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禮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易自不在于诗时中之义也
又问或云心既未发自是在中何必言在某曰不然
朱子注不动心曰心有主则能不动 陆道威 云心无
主固动即心有主之时亦未必能不动譬如人家猝
有贼至主人虽在亦未必皆能镇定此主人弱故也
欲 …… (第 2a 页)
分邪正正惟以心别有在故又有邪正耳曾心在而犹
或有邪正乎
又问 明末陆道威(名世仪) 作思辨录有论至诚无息者
(第 3b 页)
道威 曰向来曾体验未发否曰未也曰不体认未发
工夫终有间断处或人思之不得转问如何体认未
发曰某初时用力于 …… (第 3b 页)
上用力其说何如
曰以圣道沦亡异学充斥之际得此一人焉能赤手抟
兕投足蹋浪历历举生平功力而指数之岂非豪杰之
士特其间进步有可商处夫自随时随事体验精察以
臻于慎独可谓入学得要功矣乃复舍慎独而更求进
境则展转摸索支离轇轕之病反从此生然且摸索不
已势不至徘徊岐路流入异学而不止向非力强机捷
挽银河而倒掣之则走险之车几驾矣揆其弊皆由
于朱氏章句误以慎独之前又加以不睹不闻戒慎恐
惧一层遂使幽独之中又求幽独工夫境界一往茫昧 道威 之学其多所曲折不能直致者亦正坐此予试以
往昔言学见诸笔札者一印证之
不睹不闻只是一独戒慎恐惧只是一慎 (第 5b 页)
又问或云心既未发自是在中何必言在某曰不然
朱子注不动心曰心有主则能不动 陆道威 云心无
主固动即心有主之时亦未必能不动譬如人家猝
有贼至主人虽在亦未必皆能镇定此主人弱故也
欲 …… (第 2a 页)
分邪正正惟以心别有在故又有邪正耳曾心在而犹
或有邪正乎
又问 明末陆道威(名世仪) 作思辨录有论至诚无息者
(第 3b 页)
道威 曰向来曾体验未发否曰未也曰不体认未发
工夫终有间断处或人思之不得转问如何体认未
发曰某初时用力于 …… (第 3b 页)
上用力其说何如
曰以圣道沦亡异学充斥之际得此一人焉能赤手抟
兕投足蹋浪历历举生平功力而指数之岂非豪杰之
士特其间进步有可商处夫自随时随事体验精察以
臻于慎独可谓入学得要功矣乃复舍慎独而更求进
境则展转摸索支离轇轕之病反从此生然且摸索不
已势不至徘徊岐路流入异学而不止向非力强机捷
挽银河而倒掣之则走险之车几驾矣揆其弊皆由
于朱氏章句误以慎独之前又加以不睹不闻戒慎恐
惧一层遂使幽独之中又求幽独工夫境界一往茫昧 道威 之学其多所曲折不能直致者亦正坐此予试以
往昔言学见诸笔札者一印证之
不睹不闻只是一独戒慎恐惧只是一慎 (第 5b 页)
此教泽哉近阅陆氏思辨录颇有解释敢举论学者
数条(别载)并论乐一条敬问云云
塨问 陆世仪道威 思辨录云太常有雅乐部其乐工
能为雅奏礼乐志记其搏拊之法琴中取声止用实
声散声并不用吟绰汎音之类想 (第 20a 页)
古法当去此不远
塨习乐后亦疑琴中吟猱绰注则自为一音难与众
乐器相和 道威 所论或琴在正乐中亦止当用工尺
五声与弹三弦琵琶等法全耳何如
曰丝部惟瑟器能备正变清浊之音以其弦多也 (第 20a 页)
下此
则自琴七弦以至五弦四弦(琵琶)三弦(鼗)二弦(提琴)其有实
声散声者则但以实散声应之如弦数不足或随便接
逐则不得不搀用左指之音以虚作实观二弦提琴纯
用猱绰而亦能与众乐器相和岂琴之吟汎而反不然
此又矫枉过直矣但 道威 此说一破庸俗有声无词之
习是深于审乐者其说不可不存耳
李氏京邸寓书问乐(并书略)
塨前奉宁府五声 …… (第 20b 页)
弦不得兼清者一
则调声至九声而足一则六弦即宫清藉此以间之否
则羽与宫相接恐乱音也此右手散声法也旧曾举 陆
道威 乐说来问谓太常雅乐部只用散声实声此正散
声也若左手实声则凡大小弦相间或间一如一三九
徽三一十徽或间二 (第 22a 页)
数条(别载)并论乐一条敬问云云
塨问 陆世仪道威 思辨录云太常有雅乐部其乐工
能为雅奏礼乐志记其搏拊之法琴中取声止用实
声散声并不用吟绰汎音之类想 (第 20a 页)
古法当去此不远
塨习乐后亦疑琴中吟猱绰注则自为一音难与众
乐器相和 道威 所论或琴在正乐中亦止当用工尺
五声与弹三弦琵琶等法全耳何如
曰丝部惟瑟器能备正变清浊之音以其弦多也 (第 20a 页)
下此
则自琴七弦以至五弦四弦(琵琶)三弦(鼗)二弦(提琴)其有实
