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類書類
譜錄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現代詩類
禪宗部類
般若部類
布政林仲清先生澄源
林澄源字仲清嘉靖己未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中出为贵州参议属水西安酋乱当事者方议用兵而澄
源以蛮夷叛服靡常剿孰与抚便已而出兵杀伤过当
卒用其言抚之事遂定逾年晋按察副使备兵威清即
用前所抚酋授以方略寇发辄诱禽之滇黔宴然晋参
政镇威清如故邹进士元标以论劾江陵戍罗施道由
境上澄源与盘桓弥日人或危之澄源曰昔徐晦越乡
而别临贺后山出境而见子瞻彼何人哉吾分已定即
缘此得罪吾固安之因名其庵曰定庵后以广西按察
使觐毕转四川右布政乞终养归归后言者复摘其驰
传事中之则犹江陵之为也居家孝友恬静部使者交
章论荐竟不起著有悟往吟及经传讲义(莆田志/)
林懋勋先生兆恩
(第 7b 页)
林兆恩 字 (第 7b 页)
懋勋 富孙生有异质年十三好袖金散给贫
人母诘之曰损有馀补不足天道也既补弟子员试皆
高等已遂弃去锐心学道尝忧 (第 7b 页)
林澄源字仲清嘉靖己未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中出为贵州参议属水西安酋乱当事者方议用兵而澄
源以蛮夷叛服靡常剿孰与抚便已而出兵杀伤过当
卒用其言抚之事遂定逾年晋按察副使备兵威清即
用前所抚酋授以方略寇发辄诱禽之滇黔宴然晋参
政镇威清如故邹进士元标以论劾江陵戍罗施道由
境上澄源与盘桓弥日人或危之澄源曰昔徐晦越乡
而别临贺后山出境而见子瞻彼何人哉吾分已定即
缘此得罪吾固安之因名其庵曰定庵后以广西按察
使觐毕转四川右布政乞终养归归后言者复摘其驰
传事中之则犹江陵之为也居家孝友恬静部使者交
章论荐竟不起著有悟往吟及经传讲义(莆田志/)
林懋勋先生兆恩
(第 7b 页)
林兆恩 字 (第 7b 页)
懋勋 富孙生有异质年十三好袖金散给贫
人母诘之曰损有馀补不足天道也既补弟子员试皆
高等已遂弃去锐心学道尝忧 (第 7b 页)
李贽心经提纲一卷 林兆恩
心经释略一卷
又金刚经统论四卷
释洪恩金刚解义一卷
又心经说一卷
曾凤仪金刚般若宗通二卷(字舜徵禾阳 …… (第 2b 页)
汪昌朝无如子赘言一卷
李贽古德机缘三卷 林兆恩 性宝宗旨二卷
又教外别传一卷
张蔚然蓬居问疑二卷
池显方禅髓二卷
张二杲白业卮言
杨惟休佛宗一卷 …… (第 12b 页)
(如掌/其事)
释景隆大藏要略五卷
杨慎禅林钩玄九卷
刘凤释教编六卷
陈士元象教皮编六卷
释(缺/) 释氏源流二卷
龚洪方外别志(字元之嘉定人成化/戊戌进士工部尚书)
明护法录(缺/)卷
管志道宪章馀集
又续宪章馀集 林兆恩 三教会编九卷
丘东昌法喜随笔五卷
曾大奇通翼四卷
夏树芳法喜志四卷
又续法喜志四卷
又冰莲集四卷
方 …… (第 15b 页)
林兆恩 道德经释略六卷
陶望龄陶周望老子解二卷
沈一贯道德经解二卷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陆长庚老子道德经玄览 …… (第 22b 页)
教授/因当时方士谬妄著是书辟之)
陆长庚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
又参同契口义一卷
马应龙古今参同契二卷 林兆恩 常清净经注释略一卷
