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玉色尤温粹
宋史礼志绍兴十五年秋复营建神御殿于崇政殿之
东朔望节序帝后生辰皇帝皆亲酌献行香用家人礼

其殿名徽宗曰承元钦宗曰端庆高宗曰皇德孝宗曰
系隆光宗曰美明宁宗曰垂光理宗曰 章熙
度宗曰昭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国朝宗庙之制太庙以奉神主
 一岁五享朔祭而月荐新五享以宗室诸王朔祭以 (第 9a 页)
 画太祖像又顺化人杨嗣光等奉太宗真宗仁宗英
 宗神宗像来归令椟藏府中天庆观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名理宗原庙殿曰 章熙
  咸淳临安志曰景灵宫在新庄桥之西绍兴十三
  年诏临安府同修内司相度修盖即刘光世家所
  献赐第基 …… (第 5b 页)
  顺承钦宗端庆后缵德高宗皇德后章顺孝宗系

  隆后嗣徽光宗美明后光顺宁宗垂光后体德理
  宗 章熙
  (臣/)
等谨案宋制太庙以奉神主景灵宫以奉塑像
  岁四孟享帝亲行事其帝后殿名备载咸淳临安
  志至建于崇政殿 (第 6b 页)
  沈应魁(常熟人进士嘉靖间任分巡左江)


  欧阳瑜(安福人嘉靖间任分巡左江) 章 熙(嘉靖间任详名宦)
  余一鹏(莆田人嘉靖间任)  郑一龙(嘉靖间任)

  夏 栻(丰城人嘉靖间任)

  徐  (第 52a 页)
  周于德字南墩淮安人袭大河指挥嘉靖间军功
历升广西镇守精勤明肃值猺獞久乱抚𠞰多功
地方感之祀崇报祠(江南通志)

   章熙
(第 37a 页)
世曜
海阳人嘉靖中以按察司佥事分巡
苍梧多所釐举白马三洲故险道也江道逶迤林 (第 37a 页)
  李 鸾(番禺人/同知)郭廷序(潮阳人/主事)吴守正(电白人/参议)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秦鸣雷榜
  曾 楚(南海人/知府)林光祖(揭阳人/副使) 章 熙(海阳人/佥事)
  黄国卿(揭阳人/按察使)唐守勋(番禺人/知府)郭维藩(揭阳人/知府)
  陈昌言(揭阳人/主事 (第 17a 页)
 岩(博罗人/知县)
  翟宗鲁(博罗人/知县)车邦祐(博罗人/登进士)谢 恩(海丰人/知县)
   章 熙(海阳人/登进士)
林大钦(海阳人/状元)盛若树(海阳人/若林弟)
  韦 绍(海阳人知/县济孙)蔡大用(海阳人/登进士 (第 88b 页)
   重领事例
嘉靖十一年五月尸部主事尹尚宾奏称因马惊坠地
跌损牙牌乞恩认罪事该本部覆题看得本官缺损牙
牌似当参究但因马惊奔逸事出不测情有可原合无
将本官原损牙牌查缴仍行尚宝司另行关给奉圣旨
准另关给钦此
嘉靖二十六年正月行人 章熙
奏同前事奉圣旨礼部 (第 38b 页)
查了来说钦此该本部行查明白及查与主事尹尚宾
事例相同题覆乞从宽宥奉圣旨既查无他故原牌著
送缴另给 章熙
免究钦此
嘉靖三十年正月靖远伯王瑾奏为烧损牙牌乞恩认
罪事该本部覆题看得本爵伤损牙牌应参究问但据
(第 39a 页)
  理宗兴于侧微崇儒纳谏以史弥远有拥立功百务推

逊无所专与及弥远卒始亲政召真德秀魏了翁于
朝时号小元祐然自即位以来失襄失淮失全蜀三
边流血庚子大旱壬子建宁大水内郡之民死者相
枕开庆已未北兵南侵社稷削弱犹幸不身亲见其
亡耳但其临御以来始终崇重周程张朱义理之学
得谥理宗陵曰永穆御书阁曰显文殿曰 章熙


