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振渊” 相关资源

四書類
易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意 按翼注虽与愚见不同然亦可存览若以明德

 贯全章谓总完一明德之事者则断不可用矣
大学之道节  张彦陵
曰按大学不对小学说对异端
 曲学说 按异端曲学乃是总对大小学说的 吴
 因之曰看大学节要想阔大的意思 …… (第 5b 页)
 碍止至善然明德新民实包得止至善但提出言之
 耳 格致诚正脩备然后可谓之明此明字与中庸
 明善之明专主知见言者不同  张彦陵
曰且如人
 知己德之不明而欲明之只这知其不明而欲明之
 者便是明德就这里便明将去只是提撕也 章句
  …… (第 7a 页)
 曰止至善是明明德工夫做到尽头处止字如行者
 之必求其至居者之必求其安尧之所谓允执孔之
 所谓不踰是也惟止至善然后可言明德可言新民 张彦陵
曰是三非三是一非一

知止而后有定节 知止依蒙引存疑或问即作格物
 致知看自妙盖上文说止于至善即包知 …… (第 10a 页)
 止工夫不然与下文格致处便重复了须看口气各
 自不同 知止前工夫即是致知格物 知止前要
 补说德明而后民新一段方与物有本末相应 
 彦陵
曰以知为入门固是然此做见成说不必大段
 吃力 翼注曰知字深是融悟之知非闻见之知按 …… (第 11a 页)
 致知之知一也盖致知者即致其知止之知也但知
 止之知就所知者言故知字在上致知之知就能知
 者言故知字在下其实只是一知  张彦陵
曰静字
 在动中看出非人生而静之静注不妄二字可味若
 只说不动便是槁木死灰所谓不妄者何也念之所 …… (第 11b 页)
 起只在至善是也 按不妄二字虽应事接物亦静
 也 乐天斋翼注曰安谓所处而安虽是身之所处
 却是心安也  张彦陵
曰虑不是思虑之虑只是临
 事精明回光返照深入几微无丝毫眩惑的光景
 予初谓定属意静属心安属身虑属家国 …… (第 12a 页)
 则又不同矣总之皆不必从也
物有本末节 此结上文非起下文则卢氏以此先
 后字起下文许多先后字之说不可从  张彦陵
 云据注是结上文据时解是起下文按此意亦有
 然却不重 圣人言语自次第如物有本末节章
 句只说结上文至 …… (第 14a 页)
 谓其与本文不类所以发其意耳极妙史氏伯璿极
 力回护反不明白 存疑谓或问最明者指其后一
 段而言耳  张彦陵
曰治国有立标准须教化意
 按此本浅说然恐立标准意碍脩身也 翼注曰治 …… (第 16a 页)
 字更密 又曰平者普遍之意与齐治不同 又曰
 脩身工夫在心正后只是举动应接之间少有过差
 脩之使完全耳  张彦陵
曰脩有二项有脩树之脩
 去其有馀以治妄身有脩屋之脩补其不足以完真
 身 大全朱子云意是指发处心是指体 …… (第 16b 页)
 覆说竟实鞕紧上文此说得之盖此节皆见不如此
 必不能如彼意 按此与双峰功效之说非相悖也
 知此然后可以观双峰之说  张彦陵
曰以而后字 …… (第 20a 页)
 但前就纲领言之而见其序之不可易此则就条目
 言之而仍见其不可易本字对家国天下说不可对
 物知心意说
其本乱节  张彦陵
曰此节正明本之为重意不可以
 脩身齐家并言所厚者薄紧跟不能脩身以齐家
 来不是把本末与厚薄对看缘所厚 …… (第 21b 页)
 一串的事未有新民而可不本于明德者亦未有新
 民而可不止于至善者故必合盘铭康诰周诗观之
 而后新民之义始全  张彦陵
曰汤文武原是借来
 影子不必粘定说
汤之盘铭曰节 凡人在昏迷之中最难觉悟在积习
 之中最难振拔故苟日 …… (第 24a 页)
 文虽主武王言传者引之只是断章取义 作字即

 经文新字
周虽旧邦节  张彦陵
曰新民至于新命但论道理必
 以是为至不是教人图度天命也 其命维新原是
 验但是因验见极不是只说验 盘 …… (第 26a 页)
 亦不可不知但传意看来似不重在此
缗蛮黄鸟节 翼注曰此承上节看不可对上节看盖

 所当止三字即上节物各有所当止但加人当知意
 耳 又曰此只泛说勿入明德新民  张彦陵
曰玩
 可以字口气不曾说煞不如其必当警省意凛然言
 外 这知字包得行在内
穆穆文王节 周用斋曰此条不 …… (第 29b 页)
 至善即恂慄威仪也根学与自脩而来讲云由学与
 自修之功造恂慄威仪之地则盛德于内而内焉一
 至善矣德盛于外而外焉一至善矣  张彦陵
曰民
 不能忘是效验处 章句所以得之之由得字与经
 文能得得字不同经文得字专以行言此得字兼知
 行言 …… (第 33a 页)
 之

听讼吾犹人也章  张彦陵
曰此章重一使字知本全
 在使字上见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且据民之无讼而
 言未说出所以使之者何在至大畏民志 …… (第 35a 页)
 是在听讼之先 翼注曰刑威之畏畏于外而小也
 德威之畏畏于志而大也志字重看 王惟夏曰明
 德为本新民为末畏志是明德中一端听讼是新民
 中一事  张彦陵
曰按知本有三说一说指圣人听
 讼二句为知本之言固非也一说直断使民无讼者
 为知本亦非一说借讼上推开说 …… (第 36a 页)
 为上务决去求必得也 翼注曰如恶恶臭如好好
 色只要注中务决去求必得上认而皆字亦不可忽

除却恶恶好善更无处见毋自欺  张彦陵
曰好

 恶之量满而后无好无恶之体合 乐天斋翼注曰
 自慊二字今人但看做效验了殊不知慊字著力自
 慊 …… (第 41a 页)
 在盖诚意之君子心必宽平而未必退藏身必
 舒泰而未必周旋中礼犹未许其正且修也双
 峰即作心正身修看殊谬蒙引亦主双峰说不
 可从  张彦陵
曰必诚其意要说得自然若说
 为心体之验而后诚便是有为而为即伪也君
 子一味慎独求毋自欺而已 附蒙引曰 …… (第 47a 页)
 重发所字者谬甚按四子书中惟居其所在王所二
 所字为实字馀如敬其所尊视其所以等俱是虚字
 拈所字者真可厌  张彦陵
曰按有所二字旧解只
 重有字上 所字连下读 吴因之曰有所忿懥则
 就此有所时所忿已不当而此心不得其正 …… (第 48b 页)
 恶以下皆然从其轻而消之则不入于重矣从其重
 而察之自不忽于轻矣或先轻或先重者乃交互以
 见义不必为分别  张彦陵
曰不曰不正而曰不得
 其正亦有意盖此心当未感之先澄然无物原无不 …… (第 49a 页)
 心者之病心不在焉一节说无心者之病中虚而有
 主宰者其正心之药方与此说未是 董日铸曰圣
 人之心惟无在故无不在常人之心有所在故有不
 在  张彦陵
曰视不见听不闻食不知味据或问俱
 作实说或又主不能辨其是非可否说亦无害 按
 大全朱子所谓才知觉义理 …… (第 51b 页)
 首节有字来为妙如云正之于未发不先著一有之

 端正之于己发不多增一有之念  张彦陵
曰正心
 工夫虽兼动静然此章蒙心之用上说来当重动察
 一边而静存之意暗含在内 云峰谓意欲实而心
 本 …… (第 52b 页)
 事这三条说两章之界限极明
所谓齐其家节 乐天斋翼注曰人是众人然诚意正
 心之人亦在其中天下鲜亦同  张彦陵
曰辟字正
 从之字生来俱主太过一边说五个辟字就是不能 …… (第 53a 页)
 字蒙引存疑皆云如字轻看翼注则曰如字不可略
 去是保民如赤子也下面只释保赤子其说亦是然
 终不如蒙引存疑之直捷  彦陵
云诚即诚意之诚

愚按既曰心诚则诚字便阔不止属意且诚意诚

 字有工夫此诚字无工夫 翼注曰求之求赤子 …… (第 64a 页)
 人心之天皆不假强为此独言慈者孝弟或有失其
 天者独母之保赤子未有或失者也观慈之一节则
 孝弟可知  张彦陵
曰注中推广云者充满其本然
 之量也不是推广到孝弟去 章句在识其端而推
 广之一句要细玩盖孝弟慈必须格 …… (第 65a 页)
 著身言身处必含著家当并做一项事而对国一项
 言之不特此章为然自家齐以至平天下总不离身
 盖身乃万化之原也  张彦陵
曰以三字分曰孝弟
 慈以二字槩曰仁让以一字括曰仁其行仁之术则 …… (第 67a 页)
 获敬事后食之后字看 按讲后字此是深一层解

 只可兼用 翼注曰藏犹存也  张彦陵
曰恕字要
 认得真与不欲勿施不同彼就及人处重此就推己
 处重 杨贞复曰君子实见得已未尝有未尝无而
  …… (第 68b 页)
 该下文理财用人虽亦在其中然实不止此时文专
 以理财用人讲者似非 好恶二句即是絜矩不是
 推絜矩之要  张彦陵
曰按所好好之下好之二字
 有区处以为民聚欲意所恶恶之下恶之二字有经
 画以为民去恶意 吴因之曰民之所 …… (第 78a 页)
 要以此意会之
节彼南山节 吴因之曰有国者不可不慎注云民所

 瞻仰谓望其能推己以及人也惟望重则责深故曰
 不可不慎  张彦陵
曰僇作辱字看
殷之未丧师节 翼注曰言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则
 今日既丧师可知仪监二句乃总承未丧师而言 …… (第 78b 页)
 不可径作结上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节  张彦陵
曰先慎句虽著在货
 财一段头上其实承上文而吊起下一章之脉 又
 曰四此字俱是即此便有不待外求意 翼注 …… (第 79a 页)
 施夺翼注曰此是民皆效尤意不是财匮则争意看
 来即兼用亦不妨但未说到争夺其君耳蒙引亦是
 财匮意
是故财聚则民散节  张彦陵
曰是故二字承上争夺
 来言民至争夺而尚得有其民乎此与有人有土反
 看重上句下句带言 按翼注亦如此看下 …… (第 81a 页)
 财散东阳许氏以不过取言吴氏季子以散财发粟
 言亦当兼用财聚亦当如此反看 翼注民聚只是
 归心不必说近悦远来
是故言悖而出者节  张彦陵
曰是故二字又承民散
 来言民散而尚得有财乎此与有财有用反看重下
 二句言悖借来引起或问君有逆命则民有 …… (第 81b 页)
 就外貌说故下以其心二字转语 又曰无他技他
 字宜玩盖大臣自有体增一分技能便为失体故曰
 他者外之之辞无他技不外增也  张彦陵
曰他字
 宜玩大臣稍有露才扬巳的意思譬如身上反添了
 一个赘瘤(是翼注意)然要晓得大臣非真无技能(是 …… (第 84b 页)
 休处难以名状故不徒曰有容而曰如耳 又曰有
 容即容贤但贤字未可说出 按翼注看其如有容
 与蛟峰方氏及蒙引浅说不同亦存之以俟再定
  张彦陵
曰人之有技五句正是形容如有容处曰若
 曰不啻俱是描写不尽之词 吴因之曰若己有之
 要说向心上去不要说 …… (第 85a 页)
 也亦觉恳透但前说于容贤为切盖容贤属心用贤
 属事 彦圣二字诸讲俱不分明蒙引曰彦美士也
 美是懿美指纯德君子言依蒙引则彦圣当分知行
 看  张彦陵
曰实字要看得重当根诚意说来彼虚 …… (第 85b 页)
 饰于外者名虽为容可谓实能容乎 翼注曰实是
 也不作诚实讲看来即作诚实讲亦不妨玉溪亦是
 作诚实看 又曰以能者以此故能也  张彦陵

 以能保我子孙作句黎民带下读以霸国重子孙也

蒙引存疑浅说翼注皆主此或曰保子孙保黎民

 均重对 …… (第 86a 页)
 之过盖此等小人乃将就处之觉他宽纵了 又曰
 慢过不已必至于拂人之性 所谓慢过不已必至
 于拂人之性者只是馀意
好人之所恶节  张彦陵
曰身字正点醒世主语夫世
 主好恶颇僻专为自家图快活乃及身之祸即在目
 前言及于此有天下者即不为子孙黎 …… (第 89a 页)
 注以好恶入解者盖诚原只就好恶上见好恶原不

 止是治人之事也达说甚拘  彦陵
云忠信即是诚
 意此大全双峰说甚偏  (第 91a 页)
彦陵
又云看来首节上老
 老数语已括尽忠信之义此吴因之说上老老数句
 虽亦在忠信内然忠信似不止此 李九我云 …… (第 91a 页)
 用人之后复取而申言之作文不必牵连上节大道
 可竟从理财直起何尝不见此大道非即上节大道
 之一端乎此当承远脉不当承近脉也  张彦陵

 按生字正与聚字相反生者生生不穷也 苏紫溪
 曰本文生财足财俱主国家之财说生之者众则是
 民间之 …… (第 92a 页)
 恒足矣即是以财发身即是好义不悖出但仁者节
 则推一能行之人重仁者二字未有节则决言其效
 重三未有字  张彦陵
曰此条是足仁者以财发身
 意言仁者虽散财以得民然卒亦未尝无财按此说
 出存疑然未尝无财意在发身内已有 …… (第 94b 页)
 火出而毕赋又周礼凌人夏颁冰是卿大夫以下三
 月以后而得用冰也周礼云天子夷盘丧大记又曰
 大盘当是夷盘之大者  张彦陵
曰聚敛之臣欲剥
 下媚上必于常式之外多增数目正赋之外别立科
 条日久岁深增者不可复减一时作俑遂为生民 (第 95b 页)
 之谓性则知性非沦于虚非杂于气盖中庸一言全

