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安定君之注水经虽其于禹贡之故道不能一一追溯而汉晋以后原委毕悉尤详于陂塘堤堰之属固有用之书也乃以过于嗜奇称繁引博反失之庞读者眩焉要其缠络未尝不釐然可按也所苦唐以后无完书据崇文总目则馆阁所储本亦祇三十五卷据元祐无名氏跋则蜀本且祇三十卷是以欧阳兖公尚未见四十卷之著录及何圣从本幸复其旧然已云篇帙不无
小失而以太平寰宇记诸书校之则逸文之不见于今本者不下数百条说者以为原本当有弱黑泾洛虖沱诸篇而今不可得见矣是岂止小失乎哉然即其所幸存者脱文讹字展转沿褫蔡正甫所谓蜀板迁就之失令人抚卷茫然难以津造虽有好学如 柳大中
谢耳伯赵清常朱郁仪孙潜夫之徒再四雠定不过正其十之三如盘洲石柱之疑而于其大者未之能及也百年以来乃有专门 (第 0003d 页)
  迸物助成(卷一九页十四行)


  一清按孙潜云迸 柳佥
本作送

  迦维国(卷一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维下落卫字

  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卷 (第 6a 页)
  石上赤土又高一丈四壁直立上广四十五步(卷十一四页十
八行)


  一清按丈字衍文四当作匹直立当倒互说文匹四
丈也小尔雅倍两谓之匹孙潜云以 柳佥
钞本校正

  故俗有并沟之称矣(卷十一五页二行)

  一清按矣黄省曾本作焉 …… (第 4b 页)
  一清按决当作坎与上离字相照离南坎北盖用代

字法耳 柳佥
钞本校正

  又东南峡(卷十四六页八行)

  一清按东南下落出字孙潜校增

  水西南流注之(卷 …… (第 47b 页)
  一清按塞下落外字

  小辽水篇

  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五行六行)

  一清按 柳佥
钞本此十二字经文另为一条在本注
之后

  县故高句丽相之国也(卷十四二十五页七行)

  一清按汉 (第 62b 页)
  一清案一汉志分注作壹

  长安人刘终于崩(卷十八二页五行)

  笺曰刘终以下文理不属盖脱简也一清案孙潜用 柳佥
钞本校补四百二十字真希世之宝也详本卷

  忘也惠公孝公立是(至)非实也(卷十八二页八行九行十行) (第 19b 页)
  一清案方舆纪要巩昌府成县下云泥阳川在县东

五十里祝穆云水自天水谷发源东南流至泥阳镇
与栗亭水合东南入徽州界注嘉陵江隋志后魏置
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即此处也与地形志北地郡
之泥阳县盖异地而同名此县旋置旋废魏收故不
录之渥字误

  峰驻月驾矣(卷二十十页六行)

  一清案驻黄省曾作枉孙潜云 柳佥
本同

  西南至山(卷二十十页十行) …… (第 6b 页)
  一清案安帝改元有建光无建安按后汉本傅是永
初元年封此后人填写之说

  城北名焉湾中有地数顷(卷二十一十四页七行)

  笺曰疑作城比名焉一清案孙潜云 柳佥
本作马湾
若如笺说正不知作何等语也

  降栗渚(卷二十一十四页十三行) …… (第 17b 页)
  笺曰自台北陂以下原错在东南临颍县注后今据
宋本改正一清案黄省曾本之错误不待言彼文历
罡之下以台临水方百步至水受大漴经注共二十
三行计四百十字接入丘城南之上是文当移接后
又东公路台北之下陂陂水南流积为江陂之上明
白易晓朱氏误割台北陂至水受大漴经注一百七
十二字于此遂至迷瞀几不可复辨孙潜依 柳佥

本又为改正方还旧观矣 …… (第 23a 页)
  笺曰当作汴沙一清案汴沙下落为字全祖望校增

  汉氏之仪水(卷二十二三十一页五行)

  笺曰一作浚仪水一清案此下有错简孙潜依 柳佥

钞本改正浚仪水下接后三十二页九行无佗也至
三十三页十一行所谓东汜者也下接此页五行又
东北径中牟县南至 …… (第 43a 页)
  一清案上亭字衍文

  又东北径中牟县南(卷二十二三十三页五行)

  一清案又东北上落其水二字 柳佥
本校增

  又屈南至扶沟北(卷二十二三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扶沟下落县字

  鲁沟又东南径 (第 45a 页)
  一清案之字衍文

  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卷三十一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西过上落又字南入于沔四字 柳佥
钞本另
为一条在鄾聚注之后 (第 9b 页)
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赐紫金鱼袋孙光宪序
嘉靖己丑 柳佥
跋云元书北宋刻传世既久湮灭首卷
数字当俟善本补完与皎然贯休三集并传之常熟冯
班钞本
 
 
 
  (第 26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二
            鄞 全祖望 绍表
 题跋(六)
  柳氏水经校本跋 柳大中
名佥吴之隐君子也生当武宗之世其所校水
经以宋椠手钞极审改正错简如颍水篇渠水篇㶏水
篇皆大有功当是时杨 (第 1a 页)
用侈王慎中之本尚未出也
隐约衡门世莫之知历朱郁仪吴中珩诸人所开雕
皆未问及于 (第 1a 页)
大中
其书在洞庭叶石君家盖二百年至
康熙初始出故如亭林诸老犹未之见而渭水篇中补 (第 1a 页)
得脱简四百馀字世之有功于是书者孰能如 大中

