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大臣以宣仁同政复用王莽私意合而配之
    渎乱典礼此言深悉合祭病根明嘉靖时夏
    言疏驳 霍韬
周礼莽贼伪书不足据曰合祭
    以后配地实自莽始莽果伪为是书何不削
    去圜丘方泽之制天地神祗 (第 12b 页)
祗也社之名不同自
天子以下皆得随所在而祭之故礼有亲地之说非谓
祭社即方泽祭地也璁因录上郊祀考议一册时 詹事
霍韬
深非郊议且言分祀之说唯见周礼莽贼伪书不
足引据于是言复上疏言周礼一书于祭祀为详大宗 …… (第 13a 页)
 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廷臣持不可孚敬

 亦难之 詹事霍韬
诋尤力帝大怒下韬狱降玺书奖
 言赐四品服俸卒从其请又赞成二郊配飨议语详
 礼志言自是大蒙帝眷
 (王 (第 22a 页)
  正极为卓识乃孙承泽反以为祖宗百馀年
    之配一旦撤之人有遗讥独何心欤此与郊
    天载姚涞 霍韬
之议同一谬也
明会典嘉靖九年更定仪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卿同光
禄寺卿面奏省牲如常仪一陈设太社居东北向太稷 (第 48a 页)
 兴献王帝大悦会母妃至自安陆止通州不入帝启
 张太后欲避天子位奉母妃归藩群臣惶惧太后命
 进王为兴献帝妃为兴献后璁更为大礼或问以进
 而 主事霍韬
桂萼给事中熊浃议与璁合帝因谕辅
 臣杨廷和蒋冕毛纪帝后加称皇廷和等合廷臣争 …… (第 7b 页)
 得尽绝于私恩故所继主于大义所生存乎至情至
 于名称统绪所系若其无别斯乱大伦殆为今日发
 也谨集诸章奏惟进士张璁 主事霍韬
给事中熊浃
 与萼议同其他八十馀疏二百五十馀人皆如臣等
 议议上留中而特旨召桂萼张璁席书于南京越旬 (第 20a 页)
 许但时同地近臣等难以轩轾决择于其间矣夫众
 言折诸圣人议礼本诸天子伏乞特赐睿断以垂式
 万世又看得 尚书霍韬
奏内欲将宋臣司马光陆九
 渊议黜从祀夫司马光平生所学惟是濮王之议失
 父子之伦委为昧礼若其公忠鲠亮勋 …… (第 53b 页)
 光陆九渊从祀与四配等位次具历代秩祀又经太

 祖钦定照旧不许妄议
    蕙田案 霍韬
议黜温公为大礼也其心术无
    往而非私矣
穆宗本纪隆庆元年三月癸未朔释奠于先师孔子
礼志隆庆五年 (第 54b 页)
子亲耕皇后亲蚕以劝天下自今岁始朕亲祀先
农皇后亲蚕其考古制具仪以闻大学士张璁等请于
安定门外建先蚕坛 詹事霍韬
以道远争之户部亦言
安定门外近西之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皇城内西苑
中有太液琼岛之水考唐制在苑中宋亦在宫 (第 39a 页)
 张邦奇文定集

  霍韬渭厓

 杨慎升庵集
 邹守益东廓集
 陆粲子馀集
 夏言桂洲集
 舒芬梓溪集
 黄佐泰泉集
 欧阳德南 (第 49a 页)
 称兴献帝妃称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
 妃始入京谒奉先奉慈二殿张璁复进大礼或问反
 覆四千言南京 兵部主事霍韬
亦上疏议与璁合并 …… (第 24a 页)
 议立庙安陆上严旨诘责

 史槩礼臣言前后章疏惟张璁 霍韬
熊浃三人与萼
 议同其两京诸臣凡八十馀疏二百五十馀人皆如
 部议上命再议廷和知上意不可回再疏乞归许之 …… (第 28a 页)
 丰熙等八人下诏狱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撼门大
 哭群臣皆哭声震阙庭上大怒命逮五品以下员外
 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并下诏狱廷杖谪戍 霍韬

 居上疏曰议礼有两端曰崇正统曰正天伦徒崇正
 统其弊至于利天下而弃父母徒重天伦其弊至于
 小加大 (第 35b 页)
之已 詹事霍韬
奏曰臣顷见礼部所议大行皇后丧礼
臣窃谓斯礼也统系纲常始基治化不可毫发差焉者
也盖立人道之极者存乎经济 …… (第 8b 页)
朕已两定仪注下礼部遵行今览 霍韬
所奏斟酌时宜
当从所拟不厌数易朕于十五日常服在奉天门视朝
百官浅色朝参退仍如制服二十七日而除
    …… (第 10b 页)
  后丧礼俱不言天子当制何服盖皆依齐服
    权制故不必详也至世宗则更从降杀而又
    有邪人如 霍韬
者复为导之以刻薄于是妻
    丧杖期之制荡裂无馀矣 (第 10b 页)
霍韬
之阿旨蔑 (第 10b 页)
 如此檀弓又云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
隋书刘炫为散骑尉吏部尚书牛弘建议以为礼诸侯
绝旁期大夫降一等今之上柱国虽不同古诸侯比大
夫可也官在第二品宜降旁亲一等议者多以为然炫
驳之曰古之仕者宗一人而已庶子不得进繇是先王
重适其宗子有分禄之义族人与宗子虽疏远犹服齐