  理宗隆准龙颜临朝坐辇端严若神端平初厉精为治
信向真魏诸贤廷绅奏疏三学扣阙悉经御览所以 (第 29b 页)
 于此名曰华美迁界时弃不设守有海寇丘凤者据
 之十九年讨平始设重镇焉
 大忠祠在潮阳东双忠庙之左祀文信国 章熙
记曰
 公屯潮阳时有盗陈懿刘兴数叛附为害公诛兴攻
 走懿则潮阳实蒙公惠德一宜祀公谒双忠庙作沁
 园春 …… (第 13b 页)
 至其地见地力未尽课民种树璘捐资先种松苗四
 万杉苗三万以倡之官民因而踵成数年之间蔚然
 葱茂民居益稠有南澳种树记见志中时有 章熙

 南澳赋曰相彼南澳为潮边幅环大海滨枕金山麓
 浪澎湃而作声潮旁午而拖绿淼淼冥冥天连日沃
 元元寞 (第 31a 页)
贼果窘饥死强半/擒斩二百二十名颗籍其田庐)三十二年七山猺酋盘宗昌叛时
分守郑公綗讨平之 三十九年兵巡 佥事章熙
疏容江道(容江当梧/郡西南孔)
(道逆自良而上有马骝白马三洲诸滩水涸石出舟行最险而陀田古/稔山鸡等窠 (第 46a 页)
徭贼藏匿林箐袭人于水浒以回流激石为罗网虔刘钩)
(劫无有已时间一创惩后复如故兵佥 章熙
按县廉得其状白督府选/师徒亲诣各洲刋木掘根日坐江舸督之立三洲上劝山枣等营汰马)
(骝长岐古辣冗兵贼遂 (第 46a 页)
(而丨丨望方/泽乎神州)如地(左传盖之如天容之丨丨宋史皇后册宝乐 章/熙
焉如春育焉丨丨管子道之大如天其广丨)
(丨又丨丨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法言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 (第 4b 页)
  方纪达字行可歙县人进士嘉靖八年以佥事分巡左
江值田宁用兵之后出谋发虑动合机宜如思恩之迁

荒田隆安之不属田州皆有力焉加意抚恤民赖以生 章熙
(第 48b 页)
世曜
海阳人嘉靖甲辰进士累官按察佥事分
巡苍梧梧白马三州故险道也江路逶迤林木深阻诸
蛮窟伏为患久矣公至首咨 (第 48b 页)
之阁曰显文,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戊子,沿海制置使叶梦鼎三辞免,不允。己丑,名理宗原庙殿曰 章熙。
秋七月丁酉,太白昼见。初命迪功郎邓道为韶州相江书院山长,主祀先儒周惇颐。壬寅,参知政事江万里乞归田里
末寇乱,负父骸以遁,随葬于苑赖石山,无从得穴。后因梦卜吉,始克襄事,庐墓三年。知县林坛为旌其闾,海阳 进士章熙
私谥之曰诚孝焉。又有诸生伍云行及里民黄春华皆以庐墓受旌云。
贺孟南 张鸿猷
按《潮州府志》:贺孟南,
理宗于永穆陵。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元年春三月甲申,葬理宗于永穆陵。夏六月己酉,名理宗原庙殿曰 章熙。
二年冬十二月甲申,以请先帝谥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丙戌,奉册宝请于南郊,上谥曰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
香,用家人礼。其殿名:徽宗曰承元,钦宗曰端庆,高宗曰皇德,孝宗曰系隆,光宗曰美明,宁宗曰垂光,理宗曰 章熙,
度宗曰昭光。
绍兴十六年三月乙未,增建太庙。五月癸未,初作太庙祏室。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夜坐。偶拈陆放翁閒居自述韵。
   壬寅第二日述怀(二首)
   自恩津鍮山归家。遇冬至夜。拈韵与仲儿 章熙
及诸少年。共赋。
   和翁。示言志之作。因步其韵以述怀。
   壬子二月廿五日。即伯兄嫂周甲之晬朝 ……   当宁嗣位后 中宫殿进号之节当否议
肃斋集卷之三
 书
   上亲庭
   上伯氏
   寄明熙
   寄明熙
   寄明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寄 章熙
   答从子麟熙
   寄从子龙熙
   寄从侄夔熙
肃斋集卷之四
 书
   上老洲吴先生
   ……   答连山儒生宋启馥禀状
   答岭南儒生沈休泽禀目
   答鸿山三学宫斋会儒生
肃斋集卷之十九
 杂著
   书示 章熙
   书示忠熙(癸亥十月三日)
   重烨加冠日。传写寒泉冠后戒辞以视。
   李来卿改名字说
  
