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乃际夫天 徐自溟曰峻极二字不相连言道之功
 用之峻上极于天也 翼注曰发育峻极礼仪威仪
 俱不就圣人身上说
优优大哉节 赛合注曰 申瑶泉
曰优优是贯彻乎几
 微深入于幽隐意 徐玄扈曰言洋洋而不言优优
 只说得空壳子故言优优大哉正见道无一毫 (第 73b 页)
 (山海经北荒有幽都山乐史寰宇记/幽州有幽都山皆为附会此说良是)曰昧谷者以日
 所入而名也(孔氏安国曰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饯礼送行者
 之名纳日方纳之日也 (申氏时行
曰纳/日在酉时酉位)盖以秋分之
 莫夕方纳之日而识其景也西成秋月物成之时所
 当成就之事也宵夜也宵中 …… (第 18b 页)
 (奸未及诛之耳舜既受禅长恶不悛故罪之○罗氏/钦顺曰嚚讼圯族刚恶也静言庸违象恭柔恶也小)
 (人之情状固不止此然即此三者亦足以概之○ 申/氏时行
曰采即礼乐刑政工虞教养等事静言庸违)
 (者言行不相顾也象恭者表里不相符也以之顺事/安能有实绩乎此共 …… (第 31b 页)
 (澄曰邵子皇极经世书帝尧六十一载命鲧治水六/十九载其绩弗成或疑绩用弗成盖在舜既徵庸之)

 (后史言之于此以终上事也○ 申氏时行
曰上而方/命则必不能体君之心下而圯族则必不能全民之)
 (命又何以顺水之道而治之哉尧之所言谓其德之 (第 35a 页)
 而笃实有此四者幽潜之德(程子曰玄幽远之称舜/潜德幽远之中又其德)

 (深远/故云)上闻于尧 (申氏时行
曰升闻如师/曰有鳏帝曰予闻是也)尧乃命之以
 职位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舜在畎亩之间潜德显彰于外升 …… (第 3a 页)
 (应见二圣人随感随应功用神速处○薛氏瑄曰揆/政事可止可行莫不揆度其宜也时叙盖时至事起)
 (化至神流非舜使之叙而自不先不后而叙也○ 申/氏时行
曰此承上乃命以位而言舜之主事而事治)
 (以见其德慎徽言其敬畏小心以美人伦使有恩以/相爱有文以相接而 …… (第 6a 页)
 (樵曰尧于舜以圣知圣岂待考而后见久而始决而/必曰厎绩必曰三载使其功效已著人所共见而后)

