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事阶荣禄大夫/有明虚轩集)
尹仁镜(朝鲜人由礼曹判书改户/曹积官至议政府领议政)
金麟孙(朝鲜议政/府左参赞)
沈彦光(字子求朝鲜/吏曹判书)
许洽(参政琮孙官至/议政府右参赞)
金谨思(朝鲜人官议/政府领议政)
尹殷辅(朝鲜人官至议/政府领议政)
黄琦(朝鲜人由承政院右/副承旨迁都承旨)
金安国(字国卿朝鲜人官刑曹判/书至领议政有慕斋集)
申光汉(字汉之朝鲜人由吏曹判书官至正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成均馆事弘文艺文馆大提)
(学同知书筵春秋/馆事有企斋集) 林百龄(朝鲜议政/府右议政) 李润庆(朝鲜成均/馆大司成)
李澯(朝鲜开成/府留守)
徐敬德(朝鲜生员/有花潭集) (第 26a 页)
尹仁镜(朝鲜人由礼曹判书改户/曹积官至议政府领议政)
金麟孙(朝鲜议政/府左参赞)
沈彦光(字子求朝鲜/吏曹判书)
许洽(参政琮孙官至/议政府右参赞)
金谨思(朝鲜人官议/政府领议政)
尹殷辅(朝鲜人官至议/政府领议政)
黄琦(朝鲜人由承政院右/副承旨迁都承旨)
金安国(字国卿朝鲜人官刑曹判/书至领议政有慕斋集)
申光汉(字汉之朝鲜人由吏曹判书官至正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成均馆事弘文艺文馆大提)
(学同知书筵春秋/馆事有企斋集) 林百龄(朝鲜议政/府右议政) 李润庆(朝鲜成均/馆大司成)
李澯(朝鲜开成/府留守)
徐敬德(朝鲜生员/有花潭集) (第 26a 页)
鱼。自是渔翁无品秩。傍人且莫唤尚书。其后七年而安老败。 上御宣政殿。左议政尹殷辅,右议政柳溥,都承旨 林百龄
侍。有 教俞某曹继商李荇等先知安老奸。夫罪安老而不释俞某等。非所以章好恶也。其释之。即日拜公为礼曹判 …… (第 237H 页)
[判书公(俞绛)传]
判书公字绛之。忠厚有器识。景安公为小人金安老所中。废居庇仁者七年。安老败。景安公复仕于朝廷。公乃赴举。 中宗三十六年。举乙科。出入内外。甚见尊用。时 文定后弟尹元衡专权用事。为人倾邪。士类摈之。遂与尹任等角立。任 章敬后弟也。(章敬后。中宗元妃。 文定后。中宗继妃。)时人号为大小尹。(大尹指任。小尹指元衡。)公见时事日非。叹曰。分朋如此。国其有不亡者乎。 仁宗新即位。虽素知元衡奸。以 大妃故。擢为工曹参判。及明宗立。元衡与李芑, 林百龄, 郑顺朋等。论任罪以为任欲立凤城君岏。(岏 中宗后宫出。)势不可然后乃立 上。激 文定怒。于是任及大臣 …… (第 237L 页)
耳。是以所如者不合。前后为复昌元衡等齮龁无所不至。而卒以无事者。以 明宗贤。而公忠信足以作孚于人也。 林百龄 之死也。元衡等议其谥。应教朴淳议以恭昭。元衡怒曰。林公荩臣。独不可得忠字邪。愬于 文定。下淳狱。以公 (第 238H 页)
[判书公(俞绛)传]
判书公字绛之。忠厚有器识。景安公为小人金安老所中。废居庇仁者七年。安老败。景安公复仕于朝廷。公乃赴举。 中宗三十六年。举乙科。出入内外。甚见尊用。时 文定后弟尹元衡专权用事。为人倾邪。士类摈之。遂与尹任等角立。任 章敬后弟也。(章敬后。中宗元妃。 文定后。中宗继妃。)时人号为大小尹。(大尹指任。小尹指元衡。)公见时事日非。叹曰。分朋如此。国其有不亡者乎。 仁宗新即位。虽素知元衡奸。以 大妃故。擢为工曹参判。及明宗立。元衡与李芑, 林百龄, 郑顺朋等。论任罪以为任欲立凤城君岏。(岏 中宗后宫出。)势不可然后乃立 上。激 文定怒。于是任及大臣 …… (第 237L 页)
