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地理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都邓切几橙也)(都邓切岩磴)
(按文选魏都赋墱流十二李善注丁邓切广韵无此字玉篇都倰切系平声小坎也 今从李
善注收入) (第 2b 页)
桐名以其皮青不皱直生无节叶光滑有尖绝似桐故
诗称梧桐而本草诸书因附桐类分 释今从
诗名并列
桐后览者类族辨物亦勿使与诸桐混可耳
梧固非琴瑟材即棺榇亦从无用梧者桐棺自是桐木
不可以梧通 (第 6a 页)
 官谷记瀑布自天柱峰直下而台在其左傍鹤二月
 来五月生子去
麻长官成趣园金元好问有二诗
了了庵在王官谷元孤 云子李
纯夫所构拟休休亭也
李孤云塔在石泉洞南
王禹偁五老峰诗石碣淳化中谪官解梁作是诗元丰
 二年二月十一日 (第 38a 页)
  王官谷记
王官谷者司空表圣隐居之地今少参许君德徵重修
而增饰之泾野子至解偕丘孟学往游焉马至故市西

折而南谷水北流入市问即贻溪也沿溪南行五里至
谷口路多巉岩石碍马丹柿赤棘夹路挂裳衣踯躅至
先门伏马而过道流引登高至门门下砌石百级夹扶
之而后能上道流建阁以祀玉皇乃升阁参拜下阁北
至三诏亭乂北过休休亭谒表圣日已暮南过了了亭
有侯段两生读书白云洞洞则元孤 云子李
了了庵所
居以学休休者也乃南临石泉桥望天柱峰则见群山
环拱而此峰孤高插天与故市街所望益不同盖其峰 (第 18a 页)
  寺崇祯八年建

  甘露律院在阊门西半塘明建
国朝康熙九年布政慕天颜复建殿阁即庵前官河为
  放生池 僧净起
复有退居与院址相接名香严庵
  佛华禅院在府采云里明崇祯十六年建
  元和道院在府治后宋端平间建
  (第 49a 页)
 十九史目二卷(无锡/杜镐)
  五代会史(江阴/耿秉)
  南唐书五十卷(宜兴马令按此书旧入霸史 今从李
焘以继后唐为三唐)
  十七史蒙求十七卷(江都/王令)
  重修南北史一百七十卷(祁门/方岳) (第 3b 页)
 晁公武曰蔡广成撰李邯郸云唐人田伟置于王昭

 素之下 今从李
说有德恒德言德肤德翰四目皆作
 问对凡三十六篇
 胡一桂曰广成唐太子左谕德其书皆问答语
    按二 (第 7b 页)