刘长春增注感应篇一卷(字渊/然)
顾亮注太上感应篇二十卷(字寅仲吴县人正德间况 …… (第 27a 页)
天易赞
卓上阳寤言录(号晚春/莆田人)
靳昂龙砂一脉一卷
王世懋望涯录内外篇二卷
刘黄裳元图符一卷 林兆恩 玄宗大道二卷
赵台鼎脉望六卷 (第 29b 页)
又金刚经统论四卷
释洪恩金刚解义一卷
又心经说一卷
曾凤仪金刚般若宗通二卷(字舜徵禾阳 …… (第 2b 页)
汪昌朝无如子赘言一卷
李贽古德机缘三卷 林兆恩 性宝宗旨二卷
又教外别传一卷
张蔚然蓬居问疑二卷
池显方禅髓二卷
张二杲白业卮言
杨惟休佛宗一卷 …… (第 12b 页)
(如掌/其事)
释景隆大藏要略五卷
杨慎禅林钩玄九卷
刘凤释教编六卷
陈士元象教皮编六卷
释(缺/) 释氏源流二卷
龚洪方外别志(字元之嘉定人成化/戊戌进士工部尚书)
明护法录(缺/)卷
管志道宪章馀集
又续宪章馀集 林兆恩 三教会编九卷
丘东昌法喜随笔五卷
曾大奇通翼四卷
夏树芳法喜志四卷
又续法喜志四卷
又冰莲集四卷
方 …… (第 15b 页)
林兆恩 道德经释略六卷
陶望龄陶周望老子解二卷
沈一贯道德经解二卷
龚锡爵老子疏略一卷
陆长庚老子道德经玄览 …… (第 22b 页)
教授/因当时方士谬妄著是书辟之)
陆长庚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
又参同契口义一卷
马应龙古今参同契二卷 林兆恩 常清净经注释略一卷
刘长春增注感应篇一卷(字渊/然)
顾亮注太上感应篇二十卷(字寅仲吴县人正德间况 …… (第 27a 页)
天易赞
卓上阳寤言录(号晚春/莆田人)
靳昂龙砂一脉一卷
王世懋望涯录内外篇二卷
刘黄裳元图符一卷 林兆恩 玄宗大道二卷
赵台鼎脉望六卷 (第 29b 页)
坎离交济此固然之符也(暄曰五禽之戏形治也竹弓/放沙小儿推拿俗有通者吐)
(纳抽添气治也熏蒸亦其遗意 林龙江 以嘘呵呬吹呼/顺时却疾然散气服气数调当知胎踵闭气伏气以和)
(定者生生之门也神治则静坐凝神视病何起属 (第 20a 页)
(纳抽添气治也熏蒸亦其遗意 林龙江 以嘘呵呬吹呼/顺时却疾然散气服气数调当知胎踵闭气伏气以和)
(定者生生之门也神治则静坐凝神视病何起属 (第 20a 页)
俞行之文辅 永 江
晴 喻智子真 (阙/)侍 靖 河
沧 解纶大经 御史 缙兄
澄 尹直正言 阁臣 弘 江
瓯 张逊业有功 囧丞 孚敬子
龙 唐锦士絅 提学 靖 松
胡膏 寺丞 庆 越
沈鲤仲化 阁老 历 河
林兆恩懋勋 谷子 三教 富孙
双 聂豹文蔚 兵书 靖 江
戴德孺子良 布政 靖 台
(第 10a 页)
晴 喻智子真 (阙/)侍 靖 河
沧 解纶大经 御史 缙兄
澄 尹直正言 阁臣 弘 江
瓯 张逊业有功 囧丞 孚敬子
龙 唐锦士絅 提学 靖 松
胡膏 寺丞 庆 越
沈鲤仲化 阁老 历 河
林兆恩懋勋 谷子 三教 富孙
双 聂豹文蔚 兵书 靖 江
戴德孺子良 布政 靖 台
(第 10a 页)
书程云庄语录后
初南雷黄先生尝言同时有程云庄者倡教吴鄣之门
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三两篇言儒乃修饰 林三
教 之馀术而别自出头地者予思见其书未得雍正甲
寅长洲徐编修丈澄斋出其遗书示予三篇之外尚有
守白论其言以公 (第 21a 页)
初南雷黄先生尝言同时有程云庄者倡教吴鄣之门
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三两篇言儒乃修饰 林三
