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經解類
孟子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岂敬而远之之道耶
五凤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甘露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郊祀志改元甘露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其夏黄龙见
新丰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
以为美祥
宣帝本纪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黄龙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元帝
本纪初元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赐云阳
民爵一级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 (第 24b 页)
 填告请太祖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太庙请太祖配神以脯醢酒果行
 再拜一献礼祝文曰维嘉靖某年岁某甲子某月某
 朔某日 孝元
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皇祖太祖高皇
 帝曰兹以今月某日启蛰之辰恭祀上帝于圜丘为
 民祈榖谨请皇帝侑神伏惟 …… (第 61b 页)
 一前期一日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遂告于庙告辞

 曰 孝元
孙嗣皇帝某明日祗诣南郊行祈榖礼谨诣
 祖宗列圣帝后神位前恭预告知夜二鼓礼部尚书
 侍郎导引太常卿捧请 …… (第 62a 页)
 一正祭是日上常服乘舆至昭亨门右上降舆导引

 官导上至大次具祭服出由左门入至陛上行祭礼
 如大祀之仪(惟不燔柴/)上还至庙参拜致辞曰 孝元
 孙嗣皇帝某祇诣南郊祈榖礼成躬诣祖宗列圣帝
 后神位前谨用参拜毕还宫
 一祝文维嘉靖某年某月某日嗣天 (第 62b 页)
 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屡生忌故窃见南郊斋戒未

 尝有废至于它祀辄兴异议岂南郊卑而它祀尊哉
  孝元皇帝
策书曰礼之至敬莫重于祭所以竭心亲
 奉以致肃祗者也又元和故事复申先典前后制书
 推心恳恻而近者以来更 (第 10b 页)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二十七
   明堂
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季秋祀五方天上帝于明堂
配牲用苍犊二五人帝五官并从祀用方色犊十
唐书礼乐志武德中季秋祀五方天帝于明堂以元帝 (第 1a 页)
    今凡祀明堂者悉入明堂此不重载
太初二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具芬芳不备乃令祠
官进畤特牢具色食所胜(孟康曰若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也)而以木
寓马代驹焉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行过
乃用驹他礼如故
汉书武帝本纪太始四年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
宣帝本纪五凤二年春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元帝
本纪始元五年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永光四年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成帝本纪建始二年 (第 31a 页)
    蕙田案汉郊祀歌有祀后土乐章见圜丘门
宣帝本纪神爵元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五凤三年春三月幸河东祠后土诏赦天下 元帝
本纪初元四年春三月幸河东祠后土赦汾阴徒
赐民爵一级
永光五年三月幸河东祠后土
建昭二年春三月行幸河东 (第 3b 页)
 泰折街牌坊护坛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

王圻续通考嘉靖祀方泽仪注 一前期十日太常寺
题请视牲次请命看牲分献大臣各四员 一前期五
日上诣牺牲所视牲其前一日上告庙及还参拜俱如
大祀之仪告辞曰明日出视方泽大祭牲牺回还馀并
同大祀参毕回宫次日命大臣轮视如常仪 一前期
四日太常寺奏祭祀进铜人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
上亲填告请太祖祝版于文华殿 一前期三日上诣
太庙请太祖配神以脯醢酒果行再拜一献礼祝文曰

维嘉靖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 孝元
孙嗣皇帝御名
敢昭告于太祖高皇帝曰兹以今月日夏至恭祭皇地
祗于方泽谨请高祖作主侑神伏惟鉴知谨告 一前 …… (第 27a 页)
 一前期一
日太常卿诣太庙寝请太祖御位至皇祗室奉安上亲
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黑字)遂告于庙告辞曰 孝元
孙嗣
皇帝御名明日恭诣北郊行祭地礼谨诣祖宗列圣帝
后神位前恭预告知 一祭之日五鼓太常卿俟上御 …… (第 27a 页)
祝帛瘗讫配帝帛燎半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上至具
服殿易服太常卿捧太祖御位入安于太庙寝驾还诣
庙参拜致词曰 孝元
孙嗣皇帝御名恭诣北郊祭地礼
成谨诣祖宗烈圣帝后神位前恭行参拜毕还宫 一
分献官仪注典仪唱行初献礼读祝 (第 29a 页)
    蕙田案玄成奏罢寝园是谓天子五庙非
五年夏六月庚申复戾园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
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
郊祀志 元帝
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禹
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玄成
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 …… (第 15b 页)
 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禹卒后上追思其议竟下
 诏罢郡国庙定迭毁之礼
汉书平帝本纪元始四年夏尊孝宣庙为中宗 孝元

