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 …… (第 40b 页)
而利止乃阳脱而利尽也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注/)少阴病但欲寐息平气和顺也今息高气促逆也
凡病卧而息高气促者多死
(集/注) 喻昌 曰六七日字辨證最细盖经传少阴而息高
与二三日太阳作喘之表證迥殊也 …… (第 43b 页)
心注胸中是以少阴之热邪上逆则所过之处无
不病也以猪肤汤主之解少阴上焦之热兼止下
焦之利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咽痛胸满心烦此少阴热邪充斥上
下中间无所不到寒下之药不可用矣故立猪肤
汤一法也盖阳微者 …… (第 56b 页)
微邪可与甘草汤缓泻其少阴之热也若不愈者
与桔梗汤即甘草汤加桔梗以开郁热不用苦寒
者恐其热郁于阴经也
(集/注) 喻昌 曰用甘草者和缓其势用桔梗者开提其邪
也此在二三日他證未具故可用之若五六日则
少阴之下利呕逆诸 …… (第 57b 页)
而下焦滑脱可知矣故以桃花汤主之益中以固
脱也
(集/注)成无巳曰要略云阳證内热则溢出鲜血阴證内
寒则下紫黑如豚肝也
喻昌 曰治下必先固中中气不下坠则滑脱无源
而自止注家见用乾姜谓是寒邪伤胃不知热邪 (第 62a 页)
(集/注)方有执曰金匮云水停心下甚则悸者是悸为水
甚而厥则寒甚也寒无象而水有形水去则寒消
而厥亦愈入胃者水能渗土也
喻昌 曰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
心下悸者明系饮水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渍胃先
用茯苓甘草汤治水 …… (第 7b 页)
通脉附子等汤临證者酌而用之可也
(集/注)方有执曰脉微而厥统言之也肤冷言不独手足
以见阳气内陷也藏厥言非在经也
喻昌 曰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为
藏厥蛔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藏厥藏
厥用四逆及灸法其 …… (第 10a 页)
(集/注)成无己曰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之十指足之
三阴三阳相接于足之十指阳气内陷不与阴相
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也
喻昌 曰厥阴證仲景总不欲下无非欲邪还于表
使阴从阳解也此但举最不可下之二端以严其 …… (第 19a 页)
厥冷胸满而烦饥不能食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涌
其在上之邪则满可消而厥可回矣
(集/注) 喻昌 曰此与太阳之结胸迥殊其脉乍紧其邪亦
必乍结故用瓜蒂散涌载其邪而出斯阳邪仍从
阳解耳
程应 …… (第 25a 页)
灸法斯通阳而不助热回厥而不伤阴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脉促则阳气跼蹐可知更加手足厥
逆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故宜灸以通阳
也
张璐曰手 …… (第 27a 页)
之血故必便脓血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谓热邪
下利而不复上病咽痛也可知下利止其喉为痹
者谓热邪已上病咽痛即不复病下利也
(集/注) 喻昌 曰先厥后热下利止其病为欲愈矣乃反汗
出咽中痛是热邪有馀上攻咽喉而为痹也既发
热虽无汗为其阳已 …… (第 33a 页)
(注/)厥阴热利寸脉当沉数今寸脉反浮数是热在外
而不在内也尺中自涩者是在外之热不解乘下
利入里伤及其阴热与血瘀必圊脓血也
(集/注) 喻昌 曰脉见浮数若是邪还于表则尺脉自和今
尺中自涩乃热邪抟结于阴分虽寸口得阳脉究 …… (第 35b 页)
凡下利之證发热脉大者是邪盛为未止也脉微
弱数者是邪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
知滞下脉大身热者必死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而脉沉弦主里急后重成滞下之證
即今所称痢證也脉大者即沉弦中之大脉微弱
数者即沉弦中之微 …… (第 36b 页)
必微必不似不解之冒厥而甚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脉沉迟里寒也面少赤有微热是仍
兼外邪必从汗解但戴阳之證必见微厥此中大
伏危机其用法当迥 …… (第 41b 页)
(集/注)方有执曰下利故曰里寒阴不守也外热故汗出
阳不固也通脉四逆救表里通血气而复阴阳者
也
喻昌 曰上条辨證此条用药互相发明然不但此
也少阴病下利清谷面色赤者已用此法矣
吴人驹曰有协热下利者 …… (第 42b 页)
阴使汗利止而厥冷还则犹可生也已上三条皆
厥阴少阴同病因少阴寒甚故俱从少阴主治也
(集/注) 喻昌 曰此證无外热相错其为阴寒易明然既云
大汗大下则阴津亦亡但此际不得不以救阳为
急阳回方可徐救其 (第 44a 页)
甚而厥则寒甚也寒无象而水有形水去则寒消
而厥亦愈入胃者水能渗土也
喻昌 曰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