候刘继业冯进珂领军扼团柏谷以将作监马峰为枢
密使监其军峰至洞过河(考异朔记作铜锅河宋史/作铜涡河 今从李
焘长编)
李继勋等遇何继筠以先锋击破之斩首二千馀级获
马五百匹禽其将张环石斌遂夺汾河桥傅太原城下 …… (第 11b 页)
奉玉册宝上尊号曰
应天广运大圣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考异长编作/应运圣文神)
(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今从
宋史) 是月辽遣兵援北汉李继勋等皆 …… (第 14b 页)
之一盖化光之策行其耕民多)
(南徙所存无几且兵数与民数略同殆以一户奉一兵/也欲国不亡得乎本纪止称山东 今从
十国纪年并书) …… (第 21b 页)
等/弑之)璟立凡十九年庙号穆宗无子诸部首领迎立天
授皇帝乌裕之子明记(考异辽史景宗纪云讳/贤小字明扆 今从
长编)号天赞
皇帝更名贤改元保宁以上枢密使知政事令高勋守
政事令封秦王侍中萧守兴为尚书令封魏王每朝必 (第 27a 页)
彬通聘洛京庄宗遣李严来修)
(好故笏记有云吾皇迥感于蜀皇复礼远酬于厚礼/是李严未至之前蜀已有入洛之使 今从李
昊蜀书)
唐因严来以马市珍玩锦绣而国法禁锦绮珍奇不得
入中国其粗恶者乃听往易谓之入草物严还以闻唐 …… (第 13b 页)
林学士兵部侍郎欧阳彬为唐国通好
使(唐庄宗实录同光二年七月戊午蜀主遣户部/侍郎欧阳彬来使致书用敌国礼 今从
蜀书)辛丑
遣李彦稠东还丙午以唐修好罢威武城戍召关宏业
等二十四军还成都戊申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 …… (第 15a 页)
于芳林园花出青城山其瓣六出而红青特为异种癸
亥帝发成都(蜀梼杌作甲/子 今从
通鉴)甲子至汉州武兴节度使王
承捷飞驿言东朝兴圣令公统兵西上帝疑群臣同谋
沮已大言曰吾方欲耀武遂东行 …… (第 18b 页)
承鉴弃城走(唐庄宗实录甲申魏/王至故镇康延孝收)
(兴州十国纪年辛巳承鉴出奔甲/申继岌郭崇韬至威武城 今从
之)绍琛遂克兴州崇韬
以唐景思摄兴州刺史乙酉成州刺史王承朴弃城走
三招讨与绍琛等遇于三泉大战我兵败绩 …… (第 22a 页)
岌至剑州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
昌五州降唐乙巳宗弼驰归成都登太玄门严兵自卫
(通鉴作甲辰 今/从
锦里耆旧传)帝及太后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人臣
礼是夜劫迁帝与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一作天/启宫)收帝
玺 …… (第 23b 页)
判官徐蔼曾使南诏者魏王因遣蔼持金帛招抚南诏
悉还所俘谕以威德十二月己巳(锦里耆旧传作闰十/二月己丑朔 今从
通) (第 28b 页)
馀钱冬十月明宗加知祥太尉(蜀梼机作检校太傅 今从李
昊羊马城记)
侍中封平原公乃以盐铁判官太仆卿赵季良为官告
国信兼三川都制置转运使督蜀犒军馀钱送京师 …… (第 5a 页)
遂益兵无不忧恐请罢还所遣节度刺史
等唐主优诏慰谕之是月唐南郊加知祥兼中书令(通/鉴)
(作四月戊戌 今从
蜀懤机)夏四月甲午朔董璋恐武虔裕伺其所为 …… (第 10a 页)
于镇北甲
申迟明廷隐陈于鸡踪桥(按薛史孟知祥传云知祥亲/帅其众与赵廷隐等逆战于)
(金雁桥璋军大/败 今从
通鉴)义胜定远都知兵马使张公铎陈于其 …… (第 20b 页)
三月追尊曾祖佚为孝元皇帝庙号太祖祖察为孝景
皇帝庙号世祖考道(蜀梼杌作巘欧史后蜀世/家有云知祥父道 今从
之)为孝武
皇帝庙号显宗遣使持书至洛称大蜀皇帝唐潞王从
珂举兵于凤翔唐主遣西京留守王思同讨之护国安 (第 32a 页)
度侍
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刘光义(宋通鉴长编作刘光义蜀/梼杌作刘光乂宋史作刘)
(延让东都事略作刘/光毅 今从李
焘所载)充归州路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 …… (第 30b 页)
全楚大邦并示追崇夐超彝制始终之分朕无
愧焉仍赠坟庄一区给守坟人米千石钱五万谥曰恭
(蜀梼杌作恭/惠 今从
宋史)初高祖据有一方晚年耑务奢侈尚食
掌食典至百卷中有赐绯羊酒骨糟等名寝室常设画 (第 42b 页)
校宋凡得州十军一县四十一(或作州十县四十 今/从李
焘续通鉴长编)
十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命刘保勋知太原府改
太原为平晋县宋帝因作平晋诗令从臣和焉( (第 22b 页)
  卒年七十有一仕至朝奉大夫     阁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曰文追封徽国公从
祀孔子庙廷 本按年谱始于李果斋先生而洪本载此条于年谱之首洪本皆称先生而此条独称朱
子又追封徽国公在绍定庚寅从祀孔庙在淳祐辛丑距朱子殁四十年矣果斋必不及见也其为后人
所增入无疑 今从李
本削去而附载于此其有讹误俱据文集行状改正闽本亦载此条于后而又有不
同今皆略之不复一一置辨也按行状云字 …… (第 1b 页)
略按建炎四年正干戈扰攘之时尤溪距婺源甚远即故宅井有紫气焉得知之且曰三日而文公生其
为附会无疑也 今从
李本删去闽本又云文公面右有七黑子时并称异李洪本不载今附见于此)

  四年甲寅五岁

  (韦斋行状 …… (第 3a 页)
  (洪本年谱云又尝指日问于韦斋曰日何所附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韦齐奇之 本按此与行状所
载本一事而所记不同
今从
李本删去)

