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师曾” 相关资源

禮類
小學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瑜伽部類
蕣礼记摘训十卷 徐师曾
礼记集注三十卷戈九畴礼
记要旨十六卷陈与郊檀弓辑注二卷姚舜牧礼记疑
问十二卷沈一中礼记述注十八卷王荁 (第 31a 页)
 (用/牝)
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

 (陆氏佃曰言茧又言/栗者言虽如栗亦可)
  (徐氏师曾
曰/如茧如栗也)
国语楚语郊禘不过茧栗
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
(注郑司农云享 (第 20a 页)
    有夺其所据而详辨之者今案马昭引丧服
    小记王者立四庙为证夫诸侯立四亲庙天
    子无四庙之礼方性夫谓以月祭之亲庙言
    之 徐伯鲁
云天子七庙并二世室而九岂有 …… (第 37a 页)
 (王之时夫以周公制作如此其盛而宗庙之制顾乃/下同列国吾知其必不然矣然则朱子然刘歆之说)
 (岂无见乎郑注此章谓祫乃/祭之盖亦觉记者之失矣)
  (徐氏师曾
曰去墠为鬼则王/者何以有禘乎其谬甚矣)
 (郝氏敬曰案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天子诸侯皆 …… (第 56a 页)
 (方氏悫曰王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言王止曰立四庙者据月祭之亲庙言之也盖远庙)
 (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既言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则祭及其二祧可知矣此所以不言之也)
  (徐氏师曾
曰案天子七庙并二世室而九岂有止立/五庙之理方氏以为此据月祭之庙言之理或然也)
 刘氏牧曰而立四庙云天 …… (第 58b 页)
 (当别立庙祀之故曰庶子王亦如之也若孝文继孝/惠虽非适子其承祭祀不言可知今经言此者正为)
 (庶子不祭庶子/王然后祭耳)
    蕙田案立四庙 徐伯鲁
以月祭之庙言亦属
    强解刘氏吴氏脱简之说近是且有大传之
    文亦不可为无据也
 附辨杜氏不 (第 60a 页)
 (辅氏广曰反坫出尊言其所在/崇坫康圭言其所用互备也)
 (郝氏敬曰崇高也坫所以阁康安也圭礼/器受宾之圭安措高阁之上防动摇也)
  (徐氏师曾
曰坫筑土为之在两楹之间两君好会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坫在庙故亦于庙言之尊在)
 (坫之南迥露向外故谓 (第 26a 页)
 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百拜字出乐记古人之拜如
 今之鞠躬故通计一席之间宾主交拜近至于百注
 云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是也 (徐伯鲁
曰案/乡饮酒礼无)
 (百拜此特/甚言之耳)若平礼止是一拜再拜即人臣于君亦止
 再拜孟子以君命将之再 (第 66b 页)
 而诸侯不得立也

礼记明堂位库门天子皋门(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与皋之言高也子疏言鲁/之库门制似天 皋门)
    蕙田案以上皋门
礼记檀弓上君复于库门四郊
  徐氏师曾
曰天子曰皋门诸侯曰库门
檀弓下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
自寝门至于库门(注百官所在库门宫 …… (第 24a 页)
          右天子五门诸侯三门
礼记礼器天子诸侯台门
家不台门(注阇者谓之台有疏两边筑阇为基基上起/屋曰台门诸侯 保捍之重故为台门而大)
(夫轻故不得也阇者/谓之台尔雅释宫文)

  徐氏师曾
曰台门门之两旁筑土为台而起屋于其
 上诸侯之礼也
郊特牲台门大夫之僣礼也
 方氏悫曰门之有台所以壮国 (第 34a 页)
 (终身不得为诸侯乎/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张氏尔岐曰此言不独大夫无冠礼虽公侯冠礼亦/夏末始作非古也据注训造为作则末字当一读近)
  (徐师曾
解郊特牲云末造/犹言末世则二字连读) …… (第 33b 页)
 (古有士即有大夫有士冠即有大/夫冠而诸侯天子所损益可知也)

  (徐氏师曾
曰古者天子诸侯十二而冠与大夫皆用/士礼故仪礼无天子诸侯大夫之冠礼非逸也设不)
 (幸天子崩太子未冠则 (第 42b 页)
    礼康成目录云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

