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蕙田案以上齐
隋书礼仪志梁武帝制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并腊一岁
凡五谓之时祭
天监三年都令史 王景 之列自江左以来郊庙祭祀帝
已入齐百姓尚哭以为乖礼佟之等奏案礼国门在皋
门外今之篱门是也今古殊制若禁凶 (第 51b 页)
隋书礼仪志梁武帝制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并腊一岁
凡五谓之时祭
天监三年都令史 王景 之列自江左以来郊庙祭祀帝
已入齐百姓尚哭以为乖礼佟之等奏案礼国门在皋
门外今之篱门是也今古殊制若禁凶 (第 51b 页)
平原成帝建始三年河决馆陶遂溢入平原千乘
济南界中河平三年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
复堤塞之东汉永平中河流合汴泛滥兖豫明帝
使 王景 治之绝水立门河汴分流自荥阳东至千
乘海口千馀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无复
溃漏之患然则河经平 …… (第 45a 页)
(河之名其所言北济者大槩与小清河相参错/或大清河即大河故渎河迁而济水注其中与)夫
自东汉至隋唐水之侵齧涨溢岂能尽免而由平
原千乘间以入海则未经变异也然则治河如 王
景 其成法讵不足遵与自梁晋夹河之战苟且目
前横挑大衅(梁段凝决河引水以限晋兵谓之护/驾水此五代以后溃 …… (第 49a 页)
归流宜深(归流即俗语/所谓落槽也)浑水则宜置斗门且多置
之用 王景 更相回注之意使不至旁溢河未必不
可东也虽然大河东则会通河废会通河不废则
大河不可得而东两者不 (第 52a 页)
济南界中河平三年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
复堤塞之东汉永平中河流合汴泛滥兖豫明帝
使 王景 治之绝水立门河汴分流自荥阳东至千
乘海口千馀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无复
溃漏之患然则河经平 …… (第 45a 页)
(河之名其所言北济者大槩与小清河相参错/或大清河即大河故渎河迁而济水注其中与)夫
自东汉至隋唐水之侵齧涨溢岂能尽免而由平
原千乘间以入海则未经变异也然则治河如 王
景 其成法讵不足遵与自梁晋夹河之战苟且目
前横挑大衅(梁段凝决河引水以限晋兵谓之护/驾水此五代以后溃 …… (第 49a 页)
归流宜深(归流即俗语/所谓落槽也)浑水则宜置斗门且多置
之用 王景 更相回注之意使不至旁溢河未必不
可东也虽然大河东则会通河废会通河不废则
大河不可得而东两者不 (第 52a 页)
邺举兵内向代汉称周(周因汉都废邺/都止称大名府)幅𢄙未
广(时河东十州/入于刘崇)世宗西克阶成(遣 王景 伐蜀克/阶成秦凤四州)南收江
北(伐南唐取扬泰滁和海楚泗濠寿光庐舒蕲/黄十四州泰州今属扬州府南唐所置 (第 3b 页)
广(时河东十州/入于刘崇)世宗西克阶成(遣 王景 伐蜀克/阶成秦凤四州)南收江
北(伐南唐取扬泰滁和海楚泗濠寿光庐舒蕲/黄十四州泰州今属扬州府南唐所置 (第 3b 页)
夫死受聘守志不再嫁而亡
通典寡叔母守志兄迎还密受娉未知而亡服议晋有
问曰甲叔母乙寡守节十馀年其母在兄壬迎乙还家
景求昏于壬壬意许定已尅吉日而乙暴亡甲应有服
否裴主簿议凡秉节遂志义不二醮者固必杜渐虑始
专于夫家何得假迹晨昏以之媒币予以为景壬交币
之辰则甲乙义绝之日许参军駮曰乙丧夫无子励操
十载心期同穴志固金石虽潜交媒币而乙不与知苟
聘至之非我则无愧于幽明矣昔宋姬守志梁寡高行
焚身毁形焉知景至之时乙无若人之絜疑必从重重
则宜服予固以为不应绝也 宋庾蔚之云甲叔母乙
便是执操之人直是母欲夺而嫁之乃逆责杜渐防微
古贤不足贵也许君之言当附于理
叔母寡姑遣还未嫁而亡服议晋 王景 平问妇人夫没
无男其姑悯其少寡欲令更出要其兄迎归未有所适
而亡伯叔之子应为服否谷士风议曰妇人夫没无子 (第 24b 页)
通典寡叔母守志兄迎还密受娉未知而亡服议晋有
问曰甲叔母乙寡守节十馀年其母在兄壬迎乙还家
景求昏于壬壬意许定已尅吉日而乙暴亡甲应有服
否裴主簿议凡秉节遂志义不二醮者固必杜渐虑始
