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全要体贴此意说得恳切若只著赞叹口气恐犹未
 尽 诚哉是言也所以逆折夫世之言刑名言法术
 者 此只主胜残说须兼照百年为是 天启壬戌
  李元鼎
一节文破云圣人思善治以其有可继之心
 也起讲云国家无百年可继之政而有百年可继之 (第 15a 页)
 (在无棣县东南六十里东北流径马谷小山而东入海盖即景福之改流也马谷小山在海丰县东南昭)
 (宗景福上距 李吉甫
撰志之年约六十馀岁)以今舆地言之浚县清丰观
 城聊城平原陵县商河齐东武定蒲台利津(南接滑县开州) (第 149b 页)
  金之俊撰之俊字岂凡吴江人前明万历己未进
  士入
 国朝官至中和殿大学士谥文通
  灌研斋集四卷
   李元鼎
(第 12b 页)
元鼎
(第 12b 页)
梅公
吉水人前明天启壬戍进
  士入
 国朝官至兵部左侍郎 (第 12b 页)
  陆廷灿南村笔记曰 元鼎
家有古研五瓣如梅花
  质如黄玉相传为灌婴庙瓦故以名斋因名集
  用六集十二卷
  刁包撰包见经类 (第 13a 页)
  学在县治东南虎瞰山旧为临梁馆唐大历八年改为
学 宋崇宁间县令徐鼎新之建炎间燬绍兴三年
县令赵子琇重建绍熙二年县令曾光祖重修谢谔
记嘉定八年县令董埙又新之张颖记 元升为州
学至元四年知州李汉杰增建虞集记至正壬辰兵
燬 明复为县学洪武三年知县黄允重建知县闵

焕李公让继修宣德三年知县黄孜重修胡俨记景
泰元年知府黄祐知县胡恭重修弘治六年知县卢
翊葺之嘉靖间知县陈灿刘尧诲大新之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王应期重修十六年知县荆之
茂复修 李元鼎
记康熙九年知县符执桓重修有记
五十六年知县张景苍重修自为记

  社学四所

  学田据县志无存 (第 37b 页)
  云岩书院在府城孝感坊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张暥建

  龙冈书院在清江县章山

  国朝康熙六年湖西绅士为参议施闰章建 李元鼎

惜阴书院明成化间佥事陈奇于陶侃读书台下建立
书院设桓公像以靖节配之提学夏寅扁今名寅与 …… (第 20b 页)
  仁文书院在吉水县东门外明知县徐学聚建为邹南
皋讲学所南皋有记万历中毁寻复天启间魏珰拆
毁追价崇祯壬午知县沈中柱奉宪檄修复李日宣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某拆修湖西道公署守道施闰章
责令重建 李元鼎
记其略

  泷江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明知县沈裕建

  养中书院在吉水县东虎邱山明正统间知县刘成建 (第 28b 页)
李元鼎
有记又圮康熙庚子巡抚白潢重修)杏花桥(县儒学后)沙池桥(县南十五里)
川桥(县东二十五里)锦溪桥( (第 53a 页)

李元鼎(吉水人)
汤瑞至(永丰人同知)王绩灿(安福人解元)朱国楹
(安福人)高起腾(安福人知县)赵二仪(安福人知县)王 …… (第 42a 页)

李元鼎(吉水人国朝兵部左侍郎)
王 宏(吉水人归善知县)伍承载(安福人广
西佥事)
李长春(安福人浙江道御史)邓启隆(安福人御史)刘士 …… (第 49a 页)
  甘大绶(丰城人)罗大任(丰城人)朱议汴(南昌人)罗宪俨(南昌人)
万敬偲(南昌人)雷文𤐣(南昌人改名光业)龚 新(南昌人榜姓叶)

姜赐履(南昌人)胡宗训(南昌人)涂必泓(南昌人)舒忠谠(新建人)
熊文举(新建人)朱统□(新建人)丁序琨(丰城人)熊齐耀(丰城人)
袁秉琨(丰城人)饶元璠(进贤人)谢 钧(进贤人)夏朱路(进贤人)
梁维新(高安人知县)胡长城(新昌人应天中式)王 巘(上高人)
元鼎(馀干人)
罗伏龙(馀干人)胡 璇(馀干人)杨振新(乐平人)
徐应昴(乐平人)朱应熊(浮梁人)朱敬所(浮梁人)(第 54b 页)
  萧士玮字伯玉泰和人明万历进士授行人谪河南知
事历南京考功郎中左良玉兵下留都士玮抗言曰
母勾卒母登陴毋徙民居开九门以延之谁敢阑入
者后拂衣归坐卧春浮园中著书乐道以终有文集
日录行世(府志)

  按萧士玮白志作天启进士今改正

   李元鼎
(第 54b 页)
梅公
吉水人明天启进士授行人迁吏部稽 (第 54b 页)
勋主事调文选历升光禄少卿甲申京师陷族叔邦
华殉难死 元鼎
守柩旁不忍去贼逼不降顺治二年
授太仆卿迁太常凡郊庙祭祀诸大典 (第 55a 页)
元鼎
裁定者
居多历官兵部左侍郎既而优游林下以诗文自娱
十馀年卒著有石园集灌砚斋文集以子振裕贵加
赠户部尚 (第 55a 页)
  烈女祠在会昌丽泽门内祀明平远知县王化妻计氏