衰三月良由受其恩也今之仕者位以才升不限适庶
与古既异何降之有今之贵者多忽近亲若或降之民
德之疏自此始矣遂寝其事
唐制皇家所绝旁亲无服者皇弟皇子为之皆降一等
明世宗实录嘉靖十三年孟夏享太庙先期命侍郎顾
鼎臣 霍韬
捧主会鼎臣韬皆有期功之服上言臣等考
之古礼期服诸侯绝大夫降今之公卿即古之诸侯而
犹有期制非礼也若律言 …… (第 12a 页)
 (服之礼而后之庸夫犹欲以已之贵而绝五属之服/庸非名教之罪人乎善乎虞喜之言曰古始封之君)
 (尚服诸父昆弟而一代为大夫便降旁亲轻重颠倒/岂礼意哉知此礼者可以断荀顗王奥牛弘 霍韬
诸) (第 15a 页)
    制也奚若明律罚俸之为善乎此其胜于唐
    者二也后世立法实有度越前王者此类是
    也
嘉靖时礼部侍郎 霍韬
奏疏臣谨案律例凡祭祀缌麻
以上丧皆不与致其洁也再案古礼期服诸侯绝大夫 …… (第 10a 页)
如不
深思礼制讲而议之辄尔供役彼执律例而不通其义
者又将议臣等之为戾也
    乾学案明世议礼者无如 霍韬
之谬其论后
    丧则欲于易月之内不用凶服其论立后则 …… (第 11b 页)
    奸言然无有如韬之甚者其颠倒谬妄诚名
    教中之罪人也
明世宗实录嘉靖十三年孟冬享庙先期命侍郎顾鼎
霍韬
捧主会鼎臣韬皆有期功之服上言臣等考之
古礼期服诸侯绝大夫降今之公卿即古之诸侯而犹 …… (第 12a 页)
臣等与有责矣疏入诏鼎臣韬回
避以侍郎黄宗明林廷㭿代之且令自后庙享前五日
太常寺即奏捧主官十馀人以请 霍韬
集韬为南京礼部尚书移咨礼部为庙成奉安仪
礼事南京户部咨准本部右侍郎袁宗儒咨称弟故制
服有碍赍捧缘由查 …… (第 13b 页)
不当回避其捧主行礼合准辞奉旨是捧主著大学士
费宏代
南京 礼部尚书霍韬
上言弘治二年本部尚书黎淳奏
称庆贺差官临当差委之时议论纷纭诚恐临时有误
乞敕该部立为定例礼部题覆今后 (第 15b 页)
 有天下是故明于为人后之义者错诸天下无难矣
 案薛氏此篇为嘉靖初年兴献王大礼而发其言可
 谓深切著明矣无如世宗牵于私情意存丰昵而张
 璁桂萼 霍韬
方献夫诸人倡奇邪之说以逢迎而蛊 (第 45b 页)
 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后世失其道所以多变但昔
 之议治河也则治河而已而今之治河则欲以通漕
 也当事者惟知以通漕为急遂不暇为治河长久之
 计如 霍文敏
所言不知于事势可行行之有无他不
 便皆不可不素讲求也诚欲讲求窃以为河淮必各
 得其道而后河不害漕河漕 (第 96a 页)
 漕不废何也漕以汶而不以河也河北则汶自彭城
 以下必微微则吾有以制而相之亦可以舟以漕书
 所谓浮于汶达于济者也 霍韬
曰三代以前黄河东
 北入海今宜自河阴原武怀孟之间审视地势引河 (第 31a 页)
 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晋献公灭霍公后世
 为庶民往来居平阳 国语先且居蒲城伯后受霍
 为霍伯 何世守 霍文敏公韬
行实得姓自周封霍 (第 23b 页)
 琼先驰至行在竟得代完无何世宗入继言官交勘
 琼系都察院狱琼上书力讦杨廷和疏辨交结言官
 史道范永銮等请宽之戍庄浪改绥德 霍韬
首荐琼
 嘉靖六年令还籍桂萼复言琼前力攻廷和故廷臣
 群起排之今边陲急人而廷臣才力实出琼下乃命 (第 17b 页)
 言近罢汪俊用席书谪马明衡季本陈逅召张璁桂

 萼 霍韬
举措乖违人心骇愕且书特出内降此祖宗
 来所未有乞令俊与书各仍旧职宥明衡等止璁萼
 毋召寻复请罢璁萼书 (第 14a 页)
 工部尚书王永寿墓在县西十里风谷山店头敕造
 御史王鉴墓在索村南古晋祠庙左
 吏部尚书王琼墓在县西北七里蒙山之麓敕造

 部尚书霍韬
撰神道碑
 榆次县
周智伯墓相传在县东南三十里智伯死凿台下赵襄
 子取其头为饮器国人刻木头以葬今名其 (第 6b 页)
  (明出公座分斋背诵然后升堂讲说已乃退业于/号舍每三日课试于堂校第文艺尤敦崇德行贫)
  (者节馈不受且周之于庙祀礼乐制度极为讲明/大冢宰 霍韬
闻其贤特疏荐之升国子监博士)
 侯祖德(江山县志无锡人嘉靖七年知江山县宽和/简易催科不迫词讼平允不拘 (第 45b 页)
  (受官而先谒权贵乎卒不往升太仆少卿转/南光禄寻以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乞归卒)
 钱薇(海盐县图经字懋垣海盐人嘉靖壬辰进士授/行人选礼科给事夏言以议郊祀与 霍韬
相讦)
  (奏薇疏论其伤国体手批嘉奖继乂论阁臣戚里/内侍章十数上并剀直无讳避寻有敕清查仓储)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