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金石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约言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卫成公与陈共公有旧/好故孔达欲背盟救陈)

 (而以死 谢晋
为十/四年卫杀孔达传)
  清丘之盟陈人不与宋师伐陈问陈故也但陈有
  弑君之乱晋不能讨而楚讨之虽曰 (第 23a 页)
 废王命故也士庄伯不能诘(士庄伯/士弱也)复于赵文子文

 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冬十月子展相郑伯
 如晋拜陈之功 (谢晋
受/其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
 曰志有之(志古/书)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足犹/成也)不言谁知
 其 (第 19b 页)
章武
功章作彰永同 礼先君告战胜礼作祀永同 叔展
又欲结茅以表井欲作教永同 故孔达欲背盟教陈
而以死 谢晋
教作救永同释文逵说文作馗云九达道
(三叶)元文达作逵 十一年灭邓(四叶)一作六 臾滋朱反 (第 2a 页)
劲吉
政反(二十五叶)吉作古

昭公十九年

考异足利本注阴县今属南乡县县作郡永怀堂同
故以为夫人遣 谢晋
故作改永同 缒绳登城缒作缘 (第 3b 页)
楚故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
杀子丛以说焉(林楚欲救卫而不能鲁见晋强楚弱故/惧晋讨杜召子丛而杀之以 谢晋
○说) (第 6b 页)
伪反)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焉若大国讨我
则死之(杜卫成公与陈共公有旧好故孔达欲背盟救/陈而以死 谢晋
为十四年卫杀孔达传○约于)
(妙反又/如字)
 
 
  (第 26a 页)
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杜平文十七年□垂/之役詹嘉处瑕故谓)
(之瑕/嘉)单襄公如晋拜成(杜单襄公王卿士 谢/晋
为平戎○单音善)刘康公徼
戎将遂伐之(杜康公王季子也戎平还/欲要其无备○徼古尧反)叔服曰背盟而
欺大 (第 3a 页)
(奉君命而来嘉叔孙乃所以嘉鲁君/林 谢晋
君嘉己之意此所以一拜)四牡君所以劳使
臣也敢不重拜(杜诗言使臣乘四牡騑騑然行不止勤/劳也晋以叔孙来聘 (第 13b 页)
故以此劳之林 谢)
(晋
君劳己之意所以/再拜○劳力报反)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
(杜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诗言忠臣奉使能光辉 …… (第 13b 页)
礼宜)咨事为诹(杜问/政事)咨难为谋(杜问患难○/难乃旦反)
臣获五善敢不重拜(杜五善为咨询度诹谋林 谢/晋
君教己之意此所以三拜)○秋 (第 13b 页)
(也/)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杜言不为/神所祐)
受之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杜 谢晋
受其/功○相息亮)
(反/)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杜前虽入陈服之而/已故更伐以继成)仲尼曰
(杜孔子追 (第 17a 页)
 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士庄伯(士/弱)
 不能诘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
 之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 (谢晋
受/其功)子西 (第 102b 页)
不实谓宋伐陈卫救之/是不讨贰楚伐宋晋不救是不恤患前卫成公与陈共)
(公有旧好故孔达欲背/盟救陈而以死 谢晋)
十三年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萧也君子曰清丘之盟唯
宋可以免焉(宋讨陈贰今宋见伐/而诸侯莫恤故云)清丘之盟 (第 24b 页)
姬之灵衷中也辟/法也方千里曰圻方百里曰同衰差降谓七十里五十)
(里武庄郑二公平桓周二王士庄伯名弱拜功 谢晋
受/其功前虽入陈惟服之故更伐以结成志古书足犹成)
(也/)
二十六年夏楚子秦人侵吴 遂侵郑五月至于城 (第 18a 页)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
之块(难骊姬之难五鹿卫地大名府东有五/鹿墟为与块之所详见晋文公之伯)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纳重耳于晋详/见晋文公之伯)
二十八年春晋侯 伐卫 取五鹿 晋侯齐侯盟于
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
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公子买戍卫楚人救
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卫侯文公子成公也敛盂襄牛皆卫地详见晋文公之/伯买字子丛卫楚昏鲁与楚且素善卫因其被伐使戍)

(之见楚弱晋强乃杀丛以 谢晋
又恐/楚罪复以不卒戍归丛以解于楚)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整次于
城濮 己巳晋师陈于莘 (第 9a 页)
 公者即周公阅名孔天子三公不字也不殊会胡氏
 谓非若王世子贵有常尊比是也宋称子未踰年也
 宋桓不书葬左氏榖梁遂曰未葬之辞非也 葵丘晋

 
地在河东汾阴杜氏及国名记并指陈留外黄宋地
 庄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 (第 28a 页)
葵丘
则临淄西界齐
 地知不然者唐孔氏谓传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西
 为此会则此地远处齐西不得近在临淄也汾阴晋 (第 28b 页)
 (据左氏则莒有诉于会之说此之疆郓田者必明为/之疆郓田自郓田莒田自莒田以示无侵于莒藉以)
 (塞莒之口以 谢晋
楚之来责也书叔弓帅师者著昭/公舍三家而用叔氏也故叔弓未卒之前凡四用师)
 (皆叔弓将又两聘晋一聘楚一 …… (第 4b 页)
 (书会哉楚主会诸侯诸侯从楚于会即无淮夷亦为/贬矣正不必齐淮夷于诸侯而后为贬诸侯也晋齐)
 (鲁卫虽不与会然听荆蛮会诸侯而行伯主之事春/秋所以纪世变也故楚子及诸侯皆举爵若与齐桓)
  (葵丘
晋文践土同者以罪中国诸侯疏子中外之防/也夫楚之横暴自败蔡师虏蔡侯以来已无中国矣)
 (蔡丘之后虽败宋 (第 8b 页)
  彼国通其条贯则本末秩然一也或一地而注疏
  家所指互异详玩本文参伍折中则真解自出二
  也或两地三地同名如周秦各有王城齐宋各有
   葵丘晋
齐鲁各有东阳鲁有两防两郓郑有两氾
  楚有两城父又或一地而有两名如黄父即黑壤
  廪延即酸枣析即白羽 (第 12b 页)
 薄何以自养请以户绝及屯田荒者召人耕种收其
 入以增禄秩宜宾县尹杨济亨欲于蟠龙山建宪宗
 神御殿儒学提举 谢晋
贤请复文翁石室为书院皆
 采以上闻成之风采耸动居诸道最进资政大夫河 (第 29a 页)
  一统贤关二赋名动京师

   谢晋
(第 43a 页)
孔昭
吴县人能诗工山水尝自戏为谢叠
  山吴宽赠诗有风流前辈杳难攀谑语空传谢叠
  山之句
  赵宽字栗夫 (第 43a 页)
  松筹堂集(俱吴县/杨循吉)
  雅宜居士集十卷(吴县/王宠)
  王文恪集(吴县/王鏊)
  兰亭集(吴县 谢晋)
  五台集(吴县/刘昌)
  梦庵集(吴县/张肯) (第 23b 页)
 左布政使
高柄啸台集二十卷 木天清气集十四卷
 柄一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人永乐间以布衣
 徵为翰林待诏升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 谢晋
兰庭集(无卷/数)
 晋字孔昭吴县人尝以布衣被徵
韩经恒轩集六卷
 经字本尝山阴人以行谊称于乡里屡荐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