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續道藏
 也交于赤道以会于两极者为赤经与赤道平行者
 为赤纬斜交赤道而出其内外者黄道也交于黄道
 以会于黄极者为 黄经
与黄道平行者为黄纬圣人
 观天地之经纬七政之运行而为璿玑以象之复为
 玉衡以窥之以察日之南北则节气之 (第 14b 页)
 平象限也(地平圈为黄道所分亦成两半周若从天/顶作弧线过黄平象限而引长之成地平)
 (经度半周必分地平之两半周为四象限/而此经线必北过黄极与 黄经
合而为一)问黄平象
 限在午正必二至日有之乎曰否每日有之也凡太
 阳东升西没成一昼夜则周天三百六十度 (第 44b 页)
 

 
 
 
 
上元太微宫昭昭列象在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
执法门西东
 (今测左执法 黄经
九宫初度二/十六分纬北一度二十五分)
 (右执法 (第 35b 页)
黄经
八宫二十二度四十二分纬北初度四/十三分赤经八宫二十三度三十五分纬北三度三) …… (第 35b 页)
 (晋书天文志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诸侯内侍天子不/之国也 宋史天文志乾象新书在郎位南 宋两)
 (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度入轸一度)
 
 
四个门西主轩屏
 (今测内屏一星 黄经
八宫一十八度五十四分纬北/六度零七分赤经八宫二十二度一十四分纬北一)
 (十度零一分十二星 (第 37b 页)
黄经
八宫一十九度四十三分/纬北四度三 七分 三星 (第 37b 页)
黄经
八宫二十三度一)
 (十七分纬北八度三十四分六四 (第 37b 页)
黄经
八/宫二十三度一十七分纬北 度一十分) …… (第 37b 页)
 (晋书天文志屏四星在端门之内近右执法屏所以/壅蔽帝庭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八十)
 (度入翼/十度)
 
 
五帝内坐于中正
 (今测五帝座大星 黄经
八宫一十七度一十三分纬/北一十二度一十八分赤经八宫二十三度一十三)
 (分纬北一十六/度二十一分) …… (第 38a 页)
 (常陈七星距东星去极/五十一度半入轸初度)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今测东上相 黄经
九宫五度四十六分纬北二度五/十分赤经九宫六度二十五分纬北初度一十八分)
 (赤东次相 (第 40a 页)
黄经
九宫七度零五分纬北八度四十分/ 经九宫九度五十七分纬北五度零九分 西上) (第 40a 页)
 (将 黄经
八宫一十四度一十八分纬北一度四十二/分 西次将 (第 40b 页)
黄经
八宫一十三度零八分纬北六度)
 (零七分北西次相 (第 40b 页)
黄经
八宫/九度纬 九度四十二分)
 (晋书天文志左执法之东左掖门也右执法之西右/掖门也东藩四星南第一曰 …… (第 40b 页)
    晋隋以下诸志不合

 
 
宫外明堂布政宫
 (今测明堂一星 黄经
八宫一十七度零七分纬南初/度三十三分 二星 (第 41a 页)
黄经
八宫二十度三十七分纬)
 (南三度零三分纬三星 (第 41a 页)
黄经
八宫一十/九度五十八分 南五度四十一分)
 (晋书天文志太微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宫)
  …… (第 41a 页)
 

三个灵台候云雨
 (今测灵台一星 黄经
八宫一十度零五分纬北一度/二十分 二星 (第 41b 页)
黄经
八宫九度三十三分纬南初度)
 (一十三分纬三星 (第 41b 页)
黄经
八宫一十/度三十分 南二度二十九分)
 (晋书天文志明堂西三星曰灵台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也 …… (第 41b 页)
 

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墙二十二
 (今测韩 黄经
十一宫四度四十九分纬北一十一度/三十分赤经十一宫四度五十八分纬南九度五十)
 (分十楚 (第 47b 页)
黄经
十宫二十九度零七分纬北一十六度/三 一分赤经十一宫初度二十七分纬南三度五)
 (十一分一梁 (第 47b 页)
黄经
十宫二十七度五十五分纬北一/十七度 十九分赤经十宫二十九度三十分纬南)
 (二度五十分零巴 (第 47b 页)
黄经
十宫一十九度五十七分纬/北二十四度 六分赤经十宫二十三度五十分纬)
 (北五度三十分十蜀 (第 47b 页)
黄经
十宫一十七度四十分纬/北二十五度三 六分赤经十宫二十二度一十四)
 (分纬北七度三十分十宋 (第 47b 页)
黄经
十一宫一十三度三/十二分纬北七度一 八分 南海 (第 47b 页)
黄经
十一宫二)
 (十度零七分纬北八度零四分八东海 (第 47b 页)
黄经
初宫一/度二十三分纬北二十度三十 分赤经初宫一度) (第 47b 页)
 (一十八分纬南二度五十一分十徐 黄经
初宫一十/一度二十分纬北二十六度五 九分赤经初宫一)
 (十度零七分纬北/三度五十三分)
 (星经 …… (第 48a 页)
 (星经车肆二星在宫门门垣左星之西主市易价直/之官 隋书天文志车肆主众贾之区 宋两朝天)
 (文志距西大星去极/一百度入尾宿三度)
 