耳。是以所如者不合。前后为复昌元衡等齮龁无所不至。而卒以无事者。以 明宗贤。而公忠信足以作孚于人也。 林百龄 之死也。元衡等议其谥。应教朴淳议以恭昭。元衡怒曰。林公荩臣。独不可得忠字邪。愬于 文定。下淳狱。以公 (第 238H 页)
归之公。时望可知尔。乙巳升待教兼春秋馆记事官。 明宗方幼冲。 文定垂帘。尹元衡托密旨嗾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搆杀柳灌,柳仁淑,尹任。安公名世直书诸史曰中宗大王小祥未过。 仁宗大王时未发引。 上于殡侧杀三大臣。 (第 377L 页)
七月 仁宗猝又升遐。 明宗嗣位。而 文定垂帘听政。则中外威福。悉自元衡出矣。八月李芑,郑顺朋,许磁, 林百龄
等。承望元衡。入对忠顺堂。诬 启 两殿。致 先朝旧臣柳灌,柳仁淑及任于逆死。其有杀戮。必曰定难。人或 …… (第 426L 页)
谢之。既复 命。请知止宋公孝思堂记文。而听松又为公书之。十二月哭宋公丧。戊申二月。出为开城府留守。时 百龄, 顺朋相继死。而宪入相。又忤于元衡。则复昌受嗾黜诸外。公既赴任。不以出为意。每暇游花潭。怀徐公敬德。己 (第 427L 页)
谢之。既复 命。请知止宋公孝思堂记文。而听松又为公书之。十二月哭宋公丧。戊申二月。出为开城府留守。时 百龄, 顺朋相继死。而宪入相。又忤于元衡。则复昌受嗾黜诸外。公既赴任。不以出为意。每暇游花潭。怀徐公敬德。己 (第 427L 页)
传为成法。 上从之。丙子拜兵曹参判兼都揔府副总管。丁丑移拜司宪府大司宪。初奸党尹元衡,郑顺朋,李芑, 林百龄
搆杀柳灌, …… (第 210L 页)
有如 慈候因此益笃。将如之何。臣不肖固知其不可。况我 圣孝乎。由是复灌,仁淑,任,琉职。夺芑,顺朋, 百龄 等官。罢功臣号。未几 大妃薨。大臣定 上服齐衰杖期。公与其僚争。以为 上承 明庙之统。 明庙承 仁庙 (第 211H 页)
有如 慈候因此益笃。将如之何。臣不肖固知其不可。况我 圣孝乎。由是复灌,仁淑,任,琉职。夺芑,顺朋, 百龄 等官。罢功臣号。未几 大妃薨。大臣定 上服齐衰杖期。公与其僚争。以为 上承 明庙之统。 明庙承 仁庙 (第 211H 页)
庄陵事实一段(丁未)
骆村朴公忠元。嘉靖辛丑。以舍人忤 林百龄。 黜补为宁越郡守。时邑有灾。之任者相继㬥死。人皆以越为死地。 (第 155H 页)
百龄 之黜补公者。亦置公死地计。闻者莫不危之。公至官。官吏亦惧公必死。公谓死命也。恬然不少意也。宿于郡之客 (第 155H 页)
月。 仁庙升遐。 明庙幼冲。 文定垂帘。尹元衡以肺腑用事。素与尹任有隙。欲乘时逞憾。与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等搆任罪。以及柳灌,柳仁淑。八月。元衡称有密旨。诱䝱两司。令劾任等。先是许磁招白仁杰。 (第 476H 页)
林百龄 招柳希春。闵齐仁招先生。皆绝不往。至是闵齐仁为大司宪。与大司谏金光准会合司于中学。将论三臣以大逆。先 …… (第 476H 页)
