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時令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雜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拜皇帝再拜讫乐止礼仪使前导皇帝诣皇地祇太祖
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皇地示/位作嘉)
(安之乐太祖皇帝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 …… (第 24b 页)
于稻前簋于黍前次引户部尚书奉俎诣昊天
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讫执笏俛伏兴有司设于豆前
次诣皇地只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配位并/东向)跪奠
并如上仪乐止俱降复位太祝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间 …… (第 26a 页)
读册文讫奠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祇神
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
导皇帝诣皇地祇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酌献并
如上仪(皇地祇位作光安之乐太祖皇帝位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配位酌献前导皇) …… (第 27b 页)
亚终献
礼直官太常博士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
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
者执笏升诣昊天上帝酌樽所西向立宫架作正安之
乐武功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跪执爵执
樽者举幂太官令酌壶樽之盎齐讫先诣皇地示酌樽
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昊天上帝神
位前北向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祭酒
三祭于茅苴奠爵执笏俛伏兴少退北向再拜次诣皇
地祇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乐止
降复位初亚献行礼将毕次礼直官太常博士引终献
官诣洗及升坛酌献并如亚献之仪降复 (第 28b 页)
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奠镇圭玉币并如上仪(皇地示/位作嘉)
(安之乐太祖皇帝位作广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化安/之乐配位唯 …… (第 24b 页)
于稻前簋于黍前次引户部尚书奉俎诣昊天
上帝神位前北向跪奠讫执笏俛伏兴有司设于豆前
次诣皇地只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配位并/东向)跪奠
并如上仪乐止俱降复位太祝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间 …… (第 26a 页)
读册文讫奠册各执笏兴先诣皇地祇神
位前东向立礼仪使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讫礼仪使前
导皇帝诣皇地祇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酌献并
如上仪(皇地祇位作光安之乐太祖皇帝位作彰安之/乐太宗皇帝位作韶安之乐配位酌献前导皇) …… (第 27b 页)
亚终献
礼直官太常博士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
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
者执笏升诣昊天上帝酌樽所西向立宫架作正安之
乐武功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跪执爵执
樽者举幂太官令酌壶樽之盎齐讫先诣皇地示酌樽
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兴诣昊天上帝神
位前北向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祭酒
三祭于茅苴奠爵执笏俛伏兴少退北向再拜次诣皇
地祇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乐止
降复位初亚献行礼将毕次礼直官太常博士引终献
官诣洗及升坛酌献并如亚献之仪降复 (第 28b 页)