时诵今浑无得。终岁优游自谓清。休问世人多欺弄。且随农圃话阴晴。
自恩津鍮山归家。遇冬至夜。拈韵与仲儿 章熙
及诸少年。共赋。
终岁奔忙昨始回。弊庐依旧碧山隈。儿时发愿惟书卷。老去宽心是酒杯。毁誉在外休忧喜。否 (第 21L 页)
  

上亲庭
向因鸿山便。伏承间有欠宁之节。虽云少有差度。下怀惊虑。不任下诚。日前。始因善业。伏承前月初旬亲笔下书。伏用喜幸。况伏审患候。快复常度。尤切伏慰。第便发有日。伏未审间者。寝睡进支之节。更若何。区区下诚。不敢少弛。子。客中凡百。无往非苦状。所幸者。师门患节。比前显有减势耳。归待之道。惟待两奴上来耳。 章熙。
果勤督其课。其妻父之为渠严师。岂不诚大幸事。而渠之欲归。多有细谈。是秉德。不善教导之致者。诚如下教。 (第 46H 页)
而当姑观来春还归为言。则渠安得违拂耶。二芝之善痘为幸。而龙熙之弄瓦。可谓欠事。亦复奈何。但有乳肿之虑云。甚为之代闷。今晓忌日望哭。与龙熙, 章熙
为之。而今饭后。又为往江门。惟待奴来。即发伏计耳。高祖考谥望已下。伏想荣怆极矣。以定献为首矣。子之归 …… (第 46H 页)
酌如何。从彼从此。俱无所妨。无论瞻礼与展拜。皆于盥栉后。衰服行之。可也。汝两弟许。亦以此言及也。
章熙
纲目。甚好翻阅。其历代治乱兴亡。人物贤否长短及处事之是非得失。无非可观。而长我识见。多在于此。汝兄今 …… (第 48L 页)
有警悟人处。汝辈须自知自己身世之不可抛弃。惟读书作文。如嗜欲。念念在玆。孜孜不已。以毋负吾言也。
章熙
汝之此行非他。即负笈从师也。汝之视先生犹父。则 …… (第 48L 页)
。汝父之无闻见恶。专由于立志不高。因循不振。汝须视我为戒。惟汝先生之言是听。惟汝先生之行是法焉。
章熙
书以见心画。故曰心正则笔正。且伯程子书字时甚敬曰。非要字好。即此是学。吾虽言之。而吾之所行。有愧于程 …… (第 49H 页)
皆以修身为本。于此。可见学问。无贤愚无贵贱无大小。皆可为也。须宽著期限。大施功力。必期于实效焉。
章熙
读书作文一事。是汝本分内事。而书册。不可一日释手也。朱门。以小学,近思录及四书。为士子饮食裘葛。此言 …… (第 49L 页)
而汝乃不信汝父。偏信流俗之说。于此。益可验流俗之害。甚于异端也。
章熙
在昔宋子之被诬辱于群小也。门人无一不上疏辨诬。而寒水斋则未尝预其间。至于家礼源流序跋事。始乃明辨痛斥 …… (第 50H 页)
虽曰人人得以诛之。自有体貌。自有次第。固不当若是苟艰也。汝以许多年纪。全昧此等义理。岂非可闷也。
章熙
圣人云父母。惟其疾之忧。朱子释之曰。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 …… (第 50H 页)
只以史略所谓多惧二字。为吾著题语也。然吾生前如是已矣。瞑目之后。不属自己界分者。诚如朱子之训矣。
章熙
古今异宜。则仪礼立后之法。今不必提说。而以通典所谓绝父以后大宗之义。则进士家。虽非大宗。而于吾辈。为 …… (第 50L 页)
。守贫贱。然后方能堂堂立天地之间。吾每念杨龟山,张南轩。而有所定者。故玆于百忙中录送。须细看也。
章熙
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此一语。岂可易言耶。其上文。有曰。反身不诚。不悦 …… (第 51L 页)
。恐非告以有过则喜之意也。大全答陈明仲书。采入于圣学辑要辅德章改过条。吾所诵念。不敢须臾忘者也。
章熙
士生衰末。无一事可乐。三渊先生。真先获语也。徐孺子。躬自耕稼。非其力不食。常所愿学而不能者也。老洲先 …… (第 52H 页)
章熙
尤翁答谷云金公书曰。尝记昔年。慎斋金先生闻同春有某事。以书规之曰。君读小学。未熟耶。此可见诸老先生。 …… (第 52L 页)
学。最主于小学云云。今日金氏。果能善继善述与否。吾所不知。而金氏之先世则如此矣。汝须深体此意也。
章熙
冬至隔夜。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朱子曰。在人则此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 …… (第 52L 页)
