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四書類
禮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雜史類
政書類
編年類
類書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李悝(又玉篇广韵良士切集韵两耳切𡘋音理玉篇忧也悲也疾也与里通诗大雅云如何里朱传里忧也)(广韵)
(集韵韵会正韵𡘋五故切与误同说文谬也)又欺也疑也惑也 悟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五)
(故切音误说文觉也从心吾声困知记无所觉之谓迷有所觉之谓悟)又启发人曰悟崔骃达旨 唐睢
华颠以悟秦 又通 
(作寤史记项羽传赞尚不觉悟)(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𡘋音由说文忧也从心攸声 (第 31a 页)
  赵伯循(匡     唐河东) 丁氏(公著     唐平江)


  徐氏(度      孝节  唐睢)
 邢氏(炳     宋济阴)

  周子(惇颐 濂溪 茂叔 舂陵)  张子(载  横渠 子厚 关西) (第 8b 页)
 人惮焉故曰赵有蔺相如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安陵任周瞻而国人独立

 诸记多为 唐雎
又贾子胎教与此同安或为𨻳或云
 秦破韩灭魏而鄢陵君独以五十里国存者周瞻 (第 25b 页)

 雎
之力也
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复
 昭王为阖卢败于柏莒而越在草莽包胥裹粮跣走
 请救于秦遂得甲车千乘步卒 (第 25b 页)
秦王恐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
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 唐雎
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
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
(第 58a 页)
唐雎
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
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 (第 58a 页)
唐雎
对曰大
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
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
冠带 (第 58a 页)
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馀名声流布)
(天下/归焉)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
郊迎 唐雎
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
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
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 (第 3b 页)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
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 唐雎
使于秦秦王 (第 33b 页)
唐雎
曰寡人以五百 …… (第 33b 页)
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
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
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 (第 34a 页)
唐雎
曰公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第 34a 页)
唐雎
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 34a 页)
唐雎
曰大王尝闻布衣之
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第 34a 页)
唐雎

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苍鹰击于殿上 (第 34a 页)
  亥发上冲冠瞋目视虎虎不敢动秦遂以礼遣之

   唐睢
魏人齐楚攻魏魏人求救于秦秦兵不出时
  睢年九十馀乃西说秦王曰魏万乘之国称东藩
  受冠带者以秦之强 (第 30a 页)
 国策 唐睢
见春申君曰齐人饰身修行得为益然臣
 羞而不学也不避绝江河行千馀里来窃慕君之义
 而善君之业臣闻之贲诸 …… (第 31b 页)
 甲 说未闻庄王弟尤误
论曰李园养死士国人颇知之而春申之客率皆充耳
客何为者侯朱毛薛藐焉无间春申之士亦叶公之龙
耳荀卿虞卿 唐睢
汗明各有建说而史不及载吾闻之
上知辨意中知鉴色下知审声及朱英进说而歇卒不
内歇亦愚而已矣
 
 尚史 (第 35b 页)
   唐睢
(第 7b 页)
唐睢
者魏人年九十馀矣魏安釐王时秦魏为与国齐
楚约而攻魏魏使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睢谓
王曰老臣请西说秦 …… (第 7b 页)
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
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
不说安陵君使 唐睢
使于秦秦王谓睢曰寡人以五百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 (第 8b 页)
之曰先生坐何至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国策十按/釐王 一)
(年 唐睢
说秦救魏年已九十馀又二十六年而为景闵/王元年是时睢已百二十岁有奇矣然有灭韩亡魏之)
(文是又在后十八 (第 9b 页)
年也秦相应侯使 唐/睢
居武安以五百金散从或别是一人)
  朱已 (季梁/附)
朱已者亦当安釐王时安釐王将与秦攻韩已谓王曰 (第 9b 页)
 聚而攻秦者以已有富贵耳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
 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则轻
 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于是使 唐睢
载音乐予之
 五千金居武安高会相与饮谓邯郸人谁来取者于
 是其谋者固未可得予也其可得予者予之昆弟矣 (第 23b 页)
 公与秦计功者不问金之所之金尽者功多矣今令

