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陈所学” 相关资源

書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別史類
雜史類
別集類
  说命上中下(凡九条/)
说命三篇中君臣多罕譬之语实开后人喻言之体如

所谓若金用汝作砺是欲其磨砻德性也若济巨川用
汝作舟楫是欲其宏济艰难也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是欲其膏泽万民也若作酒醴尔为曲糵若作和羹尔
惟盐梅是欲其可否相济调燮几务也股肱惟人是欲
其君臣为一体也取譬皆有意义而明良相须之实尽
于此矣高宗真能明于元首股肱之义者哉若药弗暝
眩厥疾弗瘳知苦口之益也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知
措履之难也高宗于治道人情已极通晓故傅说所告

皆极精微较之伊训太甲又不侔矣惟木从绳则正高
宗以喻言启之故传说亦遂以喻言荅之也
傅说居于版筑之间今亦不知其 所学
何事但观其对
君之言如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真
能通彻治道本原而为万世不磨之论如为学逊志务 (第 30b 页)
  (横朝颖执寘诸法移书谢云以天子之命官挞宰/相之奴仆罪当避位清之得书以闻帝喜曰得一)
  (佳士矣除守岳州兼湖北提刑严陵志朝颖尝以/道学不明词章隘陋慨然自信其独见而躬 行之)
  (诸生
及门者皆超然拔于/流俗之表著有静轩集)
 郑颖(新定续志字茂叔郡人嘉定十五年进士宦辙/所至辄以最闻守 (第 25b 页)
子/闻之使子贡往覆其饭击毁其器曰鲁君有民子奚为)
(乃餐之子路怫然怒攘肱而入请曰夫子疾由之为仁/义乎 所学
于夫子者仁义也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 (第 129b 页)
 方 捷(缺年人/四 任)    许 元(福建人/七年任)

  以上碣石镇标左营(康熙八/年复设)
 高亮正(缺二人康熙/十 年任)   陈所学(缺年人十/七 任)
 陈 范(缺年人十/七 任)   李自麟(缺二人二/十 年任)
 娄 鉴(缺九人二/十 年任 (第 37b 页)
  礼部左侍郎陈公墓志铭    王 直
陈氏之先汴梁人宋建炎间有讳誉者为岭南清海军
节度使终于官子宴荫东莞令因家邑之延福乡由是

为东莞人公高祖祖舜曾祖诚子祖用广父宗彝皆不
仕宗彝娶翟氏生四子公其长也讳琏字延器别号琴
轩自幼聪敏喜学从邑庠训导黄先生绩受书经学成
领荐会试不偶入太学选为桂林府学教授严明条约
以身先之时有诏武臣子弟皆受学公日进诸生讲圣
贤之道所谓忠孝仁义之说必使身体而力 行之诸生
虽文武不同莫不皆有所得都督韩观总兵镇守广西
猛悍不下士闻公之教心悦诚服每以儒师加礼焉秩 (第 19b 页)
颇请历数造大统历成仲冬至日颁监国五年
历于廷臣文臣肯堂武臣名振率群臣行朝贺礼舟山在籍诸
生顾玢江中玘 陈所学
通经术持大义捐私财以资公用疏请
开屯为持久计略曰臣闻在昔汉赵充国以屯曰事先零诸羌
其事平易无奇而获效 …… (第 31a 页)
丞衡玑诹日以侍郎朱永佑祭山太仆少卿李思密为
副侍郎张煌言祭海通政司麦议郑遵俭为副仲春中书舍人
玢中汜 所学
复请于上丁谒文庙行释菜礼乃命礼部尚书吴
钟峦出宿斋宫礼部主事董玄莅事国子监祭酒律孚远学录
曾应选习仪 …… (第 32a 页)
宁扈从兵部郎中李国祯主事刘
午阳警跸定西侯名振荡胡佞进陪乘尹部主事林之瑛备物
中书舍人玢省牲中汜省器 所学
赞礼 部主事杨鼎臣李开 (第 32a 页)
下治矣师之所系岂细哉夫自语默动静之微至于
人伦之大莫不有当然之理焉知之明行之笃然后道
备于身彼弟子之 所学
者不惟于其教而亦观诸其身 (第 9a 页)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氏之先汴梁人宋建炎间有讳誉者为岭南清海军
节度使终于官子晏荫东莞令因家邑之延福乡由是
为东莞人公高祖祖舜曾祖诚子祖用广父宗彝皆不
仕宗彝娶翟氏生四子公其长也自幼聪敏喜学从邑

