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正史類
政書類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儒家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洞玄部
太清部
 (是齐桓晋文能赏善罚恶也其后无复霸君不能赏/罚是天下之纪纲绝矣纵使作诗终是无益故贤者)
 (不复作诗由其 王泽
竭故也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是方伯谓州牧也周)
 (之州长自名为牧以其长于一方 …… (第 16a 页)
 (绵在大雅明不以作之先后分属二雅可知也但作/者各有所拟述大政为大雅之体述小政为小雅之)
 (体体以政兴名以体定体既不同雅有大小大师审/其所述察其异体然后分而别之自 王泽
竭而诗息)
 (暴秦起而乐亡去圣久远无所传授虽髣髴其大校/不可以言宣也诗次先小雅此郑先论大雅者书见) (第 79a 页)
 (虽有智者无复讥刺成王太平之后其美不异于前/故颂声止也陈灵公淫乱之后其恶不复可言故变)

 (风息也班固云成康没而颂声寝 王泽
竭而诗不作/此之谓也然则变风变雅之作皆王道始衰政教初)
 (失尚可匡而革之追而复之故执彼旧章绳此新失 (第 14b 页)
觊望自悔其心更遵正道所以变诗作也以其变改)
 (正法故谓之变焉季札见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是由 王)
 (泽
未竭民尚知礼以礼救世作此变诗故变诗王道/衰乃作也谱云夷身失礼懿始受谮则周道之衰自)
 (夷懿始矣变雅 (第 14b 页)
(得所耳然此萧是香物之微者天不以其微而不润也/喻四海诸侯乃国君之贱者王不以其贱而不及也远)
(国既蒙 王泽
乃来朝见自言已既得朝见君子之王者/我心则输写尽兮无复留恨在国恐不得见今来得见)
(则意尽也朝之后王又 (第 11a 页)
 (后稷之业又是先公之中贤俊者故特显其名公刘/之前先公脩后稷之业公刘以后之君并脩公刘之)
 (业故连言之言周之先祖则大王王季在其中矣而/别言大王王季以大王 王季道
德高于先君获福多)
 (于前世故别起其文见其盛于往前且以结受祖之/文明受祖者受大王王季也申者重也今大 (第 64b 页)
(侯入为周之桢干之臣谓为卿士也蕃者障蔽寇难故/云有难则往捍御之宣者播扬 王泽
故知恩泽不至则)
(往宣畅之难则自彼所有从我往屏之恩由王而出就/彼宣布之有彼此之异也又解此诗主美褒赏 (第 67a 页)
来远因(原/注)
(一作/自)其国而容天下名伦(案伦他本/误作何)等物不失其理公
心以是非赏善诛恶而 王泽
洽始于除患正一而万物 (第 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毛诗指说
            唐 成伯玙 撰
  兴述第一 王泽
竭而诗不作者谓幽厉之后周室大坏不能赏善
罚恶讽刺无益故也诗乐相通可以观政矣古之王者
𤼵言举事左右书 (第 1a 页)
不连日达夜林宗谓门人曰二子英才有馀而并
不入道惜乎甄后不拘细行为时所毁让以轻侮曹操
操杀之王柔字叔优 弟泽
(第 5b 页)
季道
林宗同郡晋阳县人
也兄弟总角共候林宗以访才行所宜林宗曰叔优当
以仕进显 (第 5b 页)
季道
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
后果如所言柔为护匈奴中郎将泽为代郡太守又识
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 (第 5b 页)
 雠问由是学中以坐下为贵徵辟不起号曰徵君

 晋阳人王柔字叔优 弟泽
(第 48a 页)
季道
兄弟总角共候林
 宗以访才行所宜林宗曰叔优当以仕进显 (第 48a 页)
季道

 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后果如所言柔
 为护匈奴中郎将泽为代郡太守 扶风人宋果字
 仲乙性 …… (第 48a 页)
 器赠以本官印绶送还本郡封其孙黑为安乐亭侯