仁恳乞终日。卒不得已而诸公皆坐罢。丁未九月。郑彦悫告良才驿壁书。芑,元衡, 百龄 等请加罪乙巳人。而先生安置南海岛。戊申。黄宪等谋追录功券。造为丁,卢,柳,金之目。欲甘心焉而不得。先 (第 476L 页)
林百龄 招柳希春。闵齐仁招先生。皆绝不往。至是闵齐仁为大司宪。与大司谏金光准会合司于中学。将论三臣以大逆。先 …… (第 476H 页)
仁恳乞终日。卒不得已而诸公皆坐罢。丁未九月。郑彦悫告良才驿壁书。芑,元衡, 百龄 等请加罪乙巳人。而先生安置南海岛。戊申。黄宪等谋追录功券。造为丁,卢,柳,金之目。欲甘心焉而不得。先 (第 476L 页)
虑。不顾一身祸福。及中仁二圣相继礼陟。 明宗入承大统。元衡谓此时可以售吾计。遂与李芑,许镃,郑顺朋, 林百龄
等。鼓煽凶言于外。入送妖妾于内。惊惑两宫。使两司长官闵齐仁,金光准等。先论灌,仁淑及 恭懿王后兄尹任 (第 578L 页)
下二十六人祸。凶有南衮。奸有洪景舟。 明宗乙巳诸贤。柳灌等七十四人祸。凶有尹元衡,李芑。奸有郑顺朋, 林百龄,
郑彦悫。邪有金明胤,安世遇。丁未。宋麟寿等二十四人祸。己酉诸贤。柳贞等十人祸。凶有李洪男。噫。千里而 (第 62H 页)
为衮,贞所为乎。执义宋希奎曰。吾骨可碎。不可从也。诸公声色俱厉。其议不成而罢。元衡之党郑顺朋,李芑, 林百龄,
许磁。以卿宰。夜会光化门。上变请对。 两殿同御忠顺堂。召入诸人。芑,顺朋等请尹任罪。谓公稍存形迹。请 (第 558L 页)
艰大之业。仰体皇考之志。亲承慈后之教。当丁卯之权同。收用旧人。逮庚午之庭诤。略采公论。李芑,郑顺明, 林百龄,
郑彦悫等。夺其官爵。柳灌,柳仁淑等涤其逆名。丁未己酉两年被罪之人。复其职牒。还其藉没。一国之心。虽欲 (第 77H 页)
日。 仁庙发引时。先生自以得罪不得立班。独于郊外哭送。○十八日李芑待罪 启请复叙。芑侄元禄力陈不可。 林百龄
亦言于芑曰李滉谨慎自守。人皆知之。今若被罪则人必以为前日被罪者皆诬枉。芑有是请。 (第 203H 页)
百龄 乃芑党也。○拜司仆寺正兼承文院参校。○十一月。通训大夫迎接都监郎厅。
四十六岁丙午。葬权外舅。受由下 (第 203H 页)
百龄 乃芑党也。○拜司仆寺正兼承文院参校。○十一月。通训大夫迎接都监郎厅。
四十六岁丙午。葬权外舅。受由下 (第 203H 页)
小人。在汉则为弘恭,石显。在唐则为李林甫,裴玄龄,卢杞。在宋则为韩侂胄,史弥远。近日之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郑彦悫之辈。未必如此其甚。则其流放窜殛。实为末减而轻典矣。 殿下每以休戚重臣为教。呜呼。擅伐陵寝之材 (第 246H 页)
时良才驿壁上。有匿名书。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弄权于下。国之危亡。可立而待。副提学郑彦悫送其女于湖南。因经宿是驿。与宣传官李橹取其糊纸同 启。 文定招尹元衡,尹仁镜,李芑,许磁,郑顺朋, 林百龄,
闵齐仁,金光准等示之。回 启曰近来 (第 88L 页)
颇正。吏曹判书柳仁淑为人刚直。援引名流。而群小之素为清流所摈者。靡然争附元衡。初李芑拟兵判。灌沮之。 林百龄
与任争妓而怨之。郑顺朋素愤疾士林。思一逞快。于是元衡与芑 (第 132L 页)
百龄, …… (第 132L 页)