声散声者则但以实散声应之如弦数不足或随便接
逐则不得不搀用左指之音以虚作实观二弦提琴纯
用猱绰而亦能与众乐器相和岂琴之吟汎而反不然
此又矫枉过直矣但 道威 此说一破庸俗有声无词之
习是深于审乐者其说不可不存耳
李氏京邸寓书问乐(并书略)
塨前奉宁府五声 …… (第 20b 页)
弦不得兼清者一
则调声至九声而足一则六弦即宫清藉此以间之否
则羽与宫相接恐乱音也此右手散声法也旧曾举 陆
道威 乐说来问谓太常雅乐部只用散声实声此正散
声也若左手实声则凡大小弦相间或间一如一三九
徽三一十徽或间二 (第 22a 页)
天子之家与诸侯大夫之家本支蕃衍其为家人
者众矣苟无所以处之之方则彼我之间不得分
愿一家之中未免偏陂其何以治国平天下故林
次崖云齐家亦要兼化之处之说可见絜矩之道
家亦有之如周礼畿内三等采地之制亲王子弟
百里为大都次疏者五十里为小都次疏者二十
五里为家邑是也但广土众民所以处之者更须
推得周遍故特于治国言之耳
陆道威(名世仪苏州太仓人) 思辨录云周礼是治国之书盖
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于王畿以内故书中所详
止于一国之事使诸侯各如是以治其国则 (第 21b 页)
天子之家与诸侯大夫之家本支蕃衍其为家人
者众矣苟无所以处之之方则彼我之间不得分
愿一家之中未免偏陂其何以治国平天下故林
次崖云齐家亦要兼化之处之说可见絜矩之道
家亦有之如周礼畿内三等采地之制亲王子弟
百里为大都次疏者五十里为小都次疏者二十
五里为家邑是也但广土众民所以处之者更须
推得周遍故特于治国言之耳
陆道威(名 世仪 苏州太仓人)思辨录云周礼是治国之书盖
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于王畿以内故书中所详
止于一国之事使诸侯各如 (第 21b 页)
者众矣苟无所以处之之方则彼我之间不得分
愿一家之中未免偏陂其何以治国平天下故林
次崖云齐家亦要兼化之处之说可见絜矩之道
家亦有之如周礼畿内三等采地之制亲王子弟
百里为大都次疏者五十里为小都次疏者二十
五里为家邑是也但广土众民所以处之者更须
推得周遍故特于治国言之耳
陆道威(名世仪苏州太仓人) 思辨录云周礼是治国之书盖
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于王畿以内故书中所详
止于一国之事使诸侯各如是以治其国则 (第 21b 页)
天子之家与诸侯大夫之家本支蕃衍其为家人
者众矣苟无所以处之之方则彼我之间不得分
愿一家之中未免偏陂其何以治国平天下故林
次崖云齐家亦要兼化之处之说可见絜矩之道
家亦有之如周礼畿内三等采地之制亲王子弟
百里为大都次疏者五十里为小都次疏者二十
五里为家邑是也但广土众民所以处之者更须
推得周遍故特于治国言之耳
陆道威(名 世仪 苏州太仓人)思辨录云周礼是治国之书盖
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于王畿以内故书中所详
止于一国之事使诸侯各如 (第 2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郊社禘祫问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李塨问 陆道威 曰南北郊分祀之说始自汉武时词
臣宽舒等一议后又引周礼大司乐文附会其说以
为古者天子冬至祀天于圜丘 …… (第 1a 页)
自出得立太祖庙外此则一如
祭法祇立考庙王考庙皇考庙三亲而止则此所请者
是凡大夫非宗卿宗大夫耳
又问 陆道威 云五年之禘即是周时宗法帝喾有帝
挚相承则后稷别子矣别子为祖故周人祖之其不
祖帝喾者诸侯不敢祖天子 …… (第 13b 页)
举丧毕之禘可不必行也是说何如
汉儒议礼尚不晓宗法及唐宋以后则长夜而已是以
汉议定陶宋议濮国明议兴献各以宗法相纠缠并无
有一人知其义者而 道威 能傍推其意以及禘礼亦属
难得第其说仍未是也按禘礼最古不始于周观国语
与祭法则皆有有虞氏夏后氏禘黄帝而 (第 14a 页)
郊社禘祫问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李塨问 陆道威 曰南北郊分祀之说始自汉武时词
