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中大夫言之或云诸侯之国无中大夫
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
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注皆象星辰之大小也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
(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视犹比也 元善 也善士谓命士也)
(陆氏佃曰此与孟子所言各差一等非不同也孟子/言受地尔盖天子之卿之田视伯即受地视侯 (第 34b 页)
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
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注皆象星辰之大小也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
(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视犹比也 元善 也善士谓命士也)
(陆氏佃曰此与孟子所言各差一等非不同也孟子/言受地尔盖天子之卿之田视伯即受地视侯 (第 34b 页)
盖畿外诸侯公用在君十卿禄外畿内之臣公用皆
出于天子赋内不必取于其私故视其禄而已足非
视其国方百里方七十里五十里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 元善 也善士命士也 孔氏颖达
曰案周礼注天子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所
以皆称元士异于诸侯也诸侯伯之士 (第 21b 页)
出于天子赋内不必取于其私故视其禄而已足非
视其国方百里方七十里五十里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 元善 也善士命士也 孔氏颖达
曰案周礼注天子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所
以皆称元士异于诸侯也诸侯伯之士 (第 21b 页)
燕礼在寝此于大寝故知燕也爵赏公事与众共之
故在正庙燕劳私礼主于欢心故在路寝 方氏悫
曰 元善 也求其信善无凶荒也后言择元日命民社
此言以元日择日有司之事以日天子之事凡日皆
择而后以之此以尊卑 (第 36b 页)
故在正庙燕劳私礼主于欢心故在路寝 方氏悫
曰 元善 也求其信善无凶荒也后言择元日命民社
此言以元日择日有司之事以日天子之事凡日皆
择而后以之此以尊卑 (第 36b 页)
之顺如水之从何蛊之不可治又其卦上刚而下
柔上刚则果决而有行下柔则易使如此而治蛊
则 元善 大亨而天下治矣若是上柔下刚君弱臣
强安能治天下之事巽而止举事皆然既巽顺曲
折不逆人心又须中有 (第 17b 页)
柔上刚则果决而有行下柔则易使如此而治蛊
则 元善 大亨而天下治矣若是上柔下刚君弱臣
强安能治天下之事巽而止举事皆然既巽顺曲
折不逆人心又须中有 (第 17b 页)
有宁宇(宁安也宇居/也 同上)
天子之田方千里(象日月之大亦取略同也此/谓县内以禄公卿大夫元士)公侯田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
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
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皆/象)
(星辰之大小也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视犹比也 元善 也)
(善士谓命士也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殷有鬼/侯梅伯则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周武王初定天下更)
( (第 5a 页)
天子之田方千里(象日月之大亦取略同也此/谓县内以禄公卿大夫元士)公侯田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
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
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皆/象)
(星辰之大小也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视犹比也 元善 也)