 人复载五千金随公 唐睢
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
 而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韩非子应侯谓秦王曰王
 得宛叶蓝田阳夏断河内困梁郑所以未 (第 24a 页)
此方其用肘足之时
也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齐楚相约而攻魏魏
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 唐雎
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 …… (第 15a 页)
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唐雎
到入见秦王秦王曰
文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
知魏之急已 (第 15b 页)
唐雎
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
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
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 (第 15b 页)
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必勿易也于
是秦王恐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
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 唐雎
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
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
遣之 (第 13a 页)
唐雎
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 …… (第 13a 页)
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 唐雎
对曰
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
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
受冠带 (第 13b 页)
(卷三唐与史记国策/略同 且作 唐雎)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
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
何笑牟之悦 (第 4a 页)
 (国为/安陵)李奇曰六国为安陵也昔秦求易地唐且受使
 于此(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使 唐睢
使于秦曰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秦王怒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睢曰 (第 20b 页)
秦拔我怀十年秦太子质于魏死十一年秦
拔我郪丘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
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 唐睢
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
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
遣之 (第 21a 页)
唐睢
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
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 (第 21a 页)
唐雎
对曰大王
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
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 (第 21a 页)
争意也于是使 唐雎
载音乐予之五千金居武安高会相
与饮谓邯郸人谁来取者于是其谋者固未可得予也
其可得与者与之昆弟矣公与秦 (第 13a 页)
计功者不问金之所
之金尽者功多矣今令人复载五千金随公 唐睢
行行
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谓应侯 (第 13a 页)
于东周(输言委/以告之)东周大喜西周大怒
冯睢(元作且睢之省也犹赵作肖齐作立故后唐且史/作睢裴骃亦曰 唐睢
以华颖悟秦也此西人下同)
(正曰且当/依本文)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睢且使人操
金与书间遗宫昌他( (第 12a 页)
燕策正曰以/救燕故在燕补曰)
(雍及通使/之使去声)
   考烈王(襄王子元年年己亥/赧王五十三) 唐睢(元作且/从秦策)
旦见春申君(黄歇/楚相)曰齐人饰身脩行得为
(益谓有/禄位)然臣羞而不学也不避绝江河(言虽险/不避 (第 47b 页)
鉴纲)
(自云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
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
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 唐雎(元作且/下同)
(补曰新序/同史作睢)者年
九十馀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 (第 62b 页)
唐雎
且见秦王(昭/)秦王曰
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
之急矣 (第 62b 页)
唐雎
且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 …… (第 62b 页)
魏而强二
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
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
唐雎
且之说也(记十/年有)
虞卿谓赵王(惠/文)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 …… (第 63a 页)
齐有魏也(因/齐)
(之资以得魏/重肖当作霄)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孝/成)自郊迎 唐睢(元作/且)
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
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
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 …… (第 76b 页)
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
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卒猝/同)臣愿君之忘
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彪谓 唐睢
当十一年求救/年已九十馀至是又十年)
(其陈谊益高所谓耄期称道不乱者欤贤矣/正曰史不云唐且恐有讹㚈说 …… (第 77a 页)
易安
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
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
君因使 唐雎(元作且/下同)
且使于秦秦王谓 (第 83b 页)
唐睢
且曰寡人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十八/年)亡魏(二十/一年)而君以五十里之 …… (第 83b 页)
错/置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其)
(地正曰设辞易地实/欲得之当识其意)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且 …… (第 83b 页)
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 唐雎
且曰公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第 84a 页)
唐雎
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 84a 页)
唐雎
且曰大王尝闻布
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抢突也补曰太史公语本此说/苑作颡地师古 (第 84a 页)
曰抢千羊反) 唐雎
且曰此庸夫之怒
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僚吴王昭/二十七年)彗星袭
月聂政之刺韩傀也(傀韩相见 …… (第 84a 页)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雎/自)
(釐十一年请救至是五十馀年矣彪谓雎刺劫之士自/曹沫以至荆轲皆不闻道惟若 唐睢
者可也为其激而) (第 84b 页)
(按战国策作推琴者春/秋后语作伏琴而韩子)
(作推琴说苑作/伏瑟文各不同)愿王之勿易也(以豉/反) 唐雎(七馀/反)
足以为
与也(与谓许与为/亲而结和也)骑危(上音奇危栋上也礼云中/屋履危盖升屋以避兵)与大
梁邺(战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