臣宽舒等一议后又引周礼大司乐文附会其说以
为古者天子冬至祀天于圜丘 …… (第 1a 页)
自出得立太祖庙外此则一如
祭法祇立考庙王考庙皇考庙三亲而止则此所请者
是凡大夫非宗卿宗大夫耳
又问 陆道威 云五年之禘即是周时宗法帝喾有帝
挚相承则后稷别子矣别子为祖故周人祖之其不
祖帝喾者诸侯不敢祖天子 …… (第 13b 页)
举丧毕之禘可不必行也是说何如
汉儒议礼尚不晓宗法及唐宋以后则长夜而已是以
汉议定陶宋议濮国明议兴献各以宗法相纠缠并无
有一人知其义者而 道威 能傍推其意以及禘礼亦属
难得第其说仍未是也按禘礼最古不始于周观国语
与祭法则皆有有虞氏夏后氏禘黄帝而 (第 14a 页)
圣门旧章二十四卷
弘道书十卷(俱江都/费密)
性理心宗四卷(江都车/大用)
宗祭礼四卷(太仓 陆/世仪) 卫道编(嘉定陆/元辅)
西铭解
太极说(俱怀宁/刘馀清)
克已复礼图说(怀宁杨/昭 (第 68b 页)
弘道书十卷(俱江都/费密)
性理心宗四卷(江都车/大用)
宗祭礼四卷(太仓 陆/世仪) 卫道编(嘉定陆/元辅)
西铭解
太极说(俱怀宁/刘馀清)
克已复礼图说(怀宁杨/昭 (第 68b 页)
书之以为世戒
杨时乔曰诸儒谓文中子之易出于关朗自言赞易
道以申先师之志所赞者亦易之末节尔不知易理
故也
陆世仪 曰世之论文中子者多不同有极诋之者有
极称之者其言皆不平惟程子谓王通隐德君子当
时言语后来为人傅会 (第 12b 页)
杨时乔曰诸儒谓文中子之易出于关朗自言赞易
道以申先师之志所赞者亦易之末节尔不知易理
故也
陆世仪 曰世之论文中子者多不同有极诋之者有
极称之者其言皆不平惟程子谓王通隐德君子当
时言语后来为人傅会 (第 12b 页)
矣而天方欲文皇帝平区夏而享太平岂尽谋臣之
过哉
陆世仪 曰方正学人品学术后世无不敬服但削夺
诸王一节人颇以为疑以为董仲舒之才而建晁错
之策不无类于申韩也 (第 6b 页)
过哉
陆世仪 曰方正学人品学术后世无不敬服但削夺
诸王一节人颇以为疑以为董仲舒之才而建晁错
之策不无类于申韩也 (第 6b 页)
附于孔氏诗书之义自难免于君子之讥然而其心
其志则固愿为圣人之徒而无可罪也
陆元辅曰书鉴诗鉴各十卷太仓遗民 陆世仪道威
集
白氏(告/)纂禹元经
十二篇
佚
长编东鲁逸民白告著纂禹元经十二篇开宝五年 (第 12b 页)
其志则固愿为圣人之徒而无可罪也
陆元辅曰书鉴诗鉴各十卷太仓遗民 陆世仪道威
集
白氏(告/)纂禹元经
十二篇
佚
长编东鲁逸民白告著纂禹元经十二篇开宝五年 (第 12b 页)
陆元辅(嘉定人少师黄淳耀尝以敦笃之姿精微/之学称之早年以存诚主敬自励至老不)
(倦其学博极群书而要归于六经士大夫相语往/往称陆先生不举其字也康熙十七年有以博学)
(鸿儒荐者以不入格罢归所著/有十三经注疏类抄续经籍考) 陆世仪(太仓人少/颖悟尤究)
(心先儒语录及经济诸书顺治閒学政张能麟聘/辑儒宗理要尝讲学于锡山东林书院说易于毗)
(陵大儒祠受业者数百人/所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 周象明(太仓人康熙举/人性行端洁台)
(司延请讲学象明正容就广为说洪范九畴大旨/及先贤敬一箴精切详明 (第 56b 页)
(倦其学博极群书而要归于六经士大夫相语往/往称陆先生不举其字也康熙十七年有以博学)
(鸿儒荐者以不入格罢归所著/有十三经注疏类抄续经籍考) 陆世仪(太仓人少/颖悟尤究)
(心先儒语录及经济诸书顺治閒学政张能麟聘/辑儒宗理要尝讲学于锡山东林书院说易于毗)
(陵大儒祠受业者数百人/所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 周象明(太仓人康熙举/人性行端洁台)
(司延请讲学象明正容就广为说洪范九畴大旨/及先贤敬一箴精切详明 (第 56b 页)
然后行吉礼焉官卑而差遣职事
高者从高迁官者从新贬官者从旧如此则亦不悖于
古无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
太仓 陆道威(世仪/) 尝创为君丧五服之图其略为嗣君
及勋戚大臣斩衰三年文武臣一品以下斩衰期年四
品以下斩衰九月七品以下斩衰 (第 22a 页)
吉礼焉官卑而差遣职事
高者从高迁官者从新贬官者从旧如此则亦不悖于