 (举而加诸上位则莫不宜之此圣人举人之道也人/无圣人之明而欲舍功能之实信心任耳岂不难哉)
 (○ 申氏时行
曰尧之禅位不于玄德升闻之日而必/于历试三载之后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也舜当历数之在躬犹谦 …… (第 8a 页)
 (恐一毫少咈于亲心此大舜事天之敬也○张氏居/正曰帝王致治之道莫大于敬天勤民故帝尧即位)
 (即命义和钦若昊天帝舜受摄即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其敬天勤民之心先后一揆也○ 申氏时行
曰)
 (在器者有隐见完否之弊在天者亦有转移进退之/差所以致其察也天运难见即诸器而可求法制易)
 ( …… (第 16a 页)
 集传询谋辟开也舜既告庙即位乃谋治于四岳之
 官开四方之门以来天下之贤俊广四方之视听以
 决天下之壅蔽 (申氏时行
曰辟四门者广贤路也明/目达聪者达民隐也○刘氏应秋曰)
 (广贤路达民隐/即知人安民也)
 集说(林氏 …… (第 38a 页)
 (食者狱讼不平其冤者失贤不举者天子必知之远/方之民闻之皆曰夫我居之僻见我之近也我居之)
 (幽见我之明也可欺乎㦲○ 申氏时行
曰舜摄位二/十八年其于天下之贤宜无不知于天下之情宜无)
 (不照及其即位乃首询于四岳者将以尽来天下之 …… (第 39a 页)
 (林氏之奇曰谓之后稷者盖虽在朝为公卿而分土/胙民为诸侯尊而君之故称后稷盖当时称后非独)
 (稷一人如吕刑称伯夷稷禹皆谓之后而/后世亦称夔为后夔皆尊而君之之称也)播布也榖
 非一种故曰百榖 (申氏时行
曰播百榖者顺天时之/蚤晚因地利之高下以树艺之也)
 (○潘氏士遴曰三榖各二十种蔬果各二十种共为/百榖 …… (第 42b 页)
 大者故特以敬言之宽裕以待之也盖五者之理出
 于人心之本然非有强而后能者自其拘于气质之
 偏溺于物欲之蔽始有昧于其理而不相亲爱不相
 逊顺者 (申氏时行
曰百姓不亲就情义乖离说五品/不逊就伦理紊乱说惟其不亲所以不逊也)
 于是因禹之让又申命契仍为司徒使之 …… (第 44a 页)
 外次则千里之外虽亦未见其所据然大概当略近
 之此亦因禹之让而申命之又戒以必当致其明察
 乃能使刑当其罪而人无不信服也 (申氏时行
曰吕/刑云狱成而孚)
 (输而孚所/谓克允也)
 集说(程子曰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 (第 47a 页)
 (则三壤成赋中邦即利用厚生之事也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即正德之事也然所以必列而为三事者六)
 (府天地自然之利圣人因而修之而已三事则圣人/所以尽裁成辅相之道以左右民者也○ 申氏时行)
 (
曰六府惟修五气顺而百谷成也三事惟和民性复/而民生遂也岂惟一世赖之养民之功成于当时垂)
 (于后世/如 …… (第 13b 页)
 所从受天下者曰文祖舜之所从受天下者曰神宗
 受天下于人必告于其人之所从受者礼曰有虞氏
 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则神宗为尧明矣正
 月朔旦 (申氏时行
曰必以正月朔旦/者人君体元居正故重元也)禹受摄帝之命
 于神宗之庙总率百官其礼一如帝舜受终之初等
  …… (第 28b 页)
 者在此道也(陈氏大猷曰治无二/本迩可则远在此矣)盖身修家齐国治
 而天下平矣皋陶此言所以推广允迪谟明之义 (申/氏)
 (时行
曰身修思永允迪之义也家齐国治天下平/则不特谟明弼谐而已故曰推广允迪谟明之义)
 禹复俞而然之也○又 …… (第 35b 页)
 (脉流通如一身焉田功莫大于正经界备旱潦此等/大纲领皆定于禹至于中公外私九一而助则法制)
 (品莭因是而加详云尔○ 申氏时行
曰先川而后畎/浍者除天下之害先大而后小也先播种而后懋迁)
 (者兴天下之利先本而后末也○禹述治水之难 …… (第 54b 页)
 (人之善而推逊之也敬应者有职者勤于职无职者/勤于德以求不负乎上而答其陶成之意也谁敢谓)
 (人之感化向应自不容己使有不然则是自弃于陶/镕也而谁敢哉○ 申氏时行
曰人君德辉远著既有)
 (以来天下之贤而课赏有方又有以尽用贤之道则/公道昭明而人心激劝莫不归于忠直不 (第 65a 页)
 (寸/)所谓国之守龟非可常得故不为常贡若偶得之

 则使之纳锡于上谓之纳锡者下与上之辞重其事
 也
 集说 (申氏时行
曰厥贡至玑组常贡也纳锡句不常/贡也惟箘簬楛一句以戎备言因地而取其良)
 (也包匦菁茅以祀事言因物而致 (第 57b 页)
 (桐柏之傍小山○河南通志胎簪/在桐柏县西三十里又名大复山)禹只自桐柏导之
 耳桐柏见导山泗沂见徐州沂入于泗泗入于淮此
 言会者以二水相敌故也入海在今淮浦 (申氏时行/
曰淮出于) (第 33a 页)
   后世法乎
   集说(吕氏祖谦曰夏书存于后世者最少因胤/征可以考官名法度人物军旅之事显然)
   (备具○ 申氏时行
曰此篇首节是史官叙胤侯/征羲和之始词告于众三节数羲和之罪之当)
   (征今予以尔三节严将士出征之律 …… (第 19a 页)
 (明徵之戒也人臣克有常宪谓常行之法也百官不/言辅弼而言修辅修者辅弼之工夫人君有本然之)
 (明若非人臣所能致而得臣以辅之则明而又明有/日新无疆之意也○ 申氏时行
曰克谨于上者君以)
 (天之心为心也交修于下/者臣以君之心为心也)
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 (第 23a 页)
   集说(史记汤黄帝后帝喾生契为唐虞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十三世生汤名天乙都亳今济)
   (阴亳县○郑氏康成曰商在太华之阳汤在位十/三年寿百岁国号商盘庚迁殷以后号殷○ 申氏)