 为忧异端作不然解明性字做甚  张彦陵
曰子思
 开口说天命之谓性与孟子性善性字同全无夹带
 欠缺的所以任他见成做出便是道此二句虽只是
 论 …… (第 4b 页)
 心本不可离俱谬 苏季明问先生说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是在中之义不识何意曰只喜
 怒哀乐不发便是中也  张彦陵
曰中字有解作中
 间之中有解作正中之中然惟其浑然于有无之中
 间此即中正也 吴因之曰或问涵养于喜怒哀 …… (第 11a 页)
 静之时但有能知能觉者而无所知所觉不偏于无
 固不待言但如处室中东西南北未有定向止在中
 间所谓中也  张彦陵
曰中和二字固要体认分明
 而其理又要融贯中者一真自如万境不染之谓若
 说空空在中无所思虑是佛氏之中节 …… (第 12b 页)
 严其辨者也 小人之反中庸也有似是而相反处
 有不似而相反处兼说方是故以居之不疑为说者
 偏谓无居之不疑解者亦偏
君子之中庸也节  张彦陵
曰此节是上节注疏作推
 原说 翼注曰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君子小
 人本是人品名目而注作心与德说者盖 …… (第 21a 页)
 恰当如此差不得毫釐者故惟君子能之 张侗初
 曰中不离日用故曰庸中不可执著故曰时此仲尼
 于中字下一注脚也  张彦陵
曰按时字章句有三
 解随时以处中是论工夫中随时而在是论本体无
 时不中是论究竟 注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兼 …… (第 22b 页)
 以求中者发也世教日衰人多求之庸言庸行之外

 故有此叹 此说偏  张彦陵
曰按其至矣乎是赞
 词说者皆以无过不及讲至字不知无过不及只形
 容得个中庸若至字又推开说愚不肖者减不 …… (第 25a 页)
 果能此道矣至诚能尽性能经纶大经至圣能聪明
 睿知诸能字脉络皆贯通
道之不行也节 此章存疑浅说俱只承民鲜能来双
 峰谓承上二章者谬  张彦陵
曰须知知愚贤不肖 …… (第 25b 页)
 中则有以见其精密详审用字当作择字方是 李
 毅侯曰执两用中正如真丹在手点铁成金在人发
 之为迩言在舜用之皆玄德矣  张彦陵
曰用其中
 于民是把此中用于民上不是用民之中 分明 …… (第 30b 页)
 权度精切不差用中句轻此句自属行 问察隐扬
 似亦非愚者所及执两用中似亦非知者所及通说
 为是然或问却分明(丙辰六月二日)  张彦陵
曰其斯以为
 舜乎犹云这个才是舜不必添出大知然即添出大
 知二字亦不妨玩或问可见 又曰此句还总领通 …… (第 31a 页)
 上问察说有必如斯而后可为舜之意根上择执说
 不可专主无太过一边 知者不必求之过也如斯
 而已足为舜愚者不可不及也必如斯而后可为舜 彦陵
又曰按本心之明即是知吾人这点灵明原

 无限量只缘意见作障失却本来初体夫子所以指
 点大舜出来做个样 …… (第 31b 页)
 看只重知行之分大全朱子以安勉分看云峰以穷
 达分看俱是馀意不可作正讲 翼注曰为人二字
 不虚要本生质之粹而又能察说此从第四章会意
 来也  张彦陵
曰择亦须说得细盖中庸虽浑然性
 体而其发于万念万事者莫非性体之散殊必须随
 处体认愈析愈精方才有得此 …… (第 34a 页)
 夫子告子路之强然后中庸可能中庸之所以不可

 能者只是不强耳  彦陵
氏曰易曰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此天命之谓性也率性之谓道则自中自
 和又何强之可名耶然吾人有生以后便 (第 37b 页)
为习气用
 事矣矫习以归性乃所称自君子
子路问强节 乐天斋翼注曰窃闻刚足以任道而未
 得其真故问之  张彦陵
曰问强与问勇精粗不同
 强字即虽柔必强之强是习到牢硬处站得脚定不 (第 37b 页)
 委靡偃仆耳
南方之强与节  张彦陵
曰三与字不是诘问亦不是
 听其自择分别南北正要他不为气习所移抑而强
 与句即是南北二句中转语 乐天斋 …… (第 38a 页)
 白守黑的作用此属乎器度

衽金革节  张彦陵
曰二句串看非必定是死虽至死
 而不生悔的念头亦是平时自负如此湖南讲曰衽
 金革不定是用兵乃借以状其情 (第 39a 页)
之乐祸即至死亡
 亦无厌恶是赴人之急徇人之难的作用此属乎骨
 力
故君子和而不流节  张彦陵
曰南北之强亦不是寻
 常人此辈亦见定守定但学力未能尽变化气质不
 免尚为风气所囿所以不得为中庸此节乃 …… (第 39a 页)
 强 附乐天斋翼注曰此节分人已穷达四件看

  彦陵
又曰按和不流是一转语盖和易至于流流是
 和之弊中立不倚是一直语盖中立便是不倚不倚
 是中立之竟 附徐 …… (第 39b 页)
 己以发明中道不是自叙口气全不重不屑乎失中

 与不自居于得中意  张彦陵
曰按中庸道理最平
 最深原是人生日用饮食只因名根不尽(偏)所以惑
 于新奇可喜做得半上半落首节提出后 …… (第 44a 页)
 节说到不见知而不悔把是非毁誉一切放下方是
 依中庸的实地
素隐行怪节 亦有始不隐怪而终隐怪者亦有不索
 隐而行怪者 翼注曰有是容或有  张彦陵
曰不
 说当时之述而说后世盖后世圣远言湮而想见先
 年有高奇之事遂杳邈而迎取以为新有字要看得 …… (第 44a 页)
 隐僻之隐是常道之外者下章费隐是隐微之隐乃
 常道之中者 这种人知人所不能知行人所不能
 行似犹愈于半涂而废者然过犹不及
君子遵道而行节  张彦陵
曰半涂而废即在遵道句
 内遵如童子之遵严师原无浃洽故不得不废照弗
 能己看亦自见 遵字比依字虽较浅然 …… (第 44b 页)
 只是言道之所在吾弗敢过道之所在吾不敢不及

 即学不厌之意
君子依乎中庸节  张彦陵
曰依与遵不同遵字著力
 依字自然 翼注曰依中庸者与中庸为一也中即
 心心即中心之惺惺处即中庸之所当知 …… (第 46a 页)
 非难不悔为难蒙引浅说俱云依只是仁知不悔方
 是仁知之至俱不是余初亦误收注知之尽数句总
 承上来不专顶不悔说  张彦陵
曰唯圣者能之句
 不是难其辞以阻人高标其名目正为素隐行怪者
 下一针砭也盖隐怪之徒祗为名心太盛意欲以 …… (第 48a 页)
 一毫掩匿不得一毫假借不得但在夫妇曰端在
 天地曰至而还其与知与能之良即可以为圣人
 参赞之极相忘于天地有憾之大便冥合乎不知
 不能之真矣  张彦陵
曰按此章说道之费首以
 夫妇言起而后又以造端乎夫妇结之此可见人
 道之所自始也下君子之道四论及君臣 …… (第 50a 页)
 而无动看了是认心为道了赛合注辨之极是

夫妇之愚节 翼注曰夫妇之愚不肖是夫妇中愚者
 不肖者时文云愚如夫妇不肖如夫妇则圣独不在
 匹配乎  张彦陵
曰由夫妇而推至圣人天地不能
 尽便是道之至大处而其大处又无空隙渗漏故总
 承之曰大莫载小莫破其实大小 …… (第 52a 页)
 是姑息是道本不容有加也 四书镜曰止之者非
 不教也其所教者不过申明昔日之教如所谓振德
 所谓俾勿坏也
忠恕违道不远节  张彦陵
曰违者违去之谓非违畔
 之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而施之于人皆
 是推己史氏此说甚是但此节只说所不 …… (第 60a 页)
 无得失二境俱反求诸身要吾身无失耳自得的自
 字正己的己字俱是此个身字
君子素其位而行节 李毅侯曰道不远于子臣弟友
 而子臣弟友各有所处之位  张彦陵
曰注以见在
 训素此是实际语然行字亦要理会盖圣贤学问正
 要在身世中磨练若只空谈名理把世故一切等之 …… (第 64a 页)
 则贫贱为外位贫贱则富贵为外愿外如未得思得

 小得思大既得思保守己失思复得之类皆是不但
 逆境有愿外顺境亦有愿外也  张彦陵
曰若外字
 勘得不破就是位以外一切无营逐而位以内所行
 者事微不与位协意微不与位适皆外也皆愿也
 附 …… (第 65a 页)
 言又难分析二意矣至于所引射有似乎君子(云)云 
 似益难于分贴而朱子亦自不奈何矣此与道不远
 人章分三节处后学尚未得胸中洒然  张彦陵
曰 …… (第 66b 页)
 分所不得专权所不得逞者未尝以情之难制而曲
 为依附矣(张瀛海在上位四句文) 赛合注曰陵有征求狎侮
 二意援有趋利附势二意  张彦陵
曰正己二字要
 认真己原无不正正己云者只是完己之分内也 …… (第 68a 页)
 知有命而妄意求福则虽命值其亨而偶得之亦非
 其所当得也亦幸而已故谓之徼倖其实小人不能
 逃乎命也  张彦陵
曰行险徼幸即所谓无忌惮也

李毅侯曰易险二字极妙唯正己是自家做得把

 柄的直捷安稳虽处逆境犹坦途故 …… (第 69b 页)
 者为讲盖此章因上章说个位字而位之内有高卑
 远迩之不同故又以其序言之则此高远只是位内
 之高远不必说到天地圣人所不能尽也
辟如行远必自迩节  张彦陵
曰道字不可就作进为 …… (第 71b 页)
 后之别此非矛盾也犹之朱子论理气而曰此本无
 先后之可言然必推其气之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
 理且或问亦与蒙引同  张彦陵
曰终始字非当生
 死字看凡物呼吸喘息晦明变化昼夜代谢生死皆
 是也 翼注曰终始字不可专作生死字看生死 …… (第 77a 页)
 言也
故天之生物节 翼注曰此与下节一喻一證俱轻看

又曰此二节又俱不可找正意盖正意至末节方

 见出  张彦陵
曰物字兼动植说 王宇泰曰天之
 化育只是一例施去那有心厚薄于其间只是物有
 承受得的承受不得的天只因 …… (第 86a 页)
 之礼礼字说下来 赛合注曰斯礼谓追王上祀之

 礼 按二说俱通并存之以俟再定  张彦陵
曰父
 为大夫八句举其祭礼之例而以葬礼形之葬祭不
 平期之丧以下又仿祭礼之意而制之重父母边与
 期丧 …… (第 92b 页)
 道在一家则为一家所称的孝在一国天下则为一
 国天下所称的孝岂不是个达孝
夫孝者节 赛合注曰志事只是一件自心所欲为曰
 志自事所当为曰事  张彦陵
曰志事相因下文通 …… (第 94a 页)
 文王之所尊爱文王之所亲所以事文王者如生如
 存此之谓达孝 双峰谓践位三句是述事敬所尊
 二句是继志不必  张彦陵
曰敬其所尊二句本上
 三句言武周制为此位礼乐所以敬所尊爱所亲也

存疑看践位三句极快矣到敬所尊二句却 …… (第 101a 页)
 下行之以祀其先 赛合注曰上二段不甚重只起
 下三句 又曰明字不可浅看是仁孝之至者以他
 人言新说把明字就武周说大差  张彦陵
曰明乎
 三句亦不重人能明之上只见得武周礼义之弘远
 也 郊社禘尝总是诚之难格理之难明者莆田王
 氏 (第 105a 页)
 矣章句亦只主身上说

哀公问政两节 翼注曰独言文武者三代之政至周
 大备欲公之法祖也 又曰人亡政息轻反言以决
 之耳  张彦陵
曰其人存注兼君臣说而意实重在
 君一边翼注赛合注俱如此
人道敏政节 翼注曰人道道字轻虚犹云人之为道 …… (第 2a 页)
 其仁便是此意 脩道以仁仁字西山真氏新安陈
 氏新安倪氏俱以心之德言
仁者人也节 李毅侯曰仁非他也原即其身是也盖
 仁者人也  张彦陵
曰此节紧承上节仁字而释其
 义只重一个仁字由仁而行之得宜便是义由仁而 …… (第 3b 页)
 之一毫不可加也 徐儆弦曰亲亲者尽仁之实也
 尊贤者求仁之辅也而礼又所以达仁之分也总是
 脩身中事  张彦陵
曰此节不重仁义礼字只重亲
 亲尊贤等杀上 附存疑曰夫仁人也人无所不爱
 五达道皆当以仁矣亲亲何独为大 …… (第 6a 页)
 知天则唯任情识意见虽强欲知人而不能律之以
 自然之则非以喜怒徇我之意即以毁誉徇人之情
 何以知人  张彦陵
曰前言脩道以仁所重在仁此
 言事亲在知人知天便可想见知字所重又在知此
 系脩身紧关下文因足出知仁勇以 …… (第 8a 页)
 用得著如孔子生知之圣自谓好学是也学利困勉
 的人也有生知安行的时节所谓本体未尝息者不
 然虽困亦不能通勉亦不能至矣  张彦陵
曰困知
 非因困后求知是用困的工夫而知也照学利勉强
 俱在工夫上说人之精神不塞则不通耳 吴因之 …… (第 10b 页)
 本知仁勇之次也而又曰通上文三知为知三行为
 仁三近为勇之次终似论得破碎
知斯三者节 乐天斋翼注曰所以知俱包道德在内 张彦陵
曰五所以字俱有工夫在 陶石篑曰治

