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詩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一偏总是一样意思但云皆倚于一偏则尤觉直捷

王守溪曰此不是说道理不可能论道理则已曰


 庸矣何不可能之有乃叹人之不能此道也  许敬
 庵
曰中庸不可能也乃反说之词谓三者之难亦有
 可得而能矣若中庸之道至易至简而乃不可能也
 乎此圣人怪而警 …… (第 37a 页)
 人子之事父母固先于妻子兄弟而用其情然使不
 能聚一家之欢心以事其亲未必父母之我顺也
 李卓吾曰此言迩之可远亦迩之即远卑之可高亦
 卑之即高  许敬庵
曰和妻子宜兄弟以致父母之
 顺此非由宴昵情爱之私而得之也脩身刑家潜孚
 默感一神之所为故继言鬼神之德 …… (第 73a 页)
 与武王不同 德为圣人其显亲之大何如尊为天
 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其尊亲养亲
 慰亲之大何如
故大德节  许敬庵
曰圣人非教人徼福者而孝又人 (第 85a 页)
 点干预国政的念头便不是圣人 又曰虽借言夫

 子之求实辨其非求
父在观其志章 有一层进一层之意归重不忍改之
 心上  许敬庵
曰父在观志父没观行志欲其蚤立
 而行欲其自修所以励天下之为人子者非徒为观
 人发也 朱子曰孝子之处心 (第 24b 页)
 张彦陵曰思字最好玩味学者所当致力之地全在
 于思思在心里此处无了邪事自无邪若说事上去
 著力便无及  许敬庵
曰风俗邪先王为政令以防
 之行事邪先王为礼制以一之至于思藏于微渺非 …… (第 3b 页)
 在夫子生平只说何有于我哉是吾忧也止是望道

 未见歉然不足有之若追悔自失觉无證据 张彦
 陵曰纯亦不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节  许敬庵
曰夫子当十五之时
 便志于学便是要为圣人好古敏求发愤忘食是其
 精神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是其实事祖述宪章 (第 6a 页)
 子之求实非求也袁了凡以君子常见万物一体讲
 无争此是老庄之论即楚人亡弓之意许鲁斋辩之
 详矣(乙丑八月廿四)  许敬庵
曰君子之无争道在自反故 (第 5b 页)
 之治汉曹参之治齐便是用此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章 袁了凡曰敏讷不在言
 行上做工夫只是常存此心而不放言自然难出口
 而行自然不放懈矣  许敬庵
曰学者必先讷言始
 有含蓄意味可与进德然不能敏行但一木讷之人 …… (第 33a 页)
 德固不可以不孤有邻论也自气禀物欲之拘而其
 不相应者多矣然秉彝者必无尽亡之理则声应气
 求固所必有也要如此看  许敬庵
曰达则与天下
 之俊乂师师济济共赞于朝穷则与一方之英才孜
 孜汲汲交修于野夫然后可谓之有邻非此孑孑以 (第 34b 页)
 其通达之才不特可济邦国之用而亦可以通神明

 之德矣不举周之簠簋而举夏商之瑚琏则不特为
 今人所珍而尤为古人之所重矣  许敬庵
曰子贡
 颖悟居颜子之次宜子贱所不逮而才美之炫露不
 若德器之渊涵是子贱所就似不可量而子贡器局
 已 …… (第 3b 页)
 此章虽似黜宰我实所以深教之后来宰我终在十
 哲之列想是因夫子之言而能自发愤欤(壬申四月十一日)
宰予昼寝节  许敬庵
曰人之精神振奋则日新颓惰
 则朽敝人之志气清明则灵通污浊则闇塞故有朽
 木粪土之喻
始吾于人也节 李 (第 13b 页)
 人心之安者 翼注曰夫子不为只在忍心害理上
 断之 胡康侯谓季札辞国以生乱司马温公又言
 其明君臣之大义朱子曰可以受可以无受  许敬
 庵
又云正名之论夫子尚无因而发而处卫之意诸
 贤亦莫测其微此为两贤占地步 (第 19a 页)
 得见又不可以明言故托思凤鸟河图以寓意耳若
 得伏羲舜文之君即凤之不至图之不出可也李卓
 吾曰说己正见其不己处
子见齐衰者章  许敬庵
曰其作与趋无非天则恻隐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唯圣人能全之尔 刁蒙吉曰
 必作必趋此圣人之敬心内外合一者 (第 11a 页)
 易得也
君子有九思章 张彦陵曰此正是慎思之法道理只