    才艺之礼燕射皆嘉礼则皇氏之说是也
    氏师曾
云此篇虽在大小戴实仪礼之正文
    盖壶者实酒之器而投壶者射礼之细也原
    其始必燕饮之间或因 (第 1b 页)
 (之俗成礼行而至于成俗则天下之人皆将远于斗/辨而免于人祸先王制礼岂苟为繁文末节而已哉)
 (马氏晞孟曰入三揖而后至阶主所以致/尊于宾三让而后升宾所以致让于主)
  (徐氏师曾
曰此释自/迎宾以至卒爵之义)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尊有玄酒贵
其质也(注乡人乡大夫也士州 (第 43a 页)
 (马氏晞孟曰万物所以长而高者阳上达故也长之/高之者天地继之增之者人欲其长则勿坏欲其高)
 (则勿堕起土功发大众伐/大树皆所以坏堕之也)
  (徐氏师曾
曰天气始炎恐罪人之系于圜土者或以/郁蒸而生疾故刑之薄者即断决之不久系也罪之)
 (小者即决遣之不收系 …… (第 18a 页)
    瞻曰察曰视曰审亦有深浅之别刑官相验
    之法大略尽于此矣注疏本以审断决为句
    陈氏浩集说亦同惟陆佃吴澄 徐师曾
皆从
    蔡氏今从之
    又案唐月令七月之节日在张昏尾中晓娄 …… (第 28a 页)
 (方氏悫曰盲者闭暗之称当建酉阖户之月故其风/谓之盲风又谓之阊阖元鸟至以阳中故归以阴中)
 (也羞谓所美之食/养之以备冬藏也)
 (陈氏浩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
  (徐氏师曾
曰农事毕故可以兴土功城郭都/邑功之作于上者窦窖囷仓功之作于下者) (第 31a 页)
 敖君善郝仲舆梅诞生万充宗之说也有谓裘外之
 衣三重裼衣一重袭衣二重正服三重者孔仲达方
 性夫陈可大林次崖 徐伯鲁
之说也夫古人裘外惟 …… (第 42a 页)
 如今小儿衣领吴草庐乃有礼衣直领深衣曲领之
 说又云裼裘者裼衣外之上服直其领而露出裼衣
 也袭裘者裼衣外之上服曲其领而掩蔽裼衣也林
 次崖 徐伯鲁
宗其说又谓裘外之衣有裼袭及正服
 三重裼与袭全在第二重袭衣有直领曲领二者之
 异惟所当而服之夫如吴氏 (第 47b 页)
 (陆氏继明曰王肃刘逵袁准/孔衍葛洪皆云满手曰溢)
 (敖氏继公曰溢未详小尔雅曰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一升也)
  (徐氏师曾
曰溢一手所握也握/容隘必有溢于外者故曰溢米)
 (郝氏敬曰溢扼通/米盈握言食少也)
 (姜氏兆锡曰朝 (第 16b 页)
  魏氏(校/)  (子才/) (庄渠/)

  姚氏(舜牧/) (虞佐虞承庵/一作 飏)
  徐氏(师曾/)  (伯鲁/) (鲁庵/
)
  季氏(本/)  (明德/) (彭山/)
  王氏(应电/) (昭明/) (明斋/)
  邓 (第 22b 页)
 安定而不遽以此临民民有不安者乎 朱子曰毋
 不敬统言主宰处俨若思敬者之貌安定辞敬者之
 言安民哉敬者之效也  徐氏师曾
曰毋不敬一语
 无所不该而又及言貌者以其所关尤切也
 通论范氏祖禹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 …… (第 6a 页)
 曰心有所放之谓敖有所慕之谓欲有所之之谓志