英烈祠在会昌珠栏铺祀死贼义勇刘震

  佟中丞祠在府城涌金门内祀赣抚佟国器后因水患
改建牌头街

  郎永清祠在府城棉布街吉水 李元鼎
有记康熙四十
四年以子廷极巡抚江右

  御书世贞堂字额悬之祠堂学道刘琰有记

  各县节孝祠赣县在 (第 53b 页)
  归福寺(在吉水县六十都唐刹明末圮本朝康熙己酉僧舒光重建)

  龙济寺(在吉水县治东南踞东山第一峰后唐修襌师开基 本朝初年邑人 李元鼎
倡修)

  龙华寺(在吉水县南坊有元寂禅师墓南唐韩熙载撰碑明永乐时重建崇祯戊辰僧元宗修 本朝 (第 10a 页)
委之官政殆非百里才也子
四世琦世琳世琮世球俱激公义为通邑之保障云

  吉安二忠祠从祀先忠肃公记   李元鼎

  宋杨忠襄以江宁别驾死建炎之节旧于金陵墓侧有 (第 9b 页)
  皇上圣学高深卓越万古宸章宝翰尤历代帝王所不能
及至钟王虞褚辈仅堪承盖扶轮皇哉唐哉天地昭而
星辰列也(臣)振裕屡被恩施扁额横幅挂幅三叨宠赉
荣感已极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允阁部诸臣之请为书

堂额(臣)先人原 兵部左侍郎元鼎
尝颜树滋堂三字于
里居私第(臣)录奏陈乞于初六日命近侍捧出赐(臣)
仰之际伏睹天章云汉光烛九霄蛟龙 (第 3b 页)
迹遍天下资兼文武者犹未可以语山川哉

  重修雩都县志序        李元鼎

  余昔与长山李五弦宫保同官司马每公暇辄集两家
子弟聚晤一堂文酒之馀相与共商天下国家之故因
言禹贡职 (第 6b 页)
助金建一方之保障谨疏

  国朝

  募修吉安墩题疏        李元鼎

  盖江城固有九洲三墩云两湖诸水汇城关而出墩则
砥之诸洲环抱居然形胜也墩曰罗家曰应章而吉安
亦列而三 (第 46a 页)
  复姤自天运臣道无终穷殉节士所恒宁足矜子功伟
哉一文士毅然任即戎棘行若履坦所在吟凄风一息
苟可奋安忍即瘖聋九死固所甘但惜炎运终堪嗟生
祭者不足语微衷

  国朝

  苗令公招游从姑山同徐仲光   李元鼎

  孤峰峙东南一江两水共壁立缀层霄崷崒势悬空玉
窦铁为关轮囷还圆纵毛发无遁砾绀碧争磨砻仰射 (第 31a 页)
  暑气回城廓轻衫集湴塘人宜幽屿立风漏早禾香树
影迷清汉蝉声赴夕阳半龛供佛火五月亦生凉


  得文信国罗文毅邹忠介三先生真迹喜
成一律            李元鼎

  偶集先贤迹淋漓发古香慨然思异代况乃尽同乡字
挟风霜气人争日月光兹游殊不负世世付珍藏

  泊湖口 (第 28a 页)
  霜满渔矶意渺然匡庐一望插青天栖迟陶谢烟岚里
界限荆扬岩岫边猿鹤百年耽啸傲江湖万里异风烟
萧条迁客情何极目断南来五里船

  灌瓦研诗(并序)         李元鼎

  余家有古研得之金陵老友薛更生其世藏也研形
五瓣若梅花色如金粟藏经纸中边血斑翡翠隐起
似出土铜叩之 (第 51a 页)
  名在丹台重策勋章门福主颂真君蛟螭诛尽方仙去
鸡犬相将上白云


  香炉峰            李元鼎

  携得仙人白玉筇夜深无语对青松晓来雾起千山暝
独出香炉第一峰

  达摩峰           陈 (第 23a 页)
 居易作乐府百馀篇规讽诗事流传禁中上悦之故

 有是命 李吉甫
上元和国计簿
 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
 五十三(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 …… (第 45a 页)
 (朕幼在德宗左右见事有得失当时宰相亦未有再/三执奏者今日岂得专归咎于德宗邪卿辈宜用此)
 (为戒事有非是当力陈不已勿畏朕谴责而遽止也 吉甫
尝言人臣不当彊谏使君悦臣安不亦美乎李)
 (绛曰人臣当犯颜苦口指陈得失若陷君于恶岂得/为忠上曰绛言是 (第 67a 页)
 (而处则情可知矣先是少阳判官苏兆杨元卿大将/侯惟清皆劝少阳入朝及是元济杀兆囚惟情元卿)
 (先奏事在长安具以淮西虚实及取元济之策告 李/吉甫
元济杀其妻子而以董重质为谋主李吉甫言)
 (于上曰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而国家常宿数十/万兵以备之劳费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