 在日用耽空固落昏沉妄想亦属驰逐矣   许敬
 庵
曰学者多言九思只是一思道理岂不如是圣人
 之意却要人于身心之间每事致思反求而得其理
 也 九思只是一 (第 17a 页)
 文也祖其意足矣后之君子欲尽废序以言诗此愚
 所以未敢为然复摭述而不作多闻阙疑之言以明
 孔子删诗之意且见古序之尤不可废也 许敬庵
曰三百篇皆本无邪之思故可兴观群怨有裨
 人伦风化礼乐名物史记云古者诗三千馀篇孔子 (第 29a 页)
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煦)按此则知时槐之见地确矣
故凡不知性善之说者(煦)皆不敢以为知道 许孚远
亦阳明之传也其言曰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

孔子之门亲得圣人以为之师而得闻一贯者仅曾子
一人阳明生数千 (第 14a 页)
 闻之亦应股栗而自废矣虽然危不持颠不扶焉用
 彼相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饮去声)
  许敬庵
先师述云君子无争道在自反射之揖让而
 升下而饮也所谓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者也唯务 (第 4b 页)
源未尝不是但不可言发者是情存者是性耳扩充之道存养此心使之周流不息则发政施仁无一非不忍人之心矣高忠宪与 许敬庵
书云平昔自认以此心惺然常明者为道心惟知学者有之蚩蚩之民无有也即其平旦几希因物感触倏明倏晦如金在矿但可 (第 27a 页)
未尝无戒惧人人如此个个圆成只为妄动手脚凡人动于利欲未免倒行逆施学人不肯安于本分求著求察去之所以更远昔 许敬庵
言童仆之服役中节者皆道心也高忠宪初甚疑之其后体认之久忽觉平日所谓惺然常明之心还是把捉之意而蚩蚩之民有 (第 77b 页)
  水蜿蜒襟带于其前山川之胜于焉为冠

  许孚远
德清山馆记德清四山峥嵘列峙若四维金
  鹅乾元百寮支脉盘旋横于襟带之间远近峰峦
  森罗如画
 旧浙 (第 20a 页)
  (宿之廨宇凡学之所宜有者罔/不毕具宏深靓奥藻饰大备)万历湖州府志弘
  治十年知县王良臣增建嘉靖四年知县方日乾
  修(邵锐/为记)隆庆元年知县陈宜重修 (许孚远/
为记)德清县
  志万历六年知县史朝录修二十八年知县汤宏
  重修三十八年知县熊得阳天启四年知县敖荣 (第 29b 页)
  世贤建(乌程县志世贤为尚书蒋瑶刘麟顾应祥/参政陈良谟主事唐枢诸老设社会于此)
  (后知县李橡重建万历中茅国缙重修后 许孚远
复举社集知府陈幼学置田供会)
 婴兰堂 吴兴艺文补钱镠有题湖州婴兰堂诗
 四绝堂 周必大沈傅师碑道林 (第 24a 页)
  壑之利处水乡者引水灌溉辄成腴田其民饶乐
  久远
 金明时熊侯去思碑记邑介山泽之间俗瘠而役烦
  许孚远
县学记德清山川清丽民俗淳简为之士者
  有敦朴谨愿之风焉 (第 22b 页)
  冯敏功(平湖人山/东参政)   俞南金(平湖人/知府)
  钟继元(桐乡人/佥事)    钱贡(桐乡人刑/部郎中)
   许孚远(德清人兵/部侍郎)
   吴维京(孝丰人/知府)
  陈三纲(鄞人/主事)     余有丁(鄞人探花少傅/建极殿大学士) (第 33b 页)
  冯成能(慈溪人己/未进士)   张绅(馀姚/人)

  计允升(钱塘/人)     查志隆(海宁人己/未进士)
  马瞻(秀水人/知州)      许孚远(德清人壬/戌进士)
  叶逢春(馀姚人乙/丑进士)   王鷮(杭州/人)
  袁祖义(鄞/人)      谢教(于潜人 (第 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