谢耳伯拜下风矣石君储藏甲于吴中能为 (第 1b 页)
大中
传此
本亦可尚也今此本归于扬之马氏小玲珑山馆
  清常道人赵琦美脉望馆三校本水经跋
清常道人水经一校 (第 1b 页)
于万历丙午再校于巳酉三校于
庚戌盖以宋本谢本黄本分勘之其所谓别钞本者则
归太仆家本也惜其失去第九卷至第十五卷观其校
于燕邸于直沽于中州于留台用功亦勤矣清常藏弆
最富身后多归于钱遵王而是书之传则叶石君之力
也今归于扬之马氏小玲珑山馆

  孙氏水经再校本跋
 康熙丁未十一月十八日从叶石君处借得清常道
 人三校本一勘又用 柳大中
家钞宋本再勘亦自石
 君处戊申正月三十日毕是日石君从洞庭来述山
 中所闻见如李龙眠三马米元章楷书宝章 (第 2a 页)
   村中有赵衍祺者。忽以所撰自警圣学图来示之。所见极不易。吾不识此人乃如此可怪。
   漫成
   郑百揆来见。去后有吟。
   有思
   与 柳佥
使谂。对坐有感。
   寄鲁
   又用知字䪨
   寄遁谷
   醉吟
   待遁谷不至
   自
太多事。不如努力养鸡豚。
有思
万事寻常并罢休。竹边开经许羊裘。怪来数日跫音寂。但有诗筒与酢酬。
柳佥
使谂。对坐有感。
少日同君舞彩衣。还将旧事说依俙。镜湖烟月应如昨。人事如今半是非。 (第 226H 页)
   次用脩族叔(珗)示韵。却寄。
   幽居
   山园赏花。次空同十绝句。因效其体。(选一首)
   柳佥
(遵)(代家大人作)
   赋诗柏梁台(代作)
   春和议赈贷(代作)
   洑下坪
   夜
空同十绝句。因效其体。(选一首)
去年新栽桃李树。今年春晚始芳菲。亦知花有早开处。花早开时还早飞。 柳佥
(遵)(代家大人作)
休休其德肫肫仁。世未知公长者人。简朴衣裳犹古制。沉冥曲糵自天真。政成一室何 (第 413L 页)
   小憩清潭卧云楼。次板上韵。
   读书
   谨次屐园学士寄示韵
   大寺洞观塔
   谨次德积 柳佥
使明杓见寄韵(三首)
   呈德镇要和
   抽德镇轴中韵谨步一首
   午憩洗剑亭
   访杨津尹 ……   雨中次韵金生希龄见寄
   雨夜忆玉溪旧游
   田家咏(四首)
   遣閒
   水声洞后麓纳凉
   挽 柳佥
使元荣
   刘翁汉谦醉后索诗。遂走笔书此以赠之。
   盆池成
   汉江雨水涨溢。渡涉不通。留宿
像头头出。十二雕檐面面飞。大地神功迷造化。诸天慧力夺精微。早知业运能先定。驾海何烦万里威。
谨次德积 柳佥
使明杓见寄韵(三首)
海上秋云万里清。楼舡画角载空明。老龙争斗黄鳞甲。彩鹢交飞翠羽㫌。地近燕齐应备圉 (第 13L 页)
散成曲折如相背。翻作涟漪忽复通。掌上珠玑吹乱雨。身边环佩御泠风。休言人世无清福。多谢天公饷此翁。
柳佥
使元荣
华南銮卫效劳馀。禁里韬钤发迹初。曾试秋帿仙苑射。几翻夜烛石渠书。通材少日名应重。中隐多年处若 (第 193H 页)
   次副使梁给事(有年)谒文庙示诸生韵
   次正使游汉江韵(二首)
   次归来亭徐万竹(益)君受韵
   挽 柳佥
(时行)
   次李提督(汝松)西涧韵
   挽李同知(蘧)仲尚大夫人(百二岁蔡氏)
   入西原
经春病树开花少。过雨寒江起浪多。暮鸟知还寻树杪。轻鸥随意下汀沙。潘舆争道笙歌闹。随处恩波岂有涯。
柳佥
(时行)
清冰出壑玉无磷。爱醉非关酒未醇。燕阙朝回身尚健。閟宫斋罗梦还真。堂高鹤发看啼血。沙晚鸰原 (第 425H 页)
   祭韩经香太史文
   祭徐秋帆(丙建)
   祭葵堂郑相公文
   朴生(浩德)大祥侑语
   柳佥
使(祥凤)小祥侑语
   祭季弟垂卿文
   代沁都士民祭梁大将军(宪洙)
   权忠庄公致祭文(
之平生与其终始于吾家者。展于君之灵前。而俾君之二子收之以无忘也。非传非诔。聊以志余之悲。君其察之。 柳佥
使(祥凤)小祥侑语
君之没。岁且周矣。余尚不能一哭于君之灵。哀疚之身。不可以人事为也。然岂可无一言而 (第 209H 页)
   又次前寄李评事(余登乐民楼。李公酬诗适至。)
   次定平客舍韵
   次永兴客馆。李东岳府伯朴令公席上韵。
   哭挽 柳佥
正梦彪(与公弟梦寅少时友。公长子渊。进士同年。次子■(氵奭)。及第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