庠训导黄先生受书经学成领乡荐会试不偶入太学
选为桂林府学教授严条约以身先之时有诏武臣子
弟皆受学公日进诸生讲圣贤之道所谓忠孝仁义之
说必使身体而力 行之诸生
虽文武不同莫不皆有所
得都督韩观总兵镇广西猛悍不下士闻公之教心悦
诚服每以儒师加礼焉秩满升国子助教永 (第 1b 页)
  己丑八月,定西伯张名振护鲁主达舟山,斌卿不纳。将军王朝先及荡胡伯阮进等欲以兵劫之,监国不许,谕进斌卿为侯。方开谕,斌卿伏听,朝先率甲士猝杀斌卿。于是舟山诸旅尽为名振所统。众共推重蜺渊。监国仍以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加宫保,晋荡胡侯朝先平西伯,诸文武晋爵有差。以王衡、杨玑为钦天监丞。衡、玑向从事五官保章,颇谙历数,造大统历成。仲冬至日,颁监国五年历。于廷臣文臣肯堂、武臣名振,率郡臣行朝贺礼。舟山在籍诸生顾玢、江中泛 陈所学
通经术,持大义,捐私财以资公用,疏请开屯,为持久计。略曰:『臣闻在昔,汉赵充国以屯田事先零诸羌,其事 …… (第 30 页)
  五年庚寅春正月望祭,命监丞衡、玑辄日,以侍郎朱永佑祭山,太仆少卿李思密为副,侍郎张煌言祭海,通政司参议郑遵俭为副。仲春,中书舍人玢、中泛、 所学
复请于上丁谒文庙,行释菜礼。乃命礼部尚书吴钟峦出宿斋宫,礼部主事董玄莅事,国子监祭酒徐孚远学录,曾应 (第 31 页)
选习仪,太常卿陈九徵典簿,黄甲陈卤簿,御史朱义时、梁隆吉清道,兵科给事中董志宁扈从,兵部郎中李国祯、主事刘午阳警跸,定西侯名振、荡胡侯进陪乘,户部主事林之瑛备物,中书舍人玢省牲,中泛省器, 所学
赞礼,□部主事杨鼎臣、李开国为相,大学士肯堂上尊,义英将军阮骏卫后。礼成,监国御明伦堂,祭酒孚远进讲 (第 31 页)
学术空疏之患。二者之㢢。其有所自来欤。今欲使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藻。蔚然为经纶黼黻之实用。其道何由。 诸生所学。
不出斯二者。其各陈之。
对。玉韫山辉。珠潜川润。信乎有诸内者既积。现诸外者必华。愚也馀力学文。定论久 (第 247H 页)
五岁。)
 正月(癸亥)辛未。岐湖儒生请山长。辞之。○九月(己未)甲子。行乡饮酒礼。(更定仪节。邻近 诸生行之。
)辛未。行乡饮酒礼于黔潭。(会者四百馀人。)十二月(戊子)戊申。除执义旋递。
丙午(先生五十六岁。) …… (第 492L 页)
。施以损上益下之道。则已散者或可还集。未散者亦可保存云。乃诵是说。以备清问。至若田制改量。要在得人而 行之。
甲子今 上元年正月。拜大司宪。秋时事大变。有韩孝纯,李玄逸复官之 命。忠逆混而彝伦斁矣。十月。拜大司 …… (第 505H 页)
有过则必施箠楚而无少饶。御婢仆。恩先于威。巫觋之类。不接于家内。门庭肃然。以宗法之颓坏。复修旧稧。将 行之
久远。而以事故攸掣。一举而旋寝。壬癸大歉。诸族多饥饥滨死者。而适有堂内作宰数三处。府君禀议于诸尊长。 (第 508H 页)
察。)如此方是实学。涑水先生言。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今愚此论。恐或为有益之言。而 诸生行之。
恐不为无益之为矣。如何如何。
答南义重(庚申)
世衰道微。须是有骨力者。方能担荷得这道理去。不然。才 (第 405L 页)
。执事先生奉纶九重。下策多士。时政得失。可问非一。古今事物。可询亦多。而今以天理人性。发为问目。欲观 诸生所学
如何。吁。性与天道。子贡未闻。以愚无似。何能有知。然身具太极同得。则天性吾所固有。初非分外。平日管窥 …… (第 492H 页)
说。噫。忠不忘君。大哉问也。在昔朱子将进经筵。有要于路曰。诚正四者。上所压闻。戒以勿言。朱子曰。平生 所学。