  十年庚申十一岁

  (年谱所载本之两行状而缺萧公顗今并载吏部行状)

  十三年 …… (第 3b 页)
  (按韦斋遗命禀学三君子而朱子师事屏山为举业于白水籍溪盖以父执事之白水妻以女不详何时
未几而卒事籍溪最久然皆称胡丈不称先生至为三君子墓表行状则皆自称门人盖以韦斋之命也
年谱云按先生所为草堂墓表与籍溪行状俱称二公受学涪陵谯天授尽闻伊雒之学其渊源大略
本此至于师门谊笃则屏山为最其为屏山墓表有云先生病时熹以童子侍疾一日请问平昔入道㳄
第先生欣然告曰吾于易得入德之门焉所谓不远复者乃吾之三字符也汝尚勉之又命字祝辞有云
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瘦又
云子
德不日新则时予之耻言而思毖动而思踬凛乎惴惴
惟颜曾是畏其期望之意如此先生晚岁犹书门符曰佩韦遵考训晦木 …… (第 4a 页)
  (年谱先是婺源以下从洪本李本略与内弟程洵前一帖李本不载后帖亦有删削止云有帖与内弟程
洵论诗且曰学者所急云云按朱子此时颇事诗文而卒归重语孟与反求诸已则大本已立矣李本以
意删削非元本也
今从
洪本 按与程允夫二帖今文集缺 虞集复田记此后人所增入于文集语录
其事皆无所考不知虞何所据也李本尚存其 …… (第 5a 页)
  (邹本年谱春建经史阁后有晤吕伯恭于福州一条注云时伯恭父仓部公官福州朱子以檄书白事大
都督府与伯恭交始此按东莱年谱云是年春仓部为福建提刑司干官公随侍于福唐丙子应福建转
运司举丁丑春试礼部不中六月归福州十月仓部秩满随侍归婺州据此则东莱乙亥丙子丁丑皆在
福州其与朱子相见必在此数年间但两家文集皆无所考白事大都督府似用同安官书记中语据记

春正月以檄书白事大都督府而东莱年谱是年春仓部官福州则正月未至任也此未详其所据又邹
本于癸未有晤张敬夫于临安一条按包扬录云上初召魏公先召南轩某时赴召至行在语南轩云云
则邹所据也然包录亦不言其初相见今俱附见于此邹本考订较旧谱为详其有讹误亦不悉辨也)


  夏县有盗分守城之西北隅

  (李洪本无 今从
邹本补)

  定释奠礼

  (李洪本皆附注建经史阁下闽本另立 (第 6b 页)
今从
闽本)

  申请严婚礼 …… (第 6b 页)
  (按李本不载此条而续通鉴载之续通鉴必本之年谱此李氏自以意删之耳戊寅与范直阁书云顷在
延平见李愿中丈此为确證李盖据西林诗序以庚辰谒李先生故删戊寅而未考之文集也于庚辰又

书再见其意以为癸酉受学此为冉见凡李氏之率意删改类如此
今从
洪本闽本同)

  二十九年已卯三十岁 秋八月召赴行在辞

  (年谱云用执政陈俊卿荐也  按是年陈 …… (第 7b 页)
庸或问力辨吕氏求中之非而谓龟山亦未免吕氏之失龟山之说则延平之所自出也此其前后异同
之故亦大略可考矣故 今从
行状而年谱所载则附论于此未知后之君子以为何如也 按朱子少即
有志为已之学其学禅正是从心地著工夫而于语 …… (第 9b 页)
  (年谱云五月祠秩满复以为请六月孝宗即位诏求直言八月应诏上封事不报是月予祠行状云祠秩
满冉请孝宗即位复因其任会有诏求直言遂上封事据年谱则予祠在上封事之后据行状则得祠在
上封事之前按封事首言左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则固已得祠矣
今从
行状)

  孝宗隆兴元年癸未三十四岁 十一月六日奏事垂
拱殿 十二日除武学博士待㳄

  (洪本年 …… (第 11a 页)
以意拟之而未敢定也今仍李本存此二语以俟考焉)

