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禮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續道藏
 苓饵之五百岁不死(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𡘋见前汉西域传)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 
 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即墨胎氏 孤竹君
(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 
 诈貌又软弱貌(又集韵莫佩切音昧 (第 38a 页)
 又留夷香草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又谥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静𡘋曰夷)又姓周齐大夫夷仲年之后见统谱 又人 
 名伯夷舜秩宗之官又 孤竹君
之长子曰伯夷(又优婆夷梵书翻译名义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所云清净男女也)又 
 与彝同孟子诗云民之秉夷 (第 14b 页)
 (又竹花竹实谢灵运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本草竹花一名草华庄子秋水篇鹓雏非练实不食注练实竹)

实也(又竹醉日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又地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 

 (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史记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前汉地理志孤竹在辽西今支县又沛郡有竹县注令竹邑又广汉郡属)
 (县有绵竹又零陵郡竹山县水经注藉 (第 2b 页)
 (者晋时犹以为河南县/成王定鼎宣三年传文)义士犹或非之注盖伯夷之

 属疏(注正义曰史记伯夷列传曰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也让国俱逃归周及至西伯卒武王东)
 (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諌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 (第 23b 页)
 (致命故言奉之也用先王之礼以成其交好故言考/之也量二国形势以傅通时事故言度之也皆准事)
 (为/文)虽汰侈若我何及楚 楚子朝
其大夫曰晋吾仇敌
 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今其来者上卿上大夫也若
 吾以韩起为阍注刖足使守门音义(仇音求 (第 12a 页)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孟子称其不立于恶人之
朝不与恶人言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
将浼焉其介如此宜若无所容矣然其 (第 28a 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公薨
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辄拒之时
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故
冉有疑而问之(辅氏曰世俗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一节之或得而于其大义之乖

则不之察也蒯聩固得罪于父矣而以辄言之则子独可以拒父乎辄嫡孙固在所当立矣然上不禀于
天王下不受命于君父又岂可以擅有其国乎是故为国家者不可无君子之论而世俗之说未可遽为
信也)
诺应辞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
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 (第 14b 页)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
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
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治去声)


  伯夷 孤竹君
之长子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
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
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 (第 31a 页)
 之迹不是人但知其让国而不知其让天下之说
 附汪搢九曰让未有不兆乱者观春秋时事可知即
 伯夷亦未为得也夫 孤竹君
之欲立叔齐也其平日 (第 2b 页)
 诸毛召二公之上以辜分首从不以爵序先后也立
 子朝者尹氏以之奔楚者亦尹氏召毛直党逆者耳
 左氏叙此既混而叙召伯微与经戾盖召伯盈于
 朝初
冀其成而附之后逆其败而逐之以迎敬王首
 鼠反覆如是则与子朝情好不终已大开衅隙又安
 得仍从尹氏后而与 (第 25b 页)
晰而在其子参何哉晰不过狂者而参所谓中行之士也)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史记列傅索隐 (第 23a 页)
孤竹君
是殷汤所封相传至夷齐之
父姓墨胎氏名初字 (第 23a 页)
子朝
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夷齐其谥也地理志云孤竹城在辽西令 (第 23a 页)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之蒯(苦怪反)
(胡对反)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
辄拒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
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吴氏曰辄之事子路以为是而

冉有子贡疑以为非者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
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 (第 14a 页)
虽是四件却只是两件诐与
淫属阳邪与遁属阴盖诐尚有一边是道理邪则并这一边亦离了淫是诐之深遁是邪之极如杨 墨初
以为我兼爱为仁义虽非仁义之全体犹自见得仁义之一偏其终也至于无父无君则其离仁义也远 …… (第 24a 页)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
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

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治去声)

  伯夷 孤竹君
之长子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
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
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 (第 28b 页)
  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吾党小子
指门人之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
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裁割正也夫子初心欲

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
就后学以傅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
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
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史记列传索隐 (第 18b 页)
孤竹君
是殷汤所封相传至夷齐之
父姓墨胎氏名初字 (第 18b 页)
子朝
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夷齐其谥也地理志云孤竹城在辽西令支
县金氏曰史记载夷齐名若字出春秋少阳篇 (第 18b 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苦怪反)

(五怪反)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
辄拒之(笺见十三篇卫君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
父而辄嫡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
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 (第 9b 页)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
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

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治去声)

  伯夷 孤竹君
之长(上声)子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
之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笺见论语第七篇)伊尹
有莘之处( (第 18a 页)
 君矣则其拒之宜若可然故冉求以为问夫君子居
 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国君乎居卫而问卫君宜夫
 子之不告也故子贡以夷齐问之夫伯夷叔齐 孤竹
 君
二子也伯夷兄也叔齐弟也父欲立叔齐而叔齐
 以伯夷为兄而让之伯夷以为父命也不受而逃去
 故国人立其中子 (第 12a 页)
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遂行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史记微子世家)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子兵谓杀之也)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第 13b 页)
绝句)斐然(芳匪/反)穿(音/川)(在洛/反此)
(章孔注与孟子/同与郑解异)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 孤竹君
之/子伯长也夷谥一本名元)叔齐 (第 7a 页)
反)福应(应对/之应)狐不偕(司/马)
(云古贤/人也)务光(皇甫谧云黄帝/时人耳长七寸)伯夷叔齐 (孤竹君/
之二子)箕子胥
(司马云胥馀箕子名也见尸子崔同又云尸子曰箕/子胥馀漆身为厉被发佯狂或云尸子曰比干也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