专于夫家何得假迹晨昏以之媒币予以为景壬交币
之辰则甲乙义绝之日许参军駮曰乙丧夫无子励操
十载心期同穴志固金石虽潜交媒币而乙不与知苟
聘至之非我则无愧于幽明矣昔宋姬守志梁寡高行
焚身毁形焉知景至之时乙无若人之絜疑必从重重
则宜服予固以为不应绝也 宋庾蔚之云甲叔母乙
便是执操之人直是母欲夺而嫁之乃逆责杜渐防微
古贤不足贵也许君之言当附于理
叔母寡姑遣还未嫁而亡服议晋 王景 平问妇人夫没
无男其姑悯其少寡欲令更出要其兄迎归未有所适
而亡伯叔之子应为服否谷士风议曰妇人夫没无子 (第 24b 页)
敖山之北
又东合于荥渎(此水经注所谓合河之济与出河之济/也此济分河东南流即鸿沟汴渠之源)
(汉明帝时 王景 作浚仪渠亦即此也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堑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称石)
(门水此河阴石门也西去 (第 75b 页)
又东合于荥渎(此水经注所谓合河之济与出河之济/也此济分河东南流即鸿沟汴渠之源)
(汉明帝时 王景 作浚仪渠亦即此也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堑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称石)
(门水此河阴石门也西去 (第 75b 页)
戾矣(兕爵罚不敬言小国蒙赵孟/德比以安自知免此罚戮)饮酒乐赵孟出曰
吾不复此矣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
汭 (王景 王定公刘夏雒汭杜注/在河南巩县南水曲流为汭)刘子曰美哉禹功(见/河)
(雒而思/禹功)明德远矣微禹 (第 12a 页)
吾不复此矣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
汭 (王景 王定公刘夏雒汭杜注/在河南巩县南水曲流为汭)刘子曰美哉禹功(见/河)
(雒而思/禹功)明德远矣微禹 (第 12a 页)
边方是景子本意 四书脉曰君臣主敬又重臣敬
君边 赛合注曰父子非无敬也而所主在恩君臣
非无恩也而所主在敬 吴因之曰未见所以敬 王
景 丑原指不应召孟子亦晓得他之所指但彼尚未
明露出故佯为不知也者而姑以非尧舜之道不陈
应之此犹非通章 (第 4b 页)
君边 赛合注曰父子非无敬也而所主在恩君臣
非无恩也而所主在敬 吴因之曰未见所以敬 王
景 丑原指不应召孟子亦晓得他之所指但彼尚未
明露出故佯为不知也者而姑以非尧舜之道不陈
应之此犹非通章 (第 4b 页)
阁武帝又尝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其古今图籍
亦云备矣而未闻有所谓禹贡图者禹贡图之名自后汉
永平中赐 王景 始也此图及萧何所得至晋时已亡故司
空裴秀自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今其序
载晋书而图竟无传宋程 (第 28a 页)
亦云备矣而未闻有所谓禹贡图者禹贡图之名自后汉
永平中赐 王景 始也此图及萧何所得至晋时已亡故司
空裴秀自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今其序
载晋书而图竟无传宋程 (第 28a 页)
出焉(汉平帝之世河汴决坏未及得修汴渠东侵日)
(月弥广水门故处皆在水中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汴渠乃诏 王景 与将作谒者王昊筑堤修堨起)
(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馀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带十里 …… (第 69b 页)
酸枣决瓠水通河而瓠子决汴渠亦屡决至 王景
治汴凿山开涧十里置门使水更相回注紊乱渠
脉而禹迹益坏矣且所为通淮泗者以舟楫之利
也菏已通矣而 …… (第 75a 页)
谓之王莽河者即周定
王时所徙西汉犹行之至王莽时遂空者也所称
河水自铁丘南东北流至千乘入海者即 王景 所
治东汉以后见行之河也禹河旧迹久失其传汉