   (时行
曰书凡十七篇皆是商时史/官记商家一代之事者故曰商书)
   汤誓
    集传汤号也或曰谥汤名履姓子 …… (第 1a 页)
 已之不善者无不改不忌能于人不吝过于已合并
 为公私意不立非圣人其孰能之汤之用人处已者
 如此而于临民之际是以能宽能仁 (申氏时行
曰克/宽者含弘广大) …… (第 11b 页)
 集说(林氏之奇曰古者圣人虽甚盛德未尝敢忘自/儆之意战战兢兢皆出于其中心之诚然惟其)
 (恐惧修省如此兹其所以为全德也○真氏德秀曰/商颂云圣敬日跻玩此则圣敬日跻之实可见矣○)
  (申氏时行
曰圣人之心不以得/天下为乐而以治天下为忧)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集传夏命已黜 …… (第 26a 页)
 集说(金氏履祥曰此言成汤之所以承天造攻载自/亳之事也○陈氏雅言曰不徒谓之武而必谓)
 (之圣武以见其出于德义之勇故能除㬥救民以安/天下○ 申氏时行
曰布昭圣武自伐夏言代虐以宽)
 (自反夏之政言兆民允怀言夏桀㬥虐民之涂炭极/矣惟我商王负天锡之勇而具 …… (第 34b 页)
 集传人纪三纲五常(张氏九成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有礼义以相维谓)
 (之人纪传曰/礼义以为纪)孝敬之实也上文欲太甲立其爱敬故
 此言成汤之所修人纪者如下文所云也 (申氏时行/
曰肇修人) …… (第 36a 页)
 (位使有位者惟恐蹈丧亡之辙为臣者不/敢犯不匡之刑则逸欲之源无自而启)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
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
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集传叹息言太甲当以三风十愆之训 (申氏时行
曰/上言人纪而)
 (此独言风愆者能戒风愆则/能嗣德而人纪自无不修矣)敬之于身(陈氏大猷曰/祗厥身乃 …… (第 39b 页)
 集说(黄氏度曰三年丧毕冕服而见于庙是谓即政/朝庙礼之常也自桐归亳而见庙因复政厥辟)
 (事之变也从容有常非圣人孰能与于此○ 申氏时/行
曰太甲终丧之日正改过之后而伊尹即奉迎以)
 (归见得桐宫之迁非出于得已也/必于朔者大事当于正朔行之也 …… (第 51a 页)
 之初伊尹首发此义其喜惧之意深矣夫太甲不义
 有若性成一旦翻然改悟是岂人力所至盖天命眷
 商阴诱其衷 (申氏时行
曰其思也若或/启之其行也若或翼之)故嗣王能终
 其德也向也汤绪几坠今其自是有永岂不为万世
 无疆之休 …… (第 51b 页)
 (有法度嗜好无节则败度修身当有礼纵肆不恭则/败礼故以自责○陈氏栎曰伊尹虽谓太甲克终厥)

 (德太甲不敢自保方赖伊尹正救以图终焉○ 申氏/时行
曰欲败度三句即不类之实败度败礼以速戾)
 (厥躬是不能慎俭德怀永图而惟越命自覆也正与/背师保之训相应 …… (第 53a 页)
 (犹可图也太甲求助/之意可谓切至矣)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
 集传伊尹致敬以复太甲也修身则无败度败礼之
 事 (申氏时行
曰修身是以义制事而无/败度之愆以礼制心而无败礼之失)允德则有诚
 身诚意之实德诚于上协和于下 (第 53a 页)
(申氏时行
曰由是/出乎身加乎民诚) …… (第 53a 页)
 爱之惠之若子则心之爱者诚矣未有诚而不动者

 也故民服其命 (申氏时行
曰民就/本国说命是政令)无有不得其欢心
 当时诸侯并汤而有国者其邻国之民乃以汤为我
 君曰待我君我君 …… (第 54a 页)
 (之意已固结于天下故邻国之徯之也曰我后之来/其无刑罚也必矣此其所谓允德协于下者也○朱)