蕙田案明史于二年无郊续文献通考总数
惠帝郊三有二年正月辛未不知何据
建文三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成祖 本纪建文四年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
永乐元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年正月乙 …… (第 1b 页)
礼志 成祖 迁都北京如洪武制
王圻续通考建于正阳门南之左缭以周垣周九里
三十步规制礼仪悉如南京惟增祀天寿山于 …… (第 2b 页)
称天坛又京师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行礼如前仪
王圻续通考 成祖 屡幸北平遇郊祀先期自行在遣官
赍书谕太子令代祭略曰永乐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
地于南郊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 …… (第 3a 页)
神座岂忍言撤 文皇 百有馀年配天之报岂忍言废则
又未免有失于今也窃以天地分祀宜从古礼彰我皇
上善继善述之孝祖宗并配宜从今 …… (第 19a 页)
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世宗本纪十八年十一月丙申祀天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明初最严郊祀太祖以后无不亲郊者 成祖 北巡间令太子摄祀其以疾改卜郊止太祖洪)
(武六年孝宗弘治十六年两郊而已百馀年中肃奉/明禋对越罔懈事 …… (第 41b 页)
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岁正月择日行
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高皇帝配永乐十八
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礼如前仪洪熙元年增奉 成祖
文皇帝 并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 …… (第 42b 页)
文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极寒而祼献
于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一岁之间
六飞再驾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 成祖文皇帝 再造宇
宙功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大有
不安者故世宗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不亲
行虽 (第 49a 页)
惠帝郊三有二年正月辛未不知何据
建文三年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成祖 本纪建文四年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
永乐元年正月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年正月乙 …… (第 1b 页)
礼志 成祖 迁都北京如洪武制
王圻续通考建于正阳门南之左缭以周垣周九里
三十步规制礼仪悉如南京惟增祀天寿山于 …… (第 2b 页)
称天坛又京师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行礼如前仪
王圻续通考 成祖 屡幸北平遇郊祀先期自行在遣官
赍书谕太子令代祭略曰永乐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
地于南郊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 …… (第 3a 页)
神座岂忍言撤 文皇 百有馀年配天之报岂忍言废则
又未免有失于今也窃以天地分祀宜从古礼彰我皇
上善继善述之孝祖宗并配宜从今 …… (第 19a 页)
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世宗本纪十八年十一月丙申祀天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明初最严郊祀太祖以后无不亲郊者 成祖 北巡间令太子摄祀其以疾改卜郊止太祖洪)
(武六年孝宗弘治十六年两郊而已百馀年中肃奉/明禋对越罔懈事 …… (第 41b 页)
不奉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岁正月择日行
于大祀殿三十二年更奉太祖高皇帝配永乐十八
年北京大祀殿成行礼如前仪洪熙元年增奉 成祖