魏诸儒皆以北渎为禹河司马迁知禹引河北载 …… (第 100b 页)
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
忧水故遂不堤塞(元和志王翁孺墓在元城县东二百步元后之祖也)后汉书
王景 传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夏发卒数十万遣景
与王吴脩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明
年夏渠成帝亲自巡 …… (第 138b 页)
县北为濮阳津(故城在南与卫县分水城北十里有瓠河口有金堤宣房堰按濮阳故城)
(在今开州西南二十里瓠子水注云 王景 治渠筑堤防遏冲要瓠子之水绝而不通唯沟渎存焉)又
东北径卫国县南(汉东郡有畔观县世祖更名卫国今观城县 …… (第 139a 页)
利津(属济南府)诸州县界中皆东汉以后大河之所行也
成帝建始四年河决馆陶入平原济南千乘河平
三年又决平原入济南千乘虽两经脩塞而水道
犹存王莽时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即平原
济南千乘也盖自元城循此道东出馆陶东武阳
绝漯水而东北至高唐又绝漯水东北至千乘入
海也水经所叙长寿至委粟之道皆在东郡界中
殊不合常深以为疑今按永平十三年诏云自汴
渠决败六十馀岁盖河自平帝之世行汴渠东南
入淮亦行济渎东北入海与后世南北清河之分
派几相类矣岁月逾甚荥阳以下正流渐微迄于
永平莽时馆陶决口亦必淤浅故 王景 治河弃而
不用河汴既分遂从漯川导河至东武阳始合莽
时故道此武阳之西所以异也然史称景凿山开 …… (第 142a 页)
王景 脩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则
其所治者即东汉以后大河之经流也而史称脩
汴渠又曰汴渠成始 …… (第 142b 页)
月益甚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侵
毁济渠漂数十许县是其时济亦决败矣水经河
水注载 王景 事在荥阳蒗荡渠下(太子贤曰汴渠即莨荡渠也) …… (第 142b 页)
可为矣永平上距平帝时仅六十馀岁故道岂遽
堙灭而 王景 治河唯从事汴济盖当时所急在运
道就其利便者为之不暇远图耳史称景凿山阜
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滞 …… (第 144a 页)
皆唐历五代以迄宋初黄河之所行也自王莽始建
国三年辛未河徙由千乘入海后五十九岁为后汉
明帝永平十三年庚午 王景 治河功成下逮宋仁宗
景祐元年甲戌有横陇之决又十四岁为庆历八年
戊子复决于商胡而汉唐之河遂废凡九百 …… (第 150a 页)
徙远者数百年近者或百馀年或数十年独东汉
之河垂千岁而后变则 王景 之功不可诬也岂皆
德运为之哉肃代以后强藩跋扈并帝制自为决
道云纵有河事不闻朝廷是也而愚更有说 …… (第 151a 页)
(役时宰相富弼尤主仲昌议疏奏亦不省仲昌垂之子也)
后汉书五行志书河溢者二一桓帝永兴元年秋
河水溢漂害人物而不言某郡一灵帝光和六年
秋金城河溢水出二十馀里盖 王景 治河未久荥
阳以东至千乘海口皆安流如故也魏晋迄隋史
无可考唐书五行志荥阳之下有河灾自长寿二 …… (第 154a 页)
有横陇之决然河虽改
流而京东故道犹未尽堙苟疏其壅滞先自海口
讫于德博则故道可复而澶滑之患亦纾 王景 千
年之旧迹至今存可也横陇既通又不治其下流
而海口先淤游金赤三河亦淤故复有商胡之决
是时 …… (第 155a 页)
在此时矣为当日计但能于魏恩冀沧之境
宽立堤防约拦水势疏其壅积遏其冲要则此河
虽不逮禹功犹得比 王景 之所治千年可以无患
而朝议纷纭必欲回河使东六塔既败二股更兴
至元丰四年河又北流而神宗之意怠矣 …… (第 166a 页)
河已弃之道自古难复此格言也然瓠子
决二十馀岁而武帝塞之河复北行二渠河侵汴
济注淮泗六十馀年而 王景 治之仍由千乘入海
今横陇之徙裁二十年安见必不可复但北流实 …… (第 168a 页)
宿胥故渎当无所难不仅如史迁所谓复禹
旧迹者生明帝之世亦必能导河入清河合漳水
至章武入海岂徒与 王景 等烈哉所遭不偶功成
而乱作遂使庸人以鲁为口实余深痛之兹特为
发愤一道
余阙曰南方之地本高 …… (第 181a 页)