教 之馀术而别自出头地者予思见其书未得雍正甲
寅长洲徐编修丈澄斋出其遗书示予三篇之外尚有
守白论其言以公 (第 21a 页)
行里中狼籍少年皆
走匿疾为老氏释氏之言者曰二氏与孔氏抗而为三
必人杰也固令其徒倚为糊口计哉晚年读闽人 龙江
林氏 三教会编大悦自是排摈二氏必援以为证尤疾
巫祝人有疠人为淫鬼所凭能言人灾祥趋而叩者趾
交错于道家大人曰 (第 7a 页)
走匿疾为老氏释氏之言者曰二氏与孔氏抗而为三
必人杰也固令其徒倚为糊口计哉晚年读闽人 龙江
林氏 三教会编大悦自是排摈二氏必援以为证尤疾
巫祝人有疠人为淫鬼所凭能言人灾祥趋而叩者趾
交错于道家大人曰 (第 7a 页)
陈潮生节母墓志铭 查逸远墓志铭
张旦复节母墓志铭 徵君沈眉生先生墓志铭
李叔范墓志铭
卷九
林三教 传 周云渊传
张景岳传
郭黎眉传 钱忠介传
卷十
西台恸哭记注 冬青引注
四明山九 (第 8a 页)
张旦复节母墓志铭 徵君沈眉生先生墓志铭
李叔范墓志铭
卷九
林三教 传 周云渊传
张景岳传
郭黎眉传 钱忠介传
卷十
西台恸哭记注 冬青引注
四明山九 (第 8a 页)
南雷文案卷九
姚江黄宗羲著
林三教 传(已酉) (第 1a 页)
林兆恩 字𢡟勋别号 (第 1a 页)
龙江 福之莆田人也祖兵部侍郎富
父万仞年十八为诸生从二氏游得其大旨遂倡为合一
之说挽二氏以归儒而婚娶之率吾 (第 1a 页)
儒以宗孔而性命之
以坐禅之病释也运气之病道也支离之病儒也为说非
之弃诸生不就督学朱衡召而诘焉对曰尧舜在上下有
巢由衡曰汝做不得巢由 兆恩 曰周召听命于天不可必
得巢由之做不做在已何不得之有衡终不许命之就学
为诸生都讲 (第 1a 页)
兆恩 (第 1a 页)
兆恩 隐处六年学宫不削其籍是以
诸生之隐隐于山林也今使列于诸生而不责以科举是 (第 1a 页)
以山人之隐隐于学校也当道请见者抗礼不屈自任为
孔孟家风嘉靖末流倭入闽 兆恩 著防倭管见谓不宜清
野不宜闭城不宜遏籴不宜惜费滨海以至城邑乡人各
自团练首尾救应则无地非城池无人非官 (第 1b 页)
矣不然聚
处孤城适以自困耳当时不能用其言以至于败兵后积
尸盈野 兆恩 出家财收瘗至于数万耿定向督学闽中以
山林隐逸荐于朝不报尝于静坐中闻唱青阳洞口弄烟
霞之句以语门人有言 …… (第 1b 页)
阳洞者买舟遂往至延
平障湖坂雷雨翻空孤舟掀舞盖丹成而出浴也明日登
岸石上有青阳洞三字融然而悟即日回棹 兆恩 以艮背
法为人却病行之多验又别有奇术能济人于危急之时
故从之者愈众自士人及于僧道著籍为弟子者不下数 …… (第 1b 页)
束
之亦不能止也远近传疑巡按杨四知将劾治之朝官多
为之解者焚其书板而止巳又为林蕃所告知县孙继有
名捕 兆恩 以囚服往弟子不欲 (第 2a 页)
兆恩 曰今之不以囚服为
辱者即昔之不以分庭为抗也二三子从吾久尚不识礼
分二字乎继有卒白其事而谢之万历二十六 (第 2a 页)
年卒年八
十二所著书数十万言 兆恩 之教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
为极则然观其所得结丹出神则于道家之旁门为庶几
焉闽人谢肇浙谓其发狂而死其弟子 …… (第 2a 页)
豁然甚矣诸公之好奇也近曰程云
章倡教吴鄣之间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参两篇言
儒朱方旦则好言祸福皆修饰 兆恩 之馀术而抺摋 (第 2b 页)
兆恩