心下悸者明系饮水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渍胃先
用茯苓甘草汤治水 …… (第 7b 页)
通脉附子等汤临證者酌而用之可也
(集/注)方有执曰脉微而厥统言之也肤冷言不独手足
以见阳气内陷也藏厥言非在经也
喻昌 曰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为
藏厥蛔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藏厥藏
厥用四逆及灸法其 …… (第 10a 页)
(集/注)成无己曰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之十指足之
三阴三阳相接于足之十指阳气内陷不与阴相
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也
喻昌 曰厥阴證仲景总不欲下无非欲邪还于表
使阴从阳解也此但举最不可下之二端以严其 …… (第 19a 页)
厥冷胸满而烦饥不能食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涌
其在上之邪则满可消而厥可回矣
(集/注) 喻昌 曰此与太阳之结胸迥殊其脉乍紧其邪亦
必乍结故用瓜蒂散涌载其邪而出斯阳邪仍从
阳解耳
程应 …… (第 25a 页)
灸法斯通阳而不助热回厥而不伤阴也
(集/注) 喻昌 曰伤寒脉促则阳气跼蹐可知更加手足厥
逆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故宜灸以通阳
也
张璐曰手 …… (第 27a 页)
之血故必便脓血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谓热邪
下利而不复上病咽痛也可知下利止其喉为痹
者谓热邪已上病咽痛即不复病下利也
(集/注) 喻昌 曰先厥后热下利止其病为欲愈矣乃反汗
出咽中痛是热邪有馀上攻咽喉而为痹也既发
热虽无汗为其阳已 …… (第 33a 页)
(注/)厥阴热利寸脉当沉数今寸脉反浮数是热在外
而不在内也尺中自涩者是在外之热不解乘下
利入里伤及其阴热与血瘀必圊脓血也
(集/注) 喻昌 曰脉见浮数若是邪还于表则尺脉自和今
尺中自涩乃热邪抟结于阴分虽寸口得阳脉究 …… (第 35b 页)
凡下利之證发热脉大者是邪盛为未止也脉微
弱数者是邪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
知滞下脉大身热者必死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而脉沉弦主里急后重成滞下之證
即今所称痢證也脉大者即沉弦中之大脉微弱
数者即沉弦中之微 …… (第 36b 页)
必微必不似不解之冒厥而甚也
(集/注) 喻昌 曰下利脉沉迟里寒也面少赤有微热是仍
兼外邪必从汗解但戴阳之證必见微厥此中大
伏危机其用法当迥 …… (第 41b 页)
(集/注)方有执曰下利故曰里寒阴不守也外热故汗出
阳不固也通脉四逆救表里通血气而复阴阳者
也
喻昌 曰上条辨證此条用药互相发明然不但此
也少阴病下利清谷面色赤者已用此法矣
吴人驹曰有协热下利者 …… (第 42b 页)
阴使汗利止而厥冷还则犹可生也已上三条皆
厥阴少阴同病因少阴寒甚故俱从少阴主治也
(集/注) 喻昌 曰此證无外热相错其为阴寒易明然既云
大汗大下则阴津亦亡但此际不得不以救阳为
急阳回方可徐救其 (第 44a 页)
喘满自愈矣
(集/注) 喻昌 曰两经合病当用两经之药何得专用麻黄
汤耶盖太阳阳明两邪相合邪攻其胃不呕则利
故用葛根汤今邪攻 …… (第 7b 页)
汤
(集/注) 喻昌 曰并病二条皆是太阳阳明上条初入阳明
太阳之邪未彻故仍宜汗之此条已入阳明太阳
證罢而尽归并阳明 …… (第 17b 页)
(集/注)方有执曰并犹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轻重多寡
之不同谓之并盖少阳间隔阳明去太阳远故但
兼并也
喻昌 曰少阳之脉络胁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
结胸證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所以泻 …… (第 18b 页)
入里则为结胸心下鞕少阳半里之邪乘虚入里
则为下利不止上下俱病而阳明之居中者遂至
水浆不入而心烦也
喻昌 曰并病即不误用汗下已如结胸心下痞鞕
矣况又误下乎故比太阳一经误下之变殆有甚
焉其人心烦似不了 (第 21a 页)
(集/注) 喻昌 曰两经合病当用两经之药何得专用麻黄
汤耶盖太阳阳明两邪相合邪攻其胃不呕则利
故用葛根汤今邪攻 …… (第 7b 页)
汤
(集/注) 喻昌 曰并病二条皆是太阳阳明上条初入阳明
太阳之邪未彻故仍宜汗之此条已入阳明太阳
證罢而尽归并阳明 …… (第 17b 页)
(集/注)方有执曰并犹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轻重多寡
之不同谓之并盖少阳间隔阳明去太阳远故但
兼并也
喻昌 曰少阳之脉络胁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
结胸證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所以泻 …… (第 18b 页)
入里则为结胸心下鞕少阳半里之邪乘虚入里
则为下利不止上下俱病而阳明之居中者遂至
水浆不入而心烦也