入
海之口宜近不宜远河之两岸宜阔而归流宜深
(归流即俗语所谓落槽也)平水则宜置斗门且多置之用 王景
更相回注之意使不至旁溢河未必不可东也(后世)
(遥堤之法即两岸宜阔之意缕堤之法即归流宜深之意滚水 (第 187a 页)
(月弥广水门故处皆在水中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汴渠乃诏 王景 与将作谒者王昊筑堤修堨起)
(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馀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带十里 …… (第 69b 页)
酸枣决瓠水通河而瓠子决汴渠亦屡决至 王景
治汴凿山开涧十里置门使水更相回注紊乱渠
脉而禹迹益坏矣且所为通淮泗者以舟楫之利
也菏已通矣而 …… (第 75a 页)
谓之王莽河者即周定
王时所徙西汉犹行之至王莽时遂空者也所称
河水自铁丘南东北流至千乘入海者即 王景 所
治东汉以后见行之河也禹河旧迹久失其传汉
魏诸儒皆以北渎为禹河司马迁知禹引河北载 …… (第 100b 页)
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
忧水故遂不堤塞(元和志王翁孺墓在元城县东二百步元后之祖也)后汉书
王景 传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夏发卒数十万遣景
与王吴脩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明
年夏渠成帝亲自巡 …… (第 138b 页)
县北为濮阳津(故城在南与卫县分水城北十里有瓠河口有金堤宣房堰按濮阳故城)
(在今开州西南二十里瓠子水注云 王景 治渠筑堤防遏冲要瓠子之水绝而不通唯沟渎存焉)又
东北径卫国县南(汉东郡有畔观县世祖更名卫国今观城县 …… (第 139a 页)
利津(属济南府)诸州县界中皆东汉以后大河之所行也
成帝建始四年河决馆陶入平原济南千乘河平
三年又决平原入济南千乘虽两经脩塞而水道
犹存王莽时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即平原
济南千乘也盖自元城循此道东出馆陶东武阳
绝漯水而东北至高唐又绝漯水东北至千乘入
海也水经所叙长寿至委粟之道皆在东郡界中
殊不合常深以为疑今按永平十三年诏云自汴
渠决败六十馀岁盖河自平帝之世行汴渠东南
入淮亦行济渎东北入海与后世南北清河之分
派几相类矣岁月逾甚荥阳以下正流渐微迄于
永平莽时馆陶决口亦必淤浅故 王景 治河弃而
不用河汴既分遂从漯川导河至东武阳始合莽
时故道此武阳之西所以异也然史称景凿山开 …… (第 142a 页)
王景 脩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则
其所治者即东汉以后大河之经流也而史称脩
汴渠又曰汴渠成始 …… (第 142b 页)
月益甚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侵
毁济渠漂数十许县是其时济亦决败矣水经河
水注载 王景 事在荥阳蒗荡渠下(太子贤曰汴渠即莨荡渠也) …… (第 142b 页)
可为矣永平上距平帝时仅六十馀岁故道岂遽
堙灭而 王景 治河唯从事汴济盖当时所急在运
道就其利便者为之不暇远图耳史称景凿山阜
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滞 …… (第 144a 页)
皆唐历五代以迄宋初黄河之所行也自王莽始建
国三年辛未河徙由千乘入海后五十九岁为后汉
明帝永平十三年庚午 王景 治河功成下逮宋仁宗
景祐元年甲戌有横陇之决又十四岁为庆历八年
戊子复决于商胡而汉唐之河遂废凡九百 …… (第 150a 页)
徙远者数百年近者或百馀年或数十年独东汉
之河垂千岁而后变则 王景 之功不可诬也岂皆
德运为之哉肃代以后强藩跋扈并帝制自为决
道云纵有河事不闻朝廷是也而愚更有说 …… (第 151a 页)
(役时宰相富弼尤主仲昌议疏奏亦不省仲昌垂之子也)
后汉书五行志书河溢者二一桓帝永兴元年秋
河水溢漂害人物而不言某郡一灵帝光和六年