自出头地余患惑于其说者不知所由起为作 (第 2b 页)
林三教 传
论曰观 (第 2b 页)
兆恩 行事亦非苟矣夫周程以后必欲自立一说
未有不为邪者 (第 2b 页)
兆恩 本二氏之学恐人之议其邪也而合
之于儒卒之驴非驴马非马龟玆王所谓骡也哀哉 (第 2b 页)
姚江黄宗羲著
林三教 传(已酉) (第 1a 页)
林兆恩 字𢡟勋别号 (第 1a 页)
龙江 福之莆田人也祖兵部侍郎富
父万仞年十八为诸生从二氏游得其大旨遂倡为合一
之说挽二氏以归儒而婚娶之率吾 (第 1a 页)
儒以宗孔而性命之
以坐禅之病释也运气之病道也支离之病儒也为说非
之弃诸生不就督学朱衡召而诘焉对曰尧舜在上下有
巢由衡曰汝做不得巢由 兆恩 曰周召听命于天不可必
得巢由之做不做在已何不得之有衡终不许命之就学
为诸生都讲 (第 1a 页)
兆恩 (第 1a 页)
兆恩 隐处六年学宫不削其籍是以
诸生之隐隐于山林也今使列于诸生而不责以科举是 (第 1a 页)
以山人之隐隐于学校也当道请见者抗礼不屈自任为
孔孟家风嘉靖末流倭入闽 兆恩 著防倭管见谓不宜清
野不宜闭城不宜遏籴不宜惜费滨海以至城邑乡人各
自团练首尾救应则无地非城池无人非官 (第 1b 页)
矣不然聚
处孤城适以自困耳当时不能用其言以至于败兵后积
尸盈野 兆恩 出家财收瘗至于数万耿定向督学闽中以
山林隐逸荐于朝不报尝于静坐中闻唱青阳洞口弄烟
霞之句以语门人有言 …… (第 1b 页)
阳洞者买舟遂往至延
平障湖坂雷雨翻空孤舟掀舞盖丹成而出浴也明日登
岸石上有青阳洞三字融然而悟即日回棹 兆恩 以艮背
法为人却病行之多验又别有奇术能济人于危急之时
故从之者愈众自士人及于僧道著籍为弟子者不下数 …… (第 1b 页)
束
之亦不能止也远近传疑巡按杨四知将劾治之朝官多
为之解者焚其书板而止巳又为林蕃所告知县孙继有
名捕 兆恩 以囚服往弟子不欲 (第 2a 页)
兆恩 曰今之不以囚服为
辱者即昔之不以分庭为抗也二三子从吾久尚不识礼
分二字乎继有卒白其事而谢之万历二十六 (第 2a 页)
年卒年八
十二所著书数十万言 兆恩 之教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
为极则然观其所得结丹出神则于道家之旁门为庶几
焉闽人谢肇浙谓其发狂而死其弟子 …… (第 2a 页)
豁然甚矣诸公之好奇也近曰程云
章倡教吴鄣之间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参两篇言
儒朱方旦则好言祸福皆修饰 兆恩 之馀术而抺摋 (第 2b 页)
兆恩
自出头地余患惑于其说者不知所由起为作 (第 2b 页)
林三教 传
论曰观 (第 2b 页)
兆恩 行事亦非苟矣夫周程以后必欲自立一说
未有不为邪者 (第 2b 页)
兆恩 本二氏之学恐人之议其邪也而合
之于儒卒之驴非驴马非马龟玆王所谓骡也哀哉 (第 2b 页)
如丧考妣时将坐化朗诵弥陀寿登天命塔同东
林翁建于本山之东麓东林禅师有口吞湖海目视
云霄之概破网焚舟从 林三教 游亦有年矣后因母
兄同时割俗亦延父登福城同脱白于大中时亲戚
男女二十馀人三年之间皆受化离尘矣翁为巳事 (第 0362b 页)
林翁建于本山之东麓东林禅师有口吞湖海目视
云霄之概破网焚舟从 林三教 游亦有年矣后因母
兄同时割俗亦延父登福城同脱白于大中时亲戚
男女二十馀人三年之间皆受化离尘矣翁为巳事 (第 036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