(第 25b 页)
高宗
世世献祭
    蕙田案汉承秦敝七庙之典不修昭穆之礼
    不备其尤不经者原庙也寝园也郡国庙也 (第 25b 页)
    渎乱繁杂三代之礼于焉尽矣 元帝
锐意复
    古贡禹始有毁庙及罢郡国庙之议而韦玄
    成等卒成之至刘歆建宗不在七庙数中之
   (第 26a 页)
历世不迁时无议者唐至中宗既
祧宣简于夹室玄宗仍复宣简而谥为献祖并谥懿王
为懿祖至肃宗并祧献懿德宗又祧 元帝
于是太祖居
东第一室矣然至禘祫之时则献祖居尊东向而太祖 …… (第 11b 页)
 后西第二室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穆
 宗庄皇帝孝懿庄皇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端
 显皇后东第四室光宗贞皇帝 孝元
贞皇后西第四
 室熹宗哲皇帝其祧庙所藏德祖 (第 43a 页)
元皇帝
后懿祖恒
 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仁祖淳皇帝后仁宗昭皇帝 (第 43a 页)
六宗夏四月
乙丑假于祖祢闰十月乙未祠高庙(二祖高祖光武也/六宗谓孝文曰太)
(宗孝武曰世宗孝宣曰中宗 孝元/
(第 18a 页)
高宗
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
顺帝本纪阳嘉元年二月丁巳皇后谒高庙光武庙 …… (第 18a 页)
 歌世祖武皇帝 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
 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
 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
 歌中宗 元皇帝 
运屯百六天罗解 (第 25a 页)
元皇
勃兴网 (第 25a 页)
 乐议曰原庙之制隆古未闻汉孝惠从叔孙通之请
 始诏有司立原庙遂有衣冠月出游之名其后郡国
 所在因各立庙至 元帝
永平四年贡禹奏郡国祖宗
 庙不应古礼天子是其议罢之谨案尚书黩于祭祀
 时谓弗钦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君 (第 51a 页)
    蕙田案此时享祫也
洪武二年春正月丁未享太庙
明会典洪武二年定时享之制春以清明夏以端午秋

以中元冬以冬至岁除如旧
明史礼志二年诏太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
遣皇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某勿称皇太子后称 孝元
孙皇帝又改称孝曾孙嗣皇帝初太庙每室用币一二
年从礼部议用二白缯又从尚书崔亮奏作圭瓒
三年礼部尚书崔亮 (第 2a 页)
全书
 五礼通考卷九十八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九十八
   禘祫
汉书 元帝
本纪永光四年诏罢祖宗庙在郡国者
韦玄成传罢郡国庙月馀复下诏将军列侯中二千石诸
大夫博士议玄成等四十四 (第 1a 页)
 大明集礼国初以岁除日祭太庙与四时之祭合为
 五享其陈设乐章并与时享同累朝因之
 国初岁除祭太庙祝文维洪武年月日 孝元
孙皇帝
 某敢昭告于高曾祖考四庙太皇太后时当岁暮明
 旦新正谨率群臣以牲醴庶品恭诣太庙用申追慕
 之 …… (第 16b 页)
懿祖于祧庙俱用祝文酒果告毕
太常寺设懿祖神座于正殿西向至日祭如仪
 弘治初祫祭祝文 太庙祭告维年月日 孝元
孙嗣
 皇帝某谨遣某官敢昭告于太庙太皇太后皇考宪
 纯皇帝兹者岁暮特修祫祭之礼恭迎懿祖皇帝同
 临享 …… (第 18a 页)
 祝文 维嘉靖年月日 孝元
孙嗣皇帝某敢昭告于
 皇初祖神曰仰惟先祖肇我厥初发祥钟灵启我列
 圣追慕德源敬兹报祭愿来格斯奉皇祖太 (第 22b 页)
 累世奉之非是又孝文太后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
 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
 十七人议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
 后以数故 孝元
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
 毁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
 邑皆应经义相奏悼园称皇考 …… (第 4b 页)
 不得顾私亲乃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奉共王后
 成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王
 为共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 孝元帝(如淳曰/恭王元)
 (帝子也为庙京师列昭穆之/次如元帝言如天子之仪)
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
 云(如淳曰不复为定陶王立/后者哀帝自以己为后故)
 孝元傅昭仪传孝元傅昭仪哀帝 (第 11b 页)
 不得顾私亲乃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奉共王后
 成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王
 为共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如淳曰/恭王 元)
 (帝
子也为庙京师列昭穆之/次如 (第 11b 页)
元帝
言如天子之仪)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
 云(如淳曰不复为定陶王立/后者哀帝自以己为后故)
  (第 11b 页)
孝元
傅昭仪传 (第 11b 页)
孝元
傅昭仪哀帝祖母也产一男一
 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共王 (第 11b 页)
元帝
崩随王归国
 称定陶太后共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成帝无 …… (第 11b 页)
 恩帝从之