  冬十一月偕南轩张公登南岳衡山

  (李本无此条 今从
洪本 按南轩南岳唱酬集序朱子游山后记东归乱稿序其叙㳄时日道里极为详
悉李本略载南岳唱酬东归乱稿于往潭 …… (第 18a 页)
  (洪本进呈乞岳庙劄子下有是年梁克家相申前命又辞十一字误用本傅语重复不可晓而李本并无
进呈乞岳庙劄子句则克家之奏为无所因矣
今从
洪本而是年以下十一字则删去)

  淳熙元年甲午四十五岁春二月复辞三月有旨不许
辞免复辞夏六月始拜命 (第 31b 页)
  (年谱从洪本李本太略其谓或问恐转而趋薄似用南轩书中语与朱子意不合也或是果斋元本所有
姑仍之 南轩戊戌与朱子书云论语章句简确精严足以诏后学或问之书大抵固不可易之
论但某意谓此书却未须出盖极力与辨说亦不能得尽只使之诵味章句节节有得则去取之意与诸
家之偏自能见之不然却恐使之轻易趋薄耳按朱子之不肯刋行或问以未及修改而南轩所云又是
一意今附见于此 与许顺之书有云大学之说近日多所更定其书在丙戌丁亥间据此则大学章句

与论语训蒙口义同时所作但不知即以章句名否耳南轩书论语章句论语或当作大学也 答吕伯
恭书有云大学中庸皆有详说此即或问稿洪本云又作训蒙口义即详说也误李本无即详说也四字
今从李
本删去 又己亥与吕伯恭书云两月间只看得两篇论语亦自黄直卿先为看过参考同异了
方为折中据此则论孟集注丁 …… (第 4b 页)
  (三月省劄复趣行此于文集无考与吕伯恭书欲某赴官须更得朝旨乃可去盖已报本军官吏以尝请
祠也则三月晦赴任必更有省劄趋行矣
今从李
洪本) …… (第 11b 页)
姑记于此以俟质焉)

  三月请祠不允

  (按正月请祠三月请祠两乞宫观状甚明洪本以三月为二月误也 今从李
本)

  申乞颁降礼书

  (按乞颁降礼书一州县祭祀仪式一臣民以下冠昏丧祭之礼元有两项其冠昏丧祭 …… (第 15a 页)
  (按论木炭劄子云己申使司未蒙行下不免具申朝廷今准省劄已送使司指定则是已尝具状申省而
其状则阙今据文集补入朱子到任之初即具申泉司至庚子四月方奉文蠲减年谱此必有据其云岁
减二千缗见与王漕劄子与吕伯恭书
今从李
洪本)

  应诏上封事

  (本傅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具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云云且曰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 …… (第 15b 页)
  (李本附注于去郡下洪本另立一条今从洪本按文集山北纪行诗叙㳄最为详悉年谱刘子澄来谒请
为诸生说太极图义为濂溪曾孙元孙等设食于光风霁月之亭语俱舛误今改正 洪本附太极说按
太极说非朱子作也说中止言阴阳动静无一语及太极又与太极图说解绝不相应朱子文集语类无
及此者南轩有太极说尝刋于高安朱子与书谓其未安须且收藏以俟考订岂此南轩作而误入朱子
集耶浙本以南轩仁说为朱子仁说此或其类
今从李
本删去)

  八月东莱吕公讣至为位哭之

  (李本年谱云吕公定周易为十二篇朱子深喜而从之又谓大事 …… (第 20b 页)
  (洪本年谱云先生去国二十年既得见上极陈灾异之由与夫修德任人之说凡两劄大略谓陛下临御
二十年间云云  上为动容竦听因条陈救荒之策首劄画为七事㳄陈二说㳄言绍兴和买均敷之
重详见延和奏劄按李本最略第一劄用本傅极陈灾异之由两语以该之而第二劄则不之及其意以
任人一语即可该第二劄也因条陈救荒之策画为七事则第三劄而四劄以下则皆不及此李本之疏
也本傅独叙第二劄盖举其重者而末云所奏凡七事意自分明但改奏劄七为七事则非是李本盖用
本傅而又失之洪本前两劄另叙其下乃及条陈救荒之策首劄画为七事此第三劄非首劄也㳄陈二

说则第四劄㳄言绍兴和买则第五劄而后两劄亦不及其所增入奏劄多依行状而间有不同不知所
据何本也
今从李
本存其略其误处略为补正载行状于后而洪本则删去)