喻昌 曰并病即不误用汗下已如结胸心下痞鞕
矣况又误下乎故比太阳一经误下之变殆有甚
焉其人心烦似不了 (第 21a 页)
太甚正气逆乱故哕经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
盛则动故手足躁扰捻衣摸床也小便利者是阴
未竭犹可治也
喻昌 曰此證阳邪挟火扰乱阴分而亡其阴与前
二条亡阳證天渊悬绝观阳盛欲衄身体枯燥诸
句则知此證宜急驱 …… (第 8a 页)
伤其阳复伤其阴故难治与麻黄升麻汤以升阳
调下清热滋阴盖传经热邪从外入于内者仍当
从内出于外也故曰汗出愈
喻昌 曰寸脉沉而迟明是阳去入阴之故非阳气
衰微可拟故虽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
其不得为纯阴无阳 …… (第 16a 页)
陷胸以高下缓急别之诸泻心汤以寒热虚实辨
之半芩治痰芩连降逆栀豉涌虚烦参附回阳虚
下后大法备于斯矣
喻昌 曰八九日过经乃下之可谓慎矣孰知外邪
未尽乘虚而陷邪方在表里其患已及于神明于
此而补天浴日岂复 …… (第 19b 页)
缩使然不得眠者阳气不能行于阴也凡此所见
之病皆阳盛阴微之危證谁谓衄家可轻发其汗
耶
(集/注) 喻昌 曰目得血而能视汗为血液衄血之人清阳 …… (第 22a 页)
愈虚外风乘袭即不受外风筋失液养亦必致项
强反张而成痉病也
(集/注) 喻昌 曰身疼痛为寒伤荣之證本当发汗疮疡之
人肌表素虚荣血暗耗更发其汗则外风袭虚内
血不荣必致颈项强 …… (第 25a 页)
实而加以火则愈实是为逐实然血已耗散脉中
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有力矣故致焦骨伤筋血
难复也
(集/注) 喻昌 曰脉微而数阴虚多热之徵也此而灸之则 …… (第 28a 页)
需也
(集/注) 喻昌 曰篇中误服大青龙汤厥逆筋愓肉瞤而亡
阳者乃汗多所致故用真武汤救之此以火迫劫
而亡阳者乃方寸元 …… (第 32a 页)
躁一證独不除者盖因汗下大伤津液而然也故
用桂枝甘草以救表龙骨牡蛎以固中不治烦躁
而烦躁自愈也
(集/注) 喻昌 曰此證误而又误虽无惊狂等变然烦躁则
外邪未尽之候亦真阳欲亡之机也
程应旄曰火逆下之里气虚矣不 (第 33a 页)
盛则动故手足躁扰捻衣摸床也小便利者是阴
未竭犹可治也
喻昌 曰此證阳邪挟火扰乱阴分而亡其阴与前
二条亡阳證天渊悬绝观阳盛欲衄身体枯燥诸
句则知此證宜急驱 …… (第 8a 页)
伤其阳复伤其阴故难治与麻黄升麻汤以升阳
调下清热滋阴盖传经热邪从外入于内者仍当
从内出于外也故曰汗出愈
喻昌 曰寸脉沉而迟明是阳去入阴之故非阳气
衰微可拟故虽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
其不得为纯阴无阳 …… (第 16a 页)
陷胸以高下缓急别之诸泻心汤以寒热虚实辨
之半芩治痰芩连降逆栀豉涌虚烦参附回阳虚
下后大法备于斯矣
喻昌 曰八九日过经乃下之可谓慎矣孰知外邪
未尽乘虚而陷邪方在表里其患已及于神明于
此而补天浴日岂复 …… (第 19b 页)
缩使然不得眠者阳气不能行于阴也凡此所见
之病皆阳盛阴微之危證谁谓衄家可轻发其汗
耶
(集/注) 喻昌 曰目得血而能视汗为血液衄血之人清阳 …… (第 22a 页)
愈虚外风乘袭即不受外风筋失液养亦必致项
强反张而成痉病也
(集/注) 喻昌 曰身疼痛为寒伤荣之證本当发汗疮疡之
人肌表素虚荣血暗耗更发其汗则外风袭虚内
血不荣必致颈项强 …… (第 25a 页)
实而加以火则愈实是为逐实然血已耗散脉中
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有力矣故致焦骨伤筋血
难复也
(集/注) 喻昌 曰脉微而数阴虚多热之徵也此而灸之则 …… (第 28a 页)
需也
(集/注) 喻昌 曰篇中误服大青龙汤厥逆筋愓肉瞤而亡
阳者乃汗多所致故用真武汤救之此以火迫劫
而亡阳者乃方寸元 …… (第 32a 页)
躁一證独不除者盖因汗下大伤津液而然也故
用桂枝甘草以救表龙骨牡蛎以固中不治烦躁
而烦躁自愈也
(集/注) 喻昌 曰此證误而又误虽无惊狂等变然烦躁则
外邪未尽之候亦真阳欲亡之机也
程应旄曰火逆下之里气虚矣不 (第 33a 页)
所以戒人慎之
喻昌 曰麻黄加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
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不可以火攻者反增发热
也
麻黄加术汤方 (第 33b 页)
喻昌 曰麻黄加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
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不可以火攻者反增发热
也
麻黄加术汤方 (第 33b 页)
右七味水煎服
(集/注) 喻昌 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
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
立黄耆建中汤急建 (第 33b 页)
(集/注) 喻昌 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
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
立黄耆建中汤急建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