祭祀志建武十九年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
定且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
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
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
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
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

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郡县
侍祠
 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
 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
 至 元帝
于光武为父故上继 (第 17a 页)
元帝
而为九代故河图
 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曾祖故追尊及
 祠之(刘攽曰注案世数宣帝于/光武犹是祖 …… (第 17a 页)
          右后汉桓帝
灵帝本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元孙也曾祖河间孝王
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
崩无子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持节至

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正月庚子即皇帝位时年十二
闰二月甲午追尊皇祖为 孝元皇
夫人夏氏为 (第 22a 页)
孝元皇
后考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 熹平三年六
月封河间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河间孝王传解渎亭侯 (第 22a 页)
淑以河间王子封淑卒子苌
 嗣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建宁
 元年窦太后诏追尊皇祖淑为 孝元皇
夫人夏氏曰 (第 22a 页)
孝元
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苌为仁皇夫人董 …… (第 22a 页)
 言帝非天子也孝宣继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孙祖父曰
 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宣帝起园陵长丞奉
 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 孝元
亦不敢加尊号
 于祖父也世祖父南顿令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皇祖
 曾祖郁林太守曰皇曾祖高祖舂陵节侯曰皇高 …… (第 23a 页)
 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无子今上即位追
 尊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
 间敬王曰 孝元皇
祖母夏妃曰 (第 23b 页)
孝元

 徐氏乾学曰受命之君追王先世固非奉藩称臣者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 (第 23b 页)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孝德皇桓帝父蠡吾侯曰孝崇皇祖河间孝
    王曰孝穆皇灵帝父解渎亭侯曰孝仁皇祖
    曰 孝元皇
俱相继起而汉人讳言哀帝但曰 …… (第 24a 页)
 等议引汉桓灵为比以为桓帝尊其祖解渎亭侯淑

 为 孝元皇
父苌为孝仁皇请下有司定谥四代祖考
 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士王丕议汉桓
 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为 (第 32a 页)
    宗也上考孝宗故不当考兴献王惟宣帝光

    武皆不加帝号于祖父揆诸古义近矣光武
    上承 孝元
重继统之义也若夫以叔父继兄
    子如唐宣宗之立为皇太叔即位于柩前视
    前嗣立之法又变晋元帝 …… (第 46b 页)
    祖然于怀悯皇帝皆北面称臣今祠太庙不
    亲执觞酌而令有司行事于情理不安乃行
    亲献 元帝
继悯帝为君不同嗣立而是诏于
    礼则合矣综而论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大 (第 46b 页)
 陵
晋书惠帝纪永熙元年秋八月壬午立广陵王遹为皇
太子元康九年十二月壬戌废皇太子遹为庶人及其
三子幽于金墉城永康元年三月癸未贾后矫诏害庶
人遹于许昌夏四月甲午追复故皇太子位五月己巳