 (子曰并其有邦至后来无罚言汤与彼皆有土诸侯/而邻国之人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此可见得民心)
 (处○ 申氏时行
曰本国之民被子惠之泽而悦之深/邻国之民闻子惠之风而望之切所谓协于下也)
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
  …… (第 54b 页)
 集传思孝(吕氏祖谦曰思者/日加省察之谓)则不敢违其祖思恭则
 不敢忽其臣惟亦思也思明则所视者远而不蔽于
 浅近思聪则所听者德 (申氏时行
曰视听以耳目之/用言聪明以耳目之德言)
 而不惑于憸邪此懋德之所从事者太甲能是则我
 承王之美而无所 …… (第 55a 页)
 上五事(王氏樵曰进德之序一也轻民事二也安厥/位三也不慎始四也鲠言难受巽言易从五)

 (也/)盖欲太甲矫乎情之偏也 (申氏时行
曰求之道是/矫人情难受之偏求之)
 (非道是矫人/情易从之偏)
 集说(薛氏季宣曰逆心之言忠也逊志之 …… (第 60b 页)
 集说(陈氏雅言曰所虑所为者即欲其于上文所陈/进德之序矫乎情之偏五事而虑之为之也能)
 (虑能为则知行两尽一人有大善之德而万邦有皆/正之效所谓劝勉之也○ 申氏时行
曰元良者知行)
 (并力思为交尽蕴之于心而纯粹至善无一理之不/备体之于身而悉有众善无一事之不周所谓敬 …… (第 61a 页)
  集说(孔氏颖达曰伊尹告君而言及臣事者虽复泛/说大理亦见已有退心也○苏氏轼曰天下之)
  (乱必始于君臣携离君以辩言乱旧政则大臣惧臣/以宠利居成功则人主疑乱之始也○ 申氏时行
曰)
  (上无作聪明之主则法度纯一可以守成业而致盛/治下有识去就之臣则忠义相观莫不秉精白以承)
  (第 62a 页)
 集说(林氏之奇曰古者将迁国必以卜定之如绵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卫)
 (文楚邱之迁亦云降观于桑卜云其吉是也○ 申氏/时行
曰不能胥匡以生是人事固当迁而稽之于卜)
 (是天命又/必当迁也) …… (第 13a 页)
 傲之戒勤于田亩则有秋成之望喻今虽迁徙劳苦

 而有永建乃家之利申前从康之戒
 集说(申氏 时行
曰上二句是喻以从迁之义所以责/其听命而无傲上也下二句是喻以从迁之利)
 (所以诱其趋事而无从康也盖君 …… (第 18b 页)
 集说(张氏九成曰器惟新者但以證人求旧尔故下/文继以乃祖父非以器喻新邑也○王氏樵曰)
 (引此结前图任及起下不敢动用非罚非德之意○ 申氏时行
曰曰器非求旧者只是言用器之道不可)
 (施之于用人以见/旧人之当任耳)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 …… (第 21b 页)
 (曰已离旧邦未至新邑则王庭盖道路行宫如周礼/掌次是也班次臣在前民在后故升进其民于前而)
 (告之○ 申氏时行
曰诞告用亶包一/篇而言曰亶者惟诚可以动物也)
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
 集传荒废也
 集说(王氏肯堂曰 …… (第 25a 页)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正此意也利害若此尔民而罔