文皇帝 并配嘉靖九年始建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 …… (第 42b 页)
文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极寒而祼献
于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一岁之间
六飞再驾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 成祖文皇帝 再造宇
宙功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大有
不安者故世宗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不亲
行虽 (第 49a 页)
加宗皇考配帝明堂永为有德不迁之庙帝以疏
不言祔庙留中不下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
问以示辅臣大略言 文皇 远祖不应严父之义宜以父
配称宗虽无定说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祔
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帝既排正 (第 25b 页)
不言祔庙留中不下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
问以示辅臣大略言 文皇 远祖不应严父之义宜以父
配称宗虽无定说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祔
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帝既排正 (第 25b 页)
(编修欧阳铎议窃惟二仪定位天高而地下先王制/礼天尊而地亲故我太祖皇帝兆圜丘于钟山之阳)
(兆方丘于钟山之阴用周礼也行之十年乃更为大/祀之殿定合祀之仪又行之二十馀年而 太宗皇帝)
( 承之百十年来论者类疑其非古然以太祖非无为/而变太宗非无据而承况土木一兴财费不赀事干)
(国典不敢易 (第 32b 页)
(兆方丘于钟山之阴用周礼也行之十年乃更为大/祀之殿定合祀之仪又行之二十馀年而 太宗皇帝)
( 承之百十年来论者类疑其非古然以太祖非无为/而变太宗非无据而承况土木一兴财费不赀事干)
(国典不敢易 (第 32b 页)
观礼可谓得三代之遗风矣
太常纪惠帝建文元年二月祀社稷奉太祖配撤仁祖
位
明会典永乐中北京社稷坛成位置陈设悉如南京旧
制 成祖 实录永乐元年五月罢祀北京国社国稷帝以北
平为旧封国有国社国稷今既为北京其社稷宜为定
制礼部官言古制无 (第 44b 页)
两京并立太社太稷之礼今北京
旧有国社国稷宜改设官守护遇上巡狩即坛内设太
社太稷位以祭仍于顺天府别建府社府稷令北京行
部官以时祭祀从之
大政记永乐三年二月吏部尚书蹇义等议今赵王留
守北京当别建国社国稷山川等坛致祭如礼部尚书
所议从之 成祖 实录五年七月交阯立社稷交阯布政司言安南
夷俗惟尚浮屠法不知敬事祀典神祗宜设风雷云雨
山川社稷等坛以时 …… (第 45a 页)
大政记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晨命皇太孙诣社稷坛奉
安太社太稷神主二月丁酉祭大社大稷八月戊戌祭
大社大稷 成祖 实录三月祀社稷奉太祖配帝自即位及迁都北
京每岁春秋必躬祀惟巡狩亲征遣皇太子摄
仁宗实录洪熙元年二月祭 (第 45b 页)
太常纪惠帝建文元年二月祀社稷奉太祖配撤仁祖
位
明会典永乐中北京社稷坛成位置陈设悉如南京旧
制 成祖 实录永乐元年五月罢祀北京国社国稷帝以北
平为旧封国有国社国稷今既为北京其社稷宜为定
制礼部官言古制无 (第 44b 页)
两京并立太社太稷之礼今北京
旧有国社国稷宜改设官守护遇上巡狩即坛内设太
社太稷位以祭仍于顺天府别建府社府稷令北京行
部官以时祭祀从之
大政记永乐三年二月吏部尚书蹇义等议今赵王留
守北京当别建国社国稷山川等坛致祭如礼部尚书
所议从之 成祖 实录五年七月交阯立社稷交阯布政司言安南
夷俗惟尚浮屠法不知敬事祀典神祗宜设风雷云雨
山川社稷等坛以时 …… (第 45a 页)
大政记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晨命皇太孙诣社稷坛奉
安太社太稷神主二月丁酉祭大社大稷八月戊戌祭
大社大稷 成祖 实录三月祀社稷奉太祖配帝自即位及迁都北
京每岁春秋必躬祀惟巡狩亲征遣皇太子摄
仁宗实录洪熙元年二月祭 (第 45b 页)
在汴京之北以为北门不得已权宜祭之犹之可也
我太祖高皇帝统一华夏奄有万方首定岳镇海渎
之号但时都金陵真定迥在京师之北所以因循未
曾釐正我 成祖文皇帝 建都北平而真定已在京师
之南使当时有礼官建明顾有南面而登踵宋人削
弱之迹哉臣因此而论及五岳焉臣观 (第 55b 页)
我太祖高皇帝统一华夏奄有万方首定岳镇海渎
之号但时都金陵真定迥在京师之北所以因循未
曾釐正我 成祖文皇帝 建都北平而真定已在京师
之南使当时有礼官建明顾有南面而登踵宋人削
弱之迹哉臣因此而论及五岳焉臣观 (第 55b 页)
(泲于旧醳之酒也犹若也旧谓陈久也泽读/为醳醳者和醳醴酿之名后世谓之醳酒)
礼器君亲制祭夫人荐盎(注亲制祭谓朝事进血膋时/所制者制肝洗于郁鬯以祭)