立皇孙臧为皇太孙六月壬寅葬悯怀太子于显平陵
永宁元年正月乙亥赵王伦篡帝位废皇太孙臧为濮
阳王癸酉伦害濮阳王臧乘舆反正五月立襄阳王尚
为皇太孙太安元年三月皇太孙尚薨
怀帝本纪永嘉元年三月庚午立豫章王诠为 皇太子
元帝
纪大兴三年五月景寅孝怀太子诠遇害于平阳
帝三日哭
礼志惠帝世悯怀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 (第 5a 页)
元帝
世怀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
孝武帝太元十二年祠部郎中徐邈议太子太孙阴室
四主储嗣之重升祔皇祖所托 (第 5b 页)
周桓王景王威烈王 汉元帝
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殇帝
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晋
惠帝怀帝悯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 (第 22a 页)
 邱氏浚曰此汉以来祀孔子之始
晋书礼志昔武王入殷未及下车而封先代之后盖追

思其德也孔子以大圣而终于陪臣未有封爵至 汉元
孔霸以帝师赐爵号褒成君奉孔子后
汉书儒林傅元帝即位徵霸以帝师赐爵关内侯食邑
八百户号褒成君
 史记孔 …… (第 3b 页)
          右隋
唐书礼乐志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之后为褒圣侯
阙里志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曰宣尼以大圣
之德天纵多能王道藉以裁成人伦资其教义故孟轲
称生民以来一人而已自汉氏驭历魏室分区爰及晋

朝暨于隋氏咸相尊尚用存享祀朕钦若前王宪章故
实亲师宗圣是所庶几存亡继绝仰推通典可立孔子
后为褒圣侯以隋故绍圣侯孔嗣衍嫡子德伦为嗣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一年七月丙午给兖州孔子庙
户二十以奉享
礼乐志贞观十一年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
二十以奉之
文献通考贞观十一年封孔子裔德伦为褒圣侯

旧唐书 高宗
本纪乾封元年正月甲午次曲阜县幸孔
子庙追赠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
阙里志乾封元年正月车驾𤼵泰山至曲 …… (第 22b 页)
 送两制详议臣等谨案汉元帝初元元年以师孔霸

 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而霸上书求奉孔
 子祭祀 元帝
下诏曰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
 食八百户祀孔子及霸卒子福嗣福卒子房嗣房卒
 子莽嗣皆称褒成君至平帝 (第 32b 页)
 王女(富水/郡)宋恭伯姬(睢阳/郡)梁宣高行(陈留/郡)齐杞梁妻(济/南)
 (郡/)赵将赵括母(赵/郡) 汉元帝
冯昭仪(咸阳/郡)成帝班媫妤(扶/风) …… (第 15b 页)
 (君之号不/必封可也)
文献通考高宗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历代忠臣
烈士有功于民载在祀典者命所在有司祭之(后此赦/皆如之)
宋史礼志绍兴二年驾部员外郎李愿奏程婴公孙杵
臼于赵最为功臣神宗命绛州立庙岁时奉祀今庙宇
隔绝祭亦弗举宜于行在所设位望祭从之 高宗
本纪绍兴十一年八月戊辰立祚德庙于临安祀 …… (第 34a 页)
足为忠义无穷之劝礼寺言崇宁间已封厥义成侯今
宜依旧立祚德庙致祭 高宗
本纪绍兴二十二年秋七月甲午朔加封程婴公
孙杵臼韩厥为公升中祀
礼志绍兴十六年加婴忠节成信侯杵臼通勇忠 (第 35a 页)
智侯
厥忠定义成侯后改封婴强济公杵臼英略公厥启侑
公升为中祀 高宗
本纪绍兴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寅诏立张叔夜庙 …… (第 35a 页)
 知徐州王复死节立忠烈庙 知吉水熊彦明禦贼
死立庙祀之 金骑渡江武昌郡守李宜婴城固守被
杀建祠祀焉赐额忠义 李彦仙守陜州拒金城陷死

诏立庙以祀赐号忠烈 知永丰赵训之与尉陈自仁
力禦金以卫孟太后皆遇害诏赠官立庙以祀 左翼
军都统崔亮从 高宗
驾南渡领兵戍漳州以讨寇战没
立庙死所赐额表忠 赵令晟知黄州禦金不屈而死
诏谥忠悯立庙祀之赐额显忠 延 (第 36a 页)