 或稽察焉(王氏樵曰稽者所谓即安危/利害之实而反求其心也)是虽怨疾忿
 怒何损于困苦乎
 集说 (申氏时行
曰安定厥邦申安民生从民志言盖/民生安国与之俱安民志定国与之俱定也)
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 …… (第 28b 页)
 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人我大克羞养尔者用怀念
 尔故也
 集说(金氏履祥曰此三节言我之体民亦体先王之/意○ 申氏时行
曰言保后胥戚竭力从迁我后) …… (第 30a 页)
 集说(时氏澜曰所以迁者盖上帝将复我高祖成汤/之德以治我家亳邑汤之旧都盘庚非特欲复)
 (成汤之故业盖将复成汤之法度纪纲圣人所居风/声气习尚有可考求之以为治也○ 申氏时行
曰此)
 (言已之迁都实天意所在正对上曷震句曰上帝者/盘庚不敢以为己功而拟先王故归之天也朕及笃) (第 38b 页)
 (言其至诚发越自不可掩此高宗之群臣默窥于不/言之表而有明哲之说○金氏履祥曰谓之明哲者)
 (以高宗天资之不凡也知之固贵于行之故曰实作/则命令之行乃作则之事也○ 申氏时行
曰知者气)
 (质清明义理昭著先天下而知者也明者方寸虚灵/无一理之不具哲者察微知著无一理之不烛言具) …… (第 3a 页)
 (为天之用而代天之行者也王者岂能以一人之聪/明遍及庶物故以尊临卑而事有统以下奉上而职)
 (有分○ 申氏时行
曰天道以尊卑上下之自然者而/言所谓天秩之礼也奉若者顺天道之自然而制为)
 (尊卑上下之礼也建邦是即四 …… (第 10b 页)
 集说(孔氏光曰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格王正厥事言变异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王氏安石曰祖考罔非天嗣祀有典不可丰杀训/之使改所谓正厥事○ 申氏时行
曰此祖已将欲训)
 (王而私论如此盖凡事之失皆本于心苟非先格其/非心事有不可得而正者矣不务民义而邀福 …… (第 28b 页)
 (绝矣天人交弃而犹为自/安之言此之谓罔有悛心)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
 集传纣既无改过之意祖伊退而言曰尔罪众多参
 列在上 (申氏时行
曰即/商罪贯盈之意)乃能责其命于天邪吕氏曰
 责命于天惟与天同德者方可
 集说(吴氏澄曰前与纣言故称 (第 35a 页)
 (甲乙以审而日无不正经纬以彰而星辰无不著是/历者所以纪岁月日星辰之数以人而合于天者也)
 (岁月日星辰此天道之所有历数此人事之所不可/无○ 申氏时行
曰人君以此钦若昊天而敬授人时)
 (则所谓术不违天政不失时者也○归氏冇光曰五/纪虽五总之实历数之一纪 …… (第 20a 页)
 者有不善则当惩戒之此结上章而起下章之义
 集说(苏氏轼曰虐茕独而畏高明则人慕富贵厌贫/贱利不在于为善矣○ 申氏时行
曰以其微而)
 (弃之是即虐之不知所以惩之是即畏之○归氏有/光曰虐茕独而畏高明政之不平而人心之所由以 …… (第 25a 页)
 之路(顾氏锡畴曰以其为裁制之宜曰义以其为/事物之当然曰道以其为天下之共由曰路)
 极之所由行也荡荡广远也平平平易也正直不偏
 邪也皇极正大之体也 (申氏时行
曰体是/体段非体用之体)遵义遵道
 遵路会其极也荡荡平平正直归其极也(曹氏学佺/曰会极归)
 (极即 …… (第 27a 页)
 (之于天惟皇上帝降衷之理也言而不异于降衷之/理是岂可以君之训视之哉乃天之训也天者其不)
 (言之圣人圣人者其能言之天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申氏时行
曰天之理妙于无言而君之言纯乎天)
 (理则是上天神道以设教人君代天以有言其所以/鼓舞万民者即阴骘之化 …… (第 29a 页)
 集传光者道德之光华也(潘氏士遴曰不曰德/曰光就其接民者言)天子
 之于庶民性一而已庶民于极之敷言是训是行 (申/氏)
 (时行
曰训者讽咏而䌷绎之/谓行者佩服而践修之谓)则可以近天子道德之
 光华也曰者民之辞也谓之父母者指其恩育 …… (第 29b 页)
 (三者系于人君之所操持则威福在己名分谨严故/有以操纵予夺以用此三德其或假于臣下则权势)
 (下移纪纲紊乱其何以操此三德以为皇极之用哉/○唐氏圣任曰以德行权则威福不下移○ 申氏时)

