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事兴利于田而河则病矣关中引水溉田自郑国
  渠始及汉武时用郑当时言穿渠引渭以漕且溉
  南山下用 番系
言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
  阴蒲坂下又用严熊言引洛溉重泉以东为龙首
  渠宣房既塞用事者益争言水 (第 25a 页)
 翻数也递也前汉武帝纪贤良直宿更番(又山名山海经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又集韵蒲波切正韵蒲禾切𡘋音婆鄱 
(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又番吾赵地战国策秦甲涉河踰漳据番 
(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释文番音婆又音蒲亦音盘括地志蒲吾故东今之真定府平山县即汉番吾番当音蒲)又姓 

(史记河渠书河东守 番系
注番音婆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前汉高帝纪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
(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 (第 89b 页)
 沟洫络脉布于天下则无适而非水利也及井田废
 而阡陌作于是史起引漳以富河内郑国凿泾以注
 关中李冰壅江以灌蜀地 番系
引汾以溉蒲阪以至
 白公之于渭邵信臣之于南阳马臻之于镜湖张闿
 之于新丰塘刘义欣之于芍陂钳卢李袭称之 (第 9b 页)
又西径耿乡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序曰祖乙圯于耿)


又西径皮氏县南(汉河东 太守番系
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县故渠尚存按今河) (第 36a 页)
及汉武时用郑当时言穿渠引渭以漕且溉南山


下用 番系
言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


坂下又用严熊言引洛溉重泉以东为龙首渠宣


房既塞用事者益争言水 …… (第 52b 页)
柱也后人强生分别耳)


河水东至厎柱之所经也


厎柱之险不减于龙门自古患之汉武帝时河东守 番系
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厎柱之艰败亡


甚多成帝鸿嘉四年使杨焉镌广之而水益湍怒为


害甚于故魏晋 (第 57b 页)
 (史记赵世家番吾君自代来徐广曰番音盘正义曰今作蒲吾番蒲古今音异耳按韩非子赵主父令工)

施钩梯而缘潘吾字作潘(当改入桓韵)


(博禾切)

古音翻又音潘(诗崧高五章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


文武是宪番啴翰宪为韵(史记河渠书河东守 番系
索隐曰番音婆又音潘诗小雅番维司徒番氏也)


(吴世家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索隐曰番音潘)楚世家吴复 …… (第 5a 页)
 (括地志云今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按此则鄱阳之鄱亦音片寒反)朝鲜 

传尝略属真番徐广曰番音普寒反(汉书百官表右内史 番系
师古曰番音普安反)地理志张掖郡 


番和如淳曰番音盘 辽东郡番汗番音盘(南海郡番禺如淳曰番音潘)(第 5a 页)
 音义云樠本又作瞒  校官碑丨 (孙叔敖碑樠与瞒古盖通用)  君讳乾   必于丨国 

(韩敕碑阴任城丨君举按汉书沟洫志河东守 番系
师古曰姓番名系也音普安反)

 删第二  史晨奏铭  魏上尊号 (郙阁颂十七)  丨定六艺  奏丨内 (第 100a 页)
  (邢司马贞曰邢音耿即耿也秦置皮氏县惠文君/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是也汉因之属河东郡河)
  (东大守 番系
请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地理志有/耿乡古耿国也晋属平阳郡后魏改为龙门县盖)
  (因山以名唐因之隋属蒲州 (第 22a 页)
 (是山也后世因名为尧山故汉志/云河东蒲坂有尧山雷首山在南)
砥柱山在河东太阳县河中(按师古注汉书云厎柱在/陜县东北山在河中形若)

 (柱也汉武帝时河东守 番系
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厎柱之艰败亡甚多即是山也)
王屋山在河东垣曲县东北(孔安国曰王屋山在/冀州 (第 12a 页)
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漕运
汉武帝时河东守 番系
上言曰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
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
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 (第 1a 页)
也逮至晚岁务立功名锐意四夷故权
谲之谋设荆楚之士进军旅相继官用不足是以聚敛
计料之政生设险兴利之臣起 番系
严熊罴等经淮造
渠以通漕运东郭偃孔仅建盐铁诸利策富者冒爵射
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官者徇私上下并求百 (第 15a 页)
田益肥关中之地得榖天子以为然令
齐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渠下
民颇得以溉田矣其后河东守 番系
请穿渠引汾溉皮
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皮氏今龙门县地属绛/郡汾阴今宝鼎县地蒲)
(坂今河东县地 (第 13b 页)
利其后河东守 番系
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
柱之险败亡甚多而亦颇费请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
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 (第 20a 页)
 纪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孙爰率师伐我围皮氏翟

 章率师救皮氏十三年城皮氏者也汉河东 太守番
 系
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县故渠尚存今无水
遮马峪泉水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原坡下唐贞观十年
 县尹长孙恕凿山修为 (第 26a 页)
 望斥卤纵有佳泉无所用之矣

 史记河渠书汉武帝时河东守 番系
言漕从山东西
 岁百馀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
 引汾溉皮氏汾阴(括地志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 (第 34b 页)
 元狩四年以大将军出定襄
苏 建元朔二年代郡太守筑朔方城
常 惠元朔中西河太守
遂 成元朔中云中太守
共 友元朔中代郡太守
朱 央元朔中代郡都尉
霍去病元狩四年以骠骑将军出代
赵不虞元狩中定襄都尉

郭 昌元封四年为拔胡将军屯朔方
李 哆字子让赵郡人太始中上党太守
周阳由武帝时河东都尉
田 仁武帝时刺史三河
义 纵武帝时上党令迁定襄太守
韩 说武帝时以都尉从大将军卫青出寘浑
胜屠公武帝时河东太守
公孙戎奴武帝时上党太守又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

 出定襄 番 系
武帝时河东太守有渠田议
李 椒广子武帝时代郡太守
黄 霸武帝末河东均输长
吕辟胡昭帝始元元年云中太守 (第 5a 页)
 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
 陛下也上默然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番系
武帝时为河东守言漕从山东而西岁百馀万石
 更砥柱之险败亡甚多而亦烦费若穿渠引汾溉皮
 氏汾阴下引河溉 (第 32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一百九十
  艺文(九/) (议/)

  渠田议            番 系
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
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
得五千顷故尽 (第 1a 页)
   在内境断不宜给还

上命大学士详议以黎维正轻听妄言生事妄行申饬之
   三十七年七月疏言北胜州逼近蒙 番系
金沙江
   下流第一要地请改为永北府下部议从之四十
   三年三月调广东巡抚四十四年八月擢湖广总 (第 16a 页)
 (巡行表/记之)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渠下民颇

 得以溉田矣其后河东守 番系
请穿渠引汾溉皮氏
 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皮氏今龙门县地属绛/郡汾阴今宝鼎县地蒲)
 (坂今河东县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