 有所湛之谓乐四者生于心而礼节人心者也 
 氏师曾
曰长敖则丧德从欲则败度志满则人离乐
 极则生悲四者皆人情所有而不可过故约之使合
 于中也
 馀论应氏 …… (第 8a 页)
 而爱之是以貌恭而情亲也己之爱憎或出私心而
 人之善恶自有公论惟贤者存心中正乃能不以此
 而废彼也  徐氏师曾
曰爱而知恶小过则规大过 …… (第 9b 页)
 分辨曲直便令理明不必求胜在我也 朱氏申曰
 很固有胜负之理然务求胜则为斗很矣分固有多
 寡之数然必求多则为过分矣  徐氏师曾
曰临财
 亦有当得者苟得则伤义临难亦有当免者苟免则
 害道斗很非礼且有忘身及亲之祸义利不明有分
 外 …… (第 12b 页)
 则是以身质言语矣

 馀论 徐氏师曾
曰凡人有偏心者多执己见而不复
 思有忌心者惧形已短而不肯屈天下事理夲非一
 人意见所能尽况于疑事尤不 …… (第 14a 页)
 吴氏澄曰祭之日为尸者有坐而无立(案古立尸殷/坐尸周拜妥)
 (尸则尸/无不坐)故坐以尸为法立祭者有立而无坐故立以
 祭者之齐为法  徐氏师曾
曰二者主敬之目
 存异郑氏康成曰若夫言若欲为丈夫也春秋传曰 …… (第 15a 页)
 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
 生也及其为之节文则道德仁义反有资于礼矣故
 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徐氏师曾
曰此成己之资 …… (第 25b 页)
 正民俗然非齐之以礼则或有教训所不及者故非

 礼不备  徐氏师曾
曰此教民之资于礼也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正义郑氏康成曰分辨皆别也 吕氏大临曰理有
 可否则争情有曲直 …… (第 27a 页)
 谓讼 戴氏溪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典礼者折狱

 之道其功可至于无讼  徐氏师曾
曰此治民之资
 于礼也
 通论马氏睎孟曰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意论轻
 重之序慎别浅深之量此分争辨讼所 …… (第 27b 页)
 国之伦君臣为大上下次之家之伦父子为大兄弟
 次之有分有义有恩有情其尊卑厚薄非礼有一定
 之制不能定之  徐氏师曾
曰上下所包者广官民
 僚属在在有之此正大伦之资于礼也 …… (第 28a 页)
 临官府以行法令也三者皆所以治众礼明乎尊卑
 上下之别则分无不守令无不从 陈氏浩曰威则
 人不敢犯严则人不敢违  徐氏师曾
曰非礼则上
 不敬而下玩之欲其令行禁止不可得矣故曰威严
 不行此治众之资于礼也
 通论朱子曰下以诚对 …… (第 30a 页)
 常事之祭皆有牲币之属以供给鬼神必依于礼然
 后其心诚实其容庄肃 陈氏浩曰祷以求为意祠
 以文为主祭以养为事祀以安为道  徐氏师曾

 此事神之资于礼也 …… (第 31a 页)
 之心以为退推以与人怀不居其有之念以为让此
 六者即上所谓礼也君子务此则无往非道德仁义
 之周流而教民以至事神各得其宜矣  徐氏师曾
 