(于室/及主)君亲割牲夫人荐酒(疏君割牲体于时君/亦不献故夫人荐酒)
祭义君牵牲夫人奠盎(疏君牵牲夫人奠盎者熊氏云/此谓绎祭君当牵牲之时夫人)
(奠设盎齐之奠又曰奠盎设盎齐之奠也者此谓绎祭/故牵牲之时夫人预设盎齐之尊假令正祭牵牲时夫)
(人设奠盎之尊至君亲制祭夫人酌盎齐以献尸义无/妨也皇氏怪此奠盎在牵牲之时于事太早以奠盎为)
(洗牲勘诸经传无洗牲以酒之 文皇 氏文无所据其义/非也云谓绎日也者以其先云君献尸后云夫人荐豆)
(故知绎日也云傧尸主人献尸主妇自东房荐 (第 48a 页)
礼器君亲制祭夫人荐盎(注亲制祭谓朝事进血膋时/所制者制肝洗于郁鬯以祭)
(于室/及主)君亲割牲夫人荐酒(疏君割牲体于时君/亦不献故夫人荐酒)
祭义君牵牲夫人奠盎(疏君牵牲夫人奠盎者熊氏云/此谓绎祭君当牵牲之时夫人)
(奠设盎齐之奠又曰奠盎设盎齐之奠也者此谓绎祭/故牵牲之时夫人预设盎齐之尊假令正祭牵牲时夫)
(人设奠盎之尊至君亲制祭夫人酌盎齐以献尸义无/妨也皇氏怪此奠盎在牵牲之时于事太早以奠盎为)
(洗牲勘诸经传无洗牲以酒之 文皇 氏文无所据其义/非也云谓绎日也者以其先云君献尸后云夫人荐豆)
(故知绎日也云傧尸主人献尸主妇自东房荐 (第 48a 页)
诸侯王酎金原宗庙在北城外游衣冠尝百果
汉书 文帝 本纪文帝四年秋九月作顾成庙(服虔曰庙/在长安城)
(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应劭曰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 (第 5b 页)
汉书 文帝 本纪文帝四年秋九月作顾成庙(服虔曰庙/在长安城)
(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应劭曰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 (第 5b 页)
有定制请于乾清宫左别建奉先殿以奉祭神御
太祖本纪洪武八年七月辛酉改作太庙
礼志八年改建太庙前正殿后寝殿殿翼皆有两庑寝
殿九间间一室奉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十月新太
庙成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东二
室奉仁祖皆南向
太祖本纪洪武九年冬十月己未太庙成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帝崩于西宫辛卯葬孝陵
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续文献通考洪武三十一年奉安高庙神主
礼志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
寝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 成祖 本纪永乐十八年十二月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御奉
天殿受朝贺
礼志 (第 6a 页)
成祖 迁都建庙如南京制
春明梦馀录太庙在国之左永乐十八年建庙京师
如洪武九年改建之制前正殿九间翼以两庑 …… (第 6a 页)
廷议反复相度规制俱有关系特详载通考
此条以备考鉴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庙号 成
祖
献皇帝庙号睿宗遂奉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
明史纪事本末十七年秋七月议祔皇考于太庙初
帝因严嵩请既 …… (第 33b 页)
故无二祖之嫌我文皇定鼎持危功莫大焉尊称为
祖圣见允宜嵩奏出群臣翕然无异议九月辛巳奉
太宗文皇帝为 成祖皇 考献皇帝为睿宗癸未祔皇
考于太庙 …… (第 34b 页)
毋同于春秋逆祀之说乎乃因是而九庙之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 成
祖
仁宗主
礼志太庙灾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诣长陵献
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
春明梦馀录八庙燬初震 (第 35a 页)
火起仁庙风大发主燬俄
而 成祖 庙火又燬延爇太庙及群庙惟睿庙存
明史礼志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议
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 …… (第 35b 页)
属亲亲在列圣容有欲为之志而陛下当有善继之
图者乎臣所议于今日者有二一曰革除之陵庙宜
复二曰景帝之庙号宜尊臣请得言之洪惟太祖开
基 成祖 定鼎自太祖以后 (第 39a 页)
成祖 以前其问君临天下
者不有建文君乎既缘靖难兵至避位自焚延迄于
今祭享无闻陵园不治行道之人欷歔叹息臣 (第 39a 页)
尝考
往牒当建文君没 成祖 驻营龙江发哀命有司治丧
葬以天子之礼遣官致祭当其时固未尝不陵不祭
也乃今令甲所载止孝陵及懿文太子 (第 39a 页)
陵而建文君