 (行
曰玉食是四方九州所常贡者与威/福相因皆名分所系之大故并言之)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 …… (第 34b 页)
 (天子则次而邦君次而大夫次而小臣次而庶民皆/效而陵僭无一安其分者夫皇极立本者也三德趣)
 (时者也皇极建则三德适时措之宜而权出于上皇/极不建则三德失时措之宜而柄移于下矣○ 申氏)
 (时行
曰皇建有极则威福玉食自天子出皇之不极/则威福玉食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必然之势也自天)
 (子出则家不异政 …… (第 35b 页)
 (兆之体者名体为经也占人云几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注云体兆象也色兆气也墨)
 (兆广也坼兆璺也体有吉凶色有善恶墨有大小坼/冇微明尊者视兆象卑者以次详其馀也○ 申氏时)
 (行
曰此列卜兆之体所以著五行之变也盖龟之卜/也变化形于食墨之馀象数显于坼文之后与五行) …… (第 37a 页)
 (千其颂千有二百体色墨坼方功义弓之类筮之变/如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一卦变为六十四)
 (卦六十四卦可变为四千九十六卦之类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其变无有终穷○ 申氏时行
曰衍忒即) …… (第 39a 页)
 (谋鬼谋以决其疑人谋本阴阳五行之理鬼谋则以/阴阳五行之象数参之一从一逆可以验其得失矣)
 (然稽疑以卜筮为重而龟为尤重也○ 申氏时行
曰/卜则三人同卜筮则三人同筮以观其吉凶之兆同)
 (异何如三人皆以为吉固断乎可行矣其或一人言/凶二人 …… (第 40a 页)
 集说(王氏安石曰极备极无饥馑疫疠之所由作故/曰凶○林氏之奇曰此五者之气苟不得其序)
 (而为过不及焉皆凶之道也○朱子曰一极备凶一/极无凶多些子不得无些子不得○ 申氏时行
曰极) …… (第 45a 页)
 (相诿究之是无人/不省无事不省耳)
岁月日时无易百榖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集传岁月日三者雨旸燠寒风不失其时则其效如
 此休徵所感也
 集说 (申氏时行
曰百谷成天时有生则地利有养也/治道明五辰既抚则庶绩其凝也天地交而贤)
 (人出因之明扬阴阳和而家道昌 (第 49b 页)
 (之甲是分伯叔非无方物也以宝玉为重所以示亲/亲分异姓未必无宝玉也以方物为重所以示服远)
 (互文以见义也○ 申氏时行
曰异姓之邦视君德以/为从违者也颁之以方物使之尽蕃宣屏翰之责而)
 (无废其职教天下知有忠也伯叔之国视 …… (第 4b 页)
 集说(王氏十朋曰玩人则以骄而灭敬故丧德玩物/则以欲而胜刚故丧志○陈氏栎曰丧志则亦)
 (必丧德矣未有溺志于物而可以修德者○王氏樵/曰德以平日所养而言志以心之所主而言○ 申氏)
 (时行
曰此申上二节玩人玩物之害以见不可不戒/也狎侮则不特无以尽心力也始焉德未盛而玩人)
 (卒至并其未盛之 …… (第 6b 页)
 勿征乎
 集说(时氏澜曰邦君所以有此言者一则守常习故/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一则见其艰大退避而畏)
 (缩也○ 申氏时行
曰艰大以事势言见不可以/轻举民不静二句以理势言见不可不自反) (第 35b 页)
 (欧阳公泷冈阡表载其父崇公任狱官每为囚求生/道尝曰为之求生道而不得夫然后我与死者可以)
 (俱无憾矣亦合此意○ 申氏时行
曰曰服/念见冇矜恤之仁曰丕蔽见有明断之义)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
汝封乃汝尽逊 …… (第 23a 页)
 集说(陈氏栎曰能慎罚者汝之心欲汝慎罚者我之/心我之心惟欲以德行罚耳我之与汝心实相)
 (知所以深相孚契相戒饬也○ 申氏时行
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之为不忍之心天地之大德曰生)
 (而人得之为好生之德康叔同有是心故能以心契 …… (第 24b 页)
 集说(董氏鼎曰殷诸臣湎酒者勿杀而姑教之以其/染恶深而被化浅也○王氏樵曰湎酒而不曰)

 (群饮此其罪之所以殊耳如时说则同一饮酒而臣/民异法亦有难通者○ 申氏时行
曰教之者即羞耇)
 (羞馈祀/之言也)
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
同于杀
 集传有 (第 52b 页)
 (与子之意开万世传子之端自禹始故于夏言从子/保而于商只言格保蒙上文也两面稽天若即对越)