曰此章言礼为众事之纪
 通论张子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
 之极也
 存疑吴氏澄曰敬节让礼之 …… (第 32b 页)
 而不失其良心也 陈氏祥道曰禽兽有知而无义
 有知故能言无义故未尝有礼于明礼言君子于为
 礼言圣人与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同意  徐氏
 师曾
曰此章原礼之所由始 戴氏溪曰夫人为物
 最灵圣人待人至重也而曰与禽兽奚择甚至以为
 禽兽之不如圣贤之 …… (第 35a 页)
 所以慑怯者以内无素定之分而与物为轻重也好
 礼则有得于内而在外者莫能夺矣 方氏悫曰不
 骄不淫以礼能有所节也志不慑以礼能有所立也
   徐氏师曾
曰或疑不慑与自卑相戾曰能自卑则 …… (第 40a 页)
 告老 孔氏颖达曰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于子
 孙在官致所掌职事还君明朝廷有贤代已君不使
 退而自去者尊贤也白虎通曰七十悬车致仕 
 氏师曾
曰致仕示知止也 (第 47b 页)
 室在东南隅开门东北隅为窔西北隅为屋漏西南
 隅为奥人才进便先见东北隅却到西北隅然后始
 到西南隅此是至深密之地  徐氏师曾
曰居必别 …… (第 15b 页)
  杨氏时曰人之生也直是以君子无所往而不用
 其直直则心得其正矣古人于幼子常示毋诳所以
 养其直也 陈氏浩曰常示之以不可欺诳所以习
 其诚  徐氏师曾
曰幼子之性本无不诚然习于伪
 则为恶易而为善难常示毋诳然后诈伪不滋而真
 纯可全矣 …… (第 25b 页)
 (屦纪具反闻/音问又如字)
 正义郑氏康成曰声必扬警内人也 陈氏浩曰上
 堂升主人之堂扬其声者使内人知之也  徐氏师
 曾
曰复下曰舄单下曰屦古者即席则去屦不以屦 …… (第 35a 页)
 所以敬其人也抠衣趋隅必慎唯诺不敢为宾听命
 于先生长者唯所以应也诺所以许也 陈氏浩曰
 抠衣与论语摄齐同  徐氏师曾
曰欲便于坐故抠
 衣欲示其让故趋隅此即席之仪也既坐定又当谨
 于应对无往而非敬也 …… (第 38b 页)
 者形短虽卑者得跪以授之 方氏悫曰授立不跪
 者为烦尊者之俯也授坐不立者为烦尊者之仰也
  陈氏浩曰横肱则妨并坐者不跪不立皆为不便
 于受者  徐氏师曾
曰立与坐皆谓尊者不立谓跪
 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公食大夫礼赞者坐取黍兴以授
 宾授立不坐也聘礼贾人坐 (第 50b 页)
 席客敬主人则彻重席主敬客则客辞客敬主则主

 辞宾主之礼所以荅也  徐氏师曾
曰此与下节皆
 蒙讲说之客而言宾主之礼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公食大夫之礼宾卷加席而公不
 辞大夫相食之 …… (第 8a 页)
 孔氏颖达曰箕谓舒展
 两足状如箕舌也 朱氏申曰游宴游也倨傲也跛
 足不正也寝毋伏伏则失仰侧之莭也  徐氏师曾

 
曰行当恭谨立当整齐坐必敛足寝不如尸皆敬也
 (案徐训游为行良是揖者行容之俯/游者行容之仰游则易倨故戒 …… (第 20b 页)
 氏铨曰不当阶自卑巽也

 存疑林氏光朝曰屦著綦屦之有系欲足之加敛也
 解屦而后登堂不敢渎也古人解屦则结袜而前
  徐氏师曾
曰此言初至解屦之法
 案古人无所为袜诗邪幅在下则君亦见其邪幅矣
 左传带裳偪舄昭其度也褚师声子以足疾 …… (第 23b 页)
 迁或为还(孔疏少者礼毕退去则就阶侧跪取屦移/前近既取因俯身乡长者而纳足著之)
  孔氏颖达曰纳屦不跪者跪则足乡后不便故但
 俯也虽不并跪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徐氏师曾
 
曰此终退纳屦之法面乡长者而著之恐背尊也将
 屦之时则就阶侧跪取稍移近前欲便著也方屦之
 时则不跪而但 …… (第 24b 页)
 通论李氏曰鲁申繻言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

 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盖诸侯有百官有祭祀
 有器币有牲庶人名之则可也  徐氏师曾
曰申繻
 对鲁桓公曰名有五名生为信(案杜注若唐叔/虞鲁公子友)德命
 为义(案杜注若文/王昌武王𤼵 …… (第 41a 页)
 之如其次也
 辨正胡氏铨曰祭食祭所先进食饭也黍稷稻粱之
 属所先进者则祭之后者不祭若殽之序则遍祭遍
 皆也  徐氏师曾
曰此卑客就食之仪若敌则不必
 然夫礼要于中而已矣
 案郑意祭食谓所食之殽胡以饭与殽对举似胡得
 之但 …… (第 50b 页)
 与巳巳则拜谢之而后食也 张子曰从长者而就
 人食若主人亲馈及已则拜而食若不亲馈则礼非
 为我不拜而食不敢当其礼也与虽贰不辞同义
  徐氏师曾
曰侍长者而为客非自为客也故虽少无
 执食兴辞之礼但视主人之施而答之耳 …… (第 54a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决犹断也(孔疏濡湿也湿软不/可用手擘故用齿断)
 肉坚宜用手(孔疏乾肉脯肉也坚韧不可齿断故/须用手擘 徐氏师曾
曰各有宜也)
 炙为其贪食甚也嘬谓一举尽脔特牲少牢哜之加
 于俎(孔疏火灼曰炙若食炙肉先当以齿哜而 …… (第 59a 页)
 者而拜长者辞少者之起(案起当/作拜)故少者复反还其
 席而饮赐酒也举犹饮也 王氏安石曰拜受于尊
 所此是初进酒时一拜受耳不然则已烦矣  徐氏