 人治天下国家每以人己远近对说不知天下无身
 外之人既以身而治人 …… (第 14a 页)
 人若也要看捷径样子走径路岂不担阁了一生故
 唯知三近才是照我自家资禀用我自家工夫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节  张彦陵
曰此节是备论治
 法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者即此是也 翼注曰
 九经皆作天子之事看故曰文武之政 经字注 …… (第 14b 页)
 道有别方是尊亲虽承上段来然亦是有别 若大
 学之仁敬孝慈信则俱是兼明新而言之者也孝弟
 慈亦然
脩身则道立节  张彦陵
曰此节要看九个则字是不 …… (第 16b 页)
 即承上齐明盛服来言非礼之念不以动于中非礼
 之行不以动于外也 魏昆溟曰尊贤则不惑先要
 除君心之惑方是尊贤  张彦陵
曰尊之欲其贵爱
 之欲其富然情虑其日隔而疏故又借好恶以通其
 情 翼注曰同其好恶是不拂其情亲之所好好 …… (第 20b 页)
 亲亲也上亲字是爱字下亲字自彼视我而言 吴
 因之曰劝亲亲谓劝亲之亲于我蒙引谓人皆劝之
 而各亲其亲不可从  张彦陵
曰分卑则势隔而情
 不通官小则禄薄无以养廉忠信则既无疑畏之虑
 重禄又无内顾之苦自然尽心尽力 又曰时 …… (第 21a 页)
 诚乃道德九经之枢纽也 陈新安谓诚之不可掩
 以实理言两行之者一以实心言按前虽以实理言
 而实兼气说此章虽以实心言而实兼理说
凡事豫则立节  张彦陵
曰豫不是诚所以豫处是诚
 不豫则废正发明不可不豫之意 赛合注曰四个 …… (第 22a 页)
 至此方出遂泥以为重在诚岂不拘乎
在下位节 赛合注曰此节只是推言当豫意只宜把
 一豫字贯新说欲把诚字贯亦未是  张彦陵
曰此
 节只是推明不可不前定意借下位者立说虽曰治 …… (第 25a 页)
 夕切磋者尚感孚不来君臣之际睽隔更甚如何可
 获顺亲是士人根本处大节有亏百行皆无足录故
 友不见信  张彦陵
曰按顺亲顺字即孟子不顺乎
 亲之顺谕之与道为一也 反身不诚或问谓外有
 事亲之礼内无恭敬之实此是承顺 …… (第 27a 页)
 加则亦两字以别之章句于择善固执条云此则所
 谓人之道也以上面人道本指学者择执一句乃證
 其实事故用此则二字以接之
博学之节  张彦陵
曰本体最精微所以学问思辨之
 必尽其功本体原无止息所以笃行之必要其久
 愚意此节只言诚之之目学利困勉 …… (第 30b 页)
 苏紫溪曰中庸前一半多说个中字后一半多
 说个诚字求道于中则无定体求道于诚则有实功
唯天下至诚章  张彦陵
曰此节首一句已尽一章之 …… (第 35a 页)
 性方能尽人尽物参赞天地必至尽人尽物参赞天
 地方是见能尽其性即至于尽人尽物参赞天地要
 于吾性亦无分毫增加  张彦陵
曰按诚与性一理 …… (第 35b 页)
 之曰尽性正与下致曲遥相互对盖致曲者由此及
 彼未能一时俱到尽性则巨细精粗浑然大备纤悉
 完具而无馀欠也  张彦陵
曰灵窍明觉中不参一
 毫情识则性体昭融即察之无不明处天机运用中
 不涉一毫作为则性体浑全即由之无不尽 …… (第 36a 页)
 真则至诚之人岂无衷曲之时而何以独言其次也
 不如注释偏字为妙 致曲兼知行黄氏洵饶谓在
 知行之间殊谬  张彦陵
曰致了曲即能有诚无两
 层 翼注曰能有诚似还未到至诚田地观白文无
 至字可见 曲能有诚是全体之诚但未 …… (第 41a 页)
 能化的意思见得与至诚同归较他章赞至诚语意
 稍别
至诚之道章总旨 翼注曰此章首二句言至诚前知
 下原其所以前知者不外于一理也  张彦陵
曰此
 章以前知二字为主这知亦不是悬空之知有斡旋
 挽回意思在从前知之中提出个道字正见其异于
 术数 …… (第 42a 页)
 以未有此事先有此理解之殊谬浅说达说只作有
 可知之理看较妥 此理字与合理得福背理得祸
 之理不同  张彦陵
曰据旧解以善不善即作祸福
 看或谓先知在祸福将至之先只就善不善上知个 …… (第 43a 页)
 所以生则以圣人与天地为天下不可测之奇而不
 知其立于一诚之中 天之所以为天与文之所以
 为文原非不测之奇而一归于道之庸矣
故至诚无息三节  张彦陵
曰只一至诚便自无息无
 两层自无息至高明一齐都到亦无渐次运而不已
 曰不息存而不变曰久从实理流出自然 …… (第 59a 页)
 不诚就其不诚之时是诚至此息了至诚则无时不
 诚是即无时或息矣按此即存疑之意也玩章句意
 则至诚之无息似不必到无息时始见  张彦陵

 自始至终此诚无时间断则曰无息自后观之此诚
 无时不然则曰久久则不息总计之名 唐一庵曰
 不息言 …… (第 60a 页)
 见于政治底至诚自己身上事不可以渐次言何待
 久而后然哉唯其见于政治者则不能不以渐耳北
 溪陈氏以睟面盎背贴徵字不是  张彦陵
曰按徵
 字不可看作形字发字注中验字极好盖久处有所 …… (第 60b 页)
 功业只此第三节已说尽了此节内便有覆载成意
 思便有配天地意思特下节又抽出言之耳
博厚所以载物也节  张彦陵
曰按覆载成只言其功
 用及物处至下节方即其及物者而赞其与天地同
 也 徐儆弦曰至诚博厚不可见于物之容 …… (第 61b 页)
 断其配天地也 覆载成是言至诚及物之用犹之
 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下博厚配地节言至诚及物
 之体犹之言可与天地参
博厚配地节  张彦陵
曰此节承覆物载物成物一直
 转下配者合而有助之意连天地亦待我而位者也
 天地说无疆此句不言配悠久即无 …… (第 63a 页)
 赛合注曰成物之成同覆载言谓成就夫物也
 无为而成之成同章变言谓道化之成也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节  张彦陵
曰此以天地之
 道明上文圣人之道指出一道字在主宰上说 既
 言至诚配天地复就天地言之者犹仲尼祖述章万 …… (第 66a 页)
 浅说同极是蒙引云不专指形体须兼性情而言存
 疑亦兼性情形体言俱不是不用兼字为妙
今夫天节 翼注曰此节亦俱根诚来  张彦陵
曰此
 节不是说天地生物之盛只是验其盛耳以天地为
 主不与山水对说山水二段益以见天地之大盖就
 中举 …… (第 67a 页)
 人说然不限定是生来圣人大率希圣而渐造焉者
 即其人也 赛合注曰待其二节结上起下上正言
 道不虚行下反言以见其必然也
苟不至德节  张彦陵
曰自其体聚处言曰凝自其运
 用处言曰行 徐自溟曰于行处见是道于凝处见
 是德 翼注曰凝在行前一步凝聚 …… (第 75b 页)
 中处自用自专反古则小人而无忌惮也故此说灾
 及其身正与明哲保身相对
愚而好自用节 翼注曰孔子言内三平看子思言内
 即分重轻  张彦陵
曰德非圣人便是愚位非天子
 便是贱 愚自用贱自专两句平说而子思引言意 …… (第 84a 页)
 可如孔子欲损益四代之制是也 翼注曰道字以
 制作言若道理固无古今若复古之道却又是美事

灾及其身盖逆理者取诛违时者不容于世

非天子节  张彦陵
曰非天子三字极重此天子兼德
 位时在内然举位以该德时补出须要浑融 翼注
 曰议字不是空言便去制作了  …… (第 85a 页)
 过看得这大意思方有益
今天下节 王文成曰玩今天下三字有提醒当世之
 意只可作盛世之思不可看作衰世之感  张彦陵
 
曰车同轨制度中之一端也轨不在车而在地盖车
 以迹为验也同文亦兼形声伦非人伦之伦亲疏贵
 贱之相接礼度 …… (第 86a 页)
 字形而别也今曰书同文谓天下之字同其称名也
 如车字如此写天下之人皆名之曰车也行字如此
 写而天下皆名曰行也
虽有其位节  张彦陵
曰此节旧虽以愚贱分疏然看
 一亦字要抑扬说到有德无位上人知有位无德之
 不可作而不知有德无位之亦不可 …… (第 87a 页)
 尊者尊之最妙此是夫子所以不得不从之故若但
 云时之所在不得不从则似有勉强意矣(己酉四月) 翼
 注曰从周只重时上非若论语重郁郁之文也 
 彦陵
曰或问中庸论为下当遵时王之制为不倍若
 以孔子而生秦始皇时亦将胥而从秦乎自溟曰子
 思之言自有斟酌曰 …… (第 88b 页)
 而本诸身以善其制者不骄之道也

上焉者节 翼注曰此节轻看反言以起下文之意
 按此节反言德位时以起下文当补一句曰无时与
 位犹不可况无德乎如此方完  张彦陵
曰上两个
 不信俱无民字无徵不尊只在已无以取信于民民
 弗从民字在下上面不信二字不可就说民不见信 …… (第 91a 页)
 当贴有三重不当贴王天下 因之此条似误本诸

 身六句俱当属有三重(己酉三月廿六)  张彦陵
曰徵诸庶
 民即本诸身徵之也此句须重徵验上讲即民有必
 信必从之理而可验我制作之善故曰徵诸庶民若
  …… (第 92b 页)
 者天下之大本也由此世道世法世则所谓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节  张彦陵
曰行是设施
 言是训令远近二句即就天下内抽出言之上三句
 见王化不限于时下二句见王化不限于地不必以 …… (第 97a 页)
 二句是天地之所以为大(此说本可从然须知此所以字非白文所以字)
 所以为大者即在大中看出非别有一件为此件之
 所以然也  张彦陵
曰道非道理之道即历家失道
 南行北行之道 谓并处就是不害不悖者非也天
 下岂无并育并行而相害相悖者存 …… (第 105b 页)
 四德不可平看 翼注曰生知之质与仁义礼智之
 德虽有质德之分总是德也故下只云五者之德
 又曰为能字直贯到节末不但贯到节末直贯到时
 出之  张彦陵
曰仁义礼智皆聪明睿知中所涵容
 执敬别皆君临中事 又曰聪明睿知等(阙) …… (第 111a 页)
 立本知化是大德之在内者

唯天下至诚节  张彦陵
曰为能字贯至化育句 陈
 北溪曰经是分疏条理纶是牵连相合如君是君臣
 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各有条理一定而 …… (第 117a 页)
 天下之大经则断宜空说不可谓是天下人之大经


翼注曰天下之大本不是说天下人人之性只一

 人之性便可名为天下大本了立是植根牢固不被
 物欲摇夺意然不是用功去立他是本来能立了
  张彦陵
曰立只是所性全体毫无亏欠千变万化道
 理预植于中 附蒙引曰立本浑沦说为是郑氏谓
 立仁之本则仁民爱物 …… (第 118a 页)
 章经纶立本知化是以五德合说非大德敦化乎说
 得两章之义了然 按存疑看大德小德不分发见
 存主者也似亦可兼用姑俟再定
苟不固聪明圣知节  张彦陵
曰此节不重知至诚上
 只重在赞至诚之妙上 天下非无绝世之聪明却
 是虚浮慧巧唤不得实聪实明须是能辨别 …… (第 123a 页)
 叹一部中庸之意

衣锦尚絅节 刘上玉曰此节乃言入德始事两君子
 之道及日章不厌等勿讲太高妙为是  张彦陵

 恶其文之著不应做恶文重质看重质之意与此章
 不相干文字是好字 李毅侯曰讲恶字不可用文
 胜灭质 …… (第 126b 页)
 外而其立心务内却在闇然上可见日章是在中之
 美日显也美字浅看此时还未有厚养又有即以实
 心作美者亦不是实心乃美所由集  张彦陵
曰闇
 然日章只重闇然不重日章然日章即在闇然内非
 有两层 又曰所谓闇然本谓精神意念收敛在内
 略不 …… (第 127a 页)
 下学心曲中知所趋向其义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
 庸章显相照而与索隐章隐相发 此不对隐怪与
 无忌惮者说翼注曰小人轻看最是  张彦陵
曰淡
 而不厌三句正发明闇然句 又曰淡简温三句只
 是形容闇然的妙处其淡自不厌简自是文温自是 …… (第 127b 页)
 使人欲尽去便是不疚矣不疚则质之初心无所愧
 怍便是无恶于志矣 不疚无恶紧承内省来重在
 君子必欲使之如此上盖亦属工夫也  张彦陵
曰 …… (第 130a 页)
 所不见乎言不可及唯在此处若过此关头便潜滋

 暗长力无及矣不但是赞之之词也  张彦陵
曰末
 二句只是从上二句而咏叹之是提醒人语使之猛
 然有省耳 翼注曰不可及勿作功业不可及只云
 其不 …… (第 131a 页)
 存疑浅说俱不如此 翼注曰此节德字正应入德


云峰胡氏谓不显之德即未发之中于喜怒哀乐

 未发之时而敬是不显其敬却说偏了不知不显笃
 恭皆贯动静也姚承庵曰恭即是敬信  张彦陵

 人心之初原从天命来君子笃恭不落一毫情识合
 此天命之初体耳笃恭而天下平是我与天下同归
 到天命 …… (第 134a 页)
 有中和之德者不能但犹未到中和之极处只是国
 治事笃恭而天下平则所谓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
 育也
予怀明德节  张彦陵
曰德輶如毛两诗盖说此两段
 议论正见笃恭之德难形容也至矣句当从天说到
 圣人上天以是德命之人本无声臭 …… (第 136a 页)
 色只是劝民威民化民不在赏罚声色上此帝王治
 天下之妙道也 副墨曰鼓之以雷霆照之以日月
 声色亦化也但自有在声而非声在色而非色者
  张彦陵
曰毛犹有伦言以毛比德犹有伦类可拟非
 毛之犹有伦也 翼注曰犹有伦类只是犹有形象 …… (第 136b 页)
 道也载者发育万物之事于发育之中有无声无臭
 之妙即太极形而上下者譬圣人笃恭而天下平本
 末具备也  张彦陵
曰非谓德亦无声臭同天乃谓
 此理流行于天原无声臭之可著耳工夫既到之后
 便合著源头玄微处是之谓至矣不 (第 137b 页)
 而乐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此不知而不愠也