 食邑三百户
王柔字叔优柔 弟泽
(第 55a 页)
季道
太原晋阳人郭林宗传曰
 叔优季道少时闻林宗有知人之鉴往候之请问才
 行取宜以自处林宗笑曰卿二人皆二千 (第 55a 页)
之惠磁邢坚义之士将死复生梁宋伤夷之人或寒或
馁搜访旌恤中外所急载皆绝之使 王泽
不及于下为
行路所嗟而杨公当圣上惟新之日居天下得贤之望
诚宜不俟终日造次速言乃寂寥启悟噤闭谋猷贪食 (第 19a 页)
遇难奔齐)陈舜之后韶乐在焉故孔子适齐闻韶三
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周道始
衰怨刺之诗起 王泽
竭而不作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
散于诸侯益坏缺矣○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庙乐惟韶 (第 7a 页)
故孔子适齐闻
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师/古)
(曰事见/论语)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王泽
既竭而诗不能作
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师古曰/错杂也)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 13b 页)
(前分以 王泽/
今复与齐也)泽王燕二年薨谥曰敬王子康王嘉嗣九
年薨(○宋祁曰九年当作二十/六年史记年表汉表皆同)子定 …… (第 4b 页)
注言卿者浙本并作释阳夏公谓伟误作危颜)
(遂以重为罪累○刘攽曰谓田生谋欲王刘泽先说张/卿王诸吕而后请 王泽
是发于相重也太史公作伟哉)
(美其有成班固作危哉谓其艰难幸成也然观上/言称孤者三世疑危亦本是伟字后人 (第 19a 页)
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
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
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 王泽(括地/志云)
(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
见三人自𢃄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
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
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 (第 13b 页)
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
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括地/志云) (王泽
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见三人自𢃄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
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 (第 13b 页)
曰我皇帝思侔前
古永傅后裔下无山甫将明之才乃听百药偏昧之说
从群臣之小议挫为国之大经设爵无土署官不职
不布人无承化遂令刑辟未弭国用不殷权柄擅于 (第 2b 页)
度大使营王滉为京北牧陇节
度大使光王涺广州都督五府节度大使仪王潍河南
牧颖王沄安东都护平卢节度大使永 王泽
荆州大都
督寿王法益州都督剑南节度大使延王洄安西大都
护碛西节度大使盛王沐扬州大都督
建中元年八月以 (第 23a 页)
过时之戍西/郊寇入无吊灾之惠怀贞抱义之士将死复生梁宋伤)
(夷之人或寒或暖搜访旌恤中外所急载皆绝之使 王/泽
不及于下为行路所叹而杨公当圣上维新之时居)
(天下得贤之望诚宜不俟终日造膝进言乃寥寂起悟/噤闭谟猷食 (第 19a 页)
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
阳原过从后至于 王泽
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
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
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 (第 13a 页)
代王亦从代至诸将
相与琅邪王共立代王为天子天子乃徙泽为燕王乃
复以琅邪予齐复故地(李奇曰本济地分以 王泽
今复与齐也)泽王燕二
年薨谥为敬王传子嘉为康王至孙定国与父康王姬
奸生子男一人夺弟妻为姬与子女三人奸 (第 4a 页)
 石井深数尺居常无水及临祈祷则甘泉涌出周用 则已亦其比也彘水又西流径观阜北故百邑也原
 过之从襄子也受竹书于 王泽
以告襄子襄子斋三
 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余霍太山山阳侯天使也三
 月丙戌余将使汝反灭智氏汝亦立我于百邑 …… (第 10a 页)
 裁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持久而
 不败也又西径魏正平郡南故东雍州治(案近刻/脱雍字)
 和中皇都徙洛罢州立郡矣又西径 王泽(案原本讹/作王桥近)
 (刻讹作正桥考原过受竹/书于王泽即此地今改正)
浍水入焉
又西过长脩县南
 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
 大若轮西南流故沟横出焉(案沟 (第 13b 页)
 不败也又西径魏正平郡南故东雍州治(案近刻/脱雍字)
 和中皇都徙洛罢州立郡矣又西径王泽(案原本讹/作王桥近)
 (刻讹作正桥考原过受竹/书于 王泽
即此地今改正)浍水入焉
又西过长脩县南
 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
 大若轮西南流故 …… (第 13b 页)
 也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石言不亦宜乎叔向以为 子野之言君子矣其宫也背汾面浍(案也近刻/讹作地)西则
 两川之交会也竹书纪年曰晋出公五年浍绝于梁
 即是水也
又西至 王泽
注于汾水(案泽原本及近刻并/讹作桥下注内不误)
 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 (第 20a 页)
 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
 遗无恤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 王泽

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
 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