古无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
太仓陆道威 (世仪/ )尝创为君丧五服之图其略为嗣君
及勋戚大臣斩衰三年文武臣一品以下斩衰期年四
品以下斩衰九月七品以下斩 …… (第 22a 页)
诸人虽学行未纯亦不得而废
祭礼 陆道威 著思辨录欲于祭礼之中而寓立宗之意谓古
人最重宗子然宗子欲统一族众无如祭法文公家礼
所载祭礼虽详整有法 (第 31a 页)
高者从高迁官者从新贬官者从旧如此则亦不悖于
古无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
太仓 陆道威(世仪/) 尝创为君丧五服之图其略为嗣君
及勋戚大臣斩衰三年文武臣一品以下斩衰期年四
品以下斩衰九月七品以下斩衰 (第 22a 页)
吉礼焉官卑而差遣职事
高者从高迁官者从新贬官者从旧如此则亦不悖于
古无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
太仓陆道威 (世仪/ )尝创为君丧五服之图其略为嗣君
及勋戚大臣斩衰三年文武臣一品以下斩衰期年四
品以下斩衰九月七品以下斩 …… (第 22a 页)
诸人虽学行未纯亦不得而废
祭礼 陆道威 著思辨录欲于祭礼之中而寓立宗之意谓古
人最重宗子然宗子欲统一族众无如祭法文公家礼
所载祭礼虽详整有法 (第 31a 页)
以牧人苟不严行考选则人材日陋士习日下矣上是
其言命巡按御史同布按二司分巡官照提调学校例
考之
太仓 陆世仪 言今世天子以师傅之官为虚衔而不知
执经问道郡县以簿书期会为能事而不知尊贤敬老
学校之师以庸鄙充数而不 (第 44a 页)
其言命巡按御史同布按二司分巡官照提调学校例
考之
太仓 陆世仪 言今世天子以师傅之官为虚衔而不知
执经问道郡县以簿书期会为能事而不知尊贤敬老
学校之师以庸鄙充数而不 (第 44a 页)
子部一
思辨录辑要 儒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思辨录辑要三十五卷
国朝 陆世仪 撰 (第 1a 页)
世仪 字 (第 1a 页)
桴亭 太仓人是书乃劄
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
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故题曰辑要明非 …… (第 1a 页)
广博之学不足以穷微非有折衷诸子百家之识力不
足以崇正而辟邪非有损益唐虞三代之才干不足以
抑小而务大今 桴亭先生 著述甚富而微言奥义尤炳
著于思辨录一书有无远不届之聪明无微不究之学
力又存之极其正推之尽其大直接危微 …… (第 5b 页)
所能言也其井田封建等制初非大儒所不能言至于
画一变通使古今皆可确见施行者即大儒鲜有能言
之者矣天生 桴亭 是曾子以下六七子之灵之所凭依
以光大吾孔子之传者也是书行吾知叛道者有所畏
而不敢不能尽道者有所企而思 (第 6a 页)
思辨录辑要 儒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思辨录辑要三十五卷
国朝 陆世仪 撰 (第 1a 页)
世仪 字 (第 1a 页)
桴亭 太仓人是书乃劄
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
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故题曰辑要明非 …… (第 1a 页)
广博之学不足以穷微非有折衷诸子百家之识力不
足以崇正而辟邪非有损益唐虞三代之才干不足以
抑小而务大今 桴亭先生 著述甚富而微言奥义尤炳
著于思辨录一书有无远不届之聪明无微不究之学
力又存之极其正推之尽其大直接危微 …… (第 5b 页)
所能言也其井田封建等制初非大儒所不能言至于
画一变通使古今皆可确见施行者即大儒鲜有能言
之者矣天生 桴亭 是曾子以下六七子之灵之所凭依
以光大吾孔子之传者也是书行吾知叛道者有所畏
而不敢不能尽道者有所企而思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