学而时习之节  张彦陵
曰工夫全在时习上个中有
 勿忘勿助意说字正形容时习之妙见无限自得光
 景俱从时习里面出来是圣人鼓舞人 …… (第 7a 页)
 免以交游之盛而致道德之衰感怀世事甚至以逃
 名之心长傲物之习亦孰非时习之功少哉(壬申阅时文摘)
 (出)  张彦陵
曰乐字固非以人验我学亦非庆吾道
 之广其传 亦非以人资已只是庆吾道之广其传
 (乙卯二月三十) 徐岩 …… (第 9a 页)
 子之说 两意亦是相足 如第一节是由时习而
 得说也而朱子又曰学到说时已是进了一步则又
 似非说不足为时习两意亦是相足
其为人也孝弟节  张彦陵
曰有子指出孝弟示人正
 要人根本上著力不是虚论道理 圣贤那一语是
 虚论道理 又曰就见成说好从心上来 …… (第 11b 页)
 孝子在天地则为仁人 程子曰性中只有个仁曷
 尝有个孝弟亦可曰性中只有个孝弟曷尝有仁然
 不如此说者重讲仁也未可泥著
巧言令色章  张彦陵
曰巧令俱是好字样正是色取
 仁的人圣人勘破他心事只在言色上做工夫全不
 著心体故曰鲜矣仁 徐儆弦曰世 (第 14a 页)
态上多一分妆
 点天理上便减一分本质 强排道理皆巧言也危
 冠危服皆令色也(析疑)
吾日三省吾身章  张彦陵
曰此曾子母自欺之学吾 …… (第 14a 页)
 之有不胜难 附浅说曰斯言也其在闻一贯之前
 乎种植方勤而时雨未至乎若源头一开则中流自
 在无事推移之力矣
道千乘之国章  张彦陵
曰按此章虽分五项总是以
 为民之实心行为民之实政 敬是一点兢业之心 …… (第 16b 页)
 近世训蒙稚者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
 入视师长如寇雠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祈疑)
贤贤易色章  张彦陵
曰按圣门论学只在人伦日用
 上做工夫非另有一种闻见之学故人若实实能尽
 伦即此是学更有何学虽字未字虚 …… (第 19a 页)
 和又是知和了礼中之和在行礼者亦不自知其和
 但论礼者则以是为贵耳 又曰先王之道道即礼
 也以其有可通行而名之曰道正应由字  张彦陵
 
曰先王二字重看所谓尊其名以警世也非是引先 …… (第 26b 页)
 去也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达之万世而无弊也即

 末句不可行意  张彦陵
曰按行字承上由字来见
 得小大由之是礼以和行矣而复有所不行者病不
 在和病在求和于礼之外耳知和之和与 …… (第 27b 页)
 论可补大全所未发但不可偏重在知一边耳 看

 来只是许其知之不滞用工却易不必专拘诗上
贫而无谄节  张彦陵
曰按乐不是乐贫亦不是乐道
 (非道而何)胸中自有一段好光景(道外岂复有好光景)与贫相忘耳
 礼是天理 …… (第 32a 页)
 雍之言然意义一例 巧笑章亦然

赐也节  张彦陵
曰不是夫子赞扬他是夫子鼓动他

姚元素曰人心一点灵机常为意见名言封闭不

 得透露夫子只要点明此件子 …… (第 33a 页)
 乃在多学而识章

不患人之不已知章  张彦陵
曰此夫子于患人不知
 者下一转语全要学者用心于内只就他患心上去
 点醒他患不知人要说到切自己身心上  (第 33b 页)
 妙北辰一段正于喻意中打出正意此不是北辰自
 居众星自共正由北辰能联络众星不由他不共耳

按此亦当与夫子闻政章参看  张彦陵
曰按此

 论至德之化要知与老子清净无为别 夫子说为
 政以德分明有个为字如何却说无为但德是人所 …… (第 1b 页)
 中止一性性发出来便为情思者性之灵而情之倪
 也一涉于思便非不睹不闻气象出于正常难入于
 邪最易思复生思邪复生邪辗转相生本体愈远
  张彦陵
曰思字最好玩味学者所当致力之地全在
 于思思在心里此处无了邪事自无邪若说事上去
 著力便无及 许敬庵 …… (第 3b 页)
 端于己故民之为善去恶者莫不感孚于中感应之
 所以异也
道之以政节 湖南讲曰此亦非晚近易及如唐太宗
 时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便是
道之以德节  张彦陵
曰礼即有形之德也 政与礼
 何别 格是翻然一变言非只空空羞愧 按德礼
 政刑为政者都少不得但有了下半 …… (第 5a 页)
 在夫子生平只说何有于我哉是吾忧也止是望道

 未见歉然不足有之若追悔自失觉无證据  张彦
 陵
曰纯亦不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节 许敬庵曰夫子当十五之时
 便志于学便是要为圣人好古敏求发愤忘食是其 …… (第 6a 页)
 妨

三十而立节  张彦陵
曰任他纷华曲学俱摇动不得

杨慈湖曰所谓立非于学之外复有立也学久而

 固如木生久则坚立非有二木也立 …… (第 7a 页)
 于临事时看尤切

五十而知天命节  张彦陵
曰知字深看不是闻见之
 知天命虽在事物上见得然却不是逐事逐物寻求
 天命金仁山曰不惑小德之川流是于万 …… (第 7b 页)
 明便可一览俱尽也安行如健足人亦必要将足步
 步行去方才到得不谓足健便可一超直至也夫子
 由志学至不踰矩其用功当亦如是
孟懿子问孝节  张彦陵
曰夫子正欲借他事亲之孝
 以感动他事君之忠故以无违规之最妙 杨慈湖
 曰懿子武伯子游子夏问孝而夫子所 …… (第 8b 页)
 复所文云以天下才治天下事盖天生之以主器者
 岂身为器耶即袁了凡董思白说然与注却异(戊午三月)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章  张彦陵
曰不是要言而先行
 亦不是既行而遂言也 言亦不是绝然不要的但
 此处只说重行不必为言分解南轩说极得口 …… (第 18b 页)
 发指拇而无底滞者周也周故耳目之用不设而通

 手足不相要而相喻者和也周生和(析疑)
学而不思则罔章  张彦陵
曰思学原是合一的学之
 精察处即思思之笃切处即学学而不思只是空习
 个硬套子心体上全不明亮故曰罔思而 …… (第 21a 页)
 两件若论究竟则只是一件 注习其事原兼知行
 但除思耳观大全朱子数条自明而云峰专以学属
 行殊觉偏蒙引存疑虽未明言其失然皆不主此
攻乎异端章  张彦陵
曰以害字点醒他斯者即词也
 者决词己者无他之词 陆象山曰今人类指佛老
 为异端孔子时佛教未入中国虽有 …… (第 21b 页)
 攻是攻伐之攻非攻治之攻害者所谓人而不仁疾
 之已甚乱也朱子以攻乎异端为攻治明太祖以斯
 也已为害止二说亦通
诲汝知之乎章  张彦陵
曰二为字重看乃心中体认
 知不知自家心里明白之意重不知边勿平看 此
 亦单主自知一边说翼注主此姑录于 …… (第 23a 页)
 世漫无执持之谓枉 君子则不论刚柔总叫做直
 小人亦不论刚柔总叫做枉不必如梁说然亦可备
 参也
使民敬忠以劝章  张彦陵
曰庄字如正衣冠尊瞻视
 是也亦要根心不从外袭
子奚不为政章  (第 28b 页)
张彦陵
曰按此章大意夫子分明是
 讽定公以孝正家的意思 此章要与点尔何如节 …… (第 28b 页)
 或者谓为谪居避咎计不知君子深仁隐厚蓄积于
 中譬之源泉随地而出期于利物而已而人情薄恶
 动以为有为而为不亦陋乎可为此章注解
人而无信章  张彦陵
曰此章要揭出人字以字人之
 所以为人全在信若无这点真心实意面目虽存精
 神已断还成甚么人 人之无信者 …… (第 30a 页)
 也 按四书镜曰论其理则曰不知其可论其势则

 曰其何以行此说亦不必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章是夫子
 以定礼观往古来今之无异非以因革损益为知来
 也礼字最重礼所以维世也三代所因者此礼所损 (第 31a 页)
 徐自溟说是以绚与礼为不好的太偏了 看来子
 夏之意只是疑诗人抹杀了绚一边(壬申三月)
绘事后素节  张彦陵
曰诗言素以为绚是比体以素
 比美质绚比文饰夫子言绘事后素绘即绚也不是
 又把绘事譬素绚
礼后乎节  (第 7a 页)
张彦陵
曰礼后乎是悟语不是问语此礼 …… (第 7a 页)
 不同然可参看

关雎乐而不淫章  张彦陵
曰按关雎是文王宫人所
 作哀乐俱是宫人哀乐不是文王哀乐也不淫在宜
 其有三字上见不伤在不能无三字上见 …… (第 21a 页)
 权劳来匡直木铎于唐虞庠序学校木铎于商周删
 定修赞木铎于万古此皆天也特孔子之天远孔子
 之天隐
子谓韶尽美矣章  张彦陵
曰此章要得嘉舜而悲武
 之意美是声容之盛从外面看善是所以为声容的
 根子只就美上看出非美之外又有所为 (第 28b 页)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七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里仁

里仁为美章  张彦陵
曰按仁主风俗仁厚言只重薰
 陶成德看不必兼周恤说一节要紧在处字择字轻
 首叫明为美正醒人以知之也不处 …… (第 1a 页)
 爱之理言此是以心之德言 此章当以刁蒙吉之
 说为正无私当理俱在能字内此即余最初之说后
 来纷纷反致淆惑(壬申四月)
苟志于仁矣章  张彦陵
曰人只有一心志者心之所
 之苟心向往处专在于仁则满腔都是仁那恶念自
 然参不入来今人不去理会志仁专谓 …… (第 5a 页)
 开门纳寇身虽未尝服三公享万钟而不知心之处

 富贵固已久矣身虽未尝离草茅释蔬褐而不知心
 之去贫贱固已久矣
君子去仁节  张彦陵
曰按去仁只是欲恶上打叠未
 净注中贪厌二字最细在自己念头上勘出恶乎成
 名不重名上只要见得君子法不去 …… (第 8a 页)
 处不然看来三项内俱兼时地事不必分
我未见好仁者章总旨 此章蒙引及大全辅氏胡氏
 之说各不同两存之可也
我未见好仁者节  张彦陵
曰好恶俱是自己身上事
 非好恶他人 好仁恶不仁兼造诣资质言 无以 …… (第 9b 页)
 趣味故又宛转顾盼无中生有

人之过也章 翼注曰夫子恐观人者以过弃人非欲
 人以过自安也  张彦陵
曰此夫子为以过弃人者
 发首二句非徒概言过之不同乃是言君子之过有
 不同于人须根人之心言之谓人之存心 …… (第 11a 页)
 者也无生死之说以体言者也生顺死安之说兼用

 言者也朱子之说可以包王耿诸说王耿诸说不可
 包朱子之说
士志于道章  张彦陵
曰此章欲学者打破理欲关头
 耻字正与志字相映缘衣食而生耻亦是于卒然所
 忽处看出士既志道须扫一切俗情 …… (第 14a 页)
 趣不高
无适也章 翼注曰此见君子以虚心应天下之事不
 得偏言心偏言事 此章与不逆亿章同但彼是待
 物此是处事彼属知此属行  张彦陵
曰毫釐之辨
 只在有心无心之间其应用之妙固在处事上见之
 然辨析入微处只在心体不在感应 又曰须知适 …… (第 15a 页)
 四书家训曰或怀怨心或生怨言或图怨报 一说
 放利之人中常不足所以多怨此不可从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章  张彦陵
曰大意谓为国者
 全要养人逊让之心昔先王教民以让而设之为礼
 正以默柔天下之志使就于平 只是一团兢业 …… (第 19a 页)
 说又转一层各有深意味

吾道一以贯之章总旨 夏九范曰此章不要看深了
 一即暗指忠恕言也但曾子不待开明而门人未解
 因指出告之大意不过如此 此章翼注最误人
  张彦陵
曰此章是悟后语最忌支离一贯只还他一
 贯忠恕只还他忠恕全在几个虚字眼讨神 又曰
 吾道一以贯之若添理 …… (第 21b 页)
 子之忠恕与学者之忠恕便支离若分忠属一恕属
 贯亦支离 先辈之学但恐其鹘突今人之学惟恐
 不鹘突惟恐不鹘突则以先辈为支离矣
吾道一以贯之节  张彦陵
曰一贯不必谓一以贯万
 万字是后儒添出也夫子止说得一以贯之不曾说
 万字天下万事万化皆具于至一之中所 …… (第 22a 页)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子思之说既正而天下始
 知一贯之在是矣然子思以授孟子孟子又推之以
 为性善之论
君子喻于义章  张彦陵
曰按义利二字自是君子小 …… (第 26b 页)
 若以将顺爱慕解不怨不违便非
父母在章 焦漪园曰当思所以不欲远游者是恁么
 念头所谓曲体亲心者其道安在不然虽终日与亲
 周旋竟亦何益
父母之年章  张彦陵
曰人当中年以后日衰一日而 …… (第 30a 页)
 同盖彼是单对放言者说此是并论言行凡讷言而
 不能敏行敏行而不能讷言者皆在所儆也似不能
 无分别
德不孤章  张彦陵
曰语意只是鼓人进德之志如云
 君子只患德之不修不患人之寡和邻有相亲附之
 义有相夹持之义王观涛曰据注 (第 34a 页)
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八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此章只重表两贤
 之素行择配意只带言 徐自溟曰谓长只云可妻
 也缧绁之事特为他作一解终未实言其可 …… (第 1a 页)
 见得圣人本意 蔡虚斋曰处今世亦自有许多当
 避嫌处不可便以圣贤自拟此鲁男子善学柳下惠
 之法也
子谓子贱章  张彦陵
曰按此章暗重一取字子贱能
 取多贤是正意多贤能供子贱之取是副意若子贱 …… (第 2a 页)
 归功于鲁之多贤如此则鲁无君子二句亦不费讲