 (在天之意此一节盖谓天与祖宗皆不可恃也○ 申/氏时行
曰夏周相去已远故曰相古商乃近代故曰)
 (今/相)
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
能稽 (第 23a 页)
 集说(吕氏祖谦曰教以诚信宽裕惟诈故迫惟诚故/裕○陈氏大猷曰乂我周王如乂用厥辟之乂)
 (谓治其君之事○ 申氏时行
曰乂者保乂之也享天/之命者民心安则天命固也惠者协和大顺丕应徯)
 (志之谓熙则天命益广不特享之而已殷 …… (第 27b 页)
 (也盖告天下以安集商民之本末使知其甚厚不薄/也○监盖王命监成周之新民者不曰臣我周而曰)
 (臣我监者举其亲于民者也○ 申氏时行
曰殷士是/有位于商而今无位于周者臣非必列职但奔走臣)
 (服便是曰五祀者见臣服之久情/宜孚而势宜定不 (第 30a 页)
 (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以田有不易一易再易通率二/而当一也什伍周礼士师掌其民人之什伍又族师)
 (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以受邦/职以役国事○ 申氏时行
曰同于厥邦是在外之诸) …… (第 8b 页)
 (樵曰道者即经纶邦国和调阴阳之道也惟三公以/道为天子师为能知其所以然之故则使之论说于)
 (天子之前故论道皆所以经邦而燮理阴阳经邦燮/理皆实事则论道非空言也○ 申氏时行
曰道者阴)
 (阳之理所以纲纪人物而运行造化论是阐明其理/以启沃君心涵养君德者经邦是经理邦国之民物) …… (第 34a 页)
 (出也天下有事举兵讨乱邦之存亡安危系焉其为/政之大又不待论矣此戎政所以独谓之政也统六)
 (师而谓之平邦国则王者用师之本旨特欲平邦国/之不平者耳非有他求也○ 申氏时行
曰六师者六)
 (乡六遂之师平居聚众则蒐苗狝狩咸属其教阅有/事出征则伍两卒旅咸属其指麾由是奉行九伐之 …… (第 39a 页)
 (必至于乱故自以为不足畏者必至于可畏观鲁季/孙自以为亡无日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正此)
 (之谓○陈氏栎曰居宠之宠即指禄位言利禄与危/辱为邻甚可畏也思其危则畏惧不暇何敢骄侈乎)
 (○ 申氏时行
曰上二畏字以兢业/之心言末一畏字以危辱之祸言)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
匪其人惟 …… (第 49a 页)
 (官和于朝而庶绩所以咸熙也与成王仰惟唐虞建/官之意而时若之而以推贤让能望其臣盖欲其效)
 (虞廷之九官济济相让也○ 申氏时行
曰庶官是六/卿之属贤能凡有才德者皆是贤不必其出于已而)
 (惟贤是推能不必其出于已而惟能是让此至公之 …… (第 50a 页)
 (鼎曰唐虞建官庶政和万国宁我周建官庶政之和/亦若是则我周万邦之宁者其有厌斁乎此成王归)
 (于宗周不暇他及而汲汲于董正治官以国家纪纲/所系根本所关至不轻也○ 申氏时行
曰三事即六) (第 50b 页)
 (而至于良善是进其良所以率其不良者也○陈氏/大猷曰修者方修于善良者已进于善○陈氏栎曰)
 (修不修皆可简别故不修者亦以简言惟良者可进/用故不良者以率言此其立言所以不同也○ 申氏)
 (时行
曰修是力田安居务其职业者以保言良是和/身睦家善其行义者以师言简修者表厥宅里简不) (第 13b 页)
 (至四夷咸赖也○陈氏雅言曰圣贤心协道同故能/仁渐义摩而道化浃洽纲举目张而政事修治渐渍)
 (积累泽之深入于民者岂一朝一夕所能致哉○ 申/氏时行
曰泽润谓德泽深入于民而沐浴于膏泽中)
 (者○王氏樵曰三后之政前后以相济为心是曰协/心适因革之宜各行 …… (第 24b 页)
 (言民互文耳○陈氏雅言曰尔身正尔心中则尔之/典修而则治民身正民心中则民之典亦无不修民)
 (之则亦无不治矣此立教之本也○ 申氏时行
曰弘/敷者大布其条教使民晓然明乎典常之理而知所)
 (趋向也式和者敬慎以和衷使民怡然安于彝则之/内而 (第 30b 页)
 杜 琏(平陆人荆/门知州)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 申时行

 郭文和(阳曲/人)      赵体敬(太谷人四/川参政)
 刘 佩(盂县人长/安知县)     (第 57a 页)
 大战死之赠恤如制
李如松字子茂铁岭卫人宁远伯成梁长子也骁果善

 战少从父谙兵机万历十一年为山西总兵官给事
 中黄道瞻等数言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 大学士
 申时行
请保全之召佥书右府十五年镇宣府复与
 山西李迎恩更镇其后军政拾遗给事中阅视数遭
 论劾上终眷之不为动 (第 4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