  诏行社仓法于诸郡

  (按诏行社仓法在八年十 (第 23a 页)
  十三年丙午五十七岁春三月易学启蒙成

  (李洪本同而洪本有易自文王以前至未行于世四十字李本删去为当 今从李
本 易五赞元附启蒙
后见  而编集者多遗之今录以附于启蒙序之后子蓍卦考误辨郭子和之失行状本傅皆以列于 (第 9a 页)
  (年谱云或傅是冬使人自金国回本之语录行状本傅俱不载语录亦云闻朋辈说非有所据或傅二字
盖疑之也闽本删或傅二字非是
今从李
洪本而并载王过录于后 据与留丞相书则此条留丞相所 …… (第 7a 页)
  (李洪本俱作禠职此本沈继祖疏语行状本傅俱云落职罢祠今改正 年谱省闱闻之闻字或是衍文

之当作知或之字下另有知字叶翥刘德秀倪未详何人李本亦作闻之而无叶倪刘以下至并行除毁
四十四字又无台諌以下十一字蔡元定以下九字系于从之之下 按洪本疑是年谱元本李本略删
削耳蔡季通之贬以沈继祖疏与朱子落职罢祠之命同下语录可考李本未甚分明宋史蔡傅沈继祖
刘三杰为言官连疏诋某并及元定未几谪道州亦与语录小异洪本系于丁已别元定寒泉精舍之下
非是
今从李
本 按行状云沈继祖为监察御史上章诬诋落职罢祠本传云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某
十罪诏落职罢祠年谱以沈继祖稿 …… (第 18a 页)
  (按谢表以正月二十七日准省劄则谢表即在正月也李本不载而附注于别蔡元定下今从洪本洪本
又云后竟无告命盖掖垣不敢秉笔公论焉可诬也李本无据落秘阁修撰依前官谢表云递到日月告
命一道则未尝无告命也
今从李
本删去表云阅时既久祗命惟新又云惭玺书之来下恍岁律之还周
则告命之下当在戊午正二月间 闽本于戊午冬别立 …… (第 19b 页)
皆后人改窜并非李洪元本矣今皆削去)

  四年戊午六十九岁集书傅

  (李本有按大全集四字洪本删去 今从李
本 按蔡氏书傅序云庆元己未冬先生命沈作书傅年谱载
集书傅于戊午意朱子先自为书傅未成而后命蔡足成之其二 …… (第 21a 页)
也)

  六年庚申七十一岁 三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

  (洪本大书三月己未说太极图庚申说西铭李本无 今从李
本削去 洪本说太极西铭注云已未之夜
为诸生说太极图庚申之夜复说西铭甚详二书盖先生奉以终身而至是尤谆谆 (第 22b 页)
 鱼鳞积磴(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丨丨丨丨/还升兰桂之峰鸳翼分桥即映芙蓉之水)
(按文选魏都赋丨流十二李善注丁邓切广韵无此/字玉篇都倰切系平声小坎也 今从李
善注收入)
 韵藻增梁墱(卢思道美女篇俱临/丨丨水共采邺园花)
 十二墱(水经注魏武王堨漳水回流东注 (第 76b 页)
 砌石百级夹扶之而后能上道流建阁以祀玉皇乃
 升阁参拜下阁北至三诏亭又北过休休亭谒表圣
 日已暮乃南过了了亭有侯段两生读书白云洞洞
 则元孤 云子李
了了庵所居以学休休者也乃南临 (第 46b 页)
笔如一瓶一钵从诸耆宿于深山古木之閒其
乐无以逾也痛疾狂禅于颜 山农李
卓吾之徒
昌言击排不少假易中吴管登之先生讲三教
合一之学公纳履称弟子晚而与先生论学则
曰无问学儒学佛 (第 9a 页)
  王官谷记             吕 楠
王官谷者司空表圣隐居之地今少参许君德徵重修而增饰
之泾野子至解偕邱孟学往游焉马至故市西折而南谷水北
流入市问即贻溪也沿溪南行五里至谷口路多巉岩石碍马
丹柿赤𣗥夹路挂裳衣踯躅至先门伏马而过道流引登高至
门门下砌石百级夹扶之而后能上道流建阁以祀玉皇乃升
阁参拜下阁北至三绍亭又北过休休亭谒表圣曰已暮南过
了了亭有侯段两生读书白云洞洞则元孤 云子李
了了庵所
居以学休休者也乃南临石泉桥望天柱峰则见群山环拱而
此峰孤高插天与故市街所望益不同盖其峰南之 (第 6p0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