 师曾
曰受爵则听于长者饮酒则后于长者皆敬也
 案燕礼有宾宾主礼既成下大夫媵爵于公而后公
 为宾举旅再媵爵而 …… (第 61a 页)
 (亢而有辞少者贱者则不/敢被长者之赐宜即受也) 孔氏颖达曰少谓幼稚
  吕氏大临曰辞逊之节行于宾主之际而已体不
 敌则毋敢视宾客  徐氏师曾
曰此因上节而并记
 之盖蒙酒食而言推之凡赐亦当如是
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核户/革反)
 正义郑 (第 62a 页)
氏康成曰怀核嫌弃尊者物也木实曰果

 吕氏大临曰果核当弃重君赐故怀之  徐氏师曾
 
曰不敢弃于地也
御食于君君赐馀器之溉者不写其馀皆写(溉古/爱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重污辱君之器也溉谓 …… (第 62b 页)
 物不可祭先祖虽父不以祭子夫不以祭妻不敢以
 鬼神之馀复以祭也 陈氏栎曰虽父于子夫于妻
 亦不以馂馀祭之非特不以荐先也  徐氏师曾

 此承上章赐馀而言盖受君之赐当熟以祭惟是馂
 馀则不祭戒亵也盖君虽当尊而祭亦当重忠孝两
 尽之道 (第 63b 页)
 必以琴瑟为言者盖常御之乐士无故则不去故也

 物有常味也食肉多品则为变味人有常貌也饮酒
 过量则或至变貌  徐氏师曾
曰翔张拱也御用也
 不惰或人问疾或已迎医言之必详而不敢惰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仪礼曰疾者齐养者皆齐则自 …… (第 2a 页)
 服者又岂有来此席而同坐者乎
水潦降不献鱼鳖(潦音/老)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饶多也(孔疏或云水潦降鱼/鳖丰足不饶益其多)
 孔氏颖达曰此以下明献遗人物  徐氏师曾
曰降
 下也凡言献者皆下施于上之辞
 馀论张氏曰水潦降时鱼鳖方孕故不取 彭氏曰
 水潦暴至恐人因取鱼 …… (第 4a 页)
 右为上将献于人必执其右自取其左 陈氏栎曰

 待以右合左而付粟也 彭氏曰带壳曰粟去壳曰
 米  徐氏师曾
曰粟米皆重货难举故但执契鼓以
 呈之
 通论方氏悫曰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铁释者谓钧四
 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 (第 7a 页)
 曰尊卑垂帨献受皆敬还辟犹退却也 陈氏浩曰
 还辟之辟犹开也谓离其所立之处 方氏悫曰宾
 主异等则授受异乡此宾主敌故乡与客并也 
 氏师曾
曰接下承弣者是时客方承弣不能容手故
 先以左手接下俟客放手而后承弣次以右手执箫 …… (第 10b 页)
 也(孔疏直刃长八寸横刃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并广二寸用以钩害人也刃当头而利故不持)

 (向人/也) 孔氏颖达曰戈钩孑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
 头不向上为钩也  徐氏师曾
曰向主人曰前自向
 曰后不以刃授示不伤人敬也
进矛戟者前其镦(镦徒/对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三兵鐏镦 …… (第 13b 页)
 (授尸之礼子事父弟事师或/亦然若相遗则未必然也)
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效犹呈见用右手便也 孔氏颖
 达曰此亦是遗人而言效互文也  徐氏师曾
曰马
 羊豢畜驯而易制故右手牵之
效犬者左牵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犬齛齧人右手当禁备之(孔疏犬/好齛齧 …… (第 14b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受珠玉以掬慎也掬手中(孔疏珠/玉若受)