齐仁诱胁终日。竟皆不从而散。齐仁诣 阙启。同僚立异。邪党大骇。忧事不济。于是知中枢顺朋,兵判芑,户判 百龄, 工判磁夜会光化门外。壬子诘朝。诣政院 启。国有大事。请面对。 上及 慈殿出御忠顺堂。同召领府事洪彦弼 …… (第 133H 页)
。其书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弄权于下。国之将亡。可立而待。 命召仁镜,芑,顺朋,磁,齐仁,元衡,光准, 百龄 等示之。回 启曰。近来邪论未息。此书亦非迷劣者所为。盖缘当初从轻定罪。故敢为妖言如此。仍列书应罪人。 …… (第 135H 页)
仰天太息。齐仁等恳乞终日。竟不从而散。邪党尽骇。惧事不济。嗾知中枢府事郑顺朋,兵曹判书李芑,户曹判书 林百龄, 工曹判书许磁。夜会于光化门外。诘朝诣承政院上变告。 两殿御忠顺堂。引宰相议任及柳灌,柳仁淑三人罪。 …… (第 137H 页)
与尹任有隙。欲乘时逞憾。与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等搆任罪。以及柳灌,柳仁淑。八月元衡称有 密旨。诱胁两司。令劾任等。闵齐仁为大司宪。与大司谏金光准会 …… (第 138H 页)
公,闵公惟仰天长太息。齐仁恳乞终日。卒不得已。而诸公皆坐罢。丁未九月。郑彦悫告良才驿壁书。芑,元衡, 百龄 等请加罪乙巳人。而先生安置南海岛。(金瓶山行状。)
乙巳之秋。元凶当国。士林之祸。朝夕可忧。李芑, (第 138H 页)
百龄, 顺朋之徒。为元衡腹心。至 垂帘之政。谋欲倾覆士林。以济其奸计。顾一时贤人端士无可使从己者。广引贪功乐 …… (第 138H 页)
。我则虽寸剉吾骨而飘之。有不从也。朴司谏光佑,郑掌令希登,白献纳仁杰厉气作色。奸党大惧。嗾芑,顺朋, 百龄。 诘朝诣 阙上变告。 命窜任罢仁淑递灌。公与执义以下 启曰。臣等以为三人虽有可论之事。当此主少国疑之时 …… (第 138L 页)
发论。柳希春,白仁杰,宋希奎,金鸾祥愤然曰。奸人构祸之事。不可因此而劾大臣。翌日李芑,郑顺朋,许磁, 林百龄 等夜上变。 两殿御忠顺堂。召六卿议正尹柳三人之罪。又以䌷囊谚书之拾遗于阙庭者。欲诬灌,任等。鞠问任之 …… (第 139L 页)
论颇正。尽心国事。吏判柳仁淑为人刚直。援引名流。群小为清议摈弃者。靡然趍附元衡。元衡与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许磁等合谋。使妖妾兰贞惊惑 两宫。又声言任不欲戴 介弟。欲援立桂林君。灌及仁淑助之。 …… (第 140L 页)
大妃尤疑惑。下 密旨于元衡。元衡遂嗾台宪发 启。时经己卯。诸台无一人应者。 大王大妃与 王御忠顺堂。召大臣问之。权橃,李彦迪,白仁杰,金䃴,宋希奎,金鸾祥等涕泣力争。请假缓贷。 大妃曰。治小人如断蛇。卿等退去。予宜决之。遂 命窜尹任等。寻赐死。其馀或窜或锢。京畿监司金明胤诬告桂林君琉,凤城君岏杀之。于是权橃,宋麟寿等。并论罪有差。削李天启,李滉等职。今举其士祸。尹任,柳灌,柳仁淑,权橃,李彦迪,白仁杰,金䃴,宋希奎,金鸾祥,李彦忱,闵起文,郭珣,李霖,李煇,郑郁,李中悦,罗湜,罗淑,郑惟沈,郑滋等凡四十七人。
酷冤录
八月二十二日。知中枢府事郑顺朋,户判 林百龄, 兵判李芑,工判许磁诸政院 启曰。朝廷有大事。请召领相及两司长官。领相尹仁镜,大宪闵齐仁,大谏金光准承 …… (第 141H 页)