不与焉兹何以故岂 成祖 许之于先而所司顾废之
于后耶亦异乎 (第 39b 页)
成祖 至公至厚之人心矣国家修明
典礼凡前代帝皇有功德于民者除岁时庙祭外间
遣官祀于其陵而矧称帝皇建号按 …… (第 39b 页)
正君临之体此非臣等今日私议也当在成祖时既
葬以天子之礼必宜享天子之祭既享天子之祭自
当复其有天下之号讵特天下之心固亦 成祖 之心
也而何顾忌之有与至于景皇帝之事则又异矣土
木之变国家岌岌乎几不可保景皇帝奉太后命进
登宝 …… (第 40a 页)
德其于陛下继述之孝制作之隆岂不有光哉夫臣
等于建文君止议尊谥而不敢更及庙号景皇帝业
以帝号称矣而复以庙号请者何也良以进建文于
成祖 之上则伦序匪宜而位于 (第 41b 页)
成祖 之下则君临失
次夫是以不敢妄议若英庙之于景皇帝兄弟也其
正位大宝殿英庙先而景帝后也昭穆所在既无踰 …… (第 41b 页)
之阙
明史礼志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庙太常卿洪文衡
请无祧宪宗而祧睿宗不听
熹宗本纪天启二年九月甲午朔光宗神主祔太庙
庄烈帝本纪崇祯二年八月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庙
太常纪太庙规制中室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东
第一室 成祖文皇帝 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
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
后西第二室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 (第 43a 页)
太祖本纪洪武八年七月辛酉改作太庙
礼志八年改建太庙前正殿后寝殿殿翼皆有两庑寝
殿九间间一室奉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十月新太
庙成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东二
室奉仁祖皆南向
太祖本纪洪武九年冬十月己未太庙成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帝崩于西宫辛卯葬孝陵
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续文献通考洪武三十一年奉安高庙神主
礼志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
寝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 成祖 本纪永乐十八年十二月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御奉
天殿受朝贺
礼志 (第 6a 页)
成祖 迁都建庙如南京制
春明梦馀录太庙在国之左永乐十八年建庙京师
如洪武九年改建之制前正殿九间翼以两庑 …… (第 6a 页)
廷议反复相度规制俱有关系特详载通考
此条以备考鉴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庙号 成
祖
明史纪事本末十七年秋七月议祔皇考于太庙初
帝因严嵩请既 …… (第 33b 页)
故无二祖之嫌我文皇定鼎持危功莫大焉尊称为
祖圣见允宜嵩奏出群臣翕然无异议九月辛巳奉
太宗文皇帝为 成祖皇 考献皇帝为睿宗癸未祔皇
考于太庙 …… (第 34b 页)
毋同于春秋逆祀之说乎乃因是而九庙之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 成
祖
礼志太庙灾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诣长陵献
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
春明梦馀录八庙燬初震 (第 35a 页)
火起仁庙风大发主燬俄
而 成祖 庙火又燬延爇太庙及群庙惟睿庙存
明史礼志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议
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 …… (第 35b 页)
属亲亲在列圣容有欲为之志而陛下当有善继之
图者乎臣所议于今日者有二一曰革除之陵庙宜
复二曰景帝之庙号宜尊臣请得言之洪惟太祖开
基 成祖 定鼎自太祖以后 (第 39a 页)
成祖 以前其问君临天下
者不有建文君乎既缘靖难兵至避位自焚延迄于
今祭享无闻陵园不治行道之人欷歔叹息臣 (第 39a 页)
尝考
往牒当建文君没 成祖 驻营龙江发哀命有司治丧
葬以天子之礼遣官致祭当其时固未尝不陵不祭
也乃今令甲所载止孝陵及懿文太子 (第 39a 页)
陵而建文君
不与焉兹何以故岂 成祖 许之于先而所司顾废之
于后耶亦异乎 (第 39b 页)
成祖 至公至厚之人心矣国家修明
典礼凡前代帝皇有功德于民者除岁时庙祭外间
遣官祀于其陵而矧称帝皇建号按 …… (第 39b 页)
正君临之体此非臣等今日私议也当在成祖时既