又曰斯焉取斯亦只说无所资取须要自家费力

 不是说决不能成德
赐也何如章  张彦陵
曰器字只是借来说见其为有
 用之成材 女器二字正发得含蓄 四书家训曰
 何器以通用之器其等不一非辨美 …… (第 3a 页)
 于王佐乎
仁而不佞节 仁而不佞或人不重在仁只重在不佞
 是病仲弓之意 翼注曰旧说以厚重贴仁简默贴
 不佞
焉用佞节  张彦陵
曰按或人以不佞病仲弓此即是
 用佞处玩本文两个焉用佞通节语气皆是斥佞之 …… (第 4a 页)
 此是人心公恶处 陈氏以佞为俗人所贤而实正
 人所恶窃不能无疑不若此之更深矣 仲弓之仁
 正在于不佞
子使漆雕开仕章  张彦陵
曰按此章是见性之学却
 亦是经世之学 明新合一 吾斯未信吾字有味 …… (第 5a 页)
 假设二字内便有商量之意不要竟作愤世说(壬申四月)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章总旨  张彦陵
曰才效于可见
 运用反有实际而仁藏于心术之中起念之间无可
 把据此处稍为宽假世且依附道德之途以自掩其 …… (第 9a 页)
 所由发也观易赞乾独详便得思刚之意 又曰未
 见是想望欲见之词不是慨叹不得见之词(佐案)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章  张彦陵
曰按凡学问须要
 实实去做莫口头说过了夫子曰非尔所及若曰谈
 何容易尔试以身体之恐未便能及此人心原自 …… (第 16b 页)
 必真能浑然一体而无丝毫不平此盖难之之辞欲
 其实用力耳勉而进之非抑之也 翼注曰及字就
 目下言不就后日言
夫子之文章章  张彦陵
曰文章性道亦非二件文章
 是性与天道之著性与天道是文章之蕴可闻不可
 闻都从学者看领会得与不得耳夫子 …… (第 17a 页)
 使其竟不言唯即文章以为言而听学者之自悟则
 圣人之教初无高下之分而亦不见所谓不躐等之
 妙矣
子路有闻章  张彦陵
曰此即状子路之急于行三句
 减下一字不得盖画出子路一个心事也未能行要
 看得活谓子路力不从心而未能非 …… (第 18b 页)
 过言易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子路

 殆庶几乎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章  张彦陵
曰学问只宜浅看

不可提敏字作主但性敏位高亦可交互说盖性

 敏者多不好学况又位高乎位高者多耻下问况 …… (第 19b 页)
 不可三思

宁武子章  张彦陵
曰此章是以有道之知形出无道
 之愚只重邦无道则愚句 袁了凡曰无道有道俱
 就成公时言之有道是复国之后 …… (第 26a 页)
 三月另订定见别本 乙丑八月又定以圈内圈外
 为二说不当合
归与归与章 沈无回曰归与之叹非欲归也不得已
 而走末后一著之词也  张彦陵
曰连说归与有振
 奋回首的意思即含传道之意析疑曰十三举门弟
 子后自孔文子以下八举春秋人物竟发归与之 …… (第 28a 页)
 物若使不告之以故则是掠美市恩故注两言之(壬戌)
 (三月初十日) 刁蒙吉曰曲意徇物掠美市恩总之是违
 道干誉
巧言令色章  张彦陵
曰此节重在耻字这两种人情 …… (第 32b 页)
 四书家训曰人不患有过而患不能改
 过然必有悔心而后有改心亦必悔心深切而后改
 心勇猛
十室之邑章  张彦陵
曰大意只是勉人以学将自已 (第 36b 页)
 节因其论简而然之益见其宜君简字是主 四书
 家训曰首许仲弓终然仲弓皆以其得简之本也
雍也可使南面节  张彦陵
曰南面不必说人君凡临
 民者俱南面 南面宽说亦是然注却指人君 (第 1a 页)
仲弓问子桑伯子节  张彦陵
曰可也简如云其人的
 好处在简盖夫子之意但言其人之可而简只是明
 其所以可若作简也可解便非语气 浅说 …… (第 1b 页)
 私而复于礼言克己又须复礼更加精密矣 此与

 敬简一例  张彦陵
曰无乃二字有质疑意 吴因
 之曰圣人以兢业做本体子桑伯子以清净做本体
 意欲扫除一切但有脱离世故之想 …… (第 3b 页)
 意便属不敬
雍之言然节 邹峄山曰是并所谓可与太简者而然
 之或谓雍太简之言正我可也简之意偏矣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章  张彦陵
曰不迁者旋怒旋 …… (第 3b 页)
 过正所谓不知所以裁之者也故夫子特为裁之而
 门人合记之以示圣人中正之训其意亦自可想
子华使于齐节  张彦陵
曰与釜与庾或曰示不当与
 不当益非也(此本圈外程注翼注亦主此似亦不妨壬寅四月)圣人岂以徇
 人为义乎 …… (第 5b 页)
 继字有味
原思为之宰节 毋字重讲是正意以与尔邻里乡党
 乎一句反是馀意 沈无回曰夫邻里乡党亦岂尽
 人而与之哉必有斟酌之义在矣
子谓仲弓曰章  张彦陵
曰此只泛论世类难拘绝不
 染著仲弓身上玩圣人叹息语意分明为尘俗中有
 奇品不能必见知于人唯以听造物而 …… (第 6a 页)
 得而舍者故曰山川其舍诸虽说神享实说人用盖

 即神以决人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章  张彦陵
曰仁体原无断续
 心机自分去来存养之功不可须臾间断耳 心如
 明镜仁则镜体之光明光明与镜有何分别但就 …… (第 7a 页)
 沛必于是视听言动无违理讲不违仁最妙 月至
 强于日至盖言一月之内或数日或半月二十日心
 常在于仁(壬申四月十七日)
由也可使从政也与章  张彦陵
曰果达艺就才品上
 说于从政句方说到应用上 翼注曰注云通事理
 事理者事之理也但曰通理则是在格物穷理 …… (第 8b 页)
 可以言命不尽其道而死者皆不可以言命也

贤哉回也章  张彦陵
曰颜之不改实与子之忘忧意
 味相似 乐只是得我性体耳 人有问予颜子不
 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予曰且问子人 …… (第 9b 页)
 者一时跳脱之难迫于势而正谊明道之学不能不
 变也限于时而正心诚意之学不能不改也非如一
 官一职一才一艺之可以随分尽力(壬申四月十八)  张彦
 陵
曰中道而废正是虚拟个力不足模样以破其画
 耳非谓世閒必有此等人 此即求也退故进之之
 意
女为君子儒 …… (第 12a 页)
 无伐善相似此须善看玩相似二字原非谓其同也

不有祝鮀之佞章  张彦陵
曰愚按士君子立身制行
 只求自信断不肯投时俗所好尚世风日趋日坏若
 有求免于俗的念头必佞如鮀美如朝而 …… (第 16a 页)
 南轩解则当以提醒为正解而以怪叹意补在后依
 注则当以怪叹为正解而以提醒意提在前依注为
 是伯玉说亦在提醒内 莫由亦兼过不及说
质胜文则野章  张彦陵
曰此章要得文不可胜的口
 气野字正对君子看当时类以质为野人文为君子
 故夫子言质胜文者诚为野人矣其文 …… (第 17a 页)
 理便不宜有此形骸故曰罔之生也幸而免如草木
 生机已绝根干必枯此是圣人实际语非徒甚其词
 以儆省天下也
知之者章  张彦陵
曰按语意似归重乐上然乐原于 …… (第 21b 页)
 知字好字皆当浅看乐字则当兼浅深看大全谓此
 乐与孔颜之乐不同看来兼说亦不妨 袁七泽曰
 所谓之者何物耶
中人以上章  张彦陵
曰要知圣人无语不是上只是
 人有可不可之分耳 袁七泽曰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然则圣人岂拣中人以上者而 …… (第 22b 页)
 (壬申四月二十三) 看来无行不与亦只是说文章及语下
 一边仍是教不躐等之说无语不是上在彼亦是宾
 意据存疑所解无行章如是须再详之
樊迟问知章  张彦陵
曰务义内便有对越神明意远
 字又正发明敬字之义 徐鸿洲曰惠迪吉从逆凶
 就务民义中其祸福之理已先定不 (第 2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述而

述而不作章  张彦陵
曰按春秋时异端朋兴各立门
 户以相角夫子惧圣真之不能统一也故特借述之
 一字以范围今古分明维持道统的 …… (第 1a 页)
 气象而时无事则有无事之气象 浅说谓申申夭
 夭对严肃敬惧说不对怠惰放肆说故程子中和之
 说在圈外此亦偏程注所以圈外者蒙引得之
甚矣吾衰也章  张彦陵
曰不形诸梦而犹记于心夫
 子果未尝一日忘周公也 翼注曰此为不能行周 …… (第 4b 页)
 注先后轻重内外本末解庆源辅氏及胡氏之说是
 一样程氏复心之说又稍异余初收胡氏之说细玩
 乃知程氏之妙
自行束脩以上章  张彦陵
曰此夫子自发其诲人不
 倦之心 钱弘人曰圣人特借束脩说来全是鼓舞
 后学之机权曰吾未尝无诲只是要吾人 …… (第 8a 页)
 有教无类同看

不愤不启章  张彦陵
曰此言教不可轻正欲学者勉
 为受教之地也 愤悱是能疑者反三隅是能悟者

愤悱在未教之前反复在已教之后 …… (第 8b 页)
 贤亦莫测其微此为两贤占地步

饭疏食饮水章  张彦陵
曰凡乐待境而生者亦逐境
 而变圣人之乐不生于境而生于心故虽疏水曲肱
 而乐亦在焉浮云富贵亦只是此乐趣 …… (第 19b 页)
 卓庵张氏曰乐字照下不义看全是不愧不怍畅然
 自得处 李毅侯曰吾辈欲寻孔颜之乐当从事曾
 子慎独之功
加我数年章  张彦陵
曰此章当以易字为主易者变
 易以从时人生动静酬酢时时是易顺天时行便是
 学易便是无过 加我数年不是年 …… (第 20a 页)
 卦乃是大者过大谓阳也与此无干 此章当与闻

 韶章同参
子所雅言章  张彦陵
曰按雅字训常字分明是经常
 之言对异端曲学看下面诗书执礼正应一常字全
 重切于日用意 不但对异端曲学 …… (第 21a 页)
 徒诵说者恐难说 易未经赞述春秋未经删定故
 不容泛及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 四书家训曰讲此节要得子
 路代言方妙  张彦陵
曰奚不与云尔相叫应俱是
 代子路说开口说其为人也四字便有无以异人的
 意心之激昂处为愤人心之活泼处为 …… (第 22a 页)
 之可语也神生于人之不知知之则幽明一理本无
 神之可语也 按东莱之言亦只是不语中一件不
 可作正解(壬申四月廿七)
三人行章  张彦陵
曰此夫子示人能自得师之学全
 重择上举三人以概交接举行以概日用举善不善
 以概善恶变态之极致知此则无 …… (第 25a 页)
 存疑谓克己复礼主敬行恕皆行之事也看
 来克复敬恕亦是忠信之事不可专属行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章总重
 在有恒上 周季侯曰圣脉到底不绝阳明先生所
 谓满街皆圣人也夫子此论见得人有恒心便人人 …… (第 28a 页)
 参看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节  张彦陵
曰圣人不就神明
 天纵上说要从实心而造其极者言方于有恒处为
 真切不得而见非言圣人之难正深冀圣人而慨 (第 29a 页)

 发此也 翼注曰全要得夫子以慨叹而寓儆省以
 儆省而寓期望之意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节  张彦陵
曰两不得见俱要
 就人自己斲丧说才是圣人勉人意两斯可矣俱是
 望其由此进于圣人非与其终于此也沈无回曰 …… (第 29a 页)
 又曰君子是中行善人近狂有恒近狷此即思狂狷
 意 愚意善人是中行有恒是狂狷沈说未尽善姑
 俟再定
亡而为有节  张彦陵
曰为有为盈为泰只是虚描他
 一个妆点的模样 王永启曰有恒者自忘其与圣
 合居心常屈于君子善人之后不知 …… (第 29b 页)
 宇泰云于此见圣人心体如鉴之空如水之明物来

 即照物去则化不亿不逆唯有见在一念今人纷纷
 计过去未来所以动成妄念
互乡难与言节
人洁已以进节  张彦陵
曰愚按吾人本来面目原无
 一毫夹带故习染虽污当体可以立洗圣人与洁之
 念不惟许其自新并可破吾人等待之 (第 33a 页)
见 翼注曰
 人字泛说末后方找童子为是洁字勿看太深一念
 悔悟便是洁就在进上看出
仁远乎哉章  张彦陵
曰在我字体认我者仁所凝聚 …… (第 33a 页)
 得的或云幸而得改非也

子与人歌而善章  张彦陵
曰此圣人乐善无穷之一
 端特借歌以见之 翼注曰此见圣心善与人同
 此章即大舜乐取于人之心 集注取与二 …… (第 36a 页)
 全最明谢注单以下为自谦故居圈外 李毅侯曰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果可缓乎谓夫不能躬行则
 无为贵文也  张彦陵
曰不曰不得而曰未之有得 …… (第 37b 页)
 衣不曳地惜百金不作露台可谓俭矣至宠幸邓通

 赐以铜山得铸钱邓氏钱布天下是俭于其身者所
 失少而耗于嬖倖者所失多也
君子坦荡荡章  张彦陵
曰此章是摹写两人心境而
 境遇自在其中荡荡全从坦来要于平字中见出宽
 广意戚戚之上加一长字便见一生营 (第 40a 页)
 去则弟之心必不安一举而父与弟俱有所不安焉
 故夷未可为得也必如泰伯而所以处父子兄弟之
 閒者尽矣
恭而无礼则劳章  张彦陵
曰当恭而恭当慎而慎当
 勇而勇当直而直 陈伯玉曰失之太过便不复名
 为恭慎勇直非流弊 伯玉之说与蒙引 …… (第 3a 页)
 不是似谬也存此以俟再定(庚子三月初八) 沈无回曰教

