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显” 相关资源
地理類
類書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般若部類
洞玄部
色溪光成静赏花香鸟语绝尘缘又曰目同碧宇
朗无尽心与白云散以閒捲房联曰春色昌昌有
脚化工荡荡无私佛室联曰慈 慧显 三千大化圆
通示不二法门皆
御书
增乾隆十年
御制烟郊行宫晚坐诗 春宵雪后寒古月望前洁雪
月成双 (第 10b 页)
朗无尽心与白云散以閒捲房联曰春色昌昌有
脚化工荡荡无私佛室联曰慈 慧显 三千大化圆
通示不二法门皆
御书
增乾隆十年
御制烟郊行宫晚坐诗 春宵雪后寒古月望前洁雪
月成双 (第 10b 页)
法师以符烛付侍灯执立于左
天尊神化应感无方慈悲法洒湛惠寒乡
铁围石壁业网罗张千遮万锁幽闭无光
威神策杖开廓八方随杖所指狱户飞扬
刀山剑树飘戟锋伤冥官禀令炎烈清凉
臣今上请愿赐扶将愿假威力照破罗酆
名除罪录升陟天阳永辞长夜亿劫无疆
法师就天尊请策杖执之运神如仪
天尊妙 慧显 玄功无量威神冠八雄
幡列三层飞缥缈杖回九曲耀玲珑
幽扄指处尘尘散寒夜消摧业业空
愿假杖威开地户 (第 003a 页)
天尊神化应感无方慈悲法洒湛惠寒乡
铁围石壁业网罗张千遮万锁幽闭无光
威神策杖开廓八方随杖所指狱户飞扬
刀山剑树飘戟锋伤冥官禀令炎烈清凉
臣今上请愿赐扶将愿假威力照破罗酆
名除罪录升陟天阳永辞长夜亿劫无疆
法师就天尊请策杖执之运神如仪
天尊妙 慧显 玄功无量威神冠八雄
幡列三层飞缥缈杖回九曲耀玲珑
幽扄指处尘尘散寒夜消摧业业空
愿假杖威开地户 (第 003a 页)
德山琼 中岩能 云顶印 信相显
大沩智 (十五世)胡安国 普贤素 鼓山洵
鼓山珍 育王谌 道场 慧 显 宁智
乌回范 德山初 报恩常 梦庵信
默庵道 光孝慜 雪峰忠 蓬莱圆
范左丞 吴枢密 彭谏议 (第 0378c 页)
大沩智 (十五世)胡安国 普贤素 鼓山洵
鼓山珍 育王谌 道场 慧 显 宁智
乌回范 德山初 报恩常 梦庵信
默庵道 光孝慜 雪峰忠 蓬莱圆
范左丞 吴枢密 彭谏议 (第 0378c 页)
允。就泛舟来朝。与瞿昙。兼多侍从。并贡苏合佛
像。及至未旬。遇侯景侵扰。三藏欲返舶。偶值京邑英
贤。 慧显。 智韶。昙振。慧旻。与黄钺大将军太保萧勃敬
请。属大梁承圣三年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
寺。翻译斯论 (第 0518a 页)
像。及至未旬。遇侯景侵扰。三藏欲返舶。偶值京邑英
贤。 慧显。 智韶。昙振。慧旻。与黄钺大将军太保萧勃敬
请。属大梁承圣三年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
寺。翻译斯论 (第 0518a 页)
此云真谛。梁元帝承圣三年。于衡州建兴寺译成
一卷二十四纸。月氏国婆首那王子译语。沙门智
恺笔授。沙门 慧显 慧旻昙振等。并黄钺大将军太
保萧勃證义。然此三藏。梁陈二代。敕译经论。总三
十四部。一百四十一卷。其 …… (第 0571a 页)
于正观等寺。译金光明。弥勒下生等经。
起信论等一十一部。合二十卷。此论乃是其年九
月十日。与京邑英贤 慧显 智恺等。于衡州建兴寺
译。并翻论旨玄文二十卷。属候景作乱。遂欲汎舶 (第 0571a 页)
一卷二十四纸。月氏国婆首那王子译语。沙门智
恺笔授。沙门 慧显 慧旻昙振等。并黄钺大将军太
保萧勃證义。然此三藏。梁陈二代。敕译经论。总三
十四部。一百四十一卷。其 …… (第 0571a 页)
于正观等寺。译金光明。弥勒下生等经。
起信论等一十一部。合二十卷。此论乃是其年九
月十日。与京邑英贤 慧显 智恺等。于衡州建兴寺
译。并翻论旨玄文二十卷。属候景作乱。遂欲汎舶 (第 0571a 页)
若也见得石堆土垒无非烁迦罗眼尺木寸草莫
非母陀罗臂驴蹄马迹俱是清净宝目鸡啼犬吠总
是圆通妙音具广大智 慧显 最胜神通不劳弹指教
化一切众生无用扬眉收摄一切魔属若也不见莫
道菩萨入灭度去也遂掷下拄杖下座。
晚 (第 0072c 页)
非母陀罗臂驴蹄马迹俱是清净宝目鸡啼犬吠总
是圆通妙音具广大智 慧显 最胜神通不劳弹指教
化一切众生无用扬眉收摄一切魔属若也不见莫
道菩萨入灭度去也遂掷下拄杖下座。
晚 (第 0072c 页)
。诏以邺城旧
宫。为天平寺。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慧
猛慧辨慧深僧暹道钦僧献道晞僧深慧光 慧显 法
荣道长。并见重于当世。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
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 (第 0014c 页)
宫。为天平寺。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慧
猛慧辨慧深僧暹道钦僧献道晞僧深慧光 慧显 法
荣道长。并见重于当世。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
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 (第 0014c 页)
云一句。便
于云云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慧。是于无生
灭心益见于生灭之幻化不异于本无生灭。三句 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慧科竟。 …… (第 0669c 页)
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慧。于一云