秋金城河溢水出二十馀里盖 王景 治河未久荥
阳以东至千乘海口皆安流如故也魏晋迄隋史
无可考唐书五行志荥阳之下有河灾自长寿二 …… (第 154a 页)
有横陇之决然河虽改
流而京东故道犹未尽堙苟疏其壅滞先自海口
讫于德博则故道可复而澶滑之患亦纾 王景 千
年之旧迹至今存可也横陇既通又不治其下流
而海口先淤游金赤三河亦淤故复有商胡之决
是时 …… (第 155a 页)
在此时矣为当日计但能于魏恩冀沧之境
宽立堤防约拦水势疏其壅积遏其冲要则此河
虽不逮禹功犹得比 王景 之所治千年可以无患
而朝议纷纭必欲回河使东六塔既败二股更兴
至元丰四年河又北流而神宗之意怠矣 …… (第 166a 页)
河已弃之道自古难复此格言也然瓠子
决二十馀岁而武帝塞之河复北行二渠河侵汴
济注淮泗六十馀年而 王景 治之仍由千乘入海
今横陇之徙裁二十年安见必不可复但北流实 …… (第 168a 页)
宿胥故渎当无所难不仅如史迁所谓复禹
旧迹者生明帝之世亦必能导河入清河合漳水
至章武入海岂徒与 王景 等烈哉所遭不偶功成
而乱作遂使庸人以鲁为口实余深痛之兹特为
发愤一道
余阙曰南方之地本高 …… (第 181a 页)
入
海之口宜近不宜远河之两岸宜阔而归流宜深
(归流即俗语所谓落槽也)平水则宜置斗门且多置之用 王景
更相回注之意使不至旁溢河未必不可东也(后世)
(遥堤之法即两岸宜阔之意缕堤之法即归流宜深之意滚水 (第 187a 页)
陟岵
多草木岵无草木峐(屺/同)此尔雅文也毛传反之疏以为
传写之误案王肃述毛者也其注屺岵亦称尔雅(见释/文)
又释名说文玉篇广韵释屺岵皆与尔雅同则误在毛
传无疑又案卷耳之崔嵬与砠及此诗屺岵朱子俱用
毛说殆姑仍传文之旧耳非真见传是而尔雅非也刘
瑾乃谓尔雅后出故不用此非朱意毛传得自河间献
王献 王景 帝子事武帝而孝文之世尔雅已置博士(见/孟)
(子题/词)终军辨豹文鼠亦在武帝时尔雅何尝后出耶
十 (第 13b 页)
多草木岵无草木峐(屺/同)此尔雅文也毛传反之疏以为
传写之误案王肃述毛者也其注屺岵亦称尔雅(见释/文)
又释名说文玉篇广韵释屺岵皆与尔雅同则误在毛
传无疑又案卷耳之崔嵬与砠及此诗屺岵朱子俱用
毛说殆姑仍传文之旧耳非真见传是而尔雅非也刘
瑾乃谓尔雅后出故不用此非朱意毛传得自河间献
王献 王景 帝子事武帝而孝文之世尔雅已置博士(见/孟)
(子题/词)终军辨豹文鼠亦在武帝时尔雅何尝后出耶
十 (第 13b 页)
非得已也后世不识圣人之意妄凿河为窦故不顺
地阞水属不理孙故其流易决盖非独蒗荡也其后
濮水通河而酸枣决瓠水通河而瓠子决汴渠亦屡
决至 王景 凿山开涧十里置门使水更相回注紊乱
渠脉而禹迹益坏矣且所为通淮泗者以舟楫之利
也菏已通矣而何用更通 (第 21b 页)
地阞水属不理孙故其流易决盖非独蒗荡也其后
濮水通河而酸枣决瓠水通河而瓠子决汴渠亦屡
决至 王景 凿山开涧十里置门使水更相回注紊乱
渠脉而禹迹益坏矣且所为通淮泗者以舟楫之利
也菏已通矣而何用更通 (第 21b 页)
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可按图书观地形令水
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明帝永平中议治汴
渠上引乐浪人 王景 问水形便因赐景山海经河渠书
禹贡图禹贡之有图尚已后世图事阙略晋司空裴秀
惜之乃殚思著禹贡地域图十有八 (第 3b 页)
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明帝永平中议治汴
渠上引乐浪人 王景 问水形便因赐景山海经河渠书
禹贡图禹贡之有图尚已后世图事阙略晋司空裴秀
惜之乃殚思著禹贡地域图十有八 (第 3b 页)
然乎 成十三年注云季隗廧咎如赤狄之女也是
杜自相矛盾
荀骓 案世本骓谥文子
齐侯朝于晋将授玉 史记晋世家云齐顷公如晋欲
上尊晋景公为 王景公 让不敢王劭案张衡曰礼诸
侯朝天子执玉既授而反之若诸侯自相朝则不授
玉齐顷公战败朝晋而授玉是欲尊晋 (第 4a 页)
杜自相矛盾
荀骓 案世本骓谥文子
齐侯朝于晋将授玉 史记晋世家云齐顷公如晋欲
上尊晋景公为 王景公 让不敢王劭案张衡曰礼诸
侯朝天子执玉既授而反之若诸侯自相朝则不授
玉齐顷公战败朝晋而授玉是欲尊晋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