 其重本以该末非教其举本而遗末也
以能问于不能章 通章以克己为主  张彦陵
曰上
 半截有叹羡追思意与泛论不同 周季侯曰曾子
 把自家比照到颜子心境上去觉得其造诣之妙故
 追而 …… (第 6b 页)
 所未至故有孟子之自反然后可进于颜子之不校
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大节蒙引以事变言浅说就君
 子身上言俱是看来浅说尤直捷  张彦陵
曰君子
 二句只反覆以致叹美之意非抑扬口气 …… (第 7b 页)
 在心体上说弘是有容毅是有守有容非容人只是
 容得道理与执德不弘反看 弘不是度量宽容度
 量宽容只是弘内一件 弘至大毅至刚  张彦陵
 
曰本文虽把弘毅说起然弘毅处就是仁 王阳明
 曰仁人心也心体本是弘毅不弘不毅者私欲蔽之 …… (第 8a 页)
 远 此是深一层解

仁以为己任节  张彦陵
曰唯任之而后见其为重
 徐自溟曰重字在己字上见盖人可以分任便不见
 得甚重为己任云者此在己之独脩独證 (第 9a 页)
人所不及
 致力之地所以见其任之重也
兴于诗章  张彦陵
曰按夫子从诗礼乐上拈出人心
 学要人把此心放在这三件上还要见得诗礼乐之
 重今人动曰人心有真诗有真礼 …… (第 9a 页)
 以为固然而由之可也若明言其权以示人则人以
 为伪而不肯由矣 齿路马其流必至于背君圣人
 知之而有此礼此正是实理何谓权何谓伪耶
好勇疾贫章  张彦陵
曰按天下之乱未有无所激而
 成者 好勇疾贫看来即作不仁之人看似妙但不
 仁之人不止是好勇疾贫者 处不 …… (第 12a 页)
 之则为剩技 此夫子特为负才者戒耳若夫用才
 之人则又不可以其骄吝而遂弃之也但当有以驾
 驭之耳(己酉)
三年学章  张彦陵
曰此示人以纯心之学三年亦大
 约言其积久然亦是活词至字不必另解只言念头 …… (第 14a 页)
 善道正由好学得来若有道而贫且贱则非隐也无
 道而富且贵则非见也故曰耻也此不但碌碌庸人
 多少有信有守而学问未圆者每蹈此辙
不在其位章  张彦陵
曰愚按国家设官以分职各不
 相兼不徒明分守而已正欲专其责于当事者使无 …… (第 17b 页)
 曲也 是非不枉是直有过勿掩是直表里如一是
 直各兼言行此处直字似不必深看只指有过勿掩
 表里如一二项说为是言行则仍当兼也
学如不及章  张彦陵
曰二句总是状为学之心不必
 作两层看如不及是赶上前犹恐失是怕落后精神 …… (第 18b 页)
 是但以注为误则不知注正是此意也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章总旨 葛屺瞻曰此章乃言
 周之媲美唐虞者不在才而实在德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节
武王曰节
才难节  张彦陵
曰此节固是叹才之难实是赞周才
 之盛(语意是即难以见其盛)勿作不足之词唐虞二句重周言
 而以唐虞形之 …… (第 23a 页)
 再盛固见才难除却妇人止有九人尤见才难 翼
 注曰九人而已虽似抑周又要提起说得盛时犹难
 况其不逮者乎
三分天下有其二节  张彦陵
曰此节大意只云周之
 才固比隆于唐虞而周之德亦非不足于揖逊也观
 不曰文王之德而曰周之德可见 三分有 …… (第 23b 页)
 也故禹者处乎可閒之会而几几不免于閒者也
 惟精惟一是其本领允执厥中是其行事不知其然
 而然是其用心  张彦陵
曰不但曰孝鬼神美黻冕
 而必曰致者内极其情外备其物也 鬼神似当兼
 天地祖宗黻冕似当兼朝祭新安陈氏及 (第 2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子罕

子罕言利章  张彦陵
曰利字略读断谓夫子罕言利
 命非利也亦与利罕言也仁非利也亦与利罕言也
 一则恐其沦于卑污一则恐其鹜于 …… (第 1a 页)
 则吉不贞则凶贞则利不贞则不利之类盖行道义

 即是利且行道义则自有利贞则利等当兼此二意
达巷党人曰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此章与多能章参
 看总是不贵博之意观党人口气都是美夫子之辞
 但圣学全不贵博故拿个执字破他夫子之 …… (第 1b 页)
 重在无不通上对太宰说是驳其单以多能为圣圣

 而无不通重在圣上兼对太宰子贡说是让其由圣
 而多能圣俱以生知言
吾有知乎哉章  张彦陵
曰此非实有鄙夫来问只是
 设言 周用斋曰鄙夫虽空空而其本来知识则皆
 有之圣人因其所问为之酌量其可否 …… (第 9b 页)
 训曰二弥字不可泥道非因仰益高因钻益坚也只
 极拟其至高至坚耳 此节见颜子初间不能循循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节  张彦陵
曰点出二我字见文
 与礼皆吾所固有者夫子只一开示云尔 翼注谓
 颜子一游圣门即承博约之诱矣岂前者尝用 …… (第 13a 页)
 有味 翼注曰末节上二句有臣不足以为荣下二
 句无臣不足以为辱 观此益知子长孔子世家无
 识甚矣
有美玉于斯章  张彦陵
曰此章即是用行舍藏的道
 理子贡之言病在于求夫子之言妙在于待 翼注
 曰子贡设两端以问意重在沽善价亦 …… (第 16b 页)
 太公其周之美玉乎居海以待文王之价而沽之不

 然则终其身以莘野海滨老矣后世则孔明汉之美
 玉也躬耕南阳以待三顾之价而沽之
子欲居九夷章  张彦陵
曰不必说所居则化此言碍
 了中国只在君子居之一句上讨神情 注化字要
 看得活须与大行其道有别方是不然 …… (第 17b 页)
 全辩或曰郯东海国郯有人能知先世之礼是君子
 也非夫子自谓也记此以明夫子之最初好学非卜
 居于夷也作愤怼逃世者非
吾自卫反鲁章  张彦陵
曰然后二句举其成功言
 四书家训曰周乐在鲁其本于先王所制者原无不
 正自新声代作沿流杂乱乐之不正久矣 …… (第 18a 页)
 有阻之挠之而其受人之阻受人之挠者则吾也是
 其进也岂或有诱之劝之者耶即有诱之劝之者而
 其受人之诱受人之劝者则吾也
语之而不惰者章  张彦陵
曰不解的人与语如水沃 …… (第 23b 页)
 胜蒙引亦从新安 须知苗秀实俱以正学言若走
 了差路而秀且实愈不是矣此又是上达下达之分
后生可畏章  张彦陵
曰此通是激励后生语只作一 …… (第 24b 页)
 是激发他改绎语意与孟子梓匠轮舆章一样 或
 谓有法语而不见从巽与而不见说者何谓从与说
 权在言者曰此是千百中之一从与说乃其常也
  张彦陵
曰理无可逃故必从情无可拂故必说此是
 进言善处然必改与绎而后实收其益全在听言者
 自家理会与进言者无 (第 26a 页)
 庙则示建明其隐默于乡党正以唯谨之心而默养
 其能言之气其发舒于朝庙又正展其能言之似而自
 致其忠孝不容己之极思上下相形只一意
朝章总旨  张彦陵
曰侃侃是明行其直訚訚是婉行 …… (第 2a 页)
 全无拘迫之态

君召使摈章总旨  张彦陵
曰首节是被命之初次节
 是宾主方见之时三节是君迎宾以入之时末节是
 礼毕之后各节俱重下半截盖始终一于 …… (第 3b 页)
 致其精明也大全谓总注致洁属明衣寝衣变常属
 变食迁坐看来夫子衣食起居皆可谓致洁皆可谓
 变常不分为是
食不厌精章总旨  张彦陵
曰在不多食断上是饮食
 之制下是因饮食而类记之总重在节饮食上 吴
 因之曰道不外日用圣人非必矫拂人情 …… (第 13a 页)
 贯乎幽明彻乎人鬼虽寻常饮食间而心思意念有
 与天地祖宗相流通者自无往而非仁人孝子之念
 报本反始之诚
食不语节  张彦陵
曰谓正含哺时非谓终食都不语
 礼云长者有问口有物则吐之是也 大全辨芑山
 张氏曰门人偶因圣人食时不答 …… (第 16b 页)
 先酒皆其类矣先王之制礼无非教也

席不正不坐节  张彦陵
曰此须活看勿泥坐位一件
 言圣人心安于正便是坐席也要正盖举此以见其
 无往不正也 一篇乡党皆然 叶少 …… (第 17b 页)
 无定指看来俱不必拘也 要在仓卒不及计较之
 时看若斟酌于贵人贱畜何异说梦
君赐食章总旨 此章杂记事君之礼当与朝聘等章
 同看
君赐食节  张彦陵
曰正席先尝只重如对君上不荐 …… (第 20b 页)
 惑于邢疏也若先饭而君必命之祭则仍祭矣所谓

 后祭也何别之有
疾君视之节  张彦陵
曰礼接君必立于阼阶疾不能
 立而东其首犹阼阶之意若曰受生气岂独君视之
 时为然耶东首亦轻只重加朝服拖 …… (第 21b 页)
 形容故特假不内顾疾言亲指以形容之若实说他
 目容端口容静手容恭只就说得圣人如泥塑人相
 似而不得其神非记者立言本旨
色斯举矣章  张彦陵
曰按通章重一时字色举翔集
 即得时处三嗅而作即时举而举意也(要补翔集意)记此
 于乡党之末盖以孔子圣 (第 25a 页)
 则斥其野于子贡之多言则叹其不幸于宰我之能

 言则欲观其行于仲弓之简而不佞则谓之可使南
 面其欲门人之不尚言如此  张彦陵
曰择配只带
 言之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三复白圭妻以兄子则
 知利口捷给者孔子所不取也东汉节义非不彪炳 …… (第 4b 页)
 须兼说 百方家问答又将此段作陶石篑说此等
 总是一时好奇之谈甚不必(辛酉) 师商亦各有所长
 此章夫子独举其所短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节  张彦陵
曰一过一不及就
 所学说资质是上一层 只两开说不可较量 …… (第 16b 页)
 殖在不受命而货殖颜子即富仍胜子贡以其能安
 者自在也子贡即贫仍不如颜子以其不受命者自
 在也
子张问善人之道节  张彦陵
曰按道字旧作虚字看
 如云善人之所以为善人 方文伯曰此只就善人
 一时规模说非谓他究竟如此 饶双峰曰 …… (第 22a 页)
 为狂有恒为狷恐不是
论笃是与章 袁了凡曰人知浮言不可信不知论笃
 亦不可信此夫子警切之辞
子路问闻斯行诸章  张彦陵
曰按圣人之教只一力
 行怯者过退固不及行勇者过锐容有行非所行夫
 子以微权抑扬之其要归于使之行其所闻 …… (第 23a 页)
 并圣人心体亦无由见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节  张彦陵
曰愚按时解错会异
 字便以帝臣王佐等语入解不知此异字照下道字
 看正谓其挺然自立于朝廷不党同混俗是也 …… (第 25b 页)
 道说即质美未学所该虽广而此处自指为政 然

 浅说则兼脩身为政说看来蒙引亦似拘也(己亥四月廿五) 张彦陵
曰恶佞是夫子平日之心也而是故二字

 则贴著子路来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此正子路生
 平有政事而无文学之 …… (第 27a 页)
 只是高谈性命谓为邦之事自可一以贯之不必沾
 沾讲求区区自负故疑夫子哂由者在此且并疑求
 赤亦在可哂之例(壬申八月)  张彦陵
曰上亦各言志指
 点说此各言其志指三子说礼乃文之以礼乐之礼
 所以陶镕才技而协于中正之则者也其言不让 (第 34a 页)
 蒙吉曰敬以持己直其内也恕以及物方其外也
 大全诸家多以内外体用分言敬恕须知恕未全是
 外未全是用但对敬看故云然当与参乎章参看
  张彦陵
曰须知怨根消处正显得我全体圆融圣人
 说此二语不重在有效正重在自己工夫耳 吴因
 之曰颜子请事斯语乾 …… (第 8a 页)
 忍二意
其言也讱节 难非力行之难是其难其慎之意
君子不忧不惧章 忧自内生惧自外入不必分当事
 未事  张彦陵
曰不忧不惧即无入不自得意只据
 见成说内省二语是无忧惧根子然非教他方去用
 功乃令他自己去想要到不疚 …… (第 9a 页)
 夫年饥民正赋且不能办如何又欲加赋乃是欲今
 后加赋使国有馀积以备凶年不致临时缺乏不是
 目下就欲加赋也蒙引谓不可晓盖未得此耳
盍彻乎节  张彦陵
曰盍字宜玩如云昔也彻行而足 …… (第 18a 页)
 有此说然须知是馀意不可作正讲

百姓足节  张彦陵
曰百姓之足不足须根彻法之行
 不行来 谭梁生曰大夫陪臣之足百姓所以不足
 在官则不在民也百姓之不足君 …… (第 19b 页)
 惰农亦私有所恃而不尽力于南亩则反以滋小民
 惰窳之习助天而弃人亦非策之善者不若象山平
 籴之说为久而无弊也救荒者慎思之
子张问崇德辨惑节  张彦陵
曰崇德工夫全在徙义
 上但根基须从实地做起故以主忠信先之二者原
 是一串事但论用力则徙义为实论立本则 …… (第 22a 页)
 想立此名目是因人而施(壬申八月阅大全朱子论胡氏之说识此) 崇
 非有所添增谓其不流于污下也
爱之欲其生节  张彦陵
曰所爱恶虽主一人但上是
 开说重两欲字上下是实说重既又二字上倏爱倏
 恶倏生倏死意上二句已含下二句只 …… (第 23a 页)
 说其所以致闻致达者须辩不是以上节包下二节
 也 盖我之所以致之者不同故世之所以报我者
 亦不同
夫达也者节  张彦陵
曰质是质朴无粉饰直是正直
 无邪曲 佐案曰大抵率直的人只愁不会委曲不
 怕他迎合人情但肯在人情上体贴 …… (第 30a 页)
 内字似当兼身心说与内主忠信之内不同