官李橹同 启曰。良才驿壁上。朱书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李芑弄权于下。国之危亡。可立而待。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等。抵掌欲以此为网打之计。 启曰。乙巳馀党。未尽锄除。故敢为奸言至此。更为捃摭。照以前律。或加罪或追 …… (第 142L 页)
未之祸。惨于乙巳。自是士林萧然。元气沮丧。奄奄若垂死之命。国之不亡幸矣。元衡,芑世称乙巳二凶。顺朋, 百龄, 彦悫为三奸。
朝野佥载
乙巳至丁未。被祸诸臣。左赞成尹任,左议政柳灌,吏曹判书柳仁淑赐死。死后又行斩 …… (第 142L 页)
。故俱得大罪。当初构祸之时。尹元衡簧鼓邪说。欺罔 文定。下 密旨。而亦不显言叛逆之状。郑顺朋,李芑, 林百龄 等。阴嘱两司。欲罪尹任,柳灌,柳仁淑。而两司长官闵齐仁,金光准。欲随其指嗾。其他台谏。持正议不挠。于 (第 146L 页)
是凶党相顾。罔知所措。 林百龄 乃倡告变之谋。夫叛逆。天下之大变也。当声罪致讨。使人心晓然知其极恶罔赦可也。安有潜谋秘嘱两司之理。而 …… (第 146L 页)
忠贤之丧。而邦国几乎杌陧。有臣如是。君父何赖。是以其时徐上舍师雍以圆点居泮。与乡友书曰。芑,衡当国。 百龄 要功。橃独抗章。草野危言。其亦刚哉。然权奸得志未数十年。罪著恶极。无所容于天地之间。宋李俱有后嗣。而 (第 147L 页)
百龄, …… (第 132L 页)
齐仁诱胁终日。竟皆不从而散。齐仁诣 阙启。同僚立异。邪党大骇。忧事不济。于是知中枢顺朋,兵判芑,户判 百龄, 工判磁夜会光化门外。壬子诘朝。诣政院 启。国有大事。请面对。 上及 慈殿出御忠顺堂。同召领府事洪彦弼 …… (第 133H 页)
。其书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弄权于下。国之将亡。可立而待。 命召仁镜,芑,顺朋,磁,齐仁,元衡,光准, 百龄 等示之。回 启曰。近来邪论未息。此书亦非迷劣者所为。盖缘当初从轻定罪。故敢为妖言如此。仍列书应罪人。 …… (第 135H 页)
仰天太息。齐仁等恳乞终日。竟不从而散。邪党尽骇。惧事不济。嗾知中枢府事郑顺朋,兵曹判书李芑,户曹判书 林百龄, 工曹判书许磁。夜会于光化门外。诘朝诣承政院上变告。 两殿御忠顺堂。引宰相议任及柳灌,柳仁淑三人罪。 …… (第 137H 页)
与尹任有隙。欲乘时逞憾。与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等搆任罪。以及柳灌,柳仁淑。八月元衡称有 密旨。诱胁两司。令劾任等。闵齐仁为大司宪。与大司谏金光准会 …… (第 138H 页)
公,闵公惟仰天长太息。齐仁恳乞终日。卒不得已。而诸公皆坐罢。丁未九月。郑彦悫告良才驿壁书。芑,元衡, 百龄 等请加罪乙巳人。而先生安置南海岛。(金瓶山行状。)
乙巳之秋。元凶当国。士林之祸。朝夕可忧。李芑, (第 138H 页)
百龄, 顺朋之徒。为元衡腹心。至 垂帘之政。谋欲倾覆士林。以济其奸计。顾一时贤人端士无可使从己者。广引贪功乐 …… (第 138H 页)
。我则虽寸剉吾骨而飘之。有不从也。朴司谏光佑,郑掌令希登,白献纳仁杰厉气作色。奸党大惧。嗾芑,顺朋, 百龄。 诘朝诣 阙上变告。 命窜任罢仁淑递灌。公与执义以下 启曰。臣等以为三人虽有可论之事。当此主少国疑之时 …… (第 138L 页)