葬以天子之礼必宜享天子之祭既享天子之祭自
当复其有天下之号讵特天下之心固亦 成祖 之心
也而何顾忌之有与至于景皇帝之事则又异矣土
木之变国家岌岌乎几不可保景皇帝奉太后命进
登宝 …… (第 40a 页)
德其于陛下继述之孝制作之隆岂不有光哉夫臣
等于建文君止议尊谥而不敢更及庙号景皇帝业
以帝号称矣而复以庙号请者何也良以进建文于
成祖 之上则伦序匪宜而位于 (第 41b 页)
成祖 之下则君临失
次夫是以不敢妄议若英庙之于景皇帝兄弟也其
正位大宝殿英庙先而景帝后也昭穆所在既无踰 …… (第 41b 页)
之阙
明史礼志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庙太常卿洪文衡
请无祧宪宗而祧睿宗不听
熹宗本纪天启二年九月甲午朔光宗神主祔太庙
庄烈帝本纪崇祯二年八月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庙
太常纪太庙规制中室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东
第一室 成祖文皇帝 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
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
后西第二室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 (第 43a 页)
太祖室大定 猗欤太祖受命于天化行区宇功溢
简编武威震耀文德昭宣开基垂统亿万斯年
太宗室大盛 赫赫皇运 明明太宗 四隩咸暨一变
时雍睿文炳焕圣德温恭千龄万祀永播笙镛
饮福禧安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神鉴孔昭享兹吉
(第 8a 页)
简编武威震耀文德昭宣开基垂统亿万斯年
太宗室大盛 赫赫皇运 明明太宗 四隩咸暨一变
时雍睿文炳焕圣德温恭千龄万祀永播笙镛
饮福禧安 嘉栗旨酒博腯牲牷神鉴孔昭享兹吉
(第 8a 页)
终献熙和之曲 承先人之德化家为国母曰予小
子基命成绩欲报其德昊天罔极慇勤三献我心悦
怿
彻豆雍和之曲 乐奏具肃神其燕嬉告于 成祖 亦
右皇妣敬彻不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送神安和之曲 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
其所适其 …… (第 8a 页)
追远其先明禋世崇亿万斯年
永乐以后改迎神章致我眇躬句为助我祖宗又改终
献章首四句为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历延及予小子
爰受方国馀并同 成祖 本纪永乐元年春正月乙酉享太庙
七年夏四月癸酉朔皇太子摄享太庙
仁宗本纪洪熙元年春正月己卯享太庙 …… (第 8b 页)
还宫安和之曲 于皇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
祀首虔明神既留寝祐静渊介福绥禄锡荫绵绵以
惠我家邦于万斯年
成祖 庙迎神太和之曲 于 (第 14b 页)
文皇 重光是宣克勘 …… (第 14b 页)
疆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五年秋罢中元节内殿之祭著为
令先是上谕礼部尚书夏言曰春清明秋霜降二节于
陵前祭甚合礼今中元亦有陵祭内殿其勿渎可也言
对曰中元系是俗节事本不经陵祀既有遣官而内殿
又有祭祀事涉烦数上从之
明史礼志嘉靖十七年定享祫礼凡立春特享亲祭太
祖遣大臣八人分献诸帝内臣八人分献诸后立夏时
祫各出主于太庙太祖南向 成祖 西向序七宗之上仁
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秋冬时祫如夏礼
春明梦馀录十七年九月上尊皇考庙睿宗祔飨太庙 (第 18b 页)
睿宗于孝宗弟也跻武宗上遂称太宗为 成祖 于时定 …… (第 18b 页)
太庙大殿行礼立秋时祫如夏礼乐歌异于夏立冬时
祫如秋礼迎神彻馔还宫乐歌异于秋季冬中旬大祫
出四祖太祖 成祖 七宗主于太庙歌大祫祭毕各归主
于其寝是年皇后助献罢脱舄礼 …… (第 19a 页)
还宫(同孟秋惟改/尝祫为烝祫)
王圻续通考上以乾明门鹰隼田犬既经放纵其奉先
奉慈崇先祭品止依会典所载鹿兔雉雁其鹚䳓等物
不必复用
春明梦馀录新太庙成睿宗帝后遂祔飨然旧庙犹藏
主凡四孟岁除五飨飨太庙日仍设祭于睿宗庙
明会典嘉靖二十四年重建太庙成奉睿宗升祔而罢
睿宗庙祭时飨于正殿则太祖仍居中南向 成祖 而下
以序东西相向孟春仍于上旬择日孟夏孟秋孟冬仍
用朔日俱合飨祫祭仍以岁除日凡仪节俱如旧
明史礼志二 …… (第 22a 页)
御史蔡应扬劾奏有旨姑从宽遂一无所问
神宗本纪万历三年春正月丁未享太庙
明会典嘉靖间称六庙皇祖考妣太皇帝后皇伯考孝
宗敬皇帝皇伯妣孝康敬皇后皇考睿宗献皇帝皇妣
慈孝献皇后皇兄武宗毅皇帝孝静毅皇后万历七年
以槩称几庙祖妣未明更定祝文通列九庙帝后圣号
续文献通考太常寺卿温纯等请更定时飨疏称太庙
时飨原设九帝后冠服今祝文内称五庙皇祖考妣太
皇帝后照得宪庙而下既备列六帝后乃又加以五庙
则不止于九矣今查五庙内实止太祖 成祖 英宗三庙