 (之置在手中不用/袂承之恐坠落也) 陈氏浩曰谓以两手共承之也
   徐氏师曾
曰两手曰掬珠玉重宝受之宜慎故开
 匣而以两手共承之也
受弓剑者以袂
 正义郑氏康成曰受弓剑以袂敬也( (第 16b 页)
孔疏受弓剑者/不露手取之用)
 (衣袂承接/以为敬也)
 存疑 徐氏师曾
曰前言受弓接下承弣又似不以袂
 者岂前专受弓而此兼受弓剑与 …… (第 16b 页)
 惟衣裳在笥是笥或有衣裳 陈氏栎曰苴藉也箪

 以盛饭食笥以盛衣裳问如诗杂佩以问之左氏问
 之以弓  徐氏师曾
曰上言亲献之仪此言为使之
 仪也使者操持诸物以进受尊者之命即习其威仪
 进退如至彼之仪容则临时不至失 (第 18a 页)
 若对非其实恐哀公从之故以正礼而言 方氏悫
 曰为輴之重也故为榆沈以滑之欲榆沈之散也故
 设拨以发之拨以手拨榆沈而洒于道也  徐氏师
 曾
曰设拨设置拨榆沈之人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拨可拨引輴车所谓绋也绋系于
 輴三臣于礼去輴今有绋是用輴僭礼 (第 3b 页)
 王朝之臣但取君臣相对也 陈氏祥道曰田不分
 不可以制禄禄不制不可以定爵先王量财以制用
 视禄以制爵然后无有馀不足之患故以禄爵为序
   徐氏师曾
曰首句乃一篇之纲领故特揭之 叶
 氏梦得曰禄以诏功爵以诏德皆王者之事故制其
 等则自公至于下士爵之名 …… (第 7a 页)
 而移于习俗巧为附会左氏反以为礼何哉
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正义 徐氏师曾
曰此当在上士二十七人之下错简
 在此谓中士三倍于上士之数下士三倍于中士之
 数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居 (第 31b 页)
 于送死藉也廛也讥也时入也夫也圭田也用民力
 也义也而不税不征不禁无征不过三日仁也颁之
 田里墓地仁也禁之不粥不请义也  徐氏师曾

 此泛言王政以见今之不然自公田以至墓地不请 …… (第 33b 页)
 曰食壮者之食 方氏悫曰小而水所止曰沮大而

 水所钟曰泽 陈氏祥道曰居民山川沮泽所以辨
 地宜时四时所以候天气量地远近兴事任力所以
 均民力  徐氏师曾
曰事即制邑居民之事制邑必
 兴役兴役必任民力凡使民三句又承上而言宽恤
 之政
 案度谓规画经界之大法 …… (第 38b 页)
 虽欲用力于事不可得也后乐事劝功正与此相应
 恐不指力役之征
 通论邓氏元锡曰司徒主地司空主事乃制域制宅
 之法周礼不具盖具在冬官而今亡矣  徐氏师曾
 
曰周礼度地居民属司徒宋儒改度地居民属司空 …… (第 39a 页)
 身口之所便各异其宜故虽正之以八政然亦不改
 易其所便之宜使之各得以宜其所宜也此居民材
 之大凡也  徐氏师曾
曰此以下皆言居民之事而
 此一节则以中国言
 通论李氏格非曰周礼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
 土之名物以 …… (第 42a 页)
 象言其像乎彼鞮言其屦译言其语凡此皆互见也
  马氏睎孟曰志欲者言语之蕴言语者志欲之寓
 达其志通其欲必在于言语之际故古者有道言语
 之官  徐氏师曾
曰此因中国而及四夷也
 总论陈氏祥道曰先王以治治中国以不治治夷狄
 故于中国则有教以道其志有政以齐其 …… (第 44b 页)
 一日废必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者则以
 至此然后教学之道可致其详故也制礼作乐必在
 于治定功成后亦此意  徐氏师曾
曰此节结上文
 以起下章
 存疑榖梁氏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
 九百公田居一公田为庐井灶葱韭 (第 4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