之义。一出言一举足。一衣服一饮食。一以为善去恶为心。迁善改过为主。以无负上天降生之衷。至可至可。
章熙
孟子虽云不以天下俭其亲。子贡问丧具。孔子曰。称家之有无。颜渊之丧。门人欲厚葬之。孔子曰。不可。朱子曰 …… (第 53H 页)
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事亡亲。然则凡属葬事所入。一毫涉于不义。则便非所以事已没之亲也。戒之戒之。
章熙
圣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又云。亲丧固所自尽也。人子所当自尽其诚者。只是以 …… (第 53H 页)
者之葬礼乎。贫者。若欲效富者。则必至于悖我无礼之归矣。须深思其不辱其身。不辱其亲之道。千万切望。
章熙
栗谷全书之圣学辑要击蒙要诀。汝欲还推。故依汝言。专人以送。而此若不能看读诵念。讲习讨论。以为体认服行 …… (第 53L 页)
则汝虽晚学。亦可做人。吾所望者。只此而已。汝若一变前习。从事于此等书。则吾虽今日死。死无馀恨也。
章熙
闻汝看左传云。何不于四书,三经及程,朱书及我东如栗谷全书。而枉用心力如是耶。左传。只可资考据而已。只 …… (第 53L 页)
经论孟者。为未安。其著于书牍者。极其谆谆。又以程子教人。先读论孟。次及诸经。然后看史者。为好矣。
章熙
汝虽年过四十。而比之于我。则亦可谓年富力强矣。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如邹圣所云。可也。然惩忿窒欲 …… (第 54H 页)
改过已矣。然必先读书明理。以深知其善恶之所由分。然后可以去恶必尽。为善必力。而无忧于处事之难也。
章熙
孔子曰。主忠信。此乃万世不可易之道也。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必以是为主焉。盖人 …… (第 54L 页)
日时时事事物物。念释在玆。可也。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汝欲教子而不以身先之。则子何取法于汝乎。
章熙
君子之为善去恶。非为求福避祸。而善则福。恶则祸。理之常也。末世则善者未必福。恶者未必祸。故人皆 …… (第 54L 页)
所知也。若无 下谕。则虽有官。无辞疏。义理然矣。顾无 下教。而乃自纳扶助钱于户曹。则尤何形状也。
章熙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朱子注。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 …… (第 55H 页)
矣。彼桐谷新阳。皆有上疏。而吾独寥寥者。无乃近于括囊有咎耶。然而姑俟两处受 批而后。乃可入思也。
章熙
古人生子。自能食能言。而教之小学之法。以豫为先。 …… (第 55L 页)
无愧于孔子所谓文行忠信四字。则始可谓之好子孙也。保全家室之道。在此矣。振起门户之道。亦不外是矣。
章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是接物之要也。汝于此二句。未能体会。则何咎于人耶。己所不欲 …… (第 56L 页)
书付座右。字字致详。以为自修之道。则自当做得成君子矣。勿以吾言为迂。只从今日为始。从事于此可也。
章熙
圃阴金先生答人书曰。凡人之情。可欲之事在己则乐。可恶之事在己则忧。夫可恶之事。理所不能无。故不在己则 (第 57H 页)
准而已。为道保重。以幸斯文。千万伏望。门人。以告别翌日。登途往鍮山。省觐老亲。再昨始归三溪。而第二子 章熙。
谓发科行。因之捲归其妇。玆敢以数字。修起居之礼。而不敢及他说。然所谓肃括二字。即老洲先生所箴戒。肃斋 (第 8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