设祭而祝文则多称二庙于座位未合似应改正其岁
暮大祫东壁下配飨设寿春王以下共十五位神牌案
帝 …… (第 23b 页)
臣议议得时飨之制止于九庙太祖 成祖 百世不迁其
馀则以亲序而祧庙不与焉查得先庙祝文弘治中自
宪宗而上称六庙太皇帝后嘉靖初自孝宗而上称六 …… (第 24a 页)
位世数犹未增也至我皇上嗣统则世次异
矣方乃时飨祝文自高皇祖宪宗皇帝至皇考穆宗皇
帝已备六庙之数而太祖 成祖 英宗三庙犹仍五庙之 (第 24a 页)
子基命成绩欲报其德昊天罔极慇勤三献我心悦
怿
彻豆雍和之曲 乐奏具肃神其燕嬉告于 成祖 亦
右皇妣敬彻不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送神安和之曲 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
其所适其 …… (第 8a 页)
追远其先明禋世崇亿万斯年
永乐以后改迎神章致我眇躬句为助我祖宗又改终
献章首四句为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历延及予小子
爰受方国馀并同 成祖 本纪永乐元年春正月乙酉享太庙
七年夏四月癸酉朔皇太子摄享太庙
仁宗本纪洪熙元年春正月己卯享太庙 …… (第 8b 页)
还宫安和之曲 于皇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
祀首虔明神既留寝祐静渊介福绥禄锡荫绵绵以
惠我家邦于万斯年
成祖 庙迎神太和之曲 于 (第 14b 页)
文皇 重光是宣克勘 …… (第 14b 页)
疆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五年秋罢中元节内殿之祭著为
令先是上谕礼部尚书夏言曰春清明秋霜降二节于
陵前祭甚合礼今中元亦有陵祭内殿其勿渎可也言
对曰中元系是俗节事本不经陵祀既有遣官而内殿
又有祭祀事涉烦数上从之
明史礼志嘉靖十七年定享祫礼凡立春特享亲祭太
祖遣大臣八人分献诸帝内臣八人分献诸后立夏时
祫各出主于太庙太祖南向 成祖 西向序七宗之上仁
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秋冬时祫如夏礼
春明梦馀录十七年九月上尊皇考庙睿宗祔飨太庙 (第 18b 页)
睿宗于孝宗弟也跻武宗上遂称太宗为 成祖 于时定 …… (第 18b 页)
太庙大殿行礼立秋时祫如夏礼乐歌异于夏立冬时
祫如秋礼迎神彻馔还宫乐歌异于秋季冬中旬大祫
出四祖太祖 成祖 七宗主于太庙歌大祫祭毕各归主
于其寝是年皇后助献罢脱舄礼 …… (第 19a 页)
还宫(同孟秋惟改/尝祫为烝祫)
王圻续通考上以乾明门鹰隼田犬既经放纵其奉先
奉慈崇先祭品止依会典所载鹿兔雉雁其鹚䳓等物
不必复用
春明梦馀录新太庙成睿宗帝后遂祔飨然旧庙犹藏
主凡四孟岁除五飨飨太庙日仍设祭于睿宗庙
明会典嘉靖二十四年重建太庙成奉睿宗升祔而罢
睿宗庙祭时飨于正殿则太祖仍居中南向 成祖 而下
以序东西相向孟春仍于上旬择日孟夏孟秋孟冬仍
用朔日俱合飨祫祭仍以岁除日凡仪节俱如旧
明史礼志二 …… (第 22a 页)
御史蔡应扬劾奏有旨姑从宽遂一无所问
神宗本纪万历三年春正月丁未享太庙
明会典嘉靖间称六庙皇祖考妣太皇帝后皇伯考孝
宗敬皇帝皇伯妣孝康敬皇后皇考睿宗献皇帝皇妣
慈孝献皇后皇兄武宗毅皇帝孝静毅皇后万历七年
以槩称几庙祖妣未明更定祝文通列九庙帝后圣号
续文献通考太常寺卿温纯等请更定时飨疏称太庙
时飨原设九帝后冠服今祝文内称五庙皇祖考妣太
皇帝后照得宪庙而下既备列六帝后乃又加以五庙
则不止于九矣今查五庙内实止太祖 成祖 英宗三庙
设祭而祝文则多称二庙于座位未合似应改正其岁
暮大祫东壁下配飨设寿春王以下共十五位神牌案
帝 …… (第 23b 页)
臣议议得时飨之制止于九庙太祖 成祖 百世不迁其
馀则以亲序而祧庙不与焉查得先庙祝文弘治中自
宪宗而上称六庙太皇帝后嘉靖初自孝宗而上称六 …… (第 24a 页)
位世数犹未增也至我皇上嗣统则世次异
矣方乃时飨祝文自高皇祖宪宗皇帝至皇考穆宗皇
帝已备六庙之数而太祖 成祖 英宗三庙犹仍五庙之 (第 24a 页)
德兮曷以量小孙顿首兮以望遥瞻冉冉兮圣灵皇皇
明史礼志十五年复定庙飨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
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 成祖 七宗主飨太祖殿为时祫
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 (第 23b 页)
成祖 七宗主飨太祖殿
为大祫祭毕各归主于其寝
明会典九庙特飨前期太常寺奉请钦定捧主官及 …… (第 23b 页)
陈设如仪一正祭日仪同前惟祝文总一读各庙俱
捧主行礼 九庙时祫仪与前时祫仪同奉懿祖熙
祖仁祖太祖神座皆南向 成祖 而下东西向陈设乐
章祝文皆更定而先期遣官祭告如前
明集礼嘉靖十五年定大祫仪前期一日太常寺陈设如
图 …… (第 24a 页)
祝文 维嘉靖年月日孝玄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
德祖元皇帝元皇后懿祖恒皇帝恒皇后熙祖裕皇
帝裕皇后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