发论。柳希春,白仁杰,宋希奎,金鸾祥愤然曰。奸人构祸之事。不可因此而劾大臣。翌日李芑,郑顺朋,许磁, 林百龄 等夜上变。 两殿御忠顺堂。召六卿议正尹柳三人之罪。又以䌷囊谚书之拾遗于阙庭者。欲诬灌,任等。鞠问任之 …… (第 139L 页)
论颇正。尽心国事。吏判柳仁淑为人刚直。援引名流。群小为清议摈弃者。靡然趍附元衡。元衡与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许磁等合谋。使妖妾兰贞惊惑 两宫。又声言任不欲戴 介弟。欲援立桂林君。灌及仁淑助之。 …… (第 140L 页)
大妃尤疑惑。下 密旨于元衡。元衡遂嗾台宪发 启。时经己卯。诸台无一人应者。 大王大妃与 王御忠顺堂。召大臣问之。权橃,李彦迪,白仁杰,金䃴,宋希奎,金鸾祥等涕泣力争。请假缓贷。 大妃曰。治小人如断蛇。卿等退去。予宜决之。遂 命窜尹任等。寻赐死。其馀或窜或锢。京畿监司金明胤诬告桂林君琉,凤城君岏杀之。于是权橃,宋麟寿等。并论罪有差。削李天启,李滉等职。今举其士祸。尹任,柳灌,柳仁淑,权橃,李彦迪,白仁杰,金䃴,宋希奎,金鸾祥,李彦忱,闵起文,郭珣,李霖,李煇,郑郁,李中悦,罗湜,罗淑,郑惟沈,郑滋等凡四十七人。
酷冤录
八月二十二日。知中枢府事郑顺朋,户判 林百龄, 兵判李芑,工判许磁诸政院 启曰。朝廷有大事。请召领相及两司长官。领相尹仁镜,大宪闵齐仁,大谏金光准承 …… (第 141H 页)
官李橹同 启曰。良才驿壁上。朱书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李芑弄权于下。国之危亡。可立而待。李芑,郑顺朋, 林百龄 等。抵掌欲以此为网打之计。 启曰。乙巳馀党。未尽锄除。故敢为奸言至此。更为捃摭。照以前律。或加罪或追 …… (第 142L 页)
未之祸。惨于乙巳。自是士林萧然。元气沮丧。奄奄若垂死之命。国之不亡幸矣。元衡,芑世称乙巳二凶。顺朋, 百龄, 彦悫为三奸。
朝野佥载
乙巳至丁未。被祸诸臣。左赞成尹任,左议政柳灌,吏曹判书柳仁淑赐死。死后又行斩 …… (第 142L 页)
。故俱得大罪。当初构祸之时。尹元衡簧鼓邪说。欺罔 文定。下 密旨。而亦不显言叛逆之状。郑顺朋,李芑, 林百龄 等。阴嘱两司。欲罪尹任,柳灌,柳仁淑。而两司长官闵齐仁,金光准。欲随其指嗾。其他台谏。持正议不挠。于 (第 146L 页)
是凶党相顾。罔知所措。 林百龄 乃倡告变之谋。夫叛逆。天下之大变也。当声罪致讨。使人心晓然知其极恶罔赦可也。安有潜谋秘嘱两司之理。而 …… (第 146L 页)
忠贤之丧。而邦国几乎杌陧。有臣如是。君父何赖。是以其时徐上舍师雍以圆点居泮。与乡友书曰。芑,衡当国。 百龄 要功。橃独抗章。草野危言。其亦刚哉。然权奸得志未数十年。罪著恶极。无所容于天地之间。宋李俱有后嗣。而 (第 147L 页)
。请上。 上问于诸大臣。大臣依违不尽言。公责卢公守慎以不能尽忠正事。仍上疏请削李芑,尹元衡,郑顺朋, 林百龄
等乙巳伪勋。秋以修撰。复除铨郎。己卯。为弘文馆校理。疏陈保合朝廷之道。庚辰。拜司宪府持平。 仁圣王后 (第 26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