(善士谓命士也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殷有鬼/侯梅伯则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周武王初定天下更)
( (第 5a 页)
(或各私其国曲防遏籴州牧所以通其利也养民者/视年之上下而为之备视地之丰歉而为之通周知)
(民之贫弱孤寡而为之恤不使民食之后时也崇厚/道德信任 元善 畏恶壬佞率诸侯者如此则当时风)
(俗治体可知矣蛮夷率服推言其效也○孙氏继有/曰上四岳总外治于内者此 (第 40a 页)
(民之贫弱孤寡而为之恤不使民食之后时也崇厚/道德信任 元善 畏恶壬佞率诸侯者如此则当时风)
(俗治体可知矣蛮夷率服推言其效也○孙氏继有/曰上四岳总外治于内者此 (第 40a 页)
者夫谓五阳也上阴妇也妇而比夫当然之理不先
而后凶之道也○来矣鲜曰比刚中在上故有三德
而人来亲辅也刚中则私欲无所留所以为 元善 者
此也刚中则健而不息所以为永者此也刚中则正
固而不偏所以为贞者此也盖八卦正位坎在五所
以有此 (第 33a 页)
而后凶之道也○来矣鲜曰比刚中在上故有三德
而人来亲辅也刚中则私欲无所留所以为 元善 者
此也刚中则健而不息所以为永者此也刚中则正
固而不偏所以为贞者此也盖八卦正位坎在五所
以有此 (第 33a 页)
见有体可言而又说通说畅说发此内外卦取象不同之故畅与发皆通理之妙畅是理之通于一身者发是理之通于外见者皆 元善
在中之妙善固美也畅者畅此美发者发此美此美无间于中外故曰美之至此段独不释吉字则知周易所重在理而不在占故 (第 23a 页)
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当萃之时有位则与四之
不当者不同足以致天下之萃而无咎矣然有四分
其权故或有匪孚者必修其 元善 永长正固之德则
无思不服而悔可亡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有位而犹匪孚志未光大故反己修德为要也
上 (第 28b 页)
不当者不同足以致天下之萃而无咎矣然有四分
其权故或有匪孚者必修其 元善 永长正固之德则
无思不服而悔可亡也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有位而犹匪孚志未光大故反己修德为要也
上 (第 28b 页)
五则横图所谓十六生三十二之第五画也于六画
固已在天矣而况备四德而当大有离为雉有飞象
不谓之飞龙在天乎光天化日 元善 亨嘉惟大人所
以能大其所有外王化以为高便非顺天休命之君
子盖有大人之德者未有不利见者也
上九亢龙 (第 4b 页)
固已在天矣而况备四德而当大有离为雉有飞象
不谓之飞龙在天乎光天化日 元善 亨嘉惟大人所
以能大其所有外王化以为高便非顺天休命之君
子盖有大人之德者未有不利见者也
上九亢龙 (第 4b 页)
苟其信之惟以道自处明哲保身其斯之谓与故断
其凶于义而归其功于明也
九五孚于嘉吉(之震/)
文言谓 元善 亨嘉是嘉即亨之嘉也盖卦备四德而
爻得正位者初即元二即亨也故革之二孔子以为
行有嘉可以知随之二矣随 (第 5b 页)
其凶于义而归其功于明也
九五孚于嘉吉(之震/)
文言谓 元善 亨嘉是嘉即亨之嘉也盖卦备四德而
爻得正位者初即元二即亨也故革之二孔子以为
行有嘉可以知随之二矣随 (第 5b 页)
物之大与人之大者君皆有之故曰大有也所有者
大必以大道治之五柔而虚虚则虑其不诚柔则虑
其不行夫离之中虚原以含乾元也 元善 在心积而
能诚又以乾健亨之使天德实于中王道行于外则
物之大者常保其丰人之大者皆为我用矣此治有
(第 46b 页)
大必以大道治之五柔而虚虚则虑其不诚柔则虑
其不行夫离之中虚原以含乾元也 元善 在心积而
能诚又以乾健亨之使天德实于中王道行于外则
物之大者常保其丰人之大者皆为我用矣此治有
(第 46b 页)
吉也也字引起下二句之辞言比之吉也以比辅而
下顺从也辅谓众阴皆附下顺从谓坤与四群阴相
从槩从体象释卦名刚中谓九五九五乾阳正位故
有 元善 永久贞固之德上下应九居尊而群阴从有
归附不已之意其道穷谓上六人皆归而已独后失
比之道穷无所之故凶 (第 10b 页)
下顺从也辅谓众阴皆附下顺从谓坤与四群阴相
从槩从体象释卦名刚中谓九五九五乾阳正位故
有 元善 永久贞固之德上下应九居尊而群阴从有
归附不已之意其道穷谓上六人皆归而已独后失
比之道穷无所之故凶 (第 10b 页)
与朋友讲习义理以
兑口说心说之至正者也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说之道以无比无应为和初阳在下 元善 未漓物交
未起二亦阳爻无私比也四亦刚正无客感也以此
而说何所乖戾顺天应人和之至矣其吉可知行未 (第 66a 页)
兑口说心说之至正者也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说之道以无比无应为和初阳在下 元善 未漓物交
未起二亦阳爻无私比也四亦刚正无客感也以此
而说何所乖戾顺天应人和之至矣其吉可知行未 (第 6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