 
 
两个宗正四宗人
 (今测宗正一星 黄经
十一宫二十度五十五分纬北/二十八度零一分赤经十一宫二十一度五十八分)
 (纬北四度四十七分六二星 (第 49a 页)
黄经
十一宫二十二度/一十五分纬北二十 度一十一分赤经十一宫二) …… (第 49a 页)
 
帝座一星常光明

 (今测帝座星 黄经
十一宫一十二度四十分纬北三/十七度二十三分赤经十一宫一十五度五十分纬)
 (北一十四度/四十五分) …… (第 51a 页)
    古无据今不取

 
 
垣北九个贯索星
 (今测贯索一星 黄经
十宫七度四十九分纬北四十/四度二十三分赤经十宫二十度二十分纬北二十)
 (七度五/十分)
 (星经贯 (第 53a 页)
四十五分三十秒一度 四分)
(四十五分变三分三十秒变/二秒并之得七分零二秒)又以本日太阳黄赤经度 (黄经
即实行详日躔求赤经/法见后求月出入时刻条)相减馀数变时得升度时
(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乃以两时 (第 20a 页)
 (道也交于赤道以会于两极者为赤经与赤道平行/者为赤纬斜交赤道而出其内外者黄道也交于黄)

 (道以会于黄极者为 黄经
与黄道平行者为黄纬圣/人观天地之经纬七政之运行而为璿玑以象之复)
 (为玉衡以窥之以察日之南北则节气 (第 17a 页)
  祭处士仲长子光文
岁月日乡人王绩谨以鱼醴之奠敬祭仲长先生之灵

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鸟飞知还龙亢必悔嗟嗟夫子
理融其内不忮不求无憎无爱古人有言微妙元通藏
用以密养正以蒙嗟嗟夫子允执厥中不见其始孰知
其终荡荡心迹悠悠默语周览人事退居河渚何去何
从谁求谁与聊同聚散亦均寒暑大矣夫子其生若浮
至矣夫子其死若休乡党不惧友朋不忧素琴犹在
尚留老莱不婚梁鸿难偶筵无馈奠室无箕帚嗟嗟
夫子岂图其后金玉满堂道为之友凡我故人素服临 (第 3a 页)
其与赤道相交之两点为春
秋分相距皆半周平分两交之中为冬夏至距两交各
一象限六分象限为节气各十五度是为 黄经
从经度
出弧线与黄道十字相交各引长之周于天体即成全
圜其各圜相凑之处不在赤道之南北两极而别有其 (第 6b 页)
  白经高弧交角止与赤经高弧交角一加减而得
  之其法尤为省便也二经交角加减之法以黄道
  之二至白道之二交为定盖惟冬夏二至 黄经

  赤经合无交角冬至后黄道自南而北 (第 29b 页)
黄经
必在
  赤经西夏至后黄道自北而南 (第 29b 页)
黄经
必在赤经东
  交周初宫十一宫在正交前后白道自南而北白
  经必在 (第 29b 页)
黄经
西(犹黄道/冬至后)交周五宫六宫在中交前 (第 29b 页)
  后白道自北而南白经必在 黄经
(犹黄道/夏至后)乃视
   (第 30a 页)
黄经
在赤经西白经又在 (第 30a 页)
黄经
西或 (第 30a 页)
黄经
在赤经
  东白经又在 (第 30a 页)
黄经
东则相加得赤白二经交角东
  仍为东西仍为西若 (第 30a 页)
黄经
在赤经西而白经在 (第 30a 页)

  经
东或 (第 30a 页)
黄经
在赤经东而白经在 (第 30a 页)
黄经
西则相减
  得赤白二经交角黄赤二经交角大则从 (第 30a 页)
黄经

  向黄白二经交角大则从白经之向若两角相等
  而减尽无馀则白经与赤经合无交角也其与赤 …… (第 30a 页)
  为黄赤二经交角之馀切线得黄赤二经交角冬

  至后 黄经
在赤经西夏至后 (第 47b 页)
黄经
在赤经东如太
  阳在冬夏至则 (第 47b 页)
黄经
与赤经合无交角
  求黄白二经交角斜距黄道交角即黄白二经交
  角实朔日距正交初宫十一宫白经在 (第 47b 页)
黄经
西五
  宫六宫白经在 (第 47b 页)
黄经