只此四字。何敢欺君。遂入奏之。愚之 (第 493L 页)
所学。
亦不过如此。若论诚正本原。则天理也。天性也。若论诚正工程。则知行也存省也已。太极之理。讲之于上。则可 …… (第 493L 页)
节目。当先讲究。偶得中朝巡抚山西都御史吕条约防胡守城方约。段段可法。若依此而守之。万无一失。但欲举而 行之
于今日。则或其规制有宜于彼而不宜于此者。故不揆庸拙。参以今时规制。就加 (第 493L 页)
先生早闻道。卓然有所立。志气弘而毅。言行忠且确。古人以为期。愤不顾流俗。既有实见得。岂容虚假为。 所学
不敢私。此心要善推。伊余坐孤陋。未闻为学方。师友无所资。志业日以荒。昨岁真城路。晚识先生面。一言便许 (第 570H 页)
。以为非女子所宜。遂绝不为。故佳章妙迹不多传。及当有娠。虽果蔬不完正不食。目不视杂戏。张先生称其不负 所学。
尝曰今夫三尺童子。指而言曰汝善则喜。不善则怒。善之当为。人心所同然也。又曰吾尝病世人以物害义。义为重 (第 494L 页)
一会诸生。李悦卿适病不赴。金振伯来至。讲西铭,太极图说及先儒箴铭诸篇。因略抄四子疑义。作为问目。以试 诸生所学
之浅深。又以不腆文字。教谕诸生。用以相勖。而自家实无为人手段。虽未见鲁一变气像。而讲论之际。颇有信向 (第 410H 页)
千古。平日讲究师友。必有负抱者。将学何人之所学。志何人之所志欤。其各悉著于篇。欲观 诸生所学
之何如。(出震英粹语)
对。愚也栖身山海。每念古人赍志而没者。未尝不慷慨大息。今执事先生。又问及乎此 …… (第 538L 页)
济大志。不得有所施设。意者天其未欲平治天下耶。何其不幸之若是也。愚也生晚好古。所志则周,程,张朱也。 所学
则周,程,张朱也。寻常间问之师。质之友。益信圣贤之可信。未尝不慨然叹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者吾志也。 (第 540H 页)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者吾学也。顾其质愚才鲁。故恐不能以此志充其学也。今我执事特问以所志 所学
抱负之如何。虽诚不敏。亦知执事哀圣贤不遇之丹恳。而且知吾儒趋向之所在乎。愚也既以大略陈之于前。而于篇 …… (第 540H 页)
二虏之事。知所以处之矣。幕南无庭。无补于虚耗之祸。则名为归顺者。奚至于举兵而驱之乎。九夷通道。益加细 行之
谨。则容之如愿。不害为守在四夷也。况我国家积岁饥荒。兵困卒疲。时已屈矣。势亦蹙矣。设若驱之。未必能利 …… (第 544H 页)
 
对。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理至微。其象至显。知此说者。可与论天道也。今执事先生。以至微至显之道。发为问目。欲闻穷格之说。苟非学究天人者。乌能与议于此哉。愚请以平日所闻于先觉者。复明问之万一。可乎。窃谓万化之本。一阴阳而已。是气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者。气也。动之静之者。理也。凡有象于两仪之间者。或种五 行之
正气焉。或得天地之戾气焉。或出于阴阳之相激。或生于二气之发散。是故。日月星辰之丽乎天。雨露霜雪之降于 …… (第 546L 页)
矣。呜呼。一气之运化。散为万殊。分而言之。则天地万象。同一气也。合而言之。则天地万象。同一气也。钟五 行之
正气者。为日月星辰。受天地之戾气者。为阴霾雾雹。雷霆霹雳。则出于二气之相激。风云雨雨露。则生于二气之 (第 54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