夫闻也者节  张彦陵
曰色取仁便见行违仁此乃相
 足之语无两层 此节分明画出一个乡愿色取行
 违即居似忠信行似廉洁意居之不 …… (第 32a 页)
 注另是一样间架与圈内不合不特赞樊迟好问之
 为馀意也
子贡问友章 乐天斋翼注曰忠是一段真恳忠爱心
 在言前未有此言先有此心  张彦陵
曰不可非不
 听也谓其人不可以忠告善道即止不言所谓谅而
 后入也 此意亦本蒙引然须兼不听说方是 李 (第 37a 页)
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六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子路

子路问政章总旨  张彦陵
曰无倦意已包在先劳内
 因子路请益故又抽出言之要之上下只是一意曰
 先必无一息之可后曰劳必无一息之可 …… (第 1a 页)
 小路去了故又告以举尔所知云云此又因其不足
 而戒之也 按先有司三句敬简者亦未必能行得
 恰好不必谓是因仲弓所能而勉之(壬申八月)
先有司节  张彦陵
曰先有司者总方略以抚平民赦
 小过者清囹圄以理冤民举贤才者振淹滞以登俊
 民三句平看 陈定宇曰为政当 …… (第 2b 页)
 所载语类一段则是为政于鲁之事非本章正意若
 双峰为卫世卿一段则又是辄未立而孔子为政于
 卫之事亦非正意
有是哉节  张彦陵
曰子路意以辄承祖命而立于理
 上原说得去于名亦不甚不正故以子为迂奚其正 …… (第 6a 页)
 子之间各有条理便是礼无所乖戾便是乐 不必

 说到刑不当罪而后为不中即当其罪亦是不中何
 则上失其道而民散也  张彦陵
曰子路看得名是
 虚的夫子却步步说到实事上去礼乐刑罚皆政之
 极大处一步紧一步正见得正名紧关全要发此 …… (第 7a 页)
 自食其力不必便如行之君民并耕也 夫子告以
 大人在位之事者大人之学不分已仕未仕而皆当
 学者也
小人哉节
上好礼节  张彦陵
曰全要把大人经世大学意说得
 透彻若只讲上下感应话头便顾奴失主 礼自轨
 度上言不单指容貌义自举动上 …… (第 8b 页)
 光于前也但重在循序有节边 注有节兼不贪多

 不务奢说 始有即合少有即完富有即美(四书脉)
 富有虽云美若不知足者即美犹未美
子适卫章  张彦陵
曰此圣人仁天下之心特因卫而
 发不粘著卫民上富教二字总是保其庶只不去朘
 削他元气纵坏他本心即所以加 …… (第 12b 页)
 得当世时局尽可挽回故斟酌于期月三年之间定
 个程期此虽其一时技痒之言然非只以此解当年
 累世之嘲也 此章当与齐一变章合看
善人为邦百年章  张彦陵
曰此章只为当时尚威严 …… (第 14a 页)
 心马君常评云宽猛之政百年亦不一其变只意主
 爱人耳若一味悠缓便是汉之元成元之末世矣可
 继之心当是独解
如有王者章  张彦陵
曰王者谓兴道致治之王者勿
 说受命而兴恐伤当代 蒙引虽云仁不兼教养然
 所以至此者亦必有赖于养故麟士 …… (第 15b 页)
 上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而言谓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固不待于百年其效亦不止于胜残去
 杀如此则于必字口气不顺
苟正其身矣章  张彦陵
曰此章专为大夫而发所谓
 正其身者守法循纪是也王宇泰曰大人者正己而
 物正者也上正其君下正其民皆是也 (第 16a 页)
冉子退朝章  张彦陵
曰此非责季氏之僣责季氏之
 专也 冉子所议实是国政不是家事有政亦是实
 对夫子乃佯为不知者而曰其事也 …… (第 16b 页)
 诚未达此义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邦之
 兴丧由于君心之敬肆 主心自见其难便是兴邦
 的机括主心自恃其乐便是丧邦的机括 或曰通
  …… (第 17b 页)
 字足矣有是理否 按此重在听言上壬戌文湛持
 墨讲不几乎句云一言兴邦是终未可几也亦是此
 意
一言而丧邦两节  张彦陵
曰不亦善乎善字讲者俱 …… (第 18b 页)
 先宽说一句(辛亥十二月) 谭梁生曰此夫子用鲁为司

 寇摄相时承定公之问而从容论道责难陈善闭邪
 之语也
叶公问政章  张彦陵
曰只欲公验民情以自考 尹
 孔昭曰近悦而远不来恐涉于驩虞之私远来而近
 不悦恐迹于尘声之附 互说只是 (第 19b 页)
馀意(冉永光)
无欲速章  张彦陵
曰欲速则锐于进而不精不详必
 至前后两壅故不达见小利则或以小利既得而忘 …… (第 19b 页)
 字不同故云直在其中若是人之生也直之直则不
 必言在其中矣圈外注顺理为直是人之生也直直
 字直不直何暇计是本章直字
吾党有直躬者节  张彦陵
曰叶公以證父为直不惟
 直字认得差即此直躬二字只论躬之所行不论心
 之所安也 此章只当以理与情对看不 …… (第 21a 页)
 往来于中国夷狄之间者若夫子之周流辙环有今
 日中国明日夷狄者矣故曰夷狄之有君子欲居九
 夷皆实语实事也虽之夷狄不可弃亦然
行已有耻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章重行已有耻一句
 孝弟信果俱行已有耻中事斗筲不足算亦是行已 …… (第 23b 页)
 言原有分寸称孝称弟者特宗族乡党见其无不孝
 不弟之事故从而称之耳恐于孝弟分量尚有欠缺
 处
言必信节  张彦陵
曰信果二字无病病在必字上 …… (第 25a 页)
 人之变化而失之肆孰若守小人之志操而失之硁
 以小人而士也则士固不在浮伪故也 乐天斋翼
 注曰注识浅以所知言量狭以所守言
今之从政者何如节  张彦陵
曰斗筲主器量容受说
 盖他胸中所容受者止有世味更无道德止有俗情 …… (第 25b 页)
 乡愿分别只在为己为人如东汉尚节义即以节义
 为乡愿西晋尚清谈即以清谈为乡愿宋尚理学即
 以理学为乡愿  张彦陵
曰按千古道派除却狂狷
 两条更无站脚处夫子此论直是剖判出千古任道 …… (第 26a 页)
 者便是善人(壬申八月) 蒙引曰人都把注中徒得谨厚
 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一句忽略看了不知
 此句自虚他不得要仔细看
人而无恒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章夫子思有恒之意
 上下相承只是一意巫医之不可作便是可羞处(据新)
 (安说还当作两截)夫子特借 …… (第 28b 页)
 凡事不可为而推极于羞辱不可免 又曰不占而
 已矣只是言占辞之可玩与善夫相类不重人不能
 玩说善夫不占处须得儆人意乃佳
南人有言节  张彦陵
曰恒是恒久不变之心非不徙 …… (第 29a 页)
 总一意矣最明余初误看 不恒其德即是可羞不
 必外至之羞而后为羞唯不知此为可羞则必至于
 或承之羞矣或承之羞外至之羞也
不占而已矣节  张彦陵
曰一念知耻便是心占 玩
 其占而后知之犹非善读易者也况不占耶 …… (第 30a 页)
 贞刚毅浅浅看与上论刚毅字不同 大全王氏论
 木无令色讷无巧言而蒙引谓讷不专谓言看来蒙
 引不是俟再定(丙辰九月十日)
切切偲偲章  张彦陵
曰此全在涵养德性上论士切
 切偲偲怡怡如只是一句是想像出一段中和的意
 象来涵养却在切切偲偲怡怡之前 (第 34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七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宪问

宪问耻章  张彦陵
曰按行已有耻是狷者事然狷者
 有所不为只了得一身的勾当不知士君子任天下
 之责当思大有为以建立于当世 …… (第 1a 页)
 登之曰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此危行也

有德者章  张彦陵
曰不重言与勇全是要人充养在
 内 二项俱重在上句 言勇俱兼治身治世说
 庄忠甫曰人欲言其所迷言其所疑 …… (第 5b 页)
 只尽人事不要问休咎于天也 四书镜曰君子二

 句依注一直说唯尚德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章 沈无回曰此是论仁不是
 论君子小人  张彦陵
曰正所谓危微之辨 乐天
 斋翼注曰此不仁与仁字俱以一念言不以全体言

佐案曰使小人乍见入井亦必有怵惕 …… (第 8a 页)
 恕了恐非圣人旨 存疑解仁字兼立心制行极完
 然其末句曰其本心则非也若改为随见随灭尤明
爱之能勿劳乎节  张彦陵
曰此章忠爱二字认得真
 切则能勿精神自透劳与诲正忠爱中事也盖父之
 爱子臣之忠君此情理所不容解然何谓 …… (第 8b 页)
 文地也但不当以内夏外夷立说耳 陈大士曰侨
 与仲即非中国亦所必褒子西即非楚大夫亦所必
 贬一因乎人之分量为评初非有意为低昂者 
 彦陵
曰伯氏之夺自桓公但致其夺者仲也怨宜归
 仲仲却功足以服人故伯氏无怨勿说到伯氏安贫
 上 吴因之曰圣人 (第 10b 页)
本意只是欲明管仲为有功之

 人却不直说特取骈邑一事为言最是善形容处太
 史公作史颇得此法遂为千古绝调
贫而无怨难章  张彦陵
曰按吾人实地学问必须从
 世味中磨练过来方有得力处故夫子往往把贫富
 相形教人当身体验若能打破此关方 …… (第 11a 页)
 才非廉静便是短于才也世之所谓短于才者只是
 指廉静耳所谓才者只是指不静不廉耳可叹(辛酉三月)
子路问成人章总旨  张彦陵
曰首节下截是中行次
 节是狷 以首节下截为中行次节为狷最妙则知
 前不得中行之中行亦兼学质说但须知其 …… (第 12b 页)
 曰两见字一不忘字要玩利害未见人多义命自安
 一当其前不觉贪畏始要之日人多慷慨期许久之
 不觉顿忘此皆念头不真实之故  张彦陵
曰按平
 生之言是平生期许之言不在然诺上论徐自溟曰
 平生所期许即上文义命是也利害乃人道大关头
 始 …… (第 15a 页)
 僎必不能以臣役之身自奋于上使文子有推让之
 心而见稍不广则收而为己之私席以成己之重亦
 必不能以我所臣服之人共之于上
可以为文矣节  张彦陵
曰文子得谥为文卫人曾无
 议及此者夫子特为拈出这重公案言只此一事便
 无愧于文盖极取其事非解谥法 李 …… (第 19a 页)
 人于朝不纳怀嬴于室可谓不无道已耳未可谓有

 道也有道未有不得人也
其言之不怍章  张彦陵
曰此章只将不怍二字激发
 人必为之志 又曰言何以可怍也正以其言之而
 未必能为之也乃夫子所谓不怍即在 …… (第 20b 页)
 人必欲伸于天下者也盖弑君之当讨也请之而得

 而君臣之义行请之不得而君臣之义亦明故虽未
 尝讨也而恒固已讨矣
陈成子弑简公章  张彦陵
曰孔子请讨凛然正君臣
 之义若云借以正鲁反小两不敢不告一是背后说
 是叹辞一是当面说是警辞一见吾为大 …… (第 21b 页)
 梦矣

子路问事君章  张彦陵
曰勿欺二字是臣道彻始彻
 终之本又进言时无内无外之心 饶双峰曰勿欺
 甚难须是平日实落下慎独工夫表里 …… (第 22b 页)
 不崩就中可息肩住足之地上达下达是中閒话不
 是两边话专为半涂而废一流人痛加鞭策非分别
 君子小人造诣已成明其为上达下达也
古之学者为己章  张彦陵
曰此章当看两者字言同
 此一个学但学之者用心不同两为字即注两欲字
 是学的主意俱在心上分别为己而学则 …… (第 25a 页)
 务实之分不是成己成物之分为人为己俱兼成己
 成物说但其所以要成者不同耳圈外程注另是一
 意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章  张彦陵
曰此章只重欲寡其
 过句而交友之义为使之道只带说就是了 删正 …… (第 25b 页)
 不当思思之便出位君子经营谋画只在位之中不
 在位之外得艮卦止而不动意 君子当兼安勉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章
君子道者三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夫子望道未见之
 心 此章凡三说夫子实见其于道有未尽而子贡
 则知夫子之已能一说也夫子知道之原无 …… (第 26b 页)
 罕篇亦不可说出进学字且进学成德字是尹氏合
 二章而言其一则知为先一则仁为先之意耳非经
 旨也
子贡方人章  张彦陵
曰须知子贡之方人把做学问
 内一件事看非如世人臧否人物然毕竟非切己之 …… (第 27b 页)
 曰贤字以自治有馀言不暇字以自治不足言圣人
 功夫皆是切己不暇并非谑语夫子一生好古敏求
 下学上达安得有暇  张彦陵
曰要知自治之功无
 穷无尽何得暇时暇字便是学者大病痛圣人终身
 于学之中即从心不踰亦仍是学生安到老亦 …… (第 28a 页)
 实功若谓求能以为人知地则犹然是患人不己知
 之心也君子无求人知之心患不能亦非谓能人自
 知之也惟是切于实学而已
不逆诈章  张彦陵
曰不逆不亿主虚言不主诚言盖 …… (第 28b 页)
 若有令人不可解者果为佞则无不合又何必栖栖