  求赤白二经交角黄赤二经交角与黄白二经交
  角同为东或同为西者则相加得赤白二经交角
  东亦 (第 47b 页)
  (李孝寿穷治章綖铸钱狱连及士大夫甚众禾奏/免之天下久平武备宽弛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
  (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除给事中时童贯与 黄经
臣表里为奸)
  (禾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誇衒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 …… (第 15b 页)
  (迹诸如起废官补言职释累臣罢矿税疏多/有补时政九载考绩加宫保乞归卒谥端简)
 姜应麟(慈溪县志字泰符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贵妃郑氏有殊宠生 子常
洵)
  (诏进封为皇贵妃而王恭妃育皇长子已五岁无/所益封中外藉藉疑帝欲立爱应麟首抗疏言礼)
  ( (第 36b 页)
  张四重太和人尝宿旅邸有女私奔重楗户不纳
  有客寄以千金数年后来取封识宛然子名立领
  乡荐庚戌中乙榜
   黄经
太和人家贫妻子尝冻馁佣工以养母每具
  膳必诱幼子出外恐分母食及死无以为殓遂鬻
  子以办葬事
   (第 19a 页)
  沧州判官胡金妻某氏寿州人
  庠生陈纯一妻时氏寿州人
  方承乾妻范氏寿州人夫殁与妾王氏苦节以终
  生员 黄经
邦妻朱氏寿州人夫亡苦志育子子亦
  早亡复抚孤孙以老
  监生梁希毕妻吴氏寿州人
  增生汤鉽妻杜氏 (第 26b 页)
导)张 同(永宁人)萧 赞(庐陵人)刘 纯(庐陵人)刘 祯(庐陵
人)
刘 迪(庐陵人) 黄 经(庐陵人)
王宣乐(庐陵人)罗 深(庐陵
人)
彭 果(庐陵人)曾 耀(清江人教谕)詹 禧(清江人通判)
何 衷( (第 23b 页)
海知县)吴 乔(万年人)徐之麟(都昌人)
廖 冲(德化人纪之子知县)万 衣(德化人)陶钦皋(彭泽人) 黄 经
(弋阳人)
叶 镗(上饶人)方 茂(弋阳人)陈其乐(贵溪人)黄 封
(贵溪人)汪 科(贵溪人)吴 奏(贵溪人顺天 (第 34b 页)
 森字茂林平江路人官阴阳教谕
邵居敬龟鉴易影皇极数一卷

 居敬无考
六壬五变中 黄经
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六壬开云观月经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大六壬无惑钤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六壬行军 (第 19a 页)
所以事君教子岂于利害之际有所贪畏自违
其言乎蔡京奸邪必为国祸瓘固尝论于谏省亦不待
今日语言间也时内侍 黄经
臣监勘闻所对失声叹息
谓瓘曰主上正欲知实状右司第依此置对狱具竟坐
正汇以所言过实流窜海岛而瓘亦有通州 (第 31a 页)
 金人攻通津宣化门范琼以一人出战渡河冰裂没
者五百馀人自是士气益挫 甲寅大风自北起俄雪
下数尺连日夜不止 乙卯金人复使刘晏来趣亲王
宰相出盟 何㮚屡趣郭京出师京徙期再三曰非至
危急吾师不出丙辰大风雪京乃令守禦者悉下城毋
得窃窥因大启宣化门出攻金军京与张叔夜坐城楼

上金人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走堕死于护龙河城门
急闭京向叔夜曰须自下作法因下城引馀众南遁金
人遂登城众皆披靡四壁兵皆溃金人焚南薰诸门统
制姚友仲死于乱兵四壁守禦使刘延庆夺门出奔为
追骑所杀宦者 黄经
自赴火死统制何庆言陈克礼中
书舍人高振力战与其家人皆被害京城遂陷帝恸哭
曰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卫士 (第 24b 页)
  郑应文(顺德人/知县)区 越(新会人/登进士)郑 铭(新会人/登进士)

  刘文瑞(新会人/登进士)陈绍裘(新会人/都事) 黄 经(香山人/学正)
  邓公善(香山人/知县)林 元(增城人/通判)卢 纶(增城人/登进士)
  钟 昕(从化人/)(第 68b 页)
(其后十/三年帝)
(一日忽梦人言乐成而凤凰不至乎盖非帝指也帝寤/大悔叹谓崇宁初作乐请吾指寸而内侍 黄经
臣执谓)
(帝指不可示外人但引吾手略比度之曰此是也盖非/人所知今神告朕如此且奈何于是再出中指寸付蔡) (第 12b 页)
 (在城东/三里)堰涨桥(在城北十里/隆华铺之南)太清桥(在城北十八里/莘冢集之南以)

 (近太清/馆故名)黄家桥(在城西北八十里桃园/集 黄经
口系黄河故道)武家口 曹
 家口 王李口 蔚邢口 刘家口 李家口(以上/渡口)
 (自塔儿湾至李家口 (第 36a 页)
荐之初居中直学士院自言为郑贵妃从兄
弟妃家世微亦倚以为重及居中入枢府妃时已贵重
于居中无所赖乃用宦者 黄经
臣计以亲嫌为请改授
中太乙宫使居中不怿蔡京为言枢府本兵之地非三
省执政用亲无嫌经臣沮之于是居中疑京援 …… (第 39b 页)
为妄则情有所不忍挟私情以符合其说又义
所不为京之奸邪必为国祸瓘固尝论之于谏省亦不
待今日语言间也内侍 黄经
臣莅鞫闻其辞失声叹息
谓曰主上正欲得实但如言以对可也狱具正汇犹以
所告失实流海上瓘安置通州帝命取瓘所 (第 4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