皇后 成祖文皇帝 仁孝文皇后仁宗昭皇帝诚孝昭
皇后皇高祖考宣宗章皇帝皇高祖妣孝恭章皇后 …… (第 24b 页)
元孙拜送兮以谢以祈
礼志嘉靖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庙帝后谥号俱全书
时祫止书某祖某宗皇帝更定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
太祖异室皆南向 成祖 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东西 (第 26a 页)
明史礼志十五年复定庙飨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
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 成祖 七宗主飨太祖殿为时祫
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 (第 23b 页)
成祖 七宗主飨太祖殿
为大祫祭毕各归主于其寝
明会典九庙特飨前期太常寺奉请钦定捧主官及 …… (第 23b 页)
陈设如仪一正祭日仪同前惟祝文总一读各庙俱
捧主行礼 九庙时祫仪与前时祫仪同奉懿祖熙
祖仁祖太祖神座皆南向 成祖 而下东西向陈设乐
章祝文皆更定而先期遣官祭告如前
明集礼嘉靖十五年定大祫仪前期一日太常寺陈设如
图 …… (第 24a 页)
祝文 维嘉靖年月日孝玄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
德祖元皇帝元皇后懿祖恒皇帝恒皇后熙祖裕皇
帝裕皇后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
皇后 成祖文皇帝 仁孝文皇后仁宗昭皇帝诚孝昭
皇后皇高祖考宣宗章皇帝皇高祖妣孝恭章皇后 …… (第 24b 页)
元孙拜送兮以谢以祈
礼志嘉靖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庙帝后谥号俱全书
时祫止书某祖某宗皇帝更定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
太祖异室皆南向 成祖 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东西 (第 26a 页)
隙地相度二月初建九庙
嘉靖七年六月明伦大典成颁示天下癸卯定议礼诸
臣罪追削杨廷和等籍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为
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
辛巳尊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十年十二月戊子御史喻希礼石金因修醮请宥议礼
诸臣罪下锦衣卫狱
十五年冬十月己亥更定世庙为献皇帝庙
十七年六月丙辰定明堂大飨礼九月辛巳上太宗庙
号 成祖 献皇帝庙号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辛卯
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以睿宗配
四十四年六月甲戌芝生睿宗原庙柱告庙 (第 41b 页)
嘉靖七年六月明伦大典成颁示天下癸卯定议礼诸
臣罪追削杨廷和等籍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为
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
辛巳尊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十年十二月戊子御史喻希礼石金因修醮请宥议礼
诸臣罪下锦衣卫狱
十五年冬十月己亥更定世庙为献皇帝庙
十七年六月丙辰定明堂大飨礼九月辛巳上太宗庙
号 成祖 献皇帝庙号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辛卯
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以睿宗配
四十四年六月甲戌芝生睿宗原庙柱告庙 (第 41b 页)
师庙成明太祖改为北平府学庙如故
明史礼志永乐初建庙于太学之东
春明梦馀录永乐元年八月遣官释奠仍改称国子监
孔子庙寻建新庙于故址中为庙南向东西两庑丹墀
西为瘗所正南为庙门门东为宰牲亭神厨西为神库
持敬门门正南为外门正殿初名大成殿
明史 成祖 本纪永乐四年三月辛卯朔释奠于先师孔
子
王圻续通考水乐四年幸学礼部尚书郑赐言宋制谒
孔子服靴𫀆再拜 (第 21b 页)
明史礼志永乐初建庙于太学之东
春明梦馀录永乐元年八月遣官释奠仍改称国子监
孔子庙寻建新庙于故址中为庙南向东西两庑丹墀
西为瘗所正南为庙门门东为宰牲亭神厨西为神库
持敬门门正南为外门正殿初名大成殿
明史 成祖 本纪永乐四年三月辛卯朔释奠于先师孔
子
王圻续通考水乐四年幸学礼部尚书郑赐言宋制谒
孔子服靴𫀆再拜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