云一句 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慧科竟。前合先 (第 0671b 页)
于云云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慧。是于无生
灭心益见于生灭之幻化不异于本无生灭。三句 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慧科竟。 …… (第 0669c 页)
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慧。于一云
云一句 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慧科竟。前合先 (第 0671b 页)
之所起。界之所趣矣。既而烟尽息除。
虚明洞照。故见鼻端白。犹如琉璃。虽然犹未忘一。
尚在缘虑中。生空 慧显。 未得法空慧现前。
从心开
漏尽下。方得法空慧。见一切皆如。即出入息。原是
光明。见十方界。无非圆妙。 (第 0690a 页)
虚明洞照。故见鼻端白。犹如琉璃。虽然犹未忘一。
尚在缘虑中。生空 慧显。 未得法空慧现前。
从心开
漏尽下。方得法空慧。见一切皆如。即出入息。原是
光明。见十方界。无非圆妙。 (第 0690a 页)
一标离相(如来)
* 二示实语(如来)
* 三明合理(如来)
* 二约 慧显 用(若菩)
* 二功德(三)
* 一标示(须菩)
* 二正明(二) …… (第 0502a 页)
良
由此法无虚。故如来说利益一切众生。是则如来
所说。莫非称理。皆真语实语。非诳惑于人也。
△二
约 慧显 用。】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
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 (第 0512a 页)
* 二示实语(如来)
* 三明合理(如来)
* 二约 慧显 用(若菩)
* 二功德(三)
* 一标示(须菩)
* 二正明(二) …… (第 0502a 页)
良
由此法无虚。故如来说利益一切众生。是则如来
所说。莫非称理。皆真语实语。非诳惑于人也。
△二
约 慧显 用。】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
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 (第 0512a 页)
佛所说。寔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闻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诸义。此理智通妙。有 慧显 真
空修證者。当深信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佛闻须菩提之所说。重言如是如 (第 0727a 页)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诸义。此理智通妙。有 慧显 真
空修證者。当深信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佛闻须菩提之所说。重言如是如 (第 0727a 页)
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虽绵
历多生。流迸六道。不迁不变。即实相般若也。刚取
断截为义。喻般若之用。此 慧显 时。见五蕴诸法皆
空。断一切有漏惑业。即观照般若也。梵语般若。华
言智慧。乃不动智光离相之真见。所谓 (第 0757c 页)
历多生。流迸六道。不迁不变。即实相般若也。刚取
断截为义。喻般若之用。此 慧显 时。见五蕴诸法皆
空。断一切有漏惑业。即观照般若也。梵语般若。华
言智慧。乃不动智光离相之真见。所谓 (第 0757c 页)
下泪而城崩。斯皆隐恻入其性情,故使徵祥照乎耳目。至如慧达招光于刹杪,慧力感瑞于塔基,慧受申诚于浮木, 僧慧显
证于移灯,洪亮并忘形于铸像,意献皆尽命于伽蓝。法献专志于牙骨,竟陵为之通感,僧护蓄抱于石城,南平以之
而至。未旬,便值侯景侵扰,法师秀采拥流,含珠未吐,慧日暂停,而欲还反,遂属(下有阙脱。)值京邑英贤, 慧显
、智韶、智恺、昙振、慧,与假黄钺大将军大保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
绍阇梨〈附僧亡名〉
会通 道休
慧超 慧显
道积〈附洪远 僧恩 智晔〉宝琼
善慧〈附慧达〉 法诚
空藏 ……。自超九岁,入道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感灵获瑞不可胜言,弟子法成等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慧显
按《续高僧传》: 慧显 伯济国人也。少出家苦心精专以诵《法华》为业,祈福请愿所遂者多闻。讲三论,便从听受。法一染,神弥增其绪
会通 道休
慧超 慧显
道积〈附洪远 僧恩 智晔〉宝琼
善慧〈附慧达〉 法诚
空藏 ……。自超九岁,入道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感灵获瑞不可胜言,弟子法成等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慧显
按《续高僧传》: 慧显 伯济国人也。少出家苦心精专以诵《法华》为业,祈福请愿所遂者多闻。讲三论,便从听受。法一染,神弥增其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