孙淮海曰微生亩徒泥于无道则隐之说而不知

 圣人以道易天下之心便是固处
骥不称其力章  张彦陵
曰骥所谓德亦在力处见之 …… (第 30b 页)
 善用其力便是德若舍德而言力此与凡马之驯良
 者何异故德力兼方谓之骥然骥之所以见称于世
 却在德不在力则君子之所重可知
以德报怨章总旨  张彦陵
曰愚按吾人以太虚应物
 施忘其施报忘其报德怨自不必相形德怨之说专
 因所报而见夫既不能忘情于不报则德 …… (第 31a 页)
 乱地位故决意长往而不返耳骤闻磬声不觉打动
 热肠忽然叹曰有心哉旋转一念又曰鄙哉始之叹
 即夫子之心也既之鄙则真荷蒉之心也
子击磬于卫章  张彦陵
曰击磬只是偶然但夫子一
 副忧世心肠不觉自寓于磬声中 鄙是陋其识之 …… (第 37b 页)
 武魏文帝周高祖宋孝宗明建文行三年之丧
上好礼章 上好礼自一身动静以至事为设施之礼
 也此是蒙引说即所谓该本末言也存疑愚见以下
 不过发明此意非有两样
脩己以敬章  张彦陵
曰敬即是脩不是把敬去脩己
 以敬是脩己的方法脩有二义天真不足则用脩以
 补之气质有馀则用脩以治之胡敬 (第 39a 页)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八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卫灵公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章总旨  张彦陵
曰此章见圣人
 之穷于遇然遇固不足以穷圣人也 以此意作头
 以去就之义处困之道作两脚极妥
卫灵公问陈 …… (第 1a 页)
 与天道是也
对曰然两节 一字对多学多识说贯字亦对多学多
 识说勿分配为是俗解以一字对多字以贯字对学
 字识字分配者似不可从  张彦陵
曰一贯之解有
 主理说有主心说 理即是具于心之理心即是具
 此理之心谓是一心可谓是一理可专主者非 蒙 …… (第 3a 页)
 本领有为即注德盛民化意自当与绍尧得人同补

 出不宜即以恭己当之  张彦陵
曰绍尧二意就在
 其舜也与内夫何为哉只就上意唤起下文恭己句
 非无为之实亦非无为之象唯敬德之容为可 …… (第 5b 页)
 必于杀也但无求生之心则杀身不杀身俱是仁如
 有一毫私意于其间则贪生妄死亦不足以言仁也
子贡问为仁章  张彦陵
曰夫子不是教他专去资人
 只是要他取人求到纯粹田地玩一欲字可见必在
 己有欲仁之真然后仁贤始为吾助居 …… (第 8b 页)
 属容盖韶为舜乐之总名而言舞则声不待言矣作
 文当以声容串说如云乐取夫韶不但取其声兼取
 其舞 远佞人是即舜之堲谗说  张彦陵
曰淫者 …… (第 11b 页)
 知义之所在而唯利之从利在君父则从君父利在
 权臣则从权臣利在敌国则从敌国其始未必萌悖
 逆之心及其患失则无所不至
人无远虑章  张彦陵
曰按此人字虽彻上下然须主
 担当世道者说 又曰凡人虑不及远以为可苟目
 前之安殊不知所虑不远处置不十 …… (第 12b 页)
 悠自宽之人耽子女顾玉帛无虑而不远者也 无
 远虑之人有二一是悠忽一是浮躁(癸亥七月初九)
已矣乎章
臧文仲章  张彦陵
曰按当时尚有鲁君下有季氏独
 罪臧文仲者春秋责备贤者之意也 蒙引谓惠之
 为大夫在文仲不与立之后然亦 …… (第 13b 页)
 不以武臣相待而亲厚之也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
 愚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若子仪明道者后世人臣
 宜取以为法
不曰如之何章  张彦陵
曰如之何如之何乃心与口
 自相商量之词非口说而已率意妄行的人其病有
 二一是躁妄(躁与妄当分二样)不 …… (第 16a 页)
 不同 又曰争字只是居己于是居人于非是非相
 角便是争 又曰争党勿说粗了只有此念头便是
 观注心字意字可见
君子不以言举人章  张彦陵
曰按此章旧主两平看
 上句是用人下句是用言新单主听言上则二句一
 串说谓君子是个至公的人固不以其言之 …… (第 21a 页)
 之而并其心术昭焉矣岂乏网罗之才而必不忍傅
 会以著其长何其慎也犹及之而并其风尚徵焉矣
 岂难博综之学而不敢牵合以晦其义何其质也
巧言乱德章  张彦陵
曰此为立德立功者说 李衷
 一曰自家平素无知言工夫心自摇惑故巧言得而
 乱也理明自不至于丧所守自家平 …… (第 25b 页)
 德一簧鼓其中虽守气之定者无以持也故曰巧言
 乱德 须知巧言亦能乱谋小不忍亦能乱德本文
 自当活看
众恶之章  张彦陵
曰众字与公字不同公以心言众
 以迹言 邹肇敏曰必字根众字来不是说唯众恶
 众好所以必察正谓虽众恶众好 …… (第 26b 页)
 见则好恶念从何处生出故必察者正要求自己实
 见全不因众之是与不是此是圣门为己之学也
 按依此则虽公论亦必察非此章正意
人能弘道章  张彦陵
曰弘道非道小而我廓大之也
 只重满其本来之分量便是弘二弘字俱指道言下
 弘字谓道不能自弘于人也不是说 …… (第 27a 页)
 改过迁善之意论语与春秋一也汉武轮台之悔秦

 穆誓师之言亦然
吾尝终日不食章  张彦陵
曰思不如学不但有虚实
 之分又且有顿渐之别故注云劳心以必求不如逊
 志而自得 注专以顿渐言顿渐可以包 …… (第 30b 页)
 重民不敬上只重不可不庄上

动之不以礼节  张彦陵
曰按知及三字虽是叠上文
 语然圣人不厌重复极有意味言虽知仁庄涖相须
 不偏而动民犹不可以无礼也正见学 …… (第 33a 页)
 然沈无回又曰民字即天生蒸民民字亦通

当仁不让于师章  张彦陵
曰此章当字有味让则必
 不能当当则自无可让不让于师甚言不可推诿也
 不必泥 吴因之曰让不是谦逊让者胆 …… (第 36a 页)
 当仁训也 当仁便是不让于师注中勇往必为就
 是当仁此说最是蒙引以为未安不可晓 按不让
 于师不过足上之辞
君子贞而不谅章  张彦陵
曰贞与谅皆固守意辨在
 正与不正之间正而固便是贞不正而固便是谅贞
 谅相似而实不同夫子分别言之曰君子 (第 36b 页)
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九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首句是通章断
 案下分三段首一段是以是非之理论后一段是以
 利害之势论然毕竟颛臾之不可伐是主意大 …… (第 1a 页)
 季氏之僭而为扶公室计也所重在昔者先王一节
 伐颛臾事已断尽了下文特因冉有解释又再申其
 责之之意耳
季氏将伐颛臾节  张彦陵
曰按将者谋已成而事未
 发也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伐者征有罪之词此以伐
 书犹曰季氏以彼为有罪而伐之耳 …… (第 2a 页)
 耳
今夫颛臾节
君子疾夫节 夫子欲之欲字是说欲伐颛臾此欲字
 是说伐颛臾是欲其利绝不相同蒙引甚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节  张彦陵
曰按此节本先王之
 制来提出均字作主 翼注曰均以分言安以势言
 均字要见得国不下替家不下陵方切讽季氏 …… (第 3a 页)
 而不安乃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
 亦是错综也 刁蒙吉曰下用盖字申明上意错综
 说不拘拘与上文相应也
夫如是节  张彦陵
曰按夫如是三字承上文来大凡
 有患寡患贫之心则欲利远人以自益夫既如此不 …… (第 4b 页)
 已然说玩故夫口气当指已然说 管登之曰记曰
 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则知三桓原受
 诛于鲁君但文献失考耳(析疑)
益者三友章  张彦陵
曰按三友之友乃我友之也损
 益俱主我言然益友多出于可畏损友多生于所狎
 全在自己慎其所择 益有薰陶渐 …… (第 9a 页)
 然如存疑说亦自可说得浅也 看来节字不但当
 兼内主敬和说外亦当兼行说要之注辨字亦自可
 包得三意 只当依朱子不必如此(癸亥七月)  张彦陵
 
曰乐多贤友多字著力 骄乐是立身行已放纵于
 规矩之外佚游是不做事业只恁闲游荡宴乐如饮
 食声色之类若 …… (第 11a 页)
 侵学道以身为本不可不留意斯事也

君子有三畏章总旨  张彦陵
曰盖吾心常惺惺一念
 即是畏也君子小人品格何等悬绝而圣狂分介正
 在敬肆之间信乎此念不可一事不提醒稍 …… (第 14a 页)
 忠甫曰叛圣言以自恣者侮圣言之浅者也借圣言
 以自饰者侮圣言之深者也 熊伯甘曰小人以形
 色为偶然假合以吉凶为适然相遭亦好
生而知之者章  张彦陵
曰此夫子勉人为学之意二
 次字非言其相远乃言其相近大意谓生而知之者
 是上等学而知之者即次之困而知之 …… (第 15a 页)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者方自以为通达也岂知困乎
 故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者多自动心忍性中来岂
 易得也
君子有九思章  张彦陵
曰此正是慎思之法道理只 (第 16b 页)
 必谓此人心所共快孔子欲张公室当际此时而仕
 于我此欲见孔子意也宋儒谓其欲附己为乱今儒
 谓欲假孔子为重俱谬 三说要兼用
性相近也章  张彦陵
曰相近政如孟子好恶与人相 …… (第 1b 页)
 有二形生神发情有缘物而动者风染气移行有因
 俗而迁者 缘物而动此是一人之习因俗而迁此
 是众人之习 不可说坏习字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章  张彦陵
曰按性相近也而有
 不移何也非其智且愚而不可移也以其终之不移
 而知其智且愚也盖语意虽说不移主张原在 …… (第 2b 页)
 斯为下是指自暴自弃者言此所谓下愚又是一种
 故蒙引存疑朱子俱云程子与本文不可强合其说
 是也(壬申九月改)
子之武城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此章总见治必以道
 须以道字贯到底 前半截喜其能行后半截喜其
 能信在莞尔而笑分玩注喜字嘉字可见 …… (第 4b 页)
 声则不必拘时候饶氏云想是春夏时太拘
夫子莞尔而笑节 牛刀是借言不是喻言 使子游
 之弦歌用于周公未衰三家未僭之先夫子不必有
 此笑不必有此戏
昔者偃也节  张彦陵
曰按学道从平日调养言君子
 学道才能爱人小人学道才能易使却不重君子小
 人上见主治者不可不教君子小人 …… (第 5a 页)
 了不若饶氏难为臆度之语妙且为东周与可也有
 成亦不必果别若圣人乘势而起比常时自易些此
 意则有之
子张问仁于孔子章  张彦陵
曰按子张一生病痛只
 是务外夫子因病立方 五则字不落一层正示以
 能行五者于天下之实言必造到这等地位 …… (第 7a 页)
 然却不重只重在要变通上虽亦有当为世用之意

 然亦不重只重在要变通上
佛肸召节  张彦陵
曰按平王东迁岐丰故都没入于
 秦当时鲁卫宋郑诸国小弱不振其强大称霸主盟
 中夏者惟齐与晋耳故夫子初意 …… (第 10b 页)
 此一番欲往佛肸之召实欲感化佛肸悟听吾言束

 身归晋乘此假晋兴周此夫子欲往本意也 看圣
 人欲往之意亦说煞了说见公山章
不曰坚乎节  张彦陵
曰坚白二字是借说字面不著
 物上亦不著道德上
吾岂匏瓜也哉节 此节当紧根不磷不缁来不磷不
 缁而不往 …… (第 11a 页)
 观群怨事父事君随所玩习皆有可得奚必读陟岵
 而后可以言事父读四牡而后可以言事君也
何莫学夫诗节 学字宜玩体验工夫全在自得非诵
 字读字可代  张彦陵
曰人之所最易流者情然淫
 荡之情得诗而节人之所最难治者气然忿激之气
 得诗而平处常处变之道尽此矣 湛 …… (第 14a 页)
 然如此则所以学夫诗者亦徒章句文词而已其贤
 于区区草木虫鱼者能几何哉此可以为戒也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章  张彦陵
曰下二句正唤醒不
 可不为之意 姚元素曰凡人能行处全是人情物 …… (第 15a 页)
 气质及气数 民字宜泛作人字解圈外范注似拘
 或是之亡厚斋冯氏谓是不敢为决然之辞恐亦未
 是疑是有所指之辞
古之狂也肆节  张彦陵
曰肆不拘小节正见他志愿 …… (第 19b 页)
 遂其私故曰挟私妄作
恶紫之夺朱也章 乐天斋翼注曰上二句引起下句


朱子盖以邪常胜正说南轩勉斋皆以似是

 而非说似亦可以兼用若孟子则专说似是而
 非者耳
予欲无言章总旨  张彦陵
曰按此章书意亦须从言
 语外想像始得盖圣人之道言亦尽不言亦尽此云
 欲无言者是觉有不消说他也罢之意言 …… (第 21a 页)
 行焉则即重在四时之行而其所以行处即见于此


孺悲欲见孔子章  张彦陵
曰不足见而不见是孺悲
 不见孔子非孔子不见孺悲也不使之见而又使之
 闻则孺悲亦既见孔子矣所谓不屑之教 …… (第 22b 页)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传者以为丧所以三年之故
 是为报服非正解矣 正为对宰我说故浅言之耳
饱食终日章  张彦陵
曰按难矣哉凡二见一见于群
 居终日一见于饱食终日可见心不可不用又不可
 一日不用在道义上 郑淡泉曰危 …… (第 25b 页)
 敦厚春秋一字衮钺且得谓之称恶否

君子亦有恶乎节  张彦陵
曰君子无所不爱亦有恶
 乎对爱说赐亦有恶对君子说 乐天斋翼注曰下
 流只是下位 讪上蒙引存疑皆以上本 …… (第 27a 页)
 志言耳则与双峰说仍合

赐也亦有恶乎节  张彦陵
曰徼非知不孙非勇讦非
 直此三等人却认煞是自家好处盖误以为知勇直
 非伪托之也 然兼用亦不妨 翼注曰 (第 27b 页)
勇以气言
 果敢以意言得之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  张彦陵
曰俱著君子一
 时用情言其本源在脩身不在用情 方孟旋曰人
 待女子小人往往任情故尝以近而得不孙则近之 (第 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